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共23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 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综合探究2
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知识与能力】理解成熟马镫使用的意义及马镫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查阅资料、小组探究等方式了解马镫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马镫的历史,知道欧亚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史实。
【重点】马镫的演变历史。
【难点】通过学习马镫的历史,知道欧亚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史实。
【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英国科技史学者怀特曾说过:“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
马镫把蓄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怀特为什么会对马镫的评价如此之高?让我们通过学习来找到答案吧。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马镫的起源1.阅读教材P43的文段及图片,思考:(1)什么是马镫?答案提示: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装置,一般成对垂于马鞍两侧之下。
(2)它有什么功能?答案提示:马镫能起到在奔跑中稳定身体的作用,在行走时,骑者以马镫为主要支撑点,解放双手,在马背上做不同的动作。
(3)它是如何发明、发展的?答案提示:马镫的发明可能来源于偶尔用来帮助上马的皮绳套。
但是在3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经铸造金属马镫了。
2.阅读教材P44的文段及图片,思考:成熟马镫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答案提示:(1)成熟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
(2)骑兵可以和战马很好的结合,复杂的战术和训练变得容易了。
(3)骑兵不但可以穿上沉重的铠甲,还能运用马的力量,为重甲骑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知识点二马镫的传播1.阅读教材P44的文段及图片,思考:马镫是如何向外传播的?答案提示: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并通过突厥等游牧民族向西传播。
6世纪末至7世纪初,波斯人引入马镫,并在7世纪初传播给阿拉伯人。
7世纪早期,马镫传向东欧和东罗马帝国,及北欧、西欧等。
2.马镫对中世纪欧洲有什么影响?答案提示:马镫将骑手与马融为一体,骑手手持长矛重枪,身披金属盔甲,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的封建骑士。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教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6.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的认识。
7.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根据以上各方面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马镫传播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马镫的制作和使用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马镫在中世纪欧亚国家文明传播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对马镫的传播进行深入的历史解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对马镫的传播进行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教学难点:
(1)马镫的起源和发展:学生可能对马镫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进行讲解。
(2)马镫在中世纪欧亚国家的传播途径:学生可能对马镫在中世纪欧亚国家的传播途径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 游戏:教师设计关于马镫传播的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4) 辩论赛: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探讨马镫传播对中世纪欧亚国家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1) PPT:教师制作精美PPT,展示马镫的图片、史实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点。
(2) 视频:教师播放关于马镫制作和传播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马镫的历史背景。
历社八上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A卷
历社八上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对右侧西欧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 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 .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C .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 . 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考点】2. (2分) 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这一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A . 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B . 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C . 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D . 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考点】3. (2分) (2016八上·桐乡期中)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②每个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③在庄园内耕种的农奴,需向领主缴纳租税④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却必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考点】4. (2分)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了西欧骑士制度基础的历史事件是()A . 大化改新B . 亚历山大东征C . 丕平献土D . 