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回事

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回事

导语: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偏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那么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偏低是什么意思呢?很多的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并不了解,其实平时生活中

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偏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那么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偏低是什么意思呢?很多的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并不了解,其实平时生活中多了解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话,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偏低的详细内容吧。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说明血小板的体积的差别比正常人小,换句话来说,就是血小板的个头大小就更均匀,一般是没有临床意义的。而且这项检测通常误差较大,一次检测不能说明问题。

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比容变异的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若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血小板比容均一性。

PDW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易系数(CV%)表示。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上述关于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偏低的分析,希望帮到大家,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有问题的话,就要尽早的治疗,避免疾病的延误给自身带来困难。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小板容积比偏高该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小板容积比偏高该怎么办 导语: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300,偏高于正常范围。血小板增多一般见于:急性失血、急性溶血、急性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MDS、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也 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300,偏高于正常范围。血小板增多一般见于:急性失血、急性溶血、急性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MDS、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也会出现血小板的增多。如果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内血小板容积比偏高,说明血小板功能正常,没有其它体征,不过,也有人在担心血小板容积比偏高该怎么办?请看如下: 1、正常参考值范围是22-198U/L(活性单位每升)。要是72U/L那还算正常范围。肌酸激酶(CK)又称为磷酸肌酸激酶(CPK),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它能够催化,也就是促进或加快某种生化反应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CK在细胞内的功能是给肌酸分子加上一个磷酸基团,使其转化为高能分子磷酸肌酸。磷酸肌酸作为一种高效的供能物质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由于体内绝大多数CK只存在于肌细胞中,血液中CK含量的大量增加意味着肌细胞已遭到了损害,或正处在被损害的阶段。但是这个量是很大的,一般在400U/L以上才需要注意,是否患有神经肌肉性疾病。个别炎症性肌肉疾病患者,他们的CK值会达到几千呢。所以你这个值正常。补充以下CK-MB是指存在于心肌细胞的肌酸激酶。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变异的参数,以测得的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PDW在正常范围内表明血小板体积均一性高。正常参考值是15~17%。但是临床上10左右都不是什么大问题。0.097这个值对于血小板正常的人来说临床上不说明任何问题。 2、血小板计数升高绝大多数原因都是检查前饮水过少或体检前8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小板太低会导致什么

血小板太低会导致什么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血液中的血小板如果出现过低的情况的话,就会导致血液无法凝固,伤口无法止血等难问题。如果血小板长期过低的话,就可能会导致很多严重的血液疾病的出现。那么血小板太低会导致什么? 血小板太低会导致什么? 血小板低会引起可引起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症。 血小板过低的原因 血管因素 产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发现有些病人的出血程度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不成比例,这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血与毛细血管功能障碍也有关系;例如脾切除后,虽然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数并未上升,但出血现象会改善;用激素治疗后,人们的血小板数量也不一定增加,但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转为阴性,同时人们的出血情况也会减轻;此时就可以证明血管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疾病出现的。 脾脏因素 通过医学发现脾脏可能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部位之一,而当脾脏产生大量抗血小板抗体时,人们正常血小板经过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而出现过敏情况,致敏血小板极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因此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遗传因素 通过表明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其直系健康的家属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学缺陷,也再次证明了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也在提醒一些体质不好或者是自身患有此病的人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准确治疗,避免把此病遗传给自己的孩子。 病毒感染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疾病出现;其中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也证明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其中本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从而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而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本文详细介绍了血小板过低会造成哪些疾病,也介绍了血小板过低的原因有哪些。作为一名血小板过低的人,你有必要认真阅读一下本文内容,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你的血小板出现情况的时候及时得到治疗,可以及时避免严重问题的出现哦。

