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蒸腾作用》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5835a4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0.png)
2.分析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环境适应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
1.演示蒸腾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
(四)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生活中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现象,分享观察和发现。
2.教师点评,总结小组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
2.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准确、不规范的现象。教师应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的思维发展:此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填空题:通过填空题,让学生回顾蒸腾作用的过程、作用等关键信息。
3.应用题:设计一些生活实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生物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结构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植物生理过程,尤其是蒸腾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对蒸腾作用的了解较为浅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
2.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浇花、植物晒太阳等现象,引发他们对植物吸收水分、蒸腾作用的思考。
3.前置知识回顾: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水分运输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蒸腾作用 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蒸腾作用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e9a6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a.png)
• 1.可以降低植物体的表面温度. • 2.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取和运输. • 3.促进植物体对无机盐的运输. • 4.可以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为什么?
植物为什么落叶?
小结
概念、情势、器官
蒸
腾 作
途径
气孔的结构与调节
气孔关闭
气孔张开
• ——叶片 • ——茎 • ——根
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
壤 中 的
根 根叶
水蒸气
毛 茎肉 气Βιβλιοθήκη 大细 叶细 孔气
水 分
胞 导胞 管
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一株玉米 一生中要利用400斤的水,其中有百分 之九十五的水要用于蒸腾作用,百分 之五左右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用
降低植物体的表面温度
意义 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取
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 蒸腾作用
夏日炎炎
在晚上,许多老人喜欢在树下 乘凉,为什么呢?
甲
乙
结论: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蒸腾作用
• 蒸腾作用: • 1. 定义 • 水分以水蒸气情势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
过程. 这过程叫蒸腾作用. • 2. 场所
主要在叶片下表皮进行,少量在叶柄及幼嫩 的茎进行. • 蒸腾作用可由气孔的开合调节.
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215c0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0.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及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分析气孔在蒸腾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3.掌握测定蒸腾作用速率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讨论问题:“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加强?”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探讨蒸腾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蒸腾作用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蒸腾作用过程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关键信息。
2.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第Chapter 5.4的课后习题,特别是第1、3、5题,巩固对蒸腾作用的理解。
2.难点:理解气孔在蒸腾作用中的调控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3)设计实验,让学生测定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速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5.4节“蒸腾作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针对蒸腾作用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0233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0.png)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蒸腾作用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蒸腾作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蒸腾作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蒸腾作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特性和重要性。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组成部分,掌握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实证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科学方法来探究和解释蒸腾作用。
3. 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参与蒸腾作用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4. 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每个小组都给出了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大胆地站上了讲台,展示了他们的讨论成果。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点评时过于紧张,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课件(共31张PPT)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33b244647d27284a735122.png)
甲
乙
思考讨论1:
(4)袋内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叶片的气孔
(5)这些水珠是以液体流出来的,还是以气体
散发出来的? 气体状态散发 (6)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甲
乙
思考讨论2:
(1)下列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三天后出现什么 实验现象?
思考讨论2:
(2)试分析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观察思考:
2、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图片来源: /Details.asp?sid=11485
图片来源: /a/20140517/40343182_0.shtml
观察思考:
3、为什么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
图片来源: /jsgg/jsgg/gzjnr/002/Frames/right/ez5j.htm
问题解决:
1、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1)大树的蒸腾作用强,降低了周围大气的温 度,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 (2)树荫下,没有阳光的照射,使气温较低。 2、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散失,提高 植物移栽的成活率。 3、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为什么? 植物蒸腾水分,大面积的树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外壁比内壁扩张 的多,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散发出来。 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恢复原状,气孔关闭。
5、蒸腾作用的过程
大气 ↑ 气孔 ↑ 叶肉细胞 ↑ 根茎叶的导管 ↑ 根毛 ↑ 土壤中的水分
思考讨论1:
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 试管中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 不要连试管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 在套前浇一次水),在试管水面上滴上少量植物 油,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课件(共27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438e4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4b.png)
归纳总结
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2.将溶解到水中的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各个局部。 3.降低叶面的温度,防止叶肉细胞灼伤。
本课小结
概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 念 生理过程 过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 程 肉细胞→气孔→大气 意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 义 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灼伤
气孔 ↑
叶肉细胞 ↑
根茎叶的导管 ↑
根毛 ↑
土壤中的水分
蒸腾作用的过程
2
蒸腾作用的意义
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记:一株玉米一生中要利用400 斤的水,其中有95%-99%的水要用于蒸腾作用,百 分之四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396斤左右的水散失到空气 4斤左右的水被利用 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2
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体吸收的大多数水 分通过蒸腾作用重新回 到了大自然中,这是为 什么呢?