查理•马特改革【考点】5. (2分)下列是文字产生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①楔形文字②象形文字③图画文字④现代文字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②④C . ③②①④D . ②①③④【考点】6. (2分)下列关于基督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①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②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认为耶稣是“救世主”④经典是《古兰经》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②③【考点】7. (2分) (2018八上·秀洲月考) 下列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道教②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一带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拯救自己脱离苦海③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外传,也传入我国了中原地区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穆德于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A . ①②④B . ①②③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8. (2分) (2020八上·台州月考) 下图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国徽,该国是以天主教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
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精编版
理解:
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 明—古阿拉伯文明—中世纪欧洲文明
东罗马文明--文艺复兴
• 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 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 流不息的长河。
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汉初铜鎏金木芯马镫
唐代鎏金铁马镫
现代马镫
中世纪骑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镫发明的意义
• 马镫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 明。正如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指出的:“很少 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 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 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 确实,马镫发明以后,使战马更容易驾驭, 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使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 了双手,骑兵们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 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 砍的军事动作。
马镫的传播路线
马镫又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
中国四大发明
• 造纸术 • 火药 • 印刷术 • 指南针
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古希腊石刻
汉代无马镫的重骑兵石画
发明马镫的构思很可能是从上马时偶尔利用皮 绳打成环再踩环而上的经验中得到启发而发明 的。最早使用这种皮绳套的大概是中国的中原 人、印度人或与中国接壤的中亚游牧民族。
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属马镫。
在湖南长沙西晋永宁二 年(302年)墓葬中,出土 的三件骑马青瓷俑随葬 品,发现马鞍左前侧处 作出三角状镫,成为单 蹬,这是目前最早的马 镫形象。
1、传播路线 金属马镫发明后传播到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并 通过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传播。6世纪末至7 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从突厥人那里引入马镫,并 于7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地区。7世纪早期,马镫传 向东欧和东罗马帝国,并继续向北欧、西欧等地 传播。
马镫的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 马镫将骑手与马融为一体, 这些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长 枪,越来越普遍的披挂金属 盔甲,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 近1000年的封建骑士。
江苏南京象山墓出土的东 晋早期陶马,显示当时已 经有了成熟的双马镫。
这对骑兵的影响? 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 骑乘用的马具的完备,使得 骑兵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骑兵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 起,使复杂的战术动作和训 练变得更容易了,能够充分 发挥甲胄和兵器的效能,为 重装甲骑兵的大规模提供了 技术支持。
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中世纪欧亚大陆出现了诸多疆域辽阔的帝 国,消除了由来已久的地区孤立,欧亚各地区 之间的文明在商业、技术、宗教和知识等方面 建立起联系并相互影响,马镫就是这种联系与 影响的见证之一。有学者评价说,几乎没有发 明像马镫这么简单,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对 历史有如此的催化作用。让我们以马镫为切入 点,来探究一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马镫的发明,使骑兵的双脚有了强劲的支撑点。
中国人开始铸造金属马镫是在( ) A.大约3世纪B.大约4世纪C.大约2世纪D.大约公元前3世纪2.金属马镫发明后,迅速在世界上传播开来。
6世纪末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从________那里引入了马镫。
以上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A.突厥人B.高句丽人C.阿拉伯人D.东罗马人3.下列关于马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人类骑马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没有马镫B.亚历山大的骑兵马具中没有马镫C.战国时期我国的骑兵马具中没有马镫D.秦朝的时候我国的骑兵马具中有了马镫4.下列关于马镫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中国传到东北亚地区B.由突厥人从萨珊波斯人处引入C.由阿拉伯人传给波斯人D.从西欧、北欧传到东欧5.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 )A.埃及人B.法兰克人C.中国人D.阿拉伯人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
