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复习资料【纯手打】

合集下载

核医学(期末复习资料)

核医学(期末复习资料)

核医学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单光子显像:是使用探测单光子的显像仪器(如伽马照相机、SPECT)对显像剂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单光子进行的显像。

2.正电子显像:是使用探测正电子的显像仪器(如PET、符合线路SPECT)对显像剂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正电子进行的显像技术。

3.有效半衰期:由于物理衰变和机体生物活动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的的时间。

4.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

5.核医学:核医学是研究核科学技术在疾病诊治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是利用核素示踪技术实现分子功能显像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特色专业学科,并利用核素示踪进行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6.放射免疫分析:是以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的标记免疫分析方法,它是建立在放射性分析高度灵敏性与免疫反应高度特异性基础之上的超微量分析技术。

7.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8.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向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9.肿瘤前哨淋巴结:从局部肿瘤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

10.心机可逆性缺损:负荷心肌显像呈现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见于心肌缺血。

11.心机固定缺损:负荷心肌显像呈现为放射性缺损,静息影像显示该部位仍为放射性缺损,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瘢痕和“冬眠心肌”。

(冬眠心肌”: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长时间减少,造成心肌细胞功能受损但仍保持代谢活动,其细胞膜完整,心肌并未坏死,恢复血流灌注后心功能可以改善或恢复正常。

)12.标准化摄取值:是PET显像时半定量评价病变组织代谢率的指标,即局部感兴趣区平均放射性活度(MBq/ml)/注入放射性活度(MBq)/体重(g).13.T/NT:靶/非靶比值:是指放射性药物在靶器官或靶组织中的浓聚量,与非靶器官或组织特别是与相邻的非靶器官或组织中的浓聚量之比。

核医学复习资料

核医学复习资料

核医学27反射性核素的制备三大类:核反应堆制备,医用回旋加速器制备,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制备28.物理半衰期:在单一的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放射性核素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

29什么是生物半衰期:指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30.1合成代谢,细胞吞噬,循环通路,选择性摄取,选择性排泄,通透弥散,细胞拦截,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特异性结合14.放射性核素示踪计数: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器检测示踪剂分子的行踪,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律的技术9.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核衰变次数,反映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

1.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学3.炸面圈:骨显像时病灶中心显像剂分布减少,病灶周围显像剂增高呈环形的影像表现。

多见于股骨头缺血坏死。

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亲骨性显像剂引入体内,该类显像剂可以与骨组织内的无机盐和有机质紧密结合,在体外通过核医学成像仪器显示显像剂在骨骼系统内的分布,获得骨骼系统的影像。

13.超级骨显像:某些累计全身的骨代谢性病变,呈现显像剂在全身骨骼积聚异常增高,被称为超级骨显像或过度显像,1.正常典型肾图的三段的名称及生理意义是什么?名称:a段放射性出现段;b段示踪剂聚集段c段排泄段生理意义:a段静脉注射示踪剂后10s左右肾图急剧上升段。

此段为血管段,时间短,约30s反映肾动态的血流灌注相;b段:a段之后的斜行上升段,3-5min 达到高峰,其上升斜率和高度与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分泌功能有关。

反映肾皮质功能与肾小管功能;c段:b段之后的下降率与b段上升斜率相近,下降至峰值一半的时间小于8min。

为示踪剂经肾集合系统排入膀胱的过程,主要反映上尿路的通畅情况和尿流量多少有关1.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学科2.核医学特点:①高灵敏度②方法简便、准确③合乎生理条件④定性、定量、定位研究的相结合⑤专业技术性强3.核医学显像:①功能性显像②无创性检查③图像融合④解剖分辨力低4.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8.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数量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9.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核衰变次数,反映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

核医学复习资料

核医学复习资料

核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核医学的核物理基础第一节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中子,质子,电子。

1.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与核能态,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测的一类原子。