第4节 蒸腾作用
目 录
CONTENTS
新课导入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 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04228g
1872g 250g 202106g
100% 0.92%
0.12% 98.96%
吸收的水中近99%的水哪去了?
随堂反馈
1.小明学习了叶片的结构以后,很想进一步观察 保卫细胞和气孔,你认为他最好选用〔 B〕 A.小麦叶片的上表皮装片 B.小麦叶片的下表皮装片 C.小麦叶片的横切片 D.小麦叶片的纵切片
2.以下对气孔开闭与蒸腾作用关系的表达,正 确的选A项是〔 〕
A.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B.气孔张开,蒸腾腾作用减弱 C.气孔的开闭不影响蒸腾作用 D.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增强.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199e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4.png)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关于植物生理生态学的重要章节,它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植物体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本节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发生部位及主要过程。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矿物质运输及温度调节的作用。
(2)学生能够分析蒸腾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对植物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蒸腾作用如何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植物生理过程充满好奇但理解尚浅。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复杂生理过程和生态系统间关系的能力还需培养。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实验演示和启发式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蒸腾作用的动画和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蒸腾过程。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蒸腾作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针对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促进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生态意义。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5章第四节蒸腾作用(共47张PPT)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5章第四节蒸腾作用(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2beb7327284b73f2425015.png)
答:大树下面的树 荫,没有阳光的照 射,气温较低,另 外,大树的蒸腾作 用和光合作用分别 增加了周围大气的 湿度和氧,使空气 凉爽和清新,所以 说“大树底下好乘 凉”。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阴天、傍晚 移栽植物,以及 移栽后的植物要 遮荫,都是为了 降低蒸腾作用, 提高植物移栽的 成活率。
11、有些高大的乔木,根部吸收的水分可 以向上输送到植物的顶,主要动力来自 ( C)
A、 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B、辅导作用 D、呼吸作用
12. 苹果树的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B
A.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D.果实生长发育
)
(P92)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 植物?菜苗和花草移栽后为什么要 遮阳?
1 在炎热的夏日,人们总喜欢到旅游景点避暑, 而不去其它地方。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旅游景点,自然保护较好,树木多, 树木会进行蒸腾作用,提高周边的湿度,从而使 温度下降,起到避暑的效果。 2在晚上,许多老人喜欢在树下乘凉,为什么 呢? 晚上,在树下乘凉也是这样的道理。
幻灯片 19
幻灯片 17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下列哪种生理过程(
A)
B.呼吸作用
D.滤过作用
A.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7、移栽植物时,常摘掉几个大叶片, 主要目的是减少植物的( )
A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8.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 B) A.气温37 ℃,阴天,无风
5、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叶片的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思考: 蒸腾作用的强弱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吗?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 状况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蒸腾作用》课件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蒸腾作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9fc19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4.png)
• 途 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
大气
• 植物体吸取的水分只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 余部分散失到体外,蒸腾作用则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 式。
• 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大树体内 的水分却是从低处往高处流,为什么?
• 秋天温带的植物为什么要落叶?
温带植物在深秋落叶,是植物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度过寒冷 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性
北师大版 生物七年级上
谢谢大家
水分以气体情势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水蒸气在塑料袋壁上 凝结成水珠。
• 蒸腾作用: •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情势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水蒸气
气孔关闭
气孔张开
蒸腾水分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进行。
不同植物的气孔数量有差异吗?
喜阳植物
喜阴植物
• 同一植物不同部位气孔数量是否相同呢?
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的照射,气温较低,另外,大树的蒸腾 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和氧,所以说“大树底 下好乘凉”。
• 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阴天、傍晚移栽植物,以及移栽后的植物要遮荫,都是为了降低蒸腾 作用,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
• 森林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为什么?
