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合集下载

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宋代: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出处或作者: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高中课文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高中课文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高中课文伶官传序原文翻译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注释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包容。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伶官传序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①,岂非人事②哉!原③庄宗④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⑤者,可以知之矣⑥。

世⑦言晋王⑧之⑨将终也,以三矢⑩赐庄宗而告之曰:“(11)梁,吾仇也;燕王(12),吾所立(1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14),而(15)皆背晋(16)以(17)归(17)梁(18)。

此三者,吾遗恨(19)也。

与尔(20三)矢,尔其(21)无(22)忘乃(23)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24),则遣从事(25)以一少牢(26)告庙(27),请(28)其矢,盛以锦囊(29),负而前驱(30),及凯旋(31)而纳(32)之。

方(33)其系燕父子以组(34),函梁君臣之首(35),入于太庙(36),还矢先王(37),而告以成功(38);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39)已灭,天下已定,一夫(40)夜呼,乱者四应(41),仓皇(42)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43),君臣相顾(4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45)断发(46),泣下沾(47)襟(48),何其(49)衰(50)也!岂(51)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2)?抑(53)本(54)其(55)成败之迹,而皆自(56)于人(57)欤?《书》(58)曰:“满招损,谦得益。

(59)”忧劳(60)可以兴(61)国,逸豫(62)可以亡身(63),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64)天下之豪杰,莫(65)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66)国灭(67),为(68)天下笑(69)。

(70)夫祸患常积于(71)忽微(72),而智勇(73)多困于(74)所溺(75),岂独伶人也哉?[注释]①天命:天神的旨意。

古人常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王朝的兴亡盛衰说成是天决定的。

②人事:与“天命”相对,指人的作为。

③原:动词,推究,追根。

④庄宗:即李存勗(892—926),李克用之子,他于公元923年灭掉后梁,统一北中国,建立后唐王朝,改元同光。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同“弼”,辅助)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欧阳公《五代史》诸论,深
得畏天悯人之旨,盖其事不足言, 而又不忍不言。言之怫于已,不言 无以惩于世。情见乎辞,亦可悲矣 。公他文亦多侧隐之意。”
——清·刘熙载
作者情怀: ①修史传统。
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而对于史家而言,也是修 齐治平的手段。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
②儒者情怀。
金文中的“原”字 像泉水从石头下流 出。本意是指水流 的起始处。后用“ 源”表此意。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 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得及凯旋而纳之。 天 下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 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 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 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 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 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 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 乱箭射死庄宗。
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随着土地和财富 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 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 北宋王朝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欧阳修伶官传序

欧阳修伶官传序

欧阳修伶官传序欧阳修伶官传序《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对历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伶官传序》原文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对照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对照

五代史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标签:译文注释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原文】《伶官传序》宋·欧阳修呜呼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②,岂非人事哉! 原③庄宗④之⑤所以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⑦者⑧,可以知之⑨矣⑩。

世言(11)晋王(12)之(13)将终也,以(14)三矢(15)赐庄宗,而(16)告之(17)曰:“梁(18),吾仇也;燕王(19),吾所立(20);契丹(21)与吾约为兄弟,而(22)皆背晋以(23)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24)也。

与(25)尔(26)三矢,尔其(27)无忘乃(28)父之志!”庄宗受(29)而(30)藏之于庙(31)。

其(32)后用兵,则(33)遣从事(34)以一少牢(35)告庙(36),请(37)其矢,盛以锦囊(38),负(39)而前驱(40),及凯旋(41)而纳(42)之。

方(43)其系(44)燕父子(45)以组(46),函(47)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48),还矢先王,而告(49)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50)已灭,天下已定,一夫(51)夜(52)呼,乱(53)者四应。

仓皇东出(54),未及见(55)贼(56),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57),不知所归;至于(58)誓天(59)断发,泣下沾襟,何其(60)衰(61)也! 岂(62)得之难而(63)失之易欤(64)? 抑(65)本(66)其成败之迹而皆自(67)于人(68)欤?《书》(69)曰:“满招损,谦受益(70)。

