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外语通识选修课调查分析
2019年大学通识教育论文
大学通识教育论文
通识教育是一种理念,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有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和优美情感的人,是人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一篇:大学英语教材通识教育分析
摘要:
本文首先阐明通识教育的概念、基本内容和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外语教育研究;接着对教材、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概念界定,并简要论述国内外教材评估的相关研究;然后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通识教育理念和教材评估理论结合起来,从六个方面构建通识教育理念下的教材评估内容,并依据此内容对《全新版大学英语》(第2版)综合教程学生用书1-4册进行分析。
通过对该套教材的社会与文化、科普与环保、政治与历史、文学与艺术、家庭婚姻与友情、教育与心理六个方面内容的统计与分析,发现教材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通识教育理念;《全新版大学英语》(第2版)综合教程;教材分析与评估
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基础性”和“必修性”,使其可以成为实现学生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同时,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一门国际化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应只有语言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材是教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材料。
因此,大学英语教材作为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编写与评估是否应吸取通识教育的理念,这一话题近些年来在外语界引起广泛关注。
一、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外语教育研究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英文是generacation,也称“通才教育”、“一般教育”、“普通教育”等。
清华大学2012年教学评估报告
清华大学
教学简报
清华大学教务处编印第826期2012年3月9日
本科生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问卷调查评估情况发布
(2011-2012学年度秋季学期)
2011年秋季学期,13948名本科生在网上对所选课程(包括本科生理论课、双语课、实验(设计)课和体育课)的授课教师进行了评价,参评学生人数占应参评学生总数的99.00%。本学期发放问卷126997份,收回问卷126228份,回收率为99.39%,其中有效样本124296份,有效率为98.47%;参评院(系、所)41个,评估课程1345门,教师1878人次。统计情况见表1、表2。
表1 本科生课程评估情况统计
表2 本科生课程评估结果统计
(一)理论课教师评估结果分析
1、全校教师的总体情况
本科生理论课教师的评估项目共有11项。在本次参评教师1273人次,学生评为教学效果优良(≥80分)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99.69%,无教学效果差(<70分)的教师。评估结果见图1。
人数
0.31%
图1 全校参评教师评估结果示意图
自2004年春季学期开始网上学生评教以来,被学生评为教学效果优秀(≥90分)的教师比例一直呈增长趋势,从2004年春季学期的25.47%,上升到2007年秋季学期的74.13%,2010年秋季达到87.26%。本学期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比例达到88.30%。
2011年秋季学期从事本科生理论课教学所有参评教师的平均分为93.61分。本学期有32位教师获得最高分(97.50分)。
2、教师授课的单项得分情况
从图2中教师授课情况各项平均分可以看到,在学生对我校教师授课情况的各项评价中,同上学期一样,对“热情、认真、投入、严谨,教书育人”的评价最高(平均得分97.01分),对“讲解生动、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评价最低(平均得分94.37分)。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致理书院-日新书院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
日新书院
清华大学新成立日新书院,负责强基计划历史学类、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书院坚持强基固本、综合创新的方针和“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培养模式,主要依托人文学院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科学史系的顶尖师资力量,致力于培养具有精深的人文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跨学科视野、能够运用多种语言从事学术研究、知识和思想创造、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优秀人才。
历史学类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清华大学历史学科有着悠久传统和辉煌历史,是中国“新史学”的发源地之一,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蒋廷黻、刘崇鋐、雷海宗、张荫麟、邵循正、吴晗、周一良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形成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诸多蜚声中外的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渐恢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1985年,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1993年重建历史系,2003年所、系合并形成新的历史系。2000年,历史系获批专门史博士点,2006年,历史学获得一级学科授予单位,2007年,建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专门史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012年,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国内11个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该协同中心通过了教育部的正式认定。如今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学术梯队合理,学科齐全,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学术新生长点多,已成为国内历史学科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
摘要: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如何进行通识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通识观念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全国大学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和其他课程共同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来看,它不仅是丰富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基础课程,而且是加强通识观念、传播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平台。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是我国各高校公共外语类的必修基础课,它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主导型意识强化了英语的工具性,使得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单纯性的语言技能的培训。学生虽然能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综合文化能力和素质却不容乐观,这些都影响到人才创造能力的形成。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使英语教育的人文方向发生
