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试验报告
滴灌棉田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根区土壤盐分及出苗率的影响研究与数值模拟

1期 李鑫鑫等:滴灌棉田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根区土壤盐分及出苗率的影响研究与数值模拟 ·45·
参考。
3块棉田进行机械播种,均采用播后滴水出苗的
1 材料与方法
管理模式,水源为当地地下水(淡水),灌水量为 1275m3/hm2。灌水后每隔3d观察出苗状况,
试验地位于新疆石河子灌区的北泉镇,地理 30d后计算出苗率,在每块棉田随机选取15个
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达到70%以上,因此衍 出苗后的生长产生盐害,破坏棉花养分离子吸 生出多种机采棉种植模式。机采棉模式的覆膜宽 收[1113],严重时会使幼苗受到盐分胁迫导致死苗, 度、滴灌带布置和棉花株距、行距等变化,使土壤 造成棉花保苗率低,影响棉花产量[14],棉花出苗 水盐运动规律更为复杂,尤其是早期膜孔处产生 灌水量对棉花的出苗、养分吸收利用、用水耗水效 的表聚现象,对棉花苗期的生长产生影响,进而影 率产生重要影响[1516]。 响棉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12]。此外,新疆干旱区 实际生产管理中,出苗水灌水量并没有统一 盐碱土分布广、种类多、积盐重、改良难,2014年 的标准,各地往往根据种植经验灌溉出苗水,缺乏 灌区盐渍化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7.72%,比 科学性。在棉花苗期,蒸发较为强烈,土壤浅层盐 2006年提高6%[3]。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农业机 分的分布受到出苗水灌水量的调控,间接制约着 械化发展的趋势,新疆大力发展机采棉产业以提 棉苗的出生和后期发育,最终影响棉农的经济收 高采摘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棉花的生产成本,至 益,因此,不合理的出苗水灌水量可能会影响棉花 2018年,全疆采棉机械化率已达到70%以上。 的出苗率,灌水量过大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所
犃西犮狋北犪犃农犵狉业犻犮学狌犾狋报狌狉 犪犲20犅2狅0狉犲,2犪犾9犻(1狅犮)犮犻:4犱4犲狀5狋5犪犾犻狊犛犻狀犻犮犪 网网络络出出版 版日地期址::2ht0t2p0:/0/1k0n8s .cnki.net/kcms/detail/61.1220.S.20200107.sn.10041389.2020.01.006
棉花大田膜下滴灌试验

9% , 水 5 % 。 5 节 0
关 键 词 棉 花 膜 下 滴 灌 节 水
增 产 l 号地 , 灌 面 积 3 7公 顷 , 花 品种 新 陆 滴 . 棉
过 几 年 的试 验 研 究 证 明 ,膜 下 滴 灌 是 目前 最 先
2号地 ,常 规 沟 灌 参 照 田 ,面 积 4 3公 顷 , .
进 的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之 一 。根 据 作 物生 长 发 育 需 冬 灌 地 , 花 品种 新 陆 早 6号 , 种 量 9 棉 播 O千 克 / 求 ,将 水 通 过 滴 灌 系 统 及 时 向 有 限 的 土 壤 空 间 公 顷 。 6 1 月 3日破 膜 、 中耕 、 肥 , 期 共 中耕 追 全 灌 总 6 公 供 给 , 润 深 度 依 据 根 系 发 育 情 况 而 定 , 产 生 追 肥 4次 , 水 4次 , 灌 量 6 10立 方 米 / 顷 湿 不 深层 渗 漏 和 地 表 流 失 ,减 少 作 物 棵 间 蒸 发 。 因 含 冬 灌 水 ) 施 肥 品种 : 素 、 料 过 磷 酸 钙 、 , 尿 三 磷 而 , 物 对 水 、 的 利用 更 直 接 、 有 效 , 用 率 酸 二 铵 、 酸 二 氢 钾 。 作 肥 更 利 磷
2 2 滴 灌 与 常 规 灌 棉 花 生 长 发 育 比较 .
滴 灌 地 实 收 籽 棉 470千 克 / 顷 , 分 率 7 公 衣
1 滴 灌 地 的棉 花 在 株 高 、 铃 数 和 吐 絮 数 3 . % , 合 皮 棉 18 9 4千 克 /公 顷 ,纤 维 长 号 94 折 7 .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摘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重要作用。新疆作为我国主要 的棉花产区,其棉花产业 的发展关 系到 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为当地农业提供重要支撑。为了进一步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 , 则需要将现代科技融入到棉花种植之 中,以提升棉花单产,减少病虫危 害,同时达到保墒 固土、调节生态, 统筹地 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经济利益及环境效益的作用。现阶段,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 国内外关于棉花 栽培方面较为先进的一项技术 ,文章结合新疆地区棉花生产实际情况,从棉花膜 下滴灌技术促进棉花增产的 原 因分析入手 ,探讨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相关技术, 旨在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 认识和 了解 ,进而达到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 的 目的。 关键词:新疆;棉花;膜 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田进行深翻 ,浇足冬水 。 同时 ,为 防止棉 田板结 ,则 当以保 花铃为主 ,因而需滴水 4至6次 。用量为每hm
植模 式能够达到 良好 的增温效果 。通过覆膜种 植 ,其 1.4 增效
日均温度 能提 高在0.7—2.7 oC之 间不 等 ,这 对于棉 花
通 过滴 灌技 术 ,还使 棉花 的作用 ,有效保 障了棉花的 变化 。具 体 体现 为 :至施 肥期 时 ,先将 肥 料溶 于水
的作用 ,而且还 能有效统筹农业发展 与环境保护之 间 疏松 ,确保 空气 、水分等能够充分流通 ,进 而保证 棉
的关系 ,达到经济 利益和环境效益兼顾 的 目标 。在实 花正常生长 。而传 统的灌溉方式 ,则容易使土壤 的水
际生产过程 中 ,膜 下滴 灌栽培技术促进新疆 棉花实现 汽转换功 能减弱 ,土块呈块状 ,透气性变差 ,进 而致
升 ,且生 长速 率也 明显增 快 ,同时还有 效 节 约 了土 散 ,同时也为棉 田块状 治理提 供保障 ,即一发现棉 田
浅谈不同灌溉方式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不同