”忧劳可以兴(71)国,逸豫(72)可以亡(73)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74)也,举(75)天下豪杰莫(76)能与之争; 及(77)其衰也,数十伶人(78)困之,而身(79)死国灭(80),为(81)天下笑(82)。

夫(83)祸患常积于忽微(84),而智勇多困(85)于(86)所溺(87),岂独(88)怜人也哉(89)!【注释】①呜呼:前人说欧阳修以五代为乱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叙论,多以“呜呼”开头。

②天命:古人把王朝的盛衰归之于天命。

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壮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注释:理:道理..岂:难道..原:推究;探究..以:把..立:即位..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一定..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前:在前..系:捆绑..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函:用木匣装..仓皇:匆忙的样子..及:等到..抑:还是..兴:使……兴旺..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迹:迹象..莫:没有一个人..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乃:你;你的..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忽微:极细小的东西..: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上天的旨意;难道没有人为的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他的儿子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王原与我订过盟约结为兄弟;可是都背叛晋而归附梁..这三个人;是我的遗恨..现在给你三支箭;你可不要忘了你父亲报仇的愿望”庄宗领了箭;把它们藏在太庙里..后来他出兵打仗;就派遣部属用一副猪羊到太庙祭告;取出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再把箭送回到太庙去..正当他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帝及其部将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灵前;禀告成功时;庄宗意骄气盛;可说是雄壮极了到后来仇人已消灭了;天下已经平定;这时一个人夜间喊起来;作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慌张张向东逃出;还没有看到叛贼;士兵就溃散了;庄宗和臣下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儿去才好;以至对天盟誓剪断头发;泪水沾湿了衣襟;这是多么衰败凄惨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探求它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所以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所有天下豪杰都不能跟他争雄;等到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却落得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由细微的事情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大多被他溺爱的事物陷于困境;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作者写伶官传序旨在告诫当时北宋王朝;应当以为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这篇小序重在议论;意在警戒;是—篇史论..文章以“天命”、“人事”并提;用反问句式强调“人事”的主导地位:接着写晋王临终赐矢;告其子“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矢;终于报仇雪恨..这是正面描写;说明庄宗登位有—个良好的开端..第三段对比强烈..“方其”、“及”;这是时间对比;曾几何时;“壮”、“衰”境遇对比;何异天渊;;系燕父子以组”;令晋王含笑九泉;而庄宗与群臣相顾失措;“断发而誓”;只能使晋王饮泣地下..作者运用了—组组简洁强烈的对比;人事与天命、盛与衰、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忧劳与逸豫;说明成败之迹皆出于人事..这说明庄宗没有—个好的结尾..文末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结;强调这个教训的普遍意义..作者文笔简练;明白晓畅;擅长逐层阐析;气势雄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结构分析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盛无忘父志藏矢于庙负矢前驱凯旋而纳意气之盛莫能与之争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逸豫可以亡身满招损伶人困之衰学习这篇文章要重点领会作者讽谏北宋王朝的意图和借古讽今的写法;要舀青作者的思路详见“结构分析”图表;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的特点..一、本文用了大量的对称语句①方其…可谓壮哉及其…可其衰也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满招损谦受益④故方其盛也…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为天下笑这样行文;使句式对称;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是一些正反对比的对称句子;不仅有音节美;而且在细细咀嚼中可深刻地领略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体会作者鲜明的思想感情..二、本文的句式和结构运用独特1“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感叹句;表示强调..先肯定“天命”有理;但更强调的是“人事”重要;全文就此展开议论..这样写论述全面;概括了“天命”和“人事”;只不过详略不同罢了..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这句是递进关系;重点在后一句;突出规劝——殷切的期望全融于“其”上..再联系烛之武退秦师的“其”;也能领会到“其”的分量..晋文公在阐明不能攻秦的理由;要求退兵;说“吾其还也”;“其”劝说得多么有力3写庄宗凯旋;非常威武得志;以“何其壮哉”结束;接着写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于是骄傲自满;淫逸;致使“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这时作者却以“何其衰也”收尾..两相对照;文章用选择复句归纳:“岂得之难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目于人欤”这时;读者当然感到关键是“人事”;这与开头相照应..写文章要学会布局;要瞳得自圆其说..在句式上;要学会善于恰当地变换句式;使文章表达得生动有力..三、语气词连用本文感叹句很多;最后一句“也”和“哉”连用;这也属同义复词;意在强调感叹至深..文化文学常识序欧阳修这篇序从体裁看;是以议为主的议论文送东阳马生序是以叙为主从内容看;它又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因为题目是伶官传序;文章就应着力于写伶官;可是这篇序—不对伶官的史实作任何补充;二不对伶官的才技作评价;而是着力于写后唐的兴衰..可以说;序文所讲的全是题外话;文不对题;旨在借题发挥..然而;本文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因为人们可以从序文中玩味它的题外之意;弦外之音;观赏本文的特色..序文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至结尾“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在于阐明一个道理:成败得失;事在人为..文章虽是写唐;实际上是为北宋敲警钟..本文转载来自。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伶(líng)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 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 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 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4、清人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认为关键是“善用抑扬之法”, 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样使用这种笔法的吗?
先扬后抑(欲抑先扬)
5、文末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 也哉?”你能联想到其他因“所溺”而招致祸患的事例吗?
延伸阅读
卫懿公好鹤亡国
①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九年,翟(dí同“狄”,北方 的少数民族)伐卫,卫懿公欲发兵,兵或畔(“叛”)。大臣言曰: “君好鹤,鹤可令击翟。”(《史记·卫世家》)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 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Hale Waihona Puke 导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孟子 ——欧阳修
题解
伶官传序 伶:古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编写的史书《新五代史》。 序: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书籍的“前言”。