2.稳定核素: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3.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4.同位素定义: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即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5.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称同质异能素。

基态的原子和激发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第二节核衰变定义:定义:放射性核素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称为核衰变。

1.核衰变的类型(1)α衰变:衰变时放射出α粒子的衰变称α衰变。

α衰变发生于原子序数> 82的核素。

(2)β-衰变:释放出β-粒子的衰变称β-衰变。

β-衰变发生于富中子核素,实质上是原子核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

(3)β+衰变:释放出β+粒子的衰变方式称为β+衰变。

β+衰变发生于贫中子核素,实质上是原子核的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

(4)电子俘获:电子俘获是指原子核从核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

电子俘获也发生在贫中子核素,由于核内中子相对不足而从核外内层的电子轨道上俘获一个电子,使其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

(5)γ衰变过程称为γ衰变。

原子核的激发能也可以直接传递给核外的内层电子,使之脱离轨道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过程称为内转换。

2.核衰变规律(1)核衰变的基本定律:放射性原子数或放射性活度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减少。

(2)衰变常数: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概率。

是反映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是放射性核素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

衰变常数越大,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越大。

(3)半衰期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是放射性核素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

物理半衰期越短表明放射性核素衰变越快。

核医学复习资料

核医学复习资料

绪论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分类: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临床核医学分类:(1)诊断核医学:包括功能影像诊断、功能测定及体外分析技术(2)治疗核医学:分为内照射治疗和外照射治疗.核医学的特点:一、影像核医学的特点:1.功能性现象2.动态现象3.定量分析4.分子现像5.图像融合二、放射性核素治疗特点:1.放射源的种类和形式多2.治疗的靶向性好3.可验证性4.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计算结果精度差总论第一章核物理基础知识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元素的最基本单位,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核素:是质子数、中子数相同,并且处于相同的能量状态的一类原子,即原子核的组成完全相同的原子.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但核能态不同的一类核素.放射性衰变:不稳定核素自发的释放出射线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物理半衰期:原子数从N0衰变到N0的一半所要的时间。

生物半排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减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衰变的类型:1.α衰变:放出氦核,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穿透力弱,一张薄纸就能屏蔽,对局部的电离作用强.用于体内恶性组织的放射性治疗.2.β衰变:电离作用很强,穿透作用弱.某些β-衰变用于治疗,如碘131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癌.3.正电子衰变: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PET成像4.γ衰变:中性的光子流.穿透力非常强,伴随α,β衰变,可用于甲状腺显像.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旧制单位时居里(Ci),新的国际制单位时贝克勒尔(Bq),1Ci=3.7*10^10Bq物理半衰期(T1/2) 生物半排期(Tb) 有效半减期(Teff)第二章核医学仪器分类:功能测定仪,显像仪器,体外放射分析仪器和放射防护仪器显像仪器:1.γ照相机:成像或动态观察.由准直器、碘化钠/铊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位置电路、能量电路、显示系统和成像装置等组成.不仅能显示脏器的形态,而且可以显示脏器的功能与血流变化,还可以进行全身显像.2.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以发射单光子的放射性核素为显像剂,应用探测器在体外旋转从不同角度采集脏器中放射性药物分布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断层重建,获得脏器组织的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三维图像.3.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以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为显像剂,应用湮灭辐射符合探测,通过计算数据处理和断层重建,获得脏器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三维图像.第三章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具有放射性的化合物. 由两部分组成:放射性核素与配体。

核医学考前精华版

核医学考前精华版

一、核医学基础核医学使用的射线为核射线,包括α、β-、β+、γ四种;而放射科使用的射线为X射线。

A、原子结构核素(nuclide):具有特定的质量数、原子序数与核能态,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测的一类原子称为核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及核子数而核能态不同的核素为同质异能素。

B、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不稳定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衰变(radiation)/核衰变(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放出射线,并转变成新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简称核衰变。

