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

合集下载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文献意识,是说我们在作研究之前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弄清楚前辈和同时代的人对于相同的命题都做过哪些研究,他们研究出了哪些已经得到共识的结论。

再来看对话意识,一个问题的研究,只用引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引证不能代替论证,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问题的解决必须有这样一个过程。

志向、趣味、学识积累、学术训练,这些应该是作为研究者所必备的学术品质。

那么,教师为何要成为研究者?一是教师营造有品味的、精彩人生的需要。

研究会赋予研究者理性、客观、求真务实、严谨审慎等品格。

而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应该做到:见多识广,梦想成真;丰衣足食,情有独钟;服务社会,受人尊敬。

这里“见多识广”中的“见”和“识”,绝非通过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得到的,也不是鹦鹉学舌式的简单传播,而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理解、思考所得,是经得起质疑和推敲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融入了个性观点的,唯如此才能使之变成自己成长的资源。

二是成为更加卓越教育者的需要。

我们经常喊,要从优秀走向卓越,但究竟什么是卓越却仍是一个难以名状的定位。

我们先看看“教师”的定义,教师就是引领学生与有教养的人实行对话的人。

这个“引领”其实就是价值引导: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

对引领者的要求有:对学生的要求合理、明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识渊博、精深;方法、手段高明;教育方向准确。

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方向要准确,即我们要为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

这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多解,所以才让教育有了太多的犹豫和徘徊。

到底准确的教育方向是什么?那就是我们要为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培养幸福的人。

现在不自由、不民主的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虚假的信息,这样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变得平庸、没有创造力。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自我教育的方向。

对于研究,与平时我们说的“想”“思考”是不同的,“研究”高于“思考”。

对于一个问题,只要不是弱智,都能够去想一想,而思考是有依据的、有系统的、有策略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和彻底的“想”。

第一章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第一章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 情感:热爱教育、科研的情感 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


教育创新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让教师成为有思想 的实践者——反思实践家) 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 的要求
第二节

教育研究概述
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和主体》》 教育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
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和主体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教育研究的性质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客观性、系统性、 创造性 教育研究是特殊的科学研究

研究性质
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即探索人所做事 情的行事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 它包括两大类型:
作为行事依据的研究——基础研究 作为有效性、合理性改进的研究——应用研究
定量研究

也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是模仿自然科 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作 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 并作出解释。

特点: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研究类型 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的性质 研究关注的方面 分析资料的方法 关心的事情 目标 设计 技术或方法 与被试关系 工具或手段
定性研究:适合小样本、个案研究,研究深
入细致,关注过程,自然情境。 不适合大范围研究,费时费工, 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定量研究:适合大范围统计调查,客观,可重复 性、可验证。研究是表层的不深入,不能兼顾特殊 情况,无法追踪事件过程,很难了解当事人想法, 对变量控制大,难在自然情境下收集资料。

3、宏观研究与中观、微观研究
中小学教育科研

教师要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摘要: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一要树立科研意识和自觉性,二要学习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三要在学校创设科研氛围。

关键词:教育科研能力;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一、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迈入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教师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

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著的奉献精神等。

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且是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

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可以纠正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教育教学新观念,三是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①二、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条件(一)教师要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能否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

笔者曾就“教师教育科研观念”做过调查,调查对象是山西省大同市(包括市区、城区及部分县区)的部分初中和高中教师,共发放问卷456份,收回422份,有效问卷422份。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头脑中存在以下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这一比例占被调查总数的68.4%;“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这一比例占被调查总数的35.6%;有些人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这一比例占被调查总数的86.6%。

《教师成为研究者》课件

《教师成为研究者》课件

04
CHAPTER
教师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研究的基本策略
确定研究问题
教师需明确自己的研究 问题,这通常与教学实 践中的困惑或挑战相关

收集资料
教师可以通过文献回顾 、课堂观察、学生和同 事的反馈等方式收集资
料。
分析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 析,寻找模式、趋势和
关联。
形成结论
基于分析结果,教师得 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合作与交流
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同行交流与 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小学英语教师通过开展英语角 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二
某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 果。
案例三
某高中语文教师结合地方文化特色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 学生的文化素养。
05
CHAPTER
教师研究的实践与案例
优秀教师研究的实践经验分享
持续学习
优秀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更 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专业素
养。
创新教学方法
优秀教师善于尝试新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
优秀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 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 的个性化发展。
02
CHAPTER
教师研究的重要性
教师研究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
01
02
0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深入 了解学科知识,提升教学 技能,增强专业素养。
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研究过程需要教师进行自 我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 题,寻找改进方法,有助 于教师的成长。
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创新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理解(一)“教师即研究者”的内涵史密斯(Cochran Smith)将教师做研究定义为:“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