久之,构衅瓦剌,其太师也先贡马,振减其直,使者恚(huì愤 恨)而去。秋七月,也先大举入寇,振挟帝亲征。廷臣交(一齐)谏, 弗听。至宣府,大风雨,复有谏者,振益虓怒(xiāo暴怒)。成国公 朱勇等白事,咸膝行进……班师,至双寨,雨甚。振初议道紫荆关, 由蔚州邀帝幸其第,既恐蹂乡稼,复改道宣府。军士纡回奔走,壬戌 始次(驻扎)土木。瓦剌兵追至,师大溃。帝蒙尘,振乃为乱兵所杀。 振擅权七年,籍(抄没)其家,得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珊瑚高六 七尺者二十余株,他珍玩无算。

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

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伶官传序原文及赏析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整理伶官传序翻译及知识点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整理伶官传序翻译及知识点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整理伶官传序翻译及知识点《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伶官传序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伶官传序翻译及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伶官传序翻译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高中课文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高中课文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伶官传序在写法上,则欲抑⽽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皆⾃与⼈”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信服。

下⾯是伶官传序的翻译,欢迎参考! 伶官传序原⽂ 呜呼!盛衰之理,虽⽈天命,岂⾮⼈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晋王之将终也,以三⽮赐庄宗⽽告之⽈:“梁,吾仇也;燕王,吾所⽴;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尔其⽆忘乃⽗之志!”庄宗受⽽藏之于庙。

其后⽤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盛以锦囊,负⽽前驱,及凯旋⽽纳之。

⽅其系燕⽗⼦以组,函梁君⾂之⾸,⼊于太庙,还⽮先王,⽽告以成功,其意⽓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卒离散,君⾂相顾,不知所归。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皆⾃于⼈欤? 《书》⽈:“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然之理也。

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伶⼈困之,⽽⾝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注释 伶官:伶,戏⼦,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员。

伶官:宫庭⾥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副词,表⽰期望、命令的语⽓。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少牢:⽤在猪、⽺个⼀头作祭品。

牢,祭祀⽤的牲畜。

组:丝带,这⾥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包容。

忽微:极细⼩的东西。

伶官传序译⽂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了。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欢迎来到瑞文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中心语文教案课件下载教学论文教学视频英语教学资源数学教学资源试题中心古籍当前位置:瑞文网>古诗文>古籍>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我要投稿投诉建议《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时间:2022-03-11 18:33:05 古籍我要投稿《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伶官传序》为欧阳修所著,以下是本文整理的《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时 代 背 景 :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 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 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 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 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 的兴亡史进行讽谏,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 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 虚荣。