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英]科技史专家怀特材料二无须赘述骑士们的装备对于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具有何等意义。
……中国的火药在这一时期后期有助于摧毁这一社会形式,而中国的马镫最初曾促成这一社会形式的形成。
——[英]科技史专家李约瑟(1)成熟马镫的使用有何重大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的“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的含义。
(2)马镫传入中世纪的欧洲后,对欧洲的影响非同小可。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马镫传入欧洲后的影响。
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世纪时,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属马镫了。
历社八上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B卷
历社八上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下列有关欧洲早期资产阶级产生的说法错误的是()A . 早期资产阶级来源于封建庄园B . 早期资产阶级从市民阶级分化而来C .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资产阶D . 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考点】2. (2分)欧洲封建教会对主张日心说以及宇宙无限说的布鲁诺施以火刑,这说明()A . 教会与国王狼狈为奸,互相利用B .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C . 基督教的创立标志着西欧封建制度形成D . 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考点】3. (2分)下列关于马镫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铸造三角形的金属马镫B . 单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发展进入新时期C .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马镫形象是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三角形马镫D . 江苏南京出土的西晋早期的陶马,显示当时已经有了双马镫【考点】4. (2分)下列事件中,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是()A . 丕平献土B . 查理帝国诞生C . 查理曼帝国分裂D . 城市的兴起【考点】5. (2分)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
下图中文字的发明者是()A . 印第安人B . 埃及人C . 苏美尔人D . 玛雅人【考点】6. (2分)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A .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B . 西欧城市的兴起C . 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D .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考点】7. (2分)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A . 世俗封建主B . 矮子丕平C . 商人和银行家D . 教皇和教会【考点】8. (2分)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A . 等级制B . 封君封臣制C . 特权制D . 封土制【考点】9. (2分)下列哪一项不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A . 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B . 创造了0~9十个数字符号C . 传播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D . 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考点】10. (2分)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可以看到的真实一幕是()①雅典人正在召开公民大会②人们在陶片上写上某人的名字③斯巴达人在进行军事训练④人们在大街上用拉丁语说话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11. (2分)以下欧洲主要国家中,由当年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①法国②英国③德国④意大利A . ①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②④【考点】二、材料分析题 (共1题;共15分)1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
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见学生用书P40]一、马镫的起源1.含义:马镫是骑马时的__踏脚__和__支撑装置__,一般成对垂于马鞍两侧之下。
2.功能:骑者脚踏一侧马镫跨上马背,双脚穿过马镫,这样,马镫能起到__在奔跑中稳定身体__的作用。
行进时,骑者以__马镫__为主要支撑点,可以解放双手,在马背上做各种动作。
3.出现背景:在古代人类骑马的大多数时间里,双脚都没有支撑。
(1)古代埃及人尚不知马镫为何物。
(2)亚历山大的骑兵横扫__中亚__时,都骑在马上无处搁脚。
奔驰或跳跃时,骑兵必须紧紧抓住坐骑的鬃毛,以免颠下马背。
(3)中国的战国时期,__赵武灵王__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推行“__胡服骑射__”,但__战国乃至汉初__的骑兵马具中也没有马镫。
4.发明及发展:发明马镫的最初想法可能来自偶尔用来帮助上马的__皮绳套__。
最先使用这种皮绳套的大概是中国的__中原人__、__印度人__或__与中国接壤的中亚游牧民族__。
大约3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铸造__金属马镫__了。
5.使用的意义: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__骑马用具__的完备,骑兵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
骑兵可以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复杂的战术动作和训练变得容易了。
骑兵不但可以穿上沉重的铠甲,还能够更好地运用马的力量,为重甲骑兵的发展提供了__技术支撑__。
二、马镫的传播1.传播(1)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__高句丽__地区,并通过__突厥__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传播。
(2)6世纪末至7世纪初,__萨珊波斯__人从突厥人那里引入了马镫,并于7世纪初将这一技术传给__阿拉伯__人。
(3)在7世纪早期,马镫传向__东欧__和__东罗马__帝国,并继续向北欧、西欧等地传播。
2.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马镫的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非同小可。
马镫将__骑手__与__马__融为一体,这些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长枪,越来越普遍地披挂金属盔甲,他们就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 000年的__封建骑士__。