β―衰变(β―decay):因核内中子数过多,中子、质子数不平衡,由中子转化为质子的同时由核内放射出β―射线的过程,核素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增加1。

β+衰变(β+decay):因核内质子数过多,质子、中子数目不平衡,由质子转化为中子同时由核内放射出β+射线的过程,核素的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

γ衰变(γdecay):是一种能量跃迁。

激发态的原子核以放出γ射线(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而跃迁到较低能量级的过程称γ衰变,也称γ跃迁。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活度(activity):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单位时间为“秒”。

其单位为贝可(Bq),1Bq表示放射性核素在一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即1Bq=1/s。

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在单一的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其原有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物理半衰期,简称半衰期(T1/2)。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某生物系统中某单一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由物理衰变与生物代谢共同作用而使放射性活度减少至原有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 c)。

C、射线与物质的作用电离(ionization):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同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原子失去轨道电子而形成自由电子(负离子)和正离子的过程称电离。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一、前三章: 1、基本概念:①核医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②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③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④同质异能素isomer :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⑤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⑥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 )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⑦SPECT :即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

⑧PET :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⑨小PET :即经济型PET ,也叫SPECT_PET_CT ,是对SPECT 进行稍加工后,使其可行使PET 的功能。

⑩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是指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⑾放射性核素纯度:也称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质的量有关;⑿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闪烁现象 (flare phenomenon ):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2、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加速器生产11C 、13N 、15O 、18F 、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99mTc 3、核衰变的类型和用途:①α衰变: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α射线的衰变,射程短,穿透力弱,对局部的电离作用强,因此在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有潜在优势;②β衰变:指原子核释放出β射线的衰变,穿透力弱,可用于治疗;③正电子衰变:原子核释放出正电子(β+射线)的衰变,可用于PET 显像;④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可能伴随放出多种射线,因此可用于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和放射性核素治疗;⑤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γ光子的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穿透力强,电离作用小,适合放射性核素显像。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第一章中枢神经系统1.脑血流灌注显像及负荷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症、结果判断和临床应用。

2.脑脊液间隙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症、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第二章骨骼系统1.骨显像原理,骨显像的放射性药物,骨显像的方法以及适应证。

2.影像分析要点正常影像,异常影像。

3.骨显像的临床应用第三章泌尿系统1.肾图的原理、适应症、检查方法、正常肾图及其分析指标、异常肾图及临床意义。

2.肾动态显像的原理、适应症、正常影像、异常影像及临床意义。

3.介入试验巯甲丙脯酸试验的原理、适应症、方法及结果分析;利尿剂介入试验的原理、适应症、方法、及曲线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4.肾有效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原理、适应症、显像剂、方法、影像分析与临床价值。

5.肾静态显像的原理、适应症、显像方法、正常影像、异常影像及临床意义。

6.膀胱输尿管返流测定的原理、适应症、显像方法及结果分析。

7.生殖器官显像阴囊及睾丸显像的原理;放射性核素子宫输尿管造影术的方法及影像解释第四章消化系统1.胃肠道出血的原理、方法、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2.异位胃粘膜显像的原理、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3.唾液腺显像的原理、方法、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4.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显像剂、方法、适应症、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5.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的概述、原理、显像技术、适应证、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6.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原理、方法、适应证、结果分析和临床应用第五章内分泌系统1.甲状腺摄131碘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的原理、正常值、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甲状腺功能测定的综合评价。

2.甲状腺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影像和临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判断。

3.甲状旁腺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影像和临床应用;肾上腺髓质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影像和临床应用。

第六章血液、淋巴系统1.血液和淋巴显像的原理。

2.血液和淋巴显像的显像剂。

核医学 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核医学 复习重点总结资料

第一张绪论核医学概念: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品进行内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的学科。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设备和辐射防护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

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电子俘获: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

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的不稳定常产生:特征性X射线-能量转化;俄歇电子:能量使电子脱离轨道。

