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气象实践活动方案

气象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严重,气象灾害频发,气象知识的普及和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生了解气象知识,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我校决定开展气象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气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日-2022年10月31日四、活动地点学校气象观测站、气象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五、活动内容1. 气象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学生进行气象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气象观测方法、气象灾害类型及预防措施等。

2. 气象观测实践组织学生到学校气象观测站进行实地观测,学习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记录气象数据,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流程。

3. 气象灾害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气象灾害模拟演练,如洪水、干旱、台风等,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

4. 气象科普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气象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气象科技的魅力,了解气象科技在防灾减灾、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5. 气象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气象手抄报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手中的画笔展示气象知识的魅力。

6. 气象科普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学生进行气象科普讲座,解答学生在气象观测、气象灾害等方面的疑问。

六、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指定活动负责人,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协调。

3. 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气象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能力。

4. 联系气象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部门,争取支持和配合。

七、活动评价1. 学生对气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气象观测、气象灾害模拟演练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在气象手抄报比赛中的创意和表现。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

文 章编 号 :17 —8 X( 08 0 02 —3 6 149 2 0 )2— 0 20
可桢 业 余气 象 学 校 教材 》 ;江 苏省 太 仓市 板 桥 校本教材 的开发与编写是我 国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 编 写 了 《 改革 的 焦 点和 亮 点 ,是 教 育 领 域 引人 关注 的热 门话题 。 小学 于 2 0 年 开发 和 编 写 了 《 象 观 测 》 ;浙 江 省义 乌 02 气
活动小组,有 的源 自当时 的选修课、必修课等。气象科 象 观测 》 。
技活 动 校本 教 材 就源 自2 世 纪 5年 代 活 跃在 我 国中 小学 1开发和编写的功用与价值 0 0 气 象 科 技活 动 校本 教 材 的开 发和 编 写 ,对 学 生 的学 校 园 中的气 象 课 外 兴趣 活 动 。当 时有 许 多 的学 校 编写 过 课外 气象 兴趣 活动 的辅 导手 册等 资料 。 校 本 教 材课 程 化 从 理论 和 实 践 上都 产 生 重大 变 革 ,许 多 科 知 识和 全面 素质 的发 展有 极大 的功 用与 价值 。 《 理 》 课本 中都有 相 当的 气象 科 学 知 识量 。从知 识 层 地 随着 我 国气 象 科 技活 动 的蓬 勃 发展 ,气象 科 技活 动 1 1拓宽学生的知识界面 在小学 《 . 科学》,初、高中 学校 纷 纷 开 发和 编 写属 于 自己学校 的正 规 的气 象 科技 活 面分 析 ,课本 上 的知 识 多趋 于 理性 和 知 识 的凝 结 ;而 各 动校 本 教材 。浙 江 省德 清 县 洛舍 中心 校 于 19 年 开 发和 校 开发 和 编 写 的气 象 科技 活 动校 本 教 材 能将 理 性知 识变 92 进绩 效 的干 预措 施 提供 依 据 。同样 在 教 学 系统 设 计 中 , 制 定相 应 的 教 学方 案 ,如 :对 教 学 内容 的分 析 、选 择 、

校园气象课程设计

校园气象课程设计

校园气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校园气象站的基本构成和功能,理解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学生能了解气候、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气象术语,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气象现象。

3. 学生能掌握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预防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气象工具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学会记录和分析气象数据。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校园气象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校园气象预报,提高信息整理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校园气象课程,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学生在参与气象实践活动过程中,养成观察、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关注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拓展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

同时,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校园气象站的认识:介绍气象站的构成、功能及气象观测工具的使用方法,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气象数据采集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气象与生活,第一节 气象观测工具2. 气象基础知识:讲解气候、天气的概念,气象术语及其运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气象现象。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气象与生活,第二节 气象基础知识3. 气象灾害及预防:介绍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雷电等,分析其成因及预防措施。

气象科技教案模板范文

气象科技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气象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基本的气象现象和天气系统知识。

3. 培养学生对气象科技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气象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基本的气象现象和天气系统知识。

