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危害及防护PPT(ppt)

合集下载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PT课件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PT课件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制定检查计划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定期 的职业健康检查计划,确保员工 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检查项目设置
针对常见的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设置相应的检查项目,如听力、心 电图、B超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检查结果处理
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针对 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 调整工作岗位、进行治疗等。
萎缩等。
辐射
包括电磁辐射、紫外线和红外 线等,长期暴露可能对皮肤、 眼睛和免疫系统造成损伤。
高温与低温
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可能导致中暑、冻伤等。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生理影响
物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生 理机能产生负面影响,如 影响听力、视力、免疫系 统等。
心理影响
长期处于不良的物理环境 中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
肤晒伤、皮肤癌等。
中暑与冻伤
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 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暑或
冻伤。
03 常见的物理因素所致职业 病
噪声聋
总结词
噪声聋是由于长期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听 力的职业病。
预防措施
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如使用消音设备、隔音材料等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及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 品。
03
预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04
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姿势,加强 肌肉锻炼和伸展运动,以及定期 进行体检和康复治疗。
治疗方式
对于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主要 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方式。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手术治 疗则针对严重的关节畸形和脊椎 疾病。
04 预防和管理物理因素所致 职业病的方法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1.机体生理功能调节
(1)体温调节:在中枢神经(下丘脑)调节下,散热↑ ,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 液流向体表,使皮肤温度上升,汗腺分泌↑ , 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中心体温(通常用直肠温度表示)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激体温的上限值 蓄热过量----超出体温调节能力----发生中暑
(2)水盐代谢:机体重要散热途径之一。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导致水和电 解质紊乱,甚至引起热痉挛
2.诊断 (1)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
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2)轻度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
大量流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
(3)重症中暑:出现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之一者,或混合
(3)循环系统: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血粘稠度加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皮肤血 管扩张,血压降低,心跳加快, 心输出量加大,使心肌负荷加重
(4)消化系统: 高温作业时,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 机体消化功能降低
(5)神经系统:运动区出现抑制,肌肉活动减弱而减少产热
(6)泌尿系统:汗腺排出↑,尿液浓缩,肾负荷的加重,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 管型,甚至可发生肾功能不全
永久性听力损伤 永久性听阈位移
器质性改变
噪声所致的永久性听阈位移 早期 常表现 高频听力下降
原因:
1. 耳蜗基底部接受高频音的毛细胞较少,代偿能力较差 2. 耳蜗基底部血循环较差,易受淋巴振动的冲击而损伤
正常人听力曲线
老年性耳聋听力曲线
噪声性耳聋听力曲线
急性听力损伤---亦称暴震性耳聋(explosive deafness)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30

职业危害(物理因素)

职业危害(物理因素)
企业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管理职业危害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 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的案例分析
将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了解职业危害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地认识职业危害 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希望增强大家对职业危害(物理因素)的认识,提供预防和 控制的方法,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常见的物理因素职业危害
噪音
高强度的噪音会损害听力,导致听力障碍和 其他健康问题。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增加罹患癌症 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震动
长期暴露在震动环境中会引发震动病,影响 工人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
高温和低温
极端温度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 中暑或冻伤。
光照强度
过高或过低的光照强度都可能对工人的眼睛和视觉健康造成伤害。
职业危害(物理因素)
欢迎参加本次职业危害(物理因素)的讲座。本讲座将重点介绍职业危害的定义、 常见的物理因素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方法以及企业的责任。让我们一起了 解这个重要的主题。
职业危害的定义和重要性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造成伤害的 因素。了解职业危害的定义和重要性对于保护工人的权益至关重要。
有害气体和粉尘
呼吸有害气体和粉尘会对呼吸系统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方法
1
技术措施
通过改良工艺和设备来减少物理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2
管理措施
制定职业危害管理规定和培训工人,确保他们了解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个人防护措施
工人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耳罩、防护眼镜和呼