了偏离,导致学生思维匮乏,缺乏对人生普遍价值的认知能力,知识匮乏,毕业后的发展空间狭小,甚至与英语毫无干系。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改革,但大多是教学结构、模式或是教学硬件方面的变化,如变粉笔黑板为多媒体及网络。在教学内容上仍过于强调外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忽视了英语教育本身的人文色彩。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已经变成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因为它是现阶段评估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而部分用人单位也以四六级证书为录用条件,在应试教育和社会求职压力下,学生学习英语带有功利性,英语学习的唯一动机是通过四级或六级考试,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虽拥有四六级证书,却无法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使大学英语成为真正的“哑巴”英语。由于缺乏具有人文通识知识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目的上忽视了对目标语国家传统文化的导入及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忽略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造成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低下。如何从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困境中走出来,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论高校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开发途径--基于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双语示范课程的调查报告
论高校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开发途径--基于对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双语示范课程的调查报告
刘艳菊;范晓晖
【摘要】双语课程的教材是确保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教学资源,也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本文基于对北京大学双语示范课程《分析化学》和清华大学双语示范课程《生物化学》的调研报告,探讨了我国高校化学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开发途径:引入高质量的原版教材并结合相应的自编教辅教材,配套使用,使原版教材本土化;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自编全英版高等学校化学双语课程教材,后者是建设双语教学教材的最优途径。%Textbooks for bilingual courses are both the key teaching resources that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the essential prerequisite of successful bilingual teaching . Based on the surve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th e two model bilingual courses of‐fered by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to develop textbooks for bilingual teaching of university chemistry courses in China .One way is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ori ginal English textbooks and use corresponding self‐compiled teaching materials so as to make the original textbooks serve localized needs .The other way is for regular publishers to publish all‐English bilingual textbooks for university chemistry courses .The second way is the opti‐mal one of developing bilingual textbooks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识化”、“学术化”与“生态化”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识化”、“学术化”与“生态化”
摘要:“通识化”“学术化”与“生态化”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分析,理清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一致性,并探讨其可行性、适用性及有效的推行途径,对大学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学术英语;生态化课程
近年来,随着国内“英语热”的盛行,国人对英语学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也随之一浪高过一浪。2013年下半年以来,北京、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相继传出酝酿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更是将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讨论推向了风尖浪口。与此同时,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上海市部分高校以学术英语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难发现,上海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学术化教学改革与不久前推行的大学英语通识化和生态化教学改革并行不悖。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三者的研究和探讨,给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积极的思考。文中的“通识化”“学术化”与“生态化”分别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通识教育”“学术英语”和“生态化课程”体系建设三次转向。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通识化”
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
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完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下一步应该是开展大学英语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西方,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其目的是培养集道德、智慧、健康、美诸品质于一身的公民[1]。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因此,“自由教育”的理念一直影响着欧美的大学教育。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的A. S. Parkard教授首先使用了“通识教育”一词。他指出,大学应该提供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2],由此出现了近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1945年发表的哈佛红皮书即《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中指出,通识教育之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3]。时至今日,美国的一流大学都相继创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因而成为实施通识教育的典范。
大学通识教育的困境、反思与对策
我们 大陆大学规定 的数学 和计算机 只作 为鼓励但不要
三 、对 通 识 教 育 改革 的反 思
求选修课程 之列。可以看 出 ,对文科生 自然科学 的要 求 比较低 。第 三类 是以理 工科为 主的大学 ,如麻省 理
工学院 ,要求每个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至少八 门人文
由以上 的分析我们 可知 ,中国大学对通识教 育的 概念 、目标 、核心课程设置 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
。
. .
.
…
鍪 n c 源皇 , 于 e r a l
器
展生知视 学的识野
,
。
。
、
.
.