教学难点:1. 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化规律。

2. 学生对气象科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气象图片、气象视频、气象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气象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气象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气象,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气象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气象的定义: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 气象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观天测地,到现代的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先进设备。

2. 教师讲解基本的气象现象和天气系统知识。

- 气象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

- 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气象实验,如制作简易的气象观测工具、模拟天气现象等。

2.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了解气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气象现象和天气系统,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气象现象和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气象记录表,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

2. 调查身边的气象科技应用,如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象科技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气象变化,培养对气象科技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气象科技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气象科技的兴趣。

气象科技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气象科技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气象现象。

-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认识气象观测设备和气象卫星等现代气象科技。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气象现象的能力。

- 增强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科学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气象学基本概念2. 气象现象与气候变化3. 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4. 气象观测设备与技术5. 气象卫星与遥感技术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象学基本概念与气象现象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气象灾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 气象学基本概念:气象、气候、气象现象等。

- 气象现象:如降水、气温、风向、气压等。

3.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气象现象。

-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了解气象现象的成因。

第二课时: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节目,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 天气预报原理: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数值预报等。

- 天气预报方法:地面观测、卫星遥感、数值模式等。

3.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模拟天气预报:利用所学知识,预测当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分析预报的准确性。

第三课时:气象观测设备与技术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象观测设备,让学生了解气象观测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 气象观测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等。

- 气象观测技术:如地面观测、卫星遥感、自动气象站等。

3.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组装简易气象观测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 教师指导:讲解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课时:气象卫星与遥感技术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气象卫星遥感图像,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气象__综合实践活动

气象__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气象现象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让学生了解气象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次气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气象素养;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活动内容1. 气象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学生讲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气象现象、气象灾害、气候变迁等。

通过讲座,让学生对气象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观测气象现象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的气象观测站进行实地观测,学习使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

观测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不同气象现象的特点。

3. 气象绘画比赛以气象为主题,举办绘画比赛。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对气象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气象科普展览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展览,了解气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展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气象学的兴趣。

5. 气象实验活动开展气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气象仪器,如简易的气象站、气象观测盒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气象学的研究过程。

6. 气象主题班会以气象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活动实施1. 活动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2. 邀请气象专家为学生进行气象知识讲座;3. 组织学生到气象观测站进行实地观测,学习使用气象仪器;4. 举办气象绘画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5.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展览,了解气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 开展气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气象仪器;7. 召开气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活动收获。

五、活动评价1. 通过气象知识讲座,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2. 通过观测气象现象,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3. 通过气象绘画比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4. 通过气象科普展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5. 通过气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气象学的研究过程;6. 通过气象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气象实践活动

小学气象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象灾害频发。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我校决定开展小学气象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气象现象,了解气象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象知识,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三、活动内容1. 气象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同学们讲解气象基本知识,包括气象要素、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

通过讲座,让学生对气象科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气象观测体验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学习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操作气象仪器,观察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3. 制作简易气象观测工具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简易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风向标等。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气象观测的原理。

4. 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模拟气象灾害发生场景,让学生进行应急演练。

通过演练,提高学生在气象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5. 气象科普展览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展览,了解气象科学的最新进展。

通过展览,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6. 气象主题班会以气象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

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交流学习心得。

四、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气象知识讲座(1课时)2. 第二阶段:气象观测体验(2课时)3. 第三阶段:制作简易气象观测工具(2课时)4. 第四阶段:气象灾害应急演练(1课时)5. 第五阶段:气象科普展览(1课时)6. 第六阶段:气象主题班会(1课时)五、活动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气象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环保意识、防灾减灾能力等。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小学气象实践活动,同学们对气象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

小学生气象科普实践活动

小学生气象科普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气象灾害频发,气象知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小学生气象科普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小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气象科学素养。

2. 增强小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3.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日-2022年9月10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气象观测站、气象科普馆五、活动内容1. 气象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小学生讲解气象基本知识,包括气象要素、气象灾害、气象预报等,使小学生对气象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气象观测实践组织小学生到气象观测站进行实地观测,学习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观察气象要素的变化,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流程。

3. 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模拟气象灾害发生,让小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自救互救,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能力。

