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聋人事业五十年辉煌历史回顾
聋哑人政策历史
聋哑人政策历史
聋哑人政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国古代,聋哑人被视为“残障人士”,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但是,在某些时期,聋哑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保护。
在唐朝,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是一位聋哑人。他的诗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聋哑人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在宋朝,也有一些关于聋哑人的记载,其中最著名的是《梦溪笔谈》中的一段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聋哑人的处境逐渐得到改善。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实行特殊教育制度,为聋哑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19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制定一系列有关聋哑人的政策和法律,包括《残疾人保障法》、《聋哑人教育条例》等。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聋哑人的关注和支持。1990年代,中国成立了全国聋哑人协会,旨在促进聋哑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融入。200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其中明确规定了聋哑人的权益保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对聋哑人的政策和法律不断完善,从最初的忽视
和排斥到现在的关注和支持,体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尊重和关怀。
从一张老照片看我国残疾人称呼的变迁
讲述人:马建强(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长,编审)这是一张拍摄于1959年5月的黑白照片,拍摄地点在中国湖北武汉,照片上方有一行字标明此为“捷克残缺人代表团访问武汉合影”。照片上有两排人,前排5人坐,后排9人立。前排就座的人中有3人深目隆鼻,当为捷克人。60多年过去了,照片上的人物大都故去,现有的资料也很难确定其中的人物信息。唯后排居中站立的高个白衣男子清晰可辨。他叫黄乃,时任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处长、内务部中国盲人福利会总干事。黄乃是辛亥元勋黄兴之子,后天失明。那3位捷克人是否均为盲人,现不得知。只是推测至少不会全是盲人,如果全是盲人,为何不直接注明为“捷克盲人代表团”?再则,盲者一般缺乏镜头感,拍照时会有所谓的“盲相”,而在这张合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两位捷克人是面带微笑直视镜头的。也许,正因为这个代表团不全是盲人,所以就不用“盲人”而用“残缺人”这个词。
相比上个世纪50年代普遍使用的“残废人”“残疾人”而言,“残缺人”这个词用得较少,语义也比较中性,相对客观,不是“废”,也不是“疾”,只是“缺”。何为残缺?有眼睛但看不见东西,这是残缺了视力;有耳朵而听不到声音,这是残缺了听力。自古达今,我国统称残疾人的词,归纳起来主要有“残疾”“残废”“废疾”“笃疾”“残障”等等,而用“残缺”相对较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3年专门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成立了中国聋哑人福利会。I960年,这两个协会合
并组建成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1983年成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曾经短时间取名为中国残缺人福利基金会);1988年成立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现在,“残疾人”这个词已经实现了从“口头语”到“书面语”再到“法律用语”的全覆盖。
中国聋人历史年表
中国聋人历史年表
史前万年,伏羲创造八卦图,并把史前文明精华汇聚一本著作《易经》,其中图案线条是聋人祭司奉命绘制。当时是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共享集体劳动成果,聋人哑人和正常人猎人一起用打猎专用手语一起互相配合打猎。
前四千多年,黄帝时期,仓颉根据伏羲时代的原始文字甲骨文总结整理出汉字文字,引导聋哑人以目代耳加以物识字的方法,使其认字记住整理出的的新文字,仓颉可能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聋人教育家。
前2070年到前1600年夏朝时期,对聋人实行免税,规定聋人打猎种地所得是属于自已的,不必缴税。
前1600年到前1046年商朝时期,出现“聩宗”,是聋人教育的场所,继承仓颉教导聋人识字写字,可以说自从商超开始的识字学文化的聋人做文字工作,比如协助史官整理文字,负责抄写一类工作。
前1064年到前771年周朝时期,继承商朝的聩宗制度为当时独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前770年到前476年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实行“九惠之教”政策其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聋人送到“疾馆”供给衣食,直至身故;
孔子创办私学,明确提出儒家教育宗旨“有教无类”,招收学生没有门第、等级、残疾的限制,所以孔子的学生含有盲人聋人哑人等等残疾人,对聋人学生实行五艺“礼节、射箭、驾车、写字、算数”,六艺只是针对正常人学生,结束了以往聋人和正常人分开的教育。
前475年到前221年战国时期,墨子创立墨家,明确墨家宗旨“兼爱平等”,说出名言“墨子言聋人不可废者”,被后来的明朝聋人父子贺时泰、贺逢圣引用在著作《思聪录》;
墨子老年时受了楚国奴隶聋孩子荆南,加以培养为墨家最优秀的聋人弟子,荆南后来成为商鞅最信任的贴身侍卫;商鞅开始变法时,荆南为秦孝公收容秦国境内所有四肢健全的聋哑孩子,加以训练为秦国喑士,最多二十人直接由秦王到秦始皇亲自指挥;
残疾人保障法宣讲PPT
-03 重要条例解读
• [代表法条]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 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 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 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 和岗位,
• [立法背景]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 我国各类残疾人达到829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 6.34%,目前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 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 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