”教师所做的研究直接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相关,是为了实践、通过实践和在实践中的研究。

研究对象是与学校和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人、事、物和观念等,研究结果能解决教师所面对的一些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

教师做研究表现为教师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并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探讨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的教育经验等。

教育研究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实践的活动。

其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教育情境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实践。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教师进行研究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有:第一,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

从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得到第一手材料,总结出自己的理论经验,再应用于实践,这样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沉重的文件(如考卷、作业、作文、周记)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据采取的变革尝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

这些优势是专家学者所不具备的,教师应当增强信念,很好地发挥优势。

教师专业发展第六章

教师专业发展第六章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指教师从反思和研究的视角 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探究,以发 现和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 育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 探究活动。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具体包括三个 方面: (一)教师研究的目的: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二)教师研究的对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问题 (三)教师研究的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 究
二、教师行动研究对教师专业发
展的意义 三、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模式



(一)勒温模式 (二)凯米斯模式 (三)陈桂生模式 (四)北京师范大学和杨百翰大学的研究模式
四、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
研究与写作:

写作是砥砺心智的另一有效途径:


记下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理清思路,增进思考能 力,撰写思想深刻的论文研究等。 教师博客
四、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特征



(一)教师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二)教师研究活动的基础性 (三)教师研究内容的真实性 (四)教师研究结果的反思性 (五)教师研究方式的校本性
五、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研究从研究目的上来看主要 属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主要属于微观研究; 从研究所用的思维方法来看主要属于经验研究 之行动研究。
第六章 教师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逐渐成 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教师开展研究既体现了 社会发展、教育变革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也体现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教师 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才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

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新课程中提出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研究者?我考虑了一下,是不是可以分以下方面:1 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反思,同时要注重课型的研究。

2 课题研究:教师要本着解决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态度,研究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3 理论研究:教师要善于将已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并通过实践改进某些理论,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适合自己的一些理论。

请大家继续补充、修正。

一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者: 首先是专家引领下研究。

虽然我们认可“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观念,但是许多教师对研究感觉到比较茫然。

原因是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对基本的教育理论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在教育科研方法和技巧上比较欠缺。

针对这种情况,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是教师与专家进行实践性的合作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研究的行动策略,掌握科研方法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扩大理论视野,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

其次是集体教研中研究。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合作”的要求。

集体教研应是教师合作最佳途径,教师们可以围绕教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比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为教师提供了可参照的学习榜样;每学期开展的研究课,教师在集体研究讨论中,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拓展教学思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优势,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再次是日常教学中研究。

一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研究位置,课堂、学生就是研究的对象。

所以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要寻找最佳的教学策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行为,充分利用教室这块“实验田”,进行教学研究,使日常教学成为教师研究的主阵地。

最后要着重强调的是不要把研究当作方法,而把它当作一种态度,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不要把研究当作工作,而把它当作一种生活;不要把自己当作教书匠,要让自己成为研究者,达到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享受创造和研究的每一天。