《物理性污染》课件

《物理性污染》课件

03
影响人体健康
长期暴露于物理性污染环 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 不同程度的危害,如听力 受损、头痛、失眠等。
影响生态环境
物理性污染会对生态环境 造成影响,如影响动植物 生长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物理性污染会影响社会经 济发展,如影响城市居民 的生活质量,制约工业生 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光污染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和地面传播,影响人们 的视觉和健康。
光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01
视觉影响
过强的光线会刺激眼睛,导致视力 下降、眼疲劳等。
生理健康
光污染可能对人体的生物钟、激素 分泌等产生不良影响。
03
02
睡眠质量
夜间过亮的照明会干扰人体内褪黑 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心理健康
光污染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
推广低电磁辐射产品和技术
提高公众的电磁辐射防护意识
鼓励研发和推广低电磁辐射产品和技术, 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和传播。
加强电磁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对电磁辐射污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01
光污染
光污染的来源与传播
自然光源
如太阳光、月光等。
人造光源
如路灯、霓虹灯、广告灯箱等。
反射光
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光滑的路面等 反射的光线。
01
噪音污染
噪音的来源与传播
01
02
03
04
交通噪音
包括飞机、汽车、火车等交通 工具产生的噪音,主要通过空
气传播。
工业噪音
来自工厂、建筑工地等工业生 产场所,通过空气传播。
娱乐噪音
来自音乐会、酒吧、KTV等娱 乐场所,通过空气传播。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ppt课件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ppt课件

三、护理职业的危险因素
• • • • (一)生物因素 (二)化学因素 (三)物理因素 (四)心理社会因素
三、护理职业的危险因素
(一)生物因素

生物危险因素是指在护理活动中,由 细菌、病毒侵袭,造成对护士身体的伤 害的因素。
三、护理职业的危险因素
(二)化学因素
• 在护理活动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护士可通 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多种化学消毒剂或化疗药物, 而导致护士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 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 含氯消毒剂等。 •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氮芥、阿霉 素、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铂类等。
职业性暴露HIV、HBV、HCV 的 处理
(1)HBV暴露后应尽早监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HCV暴露后3-4周内进行抗体监测,6-9月内复查以确定是 否感染HCV,如感染HCV要查肝功能,为尽早使用干扰素提 供依据,早治疗减少慢性肝炎的发生。 (3)HIV感染后2周-3月内为窗口期,(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 需要一定时间血液才能产生抗体,在此期间抗体监测为阴性, 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因此在暴露后当时,暴露后1个月至六 个月进行连续监测,以确定是否受感染,并参照美国疾病控制 中心推出的时间,4小时内使用高效抗艾滋病毒疗法、二联疗 法,严重暴露用三联疗法。
(三)锐器损伤的防护 • 锐器损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 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 碎玻璃、安瓿等造成意外伤害。
四、护理职业防护的措施
1、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则:在护理活动中,正确运用人体 力学原理,可指导护士操作中省力,避免肌肉紧张,提高 工作效率。 2、避免重复或静态的不良姿势:护士在工作中应该有意的 定时变换自己的姿态和体态,以缓解肌肉、关节、骨骼疲 劳,减轻脊柱负荷,避免保持同一固定的姿势而引发腰肌 劳损,增加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几率。 3、科学使用保护具:推广减轻护理工作强度的辅助设备的 发展与应用,减少护士腰背及关节、骨骼肌肉伤害的风险, 护士在工作中感觉腰部不适时,应适当休息,并佩戴腰围 等保护具对腰部加以保护,防止腰肌和椎间盘损伤。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5、合理营养。

职业性物理因素的危害及防治

职业性物理因素的危害及防治

个人防护措施
1 适当的防护装备
根据具体的物理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如耳罩、防护眼镜等。
2 正确使用
使用防护装备时要按照说明和安全程序正确使用。
3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工作环境改善的措施
1
改善通风
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减少空气污染。
2
降低噪音
采取隔音措施和噪音减振技术,减少噪音危害。
危害种类及影响
噪音
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可能 导致听力受损和压力增加。
震动
受持续震动影响的工人可能 出现神经和肌肉疾病。
辐射
暴露在辐射源附近可能引发 辐射疾病,如肿瘤和皮肤病。
常见的职业性物理因素
1 温度
极端的温度可能导致中暑 或冻伤。
2 光照
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损 害眼睛和皮肤。
3 重力
长期承受重力压力可能对 骨骼和肌肉造成损伤。
危害的主要部位及疾病
听力
噪音可能导致听力受损、耳鸣等 听觉问题。
肌肉
长期受到震动或重力压力可能导 致肌肉疲劳、劳损等。
皮肤
辐射可能引发皮肤病、晒伤等。
危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识别和评估
了解物理因素的种类、强度和 可能的影响。
控制和减轻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降低物 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培训和教育
提供员工培训,教育他们有关 预防和处理职业性物理风险的 知识。
3
控制辐射
使用合适的辐射屏蔽和防护设备,降低辐射的影响。
职业性物理因素防治的案例分析
噪音控制
在工厂中采取隔音措施和工作时 间调整,有效降低噪音对员工的 危害。
人体工程学
通过调整工作环境和工具,减轻 员工身体的压力和负担。