浅谈不同灌溉方式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不同学生:蒋艺涵指导教师:虞鑫华新疆兵团农七师125团一中高三(1)班摘要: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灌溉技术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有原来的常规灌溉发展到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但是不同的灌溉方式,棉花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同的,通过调查得知常规沟灌、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三种灌溉方式棉花根系的干重、数量、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根系构型。
结果表明:根系总重量、主根重量、侧根重量均是常规沟灌〉膜下滴灌〉膜下渗灌;根条数量侧是膜下滴灌〉膜下渗灌〉常规沟灌;通过本文的探究,对合理灌溉促进根系发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不同灌溉棉花根系土壤分布不同一、选题的目的:棉花是新疆最主要的经济作物,灌溉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是很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随着棉花产量的不断提高,灌溉技术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有原来的常规灌溉发展到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我对不同的灌溉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到农技推广中心进行关于不同灌溉方式对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的探究,技术员利用了冲根法,让我清楚的明白了,不同的灌溉方式,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同的。
通过调查得知常规沟灌、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三种灌溉方式棉花根系的干重、数量、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根系构型。
结果表明:根系总重量、主根重量、侧根重量均是常规沟灌〉膜下滴灌〉膜下渗灌;根条数量侧是膜下滴灌〉膜下渗灌〉常规沟灌;通过本文的探究,对合理灌溉促进根系发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实施过程:2.1棉花根及其生长棉花的根系为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支根和根毛组成。
棉花是深根作物,主根人土深,侧根分布广。
主根入士深度可达2米以上。
侧根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10—30厘米土层内,上层侧根扩展较长,一般可达60一100厘米,往下渐短,形成一个倒圆锥形的强大根系网。
棉花主根生长速度是前期快,后期慢。
现蕾前主根比茎生长快,主根长度约为茎高的4—5倍。
现蕾后,棉株地上部分生长加快,侧根迅速增加,主根生长速度相对减慢。
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技术效益分析

