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低碳商业商务实践区

合集下载

构筑上海虹桥中央商务区低碳典范

构筑上海虹桥中央商务区低碳典范

虹桥 商 务 区是 国内首 次 在 大 型 商务 区建 立 的
台 ,面 向 国 内外企 业 总部 和贸 易机 构 的汇 集地 , 是
低碳 实践 区。 虹桥 商务 区将低 碳发 展理 念融入 贯彻 到规 划 、 设计 、 建设 及 运营等 各个 阶段 , 展低 碳 关 开 键 技术 集成应 用及 低碳 示范 工程项 目建设 , 推进 低
碳 从理念 成 为实践 。
服 务 长 三 角地 区 , 务 长江 流 域 , 务 全 国 的高 端 服 服 商务 中心 ” 。虹桥 商务 区核 心 区 47 k 在 五年 内 . m
将 完成建 筑 面积达 5 0万 m ,其 中商务 楼字 面积 7
约 2 0万 m 0 ,建筑 碳排 放将 虹桥 商务 区的主 要
积 极 推 动 上 海低 碳 产 业发 展 。
关键 词 :低 碳 实践 ; 中央 商务 区 ; 色建筑 ; 绿 分布 式供 能
Co src a g a n qa nr lBu ie s n tu tSh n h iHo g io Ce t sn s a
Ditit a o Ca b n Mo e s r s L w r o c d l
月 《 海 市 虹桥 商务 区低 碳 建 设 导 则 》 沪 建 交联 上 (
[0 06 5号 ) 式 发布 。2 1 2 1 ]6 正 0 1年 5月 上 海市 政府 批 准 并 授 牌 虹 桥 商务 区 为第 一 批 低碳 发展 实践 区 试 点 。 经 过 数 年 的理 念 酝 酿 和 一 年 多 来 的 实践 探 索 ,虹 桥 商 务 区 建设 低 碳 实践 区已 经取 得 初 步 成
te h go 1 n p r r s h “ a .a d e f m t e 6+1 lt s s o +1 a k .Ho g a CBD a a he e s b t nil e ut i l n qio h s c iv d u sa t r s l n a s

海南绿色低碳发展实践案例

海南绿色低碳发展实践案例

海南绿色低碳发展实践案例一、博鳌零碳示范区:打造未来生活样板。

1. 绿色建筑拔地而起。

在博鳌,有这么一些建筑特别酷。

它们可不是普通的房子,而是绿色建筑的典范。

比如说,建筑的外立面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太阳能板盔甲”。

这些太阳能板不仅仅是个装饰,它们能把太阳光转化成电能,满足建筑内部的一部分用电需求。

建筑的墙体也很有讲究,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清凉的“隔热服”。

夏天的时候,外面烈日炎炎,室内却能保持凉爽,大大减少了空调的使用量。

2. 绿色交通畅行无阻。

走在博鳌零碳示范区的道路上,你会发现很多小巧玲珑的电动游览车。

这些游览车就像是绿色的小精灵,载着游客穿梭在各个景点之间。

它们没有尾气排放,安静又环保。

而且,示范区还规划了很多自行车道,鼓励大家骑自行车出行。

你想想,在蓝天白云下,骑着自行车,吹着海风,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

同时,这里还有充电桩的布局,方便电动汽车补充能量,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废弃物处理变废为宝。

这里的废弃物处理就像一场魔法秀。

垃圾不再是被简单地扔掉,而是经过分类回收处理。

有机垃圾被送去堆肥,变成了滋养土地的肥料。

那些可回收的垃圾,像塑料瓶、金属罐等,被回收再利用,就像赋予了它们第二次生命。

就连一些看似没用的建筑垃圾,也能被加工成新的建筑材料。

这样一来,废弃物不再是环境的负担,反而成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宝藏。

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守护绿色宝藏。

1. 森林碳汇的巨大贡献。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那可是一片超级大的绿色宝库。

这里的树木就像是一个个绿色的小巨人,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吸收进来,然后把氧气释放出去。

这一吸一放之间,就为地球做了一件大好事,那就是增加森林碳汇。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森林在默默地帮我们把空气中的“坏家伙”——二氧化碳给“吃掉”,从而减轻全球变暖的压力。