教师如何才能成为研究者

教师如何才能成为研究者

件 ,追求 实践 智慧 的生成和提 升 ,以使课堂教 高 素 质
在 新 课 程 改 革 中 ,教 师 要 学 会 科 学 研 究 。 从 宏 观 视 角
2在 互 动 研 讨 中合 作 。教 师通 过互 动研 讨 可 以 加 强 教 师 .
还 可 以记 录 教 学 失 误 、灵 感 火 花 、教 学 设 想 、 闪 光 点 与 困 惑 面 等 。 教 学 反 思 贵 在 及 时 , 重 在 坚 持 。 教 师 要 常 思 常
把 握 课 堂 教 学 的 进 程 ,及 时 吸 收 学 生 的 反 馈 信 息 , 密 切 关 注 、深 刻 洞 察 学 生 德 智 体 美 等 各 方 面 的 渐 变 ,用 系 统 、发 展 、鼓 励 的 眼光 支 持 和 促 进 学 生 的健 康 成 长 。 1 反 思 中提 高 。新 课 标 下 ,反 思 的本 质 是 教 师 以 自 己 . 在 的 职 业 活 动 为 思 考 对 象 ,对 自己 所 做 出 的 行 为 产 生 的结 果 进 行 审 视 和 分 析 。 它 强 调 对 教 师 教 学 行 为 的反 思 , 因 此 , 教 学 反思 被 认 为 是 “ 师专 业 发展 和 自我成 长 的核 心 因 教 素 ” 。教 师 的 教 学 反 思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有 话 则 长 ,无 话 则 短 ,反 思 的 内容 可 以是 经 验 总 结 、体 验 感 受 实 况 分 析 , 、
信 息时代 的教育改 革 ,要求 教师 以积极 的心 态面对新
知 识 、新 技 术 、 新 任 务 、新 挑 战 ,逐 步 成 为 教 育 的 研 究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 中 有 明确 要 求 。胡 锦 涛 同 志 在 全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会 上 进 一 步 作 了 强 调 ,他 说 : “ 注 意 从 青 少 要 年 人 手 培 养 创 新 意 识 和 实 践 能 力 。”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教 师 自己 就 要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 否 则 ,创 新 教 育 就 不 可 能 真 正 落 实 。对 于 这 一 点 ,德 国 心 理 学 家 戈 特 费 里 德 ・ 纳 特 说 得 十 分 明 白 ,他 说 : “ 创 造 海 把 力 作 为 教 育 的 目 标 , 那 么 实 现 的 前 提 就 是 创 造 性 的 教

教师应当成为研究者

教师应当成为研究者

XIB IZ I I O 西北职教6期近年来,随着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由提高学历逐渐转向提高能力,从单纯传授知识型向着研究型方向发展,这是教师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及教师科研水平的需要,也是学校提高科研水平、展示学校形象的需要。

一个学校教育科研水平标志着这个学校开放程度和教师水平,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比例越高,教育科研的层次越高,说明学校的发展潜力大、开放程度高、核心竞争力强。

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趋势,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件大事。

一、目前我省师资队伍的现状目前我省师资队伍现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1〉高学历、高素质教师较少。

以武山县职校为例,在72名教职工中,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仅有46人,其中具有一次性本科学历的只有8人,还有21名教师只有大学专科学历,全校尚无一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这与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相距较远。

〈2〉“双师型”教师偏少。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政治思想、专业理论合格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教师只有熟练掌握了专业操作技能,才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目前,我省中专、中职学校教师大多是来自相关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许多人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而聘请的有操作经验工作人员,往往没有相应的学历和理论水平,没有教师资格证,难以适应教学需要。

真正“双师型”的教师极缺。

武山县职校72名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只有18人。

仅占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3〉缺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师。

由于传统习惯影响,多数教师只重视教学,轻视理论研究工作,大多数人没有参与科学研究的意识,很少有人承担科研项目。

武山县职校72名教师中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过论文的仅有26人,占教师数的36%。

主持或参与过省级科研项目的只有8人,占教师总数的11%。

科研型师资少,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二、教师提高的目标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需经历“不适应———基本适应———适应———胜任———研究型”这样五个阶段。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1.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制造成了那个时代得以存在的命脉。

人类的社会生存、经济生活从对自然资源的依靠转向对自身素养的依靠。

随之,以培养和进展人为直截了当目标的教育便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并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而且要全面培养和进展学生的素养,专门是创新意识与能力。

为此,教师要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而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进展。

2.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学理性提升的呼吁。

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紧靠教学来实现,因而千百年来人们在教学实践的开发与教学理论的提升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教学的理性程度不断提高显露融合势头……然而尽管如此,当代教学仍没有走出传统操作教学。

时至今日,人类教学已走到了反思性教学的前夜:教学主体开始怀疑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学目的强调学生诸方面的进展;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开始的范畴,其理性仍有待提升。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使他们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性研究,正是应教学理性提升的呼吁,将教师从操作性的活动者转变为反思性活动者。

3.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进展的重要趋势。

长期以来,教师职业是否称得上专业一再受到怀疑。

专门宽敞中小学教师;不管是从技术和科学的制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拿专业的各项标准来度量教师职业,则其专门难称得上是一门专业。

鉴于此,英国课程专家L·斯腾豪斯认为,教师专业拓展的关键在于专业自主进展的能力。

途径有:(1)通过系统的自学;(2)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体会;(3)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最后一条途径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研究和课程编制应该成为教师自己的情况,实践业已显示它是有前途的方式,因此也不得不承认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假如大多数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把握了研究技巧,那么教师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改善”。

教学新思考: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教学新思考: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教学是一门科学。

