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含试卷)
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的教学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虽然学生还没有学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来的。但是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现在时间”和“经过时间”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现在时间,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是经过的时间。我还把课本上的几时=()分,改成了几小时=()分。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说法,可是费了不少的时间。
2、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但是我以为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和11:20+25分=11:45,这两种写法都可以,后来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
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
4:20~5:00、 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虽然在教学中也让学生用学具表去拨钟表,进行计算,但是效果不算太好。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我相信到了期末这部分知识已不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对于时间的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学生学习还是比较难,特别是经过时间的计算,要逐一层次的理解很重要。
本次反思先重点就来谈一谈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材中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分段时间的计算,所以课后思考中认为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分层次教学。求经过的时间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要抓住“后一时间--前一时间”,那么在教学时可以分成第一层次求7:00到8:00经过多少时间,第二层次求7:30到7:45经过多长时间,第三层次求8:40到9:00经过时间,最后是求11:40到12:05经过时间。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从简单的减法:只看几时大数减小数到只看几分的大数减小数,再到几时几分到下一个整时的计算方法,给最后的分段计算打下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计算时间的经过,因此看钟面数格子的方法和算式的方法都要求孩子掌握。在本次的教学中教学了数格子和算式方法但在教学11:40到12:05经过时间时只介绍了数格子方法而没有提出分段的算式方法,没有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基础,在这段教学中应让孩子明白先计算11:40到12:00经过了多长时间,再想12:00到12:05经过了多长,把两个时间加起来就算出来了。让学生学会分段去计算经过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在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上比较模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平时生活中所说的2小时指的就是经过了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但在书本中都统一成了2时,例题中的2时=()分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那么在本节课中如何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呢?是否需要具体提出让孩子来理解也是我比较困惑的。
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和反思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计算时间的概念。
2.学生能够用时钟和日历计算时间间隔。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时钟和日历的使用。
3.时间间隔的计算。
教学难点:
1.时间间隔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数字钟和模拟钟各一份。
2.数字日历和模拟日历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一天的时间概念,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
2.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表示方法,如数字表示、模拟钟和日历。
二、讲解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0分钟)
1.讲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小时、分钟和秒。并结合生活中常用的时
间单位进行解释。
2.展示数字钟和模拟钟,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时钟的指针分别指向小时
和分钟的刻度。
三、讲解时钟的使用(20分钟)
1.讲解时钟的表盘,如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区别。
2.示范并引导学生用数字钟和模拟钟设置时间,并指出指针分别指向
小时和分钟的刻度。
3.提问学生关于时钟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针的运动和时间的变化。
四、讲解日历的使用(20分钟)
1.讲解日历的组成和基本功能,如年、月、日等。
2.示范并引导学生用数字日历和模拟日历阅读日期。
3.提问学生关于日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日期的变化和周、月的概念。
五、时间间隔的计算(20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时钟和日历上的数字和指针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时间
间隔的概念。
2.讲解时钟和日历上的计算方法,如加减法和进退法。
3.给学生几个简单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时间间隔。
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的个人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的个人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的个人教学反思
在设计和开展本节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不仅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同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中的要求,使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体现出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在学习时,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操作,当最快的学生做完全部练习时,最慢的学生还没有做到一半。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他们做完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后,可以让他们做相关的练习,他们自学新知,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对有些吃力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们不懂的地方,再次给他们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练习。实现了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集锦11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集锦11篇)
下面的内容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老师的教诲像春风一样,教案是老师顺利上课不可缺少的工具。教案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3大类:记叙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篇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
1.对一个时间表示的是时段还是时刻不明确,没有详细地思考计算的结果究竟是时段还是时刻,从而造成表示的错误,如用电子表的格式表示经过的时段。
2.学生没有分析计时方法是否一致,没有考虑是否应该转换计时方法。
3.学生不会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对各种方法存在混淆的认识。
分析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在读题的基础上,要注意题目中时间表示是用了哪一种方法。
2.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示时间,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段,让学生对时刻和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
3.让生明确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读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与要求,选择相对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填空题,如果求经过的时段并不是很长,而且开始和结束时刻都是整时且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可以选择用数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头的方法求时间时,应该采用三到四个箭头,这样有利于将难度降低。
5.如果时段的计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难度降低,分别先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段和第二天的时段,再进行相加。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简短【篇2】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_1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
学习《时间的计算》这节课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上课的时间引入课题,接着问一节课40分钟,什么时候下课呢?学生因为是熟悉很快说出来,然后给出两个时刻,让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经过时间要形成了一定的格式,练习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指出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说出该节目开始播放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4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先解决整时段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既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我想学生的学具应该得到进一步改进,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感悟出经过时间就是分针和时针在钟面走过的一段时间,然后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题目,如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小时借1小时再减,再用这方法比较麻烦,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改过来,列成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的算式,对此我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纠正,学生容易理解,正确率也有所提高。
只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教师也只能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是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讲解。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__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含试卷)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从课堂整体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事情引入教学,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整节课堂教学节奏把握适当,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自我探究,在进行小组反馈交流。总之,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不但拿了实体钟表,还让学生通过画钟表、在脑海里印下钟表的模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从而正确的进行计算。
同学们有了钟面的表向后,可以进行数数计算,但在遇到比如:上午8:00到上午9:00这样的计算时容易出错,这是这节课欠缺的地方,还需要加以补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多设想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相信会更完美。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图形中不是正方形展开图的是()