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技术效益分析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推广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技术。
全场平均籽棉单产达到435kg/667m。
1 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技术的特点1.1 节水棉花膜下常压滴灌,采用封闭式、管网供水,毛管铺设于膜下。
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平均灌溉定额为210.7m/667m,比常规灌溉减少234.5/667m,平均节水率为53.96%。
滴灌水产比为2.06kg/m,常规水产比为0.85kg/m,比常规水产比提高142.3%。
滴灌水效益为10.972/m,常规水效益为4.51元/m,比常规水效益提高1417%。
1.2省肥滴灌施肥时,肥料随水直接送达作物根系30-40cm范围,可被作物快速吸收,氮肥利用率达到45%,磷肥利用率15%。
常规灌氮肥利用率为32%,磷肥利用率为13%,常压滴灌氮肥利用率比常规灌提高13%,原因是膜下加压滴灌减少了氮肥的挥发、流失及渗漏3个途径,从而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省肥达20%。
1.3省农药农药随水直接送达作物根系部位,农药利用率高,省药10%以上。
杀虫效果好,且不易伤害天敌。
1.4省地膜下常压滴灌不修毛渠,靠埋入地下的输水管道代替原来的农、毛渠,可省地5%左右。
1.5省人工省机力常规灌水,人跟水跑,挖土堵口,还要中耕除草,费时费力。
常压滴灌用于管代替农、斗渠,支管代替毛渠,依靠操作设备自动灌水。
无需人工清渠筑埂,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人均管地定额由30-40(667m)提高到90-120(667m),有效缓解了农场地多人少的矛盾。
1.6抗盐碱能力增强常压滴灌水流,使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低盐区,有利于幼苗成活及作物生长。
中度盐碱地还能获得较高产量。
1.7增产在作物生长期,可根据长势灵活供给水肥,有条件做到土壤疏松,团粒结构保持较好。
棉花一般增产10-20%,低产田增产25%以上。
1.8综合效益好滴灌能节水、省肥、省药、省地而且增产,经济效益好。
膜下滴灌棉花与常规棉花种植的比较

滴灌棉花一般采取干播湿出的办法 , 播后滴水补墒
步降低棉花灌溉用水 ,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 扩大棉
花种植面积, 将滴灌技术与薄膜覆盖栽培技术结合 起来 , 大面积应用于棉花生产 , 推广速度之快 , 推广
面 积之 大 , 国内外 都是 前所 未有 的 。 在 1 棉花膜 下滴 灌技 术 的优 点 11 增 产效 果 明显 .
水补墒和薄膜覆盖相结合的办法 , 阻止了膜下土壤 水 分的垂直运动 , 使水分侧 向运动加强 。 盐随水 “
来、 盐随水去 ”尤其在棉花生育前期 , , 滴灌 的排盐 能力 十分 明显 。覆膜阻止 了膜下土壤水分 的垂直
生 育期 投 入 纯氮 肥 ( )4 k/ 折 4 . N 20g m ( 4 %尿 素 h 6
1 棉 田土地利用率提高 . 6 棉 田没有农 区、 毛区等灌水渠道 , 下滴灌棉 膜
田较 常 规 地 面灌 溉 棉 田土 地 利用 率 提 高 5~ 7个百 分点。 1 有较 强 的排盐作 用 . 7
膜 下滴灌棉花全 生育期 ( 不进行播 前贮备灌
溉) 的灌水量为 3 0 ~ 0 6m , 0 4 0 m/ 7 比常规地面 3 2 6
k, g扣除各种投人后 , 粗略计算 , 净增加效益 3 2 ~ 15 50 元/ 各种投入成本 降低节约 70 的一半 00 l ( l m 5元 计入用 电量增加的开支中) 。
肥 料 的利 用率 明显提 高 。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 属典型的绿洲灌溉农 业, 种植业完全依赖于灌溉 , 水资源不足长期制约
1 容易实现棉花一播全苗 . 4
一
着本地 区的农业发展 , 尤其在光热资源等生态条件
甜瓜套种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甜瓜套种棉花对比试验