衰变规律: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

指数衰减规律e-λtN = N(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N0: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作用、激发作用)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辐射防护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非随机效应有阈值正相关;随机效应无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屏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变化: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及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

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近期效应(short-term effect)及远期效应( long-term effect)。

按效应发生的规律,分为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及非随机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核医学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核医学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核医学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名词解释1.核医学: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科目。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具有不同中子数,在化学元素排在同一位置。

3.核素:是原子核的属性,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完全相同的原子集合成为核素。

稳定性核素:原子核中,当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保持一定比例时,核力与斥力平衡不致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变化,这类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或中子过多,都会使原子核失去稳定性,称为不稳定核素,又称放射性核素。

核衰变:不稳定核素通过自发性内部结构或能态调整使其稳定的过程。

与此同时,它将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4.α衰变:是核衰变时放出α离子的衰变,主要发生在Z>82的核素。

β衰变:是核衰变时释放出β射线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形式。

γ衰变:是指核素由高能态向低能态、或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过程中放射出γ射线或称单光子的衰变。

5.衰变定律:衰变过程中初始母核数的减少遵循指数函数的规律,其表达式为N=No*e^-λt。

6.半衰期(物理半衰期):某一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原有的放射性活度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T1/2。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国际单位为贝可,定义为每秒发生一次核衰变。

生物半衰期:指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b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由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双重作用,在体内减少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eff7.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8.放射免疫分析法:是建立在放射性分析的高度灵敏性和免疫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的基础上,通过测定放射性标记抗原-抗体复合体的量来计算出待测抗原(样品)的量。

9.热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有时仅结节显影而正常组织不显影,多见于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核医学-总复习

核医学-总复习

肝脏显像包括肝(胶体)显像、肝动脉灌注显像 和肝血池显像
肝胶体显像 肝动脉灌注 显像 肝血池显像
肝血管瘤
放射性缺损
阴性
过度填充
原发性肝癌
放射性缺损
阳性
一般填充
转移性肝癌
放射性缺损
阴性
一般填充
良性占位病变
放射性缺损
阴性
不填充
肝胆动态显像
原理、显像剂、病人准备、采集时间 、
临床应用 :
急性胆囊炎
(介入实验)
肺灌注显像的原理、安全性和有效性、显 像剂、适应症
肺灌注显像正常所见
放射性分布逆转
肺栓塞的诊断:典型表现
多发肺栓塞患者肺灌注影像, 肺通气显像正常(与肺灌注显像不匹配)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肺癌手术选择和术前预测术后残留肺功能
肺灌注影像对判断肺癌能否手术切除和切除范围 有指导意义。 1.计算患侧肺残余血流灌注量占健侧肺血流灌注 量的百分数(L)。 2.用肺灌注显像计算出拟保留肺组织的放射性计 数占全肺总计数的百分数,再乘以FEV1.0(第1秒 末用力呼气量),即为术后残留肺功能(P)。
临床应用 : 胆道闭锁 (介入实 验) 黄疸的鉴 别诊断
异位胃粘膜显像
原理与显像剂 常见部位、
假阳性、假阴性
胃肠道出血显像
显像剂
假阳性
假阴性
泌尿系统显像和功能测定
教学目的:学习泌尿系统功能显像的原理、分类、 方法及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肾动态显像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 2、掌握肾有效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原 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3、掌握肾图、介入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4、了解肾静态显像和膀胱显像的分析方法及临 床意义。

核医学复习资料

核医学复习资料

核医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以书本为主)绪论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核医学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临床核医学包括诊断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

核医学的内容包括显像,功能测定,放射性核素治疗,体外分析法。

核医学属于“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位点。

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核医学的优势:核医学中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核技术最突出的优势之一。

核医学显像和功能测定可以推测出心脏、大脑、肝、肾、肺等脏器早期功能变化,血液供给和代谢改变,在恶性肿瘤还没有形成包块,甚至仅有癌基因的扩增和过度表达就可以测之存在。

