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今社会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这促使我们更加注重提高德育实效。而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全部德育工作中有着各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任务,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又是德育的主渠道,两者要相互渗透。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的灌输。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德育内容科学、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把德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1. 充分利用教材,科学地渗透德育
现行的初中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和法律教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因此,德育必须深刻剖析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这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显出来。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要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并在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做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德、有才、有学问、有健康的全面发展人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积极引导和教育,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具体方法如下:
1. 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人情味的人。
2.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锻炼。
3. 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通过教学内容来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上述的渗透方式,教学内容也是一种渗透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授学生各种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1. 人文知识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文化等涉及人文知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道德和人性方面的事情,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能力。
2. 科技知识方面:在教授科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和教授观察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有关的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对于新科技与新发明的思考,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性关怀。
3. 社会生活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的方种表现和现象,比如社會公正,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对这些类比较关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和评比。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
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
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
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
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
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
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
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
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日常
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
品质。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的使用更拉近
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在Daily talk 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
德育融入学科教学教案
德育融入学科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 难点:如何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讲解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强调德育元素。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学科知识和德育元素。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3. 案例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4. 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表现评价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知识点展示。
2. 视频资料: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网站资源:提供相关网站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 教学工具:如黑板、白板等,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
七、结论
本节课通过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的讲解、课堂互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德育水平。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德育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标签:德育;理想;言传身教;家校联系
加强德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有效途径。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而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一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懂得活着和做人的意义所在,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让学生了解到劳动人民的物品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了这种精神支柱,学习上就有信心和决心。当学生的兴趣、意志、心理、习惯等因素,对其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也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当学生花费较少的精力投入,真正获得了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后,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意志力。其次有助于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抱负,提高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教育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放在成为合格的人才上,努力学习,培养自己,不断提高。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净化他们的灵魂,规范他们的行为。
德育融入课堂实施方案
德育融入课堂实施方案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
和品德修养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此如何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德育融入课堂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德育融入课堂需要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
其次,德育融入课堂需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
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德育融入课堂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名人故事、经典诗文等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德育融入课堂需要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
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品德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德育主题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德育课程,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最后,德育融入课堂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
课堂应该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根据其真实体验来引导,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去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做好德育工作。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特点,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
一、榜样激情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介绍了许多经典人物和先进事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榜样,分析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挖掘他们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见贤思齐”的目的.例如,初一年级思想政治课讲《爱国情操使人们产生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这一知识点时,教学中就以钱学森为榜样,讲述以他为代表的我国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为了打破50年代中期少数大国的核垄断,肩负国家的重托,怀着为祖国争光、为人们争气的雄心壮志,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964年成功地爆炸了我过第一颗原子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爱国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情感,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二、对比激情法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可用激情法来对相反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事物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从而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例如,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知识时,针对现在有极少数学生对我国
改革开放中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不理解的问题,我用学生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开放20年来所取的辉煌成就这是一具体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伟大真理.通过比较,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图像激情法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推进,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鲜明、生动、有趣、直观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2023年,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德育教育。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入手,将德育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解名人传记或历史事件时,强调其在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在讲解古诗文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赏析和解读,让学生深入领会古人的道德教诲,通过经典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来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课堂上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让他们体验到集体合作、互相尊重、宽容包容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德育上得到锻炼。另外,还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设置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一步促进德育的实施。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题学习和主题教育等形式,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可以针对当前社会的某些热点话题或者儒家经典中的某些思想,进行专题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可以通过节日庆祝、社会实践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德育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自身修养对于德育的落实至关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优良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我们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
业道德的培养,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行,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榜样,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深入落实。
德育在教学中的融合
德育在教学中的融合
德育在教学中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道德价值观和社交技能,从而成为有责任感和有道德的公民。以下是一些在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
2.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一些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主题,例如公正、诚实、尊重、责任等。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了解和培养这些价值观。
3.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从中学习和反思。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4. 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例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 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可以将道德价值观纳入评价标准中。例如,对于学生的作业和考试,可以评价他们的道德表现和态度。
德育在教学中的融合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价值观传递的载体。在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语文教育中更为重要。
