北师大版语文八下《黄山记》word学案

合集下载

《黄山记》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黄山记》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黄山记》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黄山记》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领会作者在写景中渗透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写法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本文与其他游记写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听写生字词:前拥后簇毫不悭吝胜境海上蓬莱丹崖贴金笙管齐鸣2.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

(有的可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二)导入示例一般散文,常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敏锐的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而典型的事例,表现一个深刻的大主题,例如冰心的《小桔灯》。

而《黄山记》却一反常俗,从浩瀚的宇宙入手,抓住雄伟壮观的黄山全景描写,在广阔的背景中抒情,以此赞颂神奇的大自然,赞颂伟大的劳动者,赞颂伟大的劳动者,赞颂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宏大,以大题材反映大主题。

如果说,“小中见大”的构思给人的感觉是秀美细腻,有阴柔之美。

那么《黄山记》“以大见大”的手法给人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简介。

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

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3.师生交流本段学习体会。

4.小结: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

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第三部分作铺垫。

(五)学习第二部分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本部分和前一部分有何联系?学生思考后,教师点拨、指导:第二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呼应第一部分黄山“奇、险”的特点。

2.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然后齐读。

老师和同学一起划出关键句。

3.师生交流本段学习体会。

2018春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黄山记》word教案1

2018春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黄山记》word教案1

黄山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⒈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表达能力。

3.欣赏课文所描写的黄山奇景、理解作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伟大时代的情感,以唤起学生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激情。

2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景特点。

3、.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3教学方法1、朗读鉴赏法2、讨论法3.合作探究法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课文检查课下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介绍课下学习结果:作者在文中第四部分介绍了哪些景物。

活动2【讲授】授课(一)小组研讨两个问题:这一部分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地方,通过设置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体会并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学生通过问题能够较容易地总结出文章主旨。

①将作者一行人的登山经过和古人作比较,看看情况有什么不同,并找出情况不同的原因。

(可从课文当中划出一些描写古今登山情况的句子来进行比较)答案:和古人相比,作者一行人很容易就登上了黄山,这是因为现在的黄山已经被黄山的探索者和开发者所征服。

②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抒情的内容,总结作者所抒之情。

答案:作者借景抒情,讴歌新时代和劳动人民征服黄山、开发黄山、利用黄山、建设黄山的壮举。

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搜索到的图片,进行配图朗读,共同欣赏对第四部分的黄山奇景的描写。

配图朗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1)学生欣赏课文,体会文章所抒之情。

小组内交流。

(2)欣赏文章语言,注意找出其中所用的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

交流各自欣赏的片断(学生个体不同,各自欣赏情况不同),并讲述欣赏的体会。

(3)学生欣赏后教师设置问题: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好?提示学生总结原因: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热爱黄山的美景。

②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③谋篇独具匠心。

通过鉴赏及分析后,总结本课的写作特点及谋篇布局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

《黄山记》精品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黄山记》精品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黄ft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真挚感情的融合及本文布局谋篇的手法。

教学方法: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指导诵读课文,领会本文瑰丽多姿、大气磅礴的语言特色和精致巧妙的布局特点。

在理清游踪,了解黄ft奇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欣赏活动中驰骋想象和联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ft,黄ft归来不看岳。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领略黄ft的奇峻。

(介绍黄ft)二、作者简介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

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

原名徐高寿。

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 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阅读理解(一)同学们自读本文,并考虑如下问题:1.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明确:第一部分想象大自然怎样创造形成黄ft这处胜境,实质上介绍了黄ft景物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ft“奇、险”的特点。

它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分三阶段(史前,唐宋,元明清以后)写黄ft的登ft史。

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第四部分写在黄ft之巅所见的黄ft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紧扣。

2.填空:黄ft的地理位置:,成因,范围:、这段介绍突出一个“”字。

3.本文的主题。

明确:黄ft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而更美的是把仙境送给“人间”的人们!那些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攀登者、探索者!——这正是本文要写黄ft石工、药农、气象工作者的寓意所在,是烘托主题的亮点。

——给我们展示黄ft壮丽美景的同时,赞颂那些改造自然的"人",从而表现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无限热爱之情。