而且,这片热带雨林的面积越大,它能“吃”掉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对全球的气候调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白金湾成低碳最佳实践样本

白金湾成低碳最佳实践样本


烟 台潮水机 场工程 建设领 导小 组 办 公室 于2 1 年3 0 0 月份 开始 ,面 向国 内外公 开征集 机场航站 楼 、 管楼 及 航 塔 台建 筑设计 方案 .共六家 国内外 设 计 单位 参与方 案竞标 。经专 家评审 论 证 .从6 个方章 中择优 推选 出了3 个^ 围方案 。因新 建机场 是我市 一项重 要 的 “ 口性” 公共基础 设施 工程 .社 窗 会 各界较 为关 注。现将 拟选 方寨予 以 公示 ,恳请社 会各界提 出宝 贵意见 , 并 积极 参与网 上投票 ,以便 进一步 优

次、 货邮 吞吐量 9 万吨 的要 求, 其中 航站楼 规划建 筑面积约 8 万平 方米
造 型建毓主 体简洁 而不 失 人 强烈的视 觉震撼 力 . 楼 明 的斜坡屋 面 . 新的 、 创 系统 的玻璃 幕墙营 造出雕 由于 简洁的 建筑造 型 , 利 统及 极富表 现力的 双层幕 场或透 明、 半透明 、不透 万道 光芒 ,或是 自身熠熠 地展现 着 自裁的风 采 而 1 塔 楼 的 主体 也 随 之暗 . 5 的对 角 斜撑 线 形 L D 灯 E 面盘 旋而 上 ,最 后 消失 的 灯 火 中 建筑 楼 层从 了 .渲染 出 的却 是 大楼 } 人 魅 力 .这正 是 其 自 迷 l 的 自然 体 现 利 通广 能 囝队 负责 人 Fo c O n iC r s 说 . 建筑 学与 工 程学 代 建 筑 美 学 的 主 要 特 J 广 场就 希 望通 过 建 通
尔 (tv n H 1 S e e o )、 杭州 市相 关部
以东平 畅河东 岸 , 烟台市 中心 公路 距
场,屹立 于珠江 新城CB D 的 “ 冰晶 ”+以 简洁、 大
线 彖滑晰 、具有 精致几 筑外形 冲击 了我们 看待摩 的常规 思维 .掀起 摩天太

步行街商业规划策划绿色生态商街

步行街商业规划策划绿色生态商街

步行街商业规划策划绿色生态商街绿色生态商街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为了推动城市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策划书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步行街商业规划策划,以创建一个绿色生态商街为目标。

以下是该策划书的内容: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推动着城市发展,步行街作为城市中心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消费、休闲、社交等多种功能,对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传统步行街在商业模式、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亟需进行绿色生态商街的规划和建设。

1.2 目标和意义本策划书的目标是通过绿色生态商街的建设,推动城市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步行街的品质,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打造一个繁荣、宜居、环保的商业区。

2. 分析与调研2.1 市场分析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了解目标地区的消费需求和商业潜力,评估步行街的商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2.2 环境评估对步行街所处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土地利用、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为后续绿色生态商街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3. 规划与设计3.1 商业模式创新在绿色生态商街的规划中,提出创新的商业模式,如引入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注重结合线上线下的互动,打造多渠道、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增加商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2 空间设计与布局在空间设计上,注重步行街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采用自然材料、绿色植被等,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

同时,合理规划商铺、休闲区等区域的布局,提高商业空间的利用效率。

4. 管理与运营4.1 绿色管理强调环保理念,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如垃圾分类、能源节约、环境监测等,打造绿色管理的步行街。

4.2 休闲文化推广在运营过程中,注重推广休闲文化,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文化活动等,提高步行街的文化内涵和社交功能,吸引更多的市民到访。

5. 实施计划5.1 阶段目标制定明确的阶段目标,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推进,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改造、招商引资等。

5.2 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时间安排表,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阶段,合理分配资源和时间,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从理念走向实践——上海市低碳实践区建设探索