-04 积极了解法律法规
• 我们呼吁广大公众关注了解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他们同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关注了解残疾人保障法,就是关注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行动。残疾人事业是社 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关心关爱身边的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应 该积极宣传残疾人保障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共同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03 重要条例解读
二、出生缺陷早预防早发现
• [代表法条]第十一条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 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宣传、 普及母婴保健和预防残疾的知识,建立健全出生 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针对遗传、 疾病、药物、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 因素,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 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马良*
【论文摘要】: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残疾人社会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奠定了“专业化”发展基础,其发展直接推动了对残疾人观念的变迁,残疾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社会发展机会的公平性。这种深层观念的变化直接带动了对残疾人问题的重新审视。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萌芽于20世纪的20年代,在80年代后期在社会政策和社会组织层面都得到了很快发展。但是从残疾人服务的来看,不仅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而且实际的服务供给也无法满足残疾人的需求,特别是专业化的服务需要。21世纪,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往往与“残废”紧密联系,把残疾人看作是社会的“废弃者”,是“没有用的人”。残疾人因残疾而带来的社会“污名化”直接导致其在经济上是“累赘”,在社会地位是“二等公民”,残疾人群体成为“受歧视和压迫的群体”①。目前,国内实现了由“残废”向“残疾”转变,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把“残疾人”和“障碍者”统称为残疾人或残障者,残疾人概念的外延扩大了。残疾人观念的变迁首先表现为主导性理论分析模型从纯粹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的变迁,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残疾人的境遇的社会性理解。正是这种“残疾文化”层面的变动,残疾社会工作才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并得到迅速发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功能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专门针对残疾人群体(可以包括残疾人个人、残疾人家庭、残疾人组织和相关其他社会性组织)来提供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残疾人
国际聋人节提高聋人地位
【2019.09】
耳聋的形成和治疗
耳聋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大体分为以下三类。
一、传导性耳聋
是外耳道闭锁畸形,
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所致。
二、感音性耳聋
也称神经性耳聋。即
因听神经损害,导致听力减弱或丧失。是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的病理改变,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听力下降或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多数患者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烦躁、腹胀、腰酸乏力、耳内闷塞等多种全身症状。临床治疗中按疾病类型可分为以下七种。
1.突发性耳聋
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
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病毒感染、外伤迷路圆窗破裂等因素有关。常伴有耳鸣、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2.药物性耳聋
是因抗生素、水杨酸盐、
利尿类、抗肿瘤类等药物应用过程或应用以
后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一般是双侧性对
称,多伴有耳鸣。
3.传染性耳聋
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4.外伤性耳聋
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
损伤,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而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常伴有耳鸣、眩晕。
5.爆震性耳聋
突然发生强大压力波和
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6.噪声性耳聋
是因长期遭受噪声刺
激所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常伴有耳鸣、头痛、失眠、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
王建民:扎根手语教育事业,一干五十年
006
手
语是一种无声的心灵交流,在指尖上传递语言;手语是一座爱的桥梁,将无声和有声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手语是听障人士的重要
情感表达方式,能将心底的声音纾解出来,向世界呐
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听障人士规模高达数千万人,仅在青岛市具有二级及以上听力障碍残疾证的听障人士就有约两万人,他们中有很多人存在沟通障碍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用手语跟他们交流?哪怕是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一句问候,又有多少人能通过手语,向听障朋友问候一句“你好”吗?