黄山记教案5篇

黄山记教案5篇

黄山记教案5篇黄山记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3、5两个自然段。

方法与过程:教学本课应从指导看图开始,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个具体的印象。

再通过朗读认识奇石特点。

讲解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

通过朗读,加深对一些长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用具:黄山奇石的幻灯片,黄山风景录相或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知道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了解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

4.读懂第1、2段课文。

5.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

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

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

黄山有四绝,即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比较探究【教学设计】《黄山记》(北师大)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比较探究【教学设计】《黄山记》(北师大)

《黄山记》甘肃金塔第四中学 栗金花《黄山记》是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徐迟用大手笔描写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

《黄山记》虽是本单元的课内自读教材,但文章语言优美,构思谋篇独具匠心,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又一特色:大手笔绘景,突出景物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欣赏本文别出心裁的构思,气势磅礴、大开大合的布局和酣畅华美、色彩浓郁的文笔。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

【教学难点】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1.多媒体课件;2.搜集与黄山有关的图片和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语: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领略黄山的奇峻。

(ppt播放黄山美景图片,介绍黄山)今天我们来学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黄山记》。

黄山的美,举世无双;描写黄山的诗文,不胜枚举。

以写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著称于世的徐迟,怎样以他恢宏的“大手笔”写出了黄山的美,怎样以他不落前人窠臼的独特的构思显示了他雄奇奔放的风格,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

2.作者简介:徐迟,现代诗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1914年10月15日生。

浙江省吴兴县南浔人。

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肄业。

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7年担任《诗刊》副主编, 1960年调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 1963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

代表作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

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憎爱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炼。

3.以小组为单位,给字词正音、词语补释。

《黄山记》学案21

《黄山记》学案21

《黄山记》自助学案【学习目标】1 学习文本,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2 赏析文本优美的语言.3 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习流程】1 了解课题和作者黄山资料:黄山的传说:据《黄山志》记载: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九黎族和炎帝族,初步统一了北方以后,开始想求长生不老。

于是,就向大臣容成子、浮丘公请教炼丹之术。

浮丘公对他说:“炼成金丹,必资山水。

山水灵秀,丹药易成。

臣尝遍历名岳,唯黟(yī)山 ( 黄山原名黟山 ) 为神仙都会,山高林茂,可资炭炼药,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

”黄帝很高兴,便同容成子、浮丘公一道来到山灵水秀的黟山,烧炭炼丹。

经八甲子而成,黄帝吞下七粒后,身轻体爽,至温泉沐浴时,白发变黑。

于是天降白龙,三人骑龙升天而去。

这段神话传说虽然荒诞离奇,但是,由于黄山风光秀美,石怪松奇,雄峰插天,云雾缭绕,身临其境,的确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这个传说与人们的感受和遐想相合拍,因此,即使穿凿附会,也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到了唐朝,由于统治阶级推崇道教,又为了纪念轩辕黄帝,故天宝六年 ( 公元 747 年 ) ,由唐玄宗下令,将“黟山”改为“黄山”。

作者资料:徐迟,当代著名作家,其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热情洋溢,引起国人心灵的震动,激励着人们去攀登科学高峰。

本文激情奔放,引导人们去探究、思索。

2 梳理文本思路,研读文本⑴初读文本,根据作者思路,将文本分成四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

⑵本文的顺序是怎样的?与通常游记的顺序有什么不同?⑶重点研读第四部分,分别找出描写云海、奇松、日出、摄身光的词语和句子。

⑷研究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地方和间接写景的地方。

3 摘抄文中优美的句段,并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4 课堂练兵㈠、按课文内容填空:⑴、作者写黄山,抓住了它的()和()特点来进行,文章二、三部分展开了()和(),第四部分浓墨重彩于()。

⑵、文章第二部分回顾了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其用意是()。

《黄山记》教案设计

《黄山记》教案设计

《黄山记》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激发学生对黄山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山记》的作者徐霞客及其旅行经历。

简述《黄山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何要学习《黄山记》。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山的美景,引发学生对黄山的兴趣。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徐霞客的生平和旅行写作背景。