4. 气象科普展览组织小学生参观气象科普馆,了解气象科学的发展历程、气象科技成就以及气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 气象科普作品征集鼓励小学生发挥创意,用绘画、手抄报、作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气象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六、活动安排1. 第一天:气象知识讲座2. 第二天:气象观测实践3. 第三天:气象灾害应急演练4. 第四天:气象科普展览5. 第五天:气象科普作品征集6. 第六天:评选优秀气象科普作品7. 第七天:总结表彰八、活动效果评估1. 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检查气象科普作品的质量,评选出优秀作品。

3. 跟踪调查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运用所学的气象知识。

九、预期成果1. 提高小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2. 增强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3.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纲要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纲要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编写纲要(成果总结)一,课程简述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学的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共识。

近年来,我校以气象科技活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气象观测,我校建立了小学生自己观测的气象哨,2010年被北碚区教委命名为“北碚区xxx小学气象观测工作室”,被北碚区气象局命名为“北碚区气象防灾减灾教学示范校园”。

当前,我校面临如何保持并提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的质量,如何扩大气象科技教育的面,如何开展以气象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如何依托气象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科技素养的提高等问题,因此,我校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资源,开发我校气象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了解掌握气象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活动,更好地掌握气象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预防灾害的能力。

3、通过探究主动获取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课程内容:我们将教材分为上下册,学习的内容分为气象故事篇,气象常识篇,气象实践篇、气象灾害预防篇四个部分,每部分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予以体现.本课程内容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古今经典气象故事、气象名人”、气象知识"、气象谚语”、气象灾害与预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介绍一些与气象有关的历史故事、气象名人名言、谚语等拓展知识作为课程的一种补充,同时,根据不同年段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在课程编制上予以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一至三年级为兴趣培养阶段,以看,听,说画的方为主,适当有一些气象观测,调查;四至六年级除了继续学习气象常识外,以气象观测实践、认识气象灾害与预防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环保知识学习及实践调查为学习。

小学气象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气象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象科学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一次小学气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气象知识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地球、关注气候变化的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四、活动地点我校实验室、操场、气象站五、活动内容1. 气象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学生们讲解气象基础知识,包括大气结构、天气现象、气候变化等。

2. 气象观测实验学生们在气象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使用气象仪器进行观测,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计等,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 天气预报制作学生们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天气预报,包括气温、湿度、风力、降水等要素。

4. 气象科普宣传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宣传册,向同学们宣传气象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5. 气象站参观组织学生们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站的工作流程和设备,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气象科学的魅力。

6. 气象知识竞赛举办气象知识竞赛,检验学生们对气象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活动安排1. 第一天:气象知识讲座、气象观测实验2. 第二天:天气预报制作、气象科普宣传3. 第三天:气象站参观4. 第四天:气象知识竞赛5. 第五天:总结与表彰七、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们的活动表现,了解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活动效果:根据学生们在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制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估活动的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八、预期成果1. 学生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得到提高,对气象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气象科技活动策划方案

气象科技活动策划方案

气象科技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分析气象科技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增加科学素养,以及推动气象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气象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开展气象科技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气象科技活动进行详细的策划,以实现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目标设定1.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度,增加科学素养。

2.推动气象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推动科技创新。

4.加强气象科技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应用,促进学科融合。

三、活动内容设计1.科普讲座(1)邀请专业的气象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针对气象科学的基础知识、气象观测技术、气象预报方法等方面内容进行讲解。

(2)讲座内容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并提供问答环节,以进一步加深公众对气象科学的理解。

2.科技展览(1)通过设立展台展示气象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案例,展示各个领域中气象科技发挥的作用。

(2)邀请各个气象科技企业、机构以及高校的研究团队参展,并提供互动体验,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气象科技的应用。

3.专题研讨会(1)邀请专家学者针对气象科技领域的前沿研究论文进行讲解和讨论,以促进气象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2)组织学生和年轻科研人员参与研讨会,并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以促进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4.创新竞赛(1)组织气象科技的创新竞赛,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创业团队参与。