PET无论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都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特别是在肿瘤的良恶性判断,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中都有极大的优越性。

(自己再总结概括一下)第一章核物理核素(nuclide)是指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isotope):凡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所处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稳定核素:凡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地发出射线而衰变的核素称为稳定核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的过程。

α衰变: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α射线的衰变。

由于α粒子的质量大,带电荷,故射程短,穿透力弱,在空气中只能穿透几厘米,一张薄纸就可屏蔽,因而不适合用于核医学显像。

β衰变:原子核释放出β射线而发生的衰变称为β-衰变。

核医学复习资料

核医学复习资料

核医学一、名词解释1.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所处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

4.湮灭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

5.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变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如心肌梗死灶显像等。

6.负荷显像:又称介入显像,指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又可称为介入显像。

7.确定性效应:研究对象为个体。

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8.随机效应:研究对象为群体。

指辐射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相关的相应,不存在具体阈值,意味着低的辐射剂量也可能造成伤害。

9. 凉结节:称为低功能或无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降低,多见于甲状腺囊肿。

10.热结节:称为高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11.可逆性缺损:为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

见于可逆性心肌缺血。

12.固定缺损:运动和静息显像都存在分布缺损而没有变化为固定缺损,多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瘢痕和冬眠心肌。

13.灌注—代谢不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 摄取正常或相对增加,是局部心肌缺血但存活的有力证据,是PET诊断“冬眠”心肌的标准。

14.灌注—代谢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 摄取呈一致性稀疏或缺损,是局部心肌无存活或为瘢痕组织的标志。

15.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指心脏舒张时病变心肌向中心凹陷,收缩时向外膨出,与正常室壁运动方向相反。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1. 核医学的基本原理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子数或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不稳定,会发出粒子或电磁辐射进行衰变,这种衰变过程是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征。

核医学主要有三种应用方式:核医学诊断、核医学治疗和分子影像学。

核医学诊断主要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特点,来观察生物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核医学治疗则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作用,直接破坏肿瘤细胞或者调节机体的生理代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分子影像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来研究生物体内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和病理生理学过程。

2. 核医学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碘-131、钴-60、钴-57、镉-109等。

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碘-131广泛用于甲状腺诊断和治疗。

在甲状腺诊断中,碘-131被甲状腺摄取,通过放射性衰变产生γ射线,从而实现对甲状腺功能和结构的评估;在甲状腺治疗中,碘-131被甲状腺直接摄取,在体内发射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钴-60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源,广泛用于放射治疗、癌症治疗等。

钴-57可用于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

镉-109可用于骨矿物质密度测定,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骨质疏松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3. 核医学的临床应用核医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核医学可以通过肿瘤的代谢活性和血液灌注情况等特征,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例如,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CT)可以实现对肿瘤的精准定位和评估,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2)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核医学可以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脏功能评价等技术,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核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核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核医学考试复习资料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同一原子称为元素;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同素异能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核衰变的原因:当原子核中质子数过多或过少,或者中子数过少或过多时,原子核便不稳定,这时原子核会自发地发射出射线,其结果原子核在周期表中前移两位: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放射线和能量,最终转化其他稳定元素的过程;放射性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o衰变到NO/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α衰变:放出α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在周期表中后移两位;β—衰变:由于电子相对过剩,导致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放出β射线的衰变。

其结果原子核奖前移一位;β+衰变:由于电子组对不足,导致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而放出β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将后移一位;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状态到基态,通过发射ν光子释放能量的过程;α射线: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氦核;β射线:带负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负电子;γ射线:不带电的光子流;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激发: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这种作用称为激发;轫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电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连续能量的X射线发射出来;散射:Β射线时由于质量小,行进途中易受介质原子核电场力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变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ν光子而自身消失;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ν光子和原子中的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核束缚称为高速运动的自由电子,而ν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康普顿效应。