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内容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及其旅行写作的特点。

分析徐霞客在《黄山记》中对黄山景观的描写和表达。

2.3 教学方法通过资料查询或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旅行写作。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黄山景观的观察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文本解析3.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黄山记》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析《黄山记》中的主要情节和描写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黄山景观的观察和感受。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或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4.2 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山记》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表达。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激发学生对黄山旅游和自然保护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提出黄山旅游和自然保护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展示黄山旅游和自然保护的相关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六章:黄山景观与文化6.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教案】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黄山记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黄山记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课题黄山记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黄山、作者,识记和积累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理解,讨论分析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诵读与理解文意,理清作者构思;初步感知黄山壮丽之景和作者的情感;难点:全文采用分章节的组织形式,借用书上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层意。

教法选择诵读讨论、情景渲染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 13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明确目标1.导入:常言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可见黄山确有不同其它山的独特之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黄山的游记,领略黄山的美景。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对黄山有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2.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二、指导学法1.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2.本文与其他游记写法不同。

本文开头落笔不凡,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篇,气势磅礴。

因而,特别要重视第一部分的诵读体会。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了解作者,了解黄山2.勾画生字词,运用工具书解决词语的问题。

3.思考讨论:1)认真阅读《黄山记》,划分层次,归纳每部分内容大意。

2)注意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

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或自拟各部分小标题。

3)理清课文构思,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主题。

四、检查自学情况1.作者简介:徐迟,当代著名作家,地质学家。

他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有着十分丰富的阅历,对生活的激情历久通过展示黄山图片入手,引导学生注意审题,并从而感知文意。

展示目标。

结合全文主要内容,指导要感知作者的心情,并运用讨论明确写法,和开头在文中作用。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概括要点,阅读与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黄山记》(第2课时)word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黄山记》(第2课时)word教案

初二语文第八册(下)黄山记(第二课时)徐迟运城市康杰二中初中部张丽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回忆第一课时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2.理清第三部分所介绍的几幅黄山美景图,能从调动多种感观和写出丰富宽广的色彩感两方面品味语言。

过程与方法:1.感情诵读,从美读中体味美景。

2.快速默读,提取重要信息,概括美景特点。

3.精读选摘与自我表达相结合,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幅黄山美景图。

4.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练笔,运用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写一篇自己的《黄山导游词》让中外游人都能青睐黄山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认识到劳动人民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积累运用品味文中精彩语句,领悟黄山美景。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学文(5分钟完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欣赏了“黄山四绝”,了解了黄山神奇的传说,我们通读了全文,学完了课文一、二部分内容,现在老师要对同学们上一课时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请同学们做好备战,答题开始:1.概述全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一)胜景概貌(二)登山历程(三)奇丽风光2.用两个字概括第一部分中所介绍的黄山胜景之特点。

“奇”“险”3.“奇”在哪些景观?“险”在哪些词句?(答案略)4.“封了山”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险)5.“封山者”是谁?为何封山?造物主(大自然)它不肯把胜景给予人类。

6.人类看到这些胜景了没有?从第二部分中寻找答案。

“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使人的感觉是“陡则走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

“直上,直上,直上”……人类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化险为夷”,胜景已展现在眼前,还犹豫什么,来尽情欣赏这优美的黄山奇丽风光吧!(二)感情美读,理清内容(6分钟完成)哪些同学敢于饱含激情,欣喜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所描述的黄山奇丽风光呢?抽几位同学感情美读,其余同学思考归纳,本段作者着重描绘了几幅画面?云海图奇松图日出图彩虹摄身光(三)快速默读,概括特点:(5分钟完成)风景好美,谁能用文中关键的四字词语概括以上四幅图的特点呢?(学生畅所欲言)云海图漂泊无定瞬息万变奇松图矫健多姿翩然起舞奇丽风光日出图火球腾空奇光异彩彩虹摄身光七彩鲜艳光彩异常(四)精读选摘,自我表达(20分钟完成)如此美景怎能不使我们激情雀跃,想要把它公布于众呢?快快精读本部分内容,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美景图,借用大作家徐迟的语言,用自己的话把你心中至爱的美景用最富个性的方式,用最优美的语言介绍给大家,并谈谈你所引用的文章中的语言美在何处,何以使你对之如此深爱?提示:品味语言时,可从调动多种感官和写出丰富宽广的色彩感两方面进行鉴赏,当然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鉴赏。

