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通 袋 ) 5轻 振 荡 ) ( 用袋 制备 ) 或 ( 天 专 7 机 器 单 采 浓 缩 血小 板 ( P 2 ( P 1 . 同 C一 ) 同 C一 ) 8 .机器 单 采 浓 缩 白细 胞 悬 液 ( .Ns2 +  ̄ 2 GRA )2 2C 4小 时 内输 注
者 床 旁 核 对 患者 姓 名 、 别 、 龄 、 案 号 、 急诊 / 室 、 性 年 病 门 病 床 号、 型等。 血 确认 与配 血 报 告 相 符 。 次 核对 血 液 后 , 符 合 再 用 标 准 的输 血 器 进行 输 血 。
据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献 血 法 》 《 疗 机 构 临 床 用 血 管 理 办 中 和 医
法 》试 行 ) 定 本 规 范 。 ( 制
第 二条 血 液 资 源 必 须 加 以保 护 、合 理 应 用 ,避 免 浪
费 , 绝 不 必 要 的输 血 。 杜
第 三条 临 床 医师 和 输 血 医技 售 货 员 应 严 格 掌 握 输 血
1 . 他 制 剂 按 相 应规 定 执 行 4其 当 贮 血 冰箱 的温 度 自动 控 制记 录 和报 警 装 置 发 出报 警
信 号 时 , 立 即检 查 原 因 , 时 解 决并 记 录 。 要 及
静 脉 注射 生 理 盐 水 冲 洗输 血 器 。 接 下 一 袋 血继 续 输 注 。 再 第 三 十 三条 输 血过 程 中应 先 慢 后快 .再 根 据 病 情 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血液发出后,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样储 存于 2℃~ 6℃冰箱,保存时间不少于 7d , 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血液发出后 不得退回。 (三)输血前核查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进行第 3次核查, 内容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 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 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 22+2℃ 制备后24 小时 ( 普通袋 ) 或 5 天(轻震荡 )(专用袋 制备) 7.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 22+2℃ (同PC-1) 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 22+2℃ 制备后24小时内输注
9.新鲜液体血浆 (FLP) 4+2℃ 24小时内输注 10.新鲜冰冻血浆(FFP) -20℃以下保存, 一年 11.普通冰冻血浆(FP) -20℃以下保存, 四年 12.冷沉淀 -20℃以下保存, 一年 13.全血 4+2℃ 同(CRC)
14.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二)发血时核查 发血时,输血科工作人员与取血的临 床医护人员双方共同进行第2次查对,内 容是: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 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 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 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发出。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血液应当拒发拒 取:①标签破损、字迹不清;②血袋有破 损、漏血;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④血浆 呈乳糜状或暗灰色;⑤血浆中有明显气泡、 絮状物或粗大颗粒;⑥未摇动时血浆层与 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⑦红细胞层呈紫红色;⑧过期或其他须查 证的情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技术在治疗各种疾病中起着不
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液体的转移和人体的干预,任
何一点疏忽或错误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
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临床输血技术规
范进行深入探讨,以确保医务人员的操作准确无误,同时保障患者的
安全。
一、输血前准备
1. 患者评估:在进行输血治疗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输血指征、过敏史、血型和交叉配血结
果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在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输血治疗的前提下,才能
继续进行后续步骤。
2. 血型鉴定:进行输血前,必须准确确定患者的血型,并进行交叉
配血实验。这是为了防止输血时发生不兼容的反应。鉴定血型和交叉
配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 输血途径选择:根据患者情况和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常见的输血途径包括静脉输血和动脉输血,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二、输血操作
1. 血液储存和管理:血液及其制品应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储存和
管理。血液和制品的保存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血
细胞破坏或感染风险的增加。
2. 配血操作:进行配血前,应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认真核对,确保血液的准确性和匹配性。在进行配血操作时,要严格遵循规范操作流程,减少可能的错误。
3. 输血操作:在进行输血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排除可能的误操作和交叉感染风险。进行输血操作时,应正确选择输血装置,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穿刺和连接,确保输血过程中的无菌和安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流程,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提高治疗的质量。本文将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输血前准备
1. 病例评估
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血型、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输血方案,并告知患者可能的风险和效果。
2. 输血前检查
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对试验等。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血液储备
医院需要储备足够的血液,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供应合适的血液。
二、输血操作
1. 输血设备准备
确保输血设备符合规定的标准,包括输液管、输血袋等。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器械的无菌。同时,医务人员需要配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2. 输血前核对
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身份、血液类型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检查血袋、标签等是否正常。
3. 静脉通路建立
确保严格按照消毒、无菌操作流程建立静脉通路,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 输血速度控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或过慢引发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血流速度和患者反应。
5. 输血过程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6. 输血后处理
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2021年最新输血规范
2021年最新输血规范
2021年最新输血规范已经发布,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用
血行为,保障用血安全。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工作。血液来源于他人的自愿无偿捐献,应当加以保护,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动员和鼓励其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同时,医疗机构应全面实施患者血液管理,加强临床用血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或血库,切实履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的职责。临床用血应遵循不可替代、最小剂量和个体化输注原则,紧急抢救用血时应当遵循生命权第一的原则。
