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优秀课件很实用)
合集下载
《登高》ppt课件30张
伍
抬头望明月
比
安史之乱
较
鉴
盛
衰
赏 李白
低头看现实
杜甫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一古体诗,一近体 诗,诗体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相同。对照《梦游天姥 吟留别》的相关信息,完成下表。
体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材 押韵
句式
对仗
《梦游天姥 乐府歌行杂 吟留别》 言古诗
记梦诗
押韵灵活 多次换韵
七言为主 灵活变化
对仗不严
《登高》
节度参谋
765年, 严武去 世,杜 甫失去 凭依, 举家离 开成都。
生活的最后二 年,居无定所。 飘泊于岳阳、 长沙、衡阳、 耒阳之间,时 间多在船上度
过。
770年 冬,杜 甫死于 长沙到 岳阳的
船上
这十年是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是他的创作最为成熟的时期。
文体知识——律诗
定义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 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诗人的“悲” 不仅是悲自然、悲 个人,更深层的是 悲社会、悲国家, 相对于国家的风雨 飘摇,诗人自己的 生活困顿、年老多 病,大自然的秋风 萧瑟,只不过是文 本的表层罢了。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诗歌情感深沉蕴藉(含蓄)、忧愤; “顿挫”∶诗歌语势有停顿转折,抑扬跌宕。
精神气度:
一种在忧国忧民的思绪之下,将社会历史感、宏大空间感 和悠远时间感三位一体构成的这一宏大深沉的艺术风格。
“悲”在何处?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苦恨”二字如何理解?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 运。国家动乱,诗人年 事已高,漂泊在外,生 活艰难,壮志难酬。
《登高》ppt课件26张
明确: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 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不动 声色的景物描写中让人倾听灵魂深处的苍凉与悲苦。“无 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 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
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唐诗的江山》
课堂训练
1、下列对《登高》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对风、天、猿、渚、沙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 画。 B. 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常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 “霜鬓”正是他思虑艰难国运的结果。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景选情,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 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杜诗——主体情感、风格
●情感:
●风格:
●忧生忧世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 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 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 变。
•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 • 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 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 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 《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题目解说
•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 高的习俗。
• 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 见、所感。
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唐诗的江山》
课堂训练
1、下列对《登高》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对风、天、猿、渚、沙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 画。 B. 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常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 “霜鬓”正是他思虑艰难国运的结果。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景选情,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 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杜诗——主体情感、风格
●情感:
●风格:
●忧生忧世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 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 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 变。
•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 • 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 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 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 《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题目解说
•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 高的习俗。
• 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 见、所感。
《登高》ppt课件
悲愁的无可排遣?还是自我生命的珍重?
总结感悟
一个战乱频繁的的年代, 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 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 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
回顾
刚才我们先从诗歌标题“登高”入手 我们了解了作者杜甫写作这首诗的背景 鉴赏了这首诗的写景,体味了这首诗的情感 不难得出,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写景的角度也是多样的
明代胡应麟 在《诗薮》中评价:
“杜甫的登 高,当为古今七 律第一”
任务一: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韵律,体会情感
登 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任务二:二读:读懂诗意 (抓意象——悟意境)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这 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猿人听啸着哀猿,声也觉是得诗
︼
声音哀伤。
急风就是风很大
面
这些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感?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悲哀凄楚
︼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写 下这首《登高》;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 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历史背景
公元767年,“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唐王朝由盛转 衰。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中。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夔州, 他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这之前纷纷去世了。
762年,李白去世,765年,高适和严武去世(高适和 严武,是给予了杜甫非常大帮助的两个人,可以说,成 都草堂的建成、杜甫流落期间短暂的安定生活的实现都 是依仗于这两位朋友)。
总结感悟
一个战乱频繁的的年代, 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 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 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
回顾
刚才我们先从诗歌标题“登高”入手 我们了解了作者杜甫写作这首诗的背景 鉴赏了这首诗的写景,体味了这首诗的情感 不难得出,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写景的角度也是多样的
明代胡应麟 在《诗薮》中评价:
“杜甫的登 高,当为古今七 律第一”
任务一: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韵律,体会情感
登 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任务二:二读:读懂诗意 (抓意象——悟意境)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这 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猿人听啸着哀猿,声也觉是得诗
︼
声音哀伤。
急风就是风很大
面
这些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感?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悲哀凄楚