从理念走向实践——上海市低碳实践区建设探索

a t n s o h t lw a b n e eo m e t i a ig r a c r m c n e tt a t e hs c i h ws t a o c r o d v lp o n s kn g e tpa e fO t o c p o pr ci .T i c a t l ds u s s b u t e i ic n e o e t bihn lw c r o p a t e o e n h n a ri e ic s e a o t h sgnf a c f s a l ig o c i s a b n r c i z n i S a gh i c
低 碳 城 市 建 设 专 栏
从 理念走 向实践
上 海 市 低 碳 实 践 区建设 探 索
上 海 市发 展 改 革研 究 院 总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 兼 能 源 交通 研 究所 唐 忆 文

要 :2 1 年 , 海市人 民政府 对虹桥 商务 区、 01 上 崇明县 、 宁区虹桥 地 区、 长 临港地 区( 包括产 业区和 主城
握 的四个关键点 . 供有 关部 门参考 。
关 键 词 :低 碳 发 展 : 碳 实 践 区 建 设 : 新 突破 低 创
F O Co c p o r c ie — Ex Ir g t e E t b ih r m n e tt P a t — c pO i h s a l me t o a g a n s n f Sh n h i L w r o a t e Z n o Ca b n Pr c i o e c
征 , 别是 目前在体 制框 架还 没 有与 之衔 接 到位 的 特 情 况 下 , 府 的 引导 是 低碳 实 践 的根 本 保 证 , 以 政 所 必 须充 分 发 挥 政 府 的主 导 作 用 。 过 规 划 、 针 和 通 方

零碳示范区创建方案

零碳示范区创建方案

零碳示范区创建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开始建设零碳示范区,以展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

本文将探讨零碳示范区的创建方案,包括目标设定、技术应用、政策支持等方面。

一、目标设定创建零碳示范区的首要任务是设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方面。

同时,还应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技术应用在零碳示范区的创建中,技术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应优先选择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其次,应推广能源储存技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还应加大对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电网、能源监测装置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

三、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零碳示范区创建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包括减税政策、补贴政策、优惠贷款政策等,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零碳示范区的建设中来。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社会参与零碳示范区的创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应建立起政府、企业、学术界和公众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零碳示范区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和意识,推动整个社会朝着零碳目标迈进。

五、监测与评估零碳示范区的创建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还需要进行监测与评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可持续。

应建立起科学的监测体系,对碳排放、能源消耗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达成目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激励和奖惩。

六、经验推广零碳示范区的创建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成功的经验应及时总结和推广。

各地区应加强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以推动零碳示范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推动零碳示范区的全球推广。

上海猛推三大“低碳经济试验区”

上海猛推三大“低碳经济试验区”
2 世 纪 人 类 生 态 文 明 的 新 理 念 ,也 是 对 l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积极 探索 。 ”
曾刚此前接 受采 访时 也建议 ,一 定 要实 现跨越式发 展 ,否则 很可能重新 走
造 ,安装净 化池 ,将污水集 中处理 ,这
些都是要靠项 目来落实 。 资金 的来 源成 为重 中之重 ,而缺少
更 深 意 义 上 ,像 上 海 这 样 的 城 市 以 五 分
之 一的土地 来建 设生态 岛,这在其他 国
家 和 地 区 是 没 有 过 的 ,生 态 岛 建 设 将 使
杨建文 却认 为 ,如何 协调产 业发 展 与生态保 护 的关 系始终是建 设生态 岛的 难题 。他 表示 ,崇 明岛 的生 态保护并 不 是 原生态 的保护 ,而是要在 发展 中进行 保 护 ,而崇 明长期 以来落后 于上海市 的 经 济社会发 展水平 ,而没有工业 发展 的
41
力 推 “ 大 低 碳 三 经 济 试 验 区"
在这 个 节点 推 出崇 明 岛发 展 规划 ,
上主要 依靠投 资推动 和 自然资源 消耗 的 粗放 型发展道路 ;崇 明可以发展 总部经 济 、发展 功能 区 ,发展低碳 经济 和清洁
能 源 。圈
资金的支持 ,这些项 目将难 以完成。 纲要 中提 出,“ 统筹平 衡市级层 面对
上 海 有 着 更 深 的布 局 。
据 了解 ,上 海将 打造三 大低 碳经济 实 践 区,其 中就包 括崇 明岛。另外两个
是 临 港 新 城 和 虹 桥 枢 纽 。根 据 上 海 市 的
部 署 ,这三个 实践 区将 根据 自身特点探
索 低碳路径 ,崇明 岛将 建立低碳 生态实 践 区、临港新城将建立低碳发展实践区 ,