患者血液管理应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多学科联合,制订并不断优化输血患者诊方案,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以改善患者预后。患者血液管理主要措施包括治疗贫血、改善出凝血功能、避免或减少失血、自体输血、提高机体对贫血和失血的代偿能力及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等。患者血液管理由
临床医师具体实施并负主要责任,医务和质控等部门负责实施效果评价。
应当加强高龄、贫血、低体重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的围术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生大出血的风险。非手术患者应当在输血前积极治疗贫血和纠正出凝血功能障碍。输血方式包括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医疗机构应当鼓励和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自体输血并制订自体输血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异体输血优先选择ABO和RhD同型输血,特殊情况下可选择相容性输血。医疗机构应当制订相容性输血操作规程。
在输血前,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临表现、既往史、失血情况与代偿功能、实验室结果和患者意愿等进行综合评估。只有在无替代输血的治疗方法或已实施的替代输血治疗不能及时有效纠正贫血和出凝血功能障碍,且不输血可能影响患者预后时方可输血。必要时请输血科会诊,共同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
输血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随着输血技术的革新进步, 从单一的全血输注发展到成分输血, 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和血浆等血液制品, 这对护理技术操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临床规范输血、保障病人安全的需求。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科学合理实施输血, 是提高输血疗效, 保障输血安全, 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病人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标本收集与处理及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护理, 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分析总结从采集血样到血液输注完毕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规范, 综述如下。
1 规范临床输血护理操作
1.1 配血标本采集要求
1.1.1 血标本要求
1.1.1. 1 受血者血液标本无污染、无溶血, 为非输液管道留取的标本。从输液管道留取的受血者配血标本, 液体中的大分子物质改变了血标本中红细胞、血浆及各种分子的浓度和比例, 造成实验结果假阳性, 干扰了配血试验, 需要重新采集配血标本。
1.1.1. 2 配血标本要求新鲜(48 h内标本) 。大多数护理人员不清楚为什么长期输血的病人, 当血库还保存着病人以前配血的标本时, 当次输血还要采集新的配血标本的原因, 希望病人能少扎一针。曾有1例病人连续4 d输血都用同一标本配血, 导致迟发性(发生在24 h以后) 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 对于多次或长期输血的病人, 每次申请输血时必须重新采集标本配血, 以保证本次配血结果是反映病人当前的真实血液状况, 避免病人因前次输血后产生IgG免疫抗体而未在配血中发现, 造成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次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病人均在每次输血前留取新的标本配血, 避免了同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四、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五、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六、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七、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
完整版)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修订稿)
完整版)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修订
稿)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修订稿)旨在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安全、有效地使用血液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本规范制定。
输血具有急性、迟发性并发症和输血传播传染病的潜在风险。医疗机构应在保证临床救治患者生命的前提下,权衡输血利弊,在恰当的时机、以适宜的剂量将正确的血液成分用给最适合的患者。血液是人类稀缺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异体输血只应用于可导致病人死亡或引起病人处于严重状况而不能通过其他方法有效预防或治疗的疾病。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做好用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的评价。医疗机构应完善临床输血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输血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
医疗机构应依据医疗实际确定临床用血的原则和要求,建立血液储备计划、应急用血、非同型输注、输血不良事件和用血评价等关键环节。同时,完善血液预警响应机制、应急用血保障机制和用血调剂机制,以维护正常医疗用血秩序和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特殊情况下的血液配合性输注管理程序,包括RhD阴性的输血及型红细胞成分的使用、AB型血浆成分的使用。在不输血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患者处于严重状态而又无其他方法有效治疗时,可启动同型配合输注和非同型配合性输注程序。按照用血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临床用血原则要求,制定具有院级管理有效力的覆盖临床用血过程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开展输血治疗的医疗机构应根据功能、任务、规模设置输血科或血库,配备和提供与输血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和设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其他医疗机构设置独立血库。输血科和血库应按照《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进行诊疗科目注册校验。
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输血治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规范临床输血操作,制定了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该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输血适应症和禁忌证
规范明确了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证。适应症包括贫血、出血等;禁忌证包括输血反应、感染等。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规范对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临床评估、血
型鉴定、交叉配血等。
输血操作流程
规范对输血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各个环节。要求在输血全程中加强医护人员的监护,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规范详细说明了输血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法,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相关的急救技能。
输血记录及处理不良反应的报告
