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文明(毛概讨论提纲)

合集下载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对于构建良好的人与自然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的理论。

下面从四个方面浅析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我国,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优先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种理念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然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地开发利用,而是要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稳定地共生共荣。

生态文明思想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特别是在当前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形势下,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需要我们在生产、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都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生态文明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在受到自然约束的前提下进行。

这要求我们要增强对自然的科学认识,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也不能过度干预自然的规律。

只有通过保护自然环境、修复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共同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幸福。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全民参与、合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行动。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个主体的共同责任与行动,要求各方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力度,企业要加强自律和环境保护意识,社会组织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个人也要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毛概论文-生态文明建设

毛概论文-生态文明建设

建生态文明走持续发展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

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正文:一、生态文明的含义所谓生态文明,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人类未来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这种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生态文明与以往的工农业文明有相同的地方,即以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又和它们有着显著的不同,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要尊重自然,而不能竭泽而渔。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2012 年末,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针、途径和具体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再次, 建设生态文明,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浅谈生态文明

浅谈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在当今社会,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的崛起势不可挡。

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生态问题,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明确列入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同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推进。

生态文明命题的明确提出,既是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长期探索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并将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又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最新理论贡献,具有极其重大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推动今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1、生态文明概述、内涵和特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具象化的表现形态。

它特别强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生态及其发展规律为基本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为最高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内容,以引导人类走上可持续、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重点强调人类社会思想和行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和睦相处、共融共生,追求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同时也诉求人和人,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条件和必备要素。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负面效应进行深刻反思取得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歩。

生态文明的本质就是人们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既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又有利于自然进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果。

而生态文明观就是基于这种环境成果并指导其发展的基本观念和认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系之一,也是生态文明产生的特定社会领域和基本矛盾关系。

毛概第八章生态文明

毛概第八章生态文明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 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 事。因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有机 的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 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 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 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 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 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 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 平衡。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 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等一样,都是历史范畴,伴随人类文明 的发展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紧紧围绕建 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 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 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承的首要态 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 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 于自然之上。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生态文明建设讨论发言稿(精选16篇)

生态文明建设讨论发言稿(精选16篇)

生态文明建设讨论发言稿(精选16篇)生态文明建设讨论发言稿篇1亲爱的各位:今天我要讲的话关于生态文明。

“白云朵朵,绿草如茵。

”这是每个人所向往的。

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活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文明。

对于我的家乡黔江,创建绿色家园的美好愿望看上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实际上是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个个工厂的建立使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都威胁着人们。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

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再来就是人们对卫生越来越不注意,使得我们的家园也变得肮脏,不干净。

就在最近,在我的家乡,警方几次查获了几处制造地沟油的基地和使用地沟油的餐馆。

地沟油是一种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地沟油的出现,也是对人们“弘扬生态文明、创建绿色家园、倡导绿色生活”有了极大的威胁。

不仅如此,在现在蔬菜种植基地,到多蔬菜都打了农药、色素和对人体有害的种种添加剂等等。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湛蓝的天空,防治大气污染,如果大气受到污染,臭氧层会到破坏,全球气温变暖。

为防止大气污染,应该减少汽车排放的尾气,焚烧垃圾的烟气和工厂排出的废气等。

毛概论文——浅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毛概论文——浅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浅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战略路径,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延续人类的生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挑战首先,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且我国人口每年仍在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其次,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能源。

由于长期粗放增长,导致我国资源的保障能力快速降低,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国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再次,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无序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因盲目开发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少,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

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不仅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毛概生态文明

毛概生态文明

在全球生态危机境遇中,怎样看待目前日益深重的生态危机、自然危机? 它们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这是当今研究生态文明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做出的理性选择,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一、工业文明是全球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工业文明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支撑,其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导向是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为核心价值,为了满足人类无止境地享受需求而对自然界的大肆掠夺,因此,工业化与现代化、工业化与“繁荣富强”被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向人类展示出一幅新的世界蓝图,这就是———世界是机器,人也是机器。

人一旦了解了这座机器的运行机理,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

在工业文明的世界蓝图里,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由人类随心所欲控制的,而维持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必须有大量的资源输入和大量废弃物的输出,这就要求有无限的资源以及可以堆放无限垃圾的空间,而地球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因此,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

可见,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观念,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原有的控制自然的观念。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判归根到底是以其价值观为最终依据的。

而当今社会层面流行的恰是工业社会所鼓吹的消费主义、经济主义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它们已成为时下人们最主要的价值诉求。