《物理性环境污染》课件

《物理性环境污染》课件
染等。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 爆发等也会产生物理性
环境污染。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
01
02
03
04
无形性
物理性污染通常是无形的,难 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持久性
某些物理性污染物的存在时间 较长,如放射性污染,其影响
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传播性
物理性污染可以通过空气、水 体、土壤等介质传播,影响范
围广泛。
详细描述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核设施、核武器试验、核废料处理等 方面。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 影响,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同时,放射性污染也会对生 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热污染和光污染
总结词
热污染和光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热量和光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污染。
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 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 。
总结词
城市噪声污染是指由于城市交通 、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原因产 生的噪音,对居民生活和健康造 成的影响。
噪声污染的影响
长期暴露于噪声污染可能导致听 力损失、睡眠质量下降、心血管 疾病等健康问题。
案例二:核电站放射性泄漏事故及其影响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限制高电磁辐 射活动的开展,保护公众免受电磁辐射污 染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避 免其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放射性安全防护
加强放射性设备和场所的安全防护措 施,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放射性监测与监管
建立完善的放射性监测体系,对放射 性活动进行监管,确保其符合相关法 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常见职业危害》课件

《常见职业危害》课件

制定管理制度
企业应制定职业病防治管 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 确保有效执行。
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培训 ,提高员工职业病防治意源自识和能力。谢谢观看04
生物性职业危害
细菌性职业危害
总结词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职业危害,如破伤风、炭疽病等。
详细描述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通过伤口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源传播,可导致肌 肉痉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通过接触病畜或吸入含 有病菌的尘埃传播,可导致皮肤坏死、肺部感染等症状。
病毒性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可导致劳动者出现各种职业 病,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职业危害可增加社会医疗负担,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
影响生产效率
职业危害可导致劳动者工作效率下降 ,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02
物理性职业危害
噪音危害
噪音对听力系统的影响
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耳鸣等听力问题。
噪音对睡眠和情绪的影响
《常见职业危害》ppt课件
目录
• 职业危害概述 • 物理性职业危害 • 化学性职业危害 • 生物性职业危害 • 物理、化学、生物联合职业危害 • 职业病防护与管理
01
职业危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危害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 ,由于接触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 的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分类
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 因素和不良劳动条件等。
化学、生物联合职业危害
总结词
化学和生物因素在某些职业环境中可能同时存在,对劳动者造成复合危害。
详细描述
在某些职业环境中,劳动者可能暴露于化学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和生物因素(如微 生物、病毒)中。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可能导致特定的职业病,如中毒、感染等。

