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五都市人物素描 博友康老
素描中人脸五官怎么画?
素描中的人脸五官怎么画?
来自郑州张文恒画室整理
五官在素描头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五官到位,整个头像完成度60%
郑州张文恒画室9大优势
想考美院的同学请注意!郑州张文恒画室可以免费试听!
南开教授张文恒任校长张文恒老师教学30年张文恒出版书籍78部
鲁美、清美等多位名师教学新东方名师教学统考平均分257分
毕业学子过万精品小班,封闭教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主校区: 河南省郑州市冬青街和雪松路交叉口东北角冬青街20号生茂集团院内
分校区: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路和前进路交叉口东北角中原中路44号波奥大厦17A。
对影成双——明清女画家对女性形象的描绘
陈 洪
一 九
, 也
物 仍
铃 款 绢 〔明
印
识
本 设
」陈
••洪
: 右
色 广
洪 绶
绶军
(朱
笼 鹅
)图 。
章紫
侯翁
东 省 博 物 馆 藏
右 军 笼 鹅 图
氏属
轴
(白
, 洪
o9 .
)绶 画
5c m
。
x
18
50.5cm
宁園詞N代作品
CHINL!UJ'A1Nrit-Jtjftl'«,11 m JiAi'I-tv I
在男性画家笔卜不乏有对女性形象及女 性生活的图绘,这些阿作多被称作“上女両” 或“仕女画”。无论是张萱、周昉笔下丰肥艳丽 的贵族妇人,还是仇英笔F悠游自在的园林女 性,抑或陈洪绶笔r夸张变形的女性形象,都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世俗对女性的观感。就连
《红楼梦》中的贾母远远看到雪犬中身披凫謄 裘、怀抱红梅的宝琴姑娘,也会不自觉地联想 起屋中所挂的仇英所绘《双艳图》O
时至明清,不止冇男性画家对女性形象的 描绘,更许多富有丹青才情的女画家执笔亲绘 女性形象。虽然相比于形象简率、不求形似的 兰竹山水,图绘人物的画艺水平要求较高,不 过明清江南地区涌现出诸多損绘才女,拥仃良 好文化教养的女子被普遍接受。人们不再囿于
“女了无才便是德”的旧有观念,女子的“才” 与“徳”被认为同样巫要。无论是教养良好的 大家闺秀,还是出丁供计需要的青楼女了,书画 才艺同刺绣女工一样,是她们自小所受到的训 练之一。
性至
京 画 院 推 出 展
有 审 美 体 系 的 迷
的 工 笔 为 主 流 ,
揭 开 面 纱 不 久 的
郑师玄花鸟作品欣赏
郑师玄花鸟作品欣赏
1901-1982年 广东潮阳人 名师玄,号慕康,别署柽华馆主 。早年自学中国画,后从冯超然学画。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建国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常用印鉴 郑、郑氏、郑师玄、郑师玄印、郑师玄、郑慕康、郑慕康印、郑氏慕康、慕康、慕康书画、慕康画记、慕康写照、慕康七十岁后作、慕康临本、康叟、柽华馆、柽华馆主、柽华、老康、老郑、慕康手临、潮阳郑氏、癖于斯、学到老、姹紫嫣红、家在梅花岭东、辛丑 其擅长中国画。 其作品形神俱佳、赋色清丽 。
宋佚名画作精品鉴赏
宋佚名画作精品鉴赏宋佚名文潞公耆英会图北京隆荣2012春拍成交价1.8亿元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名臣文彦博留守洛阳,正好退休的宰相富弼也闲居于此,二人发起,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组织13位退休朝廷高官元老,办了一次诗酒雅会,史称“洛阳耆英会”,为纪念这次难得的雅事,文彦博于会后聘请著名画工福建人郑奂,在洛阳妙觉寺的影壁上画了一幅写照图,被广为传诵。
与此同时,当时的参会人,也各自延请名家,照郑奂原本,摹绘绢本珍存于秘室,以示荣耀。
《洛阳耆英会图》的宋代摹本,在著名典籍《宋史》《梦溪笔谈》《绳水燕谈录》《龙文鞭影》及文彦博的《文潞公集》中均有记载,故宫博物院的清宫藏画中也存有两幅。