公众参与绿色低碳实践经验做法

公众参与绿色低碳实践经验做法

公众参与绿色低碳实践经验做法为推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我区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商圈为服务界面、以公众为践行者”新模式,全力打造“绿氧生活”生态商圈公众参与实践基地,探索创新商圈综合体在推进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路径上的新模式,为全市生态商圈带动公众绿色低碳分享“经验”。

主要做法如下:一、搭建三大阵地平台,打造绿色宣教基地、低碳生活先行地1.组建绿色商家联盟。

联盟由有绿色经营共识的商家组成,积极响应并参与商圈组织的绿氧生活生态节系列活动,成为引导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的重要载体。

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商户加入,并开展了1次绿色联盟低碳经验分享交流会。

2.创设“绿氧生活”生态节。

结合“全国生态日”,将每月的15日设为商场的“绿氧生活”生态节,联合绿色商家联盟开展主题活动,如饮品店“挑战自带杯”、餐饮店“光盘行动”、超市“自带购物袋”、服装品牌“以旧换新”等优惠活动,以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作为商业形态标签,实现生态理念与商圈传统业态相融通。

每月15日互动期间,商家销售额能较日常提升10%。

3.打造公众科普平台。

以“永续对话-可持续实践”为主题,打造室内科普展厅,面积达300平方米以上,设有“卫蓝行动”“碳循新生”“万物共生”“绿动未来”“低碳技能”等科普主题展板,“重塑新生”石墨烯互动体验墙、“瓶票入场”门头、“低碳生活实验室”等互动体验装置同“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合。

此外,还打造了兼具阅览和研学课堂的多功能主题沙龙区域,依—7—托商圈内的教育培训机构和环保志愿者等第三方团队,不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公益性研学活动。

二、搭建生态“N+”活动细胞,形成多样化、可持续活动体系为进一步吸引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商圈在“绿氧生活”生态节活动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举办“生态+”系列活动,通过“政府+商圈+社会”的三方协同,做到“科普+实践”双管齐下,让“业态创设+公众互动+商圈回馈”等实现多元交融。

1.生态IP-可可塑。

以废塑料、废蛋托等可回收物为素材,百余名公众联合创作了以《重塑-生命树》为主题的生态行为美术品。

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情况分析及建议

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情况分析及建议

N 2 O O . 0 1 5 1
万 m 节 能改 造 项 目。实施 朗诗 、 绿洲 大 厦 等太 阳 能 光 伏 、 光 热 和 地 源 热 泵 项 目。 完成 《 虹 桥 地 区 慢 行 交 通 示 范 路 段 设 计 方 案 》。推 进 建 设 虹 桥 街
道 “ 绿 色 账 户 ” 宣传 平 台 ,试 点 实 施 居 民垃 圾 分 类 日常 激励机 制 并取得 积极 成效 。
参 加 的节 能 减 排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多次 召 开 常务 会
议 和 专 题 会 议 ,对 相 关 低 碳 规 划 、 示 范 项 目、激 励 政 策 等 进 行 部 署 ,并 明确 了相 关 部 门在 低 碳 建
虹 桥 商 务 区成 立 了 由管 委 会 领 导 担 任 组 长 的 “ 虹桥 商务 区低 碳发展 实施 方 案推进 领 导小 组 ”, 编 制 了低 碳 建 设 导 则 ,颁 布 专 项 政 策 明确 了低 碳 实 践 建 设 的专 项 奖 励 范 围和 奖 励 额 度 ,扶 持 范 围 包 括 绿 色 建 筑 、低 碳 交 通 、能 源 利 用优 化 、 绿 色 碳 汇 、 绿 色 照 明 、节 水 与 水 环 境 改 善 、低 碳 软 环 境建 设及 其他 相关 项 目。
3 . 3黄浦外滩滨江地区
支持 ,着 力打造 高端 装备 制造 、战略型 新 兴产业 、 先 进 海 洋 经 济 产 业 、 生产 性 服 务 业 以及 城 市 功 能 性 生活 服务 业五 大产1虹桥商务区
黄 浦 区成 立 由 区 长任 组长 、 各 职 能 部 门共 同
设 中 的 目标 责 任 ,将 低 碳 实践 区建 设 任 务 分 解 到
相 关部 门年 度工 作计 划 中。 黄 浦外 滩 滨 江 地 区在 能 源 、建 筑 、 交通 、资 源 综合 利 用、低 碳 产业 技术 等方 面积极 开展 工作 。