(2)竞赛内容可包括新型气象观测仪器的设计、气象大数据的应用、天气预报模型的研发等方面的创新,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气象科技的应用。

5.科普活动体验(1)组织公众参与气象科技的体验活动,如云图制作、风力模拟等。

(2)向参与活动的公众发放科普材料和宣传资料,以便后续进一步加深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

四、活动组织架构1.筹备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和组织安排。

2.宣传组: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包括制作宣传海报、发布活动信息等。

校园气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校园气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校园气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增强师生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大家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培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意识,提高气象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受众群体。

二、工作内容1. 制定气象科普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结合气象科普教育的要求,制定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计划,确保教育内容科学合理、有针对性。

2. 设立气象科普学习角在校园内设立气象科普学习角,配备相关书籍、气象工具、实验器材,并由专业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气象知识。

3. 组织校园气象科普课程组织气象专家、教师进行气象科普讲座,开设相关课程,让师生深入了解气象知识,学会正确的关注和应对天气变化。

4. 开展气象科普实验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气象科普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气象现象,增强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举办气象科普知识竞赛、气象实践活动、气象科普专题演讲等活动,丰富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气象科普宣传。

6. 创作气象科普宣传资料制作气象科普宣传海报、手册、视频等资料,进行定期宣传推广,向师生宣传气象知识,提升气象科普宣传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7. 建立气象科普俱乐部鼓励学生组建气象科普俱乐部,通过俱乐部活动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学生对气象科普教育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三、工作措施1. 加强师资培训邀请气象专家、资深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专业水平,增强教师的科普意识和传播能力。

2. 多方资源整合联系当地气象局、科研机构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专业资源,支持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

3. 增加资金投入向学校提出气象科普宣传的经费需求,增加资金投入,确保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发挥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气象科普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5.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幕、校园网站等宣传媒介,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推广相关知识。

小学气象学课程大纲

小学气象学课程大纲

小学气象学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简介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阶段,通过开展小学气象学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对气象科学的认知和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气象学的基本认知,了解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培养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地球大气圈、静止气候带和风带概念。

- 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

- 气象测量和观测方法,学会使用简单的气象仪器进行观测。

2. 认识天气:- 四季与气候,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天气变化规律。

- 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象现象,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学习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及其特征。

- 气象图的解读,学习读懂简单的天气图,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

3.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探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 自然灾害与气象现象的关系,学习了解台风、龙卷风、雷暴等气象灾害,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观察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野外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气象现象的理解。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呈现气象现象和实验过程。

4. 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操作、课堂参与等方面。

2. 课堂作业:包括读书笔记、绘画作品、小组讨论等形式。

气象科普主题课程设计

气象科普主题课程设计

气象科普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气象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和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了解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 学生能结合地理知识,描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对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气象观察实验,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图表、模型等工具,进行气象信息的表达和交流,提高信息处理和展示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积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气象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认识到气象对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主题课程,结合自然科学和地理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学生在课程中获得具体、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气象科普知识,结合以下章节展开:1. 气象基本概念: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天气现象的形成:介绍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3. 气象观测方法:学习使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常见气象观测工具,了解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4. 气候类型与特征:结合地理知识,描述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气象观察实验: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气象观察实验,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分析气象数据。

6. 气象信息表达与交流:运用图表、模型等工具,整理和展示气象信息,提高信息处理和展示技巧。

气象科普活动策划方案

气象科普活动策划方案

气象科普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气象是指描述大气系统运动和物质交换规律的科学,气象科学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提高天气灾害防范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对于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公众气象科学素养十分重要。

本次气象科普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向广大市民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对天气变化的监测和应对能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普及气象知识:通过讲座、互动游戏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传播气象知识,提高大众对气象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2. 增强科学素养:通过实地参观和实践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气象科学的魅力,提高科学素养。

3. 促进社会参与:通过组织气象科普论坛、科学实践团队等活动,激发公众参与气象科普的热情和兴趣。

4. 加强气象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推广活动内容,使更多人了解到本次活动,提高气象科普活动的影响力。

三、活动内容1. 气象知识讲座:邀请专业气象学家开展气象知识讲座,介绍气象基本原理、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预报等内容。