首先,语文教育应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要谦虚、尊重和关爱他人,在课堂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原则,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其次,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品德素养。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素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实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具备健康、积极的品德素养。
最后,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有品德、有思维能力的人才。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现在,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的重要性,教师们也开始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研究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世界观以及其他思想教育。然而,如何将这种认识落实到行动,让德育真正“到位”,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这需要的作用;还有人则认为应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或者花大力气培养政治老师和班主任。这些都是落实德育首位的重要方面。然而,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那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变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
德育渗透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要深入体味其中的教育因素。在授课时,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以及思想教育。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讲解水资源每年流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发展潜力,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从而使教学达到育人的效果。
2.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研究中接触到大量的作业、练和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各科教师在编写作业、练和试题时,应该注重增强其思想性,发挥教育功能。例如,在语文课上,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作为阅读练、作文材料或试题素材,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一、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
近年来,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又把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学科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了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我们需要从多方面下手,努力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将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课堂教学不仅要延伸到现实生活,而且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为课堂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利用多媒体等物质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
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的思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教学中可以丰富和丰富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实用性,而且还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呈现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比传统课堂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效果
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篇一》
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是我一直关注的重点,我认为这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现在,我想对这段经历做一个详细的总结。
我在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中,主要担任了协调和实施的角色。我努力推动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希望通过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同时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
我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我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道德讲座、社区服务、班级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
取得成绩和做法:
在推动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发现,通过德育工作,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在课堂上更加尊重老师,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更加和谐。
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1.设计德育课程:我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道德教育。
2.组织实践活动:我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道
德讲座、社区服务、班级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3.引导课堂讨论: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话题的讨
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经验教训及处理办法:
在推动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德育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德育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如何加强德育工作
课堂教学如何加强德育工作
亚锋
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对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学生,如何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紧迫的问题摆在了每位教育者的面前。
一、拓展课堂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修养,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德育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要扭转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薄弱局面,不是一两个人、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教师更是责无旁贷,课堂改革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提供了机会。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所以每位教师都有渗透德育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应树立和推动“科科有德育,课课有德育”的教学理念。每位教师都应在课堂这一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语文教师可利用课文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去感触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美,用诗歌去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从中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数学课可利用数学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特点去培养学生严谨的办事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英语则用外来的优秀文化、不同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去弥补东方少年性格的缺陷与不足,树立西方少年那种自立自强的意识,学习他们善于创新的精神。自然课可利用奥妙无穷的自然现象和美丽富饶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美术、音乐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理化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相处。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一定会为德育在课堂渗透找到机会,打开门径的。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课堂中的德育操作方法探析
德育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独立环节。课堂教学要体现德育的内涵和要求。
1、创设教学相长的和谐课堂。课堂应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然而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是不成熟的社会成员,有接受引导的必要。教师既不能强行灌输、机械训练,也不能价值中立,崇尚道德相对主义,而要在尊重学生与积极引导上寻找结合点。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既负有对学生引导的责任,又有对自己的教育信念和行为进行反思、重构的责任。教师要在师生不断的交互中重新认识学生和自己,在学生道德面貌发生变化时看到自身教育的力量,自己的教育道德素养也在提升,也得到了成长,达到教学相长。
和谐的课堂教学必须富有情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感情,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师生间的共鸣共振,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创设融洽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和情感的交融。这种交融对德育目标的达成十分重要,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2、平视学生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课堂是面对学生的课堂,学生自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蹲下来,以真诚、热情、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审视社会,努力建构学生喜爱的课堂。平视每一个学生,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施教者与受教者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受教育者之间也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体贴关怀学生。在课堂上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有自己的理解,不以权威的角色抑制学生的创造力;要降低教师的控制欲,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的空间;要控制自己的表达欲,不要让课堂变为“一言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教学工作,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工作的特点与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德育教育内涵,切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德育的内涵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体会,授课时才能融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于一体。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握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
德育教育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进行,因材施教。德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把握住时机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寓德育教育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能因为思想教育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德育敷衍了事,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德育教育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
三、把握学科特点,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
把握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如:①语文课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
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联系起来。在这方面,教师经常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学了“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布置学生“设计铺设自来水管的最佳方案”;学了计量单位后,让学生测量操场的跑道长度、教室的面积等。这样,学生将逐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们生活与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数学,只有学好数学,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逐渐养成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③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国领土辽阔,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有960万平方公里;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教师以此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样,伴随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发挥育人的整体效应。
四、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有时即使是隐性的德育教育内容,也可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有时即使是显性的内容,也要采用提示的方法。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融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在全省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幅度削减课时,改变以往那些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再谈创造高效课堂,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因此各校以“学洋思,提效率”的各项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茶地开展中。做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
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呢?
我的思考是:一、要清楚高效课堂的指标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
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
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概括讲高效课堂有这样六个维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
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优化课堂的微观结构,是构建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等,要完成宏微观结构的设计程序,就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想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步一步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了原来设计好的轨道时,教师就千方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