血小板容积比偏高该怎么办

血小板容积比偏高该怎么办 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300,偏高于正常范围。血小 板增多一般见于:急性失血、急性溶血、急性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MDS、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也会出现血小板的增多。如果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内血小板容积比偏高,说明血小板功能正常,没有其它体征,不过,也有人在担心血小板容积比偏高该怎么办?请看如下: 1、正常参考值范围是22-198U/L(活性单位每升)。要是72U/L那还算正常范围。肌酸激酶(CK)又称为磷酸肌酸激酶(CPK),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它能够催化,也就是促进或加快某种生化反应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CK在细胞内的功能是 给肌酸分子加上一个磷酸基团,使其转化为高能分子磷酸肌酸。磷酸肌酸作为一种高效的供能物质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由于体内绝大多数CK只存在于肌细胞中,血液中CK含量的大量增加意

味着肌细胞已遭到了损害,或正处在被损害的阶段。但是这个量是很大的,一般在400U/L以上才需要注意,是否患有神经肌肉性疾病。个别炎症性肌肉疾病患者,他们的CK值会达到几千呢。所以你这个值正常。补充以下CK-MB是指存在于心肌细胞的肌酸激酶。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变异的参数,以测得的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PDW在正常范围内表明血小板体积均一性高。正常参考值是15~17%。但是临床上10左右都不是什么大问题。0.097这个值对于血小板正常的人来说临床上不说明任何问题。 2、血小板计数升高绝大多数原因都是检查前饮水过少或体检前8小时禁止饮水所致的血液浓缩造成的,增加饮水量就可以恢复正常的。血小板增多症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也应该增加饮水量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亦可结合酌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治疗,如:拜阿司匹林、丹参片、银杏叶片等等。 不需要担心,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就好了,你这个问题不是很大,在血站工作,自己本身血小板也是300到400之间,这个问题都不是很大。见过很多来捐献血小板的人血小板值都在400多,也没什么事情。不用担心。还有血小板高和血液

血小板计数低的原因

血小板计数低的原因 血小板是人体内的主要组织,血小板的数量也是有正常的范围,如果是太多或者是太少对于身体健康都不利。出现了血小板计数低的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及时的尽早检查和诊断,避免延误了治疗时机,那么血小板计数低的原因有哪些? 血小板计数低的原因有哪些? 1、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 2、大家可能都知道,血小板是促进血液流通和加速凝血的,当然还能保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 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3、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症,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作用的生化物质)攻击自身的血小板所致。某些急性感染是造成这种病的根本原因,在短时间内输血太多(如在动大手术期间),或发生异常出血和凝血,都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偏低的危害有哪些? 1、会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就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 2、引发内脏出血。血小板太低时就会引发内脏的出血,像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等,威胁生命。手术后大出血。因为止血与凝血功能不正常,因此术后常会发觉大出血。月经量太多。 3、血小板减少会带来年轻女性月经量太多,严重的人乃至呕血、便血。 血小板低的话就会给自身地阿莱很大的伤害,很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内脏器官等出血现象,这些都是很危险的一种情况。以上就是关于血小板计数低的原因介绍,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如何看化验单(血常规篇)

如何看化验单(血常规篇) 在医院看病后,手拿着一叠检验单,看看那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这些东西说明什么?我究竟得了什么病?找医生问吧,病人这么多,医生哪有空�一解释;看书吧。如此深奥的医科书,怎么也看不懂。怎么办?现在好了,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就临床中一些常见的检 验项目向您逐一介绍,让您心中有 数。 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检查莫过于 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验.这些 检验费用低廉,速度快,可以了解 到疾病的许多情况。因此,深受广 大医务人员的喜爱,被昵称为“三大常规”。 本期就从血液检验开始谈起。 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造成血小板低致出血原因

造成血小板低致出血原因 造成血小板低致出血原因 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 血小板低的发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其中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导致的,这些因素还会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随后人们就会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等情况。 2、血小板破坏过多 导致血小板低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其中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而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中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情况。 3、病毒因素 临床上发现血小板低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而且患者们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会明显增高,此时就可以判断出人们患上此病是病毒抗原引起的;而且血小板低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共同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导致的。