物理因素危害与预防

物理因素危害与预防
当人们短时间处于一定的噪声级环境中,会引起听觉 疲劳,产生暂时性听力减退。这种听力减退可能是暂 时的,但如果频繁发生,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因此,噪声对人体的听觉系统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 的。
噪声危害与预防
危害:全身性不良反应与疾病
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会引起人体全身性不良反应,甚 至引起疾病。噪声会干扰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心血 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 病、消化不良、焦虑抑郁等健康问题。
低温危害与预防
注意饮食调理
在低温环境下,要注意合理调理饮食,以增加身体所需的热量和营 养摄入。可以选择高热量食物,如肉类、坚果、脂肪等,同时还要 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寒冷的能力 。此外,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身体脱水。 以上是关于低温危害与预防的三个要点。通过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 、加强体质锻炼和注意饮食调理,可以有效预防低温环境对身体的 不良影响,保护自身的健康。
- 预防措施: - 加强体检,对患有明显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
严重急慢性疾病者,禁止从事此类作业; - 加强适应性锻炼,通过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 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和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 供应高糖、含多种维生素并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禁饮酒
,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低气压 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预防措施:控噪声危害与预防
预防措施:控制噪声传播途径
除了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还需要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改变工作流程或调整设备的布局,减少噪 声在空气中的传播。例如,可以增加隔音墙、隔音门 等措施,防止噪声向周围环境扩散。此外,还可以在 工作现场设置隔声屏障,将噪声限制在特定区域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噪声强度大、频率高则危害大
接触不同噪声级主诉症状检出率(%)
组别dB (A) 检查人数
耳鸣
耳聋 神衰综合征
80
526
28.3
14.8
16.2
85
575
35.7
12.5
20.8
90
689
27.6
16.0
20.8
95
465
42.2
28.8
20.8
100
416
51.2
31.7
28.3
变化发出的声音; 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轧钢厂
纺织厂
冲压机
汽笛
按照噪声性质分类
稳态噪声:声压波动小于3dB 连续噪声
非稳态噪声 间断噪声:
脉冲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 0.5s,间隔时间 1s,声压有效值变化> 40dB的噪声。
噪声作业
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 的声音,且8h/日或40h/周噪声暴露等效声 级≥80 dB(A)的作业。
噪声危害防护
吸声:
使用吸声材料贴在墙壁及屋顶表面。
噪声危害防护
消声:
噪声危害防护
隔声、隔振
噪声危害防护
制定标准 职业接触限值 测量方法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分级(噪声)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噪声危害防护
安全帽式耳罩
FM收音机耳罩
FM收音机安全帽式耳罩
无线通信与收音耳罩
防护原则
1.工程技术措施
采取机械化、自动化作业; 改革工艺过程,如以焊接代替铆焊, 以压铸代替锻造降低噪声; 改善设备,降低危害,如减振、降 噪措施; 阻隔、屏蔽; ……
防护原则
2. 设计施工阶段的措施
(1)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 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对人体影响
听觉系统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工作效率
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噪声性耳聋
是法定职业病
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 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 觉损伤。
高频听力随时听力曲线
噪声性耳聋听力曲线
工作40 年后噪声性耳聋发病率
噪声/dB 国际统计 美国统计 噪声/dB 国际统计 美国统计
视网膜灼(红外线、激光) 皮肤癌(紫外线)
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电离辐射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防护原则
3.管理措施
立法; 建立标准; 制定规范;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监督; ……
防护原则
4.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防护服、防护鞋、帽等; 防护眼镜、面罩; 耳塞、耳罩; 皮肤防护用品; ……
防护原则
5. 卫生保健措施
职业场所健康促进 建立卫生制度;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合理膳食; 特殊饮料,如高温饮料; 锻炼身体; ……
105
241
77.6
25.5
28.3
对照组
362
13.0
7.4
11.0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调查2 不同工龄不同声级噪声性耳聋检出率(%)
声级dB (A)
80 85 90 95
~10年 0~1.37 0~1.39 0~1.20 0.25~3.95
~20年 0~2.61 0.14~3.84 0.23~3.01 0.95~5.11
防护原则
6. 其他措施
采取正确体位; 合理轮班制度; 工间休息; ……
噪声
噪声
物理学: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 律地组合成的声音。 卫生学:凡是使人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
Noise=Unwanted Sound
生产性噪声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
按照来源分类: 机械性噪声,如冲压、打磨等; 流体动力性噪声,如空气体积突然
耳罩优点
耳塞优点
1.穿戴较容易 2.可重复使用 3.体积大,不易遗失 4.保养清洁容易
不易发生感染 5.有耳疾患者较适用 6.易于查核劳工佩戴情形
1.价格较低 2.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 3.不影响头部活动 4.可与其他防护具搭配使用
5.适合高温、高湿环境 6.不受使用者头型尺寸限制
耳塞佩带方法
物理因素危害及防 护PPT(ppt)
概述
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气温、气压等 ➢噪声、次声、超声等 ➢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微波、射频辐射 ➢电离辐射:如X线、γ射线 ➢……
主要特点
在自然界中多有存在; 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工作场所存在的物理因素有明确的来源;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不均匀; 物理因素所致伤害或疾病的治疗不能采取 “驱除”或“排出”有害因素的方法。
(A) (ISO)/%
/%
(A) (ISO)/%
/%
80
0
0
95
29
28
85
10
8
100
41
40
90
21
18
爆震性耳聋
在某些生产条件下,由于防护不当 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 所产生的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外 伤,引起听力丧失。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办公室工作注意力不能集中 影响语言信息交流 影响对警示声音的判断
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气压
低气压 高原病(高山病) GBZ 92-2008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 航空病 GBZ 93-2010 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
高气压 减压病(潜函病) GBZ 24-2006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非电离辐射
电光性眼炎 电光性皮炎 职业性白内障 GBZ 35-2010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30年 0.18~5.34 0.14~5.35 0.55~6.39 3.81~18.93
100
1.08~5.62 5.36~16.18 12.83~30.43
噪声危害防护
吸声、消声 隔声、隔振 制定卫生标准 加强个人防护 ……
噪声危害防护
控制噪声源
选用低噪声设备 声源屏蔽 声源远置 将噪声作业与其它作业分开 ……
控制噪声源
健康监护
就业前体检 定期体检 离岗体检
高温
影响工作场所气温的因素
大气温度 太阳辐射 生产中的热源 人体散热等
高温作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 数≥25℃的作业。
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使综 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 本参数。单位为℃。
高温作业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