讲座形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络直播和场地开展。

2. 互动游戏:设置气象知识问答和实践性游戏,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增加气象知识的学习趣味性。

例如,设置天气预报员互动环节,让公众体验气象预报的过程和技巧。

3. 气象科普展览:设置气象科普展览区,展示气象仪器、气象数据分析过程和预测成果,并提供相关书籍、资料和视频。

展览内容可以分为气象观测、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等板块,让公众了解气象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4. 气象观测实践:组织公众参观气象观测站点,了解气象观测装置和观测方法,并亲手参与气象观测活动。

例如,让公众学习如何使用气温计、湿度计和风向仪等观测仪器,并进行实际观测。

5. 科普论坛:组织气象科普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和科普爱好者发表演讲和分享气象科普经验,探讨气象科学与应用。

论坛可以分为主题演讲和分组讨论环节,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

小学气象科普活动方案(4篇)

小学气象科普活动方案(4篇)

小学气象科普活动方案(4篇)篇一:小学气象科普活动方案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课堂教学潜力和水平,促进教师成长,我们教研组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数学教研活动。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仍然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不断深入课改实验,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潜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

二、教研目标:1、以党的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2、为教师们学习、交流、提高创设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带给一个和谐的研讨平台。

3、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

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4、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潜力。

5、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规范数学教学常规,督促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三、教研措施:(一)扎实有效落实课改精神,以课改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

提倡每位教师本学期在小组里讲一节公开课,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用心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

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透过反复探索、研究、反思、实践,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细化课改过程管理。

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加强教材研讨、坚持推行听课制度,加强数学常规课的常规考核,收集、整理优质课件资料,并及时总结课改经验,确保课改工作落在实处。

(二)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采用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使教师及时了解科学的教改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气象科技实践活动小学生

气象科技实践活动小学生

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科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我校开展了气象科技实践活动——“气象观测站”。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气象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学生们讲解气象科学的基本知识,如大气结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等,让学生对气象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气象观测设备认知带领学生们参观气象观测设备,如气象站、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让他们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设备和技术。

3. 气象观测实践学生们分组进行气象观测实践,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的观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

4. 气象数据分析学生们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5. 气象灾害预警学习气象灾害预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让他们了解如何应对气象灾害。

6. 气象科普作品展示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创作气象科普作品,如气象手抄报、气象科普小视频等,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活动实施1. 活动前期准备邀请气象专家为学生们进行气象知识讲座,讲解气象观测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同时,准备气象观测设备,如气象站、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

2. 活动实施(1)气象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学生们讲解气象科学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2)气象观测设备认知:带领学生们参观气象观测设备,让他们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设备和技术。

(3)气象观测实践:学生们分组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

(4)气象数据分析:学生们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气象观测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创新大赛)

气象观测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创新大赛)

气象观测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创新大赛)气象观测科技实践活动方案2010-2011学年)一、活动背影我校红领巾气象站于1975年10月8日。

集体和个人先后多次荣获全国、市、区级表彰。

2001年荣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活动三等奖,2005年我校开发的气象科技校本课程获得通过,正式用于学校地方课程,9月学校成为区首批农村教育特色岗位工作室——XXX。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以“以磨小精神塑造校魂,以教育科研促进提高,以气象科普教育实现跨越,以多彩活动推动发展”为办学特色的办学理念正在逐渐形成。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气象站育人与服务的功能?今后我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如何为XXX的发展服务?如何为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服务?能否与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有机结合?等等,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这些问题如能很好地解决,那么XXX的办学特色也就“油然而生、水到渠成了”。

二、活动目标黉舍通过气象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真正增进每个学生科学素质的开展。

这目标分成认知、方法、情感、观念四个素质结构层面。

认知层面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气象,知道气象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气象知识和气象谚语,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

方法层面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气象观测方法,能对气象数据进行简简单统计和对气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根据天象谚语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天气现象。

通过气象对动植物的影响的观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层面目标——通过提示天气征象产生的原因,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忱,使他们在活动中取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励他们进行新的创造。