[1]这样的现代主流价值观已渗透于大众生活中,人们不再追问崇高的理想,甚至不关心其存在与否,在其支配下,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唯一重心,货币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尺。

建立在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工业文明社会,是“以人对物质的无限欲望与需要、掠夺与占有为动力,以科学主义为展开方式———即以对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开发为展开形态,以傲慢的物质霸权主义观念为行动纲领,以绝对经济技术理性为行动原则,以追求无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快乐和幸福为最高目标。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所提出的一项重要理念。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旨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理念,要求人与自然建立起更加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生态文明思想主张通过生态系统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污染减排等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生态文明思想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提倡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并提出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观念。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全民参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思想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

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民参与,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生态文明思想提倡科学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毛概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

毛概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

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当代学生其实一直都在学习这个,从小学到大学老师都在不断地强调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还有听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制度的完善,因为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都是有习惯养成的,只要人人都养成好习惯,我相信,不会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这一做法,但又有人说,保护归保护,城市建设,废气排放这些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又要生态文明建设又要经济社会发展不是互相矛盾么?我想说的是,我们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

就我发生在我身边的生态文明建设,在2002年左右我家乡那边到处都在砍伐树木、建设工厂、废气排放,每天都再灰暗下度过,再回老家的路上有几座我非常喜欢的山,以前被砍的光秃秃的,而且每到下雨天气就会有泥石流、堵车、车祸。

然而只从开始生态文明建设开始,那里到处都有标语“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禁止砍伐树木”“进入林区禁止带明火”,近几年,那里的树木都长了起来,清明回家,放眼望去片片绿林,心情舒畅,不得不感慨的写了一首打油诗:净土漫山遍野尽是绿,悠悠然然浸在中。

问我何处意愿留?便是屏屏青山丛。

就我家乡而言,现在环境越来越好,真的很感谢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提升。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其实我们学校就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引导大家爱护环境,特别是我们青白江校区这边,学校还可以把这边保护环境标语权夺过来,以我们学校名义倡导保护环境。

还可以学校组织学生像小红帽一样出去宣传。

2、加强教育制度与环保职业制度。

如上所说,我认为环保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帮助,学生总要长大,总要成为社会的继承者,只有心中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环境问题将不会在拿在皮面上说。

其次就是环保职业问题,现在好一部分人认为环保职业没有前途,其实想法都是错误的,应该鼓励从事环保职业。

毛概论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毛概论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毛概论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的温暖、形象而又富于诗意的理念,内涵丰富,令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这一表述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时代的高度,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对人类过度开发的反思,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主动引领。

首先,生态文明是和谐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批判地吸收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通过资源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修复自然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文明将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推向了一种极致,而工业文明最大的缺陷在于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没有兼顾或者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态关系,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使发展变得不可持续。

生态文明,就是在深刻反思工业化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其实践成果。

因此,生态文明是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再者,生态文明是社会新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应仅仅限于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也不应仅仅限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而应是一次文化大变革,是整个文明形态的转变与升级。

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消费模式,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政策制度,都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毛概论文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毛概论文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毛概论文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下面是学识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试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提要]本文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定义与目标入手,分析研究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相关政策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以及河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十二五”规划期和今后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方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制定;资金支持;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一、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和目标十八大对生态文明的定义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为着眼点,在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体现的人类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这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环保工作的新任务。

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的努力(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制定。

2008年党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发挥宏观经济手段,推动实施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贸易、绿色税收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减轻了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

这标志着这一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宏观经济手段已经完全贯彻于生产的整个过程,具有明显的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导向。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明确地提出了依靠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复苏的振兴战略;法律方面,由于过去的法律手段对于政府的宏观规划没有制约,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评价范围从建设项目扩大到政府规划,为政府规划要先进行环境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

毛概 生态文明

毛概 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精仪学院测控四班王经纬3010202114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央在这时及时地提出这个鲜明的概念,正是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思路正在转变,提醒着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治理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从政治上来说: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从经济上来说: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浅谈生态文明

浅谈生态文明

浅谈生态文明摘要在党的十七大上,我党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

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

而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生态文明;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应当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这表明,环境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党中央的关切重点,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要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在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胡锦涛又再一次明确提出“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

”将生态文明具体化,促进生态文明的深入人心。

一、何谓生态文明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

文明是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对生态文明建设民主发言提纲

对生态文明建设民主发言提纲

对生态文明建设民主发言提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思自己的生态意识也愈发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同样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普遍共识。