甜瓜套种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甜瓜套种棉花对比试验1试验目的探索瓜套棉膜下滴灌与常规沟灌瓜套棉栽培管理节水、施肥、产量及品质方面的不同,为了大面积示范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做此试验。
2供试作物滴灌瓜套棉50(667m2);沟灌瓜套棉50(667m2)。
3试验处理试验设2个处理:瓜套棉膜下滴灌栽培与沟灌瓜套棉栽培。
每个处理选3个点,共6个点,每点连续调查20株棉花和甜瓜长势情况、滴水、施肥、产量、品质。
3.1瓜套棉膜下滴灌两个双管距离为3 m,1.4 m宽膜,管距90 cm,瓜的株行距45 cm×110 cm,甜瓜播种于毛管外侧10 cm处,棉花株行距40cm×50 cm×40 cm,甜瓜播种于3月15日,棉花播种于4月10日。
在两个双管之间1×5 m处再铺一根管子和70 cm 的地膜播种2行棉花,棉花行距40 cm,株距25 cm。
3.2常规沟灌瓜套棉沟心距4m,瓜行距120 cm,株距50 cm,棉花行距25 cm×120cm×25 cm,株距25 cm。
甜瓜播种于3月15日,棉花播种于4月10日。
4结果与分析4.1施基肥方法不同常规瓜套棉的施肥(基肥)方法是,土地整平并且深翻旋耕一遍;开施肥小沟,沟心距50 cm,沟深25~30 cm,施人腐熟优质的鸡粪1.5 t/667m2、二铵25~30 kg/667m2,之后将沟填平;滴灌瓜套棉的施肥(基肥)方法是,将土地整平,施2行基肥,行距50 cm,施腐熟的鸡粪1.5 t/667m2、二铵25~30 kg/667m2,用旋耕机旋一次,将基肥与土壤混匀。
滴灌的优点是能将耕作层土壤与基肥充分混匀,避免了苗期烧苗现象,提高了肥料有效利用率。
而前者是开施肥小沟,当幼苗的根系下扎到施肥层时非常容易出现烧苗现象。
4.2追肥方式不同常规瓜套棉的追肥方法是,利用人工在瓜苗根系周围打施肥孔,然后追肥,这样不仅费工,而且肥料利用率很低,常常还需要进行多次追肥;滴灌瓜套棉的追肥方法是,用施肥罐追肥,使用滴罐专用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人为踩踏耕作层的机率。
膜下滴灌不同棉花品种氮素吸收与产量差异研究

重 。将植 物样 品在 粉 碎 机 上 粉 碎 , 1 0目筛 , 过 0 以 H O 一 O S H: 法 消化 , 半 自动 凯 氏定 氮 仪上测 定 在
含 氮量 。采 用 E cl2 0 x e 0 3和 S S 2 0 行 数 据 P S1. 进
分析。
同Ⅲ ] 4 。本文 在 膜 下 滴 灌 条 件 下 研 究 不 同棉 花 品 。
早3 3高 , 不施 氮 ( ) 件下 品种 间差 异不大 , 在 NO 条 而
2 0k h ( ) 3 0 k 4 g・ m N1 、 2 g・h m ( ) 理下 , N2 处 标 杂 A 干物质 积 累总量 和 子棉产 量均 明显 优 于新 陆
早 3。 3
由表 4可知 , 个 棉 花 品种 都 表 现 出 随着 氮 肥 2
收稿 日期 :0 00—6 2 1—50 *: 讯 作 者 , jhu s atm 通 whs z@ i .o n
基金项 目: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一 花 水 肥 高 效 利 用 调 控 管 理 棉 技 术 研 究 (0 6 AD 1 0 —) 2 0 B 2 B 22 ;石 河 子 大 学 高 层 次 人 才 科 研 启 动 资 金 专 项 ( C X 0 7 2 R Z 202 、
3 3高 3 2k . g・ m~, 期 标 杂 A 要 比新 陆 早 3 h 铃 3
不 同施氮 量 处 理 棉 株 体 内 氮 素 积 累 量 随 着 生 育 期延续 呈现 快速 增长 的趋 势 , 蕾期 、 期 、 期 持 花 铃 续增 长 , 吐絮期 有所 下 降 ( 3 。同等 氮 肥 水平 下 表 ) 表 现出标 杂 A 氮素积 累 量 明显 优 于新 陆 早 3 , 3 蕾 期两 者 差异 不大 , 花期 、 期 两 品种 氮 素 积 累 量差 铃
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一、棉花膜下滴灌增产机理棉花是喜温作物,需水呈现出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的单峰曲线。
适时适量供水,调节根区土壤的水、肥、气、热是促进棉花生长向着理想株型发展的前提。
1.覆膜种植,地温变化较稳定。
铺膜平展,压膜严实,滴灌带紧贴地表,前期有明显的增温作用,有利于棉花早出苗,出全苗。
据大田观测,膜下滴灌较常规灌提早出苗2~3天,出苗率高达95%。
2.保苗株数提高,收获株数增加。
采用滴灌后,由于膜内墒度均匀,滴水量人为控制,土壤总含水量较常规灌低,增温快,通透性强,出苗整齐,速度快,健壮,同淹灌地相比保苗株数提高1000~2500株/667平方米,可以实现一播全苗;同时滴灌棉田属无埂渠农田,可节地5%~7%,667平方米增加收获株数1000株左右。
3.根部土壤结构疏松,形成良好的水、肥、气、热小气候,为作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4.膜下滴灌可适时适量供水,对作物起到有效的促控作用。
据观测,在播期相同时,滴灌棉田与常规灌棉田在出苗至现蕾期长势差别不大。
但在现蕾至开花期长势差别明显,滴灌棉花株高日增量为1.4厘米,而常规棉田日增量为0.86厘米,比滴灌棉田少0.54厘米,其原因是滴灌棉田从6月中旬开始滴水,而常规棉田需要揭膜、开沟及打埂,比滴灌晚6~8天灌水,因缺水造成棉田生长缓慢。
在开花至吐絮期,常规灌水方法、水量难以掌握,使棉田生长较快而不稳健,引起脱花脱铃,空果枝率高。
而滴灌水量控制较好,棉田稳健生长,叶色深绿,无旺长早衰和脱肥现象,蕾、铃较常规灌明显增多,果枝成铃率高。
5.保肥效果好,利用率高。
滴灌减少了因深层渗漏而带走的养分损失,同时采取将化肥及棉花专用肥溶解于水后随水滴入棉田,减少了667平方米施肥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5%左右,比常规灌667平方米少施化肥8~10千克,保证了棉株始终在适宜肥效下生长。
6.可有效地抵抗自然灾害的影响,加快棉苗的生育过程。
在春季多风季节,利用膜上点播膜下滴灌技术,可有效地减轻风灾损失。
机采棉不同栽培模式示范效果