︼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写 下这首《登高》;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 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历史背景
公元767年,“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唐王朝由盛转 衰。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中。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夔州, 他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这之前纷纷去世了。
762年,李白去世,765年,高适和严武去世(高适和 严武,是给予了杜甫非常大帮助的两个人,可以说,成 都草堂的建成、杜甫流落期间短暂的安定生活的实现都 是依仗于这两位朋友)。
《登高》ppt课件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作品集:《杜工部集》
《登高》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 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 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 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 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 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 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在这三年里,他生活很困苦,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 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 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 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八悲:孤苦无依
【思考】从颈联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老病孤独, 身世凄凉、眷念家乡亲朋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 愁苦。 颈联是对诗人颠沛流离一生的高度概括。给诗人的离乡之 愁增加了悲秋苦病的情思,融入了诗人离乡万里,人在暮 年的感慨,使诗意更加深沉。
赏析本诗写景的手法。
(1)写景富有地域季节特征。风急、猿啸、落木、长江,描绘出夔 州凄冷肃杀的秋景。 (2)意象叠加。首联连用天、风、沙、渚、猿啸、鸟等意象,营造 出凄清萧瑟的氛围。 (3)动静结合。首联的天、渚、沙属静景,而风、鸟,则为动景。 (4)写景顺序:由远而近,俯仰相替。首联上句风、天既为远观之 景,又是仰视之物,而下句的渚、沙、鸟则为近观之物,俯视之景。 (5)视听结合,绘形绘色。视觉上,天、江、沙、鸟,皆为冷色调; 听觉上,风声、猿啸声、落木声,则为萧瑟之音。
《登高》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 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 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 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 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 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 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在这三年里,他生活很困苦,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 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 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 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八悲:孤苦无依
【思考】从颈联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老病孤独, 身世凄凉、眷念家乡亲朋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 愁苦。 颈联是对诗人颠沛流离一生的高度概括。给诗人的离乡之 愁增加了悲秋苦病的情思,融入了诗人离乡万里,人在暮 年的感慨,使诗意更加深沉。
赏析本诗写景的手法。
(1)写景富有地域季节特征。风急、猿啸、落木、长江,描绘出夔 州凄冷肃杀的秋景。 (2)意象叠加。首联连用天、风、沙、渚、猿啸、鸟等意象,营造 出凄清萧瑟的氛围。 (3)动静结合。首联的天、渚、沙属静景,而风、鸟,则为动景。 (4)写景顺序:由远而近,俯仰相替。首联上句风、天既为远观之 景,又是仰视之物,而下句的渚、沙、鸟则为近观之物,俯视之景。 (5)视听结合,绘形绘色。视觉上,天、江、沙、鸟,皆为冷色调; 听觉上,风声、猿啸声、落木声,则为萧瑟之音。
《登高》ppt课件20张
登 高杜
甫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 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 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 感受体悟景中之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 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精读体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探析:试着从感官与动静两个角度来分析本联的写景艺术。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的事物,好比画家的工笔,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将三峡秋景的形、色、态一一展现出来。
精读体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指远离家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病: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
难。
苦恨:极恨。苦,极。
潦倒:衰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沉郁:指诗歌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指诗歌情感表达得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作者作品及生平
主要作品:诗文集《杜 工部集》,代表作“三 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夔州所写。 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 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 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 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
甫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 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 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 感受体悟景中之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 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精读体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探析:试着从感官与动静两个角度来分析本联的写景艺术。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的事物,好比画家的工笔,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将三峡秋景的形、色、态一一展现出来。
精读体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指远离家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病: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
难。
苦恨:极恨。苦,极。
潦倒:衰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沉郁:指诗歌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指诗歌情感表达得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作者作品及生平
主要作品:诗文集《杜 工部集》,代表作“三 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夔州所写。 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 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 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 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
《登高》ppt课件24张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所言“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指哪“八意”? (同桌合作)
八意:八悲、八难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万里,地辽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 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 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思考探究 (二)诗人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将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中的“落木”换成“落叶” 好不好?为什么?