因此,民主发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档中,将会就生态文明建设民主发言提纲进行详细阐述论述。

一、自我审视,推动个体环保行为1.生态文明教育小结:笔者介绍自己参加的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借此引出个人的生态思考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环保行为现状问题:街区周围常看到的乱扔垃圾、滥采自然资源、空调温度不合理等生态败坏行为,时刻提醒我们个人需要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做起。

3.捐助参与生态行动:为倡导环保活动事业做出贡献,或者参与志愿者组织发动更多人参与生态活动。

同时,调查现在的捐助方式是否绿色环保。

二、政府环境保护措施1.珍爱生态环境:政府需要倡导全民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而推动环保问题一步步改进。

2.环境评估:环评是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作为国家环保政策的重要实施措施之一,探讨环境评估的实际效果以及未来政策发展。

3.政府可持续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证未来代际间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保障生态环保,需要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为政策实施提供必要的监督和建议。

三、提高大众生态文明理念1.生态文明建设教育:通过媒体报告、课堂教育、社会问卷等方式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公众的生态道德观念。

2.社会大众文化:探讨社会文化对环境污染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公众建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

3.环保营销:通过环境营销来建立环保的品牌形象,从而推动更多的人关注环保问题并支持环保行动。

四、全球生态文明1.国际环保合作:倡导不同国家之间的环保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化的环保行动。

2.反对环境状况恶劣的产业:明确列出影响环保的热点行业,发动人们来共同抵制这些环境恶劣的产业。

3.环保领袖的角色:政府应该支持环保领袖的精神和行动,以此来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浅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浅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浅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以节约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繁荣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行动。

它强调和谐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旨在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和谐共存为指导。

通过推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将走出一条低碳、廉价、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我们要建立起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抓手,让发展的道路更加明晰、更具有可持续性。

要从总体上把握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改革创新上就是要追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实施低碳、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活方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效防治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智慧共生。

第二,我们要勇于创新,坚定节约观念,落实资源节约利用的基本原则。

政府要引导行业和企业加强节约意识培训,从源头上控制和防止过度消费和环境污染,使用更多可再生资源,施行低碳经济,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能源转型,构建低碳发展新机制,建设具有较强生态环境属性的绿色生态经济新型城镇。

第三,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要树立和谐、友爱、保护环境、感恩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以及“人人参与、用有序的行为改变现状”的理念,强调提倡珍爱资源、节约自然、保护环境、营造绿色环境等行为。

同时,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社会行为,加强公共服务,建立有力的法律法规和多部门协同的环境管理体系,完善环境管理机制,形成全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于历史来实现持续、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为了保证子孙后代拥有一个清洁、和谐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共同努力,用我们的行动保护赤道处的绿色家园。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种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先进性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思想是在认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生态与文明的统一,通过建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全面性。

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提出了要求和标准。

它要求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人民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持久发展。

第二、系统性。

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性的理念,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动植物保护,土地利用,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

第三、长期性。

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

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先进性。

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先进的发展理念,它反映了当代最前沿的思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思想方法。

第一、生态观念。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重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发展观念。

生态文明思想反对一切对自然环境的不合理破坏,强调科学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价值观念。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崇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珍爱环境的价值观念。

第四、文明观念。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追求和谐共处、文明进步、人类尊严和社会公正。

生态文明思想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生态文明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污染排放。

公民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勤俭节约、崇尚绿色生活方式。

企业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企业文化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改善自身环境。

媒体需要扩大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态文明1.“生态”和“文明”生态文明是由“生态”和“文明”两个概念构成的复合概念。

其中“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最早的意思是房屋、家庭,19世纪中叶以来被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主要指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

“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已有记载,如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

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简言之,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开化成都和整体进步状态,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来讲,文明则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自我改造的结晶。

2.生态文明的提出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

中国根据《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该议程又称《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以此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计划和对策方案,这是中国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1996年,“九五计划”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并列为国家的两项基本战略,并以这两项战略来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存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02年中共十六大会议上强调,要走“生产发展、生态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并将其确定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要求、新任务。

2012年,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独立成篇。

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即“五位一体”。

3.“生态文明”的两个理解角度(1)横向的角度——狭义狭义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特有的对待自然物和自然环境的方式,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行的现实文明形态或者行为准则。