和自然科学不同,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是和学生打交道,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比探索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的一门科学,它在客观上要求每一个教师始终要以研究的姿态去从事平凡的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岗位上体验到职业的乐趣和职业成功的幸福,也必须自觉地把平凡的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去研究。

一、研究型教师的主要特征在那些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身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职业特征。

1.追求教学深度。

所谓教学深度,指的是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深厚挖掘和积淀。

一名研究型教师不会满足于对学科教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或者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应付学生考试所需要的那一点点知识,无论在小学、初中、高中哪一个学段的哪一门学科,仅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都已经是无边无际的了,它都需要教师用一生的时间去不断学习提高,从而让自己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功底。

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应付裕如,就必须要研究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之成为有机的学科知识体系。

常有教师因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有限,因而自己也满足于所掌握的那一点皮毛知识,这样,他既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学者。

相反,也有的教师即便是从事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在追求教学深度的跋涉中成为学科教学大家。

2.追求教学广度。

所谓教学的广度,主要指的是同一学科所涉及的众多知识面以及相邻的学科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仔细研究下去,都可以分出若干个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分支,任何一个细小的分支,又都蕴含了包罗万象的知识。

一个研究型教师就是要努力掌握学科知识的整体脉络,并对每一个知识分支都有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

以大家都熟悉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为例,且不说字形、词语、说话,仅就拼音而言,就是一门无比复杂的学问。

词语的读音如何筛选,如何规范,普通话与方言、网络语言的关系等等,这其中有许多学科研究课题,可以做出许多教学研究成果来。

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1.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不再等待专家学者去研究与制订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而且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2.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
独白者角色:“传道,授业,解惑。


对话者角色:“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


教师应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激励思考,启发引导。

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不断轮流“抛球—接球”的过程。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
旧观念:课程编制是课程专家们的事,自己只是执行者;教学是对固定文本的操作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由教师复现的知识。

新观念:教师不应再被视为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开发者,并且创造性地实施。

4.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
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角色特征:一是积极地旁观;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三是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教育界广为流传,它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一个蓬勃的研究领域和新焦点。

教师成为研究者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被世人所注重,就在于它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改变教师的职业形象,使教师不但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崇高的学术地位早在60多年前,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就论证了教师研究对于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专业性的重要意义与联系,他认为: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但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动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认为教师从事研究能够增强他们的专业性。

美国学者奥尔森指出研究需要倾听教师的意见,支持教师研究者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

长期以来,从事实践的教师和实行理论研究的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形象,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形象的区别导致高度层级化的教育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教师总是处于无权的地位。

教师仅仅被动地听从管理人员、课程论专家、教科书编纂者的指导,而他们自己的意见则无足轻重,他们的形象毫无专业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教育家霍林斯沃斯、米勒和拉泽则表现得更为激进。

他们认为教师这个群体受到了压抑与控制,需要效法女权运动,像解放妇女那样解放教师。

他们提出把教师研究作为解放教师的武器,指导他们工作,能够使他们从无效的知识中解放出来。

教师研究对教师意味着确信自己有水平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践。

采取研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制度中,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

这些对教师研究的重要性的评价是贴切的。

如果仅仅依靠改善待遇与住房等手段提升教师的地位与声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自己行动起来,树立科研的意识与态度,积极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中来,才能改革职业形象,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尊敬与羡慕的职业。

(二)实现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括很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观点的转变。

所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身上,所以,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