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 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
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
励精图治。
பைடு நூலகம்
对 比 论 证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 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欧阳修(1007-1072),北宋庐陵(今 江西省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 表的改革派,遭到贬谪。晚年思想渐 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在文学上,欧阳修是北宋中叶文坛的 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的 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 散文最为突出。著有《欧阳文忠公文 集》《新五代史》等。


题: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

课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是一篇合 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四个伶官敬 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乱政误国的史实。

(完整版)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完整版)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

[1]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欧阳修所作,原文如下: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全文翻译如下: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来行文到第二部分(二、三段),论点已
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 写第四段?
引出教训,借古讽今。 ①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
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 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 的下场。 ②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 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作的序。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 的动荡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 “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 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 等包围。 后叛乱四起, 庄宗亲征败回, 众叛亲离,伶官 又乘危作乱用乱 箭射死庄宗。
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 之”。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仇的决心 和意志。
告:祭告,祷告。 盛:装。
可以知之矣。”
重点字词:
原——名词用作动词,推究,意指推究事物
的根本原因。
所以——
…… 的原因
作者是怎样展开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的?它
围绕着一件什么东西来写?找出与此有联系 的动词。

作者是怎样展开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的?它
围绕着一件什么东西来写?找出与此有联系 的动词。 围绕“矢”来做文章。 相关的动词有: “赐”“与”“藏”“请”“盛”“负”“ 纳”等。 这一段文字,着重述说庄宗兢兢业业为 父报仇的事实,将论据逐步展开。
分析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 道理 虽然 难道 不是 推究 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代“这个道理”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 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 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分析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 判断句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而 判断句 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一定,应该 接受 并且 在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用 省“于”,介后 省“之”, 介后 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省“之”,代“三矢”
第三段译文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 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 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 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 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 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 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 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 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写作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 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 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 宗李存勖(xu)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 俳(pai)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 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 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 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 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
的袋子装着。盛,装着,动词。
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举
出课文中的实际例子。


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举出课文 中的实际例子。
对比的论证方法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 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夜,东:名作状。夜:在夜间。 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 ②“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 下笑。” 一扬一抑 一赞一叹
伶 官 传 序
( 北 宋 )
欧 阳 修
湘 乡 四 中 沈 利 民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叫做伶官 。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
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 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 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 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第三段分析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
当 捆绑 绳索 用匣子装着 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
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
旺盛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匆忙的样子 返回的地方 等到 叛军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
以至于
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改 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 行不行?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改 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 行不行? 不好。原文用反问语气,改句意思虽与 原句一样,但口气不同,语气变了,语言的 力度是不一样的。强调 “人事”(政治上的 得失)的作用
2.
1.《五代史伶官传序》文题紧扣,中心突出。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此句用了正反对比。 抑——或者。 本——
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
相近。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 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 示要发议论。)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 小的事情。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 寸的百万分之一。),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么论证方法?
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
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
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
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 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
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 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于:被动。 所: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 (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
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 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于:被动。 所: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 (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
(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盛衰在于人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改 为“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行 不行?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改 为“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行 不行? 不行。原句意思是:盛衰之理虽有天赋 予的因素,难道没有人事的因素吗?改后就 成为:盛衰之理,全在于人事,而没有天赋 予这个因素了。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
之志”, (与:给)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
建后唐。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
下笑。” (为:被动)
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使动用法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三段译文
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
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 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 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 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 然的道理。
1.《五代史伶官传序》文题紧扣,中心突出。
1.《五代史伶官传序》文题紧扣,中心突出。
2.
《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脉络清晰,材料安 排井然有序。
1.《五代史伶官传序》文题紧扣,中心突出。
《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脉络清晰,材料安 排井然有序。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在语言特色上,具 有“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文笔酣畅,波 澜起伏”和“平易自然,简约凝练”三个特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改 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 行不行? 不好。原文用反问语气,改句意思虽与 原句一样,但口气不同,语气变了,语言的 力度是不一样的。强调 “人事”(政治上的 得失)的作用
全段的感情基调——叹惋。有“慨叹”,又
有“惋惜”。
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 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 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 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 挞(ta),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 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 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