黄山记学案

黄山记学案

《黄山记》学案主备教师王凤芹陈继梅参与教师初二全体语文教师审核人赵茹李超课时 2导学目标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重点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难点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导学过程导学设计教师探究补充完善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

现代、。

原名徐高寿。

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二、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

煞费苦心:悭吝:糗(qiǔ):卓越:卓绝:狭仄(zè):诡奇:摺(折)皱:载(沉载浮)三、讨论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哪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突出了黄山风景的什么特点?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创造了黄山?体现了他对大自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五、作业:积累有关黄山的名句两句以上。

自主学习第二课时一、研读后二部分。

(默读)1.第二部分写数千年来人类极少能攀上黄山之巅,这段叙述有什么作用?2.第三部分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以云海为主。

有集中着笔之处,有时夹在其他景物之中写。

作者写云海的飘泊无定,变化多端,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作者怎样描写在风的作用下云海的千姿百态?以后还有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云海?合作探究3.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黄山情感的句子?二、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部分。

2.写黄山的松奇,突出描写在云海中______的特点。

《黄山记》教案设计

《黄山记》教案设计

《黄山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黄山记》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黄山景观的认知。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山的美丽与壮观,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2)了解作者对黄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黄山记》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概括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黄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景观。

1. 教师准备:《黄山记》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黄山记》,了解黄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黄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山的好奇心。

(2)简要介绍黄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黄山记》,标记出生僻词语和句式。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黄山记》的主题和结构。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评价(1)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景观,评价作者的观点。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黄山的自然景观,写一篇旅游心得。

6.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比较 探究《黄山记》(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 比较 探究《黄山记》(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
以图片先入为主,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法要求,进行具体学法指导。
出示学习要点及步骤。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点评。
看图片,进行回顾;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听老师要求,掌握先学方法。
朗读课文。
按照学习步骤自主学习,圈点标记。
翻阅资料,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写批注。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二、学法指导
1.仔细阅读课文,在每部分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
2.对课文进行揣摩、比较阅读,并指出文章在语言及写作等方面独到的成功之处。
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1.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某某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指导探讨归纳整理。
激发朗读兴趣,指导朗读背诵。
小组汇报交流学习结果,明确要点,做好笔记。
交流探究结果,要将道理摆出。
自由讨论、更正,各抒己见。
按老师的方法、结合分析,整理笔记。
朗读课文,加深感情体验,增强阅读欲望和写作冲动。
作业设置
背诵课文第一部分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3.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某某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大量的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题和5题学生自己归纳。
五、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北师大版编号12黄山导学案

北师大版编号12黄山导学案

《黄山记》导学案(编号:12)【学习目标】•学会观察自然,欣赏自然•通过对黄山奇景的欣赏,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掌握多种描写技巧【知识链接】黄山简介(把重要信息整理到书本上)传说轩辕黄帝曾经在这里修炼成仙,故名“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风景区群山耸立,号称“七十二峰”。

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黄山地区自然条件良好,是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好地方。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预习导航】1、下列字音你都读准了吗?煞费心机前拥后簇龙蟠坡参差倏来倏去悭吝琢凿氤氲甫翩然起舞凝眸喑呜变色褶皱2、解释下列词语。

琢凿:氤氲:瞬息万变•喑呜:•叱咤:。

•甫定拾级而登3、请概括课文每一个部分所讲的内容。

每一部分各写出黄山什么特点?【课堂探究】探究问题一:第一部分从哪几方面写黄山?探究问题二:在本部分,作者把大自然说成是一个大艺术家,说黄山是它煞费心机的杰作,这是什么修辞?起什么作用?探究问题三:阅读第二部分,五百级罗汉级表现黄山什么特点?一段公路,栏杆,又说明什么?探究问题四:第三部分主要写了哪四幅图?请用四字短语分别表现这四幅图。