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考

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考
识 和 创 新 能 力 . 有 当 越 来 越 多 的 教 师 以 研 究 的 只
流 的教育需 要 一 流 的教 师 , 新课 改 的成 败 ,
关键 在 于教 师 ! 目前 , 国 正处 于新 一 轮 基 础 教 我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全 面 实 施 阶 段 , 从 现 状 来 看 , 师 但 教 的 素 质 明 显 滞 后 于 新 课 改 的 需 要 , 多 教 师 在 面 许
究 者研 究 的对 象 , 是 一 个 参 与 甚 至 主 动行 动 的 更 研究者 , 当他发 现 问题 时 、 到 困惑 时 、 乏对 策 遇 缺 时 , 再 依 靠 外 在 的研 究 者 , 是 自 己去 探 索 问 不 而 题, 自己去 解决 问题 . 们 注 意 到 : 功 的 数学 教 我 成 育 家都 是 大数 学家 , 都是 在 数学研 究 上有 所 发现 、
有 所创 新 的. 师 成 为 研 究 的 主 体也 是 整 个 教 育 教
创 新 的 活 力 所 在 . 学 研 究 通 常 以 教 学 中 面 临 的 教
师倦 态 ” 文章则 认 为 : 师倦 态 主要 归 因于教 师 的 教 工 作 的创 造 性 以及 由此 而产 生 的情 感 缺失 !
走 出 这 一 怪 圈 ? 笔 者 认 为 : 目前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 在
其次 , 师成 为研 究 者 , 教 是教 师克 服职业 倦 怠 的有 效方 法 . 数学 被誉 为 “ 创造 性 的科 学” 那 么 数 , 学教 师就 应该 是 创 造 性 的职 业 , 们 的工 作 就应 他
上 . 活 源 于 激 情 , 情 在 于 创 造 . 师 应 该 满 怀 生 激 教 激 情 , 生 会 因教 师 的 激 情 而 热 爱 生 活 ; 师 会 因 学 教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2、研究方法
通常有文献研究法、调
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 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叙
事研究法等。
(1)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目标、任务和 操作策略。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 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 依据。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 事实依据,并提出具体对策,明确研究的主 攻方向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一、明确教师科研的性质
1、教师科研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3、科研是教师情感意识的深度“唤 醒”;是教师对自己教育生活和教育意义的 深刻体验和理解。
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 的同义词,他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
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
感悟,是领会的意思。感悟主要凭借经验,而经验是 人们分析、提炼的感性认识的沉淀,特别是表象性认识的
结晶。人的感悟是高于感性认识的认识。但是感悟与感性
认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表象性认识的升华。感悟即 是感性的,又不排除理性的成分;感悟即是感性认识的终 结点,也是理性认识的发端。 体验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体验的升华,但,它是研究方
案的主体,回答研究 什么的问题。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包括:课题研究的阶段时间划分、阶
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成等。
每个阶段的表述均要从上述四个维度来进行:研
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内 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必须对应进行方法的选 择和设计。
习过程中不是相互分离,而是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所表述的,是通过具体而确定的方式解决具体而 确定的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在规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在 确定的程度或层次上解决问题;在特定的方向上或角度上解决 问题;选择独特的过程与方式解决问题。研究目标作为一种研 究结果状态的表述,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理论性目标,描述的 是理论研究的结果状态;实践性目标,描述的是实践研究的结 果状态;中介性目标,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二者兼有的结果 状态。追求什么:有思想,以体现先进理念;有个性,以突出 研究特色;有选择,以显示研究重点。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进步,要有教育成效,就必须边教边学,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只有时常研究学问,时常找到新理,才能教诲丰富,才能学生得益。

陶行知也告诉我们说,教学要合一,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教师须一面教一面学。

做研究型教师是我们教学的需要,也是我们小学教师发展的目标。

近些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开展。

对学校来说,新课程将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教师是变化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

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第一,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

第二,教学对象的不确定发生。

不使用统一规格的评价标准,进行个别化教育。

第三,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

第四,教学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

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

第五,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

分数逐渐被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
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

在这种充满多样性、变动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不能再是一位执行者和旁观者,而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

从优秀到卓越当教师成为研究者作文

从优秀到卓越当教师成为研究者作文

从优秀到卓越当教师成为研究者作文哎呀呀,我们的老师可厉害啦!老师说要从优秀走向卓越,还要成为研究者呢,哈哈!
我们的老师平时就对我们可好啦,教我们知识的时候特别认真。

嘿呀,那一道道难题在老师的讲解下,一下子就变得好简单呀!我们都特别喜
欢上老师的课。

老师说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变得更棒。

哎呀,我虽然不太懂什么是研究,但我觉得老师肯定能做到。

有时候看到老师在办公室里认真
地看很多很多书,还在本子上写着什么,嘿呀,肯定是在研究呢。

老师也鼓励我们要多思考,多问问题。

嘿嘿,每次我们问老师问题,老师都不会嫌我们烦,总是很耐心地给我们解答。

我想呀,老师这么努力,从优秀变得卓越,那以后教给我们的知识就更多啦,哈哈!我们也得跟着老师一起努力才行呢。

等我们长大了,也要像老师一样厉害,也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哎呀呀,那该多好呀!我相信我们的老师一定能成为最最卓越的研究者老师,嘿嘿!。

教育教学论文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育教学论文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摘要]“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命题,既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工作中,积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寻找问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教师;研究者;信息技术;专业发展一、教师成为研究者命题的提出早在1908年,就出现了使教师进入研究的努力。