思考探究 (二)诗人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林庚《说木叶》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 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 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而“木” 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 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舒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 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呈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同桌相互交流)
诗句
行为
“艰难苦
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
浊酒杯。
”
心理
肖像
神态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登高》ppt课件23张
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 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最上者,因其对 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 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因 此而不朽。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悲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悲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登 高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作者简介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时贫病而卒。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登高所感(颈联尾联)
本诗写登高,可以划分成哪几个层次?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凛冽身寒心寒
辽阔渺小孤独
悲凉凄哀
徘徊哀伤孤寂
冷色调清冷凄凉
思考探究
情感:悲凉、悲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对外在景物的感兴
内在情感的逐步登高
悲人之多舛
悲国之动荡
登高
首联
萧条寂寥之景
尾联
沉郁顿挫
风——急 天—— 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多病漂泊之叹
艰难潦倒之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百年 多病 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思考探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诗句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PPT教学课件优秀完整课件
登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杜甫
杜甫画像
杜甫草堂
时代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 作。这是一首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 第一”。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 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 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 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为了排遣浓 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
颔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要联系杜甫的 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 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晚 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
所以“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 韶光易逝的感慨。
“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 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处在战乱 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
这联诗句有八层意思,请找出来?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 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两鬓斑白了 。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
新停酒杯
主旨: 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登高望远,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抒登高 所感。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 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 热爱,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 国忧民、感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的博大胸怀。
“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是个人 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 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 ,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己。
杜甫
杜甫画像
杜甫草堂
时代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 作。这是一首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 第一”。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 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 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 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为了排遣浓 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
颔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要联系杜甫的 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 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晚 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
所以“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 韶光易逝的感慨。
“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 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处在战乱 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
这联诗句有八层意思,请找出来?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 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两鬓斑白了 。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
新停酒杯
主旨: 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登高望远,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抒登高 所感。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 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 热爱,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 国忧民、感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的博大胸怀。
“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是个人 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 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 ,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己。
《登高》ppt课件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
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 由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 酒杯而无处消悲。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
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作业设计
1联系 诗歌意象、意境与表达效果,分析颔联中“无边落木萧 萧下”能否换成“无边落叶萧萧下”?说明理由,写一篇 文学短评。
2.长江是不尽的,即长江是无穷无尽的,意味着时间的 无穷。因此这里的长江可谓“一语双关”,既指眼前所 见的江河,又指历史的长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F “无边落木萧萧下”状悲之广广(范围上)
“不尽 长江滚滚来”言悲之多多( 数 量 上 ) d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
杜甫的一生和他所处的唐王朝由盛转衰、万方多难的时代 息息相关。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亲眼目睹了 “生灵涂炭”的惨状,亲身感受到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痛苦。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渚一清一凄清冷落的沙洲
(5)沙一白一苍白的沙砾 冷色调——凄凉、伤感,写出了环境凄凉冷清的特点。
(6)鸟一飞回一低飞盘旋的水鸟 暗示诗人漂泊无依、流浪(物我一体) 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以盘旋的飞鸟比喻人的无所依靠。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苏轼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诗中哪 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悲