开花期、 吐絮期 均 早 1 d 。
表 l 机 采棉 不 同 栽培 模 式 的棉 花 生 育期 情 况
2 . 2机 采棉 不 同栽培 模式 对棉 花植 株 性状 影 响 从 表 2可 以 看 出 , 等行 距 单 行 播 种 模 式 与 宽
别多 0 . 7片 和 1 . 4片 ,果 枝 分 别 多 0 . 6个 和 1 . 4
2 结果 与 分 析
2 . 1机 采棉 不 同栽培 模 式对棉 花 生 育期 影 响
从表 1 可 以看 出 , 等行 距单 行 播 种模 式 与 宽 窄 行 品 字型播 种模 式 和 宽窄 行 常规 播 种模 式 相 比 。 现 营期 、 开 花期 、 吐 絮期 均 早 2 d和 3 d 。 宽窄 行 品字 型播 种模 式 与宽窄 行 常规 播种 模 式 相 比,现 蕾期 、
棉花 品 种 为新 陆 中 6 9 .新 疆 惠 祥种 业 有 限责
任 公 司供 种 。
1 . 2试 验 地 概 况
于2 0 1 7年 4月 6日进 行耕 翻 、 整地 。4月 7日
示范 区 位于库 尔 勒市 普 惠农 场 二分 场 . 地 势平
坦, 土壤肥 力 上等 , 土 壤质 地为 粘 土 。 耕 作层 有 机质
个。 单株成铃分别多 0 . 4 6个 和 0 . 9个 。 宽 窄 行 品
窄 行 品 字 型 播 种 模 式 、 宽 窄 行 常 规 播 种 模 式 相 比, 株高分别 高 4 . 5 7 c m和 8 . 4 1 c m, 单 株 叶 片 分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3 . 0 2
DOI : 1 0 . 1 1 9 6 3 / l 0 0 0 — 6 3 2 X. c x l c x 1 . 2 0 1 7 0 5 l 5
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施肥方法试验

种 子 的办 法 值 得 重 视 。 前 , 是 我 国市 场 经 济 初 步 当 一 形成 , 由新 品 种 需 求 规 律 所 决 定 的 种 源 保 存 量 和 保
存 年 限 还 难 以 预 测 ; 是 许 多 新 育 成 品 种 的 遗 传 稳 二 定 性 还 达 不 到应 有 的要 求 。因 此 , 世 纪 初 期 , 株 新 把 系循 环 法 为 技 术 的 保 种 圃 作 为 种 源 保 存 的 主 要 手 段 , 步 过 度 到 保 种 圃 与 低 温 低 湿 库 并 重 的 双 重 保 逐
4 陆作 楣 , 瑾. “ 系循环 法 ” J, 子 ,99 ( ) 3 5 陶 论 株 L l] 种 19 .4 :~
维普资讯
24
膜 下 滴 灌 棉 花 不 同施 肥 方 式 试 验
甘 润 明 , 柏 洋 , 孝 贵 鲍 孙
( 六 师 芳草 湖 总 场 , 疆 呼 图壁 农 新
810 ) 3 2 8
摘 要 : 下 滴 灌 棉 花 在 施 肥 和 灌 水 上 发 生 了一 系列 的 变 膜
设 计 与 安 装 由修 造 站 专 门制 造 一 套 微 型 滴 灌 砂 石 过
滤 器 和 微 型施 肥 罐 , 面 铺 设 辅 管 和 毛 管组 装 连 接 , 地
一
关 键 词 : 灌 ; 花 ; 肥 ; 润 峰 变 化 规 律 ; 料 分 布 规 滴 棉 施 湿 肥
律 ; 系分 布 特 点 根
用 施 肥 罐 和 毛 管 单 独 控 制 小 区施 肥 量 , 水 采 用 小 抽
型 汽 油 机 做 动 力 , 料 利 用 率 测 定 采 用 目标 产 量 配 肥
方法 , 石河 子 大 学 在 总场 测 定 。 由
不同滴灌年限棉田棉花生长情况调查试验