但民间留存的,数百年来没有记载。
本幅巨制绢本《文潞公耆英会图》,于1998年被河南省博物馆首次发现,对于这幅堪称空前的巨幅北宋遗珍,该馆极为重视。
当即汇商北京故宫博物院请求鉴定,故宫派出书画鉴定权威级专家朱家溍,刘九庵,杨新组成专家组,对此作品进行了认真的考证审鉴,认定是“十三世纪时身居北方地区画家的作品”(宋代)。
同时中国丝绸博物馆也对该画所用的丝绢进行了鉴定,确认为“宋代北方所生产的绢”。
不久后杨新先生又著文考证,进一步确定“是一幅北宋人的作品”。
由于种种原因,河南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局虽经多番努力,终未征集成功,一直由一位世家收藏,此次得以面世,实为盛世佳话。
据南宋王辟之著《渑水燕谈录》记载。
郑奂在画《耆英会图》前对与会人中大部分人的形象都有了解,对没见过的两个人,不但看了司马光的画像而且专程去大名府拜访另一位参会人王拱辰,认准了王的形象,因此图中人物形象均是本人的真实面目,此幅绢本画是照郑奂原本临摹,所以十三位参会人的形象都有可做为标准像列入文献典籍,这是极重要的对史籍的补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此幅作品气势恢宏,形象生动。
山峦的皴擦笔触精纯,山顶呈平头,正是北宋范宽的风格。
树木的刻划,以点染为主,少用“披鳞”和“披麻”与北宋大家李成的手法一致。
中国近代第一间公立美术学校创立者——郑锦
中国近代第一间公立美术学校创立者——郑锦
中国近代第一间公立美术学校创立者——郑锦(1883—1959)又名瑞锦,字褧裳,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雍陌乡人,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画家。
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师大、女师大教授,北京美专校长。
工画人物,尤喜画古装仕女,精雅秀逸,合日法与中法于一炉。
惟恐以所画费时,不能多作,故流传极少。
晚年寓居香港。
1914年,郑锦应国民政府教育部的邀请回到北平。
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师。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在兼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文华殿古物陈列所所长时,首开先例,把每周更换的展品告知大众。
这是把皇宫内的私家收藏公之于众,让文物开放,走入民间的第一步。
图形趣味
方轮自行车
自行车自诞生以来,前
后车轮都是圆形结构而 非其他形状结构,这是 因为圆形车轮在行进过 程中所受摩擦力较小。 咋一看,这款自行车似 乎有些荒唐,她的车轮 居然是方形的,这样的 自行车能骑吗?答案是 肯定的。方轮自行车也 是可以骑的,条件是要 为他铺设一条弧形专用 车道。
三轮自行车
吴乐乐
作者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武汉理工大学管理
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三峡809国际艺术村运营总监 北京ATS文化传媒机构艺术总监 《艺术经纬》杂志出版人
画中画
咋一看,画中是一个巨大的 老人头像,花白的胡须,光秃 秃的脑门,稀少的头发。在石 子地的搭配下,俨然一副学者 装束。 其实不然,这幅画像并没有 这么简单,从上到下,这位老 人头像背影中潜藏着若干姿态 各异的面孔。这幅画都蕴藏着 无尽的趣味。老人的面部是另 一位头戴斗笠,手持衣襟的老 人;老人的耳朵和衣领俨然是 一位怀抱婴儿、身穿裙子的女 士;老人的五个手指是一只沉 睡的小动物。
、
训鹰人 《训鹰人》使Fra bibliotek土色和白色描绘了难以计 数的苍鹰头像。 细心的你是否发现了 群鹰受制于一位头戴 白冠、身骑骏马的印 第安人? 对于鹰头像的数量, 你是否能够搞清楚?