文本研读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课件(20张PPT)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 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 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 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 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 风。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 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明确: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 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 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 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 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 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赏析颔联
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
生命短暂 反 衬
2:“萧萧”写出落叶之声态,肃 杀可闻; “滚滚”写出大江东去的声势,雄 迈可见。 “无边”和“不尽”给人以境界开 阔、辽远之感
宇宙永恒
3:颔联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体现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意境: 苍凉、雄浑 感情: 沉郁而悲壮
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此联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1.颔联写出了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 2.这两句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起伏之变,跌宕之气。 3.这句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
“三吏”“三别”皆被传诵,作品
汇为《杜工部集》。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 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登高》ppt课件24张
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悲 悲自然之秋 秋 悲人生之秋 之 作 悲国家之秋
(四)全诗总结
齐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 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 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 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 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 感!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意 境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 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悲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合作探究一:
可 百年,暮齿(晚年)也;
悲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① 思乡怀人 ② 感时伤怀 ③ 流寓他乡 ④ 羁旅行役 ⑤ 人生迟暮 ⑥ 体衰多病 ⑦ 望远寄怀 ⑧ 孤苦无依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 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抒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如何写悲?从诗中体 现“悲愁”的意象加以分析。
齐诵:小结前四句 首联两句,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 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 凄凉的基调。 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 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 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杜甫生平
少年:出身名 门,裘马轻狂
中年:困顿十 年,入仕无门
晚年:忧国忧 民,贫困交加 评:杜甫一生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
《登高》ppt课件22张
南宋评论家罗大经认为此联抒 发了杜甫的八大悲愁,逐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悲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 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课后作业: 1.完成下一页PPT上的理解性默写;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以杜甫的身份,将 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几句都可以)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悲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 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课后作业: 1.完成下一页PPT上的理解性默写;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以杜甫的身份,将 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几句都可以)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登高》ppt课件28张
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表达自我的人生 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 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
草堂
杜 甫 旧 居
— 草 堂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三十五岁前):《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3、战乱流离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
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登高诗---拓展阅读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诗---拓展阅读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诵读、理解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诵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情 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杜甫《登高》优秀公开课课件ppt
2
,展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体现了诗
《登高》诗的结构紧凑,主题鲜明,通过描绘秋
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天的景象,寓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
忧虑,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
内涵。 3 诗歌的语言特色
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比喻等修
辞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诗歌具有很高
创作的,那时他正在流寓夔州。 3 《登高》诗的主题思想
《登高》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悲观情绪,展现了杜甫深沉
而激昂的情感世界。
时代环境影响
社会动荡背景
政治腐败问题
战争频繁影响
杜甫创作“登高”的时期, 正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朝由盛转衰,社会动 荡不安,这种环境对杜甫的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题思想的深层解读
诗人的孤独感
在《登高》中,杜甫通过描绘 自己独自登高的场景,表达了 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这 种孤独感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 感慨,更是对社会动荡时期的 无奈与思考。
社会现实的反思
《登高》这首诗歌中,杜甫通 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隐喻了 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问题,呼 吁人们关注和改变现状。
世界的深沉思考。
喻、象征等,使得诗句富有深度和韵味,引人深
思。 3 诗句的情感寄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
诗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寓含了对生
活的坚韧和不屈。
深入剖析名句含义
诗句中的"飞鸟"象征
"飞鸟"在诗中象征着自由与 无拘无束,杜甫借此表达了 自己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
《登高》课件(共16张PPT)
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情 于
景
青衣2011.08.29
陆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
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直
!
抒
——王国维
胸
臆
青衣2011.08.29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
陆
秋,时之凄惨也;
于 这四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景 这首诗的意象,它们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悲愁”?
青衣2011.08.29
风
急
伍天
高
寓猿
啸哀
情
于渚
清
景
沙
白
鸟
飞回
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
青衣2011.08.29
意境 凄凉
落木 伍
无边
萧萧
生命之短暂
下
沉郁
寓 情
长江
于
景
不尽
滚滚
时间之永恒
来
高昂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青衣2011.08.29
诵读入境法
方
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
法
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总
意象分析法
结
通过分析意向,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
语,体味情感。
青衣2011.08.29
是悲壮还是悲哀?