打造绿色低碳园区实施方案

打造绿色低碳园区实施方案

2025年底前
完成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的规 划设计并开始建设。
2027年底前
完成初步评估与总结,提出改 进措施并开始下一阶段的建设 。
06
典型案例与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苏州工业园
背景
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 府合作开发的园区,以先进制造业 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绿色低碳实践
园区采用了绿色建筑、绿色能源、 绿色交通等措施,实现了资源的高 效利用和碳排放的降低。
使用地热能
03
利用地热能供热、供冷技术,为园区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建设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
建设绿色建筑
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建设生态基础设施
推广生态基础设施,如雨水收集系统、生态湿地等,提高园区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绿色交通发展
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便利性。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
1 2 3
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专门的绿色低碳园区建设领导机构,明确各 部门职责,确保绿色低碳园区的顺利推进。
制定实施细则
针对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 包括碳排放标准、节能减排目标、绿色建筑要求 等。
提供政策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 款利率减免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园区 建设。
引入社会资本
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设立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园区建设 ,拓宽资金来源。
05
实施方案与时间表
实施步骤与重点任务
建立组织架构
01
成立绿色低碳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低碳园区如何打造工程方案

低碳园区如何打造工程方案

低碳园区如何打造工程方案一、规划设计1. 空间布局:低碳园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合理布局建筑和绿地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开发和能源消耗。

2.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上,应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注重通风采光和隔热隔音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能耗和环境污染。

3. 绿色交通:园区内应设计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提供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服务,减少汽车出行的需求,降低碳排放。

4. 智能系统:引入智能水电气等系统,实现设备自动控制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负荷。

二、节能减排1. 能源规划:制定低碳园区的能源规划,采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2. 节能建筑: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设计高效节能的供暖、通风、照明系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3. 节能装备:引入节能节水设备和系统,如高效照明、节水器具、太阳能热水器等,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4. 新能源车辆: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在园区内建设充电桩和换电站,减少传统燃油车辆的排放。

三、资源循环利用1. 垃圾分类:建立园区内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2. 水资源利用:采用雨水收集、灰水回收和地表水利用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自来水消耗。

3. 生物多样性:增加绿地覆盖率,保护和改善园区内的生态环境,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平衡。

4. 农业资源:利用园区内的闲置土地和建筑屋顶,开展城市农业和屋顶种植,实现园区内部分食物和生态产品的自给自足。

四、环境管理1. 环境监测:建立园区内的环境监测系统,对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2. 生态修复:对园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整治和恢复,保护周边的山水林田湖草,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3. 绿色建设: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环保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绿色新城光明之路——深圳光明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绿色新城光明之路——深圳光明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绿色新城光明之路——深圳光明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2年第5期(本刊讯记者凤鸣)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深圳市光明新区2007年成立以来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在借鉴学习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内外在绿色建筑、低碳发展方面的经验,光明新区制定并不断探索实践绿色光明之路。

下面,就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绿色城市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建设绿色新城——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第一,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指导、贯穿光明新区开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光明新区位于深圳西北部,2007年8月19日成立,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是在一个底子薄、条件比较差的华侨农场基础上建立的,属深圳发展最落后的区域。

作为深圳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等全方位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市委、市政府要求光明新区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建设深圳新的区域发展极。

正确选择发展模式,不仅是完成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历史重任的关键,也是实现光明新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所在。

当前社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正引导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光明新区如果走传统发展道路,没有前途,最多只是其他地区发展的简单复制。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新城”,成为光明新区的首要选项,更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实现绿色发展的不二选择。

第二,建设绿色新城,是光明新区从比较优势出发,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政策优势。

2008年,国家住建部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为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明确了发展导向。

建设零碳示范工程方案

建设零碳示范工程方案

建设零碳示范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为了推动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实践,落实国家关于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的要求,我们公司拟在某地区开展零碳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本项目旨在推广零碳理念,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工程,引领社会关注和参与低碳环保建设。