,
收 稿 日期 :20 一 l 1 0 8O一5
作者简介 :刘建平 ,武汉大学博 士,讲师 ,主要从事教 育哲 学研 究。
o }西 大 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在 着 一 些 误解 。
社会科学课程 ,而且其 中至少三 门课程必须集 中在同
一
领 域 。它 在 自然 科 学 领 域 的通 识 课 程 特 点 是 专 业 水
首先 ,对通识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 中的地位 问题
存 在 着 很 多 模 糊 和 矛 盾 的认 识 。 目前 中 国大 学 对 通 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报告
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报告
(一)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介绍: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成立于1926年,初名西洋文学系,1928年易名为外国语文学系。曾培养出许多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才,如钱钟书、曹禺、季羡林、荣高棠、查良铮、王佐良、许国璋、李赋宁、英若诚等。
1952年院系调整,外国语文学系建制撤销,主要师资力量及专业学生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为培养外语师资和外事翻译,清华大学曾分别于1965年、1970年和1974年招收英语、日语和德语专业本科生。
1983年系科复建,名为外语系,其后学科建设逐步发展,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先后招收英语专业、日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生,2003年起招收英语专业博士生,2010年起招收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科研人员。随着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 2010年更名为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外文系。
(二)清华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情况介绍:
1.研究生英语教学管理:
硕士生进校后需参加“清华大学研究生英语分级考试”。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在85分以上(含85分)或本科阶段通过“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I考试”的直硕生,可免修硕士生英语学位课,自动获取2个学位课学分
不符合免修条件的硕士生根据分级考试成绩,在第一学年内选择一门硕士生英语课程,同时应参加第一学年秋季学期或者春季学期举行的“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I考试”,水平II考试成绩以最高分数记载。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位课成绩=(英语水平II考试成绩+所选课程考试成绩)╳50%,成绩及格者获得2个英语学分,所选课程不再另记学分。注意:第一学年内没有参加水平II考试的学生,其英语学位课成绩合成时“水平II考试成绩”按照0分进行合成。
清华外语系课程
清华外语系课程
1. 清华大学外语系简介
清华大学外语系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下属的一个系所,成立于19xx年。作为中国
顶尖的外语学科之一,清华外语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外语人才。外语系的教学和研究领域涵盖了多个语种和文化,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俄语等。
2. 清华外语系的课程设置
清华外语系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多样,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外语学习和文化研究。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课程:
2.1 外语语言学
外语语言学是外语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外语语言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分析和语言运用能力,为将来的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清华外语系的另一个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礼仪习惯、沟通方式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交流。
2.3 文学与文化研究
文学与文化研究是清华外语系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也是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学习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通过文本分析和批评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研究能力。
2.4 翻译与口译
翻译与口译是清华外语系的另一个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翻译和口译能力。学生将学习翻译和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和口译能力。
3. 清华外语系的教学特色
清华外语系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3.1 国际化师资团队
中西通识教育模式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要均衡 , 要注重满足学生德、 、 、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需 f 而是应 与实践相结合 , 高各种综合能力。 提 因此 , 作为 求; 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方案 I 堂教学 的延续和补充 , 课 很多学校都开设与英语课 程
生的独立人格, 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健全学 l 的选修课程多达近百 门; 还有一些 中学很早就开设 了
生 的判 断力和价值取 向,增强学 生的责任感 ,对个 1 二外语 , “ 第 如纽约 的 Rv ̄Mecu t i e o n ̄学 校 , 第二 仅
人、 家庭 、 国家 、 天下有 一种责任感 , 对人类 的命运有 : 外语 就开设 了法语 、 西班 牙语 、 语 、 汉 意大利语 、 拉丁
7 ]孙有 中. 英语教 育与人文通识教育. : 北京 外语 首先, 掌握知识本身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 l 【 构成要素。英语语言本身不仅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l 教学与研 究 出版社 ,0 8 20 . 作为世界通行的语言之一 , 英语更是全人类文明的一 1
『]唐文红. 开另一扇教 育视 窗—— 我视 察到 8 打 [ 9 】杨春梅 . 通识教 育 : 本质 与路径 . 代教 育科 现
・
1 ・ 01
梅翠平 : 中西通识教育模式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于构建我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