它是指在扬弃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用更加文明与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生态环境,重视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努力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强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行为准则,并以此衡量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强调协调(2)纵向的角度——广义广义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它强调从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各个层次对人类社会进行调整和变革,使人类社会能够同自然生态系统形成协调共存的关系。

广义的生态文明实际上属于社会形态的概念。

★强调发展(进步)4.误区一:“生态文明”≠“生态”最直观的角度是从词性上进行理解。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

从词性上来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是人类创造的,而生态是自然的;因此,“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和“生态”相区别。

5.误区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生态建设,但不仅仅是生态建设。

有着更为广阔深厚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生态建设体现出来。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的文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产物和反映。

而生态建设是要绿化大地、净化空气和水等,让人能够享用清洁的能源、水源,让资源能够保证持续发展。

其次,如果没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很难真正取得成效、很难持久。

比如,生态状况与发展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

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

”“在西欧现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这一点表现得最为充分。

”这些都深刻揭示了生产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作用。

解决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说要转变包括生产方式在内的发展方式,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

再比如,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植树造林,关键是要依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珍惜。

因此,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素养。

6.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1)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同时又与各项建设密切相关,融入各项建设之中的一项重要事业。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建设又要依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状况和水平。

(2)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关系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达到一定层次的产物。

生态文明表现为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

生态文明的理念与实践,要求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人类生存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要把生态环境作为生命系统来守护,因为生态系统有自己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在一定的适合条件下可以产生和延续,在一定的不适合条件下也可以衰败甚至死亡;要把生态环境作为人类家园来爱惜,因为地球生态系统是目前宇宙唯一发现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及人类的唯一栖身之地;要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空间来建设,因为从根本上说人类的持续发展、进步趋势、美好憧憬都要依赖于生态环境提供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状况。

(3)再次,从历史上看,文明的发展与生态状况密切相关,文明的转型往往同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型。

狩猎文明依赖对动物的捕杀,这种文明是以动物种群的减少、生物链的改变为代价的。

当狩猎经济不足以供养增长的人口时,这种文明就走向了衰落。

农业文明依赖土地的开垦,这种文明是以植被破坏、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为代价的。

当农业经济创造财富的增长率变缓降低时,这种文明就被新的财富创造模式所替代。

工业文明依赖矿藏的开发,这种文明是以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物种锐减为代价的。

当依靠掠夺自然、破坏生态的生产方式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根基时,生态文明的潮流就顺势而出,呼唤和推进着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建设生态文明成为鲜明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行动。

7.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五个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就像五根巨大的支柱,共同支撑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那样具有明确的、独立的边界,它或渗透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或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因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的关系。

(1)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基础层面上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或多或少地制约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又是统一的。

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给人类自身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我国经济建设面临两个突出矛盾:一是经济总量扩张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资源生产率相对低下的矛盾;二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矛盾。

如何有效缓解和克服这两大矛盾?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经济建设,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的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坚决摒弃“经济逆生态化、生态非经济化”的传统做法,大力实施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生态经济化等战略,既做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能够在“人不敌天——天人合一——人定胜天——天人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进程中实现新的飞跃。

★环保里有一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认为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存在倒U型曲线: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

即,贫穷时,人们对富裕的追求会比对环境的关注要高,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就会更关心环境的质量。

(2)与政治建设的关系既是因果关系,又是包容关系。

政治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是由人类在特定制度框架下进行的社会活动引起的。

有什么样的制度框架,就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也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影响。

因此,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目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障碍主要在于:一是政绩考核机制的扭曲,片面强调政绩考核的经济性;二是公众环境权益的受损,公众无法享受到足够良好的作为生存权之一的环境权和作为参与权之一的环境权。

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下的政治建设,就是要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干预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和以公众为主体的社会机制的相互制衡,就是要构建以别无选择的强制性机制、权衡利弊的选择性机制和道德教化的引导性机制的相互协同。

(3)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既存在交叉关系,又存在重叠关系。

从一定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必然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而文化建设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广阔的舞台。

生态文明视角下文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是生态文化观念不够稳固。

为此,必须树立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相吻合的生态文化观念,使包括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绿色技术观、绿色营销观等在内的生态文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

(4)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

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

生态环境质量是保障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民生。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作为基本民生需求的环境权益就维护得好;公众参与包括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务在内的社会管理的程度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就高。

8.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又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在这样的国情下,我国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而且造成这一严爵形势的因素复杂而深刻,包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重化工工业结构、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消费转型、全面快速的城市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对待自然的价值观等诸多的经济社会文化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