通过全面考察、规划和设计,以及有序的推进实施,我们将在建设项目环节全面减少碳排放,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建立零碳经济模式。

预计该项目将持续3年时间,总投资额达到1.5亿元。

项目范围主要包括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和商业综合体。

二、项目规划方案1. 碳排放减少计划首先,针对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和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碳排放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减排方案。

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和节能减排技术,确保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降到最低。

并在建设结束后,通过引入生态景观带和绿色植被,增强区域的碳吸收能力,以实现零碳排放目标。

2. 可再生能源利用计划其次,我们计划在项目建设中大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工业园区中将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为工业企业提供清洁能源;在住宅小区中将引入风能发电系统,为居民供应绿色电力。

并计划在商业综合体中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和地源热泵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

3. 绿色技术创新计划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设备,例如节能照明系统、智能节能空调系统、非化石燃料供暖系统等,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水平。

在工业园区中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住宅小区中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能源回收利用技术,提升居民节能环保意识。

三、项目实施方案1. 细化实施计划以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和商业综合体为主要建设内容,我们将在项目实施中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时序安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碳排放减少计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计划。

同时,建立项目实施的质量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低碳园区实施方案

低碳园区实施方案

低碳园区实施方案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建设低碳园区已成为各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能源利用、交通出行、建筑设计等方面,提出低碳园区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指导。

首先,能源利用方面。

低碳园区应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等自然条件,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同时,倡导园区内部建筑采用节能设备,推广LED照明、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产品,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交通出行方面。

低碳园区应鼓励居民和企业员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鼓励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建设便捷的步行和骑行道路网络,减少机动车污染。

同时,推广共享出行理念,建设便捷的共享单车、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鼓励人们选择共享出行方式,减少交通能源消耗。

再者,建筑设计方面。

低碳园区应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建筑外墙绿化、屋顶绿化等生态环境,减少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倡导建筑节能设计,采用双层窗户、外墙保温等技术手段,减少建筑能源消耗。

同时,建设雨水收集、污水处理等设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管理运营方面。

低碳园区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制定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低碳目标和任务分工。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员工的低碳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提高园区的低碳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低碳园区实施方案需要从能源利用、交通出行、建筑设计和管理运营等方面全面推进。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出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园区,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低碳高效的综合商务区规划实践探讨——以虹桥商务区规划为例

低碳高效的综合商务区规划实践探讨——以虹桥商务区规划为例
规 实 践 t 94
低碳 高效 的综合 商务区规划实践探讨
— —
以虹 桥商务 区规划 为倒
AC CSul t’ L tc,1 】 I S  ̄ t
The (01 t’ to 、 w —  ̄’ n ] t i n ola Lo C-bo s uc 1 1 Bu iC ̄ sic sl ; Dit1t I S ‘

要 虹桥 商务 区以 创新 转型 、 生巷 、 职平 衡为 理念 , 注区域 统 筹发 展 . 点研 究 区域 综台交 通蔓 撑系 缩 , 过分 单元 明确 各 低碳 居 关 重 并通
项建设 指标 和 市政 、 i 等基 础设麓 的控 制 要寨 藩地 两顶工 作 , 措 指导 控制 性详 细规 划编 制 , 实翊规 划衔 接
g d he c m p t f t er gu aor anan r al esplnn uiest o #al o h e l t ypl d e i on z a mg nv r on e co e g c
关 键 词
虹桥商务区 f珏碳生态 』 I 交通 』 规划衔接
K y ors H n q aB s esDsr t o -ab n c l yfT np r t n』Pa n gc n eg n e e w d o g i ui s it L w c ro eoo r so ai a n i f c g a t o l i o vre c n n
A bs r ct T r t e l arHon ao B u i ss Dit c wh c h0 e o t de t a he st ur pan f uc gqi sne s r t i i h ad r s t he i asofm n at n r sf m al n l ca b ov i t o an er i d ow— r on

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发展目标

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发展目标

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发展目标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已成为许多地区的共同目标。

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是指以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高效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园区。

本文将从减轻环境压力、推动低碳经济、提升园区品质和促进社会和谐四个方面,探讨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