4、细菌感染 一些慢性型血小板低患者在发病前无前驱感染史,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导致的;其中80%~90%患者与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其中95%血小板低患者为palgg、2/3为palgg和palgm,少数作用为palga和pac;同时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少数作用于复合物,从而就会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人们也就会受到了血小板低的伤害。 血小板低致出血的危害 1.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 2.手术后大量出血; 3.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4.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温馨提示:血小板减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液疾病,但其危害却是不容小觑的,还需要大家尽早接受治疗。常规治疗血小板低的方法无非就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输血小板等方法,对患者症状的缓解作用明显,但治愈后患者病情还会有反复甚至加重的可能,且这些药物对患者副作用也比较大,还需要大家谨慎选择治疗方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概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 bocytope nia,ITP)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骨髓相对正常 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小板减少性(血小板数<100X 10/L )出血性疾病。既往 曾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 nic purpura) 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 ne throm bocytope nic purpura), 目前国际儿童ITP工作组已经 建议使用“immune(免疫性)"以强调本病由免疫介 导而发病,避免使用特发性(idiopathic);由于许多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无出血体征, 紫癫(purpu⑻也被取消,故目前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 ni a)' 。 ITP分为原发性ITP和继发性ITP两类:原发性 ITP(primary ITP) 是指暂未找到特殊致病原因的单纯 性血小板减少;继发性ITP (sec on dary ITP )是指除了 原发性ITP以外的所有形式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 少症。继发性ITP包括药物诱导、狼疮相关性以及继 发性ITP ( HIV相关性、HCV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等。此处特指原发性ITP。 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3~6岁为高发年龄; 年幼儿中以男性为主、学龄期男女发病相同、年长儿 以女性居多。冬春季高发、夏秋季为发病低谷。 【病因及发病机制】早在1950年William Har- riglon给自己注射了慢性ITP患者血液引起自身出现 了免疫性血小板下降,从此ITP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 开。经过半个多世纪探索,人们了解到了免疫失耐 受(immune failure toleranee) 即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 原性物质时从无应答状态改变为异常应答的免疫状 态,是其发病机制。虽然免疫提呈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ITP机制,异常T细胞扩增可能是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办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办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办?血小板是人体内的一种凝血物质,对人来说不可或缺,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办?接下来就让小编为您介绍吧。 文章目录 一、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办 二、什么是血小板计数 三、血小板功能有哪些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办 1、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怎么办 如果血小板数正常,血小板体积偏低说明血小板以小血小板为主,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说明血小板按体积分布较为均匀。

2、什么是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又名"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变异的参数,以测得的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PDW在正常范围内表明血小板体积均一性高。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变异的参数,以测得的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PDW在正常范围内表明血小板体积均一性高。 PDW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

积大小的变易系数(CV%)表示。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3、什么是血小板 血小板(blood platelet),简称: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凹的圆盘状,(100~300)×10^9个/L,直径为2-3微米。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 什么是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医学教育|网。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