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肉体。

观念层面目标通过研究历史上天气变革风险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例,感遭到气象事情和坚持生态均衡的紧张性,增加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形成珍惜自然资源、热爱大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公德。

小学生气象科普活动方案

小学生气象科普活动方案

小学生气象科普活动方案小学生气象科普活动方案气象科学是一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科学,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多学科交叉领域。

小学生是科学知识的学习者,他们对气象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甚至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小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知识,我们计划开展一次以“天气学堂”为主题的气象科普活动。

目标与意义本次活动旨在:1.帮助小学生了解气象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气基本结构、气象观测、气象预报等内容,让他们认识到气象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启发小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增进小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4.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内容参加本次活动的小学生涵盖年龄段在七岁至十二岁之间的小学生。

活动包括以下方面:1.气象科普知识讲解我们会邀请气象局的专业人员到活动现场,向小学生讲解气象科普基本知识,包括气象观测和预测的原理、天气现象的分类、计量单位等内容。

让小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的基本知识框架,让他们了解气象现象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活动打基础。

2.实验互动环节为了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天气现象和气象变化规律,我们会安排多个实验互动环节。

将好玩的互动实验与气象科学知识相结合,如制作云彩、模拟日照等实验,让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启发他们对气象科学的认知。

3.气象图绘制我们将提供一些底图,帮助小学生绘制气象图。

让小学生通过绘图发现天气变化规律,并通过与其他小组的对比收获更多的信息。

4.气象课题研究为了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探究天气与气象的机会,我们会提供一些气象课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5.学习会分享在气象科普活动结束之前,我们将会安排一次学习会分享。

小组成员将会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收获,通过交流分享,让他们在活动中成长,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气象科技教案模板范文

气象科技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气象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 认识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灾害防范意识。

-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初中或高中阶段的学生。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气象科技相关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 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等)。

- 气象预报案例分析材料。

2.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气象科技的资料。

- 准备气象观测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气象灾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 提问:什么是气象?气象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2. 讲授新课- 讲解气象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介绍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等。

- 讲解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如数值模式预报、卫星遥感预报等。

3. 案例分析- 展示气象预报案例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局限性。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气象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验,如测量气温、湿度、风速等。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

2. 模拟预报-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拟进行气象预报。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分析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3.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气象科技的基本知识。

- 引导学生反思气象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关于气象科技的资料,撰写一篇气象科技小论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编写纲要
(成果总结)
一,课程简述
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学的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共识。

近年来,我校以气象科技活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气象观测,我校建立了小学生自己观测的气象哨,2010年被北碚区教委命名为“北碚区xxx小学气象观测工作室”,被北碚区气象局命名为“北碚区气象防灾减灾教学示范校园”。

当前,我校面临如何保持并提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的质量,如何扩大气象科技教育的面,如何开展以气象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如何依托气象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科技素养的提高等问题,因此,我校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资源,开发我校气象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掌握气象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活动,更好地掌握气象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预防灾害的能力。

3、通过探究主动获取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我们将教材分为上下册,学习的内容分为气象故事篇,气象常识篇,气象实践篇、气象灾害预防篇四个部分,每部分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予以体现.本课程内容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古今经典气象故事、气象名人"、气象知识"、气象谚语"、气象灾害与预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介绍一些与气象有关的历史故事、气象名人名言、谚语等拓展知识作为课程的一种补充,同时,根据不同年段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在课程编制上予以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一至三年级为兴趣培养阶段,以看,听,说画的方为主,适当有一些气象观测,调查;四至六年级除了继续学习气象常识外,以气象观测实践、认识气象灾害与预防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环保知识学习及实践调查为学习。

各年级既相互并列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既体现连续性又相互独立,体现了不同年级段不同的学习特征,加强了校本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具体内容如下:
1、气象故事篇
课程目的:了解气象对人类的影响与作用,认识气象名人,激发学生探究气象知识奥妙的兴趣。

课程内容: 火烧赤壁、雅安天漏、草船借箭、巴山夜雨、竺可桢的故事、涂长望的故事。

2、气象常识篇
课程目的:了解常见的气象知识,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为以后学会气象观测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认识春夏秋冬,动植物气象员,世界气象日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温室效应、气象与科技、穿插介绍常见的气象知识……
3、气象实践篇
课程目的:认识天气,气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一些观测气象的方法与技巧,学做一名合格的小气象员。