规范要求医护人员对输血记录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报告。
该规范的制定,旨在进一步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希望临床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规范的要求,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
临床输血技术准则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技术准则操作规
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漳州市第五医院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3、必须附有相容性检测的记录报告单;
4、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5、取回的血液应在30分钟内及时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6、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7、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8、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标准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标准
血液输注是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的一项医疗操作,它可以有效地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从而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人体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本文将就血液输注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探讨。
一、输血适应症
血液输注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进行的,它主要适用于以下病情:
1. 大出血:如外伤、手术等引起的大量失血,需输注血液以保持血容量和循环稳定。
2. 缺血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导致组织缺血的病情,输血可以提供足够的血液供氧。
3. 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输血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细胞。
4. 免疫缺陷:如严重的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输血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5. 术前备血:手术前需要提前准备血液,以备手术过程中的失血情况。
二、输血准备
在进行输血前,有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1.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过
敏史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 血液配型:进行血型鉴定和配型试验,以确保输血的相容性。
3. 血液筛查:进行传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排除可能存在的感染
风险。
4. 血液保存:对血液进行适当的保存,包括保存温度、储存时间等
要求,以确保血液的质量。
5. 输血设备准备: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如输血管、输血袋、输血针等。
三、输血操作流程
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核对血液信息:核对血袋上的血型、血液成分以及配血结果,与
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对照,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是指针对临床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的专业规范。随着医
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新版临床输血指南也需要不断更新
和完善。新版临床输血指南的目标是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
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一、输血适应证的分级和判断标准。输血治疗是为了改善患者的健康
状况,因此需要明确多种输血适应证的分级和判断标准。一般来说,输血
适应证包括急性失血、严重贫血、肿瘤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等,但不同患
者的病情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输血适应证的优先级
和治疗方案。
二、输血血型和配型的要求。输血的前提是确保输血血型和配型的准
确性。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血型和配型的要求,包括ABO血型、Rh血型、过敏史等信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输血治疗的剂量和速率。输血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
定输血的剂量和速率。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剂量的计算方法
和输血速率的控制方案,以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输血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
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过程中可
能发生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包括输血前的患者评估、输血后的监
测和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等。
五、替代治疗的选择和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替代治
疗方法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输血治疗中。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介绍替代
治疗的选择和应用,包括使用输血增生剂、红细胞灌流等替代治疗方法的
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六、临床输血的质控要求。鉴于输血治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新版临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一、确定输血后,由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
(二)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有效期;
(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 Rh 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六、输血时:
(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
型(包括 Rh 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临床输血技术设计规范方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四、 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 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v 70g/L,应考虑输。
3. 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 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五、 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 血小板计数〉100X109/L ,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v 50X 109/L ,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X109/L 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六、 新鲜冰冻血浆(FFP )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 或APTT >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2.
3. 疋
4.