是每个本科生在大一都必修的核心课程 。 首先这是连续三个学期的课 , 每课每学期五个学分 , 每周上课五小时 , 外加每周讨论时间三至四小时。” ’ 〔 有资料表明 , 就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 如麻省理工学院 , 也 “ 要求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至少八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 , 而且其中至少 三门必须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 例如历史 , 或哲学 , 或文学等等 不下于前述芝加哥、 斯坦福等大学的同类课程的。”’ 在我国 , 提倡通识教育最早的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 他在 《 大学一解 》中写到 “ 通识 , 一般生活之准备也 专识 , 特种事业之准备也 。 通识之用 , 不止润身而已 , 亦所以 自 通于人也 。 信如此论 , 则通识为本 , 而专识为末。 偏重专科之弊 , 既在所必革 , 而并重之 说又窒碍难行 , 则通重于专之原则尚矣。” 明确提出了培养 “ 通识 ” 人才的目标 。 梅贻琦的
通识教 育观包括 以下几个主要 内容 一是生活大于专业 , 事业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 二是通
。…… 其质量和严格性都是
识是一般生活的准备 , 专识是特种生活的准备 三是从社会需要来看 , 也是 “ 通才为大 , 而 专家次之 ” 。可惜战乱中的旧中国不能给这位杰出教育家的远见卓识提供实现的可能 。 解放 后 ,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全盘照搬文 、 、工分家的苏联教育模式 , 一味发展专业教育 , 形 理 成了跋脚状态的教育体制。直到改革开放后 ,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 华中理工大学 、复旦大
论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
Vo l _ 2 6 No . 6
J u n . 2 01 3
论大 学通 识教 育理念下的大 学公 共外语教 学
蒋丽 香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 1 0 2 0 5 ) [ 摘 要] 大 学外语课程作为 一门大 学生必修 的课程 ,其 学科性质 、教 学 目标 以及教育 内容决定 了它可 以承担更 多通识教
曼 神 詈 思 想 ’ 世 中 国 文 学 ; ‘ 戊 ’ 汇 通 东 西 之 精 二 大 学 公 外 语 程 面 临 的 题 而互 为介绍传布。 之 一、 ~ 一 一共 一 …课 一 ~问 一一
,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 系是对大学 的所有课程而言 的 , 而 大学外语 课程作 为- -I ' q 大学 生必修 的课 程 , 其学科性 质 、 教
第2 6 卷第 6 期 2 0 1 3 年6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学 目标以及教育 内容决定了它可以承担更多通识教育的职责 。
一
首先是观念的问题 , 尤其是公共外语教师 自身 的观念 问 题 。大学外语 课程这种 “ 非专 业课 ” 在老师和 学生心 目中的
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优秀的英文实践能力和多语种人文潜质。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熟练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宽厚的英文专业知识,广博的国际化视野,较高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方式(critical thinking),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在外事、教育、文化、科技、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成为满足国家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须在提高英语基本功、系统掌握英语国家人文和社科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扩展认识领域,参与各类有利于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具备有价值、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超越语言层面熟练进行思想交流的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总学分150学分。其中春、秋学期课程总学分134学分,暑期实践环节6学分(分三个暑期执行,每暑期2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0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19门,42学分待改
(1)语言素质类 30学分
阅读与思辨(1)(4学分)、阅读与思辨(2)(4学分)、阅读与思辨(3)(4学分)、英语写作(1)(4学分)、英语写作(2)(4学分)、英汉互译(1)(2学分)、英语听力(1-4)(4-8学分)、英语口语(1-3) (4-6学分)。
注:听力课程与口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学生需根据清华大学英语分级考试的水平修读相应的课程。
(2)专业素质类 12学分
经典文学作品导读(2学分)、理解文学(2学分)、英国文学史(2学分)、美国文学史(2学分)、语言学概论(2学分)、文学翻译(2学分)。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
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
导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和适应多元化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以全国四所著名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一、通识教育的定义和目的:
通识教育是指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1.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必
修课程,主要涵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科技与社会、人文与科技的交叉领域的学习;另一部分是选修课程,包括如艺术、体育、外语和跨学科的课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2.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加强版,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有科学与人文、人文与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交叉领域的课程。学生需要在选修课程中至少选择其中一个领域进行学习,以培养综合素质和交叉学科能力。
3. 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自由,
并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并通过课程的参与和讨论来增长见识和扩宽眼界。
以评促学:“促学评价”理论及其在中国外语教育中的实践
以评促学:“促学评价”理论及其在中国外语教育中的实践高满满;黄静;张文霞
【摘要】促学评价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大陆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教育评估领域正经历着从对学习进行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到为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即促学评价)的变革.本文介绍了促学评价的起源与定义,梳理了促学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差别,探讨了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习的问题,重点介绍了香港英文科中学校本评核以及清华大学基于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促学评价实践,为中国的外语教育评估改革提供了新路径,并为促学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
