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选择题阅读训练100篇(带答案、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古诗阅读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
(宋)范成大
玉雪飘零贱似泥,
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
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元曲中极负盛名,被誉为“________”,作者是元朝的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B. “小桥流水”是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悲凉的境况。
D.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
【答案】(1)秋思之祖;马致远
(2)C
【解析】【分析】(1)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2)A“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错。“枯藤老树昏鸦”: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B“对家乡的美好记忆”错。“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你看眼前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小桥流水”不是描写家乡,是游子眼前的景象。D“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理解错误。“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极写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而不是“亲人因思念游子”。
中考语文专项辅导训练:诗词阅读(B卷)【含答案解析】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⑵“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明月别枝
..惊鹊:
②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分)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安九日诗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3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初中古诗选择题阅读训练100篇(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兴
武元衡
"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具体时段不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时的景物,武元衡《春兴》写的是暮春时的景物。
B.《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C.《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暮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D.《钱塘湖春行》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春兴》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
~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即可。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①饯别校书②叔云③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①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②校书:官名,即校书郎。③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②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④“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2)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⑤错误。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古诗词阅读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①一首36字。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③一韵到底,有叠韵。
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分析】(1)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都押韵。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训练(六十八)附答案
(1)(2015·昆明)“烟”在古人笔下形态万千,所传达的诗情也不尽相同。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烟”字的连续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2015·青海)请写出古诗词中有“雪”字的连续的两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2015·黑龙江黑河)写出含有“河”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碧波万顷,帆影点点,这样的美景曾多次出现在诗词里,给人以美的享受。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帆”字的连续两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小草,给我们带来盎然的春意;小草,给我们带来蓬勃的生机。请写出带有“草”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变化多端的云,常能触发诗人几多思绪,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云”的连续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7)历代诗人常用一叶扁舟寄托自己的万千情思,请你写出含有“舟”字的连续两句古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我市相关部门向市民征集含有“鸟”的诗词佳句,镌刻在公园的山石廊柱上,请推荐你最欣赏的连续的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9)雨,滋润万物,孕育生命。古诗词中有很多与“雨”有关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0)古代诗人咏柳、爱柳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带“柳”字的连续两句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与水有关的连续两句古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白日依山____,黄河入海____。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____。"
- 答案:__斜__、__流__、__楼__
2. "明月____天心,疑是地上霜。举头____明月,低头思故乡。"
- 答案:__照__、__望__
二、选择题
1. 下面哪个诗句是杜甫写的?
- A. 静夜思
- B. 登高
- C. 青青子衿
- D. 春夜喜雨
- 答案:B. 登高
2. 汉代的诗人是谁?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苏轼
- D. 曹操
- 答案:D. 曹操
三、解答题
1. 请解释什么是诗词?
- 答案:诗词是一种以语言形式表达的文学艺术,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鲜明的意象,通过节奏、韵律和音韵等方式塑造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押韵规律。
2. 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 答案:我的最爱是《登鹳雀楼》,这首诗由王之涣创作,以其雄伟壮丽的场景描写和丰富的意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我读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时,仿佛能感受到壮丽的自
然景色和浩瀚的宇宙万物。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也激发了我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以上是七年级语文练习题中的诗词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理解其意境,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
a) 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对什么有所思念?
答案:
a)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和似霜的光景。
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思念自己的故乡。
2. 请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论语·为政》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问题:
a) 子语中的北辰在为政上是什么比喻?
b) 在为政上,为什么要以德为本?
答案:
a) 子语中的北辰比喻为政者应该以德为准则,如北辰固定在一处,其他众多星星都围绕它旋转。
b) 在为政上,要以德为本是因为德行是一种积极向上、守正道的品质,只有通过德行塑造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的尊重与支持。
二、鉴赏
请鉴赏下面的古诗,分析其诗意和表达手法。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景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感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翁舟和寒江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荒僻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景象。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词语表达出深沉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
三、填空
根据古文的意思和语境,填入合适的字词。
《论语·齐景公》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填空:
出则事公________,入则事父________,谨而______,泛爱
________,而亲______。行有余力,则以学______。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
(清)江浸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解析】【分析】⑴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运用比喻,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巧和淡静。
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了什么哲理?