在青岛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王建民,今年68岁,是青岛市市南区王建民手语工作室创办人、青岛市中心聋校退休教师。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从事听障人手语教育事业已经整整五十个年头,退休后也一直从事听障人公益帮扶事业。
五十年来,他前后开设免费手语培训800余课时,培训学生近万人,累计举办听障人公益宣讲数千场,帮扶困难听障朋友上万人。五十年前的他正值十八岁的花样年华,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在国家的号召和需要下,他毅然决然地踏进了青岛市聋人学校的大门,开启了长达42年的执教生涯。
王建民Sign Language Teacher Wang Jianmin
◎撰文/摄影 张云江
:扎根手语教育事业,一干五十年
007
PEOPLE
人物
听障人是我的老师,我执教一生回报他们、关爱他们
20世纪初,随着外国传教士在蓬莱开设教会学校,我国第一个特殊教育类学校初见雏形,四十年代后青岛才有了第一座特殊教育学校,虽然我国的听障人教育行业起步晚、条件落后,但也一直在努力前行。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各方面条件依旧艰苦,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行业培训规范等都非常欠缺。刚进聋校时,王建民也显得手足无措,虽然安排了一对一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但不凑巧的是王建民的老师体弱多病,经常无法到校工作。
聋人演讲
聋人演讲
2700万名聋人们,大家好!
在这里,我希望聋人们站起来!聋人自信!聋人成功!!
聋人也可以像听人一样,一样能够自立门户创业,做生意,成为一个老板。
聋人做生意应该从小做起,小到摆地摊,卖烤串,做美甲,剪头发等等各种小生意,不要觉得做的行业不够体面,不够有身份,因为你没有精神食粮,没有物质生活,何来体面与身份。别让你的自尊心误了你的人生!精通一行后就要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下去,这只是我们聋人成功的第一步,在这小小的第一步,你们可能碰到很多的困难,艰辛和坎坷。这些是你在以后成功之路上所需要的精神食粮,所以要感谢困难,感谢艰辛与坎坷。这些都是你们宝贵的财富,宝贵的经验,要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才能完成自己的人生历程。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事,就是你第一步所做的更细化与更深入,我们要有庞大的内心去支撑我们所经营的第一步。这就需要你更坚定自己的信心,把自信!自强作为座右铭,把谦逊,随和作为你对人的态度。因为我们要开始做事业了!我们经营的任何行业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由我们自己搭建。有了载体就有人,人多了就是一个组织,要有广阔的心胸为那些有着共同目标的人搭建这个载体。但是你这个组织必须合法(呵呵)以公司形式来确立。
我们做了这些就会有更多的聋人受影响加入我们的行列,他们可能想创业,想加入你的团队,加入我的团队。这样我们才会更团结,更健康的生存在这个社会上。
经过我四处做公益演讲,我立志要将《聋人自信聋人成功》这一题材影响至全国的聋人!据我分析,从2008年开始立志做生意的聋人占全国聋人比例的10%,到2010年时开始立志做生意的聋人占全国聋人比例的25%;到这里,我的公益演讲还会继续,在这里我向大家表个态,望大家和我共同努力。在2013年我希望我的《聋人自信聋人成功》这一题材能影响到全国50%的聋人,2015年影响70%的聋人,直到2020年能感染到90%的聋人创业。
中国防聋治聋工作任重道远--在第五届听力国际科学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防聋治聋工作任重道远--在第五届听力国际科学大会上的
报告
孙金忠
【期刊名称】《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 第五届听力国际科学大会是听力语言康复领域及医疗界又一次国际盛会.本次大会将围绕"为了更好的聆听,人人享有健康听力"这一主题,回顾防聋治聋工作的成就,交流技术与方法,探讨听觉言语康复的策略,迎接新的挑战.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孙金忠
【作者单位】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贵州省耳聋流行病学调查及防聋治聋工作介绍 [J], 王幼勤
2.防聋治聋,精准康复加快推进听力语言残疾人小康进程 [J], 龙墨
3.临床听力学在诊治突发性聋中的作用--解读美国《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 [J], David JIANG;徐景贤;郭朝先
4.聋儿听力测试及防聋治哑初探 [J], 尤易文;季德琴
5.听力测试组合在鉴别诊断煤矿工人噪声性耳聋患者伪聋和夸大性聋中的应用 [J], 徐孝玲;文永霞;魏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的故事一】
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掉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悲哀地哭了。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期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她不仅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此刻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人物评价社会嗑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正因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她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透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让人敬佩!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男生伤感个性签名
邰丽华的手语翻译李琳用三个词形容她,乐观、用心、坚强。
杨丽萍亲眼看见邰丽华跳的《雀之灵》时说:我创编并跳《雀之灵》这么多年,如果听不见音乐,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跳出那种味道来,而你竟然跳得这么好,真不简单!