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亚欧文化交流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证明“不同文明的接触,往往成为人类进步的 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装置。
因在泰国拍广告坠马的刘德华,导 致骨裂,养伤将近半年多,至今还 患有创伤后遗症,看到马都会后怕, 坦言从此拒绝一切有关马的镜头。
古代罗马骑兵 古埃及骑兵
亚历山大帝国骑兵
这件西晋骑马陶俑于1958年 在湖南长沙金盆岭出土。 令人注 目的是陶俑马鞍左侧前端系有一 只三角形马镫。陶俑的马镫仅出 现在左侧,而右侧没有,而且乘 马者的脚也没有踏在镫里,表明 这个马镫是供上马时蹬踏之用。 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马镫形象。 因此马镫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靴 子”。
5世纪初期北燕冯弗素墓马镫
马镫的传入对欧 洲中世纪历史的 影响非同小可。 马镫把马和人融 为一体,这些骑 士装备有长枪和 铠甲。他们就成 为纵横欧洲中世 纪1000年的封建 骑士。
中国的火药在这一时期后期有助于摧毁这一社会形式,而 中国的马镫最初曾促成这一社会形式的形成。------李约瑟
这一社会形式指什么社会? 你是否同意“中国的马镫最初曾促成这一社会形式的形成”的观点? 日尔曼的法典曾写道“采邑就是骑士的报酬”,作为这片采邑的领 主,骑士享有该采邑领地上的全部收入,用于装备自己。
罗素:不同文明的接触,往往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 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 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习东罗马。
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主备人袁荣教学目标:1. 以马镫为例,了解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2. 围绕马镫的传播,认识欧亚各文明间的演进3. 通过马镫传播的史实,理解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往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马镫的作用、马镫的传播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影响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秦始皇出土的兵马俑与东晋时期的陶马,让学生观察二者,找一找有什么不同。
问:东晋时期的陶马比秦始皇时期的陶马多了什么?二、马镫的作用出示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问:在没有马镫的日子里,人们的作战方式是怎样的?讲述:“一车当十骑”的含义出示《亚历山大大帝》中亚历山大出征的画面,问:大家有没有发现,亚历山大大帝出征时,他的马有什么特点?小结:古代人类骑马的大多数日子里,双脚都没有支撑。
过渡提问:既然曾经那么长久的历史中,人们骑马都没有马镫,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马镫,马镫有什么作用?出示各类骑马的图片,并提问:这些骑马的人是以怎样的姿势骑马的?为什么有些人能站起来,有些人能双手厉害马鞍进行射箭,有些能在马上装备沉重的铠甲?(因为马镫可以帮助骑马的人稳定身体,解放双手,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三、马镫的传播出示马镫传播的动画,解释它传播的过程出示欧洲骑士装甲图,问:1. 大家观察图片,欧洲骑士的装甲有什么特点?2. 穿着如此沉重铠甲的士兵为什么能在马上坐稳?小结:因为有马镫的存在,骑士军队逐渐取代了步兵,成为当时西欧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
出示李约瑟和斯塔夫里阿诺斯两位历史学家的观点,问:二位思想家认为马镫有着怎样的作用,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深化理解播放《国家宝藏——马镫》这一视频,加深学生的认识作业:课时由于还没有改变内容,所以没有课时;写一篇小短文,谈谈对马镫的认识,字数多少取决于理解,没有限制。
板书:综合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反思:因为这是教材当中新出现的内容,还没有参考,所以在上完课之后发现备的课略有些简陋,但是补充了一段《国家宝藏》中的视频,这期节目中对马镫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留了十几分钟给学生看看视频感受马镫的魅力。
探究二、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课件(12张PPT)
“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 为人类进步里程碑。希腊学习埃 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 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学习阿拉伯,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习东罗马 帝国。” 罗素
结合罗素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列举不同文明间互相学习的事例。
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消化古埃及、两河流 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镫所主导的一幕幕历史大剧: 1、公元374年,北匈奴单于巴兰伯率匈奴骑兵西渡顿河, 击败以步兵方阵为主力的东哥特军队,宣示了骑兵时代的来临; 2、阿提拉(406-453)率匈奴骑兵横行欧洲如入无人 之境,被教廷和欧洲封建主恐惧地称做“上帝的鞭子”; 3、唐朝名将李靖率三千精骑奇袭阴山的突厥王庭,引 弓百万的突厥大帝国土崩瓦解(630年);
课堂小结
定义
马镫
中 国 文明传播
传播
影响
欧 洲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启示:注重文化交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自我测评答案 1、 A
2、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最大特征:封建庄园制度、 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 用和影响。 3、 D
4、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 5、略
成熟的双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 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 骑兵开始使用马镫后,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首先,骑兵可稳稳地坐在马上自如地使用武器攻击敌人; 其次,人与马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骑兵可借助战马的力 量刺杀敌人,冲杀力极强; 第三,马镫为骑兵能冲入步兵阵营、近距离搏杀创造了 条件。随着盔甲装备的加强,骑兵可在步兵阵营中横冲直撞, 威力尽显。
马镫