A. B. C.
2.4x+8错写成4(x + 8),结果比原来( )
A.多4 B.少4 C.多24
3.小明用一块54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木块削成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模型,他削去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18 B.36 C.27 D.25
4.下图中可以表示÷4计算过程的是()
A.B.
C.D.
5.如下图,任意转动转盘指针,结果指针()停在阴影部分。
A.一定B.不可能C.很可能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从课堂整体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事情引入教学,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整节课堂教学节奏把握适当,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自我探究,在进行小组反馈交流。总之,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不但拿了实体钟表,还让学生通过画钟表、在脑海里印下钟表的模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从而正确的进行计算。
同学们有了钟面的表向后,可以进行数数计算,但在遇到比如:上午8:00到上午9:00这样的计算时容易出错,这是这节课欠缺的地方,还需要加以补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多设想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相信会更完美。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1)将300mL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的杯子中;(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3)再把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根据以上过程,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大约在()。
A.50cm3以上,60 cm3以下
B.30 cm3以上,40 cm3以下
C.40 cm3以上,50 cm3以下
2.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则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A.8 B.12 C.24 D.36
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的教学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虽然学生还没有学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来的。但是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现在时间”和“经过时间”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现在时间,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是经过的时间。我还把课本上的几时=()分,改成了几小时=()分。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说法,可是费了不少的时间。
2、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但是我以为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和11:20+25分=11:45,这两种写法都可以,后来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
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
4:20~5:00、 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虽然在教学中也让学生用学具表去拨钟表,进行计算,但是效果不算太好。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我相信到了期末这部分知识已不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是简单的时间计算,这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时间计算分为三种情况。首先介绍的是整时到整时的计算,这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基本可以自主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接着我介绍的是同一整时段从几十分到几十分的计算,这学生在理解上也比较容易接受,在这个环节我适当的渗透了六十进率的教学,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对学生来说就难理解和掌握的就是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的计算方法了。在教学这部分时,我首先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和分之间的进率问题,这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接着我示范了竖式计算的写法和结果的表示方法。同时结合练习不断强化学生对这种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了课前的目标。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2.“一本书,读了1
6
”,这句话里的单位“1”是()。
A.已读的页数B.这本书的页数C.剩下的页数D.无法确定
3.两根同样2米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从第二根上截去米.余下部分() A.无法比较 B.第一根长 C.第二根长 D.长度相等
4.()时整,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A.12 B.6 C.4 D.3
5.生活中,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喜欢追求完美。数学的学习中,假如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它本身除外)相加之和,我们就称这个数是“完美数”。例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除它本身外的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美数”。下面的数中是“完美数”的是()。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时间计算》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简单的时间计算》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 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主要教学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求经过时间是 实际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与时间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电视 节目预报和现实材料,提出有关节目播放时间的问题。学生利用已经 掌握的24时记时法及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计算《动画剧场》节 目播放的时间,探索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 完善自己的方法,掌握基本计算方法。
简单的时间计算 16-14=2(时)
答:《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老 师给予适当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 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10时是( )
下午4时是( )
凌晨3时是( )
晚上11时是( )
2.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18时是(
) 21时是(
)
6时是(
) 13时是(
)
3.思考:一辆汽车9:10从无锡开往南京,11:30到达,途中行驶了多长时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人教版新课标2021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个单元的内容就是向学生介绍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24小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教材中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经过的时间”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指向,比如睡眠的时间,飞机飞行的时间,营业的时间等等,难度并不大,包括书上呈现的例题是通过在线段图,和钟面上直接数,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涉及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单靠扳着指头数数,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不能较好的渗透相关方法,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和处理相关题型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困难。求经过的时间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要抓住“后一时间——前一时间”,但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实际经验的孩子们来说,有时候就凭直观的感觉,后一时间就是数值较大的那个时间,比如:“小明上午11:00去奶奶家,下午3:00返回,他在奶奶家待了多长时间?”很多学生就用11:00——3:00=8时,而忽略了,下午3:00实际上是后一时间,应该先用24时计时法将时间进行换算,然后用15时——11时=4小时,这时,很多学生喜欢写成“4时”,“经过的时间”表示的是一段时间而不是一刻时间,不能用时,分作单位,应该用小时,分钟!这是学生在解题时常犯的错误,尽管我多次强调,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或许是我在教学中还未能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
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通用8篇)
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通用8
篇)