探究问题五:品味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

【课堂达标】1、“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两句感叹作结,有何作用?2、文中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概括本文的主题。

3、再读第三部分,找出运用想像地方?有什么作用?【课后作业】学以致用:仔细观察家乡的山水,写一篇游记。

要求:用到本文学习的写法。

附:黄山简介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峰林状花岗岩高山构成的山岳风景名胜区。

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

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黄山记 教案

黄山记 教案

黄山记教案一、教学背景《黄山记》是清代作家、史学家陆游创作的短篇小说,是他晚年成名作品之一。

小说以耐人寻味、细腻入微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穷困书生在黄山中的奇遇和成长过程,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

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黄山记》,使学生了解文学经典作品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山记》的作者及其作品背景;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3.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理解作品内涵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可以引用《黄山记》中的精彩语段,或者介绍《黄山记》的作者陆游的作品背景和文学地位。

2. 阅读和讨论(35分钟)教师分发《黄山记》的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描述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他的性格特点有哪些?•故事发生在黄山,请列举小说中黄山的描写。

•主人公通过在黄山的经历,有何收获和成长?•《黄山记》通过描写主人公的遭遇,对什么进行了反思和批判?3. 分析写作技巧(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山记》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情节设计等,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可以示范分析一段文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 作文练习(3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针对主题“成长与探索”或“人性与社会现实”任选一个进行写作,可以选择写一篇读后感、发表个人观点或者重新创作一个情节。

学生可以运用之前学习的写作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可以就学生的作文进行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四、教学评估1.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2.学生在作文练习中的表现;3.学生对《黄山记》和相关主题的理解程度。

北师大版黄山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黄山记教学设计

黄山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扎实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写景游记类文章的阅读与写作知识与能力,但农村学生囿于经历与见识有限,难以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精心挑选了黄山有关的视频短片与图片,让学生如临其境,得到美的熏陶,并能将感性体验上身为理性认识3重点难点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观看“黄山四绝”宣传片,了解相关知识导入新课活动2【活动】文本互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一、初步感知1.通读课文,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说说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写黄山的,着重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小标题:一、黄山胜境天造就二、化险为夷临绝顶三、无限风光在险峰2.本文共安排了三部分,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情势,着重突出了黄山的“险”“奇”的特点。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一、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哪些黄山所特有的景物,突出了黄山风景的什么特点?找几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下面的问题:作者一行登黄山的游踪是怎样的?能简单画个示意图吗?早晨从温泉宾馆(经人字瀑----过立马坡、—半山寺--- )──登上── 过夜──第二天凌晨观──白天见奇景三、精读第三部分1主要写了哪四幅图?云海图古松图日出图摄身光2.能用四字短语分别表现这四幅图吗?3.赏析用这样的句式来赏析黄山的真奇啊,奇在。

你看“”(从遣词造句、修辞、描写角度等方面分析)活动4【讲授】他山之石谈谈你从本文的学习中所积累到的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

奇妙的构思诗化的语言自认的联想活动5【练习】我来当导游如果让你做导游,你根据课文内容并加上自己的想象选择黄山的某一景点做一介绍?试试吧!(如西海门、飞来峰、光明顶…….)黄山雄踞于皖南山区,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周围方圆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2018春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黄山记》word教案

2018春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黄山记》word教案

黄山记教学设计1新设计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理论,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设计:1、欣赏课文所描写的黄山奇景、理解作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伟大时代的情感,以唤起学生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激情。

2、欣赏本文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大手笔的写法。

3、通过和叶圣陶的《黄山三日》对比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1、培养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可贵精神。

2、学习本文按登山与观察的顺利写景状物,从不同角度描述山势、山路、山色的写法。

3、掌握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式。

3学情分析1、根据学生实际,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研习,小组讨论。

2、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需要加强引导,提高理解能力。

4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思想内容的理解和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

2、难点是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结构和表现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对比阅读时对比点的确定上。

5教学过程导入:作者简介: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明末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他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地质学家、旅行探险家、游记文学大家,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名人。