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完整版

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 姓名:性别:男年龄: 79 门诊号:住院号: 送检科室:荣康科床号: 02 标本类型:全血标本状态:样本编号: 临床诊断: 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 白细胞↑109/L4-10血红蛋白浓度113g/L110-150 淋巴细胞109/L红细胞压积% 中性粒细胞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fL 单核细胞109/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pg 嗜酸性粒细胞109l/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0g/L318-347 嗜碱性粒细胞109l/L红细胞分布宽度SD fL 淋巴细胞比率umol/L红细胞分布宽度CV% 中性粒细胞比率%血小板337109/L100-300 单核细胞比率%血小板压积%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平均血小板体积fL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fL 红细胞1012/L大型血小板比率% 送检医师:送检时间: 2017-08-11 08:10 检验医师:检验日期:2017-08-11 08:10 报告时间:2017-08-11 09:24 审核医师: 本报告仅对本标本负责,结果供医师参考,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检验科联系。 云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 姓名:洪文贵性别:男年龄: 79 门诊号:住院号: 送检科室:荣康科床号: 02 标本类型:全血标本状态:样本编号: 临床诊断: 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 白细胞↑109/L4-10血红蛋白浓度119g/L110-150 淋巴细胞109/L红细胞压积% 中性粒细胞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fL 单核细胞109/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pg 嗜酸性粒细胞109l/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0g/L318-347 嗜碱性粒细胞109l/L红细胞分布宽度SD fL 淋巴细胞比率umol/L红细胞分布宽度CV% 中性粒细胞比率%血小板289109/L100-300 单核细胞比率%血小板压积%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平均血小板体积fL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fL 红细胞1012/L大型血小板比率% 送检医师:林娜送检时间: 2017-08-16 09:17 检验医师:朱丹检验日期:2017-08-16 09:18 报告时间:2017-08-16 09:25 审核医师:谢树芝 本报告仅对本标本负责,结果供医师参考,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检验科联系。 云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 姓名:洪文贵性别:男年龄: 79 门诊号:住院号: 送检科室:荣康科床号: 02 标本类型:全血标本状态:样本编号: 临床诊断: 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 白细胞109/L4-10血红蛋白浓度131g/L110-150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五常规报告单分析 一、相关项目 1. RBC、Hb、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CT(红细胞压积)、MCH(平均 RBC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RDW(RBC体积分布宽度); 2. WBC、DC(LY、MO、GR)绝对值; 3. PLT、PCT(血小板比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 板体积) 二、各主要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1.RBC及Hb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及Hb量高于参考值上限。 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60g/L,女性RBC>5.5×1012/L,Hb>150g/L时认为增多。可分为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①相对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RBC容量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②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RBC增多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者即真红。 2.RBC及Hb减少: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血细胞比容 (HCT)低于参考值,通常称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人男性Hb<120g/L,成人女性Hb<110g/L,皆可认为是贫血。临床上还根据Hb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Hb<90g/L;中度:Hb:90-60g/L;重度:Hb:60-30g/L; 极重度:Hb<30g/L。引起减少原因包括两类:①生理性减少: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后期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使造血功能减低,均可导致RBC、Hb减少,统称生理性贫血。②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正常值

正常值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 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37-0.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 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 八: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 九: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 (G=106)淋巴细胞L 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十: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 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5fl 十二:血小板压积PCT 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 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5-18.0% 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 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5-1.5% 十五:血沉ESR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 女0-20mm/h 十六:尿比重SG 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 正常参考值:1.010-1.030 十七:尿酸碱度PH 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 正常参考值:5-8 十八:尿沉渣镜检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管型:各类肾炎肾病正常参考值:OBL:neg 0-5(±) 2-6(+) 8-15(++) 20-30(+++) >40(++++) LEU:neg 0-5(-) 5-10(+) 10-15(++) 20-40(+++) >50(++++) 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管型:偶见透明管型 十九:本周氏蛋白临床意义:阴性监狱多发性骨髓瘤正常参考值:阴性 二十:尿胆红素U-BiL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正常参考值:阴性1(SCHWACH)3(MAESSIG)6(STARK)二十一:尿胆原URO(UBG)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正常参考值:0.2 2(+)4(++)8(+++)12(++++)二十二:尿酮体U-Ket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正常参考值:neg 5(±) 15(+) 50(++) 150(+++) 二十三:尿糖U-Glu 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正常参考值:阴性 二十四:尿蛋白U-Pro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正常参考值:neg 25(+) 75(++) 150(+++) 500(++++) 二十五:尿亚硝酸盐NIT 临床意义:阴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正常参考值:阴性 二十六:便潜血OB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正常参考值:阴性 二十七:精液常规RT 临床意义:鉴别诊断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精囊炎与精囊结核正常参考值:1-1.5亿/ml 二十八:脑脊液常规CSF Tt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脑脊液、脑肿瘤、脑出血等正常参考值:颜色:无色水样液体 透明度:清晰蛋白:阴性红细胞记数:成人(0-8)×106/L 临床生化检测项目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GPT)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梗等正常参考值:3-40U/L 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GOT)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发病期、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等正常参考值:3-40U/L