【年(卷),期】2018(039)003
【总页数】9页(P33-41)
【关键词】促学评价;香港校本评核;基于课堂的促学评价
【作者】高满满;黄静;张文霞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
1.0 引言
教育评估领域,包括语言教学评估在内,正经历着从对学习进行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到为了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即促
学评价① )的变革(Black & Wiliam,1998; Broadfoot et al.,1999)。促学评价近十年来也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评价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决策者的重视。它不仅在学校里成为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纳入教育政策之中,成为评价体系改革的基础。然而,在中国,自科举制度以来,评价一直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在外语教育中,考试对于教学产生了持久的,且常常是负面的反拨效应(辜向东,2007)。相比而言,促学评价在我国外语教育
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尝试
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尝试
【摘要】随着通识教育的理念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通识教育理念应该是大学办学的基础之一。外国语言文化是通识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更应该秉持通识教育的理念,大力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通识内涵”,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各国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广泛,大学英语也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的人才的重任。在此大环境下,通识教育理念走进大学教育的视野,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我们的目标就是既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又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负责任和知识全面的公民。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1943年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指出通识教育之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此种人需具备四种能力:①有效思考的能力;②能清晰地沟通思想的能力;③能做适切明确判断的能力;④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并认为通识课程应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黄坤锦,2006)清华大学博士李曼丽女士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
表述之后,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概括。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广博的、普遍意义的了解,形成内心统一的认识观
和世界观,并通过理性和感性均衡发展,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解决问题能力、生活态度、道德和政治修养等广泛的教养要求的具体教育形式。(杨颉, 20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外语通识选修课调查分析
一、清华大学通识教育概况
清华大学外语系于1996年6月成立了公共英语测试组,其宗旨是建立以强调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中心的新的考试体系。为配合清华大学外语教学的改革,落实国家教委高教司关于八所院校自设考试的精神,经过广泛调研和不断尝试,于1996年9月设立了目标化管理的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体系,并于1999年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正式认可。自2004年3月教育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以来,外语系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精神和具体指标,积极开展工作,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以实用为导向,不断深化清华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清华大学提出十年发展计划:以通识为教育目标,面向全球化竞争,顺应大学发展趋势,以学生为根本,以实用为导向,开创公共外语教学新局面。
具体来讲就是:第一、重视全球与所在地的双向关怀;专业能力与宏观视野的培育。第二、促进学科间的整合与对话;注重学术的原创思维与典范意义。同时清华大学还给出了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指针:全球意识,丰富文化内涵,逻辑与批判思考,综合性推论,终身学习与组织技能,沟通能力与 EQ 科学的理悟以及社会与伦理反思。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达到弘扬清华大学精神的目的。包括:第一、提振水清木华的风格〈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术性格〉。第二、增进东西方文明的对话,科学与人文的融会。第三、体现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学术与志业的活水源头─专注与热情〉、厚德载物〈多元角度与民主风范〉的时代精神。
其次是重视以学生为本位思考的目标。包括:第一、在要求学术专业素养下,透过学术课程及潜在课程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第二、培育学生于各层次小区环境与多元文化建立起相互尊重与合作的伙伴关系。第三、在高度竞争的全球化趋势下,涵育安身立命的智能与鉴赏品味。第四、增加通识课程的多元性与整合性, 协助学生适性发展及深造上的需求。
在核心通识开课的原则上,清华大学提出: a.基本学术知识及取向 b.具跨领域及跨学术性质 c.以议题为导向。另外,清华还指出核心通识课程七大向度:思维方式,生命探索,艺术与美感,社会与文化脉动,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经典 (中语系规划),历史分析 (历史规划)。
二、北京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外语通识教育课程汇总
三、清华大学外语通识教育特点
1.师资力量雄厚。清华大学英语教研室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整个教师队伍保持在50名左右。这支队伍的特点是:业务素质高,敬业爱岗,富有朝气。承担全校四个年级本科生的公共英语教学任务。外语系从事公共日、德、俄、法语教学研究的教师有19人(日语9人、德语5人、俄语3人、法语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几乎所有教师都有在国外学习和进修的经历。
2.课程内容丰富。清华大学设有五大向度核心通识课程,各向度皆设计有三门核心课程。I.思维方式:1.当代科学文明2.批判思考
3.价值与实践
4.哲学基本问题