奇异景观——波浪边泡沫
时隔30年。澳大利亚新南威
尔士州的亚姆巴海岸线再次 变成了“卡布奇诺咖啡“的 海洋,从海里涌上岸边的波 浪全部变成了泡沫。据科学 家解释说,海水里含有大量 不洁物质,如化学物质、腐 烂鱼类、海藻等,这些物质 相混合而形成泡沫。海水在 强气流的作用下形成巨大的 海浪,推动泡沫涌向岸边。 海浪越多,泡沫就越多。
学骑两个轮子的自行信并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对 骑手的平衡能力提出一定的 要求。别担心,图中这款自 行车是专门为新手所设计的。 这款自行车设置有两个后轮。 骑手可以将两个后轮调节成 “A”字形或“H”字形,帮助 初学者平衡车身。两个后轮 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随着 汽车急速的不断提升两轮可 以合二为一,最终成为普通 的自行车。车身设置有横梁 和前后支柱,整体呈现出一 位向重点冲刺的自行车赛手 的形象。
好“色”之徒郑元无
宋庄的早晨是极为清寂的。
上午9点左右,街边的大多数店铺还在酣睡之中。
我一路走过看过,依稀可见的别致装饰让我思绪轻歌曼舞。
不觉间,我就拐进了艺术工厂C区,这条街倒开始苏醒了,卖图书、卖画具的已陆续出摊,甚至已有零星路人在东挑西选。
我站在路的这头望向那端,打量着这个充满颜色的地方,恍惚看到一股力量在拧聚,执拗如坚石,绵韧如绸缎,易碎如玻璃,疼痛如青春。
这大概就是梦想。
一位老大爷摆完摊后抄手坐了下来,宋庄的一天开始了。
那么,宋庄是一个什么地?简单的说,它是一个艺术村,一个艺术家们的聚居点。
这里有近年刚建的艺术工作室,但更多的还是普通的低矮民居。
无以数计的艺术家们在这里租住,吃着最简单的饭,过着最颠倒的日子,做着最辉煌的梦。
近年来,年轻艺术家的生存现状也一直为社会所关注。
在艺术市场里,极少数成功的人在享受着绝大多数人的荣光。
一边是作为艺术家自身的坚持,一边是市场的诱惑;一个是学术道德的公认,一个是生存的需求。
大家都在感慨年轻艺术家该何去何从,实际上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失败”亦有价值,无悔才最珍贵。
郑元无,就是宋庄千万画家中的一个。
1985年出生的他,2010年自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即来到北京,2011年从土桥搬到宋庄。
于他而言,“宋庄就是艺术殿堂,非来不可。
”如今,郑元无也可谓崭露头角、小有成就。
当他谈起这几年,不屑的语气后面,有遮也遮不住的辛酸。
他说他在2010到2012年间,都是借钱生活的,直到2013年开始还钱,2014年“幸运”的挣了一笔,如今,已与多家画廊合作,也开过数场展览。
郑元无并不是老师长辈们俗称的“好学生”,他成绩非常差,在小学一、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都留过级,也曾为www.c ce n 46色郑元无了喜欢的女孩任性的择过校。
但他就是喜欢画画,并独出一格。
所以,“幸运”并不是“幸运”,有的人天生就会起舞,就能挣脱现代性的铁笼,这是他们的天命,也是他们的独特禀赋,自然能苦尽甘来、水到渠成。
郑爱国作品
202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刊
书画作品SHUHUAZUOPIN
《抗击病毒》《科学防治》
作 品:《抗击病毒》《科学防治》《一网打尽》《除妖图》《擒》(漫画)
作 者:郑爱国
简 介:
郑爱国,男,1973年出生于河南温县,毕业于焦作大学艺术系,河南省漫画家协会理事、焦作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焦作市漫画研究会副会长,现供职于河南焦作公交集团工会。
1995年至今,累计在国内几十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000余幅。
作品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八荣八耻”漫画展、河南省第十二届美展、并获“国策杯”全国人口漫画大赛二等奖、作品《四不知干部》荣获2005年度河南省新闻美术年度评选银奖、河南省魅力交通职工书画大赛二等奖、个人名录被编入《漫画千家集》等艺术典籍。
902020 / 02
202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刊
书画作品/SHUHUAZUOPIN总第122期
《一网打尽》
《除妖图》
《擒》