课程内容: 关注天气、认识气象符号、认识预警信号、了解气象指数、学会气象观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看云识天气。

4、气象灾害预防篇
课程目的:认识常见的气象灾害,初步掌握预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与责任。

课程内容: 认识雷电、高温干旱、认识大雾、认识大风、暴雨洪涝等一些气候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四,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本质的不同。

2、它是学科课程补充和完善。

在《气象科技活动》课程开发时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充学科教学的缺损。

五,课程实施的原则。

1、坚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更强调学生在进行气象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如:在气象科技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让学生不断的深入和研究气象的知识与观测方法,同时通过观测的过程要培养他们环保的意识,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加强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2、坚持普及与提高的统一。

课程实施面向的是从起始年级的学生到全校全体学生的一个推广过程。

我们一直强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的差异,在课程实施中应凸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

一方面,旨在培养参与的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又为另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3、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

克服传统教育过程中的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偏差,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原有知识的的开发和利用,尝试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使知识和能力统一于课程实施过程之中。

4、坚持个性与群体兼顾。

在课程学习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身兴趣爱好,在课外组织不同的研究小组满足学生对深入研究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去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不断发展自己的人格个性。

课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群性,在气象观测记录,饲养,种植,调查,的过程中无不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协作,需要他们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对社会,他人的强烈责任感。

5,坚持主体探究与创新发展结合。

课程学习中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主发展,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折能力,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培养他的创新实践能力。

因此,学生不仅是教材最终的接受者,更应该视其为教材编制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六,课程实施的途径。

1,学科教育与教学。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并非对常识学科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现状,进行批判的吸收和再创生的过程。

因此要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价值,必须将其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串联,在原有的课程资源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气象科技活动》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活动设置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这一方式渗透于气象科技教育全部内容之,重新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供灵活的课程资源。

2、课外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人性化,更为主动,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这不仅仅是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来体现,同时也集中体现在对教育理念的升华及活动空间的拓展上。

以往的课程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很多知识又是间接知识,致使有些学科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听老师讲空气流动成风水蒸汽凝结成云,却只是在黑板上画画而已,顶多就一个小实验。

而现在我们将学生课外的活动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探究活动,开阔着他们的视野,收获着新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得更浓,更主动。

3、家庭教育。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言传身教最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是我们课程开发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机会,跟家长探讨科学素养对孩子,希望家长支持孩子参加气象科技活动,培养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七,课程的课时安排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主要有这三个方面:一是作为科学课的补充;二是课外活
动,每周安排了一节《气象科技》课作为“2+2”活动内容,对学生开展气象科普教育。

八、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我们在评价中必须注意。

1、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加强自评,互评,使小学生科技学习的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重视过程评价。

评价过程中,除必要的甄别,选拔外,须更重视学生气象科技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技能等的评价,既评价学生科技学习成果的优劣,扬其长处,又从成果中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还要在气象科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劣,予以评价。

3,档案袋评价。

为了使过程评价更真实,形象,综合评价小学生气象科技学习中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实践能力,建议可实施档案袋评价,主要搜集小学生历次活动的记录,最佳作品项目,对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自我评价及教师,同伴评价的记录,获奖记录,气象科技方面的特殊贡献,参与的重要的气象科技实践活动,自发的科技学习习惯,内容,成果,改进学习的计划及执行情况等.该档案由任课教师保存,定期发给学生,师生共同持续记录,形成纵向比较,指导学生学习。

九、课程的组织管理
1、领导组织保证:由校长直接领导,聘请专家指导。

2、制度保证:以气象观测工作室成员为主体,其他学科为辅进行教学,学校组织培训或给予成员优先外出培训机会,以优化实施者,管理者队伍。

制定课程实施研究的要求和奖励机制,引导全体课程人员进行研究,成绩突出者予以嘉奖。

3、学校和气象观测工作室提供经费保证。

北碚区大磨滩小学《气象科技活动》
校本课程编写组
2012年11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