【答案】(1)“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解析】【分析】(1)“独”意思是独自,孤独。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落花时节,诗人独自一个人在饮酒作诗,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和几个知己饮酒作诗的情景,诗人感到物是人非的无奈与落寞。太阳快要落山了,诗人独自一个人在小园的路上徘徊。因此,“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现实进行分析,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因此这两句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唐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1)乡愁乡思之情。
(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是作者游吴中之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词中“胜”的意思是________;作者用“胜”突出了江花色彩的________。
(2)这首词的结尾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
(2)①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②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解析】【分析】(1)“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胜”的意思是“胜过”。“胜”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突出了花的艳丽。
(2)从结构上来看,“江南好”是对江南美景的总体赞美,与结尾句呼应;从内容上来看,“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写出了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
故答案为:⑴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
⑵①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②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作用的理解和赏析。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作答。
2.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初中语文阅读专项训练(1)(含解析)
阅读100天
第1天
月日班级姓名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
【答案】最爱
【解析】“爱”是表示感情的词语,“最”是表示程度的词语。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C
【解析】“没马蹄”的是“浅草”,是刚生长起来的草,不能说“深密”。
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赏析,做好此题,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花”写出了花的多,“浅草”写出了春天小草的嫩,“渐”又给人以变化之感。
二、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巴山道中除夜①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②路,羁危③万里身。乱山残雪④夜,孤烛⑤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⑥。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⑦新。
【注释】①除夜:除夕。②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后亦多泛指四川。③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④残雪:残余的积雪。⑤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⑥僮仆: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⑦岁华:年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表地域艰险。
B. 颔联中,“夜”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
C. 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亲近的无奈现实。
D. 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绪。
B. 颔联写山用一“乱”字,写雪用一“残”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冷的心境。
C. 颈联用笔巧妙,明写“僮仆”之亲,暗指“骨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
初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①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
【注】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风雨;雁阵;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2)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入仕,却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
【解析】【分析】⑴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渲染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⑵《灞上秋居》中的"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诗歌的尾联可谓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故答案为:⑴风雨;雁阵;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⑵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入仕,却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知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锁定诗歌的首联,这两句诗中所描写景物是风雨、雁;渲染了一种愁苦哀伤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
【解析】
【详解】
B.有误, 闲敲棋子”的意思是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诗人独自一人,下不成棋,体现了 作者孤独中的苦闷,而不是喜悦。故选B。
7.对《观沧海》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选项。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 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故 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
缭乱 ”错误。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唐代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选择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颔联主要从静态方面描写了早春的莺和燕情态;颈联主要从动态方面写出了花的繁多、 草的柔嫩。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 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D项不正确,颔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的,颈联主要是从静态方 面进行描写的。
4.对杜甫《春望》这首诗的赏来自百度文库,不恰当的一项是()
【详解】
D项错误,《春望》中颈联 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夸张修辞说明战争中家书的无比 珍贵,表达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尾联 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刻画的是诗人忧国思家的愁
苦形象。
5.对杜甫的《春望》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颔联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B.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 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C.颈联以 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 早春气象透露出来。
实景象 ”错误。故选D。
8.下列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 左迁”指升迁到外地做官。
B.题目中的 龙标”与 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 龙标”所指不同。
C.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句寓情于景,用杨花的漂泊不定,子规的悲苦哀啼暗写王昌龄所去
之处给人的荒凉飘零之感。
D.诗的后两句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深深关切。
A.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 但具体时段不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写的是早春时的景物, 武元衡《春兴》写的是暮春时的景物。
B.《钱塘湖春行》以 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C.《春兴》以 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暮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D.《钱塘湖春行》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 象活现。《春兴》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两句以 “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 ”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
D.有误,日月之行”至 若出其里”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是虚写,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 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字为着眼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山寺北贾亭西 ”写诗人的行踪; “水面初平云脚低 ”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 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 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 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 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由 望”入手,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 情。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 簪子也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 体现了诗作 “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左迁”在古代指降职远调,意指贬官。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题目的 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
B项表述错误,抵万金"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
6.对《约客》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 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 有约”点出了诗人曾 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 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