91
2020 / 02。
历代花鸟人物工笔画赏析
历代花鸟人物工笔画赏析
我们来看看历代这些大神的工笔画作,欣赏学习一下。
大家也可以存下来回头临摹。
花鸟清马荃
鸟画瑞莲翎毛图明佚名
羲之像明陈老莲主题为人物工笔
架上鹰图元徐泽
花鸟画画芙蓉白鹭轴明郑石
红白茶花轴纸本近现代于非闇
孔雀玉兰牡丹图清沈铨
荷花鸳鸯图明陈洪绶
花卉四屏清居廉
宋马远倚云仙杏图春季
花鸟立轴明路包山
祝寿图轴明王文炜
梧桐双兔图绢本清冷枚
清贺清泰
桑果山鸟图宋
开泰图宋苏汗臣
古代人物三星图清徐冈
乾隆皇帝阅骏图屏清郎世宁
禽浴图宋李迪
赵孟頫二羊图
春元如意图清沈焕
鹦鹉戏蝶图清胡湄
群仙图清任熏
歌乐图南宋佚名
捣练图唐张萱
宫乐图唐佚名
盲叟图清黄植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书画交流圈
全国书法国画爱好者们的交流阵地!。
郑启五茶散文欣赏 汇友茶社品画展
郑启五茶散文欣赏汇友茶社品画展“一支钢笔绘厦门”是画展别开生面的由头,而“听障艺术家曹晓文老师钢笔画作品展”是它的细节,“女人的背影”是画家动情的谈吐。
展览的地点在瑞景新村洪文五路的“汇友茶社”,时间是周六下午赤日炎炎的二点半。
很久没有去“汇友茶社”喝茶了,记得有次喝茶的主题与水果蛋糕有关,可惜失之交臂;又有一次品饮的茶配是云南花饼,痛惜另有安排,看来这次的“画饼”非尝不可了,一是因为事主是“听障艺术家”,双目失明的家父生前是“市残联”的顾问,一有类似活动,他总是一马当先,这回在下算是替他老人家出门尽尽捧场的义务。
二则本人对钢笔画情有独钟,有文集为证,2007年冬日在厦大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选《芙蓉湖随笔》,我就是特约5位厦大建筑系的学生用钢笔速写为我插图,我觉得这散文和钢笔画有相通的灵动,我甚至选其中的一幅作为该书的封面,至今仍心满意足。
我突然想起1963年邵宇为一本古巴游记的散文选插图——《马埃斯特腊山下》,传神的几笔大胡子,就把那“英雄卡斯特罗”勾勒得惟妙惟肖。
三是茶馆开画展,独辟蹊径,汇友茶社张列权创意层出不穷。
路再远,天再热,我也毅然决然。
主持人阿杜要求来宾说两句“正能量”,我就举家父为例,上帝很公平,眼睛瞎了,听力和记忆却愈发敏锐起来;或许耳朵聋了,上苍将赋予聋家更多的灵感和悟性,再说这个世界假话喧嚣,不听也罢!我说话时,这位画家从我侧面探头探脑,有照片为例,既萌又奇,后来想想,大概是听障之故,他急需看我的口型,是否说他的“坏话”。
我与曹晓文先生绝对一见如故,他是一个率真得不能再率真的人,总是毫无掩饰地把内心的欲望和情感片刻之间全摊晒在你的面前,让人觉得有些措手不及;传奇的他居然能把厦大某先生当年当炊事员的细节倒背如流,说是给他在人生最穷困的日子——打工麦当劳——以激励和鼓舞。
曹晓文先生在讲话中有几句摧枯拉朽,语惊四座:“钢笔画一笔就是一笔,无法修改”;“带着感情作画,爱沙坡尾就画沙坡尾,爱镇邦路就画镇邦路,爱女人的背影就画女人的背影”,“背影给人以联想,背影给人以余味……”随后进行的展览会拍卖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则悄悄离去,老夫原来想给这位画家提两点建议,以期多元的表现空间:一是能否在信封上作画,即“手绘封”,把钢笔画与厦门集邮做一个勾连;二是能否为厦门作家的散文选插图,图文并貌,相得益彰。
郑启五厦大记忆:一嘴金色的大胡子
郑启五厦大记忆:一嘴金色的大胡子
郑启五
1984年我在《福建青年》月刊发表了小说《克利夫博士》,写的是一位来我国讲授英语的美国教师,我的外文系同学一读,就知道我其实写的是1979年时的厦大外教斯塔波尔先生,改革开放后第一位进入厦大教书的美国佬,他那一嘴金色的大胡子叫人很难忘怀。
斯塔波尔先生在厦大从教的时间很短,前后不及两年,我用小说留住了对他的印象。
现在找出斯塔波尔与我们同学的黑白合影,我们仍然可以惊讶地发现,那小说中的插图居然和照片里的人物原型八九不离十,这大概也得归功于他那一嘴金色的大胡子。
《福建青年》的美编应该是凭文字的白描而勾勒而出。
1979年我们国家还很穷,根本就雇不起外教,印象中,斯塔波尔是以国际“英语志愿者”的身份来华教学的。
30年后的2009年我以“汉语志愿者”的身份出任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位孔子学院院长,我的周遭瞬间布满了形形色色的大胡子,银色的,棕色和黑色的,当然也有和斯塔波尔先生一样的金色……
我还记得30年前斯塔波尔一句很有挑衅的话,当时有同学问他既然来到厦门,为什么不借机学点汉语,他坦率答道:“全世界的人都在学英语,我完全没有必要学什么汉语!”