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篇1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
1.对一个时间表示的是时段还是时刻不明确,没有详细地思考计算的结果究竟是时段还是时刻,从而造成表示的错误,如用电子表的格式表示经过的时段。
2.学生没有分析计时方法是否一致,没有考虑是否应该转换计时方法。
3.学生不会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对各种方法存在混淆的认识。
分析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在读题的基础上,要注意题目中时间表示是用了哪一种方法。
2.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示时间,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段,让学生对时刻和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
3.让生明确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读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与要求,选择相对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填空题,如果求经过的时段并不是很长,而且开始和结束时刻都是整时且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可以选择用数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头的方法求时间时,应该采用三到四个箭头,这样有利于将难度降低。
5.如果时段的计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难度降低,分别先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段和第二天的时段,再进行相加。
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篇2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
我主要是用了教材上的例1和例2,在情境的设计上有所改动,例1通过去物资交流大会上游玩了两小时,让学生感受“经历时间”和时间段,同时引出1小时等于60分的进率关系,这是计算的基础。教学例2时,学生出现了数学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12、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始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指出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说出该节目开始播放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4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先解决整时段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接着教学计算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讨论,最后教师利用实物钟来帮助学生理解。
从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上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计算经过时间形成了一定的格式。但在第一课时教师是否要给出一般的统一的计算方法,我也感到有点困惑,如果停留在只让学生感悟经过时间的推算,不让学生形成固定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估计作业中的错误率会很高,特别是差生,缺失了方法会无从下手,特别是碰到分段计算经过时间会更棘手,如果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后,所有的经过时间都套用这一公式去算的话又显得太呆板。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既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我想学生的学具应该得到进一步改进,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感悟出经过时间就是分针和时针在钟面走过的一段时间,然后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从课堂整体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事情引入教学,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整节课堂教学节奏把握适当,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自我探究,在进行小组反馈交流。总之,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不但拿了实体钟表,还让学生通过画钟表、在脑海里印下钟表的模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从而正确的进行计算。
同学们有了钟面的表向后,可以进行数数计算,但在遇到比如:上午8:00到上午9:00这样的计算时容易出错,这是这节课欠缺的地方,还需要加以补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多设想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相信会更完美。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小华双休日帮妈妈做事:用洗衣机洗衣服用20分钟;扫地用6分钟;擦家具用10分钟;晾衣服用5分钟。经过合理安排,做完这些事至少要用()分钟。
A.21
B.25
C.26
D.41
2.一个三角形,如果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它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34
3.两根绳子,第一根用去它的气第二根用去它的两根绳子剩下的长度相比,()o
A.第一根剩下的长
B.第二根剩下的长
C.同样长D,不能确定谁更长
4.一种油桶只能装6千克的油,装28千克油至少需要()个油桶。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教学反思苏教版
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
1.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入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并让学生推算。要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先独立计算经过时间,再与同伴交流、共享。只要计算方法比较合理,而且计算结果正确,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2.求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可以画出线段图,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以帮助理解,也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或假设的方法求得结果。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时间计算》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在简单的时间的计算上,时和时的计算、分和分的计算对于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来的。但是对于时、分、秒之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在计算上容易出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先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再求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的内容,对于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汇报。
通过课上了解我发现学生对于整时到整时的经历时间已经会计算了,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定为计算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
在探索方法时,让学生经历在线段图上表示起始时间、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看着线段图计算经历时间等相关环节,并引导他们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练习中我没有强迫他们用什么方法,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推理经历的时间,因为我觉得学生刚接触一个新知识,你要把方法强加于他,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学生用自己的算法推出经历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仔细想想时间的计算学生为什么总是出错呢?主要是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进率是十、在计算上都是是退一做十的而在计算时间的时候是退一作六十。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计算容易出错,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时间的计算上就要下功夫、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在时间的简单计算上就难一些。我在教学中教学时间的计算时首先教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时间书写格式,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时间,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就不容易出错。平时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时间。教学生正确的书写时间和时间的正确格式。
我们在教学计算经过的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感触很深。学生对于几时到几时的时间计算掌握比较容易。可是他们对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比如8:15到9:05、14:45到16:10等等的情况掌握得比较难一些,只有少数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茫然的。虽然在教学中也让学生用学具表去拨钟表,进行计算,但是效果不算太好。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我就利用平时生活中孩子们的经验、让他们知道我们早上是8时上第一节课到8点40下课、一节课所需要的时间计算等等,多做练习。学生就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