6 O 袒 4 o
弓 暑
樾 辖
2 O 。 一
豳 … 一 一 寓 一 … i l 一
处理 1 处理2 处理3
图 1 不 同滴 灌 年 限 对 棉 花 出 苗 率 的 影 响
2 . 2 不 同滴灌年 限对棉 花株 高的影 响
不 同滴灌 年 限对 棉 花株 高 的影 响 如 图 2所 示 .
示。 处 理 1和处 理 2相 比差异 不显 著 , 但 是 均高 于处 理3 . 分别 较处 理 3高 1 7 . 8 l %和 l 9 . 1 8 %
l o 0
媾 8 O
得
试验于 2 0 1 3年 在新 疆 奎屯 垦 区一三 。 团 1 6连 进行 . 选 取 不 同滴 灌 年 限 棉 田 3块 . 分 别 为 连续 滴 灌 8年 、 4年 、 1年 ( 文 中用 处 理 1 、 处 理 2和 处 理 3 表示 ) 的棉 田 。 土壤 盐分 含 量见 表 1 各 处 理采 用 常 规 农 业生 产措 施 .棉花 种 植方 式 为覆 膜种 植 ,在 4 月 中旬 播 种 .供 试 品种 为 新 陆 早 5 2号 .播 种 密 度 2 2 2 0 0 0 株/ h m 2 .播 种后 滴 出苗 水 3 0 0 m3 / h m . 5月 下旬 灌 头水 . 以 后每 隔 7 1 0 d灌 1 次水 , 于 8月 中
2 6. 9 4% 。
中, 处理 1 、 处理 2与 处 理 3结 果 相 比差 异 显 著 。 处
理 1 、处 理 2和 处 理 3棉 花 平 均 单 株 干 重 分 别 为
9 6 . 1 3 g 、 9 1 . 2 8 g和 7 2 . 6 7 g 。
l 2 0 一 l o o 8 0
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丰产试验

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丰产试验本试验对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及其各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膜下滴灌技术采用局部灌水,田间地面蒸发量小,可控性强,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
标签:棉花;滴灌;灌溉制度一、基本情况:试验田选在新疆且末县绿银农场,试验面积为1476.2亩。
海拔高程1187米。
东经85°53′、北纬38°33′。
试验品种为棉花新品种-2,波重量为5公斤/亩,采用宽膜式一膜五行,播前深施二胺15公斤/亩,尿素20公斤/亩。
二、项目采取的主要措施:項目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棉花地下灌溉与对照田进行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入渗速度的观测,并调查作物生育期动态,收集农业生产情况等滴灌技术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最优组合。
三、灌溉制度制定原理:本次试验对棉花地下灌溉进行了灌溉制度分析: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如下:(1)灌水定额:m=0.1γzq(θmax-θmin)/η (1)式中:m——灌水定额(方/亩)γ——土壤容重(g/cm3)z——计划湿润土层深度(m)θmax,θmin——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q——设计土壤湿润比(%)η——滴灌水利用系数(2)灌水周期T=(m/ETa)η (2)式中:T——灌水周期(天)ETa——作物耗水强度(mm/d)η——同上(3)设计每次最大灌水时间确定t=m/q×A×ηA——影响半径(米)q、η——同上四、结果分析(1)土壤湿润比地下滴灌属于局部灌水、只沿滴灌毛管形成带状湿润区,湿润范围有限。
由于田间滴头流量和滴水量的变化及土壤质地的变化,各滴头下的土壤湿度比是有差异的。
(2)棉花耗水率及需水量滴灌棉花苗期棉株耗水率在2mm/d以下,,蕾期耗水率急剧增加,花玲期耗水率最高,峰值可打到9mm/d,出现在7月中旬盛花结铃期。
8月初以后,耗水率迅速下降。
吐絮后耗水率基本在4mm/d以下。
由于滴灌棉花根系生长特点,其抗旱能力较弱,受土壤干旱的风险大,所以在其需水最敏感期(盛花结铃期或整个花玲期)保持土壤含水率在相对田间持水率的70%~90%最安全。
棉花膜下滴灌示范总结