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嘴大胡子闪闪烁烁……
2012/8/22
securedownload[6]
郑启五《克利夫博士》1
郑启五《克利夫博士》2。
郑启五集邮美文:姿态健美
姿态健美
郑启五
收到台湾邮政发行的“鲸豚邮票”小全张首日封,审视良久。
这是该年台邮之最佳,我以为。
鲸鱼游姿生猛奔放,海豚腾跃刚劲有力,都张扬着体操动作的强健美感。
鲸豚的主体形象突出,一道绸缎般的海水横拉在票的下端,或湛蓝,或鹅黄,或蛋青,或浅绿,赏心悦目,极具美感。
隐约的背村也不含糊,传达了人们对鲸豚从捕杀到救放的历史变化,大大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使画面从
海生哺乳动物单纯的展示,猛然提升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层面,也赋予了它们与众不同的个性。
这套邮票总体的艺术构思如海豚奋力的一跃,跃出的高度令人赞赏。
美中不足也是有的,鲸豚合一,鲸巨豚小,只好靠天差地别的比例尺拉平了它们的距离。
由于同在一套,难免相互比衬,进而导致“鲸”、“豚”在体态上给人以“哥俩”的错觉。
台邮早年发行的花卉邮票也有同样的问题,让微茫的桂花与硕大的菊花挤在同一套花卉邮票里,结果不得不把桂花肆意地放大,艺术上的和谐却导致了现实中的失真,毕竟动植物邮票还有一个科普宣示的功能。
国画名家郑经五
书画名家郑经五(1911-2007),名纶恩,山东潍坊人。
室署半山草堂、柴扉斋。
山水、花鸟、书法皆能,尤精传统人物画。
先生出自书香世家,自幼跟随祖父习文并拜画家刘书诰为师习画。
稍长又得丁东斋老师亲教,画风直追陈老莲,精微处得其神貌。
后又借鉴任伯年之人物画,融合为自己的风格,雅俗共赏。
先生为人谦和,温文尔雅,豁达开朗,是一位极具亲和力的艺术老人。
与郭味蕖、徐培基、郭兰村、陈寿荣、张镜远、陈衍绪、张玉峰等好友经常切磋画艺,交往甚密,一生相友善。
先生治艺严谨,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活到老学到老。
晚年曾请人治印两方:一曰“吾不如老农”,一曰“青年是我师”。
书斋内书一屏“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勉。
先生好学进取之心,可见一斑。
先生一生从事美术教育,培养了一批蜚声国内外的书画人才,可谓桃李遍天下。
学生郭怡孮兄弟、庞希泉、沈学仁、郭志光、玄恩佩、杨振华等都各有建树。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为先生创作的鼎盛时期。
期间有大量书画精品问世。
唐宋八家,历代名医,老子八仙,钟馗罗汉……这些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画造像,给世人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先生多次举办画展并出版画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好评。
其传略入编《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山东书画家》、《潍坊书画名家》等辞典。
生前为潍坊市政协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
青年画家袁隆作品欣赏
袁隆,中国青年艺术家和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先后赴纽约艺术学院和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深造,致力于通过艺术关照生态和人文环境。
期间,其作品多次入选如全国油画作品展等省、国家级艺术大展,展览于中华艺术宫、北京艺术博览会、国家会议中心等,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袁隆的绘画风格细腻写实,且十分善于气氛的营造和人物精神的传递。
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袁隆总能凭借艺术家独有的视角和思考,透过作品向观者传递其不拘一格的人文关怀。
如《都市系列》表面上展现的是街头一景,实际上体现的是上海新旧历史和文化超越时空的碰撞,以及时代洪流下,人的沉浮。
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宋代文人的寄情山水、借物壮怀。
袁隆自幼研习绘画,并广泛涉猎多种绘画形式,从中国传统山水、工笔到西洋水彩、油画不一而足,汲取中西文化的养分。