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 : 5~8ml/kg )。
七、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
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临床输血规范
2021/10/10
12
大量输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 毫升的, 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 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 血。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 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021/10/10
15
发血制度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填写血液领取单到输血科 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 院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 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 方共同在输血登记本上签字后方可发出。
如ABO和RhD血型的同型血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依 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配合型输血。
超过1600ml的输血,经治医师在抢救患者结束后应在 2-3d内补办报批手续。
2021/10/10
14
查对制度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遵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 采集血样。
5
输血前评估
输血指征
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三“手术及 创伤输血指南”及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的 要求,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 为概念 的独特 的哲学 医学理 论体系 ,一个 是以“ 解剖人 、肉体 人”为 概念的 新兴的 现代医 学科学 理论体 系,二 者都不 是以完 整人为 研究对 象的科 学,从 理论讲 二者都 不是科 学的, 势必影 响各自 发展。 事实也 证明这 一切, 中医长 期停滞 不前、 疗效也 不确实 。西医 尽管发 展到目 前的基 因分子 层次, 但疾病 发病率 居高不 下,对 绝大部 分疾病 发病原 因认识 不清、 ⒉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医发[ 2000 ]184号 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新鲜冰冻血浆
➢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 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
后(出血量或输血量≥患者自身血容量) ➢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
凝血功能障碍 ➢ 紧急对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 数千年 前的中 国,是 建立在 人们与 疾病长 期斗争 的经验 总结。 习樟恕 9食鱿 治饕蕉 灾瘟撇 涣说募 膊≈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 学、行 为医学 等所谓 “医学 ”,都 称不上 一门独 立的医 学科学 ,关于 这一点 在灵魂 医学有 关章节 中将有 相关点 评。
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 医又发 展到“ 社会-心 理-生 物医学 ”或综 合医学 模式, 后基因 组时代 系统生 物学的 兴起, 形成了 系统医 学在全 球的迅 速发展 ,成为 继传统 医学、 西医学 之后中 、西医 学汇通 的未来 医学。 当代中 国医学 类专业 比较优 秀的学 校有北 京大学 、华中 科技大 学、郑 州大学 等学校 。
8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注释: ➢ 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
心输出量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 ➢ 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
Hb>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运输
9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注释: ➢ 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
发生出血增多 ➢ 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
⌒ SARS、禽流 感面前 竟束手 无策, 在糖尿 病、癌 症、心 脑血管 疾病、 尿毒症 等相当 多疾病 面前更 是不得 不求助 或借助 中医治 疗。一 个是疗 效不确 实,一 个是有 些甚至 相当多 疾病无 法治疗 ,这就 是中西 医学结 合的缘 由。然 而,由 于二者 是两套 理论、 两股道 上跑的 车,风 马牛不 相及, 从理论 上讲就 没薪
15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新鲜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 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普通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16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洗涤红细胞
用于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患者﹑高钾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和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
17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У
Ю砺厶 逑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 合形成 现代系 统医学 。该体 系所涉 及的一 切问题 不管从 广度上 ,还是 从深度 上,都 应该远 远超过 现有的 中西医 学理论 ,并将 现有中 西医学 理论纳 入自己 的理论 框架范 围之内 。为了 肩负起 这一历 史使命 ,原创 人生、 医学理 论体系 ——灵 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 宏观上 或战略 上圆满 解释并 解决了 存在于 人类医 学及人 文社会 科学史 上的一 切疑难 模糊问 题,而 且还能 够使人 们得以 启迪人 生,不 得不重 新认识 人类自 身、不 得不重 新认识 人类赖 以生存 的这个 多维世 界对象 的医学 科学, 故不能 解现今 医学分 为传统 医学、 基于“ 生物-医 学模
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 ➢ 即使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
上还会有1/3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 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
12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Fra Baidu bibliotek指南
注释: ➢ 休克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
障碍 ➢ FFP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
效 ➢ 禁止用FFP作为扩容剂 ➢ 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4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冷沉淀
纤维蛋白原<0.8g/L
5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全血
➢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 性休克的患者
➢ 持续活动性出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 30﹪
6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注释: ➢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
细胞 ➢ 失血达总血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
13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红细胞
血红蛋白<60g/L或Hct<0.2考虑输
14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血小板
➢ 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 ➢ 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出血,可输血
小板 ➢ 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 致输注无效
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 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50×109/L(妊娠
性血小板减少)而不一定输血小板
10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注释: ➢ 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
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 一次性足量使用
11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注释: ➢ 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0.8g/L,即使凝血因
冷沉淀
➢ 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 ➢ 纤维蛋白原<0.8g/L
18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全血
➢ 急性出血引起血红蛋白<70g/L或Hct<0.22 出现失血性休克 也可不输全血,用红细胞 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 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19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就可以 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 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7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注释:
➢ 血容量补足后输血的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 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
➢ 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 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 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 红细胞压积达0.20(Hb>60g/L)的贫血不会 影响组织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