核医学总复习(1)

核医学总复习(1)

1.核医学定义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特点:“分子、靶向”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显像诊断、靶向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靶向、灵敏特点进行医学研究。

2、元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及核素的定义质子数相同→元素(共108种)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但能态不同→同质异能素质子数、中子数及能态均相同→核素同一种元素可包括若干种核素,目前已知的核素有2300多种,分别属于108种元素。

3.稳定性核素与放射性核素的基本概念。

稳定性核素(非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稳定不变状态,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和能级的变化。

目前仅发现274种。

放射性核素(不稳定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4.核衰变及α衰变、β—衰变、γ衰变的定义放射性核素的原子能自发地、不断地发生衰变,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核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发射出1个α粒子[氦核(42He)]并转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β-衰变(负电子衰变)是指核衰变时放射出β-粒子(即负电子),其实质是原子核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

γ衰变是指原子核从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较低能态跃迁,并发射γ光子的过程,仅是核素的能态发生改变,故又称为同质异能跃迁。

5.物理、生物、有效半衰期的定义。

物理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目或放射性活度减少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半衰期(T 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衰期(T e f f):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由于从体内排出(T b)和物理衰变(T1/2)两个因素,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6、带电粒子、γ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带电粒子(α、β—粒子)与物质的作用:1.电离与激发作用2.散射作用3.韧致辐射4.湮没辐射5.吸收作用(多选)γ光子与物质的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7、电离作用、激发作用和光电效应的定义①电离作用:射线有足够大的能量,使电子脱离原子核而成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论1. 核医学的定义和主要内容(1)定义: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即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或生物制品进行疾病诊治和生物医学研究。

它既是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新技术,又拥有自身理论和方法,在反映脏器或组织的血流、受体密度和活性、代谢、功能变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用于诊治疾病的临床医学重要学科。

(2)主要内容: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两部分。

①实验核医学利用核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物质变化规律,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等。

②临床核医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

诊断核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诊断法(放射分析、免疫放射分析、受体分析);治疗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度集中照射(内照射、外照射)。

2. 核医学的特点(1)能动态地观察机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2)能反映组织和器官整体和局部功能;(3)能简便、安全、无创伤的诊治疾病;(4)能进行超微量测定,灵敏度达10-12~10-15g;(5)能用于医学的各个学科和专业。

3. 放射性核素的显像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活体内实现正常和病变组织显像的核医学检查法。

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与天然元素或其化合物一样,引入体内后根据其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有其一定的生物学行为,它们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的主要机制为:1)细胞选择性摄取;2)特异性结合;3)化学吸附;4)微血管栓塞;5)简单在某一生物区通过和积存等。

由于放射性核素发射能穿透组织的核射线,用显像仪器能很容易在体外探测到它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及分布情况,并以影像方式显示脏器、组织或病变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功能情况,还可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对脏器的功能、代谢情况及某些受体功能状况做出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4. 放射性核素的显像特点1)为功能显像,能反映脏器、组织或病变的血流、功能、引流、代谢和受体方面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2)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提供有关血流、功能和代谢的各种参数。

3)某些脏器、组织或病变能特异地摄取特定显像剂而显像,具较高特异性。

4)所得脏器和病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影响对细微结构的显示和病变的精细定位。

5)显影剂大多数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引入体内,属无创性检查。

辐射量低。

5. 核医学诊断与治疗原理1)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见上。

2)非显像检查法——功能测定:基于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将示踪剂引入受检者体内后,用功能测定仪在体表对准特定脏器,连续或间断地探测和记录示踪剂在脏器和组织中被摄取、聚集和排出的情况,并以时间活性曲线等形式显示,即可以对脏器的血流及功能状态进行判断。

3)体外检查法:不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而是在试管内完成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

4)放射性核素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主要是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来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