大学时,接受系统的学院派训练,又曾受金晶石、李斌、徐芒耀、H ·EDWARD BROOKS、JUAN CRUZ等国内外艺术名家指点,在油画上不断精进,打开了一番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据其本人坦言,“我一直都十分景仰那些卓越非凡的杂家,不拘一格、学贯中西,可以把各个门类游刃有余地结合起来,转换成自己的能量,光照世人。
程然,能做到这样犹如摘星,但我还是努力尝试不断突破自我,在不同学科间,探索青年画家袁隆作品欣赏《起风了》,170~120cm,布上油画《沐光之城,和谐之都》,80~60cm,布上油画102悦 目《都市系列之蜕变》120~80cm,布上油画《思爱》,布上油画,30~20cm《谣》,纸本水彩《Rainbow》60~50cm,布上油画无限创造的可能”。
近年来,袁隆不仅在绘画上颇有建树,在空间艺术的表现上也大胆突破,赢得了很多赞誉。
如近期受中国航海博物馆之邀,为纪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成而创作设计的“航运之心”,首展于上海人民广场,并被博物馆收藏。
此外,除了人文,对生态环境的关照,也体现了艺术家身为地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耄耋写丹青翰墨寄晚情——吴宗熹先生书画艺术素描
082015 110综合ZONGHE / MINGREN MINGZUO名人名作文 /郝幸田耄耋写丹青 翰墨寄晚情——吴宗熹先生书画艺术素描初知吴老,是在20世纪80年代,时为中共重庆市纪委干部,更多地耳闻他在位的优秀业绩。
再识吴老,是在走进他的画室。
老人家中等身材,温和面孔,为人谦逊,简装着身,学者气质,精神矍铄,生性淡泊,不慕权势名利,一生唯书法自乐,满头银发略显岁月痕迹。
吴宗熹,1926年出生,浙江义乌人。
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同年随刘邓大军解放重庆,后转业至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委机关工作,从此扎根山城,为保卫和建设新重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0年,吴老离休后开始临帖习字,1998年春就读于重庆老年大学书法班,接受王明中等书法名家的授课和指导,对书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从此书艺日臻。
那时吴老学艺十分执着,一年365天,基本都在临池不辍,不懈追索。
老年大学、新华书店、简陋居室,三点一线的生活看似静寂、呆板,却令他乐此不疲。
无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崭露头角,还是21世纪前后风头正劲,吴老都始终以不老的心态和年轻的笔触,从传统出发,视回归为本,以山水、古典诗词、名人佳句入题,缘文寄情,托物言志,把对人生的体验和生活的感悟淋漓尽致、挥洒自如地倾情于他终生割舍不下的线条和色彩中。
步入吴老的书画世界,恬淡、清爽的书画艺境让我顿入清凉美妙之境。
由于与吴老是忘年之交,因此我总能分享他钟情书法,成果不断的喜悦与幸福。
吴老的作品分为临摹和创作两部分,从中可清楚看出他习书的步骤和脉络。
他研习书法多年,楷、行、草、隶皆擅。
其临写的《蜀山图歌》和《赤壁赋》,通篇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笔致细腻典雅,墨色清淳浓润、行气贯通,结体严密,纵逸中自欹侧、激越中有徐缓,笔画点划多变、跌宕多致,整体雍容平和大气,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他对赵孟頫和文徵明的笔法、结体、章法、墨色等的理解尤为深入,下的功夫是比较到位的。
郑启五集邮美文:脸部“处理中”
脸部处理中
郑启五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都觉得好笑,向来不施粉黛的老男,顶多在脸的局部刮刮胡子,用上“处理”这样的力度,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不过其实还是实话实说,真真切切有人在我的左脸面巧上了三个粗黑的汉字——“处理中”,事由一言难尽,还得从6年前说起……
2002年12月我50岁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份非常独特的礼物,不仅独特,也该是“绝无仅有”吧。
当时台湾的邮友吴惠民先生用台湾“中华邮政”的“吉祥祝福”邮票为我在台湾的“邮政总局”订制了两版的个性化邮票,据称,这是大陆邮人第一次出现在台湾的“祝福”邮票上。
时间翻至2008年的12月,海峡和风细雨,碧波荡漾,吴惠民邮友再度用祝福邮票为我订印了个性化邮票,并贴在邮简上实寄给我,既祝贺我的生日,也庆贺圣诞节和元旦新年,算是一封多福了。