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 装置,一般成对垂于马鞍两 侧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世纪时,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具的完备,骑兵的 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 骑兵开始使用马镫后,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首先,骑兵可稳稳地坐在马上自如地使用武器攻击敌人; 其次,人与马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骑兵可借助战马的力量 刺杀敌人,冲杀力极强; 第三,马镫为骑兵能冲入步兵阵营、近距离搏杀创造了条 件。随着盔甲装备的加强,骑兵可在步兵阵营中横冲直撞,威 马镫所主导的一幕幕历史大剧: 力尽显。 1、公元374年,北匈奴单于巴兰伯率匈奴骑兵西渡顿河, 击败以步兵方阵为主力的东哥特军队,宣示了骑兵时代的来临; 2、阿提拉(406-453)率匈奴骑兵横行欧洲如入无人之 境,被教廷和欧洲封建主恐惧地称做“上帝的鞭子”;
没有马镫的时代,骑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骑手要靠大腿的 力量,用力夹住颠跛的马以保持稳定;而作战时,在奔跑的马背上 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近战中劈刺过猛、落空或撞击都会令骑手从 马上滑落。 没有马镫的时代,骑兵除速度占优外,战斗力远不如步兵,所 以在抵达战场后,往往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斗。亚历山大(公元前 356-323年)时代的马其顿骑兵就是如此。又如垓下之战(公元前 202年),项羽逃至乌江被汉军追及,“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 中国在南北朝之前是没有马镫的,欧洲则在西罗马帝国灭亡 兵接战。”(《史记 · 项羽本纪》) (公元 476年)前后才出现马镫。因此在此之前是不应该出现马镫 的;在公元前,也不应该出现马鞍。 奥利弗· 斯通导演的《亚历山大大帝》,便没有马镫,也没有马 鞍,只马背一块蒙毡,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大受赞扬;R.Scott导演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但从战国乃至汉初的骑兵, 马背上只有像坐垫一样的马鞍,填充物是兽毛,马鞍前后没有鞍桥, 更没有马镫。当马飞奔或腾跃时,骑者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身,同时 用手紧抓马鬃才能避免摔下马来,很难手舞大刀长矛灵活刺杀,骑
发明马镫的最初想法可能来自偶尔用来帮助上马的皮绳套。 最早使用皮绳套的大概是中国的中原人、印度人或中亚游牧民族。
4、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 5、略
2、马镫的出现
目前考古发现最 早的马镫雏形是长沙 出土的西晋永宁二年 (302年)墓中骑俑上 的三角形马镫,它只 有一只,吊在马鞍左 前侧,供人上马时搭 西晋永宁墓单镫 足使用,且骑上去之 后就甩开不用了。
江苏南京象山墓出土的东晋陶马,显示东晋已经有了成熟 的双马镫,也是双马镫的最早物证。
江苏南京象山墓出土的东晋陶马, 两侧各悬挂了一件三角形的马镫
二、马镫的传播
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 并通过突厥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传播。 7世纪 突厥人 6世纪末至7世纪初 萨珊波斯人 阿拉伯人 北欧、西欧 东欧、东罗马帝国 马镫的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 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非同小 可,马镫将骑手与马融为一体,这些 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长枪,越来越普 遍地披挂金属盔甲,他们就成为纵横 欧洲中世纪近1000年的封建骑士,对欧
1、7-9世纪,凶悍的阿拉伯骑兵冲出阿拉伯 半岛,沙尘暴般席卷了西南亚和北非。 2、奠立中世纪西方世界格局的十字军骑士的 八次东征(11-13世纪);
4、土耳其骑士挥舞圆月弯刀、建立起横跨亚 非欧的奥斯曼帝国(13-15世纪), 5、帖木儿率突厥-蒙古骑兵纵横欧亚草原和 西南亚,其后裔巴布尔又率军长驱直入印度、建立 了莫卧帝国(1526-1857); 6、努尔哈赤率满洲铁骑内线快速机动、以少 胜多五日歼灭明四路大军的三路(萨尔浒之战1619 除了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外,传遍欧洲大陆、具有 年),奠定崛起和入主中原之基 ……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
中世纪欧亚大陆出现了诸多疆土轮廓的帝国,消除了 由来已久的地区孤立。 欧亚个地区的文明在商业、技术、宗教和知识等方面 建立起联系并相互影响。
一、马镫的起源
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装置,一般成对垂 于马鞍两侧之下。
深远影响的其他中国发明是船尾舵、马镫和胸戴挽具等, 马镫使中世纪欧洲穿戴沉重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 斯塔夫里阿诺斯
无须赘述骑士们的装备对于中世纪军事贵族封 建主义制度具有何等意义┅┅中国的马镫最初曾促 成这一社会形式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外,最重要的发明也 许就是马镫了。 李约瑟 “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看到使用马镫后的骑兵的优 势,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骑兵军队。 经过查理马特、丕平、查理大帝三代人的努力,到8 世纪后期,骑兵已成为法兰克王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查 理曼帝国的建立及其疆域的拓展,无不得力于新式的骑兵 军队,骑士军队逐渐代替了步兵,成为当时西欧战争中的 世界战场上的骑兵身影 决定性力量,封建骑士纵横欧洲中世纪近 1000年。
上马时,骑者脚踏一侧马镫跨上马背, 双脚穿过马镫。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 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 双脚,起到在奔跑中稳定身体的作用,行 进时,骑者以马镫为主要支撑点,可以解 放骑乘者的双手,在马背上做各种动作。
1、什么是马镫
古代人类骑马的大多数时间 里,没有马镫,双脚都没有支撑,
中国春秋时期及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骑兵仅是一种辅助力量。 战争方式为双方步兵、战车相向对峙,骑兵作用远不如车兵。
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 习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 的欧洲学习东罗马帝国。” 罗素 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消化古埃及、两河流域、 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自我测评答案
1、 A 2、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最大特征:封建庄园制度、 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 和影响。 3、 D
项羽踏镫上马,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刘邦 踏镫上马,从鸿门宴上脱逃;萧何踏镫上马, 月下追韩信——这是历史剧《楚汉传奇》中的 一些镜头。踏镫上马,这有什么古怪么? 历史剧的场景中多有类似镜头: 《赵氏孤儿》中赵朔踏镫执缰、威武出征; 《大秦帝国》中秦国和魏国的骑兵踏镫挥戈、 驰骋冲杀;《汉武大帝》中卫青、霍去病率镫 鞍齐全的骑兵横扫漠北;《战国》、《鸿门宴》 等影视里也都是大队骑兵纵横驰骋、马镫马鞍 齐备;甚至在反映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商纣的 影视作品里也是这样。似乎有马就有镫,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