捌
哪些景体现了“壮”?
问 题
哪些字本身体现了“壮”?
探 哪些事的细节体现了“壮”?
究
论
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
《登高》ppt课件28张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 诗圣
”
。作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以 沉郁顿挫为主。
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杜草堂
读作者,知背景
杜甫代表作: “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背诵诗歌,巩固练习
1.《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 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 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新停浊酒杯 3.《登高》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句从空间角度 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 难酬的感怆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比较阅读
登高
登岳阳楼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昔 闻 洞 庭 水 , 今 上 岳 阳 楼 。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吴 楚 东 南 坼 , 乾 坤 日 夜 浮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戎 马 关 山 北 , 凭 轩 涕 泗 流 。
读作者,知背景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生 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是诗人杜审言 的孙子。唐肃宗时,官 左拾。遗曾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 武幕中任职。
《登高》ppt课件
杜甫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
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 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古 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 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 尊为“诗圣”。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感情多为忧国忧民。
“急”字, 很传神地写 出了当时季 节的特点。 其次,这个 “急”字, 使人感到非 常冷。既有 身体的,又 有心灵的。
急
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显得天底下
的人渺小孤 单。写出了 诗人孤苦无
助的凄凉心 境。
猿鸣凄 切,使 人听到 它的叫 声倍感 悲凉。
“渚”是江中 的小洲,站在 高处朝下看, 水中的沙洲显 得既小又空, 在萧瑟的秋风 中,给人一种 凄清的感觉。
“悲”什么?
背景
国家: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 家仍是一片混乱; 诗人: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这11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56岁,飘零的第八个年头了。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 压在杜甫心头,
高 哀清
“白”是 冷色调, 与前面的 “清”字 一起构成 一幅苍凉 凄清的画 面。
白
在空中盘旋, 说明它无处停 息,让诗人不 由得想到了自 己的艰难处境, 孤独无依 。
飞
风天 猿渚沙鸟
一个“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更是诗人内心的折射,哀伤心绪的反映。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
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 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古 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 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 尊为“诗圣”。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感情多为忧国忧民。
“急”字, 很传神地写 出了当时季 节的特点。 其次,这个 “急”字, 使人感到非 常冷。既有 身体的,又 有心灵的。
急
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显得天底下
的人渺小孤 单。写出了 诗人孤苦无
助的凄凉心 境。
猿鸣凄 切,使 人听到 它的叫 声倍感 悲凉。
“渚”是江中 的小洲,站在 高处朝下看, 水中的沙洲显 得既小又空, 在萧瑟的秋风 中,给人一种 凄清的感觉。
“悲”什么?
背景
国家: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 家仍是一片混乱; 诗人: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这11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56岁,飘零的第八个年头了。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 压在杜甫心头,
高 哀清
“白”是 冷色调, 与前面的 “清”字 一起构成 一幅苍凉 凄清的画 面。
白
在空中盘旋, 说明它无处停 息,让诗人不 由得想到了自 己的艰难处境, 孤独无依 。
飞
风天 猿渚沙鸟
一个“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更是诗人内心的折射,哀伤心绪的反映。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ppt课件22张
颔联: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 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 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 之情!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 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 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 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 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 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 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 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授课结束!再见!
知人论世,了解杜甫。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 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 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 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韵律屈折有力—沉郁顿挫
首联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 尾多灾联多病,艰今难天苦又恨独繁自霜登鬓临,高潦台倒。新停浊酒杯。
试比较《采桑子 重阳》和杜甫的《登高》在 风格上的不同。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 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 江天万里霜。
颔联
俯视 不尽江水 沉郁高昂
悲秋作客
抒
颈联
多病登台
愁苦沉痛
情
苦恨霜鬓
尾联
新停酒杯
忧愤无奈
欣赏格律
此诗在句式上的特点: 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
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 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 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 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 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 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 字字皆律。”
背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 夔州时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
景 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 介 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 绍 中。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
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 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 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 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 郁而抱病登台的。
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意象分析 这首诗歌中是人精心选取了哪些意
风
急 象来抒发感情?