那邮简上销的是台湾桃园国际机场“邮件处理中心”12月5日的邮政日戳。
有趣的是邮戳上的“处理中心”四个字中的三个字“处理中”正好有幸落在我的左脸部,十分痛快。
集邮的人爱邮戳,最怕戳记含糊不清,黑黑的清晰的戳记是集邮者心目中的“黑色郁金香”,现在郁金香花开脸部,我成了京剧大花脸,正好唱它一曲:“处理中”“处理中”,海峡两岸正春风……
谢谢吴惠民邮友。
郑启五文化随笔欣赏 怀念漫画家毕克官
郑启五文化随笔欣赏怀念漫画家毕克官2014年的春天,毕为民先生从北京给我寄来了他父亲毕克官签名的纪念邮票首日封一枚,并函告毕老已经在去年底病逝美国,这枚信封留给我做一个纪念。
毕克官,(1931.2—2013.12.1)山东威海人。
擅长漫画、理论。
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美术》杂志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等等一长串衔头。
我不想继续罗列下去,因为艺术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是靠那些打动人的作品站立的,衔头是虚,作品为实。
毕克官之所以成为我青少年时的偶像,既因为他个人的艺术造诣,也因为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我在(1960-1965)期间读的小学,课余喜欢美术和集邮,特别是时事漫画,大概因为画法简单,照猫画虎,什么肯尼迪、约翰逊,怎么画也有七分像,颇有成就感。
家里文化环境好,毕竟父母都是大学教师,我开始把家里订阅的《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的漫画作品进行剪贴,足足贴了一大本,于是对当时的漫画家逐个耳熟能详,什么华君武、方成、苗地等等,毕克官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我的剪贴本的。
我同时喜欢集邮,集了一大本邮册,小小年纪,就心存疑问,邮票上什么美术作品都有,为什么就没有漫画?特别是当时华君武的漫画《黄金梦》拍成了动画片上映,可漫画却愣是登不上邮票的大雅之堂,为此我还曾向小伙伴发过牢骚。
1965年的秋季,我考入了厦门双十中学,因为离家较远,中午就在学校食堂吃饭,饭后就老往学校附近的个体邮票店里钻。
店里有一叠旧《集邮》杂志,有1955年的,也有1957和1958年的,页后盖有古旧书店的标价,每册5分钱,店主买来阅读,读后又原价出让,这样我就分期分批,买回了十几册。
其中多册老《集邮》月刊跳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毕克官”,他写的是邮票上美术作品的评论文章,写得真好,这个毕克官,不但会漫画,还会邮票评论,好生了得,我由此成为他的粉丝。
不久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除了红宝书,什么都是禁书,我也因此失学,初中一年级差点成了我终身的学历,无书可读的日子里,我私藏的漫画剪贴本和十几本旧《集邮》可谓“荒漠甘泉”,翻了又翻,一直翻成了张张散页,于是毕克官于我的印象就更深了,他发表在《集邮》1958年第六期的《白嘴鸭回来了》,我是当成精美的散文来读的,百读不厌,几乎到了能背诵的地步。
郑启五都市随笔 曹晓文以画谢友
郑启五都市随笔曹晓文以画谢友
几周前,我应邀到瑞景新村的“汇友茶社”,为听障艺术家曹晓文“一支钢笔绘厦门”的画展捧场,与曹画家一见如故。
他拉着我的手一再承诺,要免费为我画一张钢笔画。
他的心意我心领了,但人家以画为生,我是不会随意接受如此费时费心的馈赠。
参加画展拍卖的各路来宾在汇友茶社前合影之后,我就匆匆告辞,回家即兴写了散文《汇友茶社品画展》,图文并茂,尽管有“广告倾向”,但“百度文库”居然收纳了我的这一文本,老夫以绵薄之力为茶社也为曹君作了永不落幕的广而告之,事情到此,可谓功德圆满。
没想到“汇友诸君”的那张合影,居然被曹君画成了大幅的钢笔画作品,自己一不小心,竟进入了他老兄的“一支钢笔绘厦门”的系列图画里了。
大家随缘同在一照,再随缘同入一画,幸哉,善哉。
想想其实不应该“没想到”:晓文是一个感恩的人,别人乐于助他,他就念念不忘,且立马就想用他的专长“以画谢友”。
再说他直言相告,他的创作是照相机取材,然后动笔细绘,把大伙儿合影的照片变成画作,其实正是他的擅长!
不过,“没想到”也有“没想到”的道理:曹晓文以往的画作,虽然也喜欢人物入画,但基本以风景为主,人是配套的,且张三李四皆匆匆生客,但这幅新作显然不同,人物为主,一画一大拨人,男女老少,个个都是熟脸,人人都必须被画得形似加神似,这多面孔神态各异,钢笔画实打实,一笔就是一笔,没有修改的余地,绘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曹晓文的这幅新作是他创作上新的突破,艺术见功底,感恩显动力,发自内心的喝彩驱我再谱赞歌:晓文兄,好样滴!