5.数理思维II.生命之探索:1.当代生命科学2.生态体系与全球变迁 3.现代社会与心理 4.生态与生命III.艺术与美感: 1.认识艺术2.当代视觉文化 3.艺术与社会IV.社会与文化脉动:1.经济学与生活2.公民社会与法治3.社会文化分析 4.文化与经济5.现代国家与社会的形成V.科学、技术与社会:1.前近代科学史2.科学革命3.科技与社会4 .技术与社会5.前瞻科技
3.重视外语教学是清华大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公共外语教学是学校各项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公共外语教学由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公外研究生教研室、日、德、俄、法语教研室共同承担,每学年为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600多门次的各类公共外语课程。教师们爱岗敬业,不断改革外语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越来越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4.清华大学除了开设了针对外语技能的课程之外,还开设了不少针对扩充专业技能的外语通识课程。例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结构矩阵分析,建筑材料,水力学,环境土壤学工程,材料基础数据库原理,自动控制原理,高性能计算导论,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等等,这些课程全都采用全英文授课的形式。
5.课程学术性高。目前,清华大学“大学英语系列精品课”已列入清华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并先后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6.设置有专门的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最近刚刚成立20周年。全面管理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管理与改革。专业性与针对性强,表明了清华大学对通识教育的重视与长期投入的决心。
7. 清华大学于1996年9月设立了目标化管理的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体系,并于1999年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正式认可。该体系由“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I”和“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II”组成。目的在于突出对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检测,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实力。该考试与学生的学位挂钩,成绩合格者才能够获得学位证书。
四、北京工业大学外语通识选修课与清华大学之比较
相同点: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点,包括课程申报过程,授课形式和评估过程以及班级规模等等。这些即是各个大学开设外语通识选修课的相通点,在这里不做过多陈列,主要来看不同
点。
不同点:
1.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与材料工程类外语通识课程几乎为零,而清华大学针对扩充专业技能开设了35门外语通识课程。经济和政治类学科与清华的比例是3:32。历史人文与艺术类课程的比例是11:21。语言与文学类课程比例为:26:22。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工业大学在科学技术与材料工程类课程的设置上严重缺乏,经济和政治类学科设置也不够全面。
2. 清华大学开设的外语通识选修课程偏重理工科类。而外语文学类与历史人文艺术类课程相对较少。而且一些专业课程由于是全英文授课,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很高,课堂的活跃度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对于英语能力不高的学生,此类课程难度高,选课时不会做太多考虑,不能很好地满足全体学生的选课需求。
3. 清华大学努力转变大学外语教学思想和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人性化、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利用夏季学期为一年级本科生开办暑期外语强化训练暨外语文化活动月。而北京工业大学这方面的尝试比较少,学生外语通识学习的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
4. 清华大学设有专门的通识教育中心,全面管理全校通识选修课的开设,管理与改革。反观北京工业大学,没有设置专门的这类机构,通识选修课与必修课程一起都由教务处管理。这样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教务处无暇顾及通识教育的改革与深化。
5. 清华大学还建立了“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体系”,由“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I”和“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II”组成。该考试与学生的学位挂钩,成绩合格者才能够获得学位证书。而北京工业大学没有建立这类体系,外语级别考试与学生的学位不挂钩,甚至大学英语四级没通过都能毕业。
6. 北京工业大学开设了针对部分学院、学科的专业英语,如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英语,针对计算机学院的专业英语等。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强。
7. 北京工业大学没有全英文授课课程,没有双语授课课程,也没有外教开设的选修课程。今年,清华大学除了有多达127名中国教师开设了外语通识选修课程之外,还有11名外教开设了外语通识选修课程。
8. 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置较重基础,没有层次性,学术性相对较低,几乎没有国家精品课程。但是相对于清华大学的全英文授课来说,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传授的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活跃度。
9. 北京工业大学开设选修课的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一节选修课的课时只有80元补贴,而有些优秀教师每星期课时较多,负担较重,没有动力开设选修课。学校在鼓励教师开课的机制方面需要改革与完善。
五、思考
一、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提出及其内涵
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理念由哈佛大学首次提出。前哈佛大学校长德瑞克‧伯克曾经尝归纳四种博雅兴趣的通识教育派别:一、经典名著研读:经典代表人类思想的结晶。二、主题式导论课程:介绍人类生活重要课题与领域,如西方文明、价值观、科技等。三、探索模式课程:按人类自我了解与所居世界的主要思考方式来组织。四、混合式课程:按几个学科分类,包括自然、人文及社会学等选读学分数。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理念就是希冀通过核心课程的实施最有效地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其理念的内容包括:继承自由教育创痛的理念、培养有教养的人的理念、增强大学凝聚力的理念以及平衡选课自由与组织秩序的理念。
目前国内大学所谓核心通识的核心意义大抵都指涉着第二、三、四项的型态。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近年的核心通识课程改革理念,初期基本上是以上述所提的第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