棉花膜下滴灌示范总结1前期准备1.1示范点基本情况示范点选择在二六工镇红星五队,总面积134140.04m2。
前茬作物玉米。
水源为井水。
地力肥沃,土层深厚,土壤质地为红壤土。
1.2播前准备地块为头年秋翻地,翻前施昌吉磷肥25kg/667m2。
整地前,去除田间地埂,用氟乐灵进行土壤处理。
利用刨式平地机进行对角作业,经过精耙细耱,达到土块颗粒细碎、整体地势平坦,满足滴灌设备的安装要求。
品种选择适于该地区种植的新陆早13号。
播前用敌克松、磷酸二氢钾、缩节胺进行拌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保证苗全苗壮。
2播种播种、铺膜、布管采用机械一次作业完成。
选用一膜四行双管的铺设方式,膜宽145cm,播种量4.5kg/667m2,施二铵10kg/667m2。
毛管选用海力公司生产的白色塑料软管。
直径3cm,每滴孔间距10cm,株距10cm,行距采用30-50-30的模式。
理论保苗密度15600株/667m2。
4月24日整地完毕,4月25日—27日播种,4月28日—30日铺设支管和干管。
5月2日浇出苗水,5月12日出苗达95%以上,幼苗长势良好。
子叶由黄转绿时,及时放苗,茎部孔口用土封严。
2~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选留大苗、壮苗,去病苗、弱苗,留单株。
3田间管理(1)采用膜下滴灌的播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满足棉花苗期生长需求。
由于浇水完全在膜下进行所以田间杂草较少,地表土质疏松,只进行了简单的人工除草。
(2)全生育期浇水5次,共用水284m3/667m2。
5月2日浇出苗水,用水量33m3/667m2。
施肥与浇水相结合进行精量施肥。
浇二水时,追施昌吉二铵12kg /667m2,尿素8kg/667m2;三水追施锌硼微肥50g/667m2。
(3)全生育期化控3次。
由于用缩节胺拌种,前期没有喷施,二水前4d用缩节胺2.5g/667m2进行喷施。
三水和四水前3d又喷施了2次。
7月21日打顶。
7月21日测得平均株高56cm,单株结铃4.2个。
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灌量试验总结

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灌量试验总结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棉花的产量。
为了探索棉花的最佳灌溉量,我们开展了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灌量试验,下面针对此研究进行总结。
首先,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不同的滴灌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在试验前,研究人员进行了土壤调查,结果发现,土壤中养分的含量一般,水温介于25℃和30℃之间。
为了测试不同灌溉量对棉花生长
和产量的影响,我们将实验地分成5块,每块设置一种不同的灌溉量,分别为0、25、50、75和100毫升/平方米。
在试验期间,实验人员
每天记录棉花的生长情况和地下水的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溉量为50毫升/平方米的情况下,棉花产量最高,相比其他灌溉量,棉花产量提高了10%以上。
而地下水的变化表明,灌溉量为50毫升/平方米的情况下,地下水最稳定,接近于最佳水温。
由此可见,灌溉量对棉花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灌溉量过少,棉花将很难生长;灌溉量过多,会引起地表水污染,也会降低土壤的营养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调节灌溉量,以便在保持棉花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可能造成的污染。
总之,本次试验表明,灌溉量对于棉花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灌溉量为50毫升/平方米的情况下,棉花生长表现出最佳的水分状态,产量也最高,表明该灌溉量是最适宜的。
此外,较低的灌溉量不仅有助于减少棉花的水耗,还可以减少地表水污染,是实施棉花灌溉的合
理选择。
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灌量试验总结