原理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高度选择性聚集在病变部位进行照射,受到大剂量照射的细胞因繁殖能力丧失、代谢紊乱、细胞衰老或死亡,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二、神经系统1. 试述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rCBF显像)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原理:静脉注射分子量小、不带电荷且脂溶性高的显像剂,它们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随后经脑内酶水解或构型转化,转变为水溶性化合物不能反扩散出脑细胞而滞留其内。

显像剂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rCBF)量成正相关。

用SPECT仪进行脑断层显像,图像经计算机处理获得横断、冠状和矢状三个层面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图。

由于rCBF 一般与局部脑功能代谢平行,故本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亦能反映局部脑功能状态。

临床应用:(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2)脑梗死的诊断(3)早老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AD)(4)癫痫灶的定位诊断(5)脑肿瘤手术及放疗后复发与坏死的鉴别诊断。

恶性肿瘤的血供丰富,复发灶的rCBF 常增高,影像表现为放射性增浓区;而坏死区基本上没有血供,影像上呈放射性减淡或缺损区。

必要时可进一步行亲肿瘤显像。

(6)脑功能研究。

脑血流量与脑的功能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应用rCBF显像结合各种生理负荷试验有助于研究脑局部功能活动与各种生理刺激的应答关系。

(7)其他:偏头痛、精神分裂症、脑外伤后遗症、遗传性舞蹈病患者rCBF显像均有异常改变。

2. 简述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

乙酰唑胺能抑制脑内碳酸酐酶的活性,使脑内CO2浓度增加,正常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rCBF增加20%~30%,由于病变血管的这种扩张反应很弱,使潜在缺血区和缺血区的rCBF增高不明显,在影像上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

3.试述18F-FDG脑代谢显像的原理和主要临床应用。

1)原理:18F-FDG为葡萄糖类似物,具有与葡萄糖相同的细胞转运及已糖激酶磷酸化过程,但转化为6-P-18F-FDG后就不再参与葡萄糖的进一步代谢而滞留于脑细胞内,观察和测定18F-FDG在脑内的分布情况,就可以了解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状态。

2)临床应用:(1)癫痫灶的定位诊断:发作期浓聚,发作间期减低(2)早老性痴呆的诊断和病情估测:减低(3)脑瘤的良恶性鉴别、分期和分级、疗效和预后判断及复发或残存病灶的诊断:①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显影,良性肿物不显影或仅轻度显影。

②分期:显示淋巴结受累以及远隔转移情况;可以帮助寻找原发灶。

③颅内肿瘤的分级:偏恶性的肿瘤18F-FDG摄取较多,T/N及SUV均较高,偏良性的肿瘤18F-FDG摄取较少,T/N及SUV(标准摄取值)则较低,因此18F-FDG显像可对颅内肿瘤进行无创性分级。

一般Ⅰ~Ⅱ级脑胶质瘤的18F-FDG摄取率低于正常脑灰质,Ⅲ级脑胶质瘤的18F-FDG摄取率与正常脑灰质相似或略高,而Ⅳ级脑胶质瘤的18F-FDG摄取率则显著高于正常脑灰质。

④肿瘤复发与治疗后继发改变的鉴别:经过手术或放化疗后,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以及水肿、坏死、瘢痕的形成,给常规影像学检查判断局部有无肿瘤复发带来困难。

18F-FDG 显像可以根据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情况来进行鉴别:原肿瘤部位18F-FDG摄取增加,表明为肿瘤复发,反之,则为治疗后的继发改变。

⑤肿瘤的疗效监测:放化疗后肿瘤葡萄糖代谢变化要明显早于肿瘤的形态学变化,故18F-FDG显像可用来早期评价肿瘤的治疗反应。

若放化疗后,18F-FDG显像示肿瘤的葡萄糖代谢减低或完全受抑,表明治疗有效;若经治疗后肿瘤葡萄糖代谢无明显变化,则表明肿瘤存在治疗抵抗,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锥体外系疾病的诊断:PD(帕金森)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可发现纹状体葡萄糖代谢减低。