他自幼博览群书,对科举不感兴趣,立志以毕生精力考察祖国的地理面貌。

-从二十二岁起,直到五十六岁逝世时为止,三十四年的时间,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的旅行日志经过后人整理成书,留给我们一部洋洋六十余万言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这部著作融山川地貌、风景名胜、民族风情、风俗特产于一体,是全方位展示我国明代历史文化与自然地理的百科全书,为我国旅游界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新课:写作背景:徐霞客曾经两次游黄山,第一次再1616年冬末春初,山上冰雪覆盖,没有能够尽兴,写有《游黄山日记》,1618年秋,他又一次游黄山,写了四篇游记。

由于这次是重游,记叙的重点在上次每见到的奇景,所以对上次游记有所照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独特的结构。

2、理清描写的思路,体会描写的形象性及描写的细腻。

3、了解对比的手法及作用。

【学习重难点】理清描写的思路,体会描写的形象性及描写的细腻。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问题探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见课文注释①2.精读全文一至二遍,注音、注释:(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悭()吝菡()萏()氤()氲()苔藓()天蝎()星瓘()糗()褶()皱()(2)注释:氤氲:诡奇:3.给全文的四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要求:准确、简洁)。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一)学习第一部分:1.本部分第二自然段依次写到了哪些景物?2.本部分的描述有何作用?(二)学习第二部分:1.本部分写古人登山,依次写到哪些时代的哪些人物?2.本部分主要突出黄山的什么特点?3.本文是一篇游记,第二部分写古人登山的历史是否多余?为什么?(三)学习第三部分:1.本部分如何表现古人登黄山的惊险?2.本部分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采用这一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找出本部分中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段落,并说说其作用。

(四)学习第四部分:1.将本部分第一自然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在课文中进行)。

2.第一层写景主要突出什么特点?3.从下面这个句子看,四座山峰在云雾中的情况各不相同,请指出它们的差异。

句子: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4.找出第一层中使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二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理清第二层中作者的行踪(依次列出经过的主要地点)。

6.理解下列句子;①笙管齐鸣,山呼谷应。

风急了。

西海门前,雪浪滔滔。

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贷物。

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

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

A、“笙管齐鸣”指什么声音?B、“雪浪”指什么?C、“暗礁”指什么?②下列三个句子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就其中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A、妙极!妙极了!B、摄身光!摄身光!C、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五)本文在结构和表达方面有何特色?(六)描写一个景物片断。

(要求:1、生动形象、细腻;2、300字左右;3、写在小作文本上。

)【达标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âng)不掘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糟粕(pò)锲而不舍(qiâ)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k前湖,是南昌钓鱼爱好者的乐园。

她位于南昌市的西南面。

湖面浩浩荡荡,湖岩逶迤。

清晨薄雾冥冥,远景虚无缥缈,仙境一般;晚霞向湖面撒下闪闪的金泊,整个前湖就会被耀眼的金泊覆盖着,既美丽又壮观,真是巧夺天工。

平时,线柳摇曳舞轻姿,微风拍岸鼓涛声;山峦注目、沙滩憨笑,鱼鹰欢歌、虫鸟争鸣,真是一个“宠辱皆忘”的好钓点,要是你有兴趣夜钓,那更是别具洞天、另番情趣,只要你忙得过来,十根、八根鱼竿任你施展。

A. 浩浩荡荡B. 虚无缥缈C. 巧夺天工D. 别具洞天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⑤无需人为干预A.②①⑤④③B.②④①③⑤C.⑤④③②①D.⑤④①③②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它选中皖南山区。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末多花冈岩的山峰。

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

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

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

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

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

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

一道温泉,能治百病。

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

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

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

作为最高的效果,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

这种光最神奇不过。

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

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通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

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

它封山了。

5.这几段文字描写的是黄山胜景概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结合文意,概括出黄山自然景观的主要特点。

7.在作者看来自然是有生命力的,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山阴路上一条修长的石路,右面尽是田亩,左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隔河是个村庄,村庄的背后是一联青翠的山冈。