引起血小板低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主要有骨髓生成血小板不足,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酗酒,巨幼细胞贫血,某些骨髓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我也曾是一位血小板疾病患者,在得病之初不仅翻看了很多书籍,还找了很多医院的权威专家,也算是久病成医吧,不仅对于血小板常识比较了解,对于用药及治疗更是深有体会,尤其是一些西药吃了很多,但血小板一直很低,最低的时候只有20多,要靠去医院输小板维持生命,说真的当时很害怕,但没有办法西药一直升不了血小板,后来一个亲戚给我寄过来【康髓诺】汤药,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血小板从20多到50多再到100多,最后逐渐恢复正常,现在不仅不用去医院输血小板了,而且血象一直很稳定,身体各方面也都恢复健康了,以前免疫力低三天两头生病,现在连个感冒都不得。。那么,引起血小板低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 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

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 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 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减少症常见危害 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血小板减少症的致死病因。 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所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 成人急性期少见,常与药物、感冒、劳累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 血小板减少症常见危害也常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总之,血小板减少症常见危害大,因此要重视预防血小板减少症的措施,积极防治疾病。

引起血小板假性升高和假性降低的那些原因

引起血小板假性升高和假性降低的那些原因 我们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采用血球计数仪计数血小板会遇到非致病性(假性)的血小板升高或者降低。 一、血小板的假性升高的原因 (1)某些溶血性疾病,发生血管内溶血,使红细胞如异常血红蛋白症,如在异常血红蛋白症患者中,由于血液中出现了较多的红细胞碎片,这些碎片在血球仪计数时会被划分到血小板的区域里,从而干扰了血小板的计数,导致仪器出现了误差。其他如G-6-PD缺乏,易发生血管内溶血,也会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液内会出现大量细胞碎片,这些碎片也给血小板计数带来干扰,使得血小板假性升高。 (3)输入脂肪乳后短时间采静脉血常规,乳糜颗粒也被血球计数仪误认为是血小板,从而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 上述三种假性升高都可以用人工涂血片,观察血小板以及红白细胞形态加以矫正。 二、血小板的假性降低的原因 (1)EDTA依赖型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K2作为全血细胞分析的抗凝剂,已经被ICSH认定,并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EDTA-K2经常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这与血小板表面存在着隐匿性抗原相关,这样使得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中黏附在一起的血小板被视为非血小板而不被计数,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而且大量成堆的血小板聚在一起,超过了血小板计数阈值设定的范围,因此不被认作血小板。我们可以采取改用其他抗凝剂的方法来消除EDTA-K2对血小板的作用,枸橼酸盐被认为是解决EDTA依赖型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方法之一。此外,对于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可以手工计数血小板加以矫正,同时可通过血小板直方图来协助。 (2)冷凝集素也可以使血小板假性减少。冷凝集素是一种自身抗体,冷凝集素在受冷后很快出现凝集,不但能凝集红细胞,而且能凝集有核细胞和血小板,假性血小板减少。其主要表现为RBC(红细胞计数)Hct(红细胞比积)PLT(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遇到疑为冷凝集素干

新生儿血小板低严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新生儿血小板低严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新生儿身体敏感脆弱,容易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严重会引起贫血,这些都是会导致血小板低下的其中因素,作为父母要时刻关注宝宝的状态。日常要注意饮食,尽量母乳喂养,补充维生素C,吃些水果蔬菜汁,加强营养供给,适量增加宝宝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等,那么新生儿血小板低严重还有哪些因素? 血小板很低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引起血小板减少 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亦异.一般临床常见如下三种情况: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等 血液病以及应用某些化疗药物后此时常伴有贫血和白细胞减少; 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其中多数原因不明部分继发于自身免疫 病及应用某些药物后;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常见于脾肿大等,血小板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赶紧去医院医治,不可忽视,很多药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用了就升高不用就下降作为父母的你能做的是可以。