HD(亨廷顿病)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可见双侧基底节和多处大脑皮质放射性减低区。

(5)脑生理功能和智能研究:脑代谢显像可用于人脑生理功能和智能研究(6)其他:脑梗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疾病在脑代谢显像中的影像表现基本上与rCBF 影像相类似。

三、内分泌系统1. 什么是分离现象(甲状腺核医学检查)?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典型表现:疾病早期,由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甲状腺摄碘功能降低;而甲状腺滤泡的破坏则可导致滤泡腔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血清T3、T4水平升高,TSH下降,临床上表现出甲状腺摄131I率(低)和血清T3、T4水平(高)呈“分离现象”2. 99mTc-MIBI甲状旁腺显像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原理:99mTc-MIBI可以被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摄取,同时也被甲状腺组织摄取,其从甲状腺清除要快于甲状旁腺。

进行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比较两次影像的变化可以分析得到甲状旁腺的影像。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和定位。

3. 为什么各地区应建立自己的甲状腺摄131I率试验的正常参考值?正常人的甲状腺摄131I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24h达到高峰。

各时相正常值由于各地区饮食饮水、环境中含碘量不同以及测量设备和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所以,各地区,各单位应建立自己的正常值及其诊断标准。

4. 99mTcO4-和131I作为甲状腺显像剂有何不同?1)相同:同为负一价离子,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都可被甲状腺组织摄取,且被摄取的量和速度都与甲状腺功能有关。

故都可用于进行甲状腺显像。

2)不同:99mTcO4-半衰期较短,为6小时左右,射线种类只有γ射线,且γ射线能量较小,给药剂量较大,显像开始时间较短。

131I的半衰期较长,为8天左右,射线种类有β、γ射线,且γ射线射线能量较大,给药剂量较小,显像开始时间较长。

5. 试述甲状腺显像的临床应用。

(1)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异位甲状腺多见于:舌根部、舌骨下和胸骨后,偶见于心包、心内和卵巢等处。

(2) 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冷、凉、温、热(3)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典型性表现:腺瘤呈“热”结节,正常甲状腺组织由于功能受抑,影像不同程度减淡。

若正常甲状腺组织功能完全受抑,则正常组织不显影,只见腺瘤的团状放射性浓聚影。

(4)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与结节功能关系密切,“温”结节和“热”结节的恶性几率低,而“冷”结节和“凉”结节的恶性几率较高。

(5) 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诊断:组织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及其转移灶能够摄取131I而显影,故可以利用131I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

(6) 判断颈部肿物与甲状腺的关系:甲状腺外肿物一般不摄取甲状腺显像剂,故肿物所在部位无明显放射性浓聚,同时甲状腺影像轮廓完整。

若与肿物相邻的甲状腺区域轮廓不完整,无论肿物所在部位有无放射性聚集,都提示肿物与甲状腺关系密切。

6. 何为甲状腺“温”结节、“热”结节、“凉”结节和“冷”结节?根据甲状腺结节放射性高低,常将其分为四种:“冷”结节:放射性缺损区,结节基本上无甲状腺功能。

“凉”结节:放射性减淡区,结节功能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温”结节:放射性分布与正常甲状腺影像相近,功能接近正常组织。

“热”结节:放射性增浓,结节功能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四、呼吸系统1.肺灌注显像的原理?静脉注射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蛋白颗粒,颗粒随血流进入右心系统,与肺动脉血混合均匀并流经肺毛细血管前动脉和肺泡毛细血管,因放射性蛋白颗粒不能通过肺毛细血管床,将一过性随机嵌顿在肺毛细血管前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形成微血管栓塞,其在肺内的分布与肺动脉血流分布成正比,体外测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和肺显影可反映肺内各部位的血流灌注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