因为植物蒸腾水分,大面积的树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天空云量 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A:叶的下表面涂 B:叶的上表面涂 C:叶的上下表面 D:叶的上下表面都不
凡士林
凡士林
都涂凡士林
涂凡士林
• 同一植物不同部位气孔数量是否相同呢?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646179ddccda38376baf65.png)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讲解:由于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大面积的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起到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进行大面积地植树造林。
课后反思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
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总结:
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2、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提问: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由哪来的?
出示投影或动画:演示蒸腾作用水分由根到叶的动态的过程。
提问:
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气孔的作用是什么?
讲解:
1、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送到叶肉细胞。
2、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仅有1%左右参加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以外,99%左右的水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提问:植物体为什么消耗能量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绝大多数都通过蒸腾作用又回到大自然中呢?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应该向下流,但植物体中水分却是由下向上的方向流动,原因是什么?
蒸腾作用
年级
七年级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说课稿课件(共25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说课稿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c70dd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3.png)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0.25Kg
0.12%
?
202Kg
98.96%
约1%
1%左右用于构建植物体及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还有99%的水去了哪里?
演示活动:植物的蒸腾失水
(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光照数小时……(课前准备)
观察:塑料袋内壁有何现象?
1、试管内的植物油有何作用?
思考:
1、教材地位、内容
2、教学目标
❶知识目标
a.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b.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c.描述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 d.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❷能力目标
a.通过课前自主探究植物蒸腾失水及课堂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b.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❸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 b.建立植物体结构和功能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c.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也学习了叶片的结构和气孔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这些优势都利于本课的学习,但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指导。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直观教学法(演示实验、PPT课件)和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以讲授等其他方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亲身动手、积极动脑、动口等,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并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第四节 蒸腾作用
do
something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课件(共37张PPT)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课件(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9663b7a58da0116d174922.png)
你认为水分是从叶片的哪个部位散发出去呢?
气孔的结构与调节
1、 结构: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组成的,保 卫细胞的内外细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气孔一侧的壁 较厚,靠近表皮细胞一侧的壁较薄。
2、 调节: 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 调节蒸腾作用的。
气孔关闭
气孔张开
3、调节过程: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____水__分___以_水__蒸__气____形 式散失到____体__外___的过程。
6.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__物__体__的__温_,度促使根从土壤中 _吸__收__水__分__,同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_无__机__盐____的运输
7.在森林地带,由于植物的_蒸__腾__作__用__,可有效地增加 _大__气__湿__度__,使空气中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较薄的外壁比内壁扩张的多,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
分便散发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恢复
原状,气孔关闭。
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大气
↑ 气孔 ↑ 叶肉细胞 ↑ 根茎叶的导管 ↑ 根毛 ↑ 土壤中的水分
蒸腾作用的过程
探究二 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 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
①代表出C、D两组装置 的重量变化。D装置没
③ 叶② 装有作因④暗根片曲置叶用此假室据下片,也线的如中实表,切没实Ⅱ将,口有不验皮验代装装涂水能结的结表上分置置进果果的凡的行重A可士散蒸放;是量知林失腾在B的, ;, 气 片 数曲 置C叶凡腾减孔上量装线的片士作少置相表。的林用实Ⅲ将虽对皮上,,验代会然下也没数的结表有少表不有量气叶果的得面能水多孔片。是都进分多,于相涂行的A。但装叶对了蒸散
北师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课件《蒸腾作用》(北师大)
![北师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课件《蒸腾作用》(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ee5acb77561252d380eb6ed5.png)
温故知新
1.叶片表皮上的气孔有什么作用? 答:气孔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气体交换和水分 散失的门户。 2.根是依靠什么结构来吸收水分的? 答:根主要是依靠根毛来吸收水分的。 3.植物体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到哪里去了呢? 答: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
到体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析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森林附近的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为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练一练
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B )。 A.根、茎、叶 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气孔的结构不调节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绅胞组成的保卫绅胞的内外绅胞壁厚度丌同靠近气孔一侧的壁较厚靠近表皮绅胞一侧的壁较薄
第3单元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 4 节蒸腾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C:叶的上下表 面都涂凡士林
D:叶的上下表 面都不涂凡士林
结论:主要在叶片下表皮进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发生蒸腾作用的结构:
主要是叶片的气孔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资料
气孔的结构与调节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组成的,保卫细胞 的内外细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气孔一侧的壁较厚,靠 近表皮细胞一侧的壁较薄。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 胞吸水膨胀,较薄的外壁比内壁扩张的多,气孔便张 开,叶内的水分便散发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 细胞壁恢复原状,气孔关闭。
第四节蒸腾作用课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节蒸腾作用课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cf3c5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2.png)
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
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 的水分
根毛
根茎叶 导管
叶肉 细胞
气孔
大气
3.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2.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
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液面温度,避免灼伤。
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源
蒸腾作用
运输作用
吸收作用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5.4蒸腾作用
学习目标
1.描述植 物的蒸腾 现象,说 出蒸腾作 2用.解的释植概物念
体内水分散
失的主要原 因
3.说明蒸 腾作用的 过程和意 义
4.举例说 明蒸腾作 用原理在 生产、生 活上的应
用
情景导入: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 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
2. 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菜苗和花草移 栽后为什么要遮阳?