考虑食疗推荐以下方剂:参莲粥:取人参9克旱莲草9克白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人参切片炖熟;旱莲草洗净煎汤去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 熬煮成粥加入人参即成,日服1剂连服数剂,具有补气养血功效。 红枣羊胫骨糯米粥:取羊胫骨1--2根红枣20枚糯米100克,先将羊胫骨洗净敲碎加水适量煎取汤汁去骨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和去核的红枣一同入锅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 继调味后即可食用,具有补脾养血补肾益气功效。 白茅根藕节煎:取鲜白茅根60克鲜藕节60节,将白茅根挖采后洗净切段,将鲜藕挖采后切下藕节洗净切片与白茅根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上下午分服.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功效。 花生米炖红枣:取花生衣30克红枣20枚,将红枣洗净与花生衣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煨炖30分钟即成,上下午分服饮汤吃花生衣嚼食红枣,具有补气摄血功效。 蜂乳牛奶:取蜂乳20克牛奶250毫升,将牛奶倒入锅中煮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是正常的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是正常的 很多人去医院进行体检都会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就像检测出来血压有一点高是一样的,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因为它的偏高可能跟你所处的季节有关,也有可能是女性正处于月经期间进行血小板检查,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偏高。如果有人出于血小板偏高的这个症状,不需要过度担心,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的意义:血小板按体积分布,血小板大小之间差距较大,也就是大小不均,一般来说,体积大为成熟血小板,体积小为幼稚血小板。如果,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则不用太理会PDW此项。 但是很多情况可以因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需要先注意观察。

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 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 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 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 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关于血小板偏高这个问题是没有什么解决方法的,因为它根本不重要,只是偏高一点很正常。如果还有不放心的朋友可以过一段时间再去检查,看看是不是还会偏高。一般情况,血小板正常都是有一个标准区间的,偏高只是超过这个区间一部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分析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分析 血小板是形态不规则的小体,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3微米。由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分隔而成。巨核细胞逐渐成熟,胞浆增大,出现颗粒,最后断裂形成血小板。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细胞碎片,现已证明是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细胞。循环中血小板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生活约10天,但其中约1/4有生理功能,其余的可能为衰老的无活性者。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破坏。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和组成。血小板中存在着许多与肌动蛋白的聚合,交联成束或膜连结相关的蛋白质。血小板有多种细胞器,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种颗粒成分,如α颗粒、致密颗粒(δ颗粒)与溶酶体(λ颗粒)。血小板有两种特有的膜系统,即开放管道系统(ocs)和致密管道系统(DTS)。血小板膜含有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往往连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支链而成为糖蛋白,正常循环中的血小板不能与血浆纤原结合,只有当血小板被活化时才能与维血浆纤原结合,介导血小板聚集。这一控制功能对于机体保持正常血流,只在必要时发挥止血功能有重要意义。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防止出血;并能嵌在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处,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并有修复作用,当组织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 血小板低于100×109/L时即可称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0×109/L时可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常见于以下情况和疾病: (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等;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风疹、药物过敏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 (4)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导致血小板降低的一个非病理的重要因素是由于抗凝剂导致血小板聚集和抽血操作不当导致的血小板聚集。EDTAK2做为抗凝剂,使得血液不凝固并保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体积形态不发生改变,从而进行血细

血小板低

血小板低 正常人的血小板数量是100x10(9次方)到300x10(9次方)之间,若降至50x10(9次方),身体遇到一些碰撞便容易瘀黑;若降至10x109,皮下便容易出血,情况非常严重。 血小板低的原因 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体内生产血小板不足,如骨髓出现问题,病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导致骨髓损坏,血癌或其他癌症等;二是血小板消耗得太快,如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症等。 血小板低的治疗方法 随其病因和严重程度而多变,需迅速鉴别病因,若有可能应予以纠正(如在肝素有关的血小板低停用肝素).由于血小板反复输注会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造成疗效的降低,因而要间歇性使用以预防上述抗体产生.若血小板低是由于血小板消耗过多,则血小板输注应保留于治疗致命性或中枢神经系出血.若由于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低,则血小板输注保留于治疗急性出血或严重性血小板低(如血小板数<10000/μl). 成年人的治疗通常开始口服皮质类固醇(例如强的松每日1mg/kg).如有效,血小板计数将在2~6周内恢复正常,然后逐步递减皮质类固醇.但大多数病人的疗效不够满意,或是减少肾上腺类固醇剂量后即复发.脾脏切除可使50%~60%病人得到缓解.对于用类固醇和脾脏切除治疗难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药物的疗效尚未证实.由于慢性ITP病程长,同时慢性ITP患者死亡率低,而对治疗方法的利弊仍须慎重权衡.应用合成的雄激素(达那唑),或使用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或环孢菌素的免疫抑制疗法的疗效并不一致. 对ITP伴致死性出血的患者,可使用免疫球蛋白静注(IVIg),这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清除包被抗体血小板的作用.IVIg剂量1g/kg,1天或连续2天.患者血小板数常可在2~4天内上升,但仅维持2~4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g/(kg.d)静脉输注3天,可使血小板数迅速上升,且费用略低于IVIg.对那些有致命性出血的患者亦应输注血小板.由于糖皮质类固醇或IVIg可能预期在几天内显效,因而对ITP患者不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患儿治疗与成人相反.使用皮质类固醇或IVIg可迅速恢复血小板数,但不能改善临床结果.由于大多患儿在几天或几周内可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自发性恢复,有时推荐单用支持疗法.对使用皮质类固醇或IVIg无效的慢性型ITP患儿脾切除术应至