“猿啸哀、鸟飞回”就是包
天
高
含作者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 离失所者的真实写照
猿 啸哀
意境
渚清
凄凉
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
沙
白 照出诗人内心的凄惨,哀猿
的啼叫暗示着作者的悲苦。
鸟 飞回
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总结
颈联和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艰 难苦恨”,一个多年飘泊,孤苦无 依,鬓发斑白,年迈多病的老者形 象跃然纸上。
拓展延伸:从《登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 联,将其改写成散文。
改写展示
站在高台上看,天很高。感觉风很猛。远处 不时传来猿的哀鸣声。小洲里的水清澈透明, 岸边是白色的沙地,沙地上空有一只小鸟在盘 旋飞转。眼前不时的有落叶在呼啸的秋风中飞 舞,无边无际。野马般的江水,奔腾而来,无 止无休。我经常在千万里远的他乡漂泊,身处 异地,此情此景,令人感受到了这个秋天多么 的悲凉。更何况在我风烛残年,年迈多病!经 历了国运艰难、人生坎坷,我穷愁潦倒,不能 借酒浇愁,只好独自登台排解心中的苦痛!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chuàng 。但虽凄
苦冷落却并不消沉。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总结
首联和颔联作者精选了一系 列意象,将诗人的“艰难苦恨” 包含无遗,将所要抒发之情凝 聚于所绘之景中,借景抒情。
说说颈联对仗工整之处。在朗读时 哪些字应重读?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重读:万、悲、常、百、多、独
宋代罗大经说颈联 的十四个字中含有 八层愁苦之情,试 着给它们归类。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羁旅之思 登台,求长寿; 独登台,无亲朋也。孤独之愁 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凄惨也; 百年,迟暮也; 暮年之叹 多病,衰疾也; 疾病之痛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 “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杜 人称“诗圣”,文为“诗
甫
史”。Leabharlann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
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 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知人论世
方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 其自身境况;
意象分析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 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移情入境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 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
大家想象一下, 首联中的“飞鸟”, 应该是一只在什么处境中的鸟?
联 鹰击长空 想 鸟鸣山更幽
活力和朝气 悠闲自在
渚清沙白鸟飞回
孤独苦闷的飞鸟
首联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用六个特写镜头: ①迅疾的秋风 ②高远的天空 ③哀鸣的猿啼④孤零冷落 的小岛 ⑤水落而出的白沙 ⑥低飞盘旋的水鸟。
③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艰难 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 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仰望 云天秋风
写 首联 俯视 江水渚洲 哀婉孤独
景
仰望 无边落叶 (扩大了视野)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沉郁而悲壮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滚滚东流的 “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 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 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韶光易逝,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是了?长 江不尽,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和我一样命运多 舛chuǎn 。壮志难酬?面对生命的短暂,传达出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 么 “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 停息。把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互衬托,人的 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 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 一种宏大的气势。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杨伦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
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 甫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②苦,是什么意思? “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 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心有余 而力不足)
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也喝酒,忧也喝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这愁闷
可要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身逢战乱、时值深秋、离乡万里、人到 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 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 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 难忧心忡忡chōng 。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 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 因病戒酒不举杯。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 常冷。既有 身体的,又 有心灵的。 更主要是心 的。
显得天 底下的 人很渺 小,很 孤单。
使人听到它 的叫声感到 悲凉。
这不是一 只快乐的 鸟,是一 只孤独痛 苦的鸟。
意境:雄浑高远而凄凉
首联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 尾多灾联多病,艰今难天苦又恨独繁自霜登鬓临,高潦台倒。新停浊酒杯。
试比较《采桑子 重阳》和杜甫的《登高》在 风格上的不同。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 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 江天万里霜。
颔联
俯视 不尽江水 沉郁高昂
悲秋作客
抒
颈联
多病登台
愁苦沉痛
情
苦恨霜鬓
尾联
新停酒杯
忧愤无奈
欣赏格律
此诗在句式上的特点: 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
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 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 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 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 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 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 字字皆律。”
背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 夔州时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
景 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 介 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 绍 中。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
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 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 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 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 郁而抱病登台的。
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意象分析 这首诗歌中是人精心选取了哪些意
风
急 象来抒发感情?