移栽植物时,会损伤一部分根,将影响移栽植物对 水分的吸收。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遮阳都是为了 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多散失而造成植物萎 蔫,有利于植物的存活。
课堂小结
1.蒸腾作用的定义: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 水蒸气 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为什么经过暴晒的物体温度会显著升 高而植物体温升高幅度较小?
在蒸腾作用中,1g水化为水蒸气时,在 20℃下能够吸收2450J的能量。
学以致用
1.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①大树可以遮挡阳光,在树荫下可以避免阳光的照射 ②大树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使大树周围 的气温降低。
学以致用
三、蒸腾作用的过程 植物蒸腾散失的水分从哪里来?
3.5.4 蒸腾作用 (课件)七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
![3.5.4 蒸腾作用 (课件)七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8b13b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3.png)
三、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制定实验计划:
a. 材料器具:
烧杯,镊子,70 ℃以上的热水,蚕豆叶,玉簪叶。
b. 方法步骤 :
将对比叶片分别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看叶 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如果有气泡,统计气泡的数目,根 据不同假设,记录在表格中。
(2)曲线Ⅱ和曲线Ⅲ分别代表哪两组装置实验结果?
(3)比较分析上述实验的结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作出推断。
(4)假如将装置A放在暗室中,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C、D两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因为C枝条气孔被凡士林封闭, D枝条去掉叶片,两者都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没有水分的散失,所以装置的 质量几乎没有变化。 (2)曲线Ⅱ代表装置B的质量变化。B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下表皮气 孔被封闭,不能进行蒸腾作用,上表皮气孔未被封闭,仍能进行蒸腾作用, 散失部分水分。曲线Ⅲ代表装置A质量变化。叶片未做处理,上、下表皮的 气孔均未被封闭,蒸腾作用旺盛,散失的水分较多。
防止试管内水分蒸发。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阳光的地方?
蒸腾作用速率加强,实验现象明显。 (3)预测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有叶片的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没叶片的塑料袋内壁没有 出现水珠。 (4)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水蒸气在塑料袋内壁凝结成水珠。
2.从同一株植物上剪下两根长势相近的枝条,进行如图 所示处理,然后再将装置放在适宜条件下。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C )
A.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叶片 B.加入植物油可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C.数小时后,乙装置的液面比甲低 D.实验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3.5.4 蒸腾作用(共11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3.5.4 蒸腾作用(共1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277f19bd64783e09122bb0.png)
一定的蒸腾作用。
二、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1.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的 吸收和 运输,也将溶解于水中的
无机盐运输到植物
体各个部位。
降低
2.蒸腾作用可以
叶面温度,防止
叶肉细胞 被阳光灼伤。
植物的蒸腾作用
探究案例:为了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某市园林处从南方购买了许多比较大的风景树,移 栽到公路两侧、公园等处。在移栽大树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剪去大部分枝叶; 树干捆上稻草绳;盖上防晒网;在树根培上厚土层,并用三角架固定。
错误的是( ) D
A.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完成
B.炎热的夏天,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运到茎、叶等部位
D.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这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
4.(2017苏州)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C )
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第4节 蒸腾作用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原因。(重点) 2.熟记蒸腾作用的概念。 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重、难点) 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一、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植物体的水分以 水蒸气 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2.部位: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 叶片的气孔 来完成的,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
C.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D.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 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午,兴趣蒸小腾组作的用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