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灌量试验总结
田明昭;李传龙;陈宏宇;王烨
【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 1试验目的rn通过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灌量对比试验,总结昌吉市的最适经济灌量.rn2基本情况rn2.1试验地试验设在昌吉市滨湖乡东沟五队滴灌地,供试土壤灌淤土,土壤有机质1.26g/kg,全氮0.54g/kg,全磷0.68g/kg,碱解氮63.8mg/kg,速效磷5.6mg/kg,速效钾152mg/kg.前茬棉花,单产皮棉
65kg/667m2,收获后冬翻,未施底肥.供试棉花品种炮台1号.
【总页数】1页(P16)
【作者】田明昭;李传龙;陈宏宇;王烨
【作者单位】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831100;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831100;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831100;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83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马铃薯膜下滴灌不同补灌量效益研究
2.棉田膜下滴灌技术不同施肥量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3.不同灌溉量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4.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试验总结
5.玉米膜下滴灌不同补灌量效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播种方式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及出苗的影响

2015年2月灌溉排水学报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第34卷第2期 文章编号:1672-3317(2015)02-0089-03播种方式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及出苗的影响庄亮亮1,张胜江1,邢旭光2,曹伟1(1.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49;2.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8)摘 要:分析了不同播种方式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其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影响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土壤含水率整体上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且浅层(0~20cm)土壤含水率差异明显,表现为“干播湿出”>“滴水出苗”>“双膜覆盖”>“常规播种”。
土壤溶液电导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浅层土壤溶液电导率差异尤为明显,“干播湿出”、“滴水出苗”和“双膜覆盖”模式下土壤溶液电导率比“常规播种”方式分别减小25.09%、62.92%和93.26%。
不同播种方式下棉花出苗率差异明显,表现为“双膜覆盖”>“滴水出苗”>“干播湿出”>“常规种植”。
浅层土壤溶液电导率与棉花出苗率显著线性负相关,棉花出苗的耐盐阈值为2.93mS/cm。
关 键 词:播种方式;土壤水盐分布;耐盐度;出苗率;棉花中图分类号:S15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522/j.cnki.ggps.2015.02.021庄亮亮,张胜江,邢旭光,等.播种方式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及出苗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2):89-91. 新疆地区降雨少,土壤盐渍化严重,棉花是新疆地区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由于棉花生长受当地气候、土壤质地、品种差异和种植模式等因素影响,耐盐度并非为固定值。
准确确定棉花耐盐阀值,对改良盐碱地和提高棉花产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疆地区普遍采用常规种植(冬灌或春灌棉田,而播种至苗期稳定期间无灌水),播种方式较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通过对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在灌水相同的条件下,科学测定棉花的产量和效益,为今后棉花膜下滴灌的种植方式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一膜双管四行种植方式,处理为单株、双株、121型、双株双层、三株五个处理,不设重复。
小区面积30平方米,四周不设保护行。
三、试验方法
(1)本试验设在夹河乡中坪村二社马菊秀的承包地上,试验地块为轻沙壤土,前茬为食葵,灌水条件良好,地块平整,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力均匀。
(2)前茬作物收获后冬灌泡地水,次年播种前耕翻平整土地,亩施纯N 16公斤,P2O5 8公斤,K2O 3.3公斤,磷、钾肥犁地时一次性施入,氮肥50%做底肥,50%做追肥。
4月24日播种,生育期滴水7次。
收获时各小区随机抽取10株进行考种,各处理小区收获时取20m2单收,计算实产。
(3)播前亩用48%的地乐胺150克除草。
采用140厘米地膜,先铺滴灌带再覆膜,每膜铺两根滴灌带,采用破膜穴播的方法在膜上种植四行棉花,种植品种华西905,行距32厘米,株距18厘米,播深3厘米。
生育期随水亩滴施尿素4次共15千克。
四、试验结果
表一、各处理生育期观察
表二、各处理考种测产情况
五、试验结果分析:
1、本试验各处理选用品种一致,各处理生育期基本一致,株高
相差不大,生育期观察看出一穴单株、121型、双株和双株双层长势稳健,一穴三株植株细弱。
从吐絮时间看,双株和双株双层相对较迟,一穴三株最迟,和单株相比,一穴三株吐絮推迟7天,比双株和双株双层推迟2天。
主要原因是今年秋季雨水较多,棉花长势郁闭,密度越大,吐絮越迟。
2、从各处理主要经济性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铃重、单株铃重、有效铃数、果枝数均呈减小趋势,生长势逐渐减弱。
从测产结果来看,双株双层产量最高,较对照亩增产13.4千克,一膜单株产量最低,较对照减产57.8千克,一膜三株和121型产量相差不大。
这主要是双株双层有效地增加了空间优势和时间优势,使有效铃数增加,产量也相应地增加。
本试验结果来看,在夹河乡以推广双株双层和一穴双株为主,并产量、长势、效益均显著好于其它各处理。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