“猿啸哀、鸟飞回”就是包
天
高
含作者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 离失所者的真实写照
猿 啸哀
意境
渚清
凄凉
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
沙
白 照出诗人内心的凄惨,哀猿
的啼叫暗示着作者的悲苦。
鸟 飞回
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总结
颈联和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艰 难苦恨”,一个多年飘泊,孤苦无 依,鬓发斑白,年迈多病的老者形 象跃然纸上。
拓展延伸:从《登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 联,将其改写成散文。
改写展示
站在高台上看,天很高。感觉风很猛。远处 不时传来猿的哀鸣声。小洲里的水清澈透明, 岸边是白色的沙地,沙地上空有一只小鸟在盘 旋飞转。眼前不时的有落叶在呼啸的秋风中飞 舞,无边无际。野马般的江水,奔腾而来,无 止无休。我经常在千万里远的他乡漂泊,身处 异地,此情此景,令人感受到了这个秋天多么 的悲凉。更何况在我风烛残年,年迈多病!经 历了国运艰难、人生坎坷,我穷愁潦倒,不能 借酒浇愁,只好独自登台排解心中的苦痛!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chuàng 。但虽凄
苦冷落却并不消沉。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总结
首联和颔联作者精选了一系 列意象,将诗人的“艰难苦恨” 包含无遗,将所要抒发之情凝 聚于所绘之景中,借景抒情。
说说颈联对仗工整之处。在朗读时 哪些字应重读?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重读:万、悲、常、百、多、独
宋代罗大经说颈联 的十四个字中含有 八层愁苦之情,试 着给它们归类。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羁旅之思 登台,求长寿; 独登台,无亲朋也。孤独之愁 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凄惨也; 百年,迟暮也; 暮年之叹 多病,衰疾也; 疾病之痛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 “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杜 人称“诗圣”,文为“诗
甫
史”。Leabharlann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
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 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知人论世
方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 其自身境况;
意象分析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 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移情入境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 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
大家想象一下, 首联中的“飞鸟”, 应该是一只在什么处境中的鸟?
联 鹰击长空 想 鸟鸣山更幽
活力和朝气 悠闲自在
渚清沙白鸟飞回
孤独苦闷的飞鸟
首联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用六个特写镜头: ①迅疾的秋风 ②高远的天空 ③哀鸣的猿啼④孤零冷落 的小岛 ⑤水落而出的白沙 ⑥低飞盘旋的水鸟。
③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艰难 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 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仰望 云天秋风
写 首联 俯视 江水渚洲 哀婉孤独
景
仰望 无边落叶 (扩大了视野)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沉郁而悲壮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滚滚东流的 “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 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 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韶光易逝,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是了?长 江不尽,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和我一样命运多 舛chuǎn 。壮志难酬?面对生命的短暂,传达出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 么 “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 停息。把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互衬托,人的 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 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 一种宏大的气势。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杨伦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
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 甫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②苦,是什么意思? “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 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心有余 而力不足)
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也喝酒,忧也喝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这愁闷
可要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身逢战乱、时值深秋、离乡万里、人到 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 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 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 难忧心忡忡chōng 。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 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 因病戒酒不举杯。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 常冷。既有 身体的,又 有心灵的。 更主要是心 的。
显得天 底下的 人很渺 小,很 孤单。
使人听到它 的叫声感到 悲凉。
这不是一 只快乐的 鸟,是一 只孤独痛 苦的鸟。
意境:雄浑高远而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