临床常用化验单指标含义(吐血推荐)

血常规 项目正常值意义 红细胞(RBC)计数男:4-5.5 1012 / L 增多: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贫血、妊娠中晚期、老年人、 15岁以前的儿童及婴幼儿女:3.5-5 1012 / L 新生儿:6-7 1012 / L 红细胞压积(PVC)= Hct 男:0.4-0.5 L / L 女:0.37-0.48 L/ L 增高:血液浓缩(脱水) 减少: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 fl 增高: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1.5-14.5 %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及鉴别诊断 血红蛋白(Hb)男:120-160g/ L 同# 红细胞计数# 女:110-150g/ L 新生儿:170-200g/ L 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7-34 pg 增高: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36 % 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WBC)计数4-10 109 / L — 中性粒细胞(N)绝对值2-7 109 / L 增多:急性感染(G +)、出血、中毒、 溶血、白血病、恶性肿瘤 减少:感染(G—)、再障、脾亢、SLE 百分比50-70 % 淋巴细胞(L)绝对值0.8-4 109 / L 增多:儿童期、病毒感染、白血病百分比20-40 % 单核细胞(M)绝对值0.12-0.8 109 / L 增多:婴幼儿和儿童、感染性心内膜 炎、活动性肺结核 百分比3-8 % 嗜酸性粒细胞(E)绝对值0.05-0.5 109 / L 增多:寄生虫病、过敏、皮肤病、血 液病、恶性肿瘤、猩红热 百分比0.5-5 % 嗜碱性粒细胞(B)绝对值0-0.1 109 / L —百分比0-1 % 血小板计数100-300 109 / L 增多:骨髓增值性疾病、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生理性波动 减少:再障、ITP、脾肿大 血小板压积(PCT)0.120-0.212 — 大血小板比率13-43 %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巨核系细胞白血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13 fl 用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 1、血小板生成减少 ①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如桡骨缺血伴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生成素缺乏症、骨髓浸润性疾病(先天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新生儿风疹等。 ②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血小板减少症、肿瘤细胞浸润骨髓、骨髓硬化症、物理作用(如放射线)、化学因素(如药物)、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细菌感染、营养缺乏、饮酒及溶血等。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 ①先天性:包括非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感染等;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新生儿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②获得性:非免疫性疾病,如病毒感染(流感、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感染(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原虫感染(弓形虫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妊娠等均可引起;免疫性疾病,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血小板分布异常或阻留在脾内过多 肝硬化、血吸虫病、脾淋巴瘤、海绵窦状血管瘤、骨髓纤维化等所致的脾大,导致脾脏内血小板滞留过多引起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4、怎么治疗血小板减少好

我以前也是一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小腿部瘀清红斑,血小板特别低,用的强的松和一些西药后副作用特别大,而且对提升血小板一点帮助也没有,一直是三四十左右,无奈之下经朋友介绍试了一下康髓诺汤药,整体感觉还不错,不仅把强的松等药都停了,而且血象一直稳中有升,不到半年的时间血小板就恢复正常了,我是相当满意了,因为之前二年多血小板一直很低,现在跟健康人一样了。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白细胞IWBC或LEU)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2.白细胞分类(DC) 【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