一、减轻环境压力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的首要目标是减轻环境压力。

通过引入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园区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同时,园区内的建筑、道路和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减少土地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园区管理方面,应推行绿色采购、节水措施和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全面提升园区的环境品质。

二、推动低碳经济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的另一个目标是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园区应积极引进和培育绿色产业,推动园区内企业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型升级。

同时,园区应注重创新和科技研发,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这些举措,园区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

三、提升园区品质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还包括提升园区的品质。

园区内的建筑和设施应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文明建设。

园区的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景观美观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此外,园区还应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园区内的居民和企业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四、促进社会和谐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还包括促进社会和谐。

园区应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园区还应注重培育社区文化和社会组织,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同时,园区还应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减轻环境压力、推动低碳经济、提升园区品质和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挑战论文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挑战论文

浅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028-01摘要低碳经济是指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之后,具体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面对的挑战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效增加碳汇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

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26.5亿吨,比2006年增长7.8%。

“十一五”头两年的能源消费增幅明显高于年均4%的增长目标。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5%左右仍为煤炭。

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

2007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9.5%。

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

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

随着工业重化工化的进一步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不断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不断增长。

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前景需面临的主要挑战(一)在当前的产业结构下提高能源效率难度较大目前,我国第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大致为1∶5∶4,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

由于当前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

区县委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座谈会上的发言

区县委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座谈会上的发言

区县委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座谈会上的发言区县委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座谈会上的发言XX将乘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劲东风,乘势推进实力XX、生态XX、幸福XX建设,加快推进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发展思路转型。

一是缩小总量差距,努力建设经济强县。

以绿色GDP为县域经济底色,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在全省进位,在全省29个山区县中保持领先,力争重返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

二是发展市场主体,努力建设产业大县。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着力培育领军型企业集团,加快推进食品医药、精细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坚持高附加值、高科技、无污染的产业导向,全力服务好人福药业国家基本药物产业园、XX三峡灵芝产业园和吉星精细磷化工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放大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全域景区,打造XX最美县市。

坚持提质增效,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严格制定磷矿、陶土、硅石、林木等资源开采总量调控制度,全面加快“中国生态磷都”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矿山、和谐矿区、生态新城。

积极推进三次产业由叠加型向联动型转变。

坚持全域统筹,推进城乡格局转型。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因地制宜培育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努力把各乡镇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小城市。

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农村活力。

纵深推进“第一书记”和“经济顾问”选派工作,力争两年内全面完成2万户农村土坯房消危改造。

致力于增加民生GDP,力争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多点构筑大产业聚力托起大城梦XX县委书记XX县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借建设特大城市之势,谋服务特大城市之为,着力“推进六突破、打造五百亿”,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迈进全省山区县“第一方阵”,建成XX特大城市的“后花园”。

一是紧扣“全面深化改革”主线,汇集建设特大城市强能量。

围绕山区资源进城与城里要素下乡对接、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园区开发与城镇化同步,大胆探索实践。

二是奋力构筑千亿园区,对接特大城市产城共融大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低碳商业商务实践区
坚持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理念,以经济发展低碳化、城区建设绿色化、人居环境生态化、节能意识社会化为导向,深入推进区域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商业商务实践区。

万元增加值能耗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加快低碳产业培育。

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吸引国内外碳金融服务机构、低碳研发机构以及节能减排评估认证、咨询和技术服务等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入驻,促进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市场化服务等产业要素集聚,提供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综合配套服务。

积极推进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和节能改造,优先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购买专业化节能服务。

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在新建建筑和节能改造项目中全面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

强化绿色建筑引领。

鼓励执行新建建筑节能65%的标准,建设一批符合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示范建筑。

以商业商务楼宇为重点,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光热系统、地源热泵、新型安全墙体保温材料、光伏发电、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等节能、节材、节水技术。

搭建楼宇能耗“在线实时计量监测”平台,逐步实现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动态监测和实时监控。

进一步强化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
能效测评等建筑用能管理。

加速节能理念推广。

大力普及全社会节能意识和低碳理念。

推动公共机构全面实施节能绿色采购制度,强化日常节能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设备能耗和办公消耗。

推动企业建立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增强企业节能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能源管理,推进节能改造。

倡导市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进一步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形成低碳环保、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