20世纪初期,教师已经被认为是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的人。

教师进行研究的早期倡导者Bukingham于1926年指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并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曾将“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作为该年的主题,此后又多次召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并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

二、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1.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随着时代的变革,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

教育作为走在人类社会变革前沿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的任务和教师的职业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再也不是以传递和继承人类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知识和传统道德为主,教育从传递和继承人类文化本身,走向以人类文化教育为载体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轨道上来。

也就是说,教师要承担的当代教育的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立足于教育的继承性功能到突出教育的发展性功能。

2.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认为:教师职业是“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业经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层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育科研是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师是课题的研究者,又是课题的实践者,也是研究成果的推广者,对教师的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关键。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必须在工作和实践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

教师已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强调,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参与。

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整个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

结合部门承担的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的研究与实验》,对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研究与实践这一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第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师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研究的着力点在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的。

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第二,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

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

由基本胜任到名师名家的成长,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与探索,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第三,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较好地变为教育生产力。

教师即研究者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 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
足课程规划。

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老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

构建新的教学理念。

使自己成长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教师成为研究者,需要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及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作为保障外,更为主要的是教师要主动加强自身的素质。

具备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

一)学习能力:终生学习已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

教育专家比较一致的认为,学习化社会的学习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学习是终身的,无法分为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
②学习在各种环境与机构中进行,学校只是学习的场所之一;
③各种形态的学习与学校教育相互统整,人生的学习是形成经验、满足需要的创意过程;
④每一阶段的学习成败只具有相对意义,不能作为区分社会组成分子的指标;
⑤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意,重视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成员的不同思维方式;
⑥强调以终身教育的方式、协助个人接受现代思潮,建立历史观、科学态度与相对意识。

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和教育的变革,正在引导和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向学习化社会方向发展,为适应学习化社会培育必备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

学习的成功者决不是单纯看掌握知识的质和量的多少。

当代学习的实质性问题是,是否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是否知道从那里学,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建构知识结构、
更新知识和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本领。

1984 年许维成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
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

对于教师而言,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


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增长一倍。

3 年就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
旧80%。

”伍新春教授讲授《现代学习理论与学习方式变革》内容的自主学习部
分时,他有一句话:“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读书,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有80%的人是教师,教师中有80%的不读书。

面对信息的裂变,教师必须要找准生存和发展之路。

二)反思能力:培养与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举措。

反思可以
让我们沉下来,专注研究;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教师成为研究者必须以大量的反思性实践为基础。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而教师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性研究得以加强。

因此,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学习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不同教师群体
的反思指向存在着差异。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经验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被视作反思性实践
者的教师,是那些既能思考发现并提炼出实践当中碰到的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教师,是积极主动地
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并对此负责任的教师,他们能把教学的信念和技巧内化,并以之研究自己的教
学,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在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实现二者转化的过
程中,得到了升华和发展。

三)研究能力:课程改革的实施迫切需要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

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有本质和客观规律。

个性化的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经之路。

系统的科学研究既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又丰富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发展成理论,理论演绎成新实践。

学者型教师不仅实现了先进的理论与科学的实践的融合,而且反过来推动了教育理论与
教育实践的发展。

美国佛罗里达州对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有具体的规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具有研究教育问题的教学试验和教育实验的能力。

研究可以让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
的宁静和充实。

当我们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而不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去看待时,我们就
会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感。

教学研究是一种主观研究活动,这种研究建立在反思者及其指导者的个人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因此不同的人的反思,其结论的科学性与正确度是不同的。

“反思性教学不一定是好的教学,不加批判地接受来自教师反思的知识和行动是有问题的。

”公开质疑多年来坚持的信念,自
愿检验我们行为的结果,全身心投入各种教学努力,这无疑是一种有回报但更有要求的一种努力。

“因为我们行为深层的本性,有时我们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批判的眼光……”。

因此,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单靠主观的反思是不够的,还得有大量的客观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不仅丰富和完善原有的教育实践理论,将缄默的知识明确化、理论化,提高自己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技能,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而且有意识地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将系统的科学理论操作化、策略化,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实践流派,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

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一个理论无论它多么高明并合乎逻辑,若无法由实验加以印证,终究是毫无意义的,实验与理论交互影响的结果,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先进精确的实验结果和理论之预测互相对照,终致产生新的理论,而新的理论又面临新的实验之挑战。

总之,通过教育科研,让教师在行动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对研究的积极的态度,缩短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成为反思者、研究者, 建立自己的教学哲学,改进并提高教学品质,落实课程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