这条石路,原来就是所谓“山阴路上,应接不暇”的山阴路。

诚然,“青的山,绿的水,花花世界”。

我们在路上行时,望了东又要望西,苦了一双眼睛。

路上行人很少,有时除了农夫自城中归来,简直没有别的人影了。

我们正爱那清冷,一月里总来这道上散步二三次。

道上有个路亭,我们每次走到路亭里,必定坐下来休息一会。

路亭的左右墙上,常有人写上许多粗俗不通的文句,令人看了发笑。

我们穿过路亭,再往前走,来到一座石桥边,就坐在桥栏上望四周的野景。

桥下的河水,清洁可鉴。

它那喃喃的流动声,似在低诉那宇宙的永久秘密。

下午,一片斜晖,映照河面,有如将河水镀了一层黄金。

一群白鸭聚成三角形,最魁梧的一头做向导,最后的是一排瘦瘠的,在那镀金的水波上向前游去,向前游去。

河水被鸭子分成二路,无数软弱的波纹向左右展开,展开,展开,展到河边的小草里,展到河边的石子上,展到河边的泥里……我们在桥栏上这样注视着河水的流动,心中便充满了一种喜悦。

但是这种喜悦,只有唇上的微笑,轻匀的呼吸,与和善的目光,才能表现得出。

我还记得那一天,我和他两人,当时看了这幅天然的妙画,默然相视了一会,似乎我们的心灵已在一起,已互相了解,彼此的友谊,已无须用言语解释,——更何必用言语来解释呢?远地的山冈,不似早春时候尽被白漫漫的云雾罩着了,巍然站在四围,闪出一种很散漫的青的薄光来。

山腰里寥落的松柏也似乎看得清楚了。

桥左边山的形式,又自不同,独立在那边,黄色里泛出青绿来。

不过山上没有一株树木,似乎太单调了;山麓下却有无数的竹林和丛薮。

离桥头右端三四丈处,也有一座小山,只有三四丈高,山巅纵横四五丈,方方的有如一个露天的戏台,上面铺着短短的碧草。

我们每登上这山顶,便如到了自由国土一般,将整日幽闭在胸间的游玩兴致尽情发泄出来,我们丝毫没有一点害羞,丝毫没有一点畏惧,我们尽我们的力量,唱起歌来,做起戏来。

我们大笑,我们高叫。

啊!多么活泼,多么快乐!几日来胸中郁积的烦闷都消尽了。

玩得疲乏了,我们便在地上坐下来,卧下来,观看那青空里的白云。

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的如棉花,一卷一卷的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野兽一般地站在这边:万千状态,无奇不有。

这一幅最神秘,最美丽,最复杂的画片,只有睁开我们的心灵的眼睛来,才能看出其间的意义和幽妙。

太阳落山了,它的分外红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也染成血色。

在这血色中,它渐渐向山后落下,忽而变成一个红球,浮在山腰里。

这时它的光已不耀眼了,山也暗澹了,云也暗淡了,树也暗淡了——这红球原来是太阳的影子。

苍茫暮色里,有几点星火在那边闪动,这是城中电灯放光了,我们不得不匆匆回去。

8.作者本次游览对于景物的实际观察和描写分为哪几个层次?请加以概括。

9.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0.本文作者在“山阴路上”情绪上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变化?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语言表达11.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12.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这两个字更动人,更富有魅力?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而耀眼,驱逐着沉沉的阴郁;青春是,,,;青春是一棵枝叶葳蕤的树,她用绿色光芒感染着所有生灵,使春天的景象常留在人间。

,,。

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泯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

【学习后记】【美文“悦”读】终南山幽趣记周沙尘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唐代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会运用“以不全求全”的艺术手法。

你看,借大一座终南山,只用四十个字就勾画出了它那高大绵延的形貌。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海拔1700多米,去天甚是遥远,说它“近天都”乃是艺术夸张。

诗人登上终南山,但见“白云”弥漫,眼前的景物全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

白云浮游於眼前,人好似腾云驾雾一般。

朝前走,白云似在有意躲闪,不敢正面相撞;回望,原已分身两边的云朵,又合拢来了,依然是茫茫云海。

走出“白云”幽绝处,前面目之所及则是蒙蒙“青霭”,仿佛再走几步,就可触摸那“青霭”了,可惜!尽管不停地走,总是摸不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