2014/7/16。
千唐志斋印象
千唐志斋印象作者:陈鲁民来源:《牡丹》2014年第04期陈鲁民,笔名齐人、路夫,山东济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协副主席,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1981年起先后任信息工程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已发表杂文约200万字,有5本文集出版,获奖多次。
我曾去洛阳多次,大佛、关林、白马寺都瞻仰过,唯有心仪已久的千唐志斋缘悭一面,不无遗憾。
前不久,参加河南杂文笔会,终于成行。
出洛阳往西45公里处,便到了西扼崤岭,东控函谷,被誉为“当关洛孔道”的铁门镇。
我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唐志斋”即位于该镇西北隅。
20世纪20年代初,辛亥革命元勋张钫隐居铁门镇。
康有为游陕过豫,被张钫邀至庄园中,谈书论画,赋诗抒怀,为张园题名“蛰庐”。
千唐志斋博物馆就是“蛰庐”的一部分。
张钫酷爱金石书画,数十年间,不惜重金,将流散于洛阳地区民间的志石多方罗致,在“蛰庐”西侧专辟一隅,镶嵌储存。
因大部分是唐代碑刻,故名“千唐志斋”,也被誉为“石刻唐史”。
国学大师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并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
”千唐志斋,是一座包括一走廊、三天井、十五孔拱式砖窑的建筑,原藏石1578件,现有墓志石刻1419件,其中唐志1191件,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228件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
千唐志斋收藏的碑刻,多为历代名家遗墨,其中有南朝王弘所书的行草条幅,宋代米芾的行草对联,元代赵孟頫的楷书碑文,明代董其昌所书横披,清代“神笔”王铎及刘镛、邵瑛、韩东篱、郑板桥、吴昌硕等人的墨迹,可从中窥见中华书法演变的轨迹,是许多书法家常来临摹瞻仰之处,启功、沈鹏、赵朴初、张海、武中奇等当代大书法家皆在这里留下墨宝,各具神韵,弥足珍贵。
此外还有由蒋介石撰文、贺耀祖隶书,有国民党43名省级党政军官员署名为张母祝寿的《张母王太夫人寿序》,庄严大方,也颇有研究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启五都市人物素描博友康老
康老呢?(康伦恩摄影)
在“厦门网”的“海峡博客”活跃着一支高水平的摄影群,城乡大大小小的活动场合,总能看到他们当仁不让的长枪短
炮,接着精彩的作品层出不穷,继而在大大小小的摄影比赛中争金夺银,囊获大奖,康伦恩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知情人呼他“康总”,他可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中建三公司南方公司的老总,当年厦门为了赶建“富山展览城”,从湖北搬来一支能征善战的建筑大军,康总就是他们的领头羊。
他一如大庆铁人,与工人一起吃住在工地,奋战在工地,马不停蹄,终于高质量高水平地让这座欧陆古堡式的巨建及时啸傲岛城,成为当时厦门新的地标!此后20余年,从“厦门富山展览城”到“国家会计学院”,康总带领的建筑大军在厦门岛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
有情趣,有追求,摄影是康老最大的业余嗜好,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留在他挥洒热汗的厦门。
他难得笑容却随和可亲,平易近人,以普通一兵的角色,迅速融入“海峡博客”的草根群体。
光环褪尽,大家都亲切地呼他“康老”,这个“老”字一如豆瓣酱滋味浓郁,不仅是“老汉”的“老”,更是“老友”、“老将”、“老兵”的“老”,也依稀还有些“老总”的影影绰绰。
每每有活动,总能见到他全副武装,神情刚毅,步履矫健,背着沉甸甸的摄影器材,不论冬夏春秋,摄影让他越活越年轻,昨天建设美丽厦门,今天拍摄美丽厦门,不仅顺理
成章,而且感情横溢,同样的风景,他往往有不同的视角,因为他的心目中有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建筑师“高度”,叱咤风云,尽在广角。
日复一日,春华秋实,康老拍厦门,不仅精品多,而且数量大,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家笔下的厦门》一书时,他一次就提供了上百张的精彩配图,成为该书唯一的摄影作品提供人。
《地图》杂志约我写《厦门,海上花园茶滋味》,我则拜托康老为我配图,作品一发去,结果人家编辑部对摄影大呼满意,我的文字则修改多处。
随即享誉阅读界的《读者》杂志2014年6期要转载《厦门,海上花园茶滋味》,特发函恳请康老同意再度使用他的摄影作品。
康老总是舍不得让自己老男人的风采进入镜头,但那多姿而大气的厦门风光摄影却已经定格成康老美不胜收的《老兵新传》。
20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