中华聋哑协会聋人的组织无声的友声
【特教文弦背后的故事】
中华聋哑协会:聋人的组织
讲述人:马建强(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长,编审)
《诗经•小雅•伐木》里,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诗句,用来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聋人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他们听不到别人的声音,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怎么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呢?在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成立于1937年的中华聋哑协会,竟然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聋人,他们结社办会,创办刊物,创办学校,举办画展,举办运动会,在中国聋人活动史上描绘了一幅超越听障、跨越时空、志同道合、自立自强的动人画卷。
自从美国传教士米尔斯夫妇于1887年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全国各地相继创办了一批聋校,越来越多的国内聋人接受了现代科学的聋教育。历史上,聋人因为失聪而“十聋九哑”甚至“十聋十哑”,所以他们即使面对面也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只能用手势或眼神进行简单的沟通。而聋人接受教育后,则可以识字读书,以笔代言,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鸿雁传情,笔墨言志,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文字,聋人同样可以“嘤其鸣矣”。而中华聋哑协会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聋人在志同道合、结社雅集、互助协同、合作发展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华聋哑协会,1937年6月由上海的何玉麟、孙祖惠、王逊等聋哑人发起成立,是中国残疾人群体自主组织设立的全国性民间社团。1937年8月在上海群学会附设聋哑学校召开协会成立首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推选上海群学会附设聋哑学校毕业生何玉麟担任首任理事长,邀请时任教育部部长王世杰担任名誉理事长。该协会宗旨为“联络同病感情,增进聋哑福利”,在上海法租界白尔路设立总部,在南京、杭州、重庆、北京、镇江等地设立分会,会员多达2000多人,基本涵盖了当年全国接受过聋哑教育、能够读书识字进行书信交流的聋哑人知识分子。该协会主办有会刊《喑铎》,刊名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亲笔题写。该刊物主要“报道聋人动态,发表聋人作品”,每月一期,每期铅字印刷200本左右,持续出版了一年多,另于1939年、1940年出版两本年刊。此外,协会会员余淑芬、孙祖惠、余长森、章春坡几位聋哑人在杭州还编印出版了一本综合性聋人刊物《聋哑青年》,由于经费困难,只出版了一期,但发到全国各地聋哑学校后,受到聋哑人一致好评。协会还创办有“中华聋哑协会附设战时聋哑学校”,后改名为“中华聋哑学校”,由何玉麟、王逊、宋鹏程先后担任校长。协会另组织有“美术致用社”““哑协篮球队”,主办过“第一届全国聋哑艺术展览会”。
写在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副主席视察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50周年之际
写在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副主席
视察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50周年之际
顾定倩
2021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
理、叶剑英副主席视察原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现
北京市健翔学校牡丹园校区)50周年,这是当代中国特殊教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1970年11月,我被分配到这所聋校当教师,有幸参与了1971年的两次接待工作。作为亲历者,我曾以学校和个人名义撰文记述当时的所见所闻所为,分别发表在1977年1月20日《北京日报》和1986年第12期《盲聋之音》杂志上。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听障学生的关怀,重温当年他们对聋校工作的指示,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我
也要趁此机会纠正近些年出现的一些误说。
一、周总理指示“今后要把听力好、说话好的学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全面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学习,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特殊教育是新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困难弱势群体福祉,大力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揭开了我国特殊教育历史新的篇章。为隆重纪念党的百年华诞,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办好特殊教育”力量,本刊联合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从本期开始特设“新中国特教发展的历史瞬间”专栏,以特教战线亲历者的口述回忆、访谈实录及相关原始文献资料等形式,讲述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关心重视、支持推动特教事业发展的感人故事,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创新,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由中国各类残疾人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简称中国残联。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它是在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1953年成立)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4年成立)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机构简介
宗旨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展残疾人事业;动员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残疾人坚持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
任务
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
机构
中国残联实行全国代表大会制度,设有主席团、执行理事会、评议委员会等机构。代表大会和主席团是中国残联的决策和权力机构;执行理事
邓朴方
男,汉族,1944年4月生,四川广安人,196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62—1968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习,1968年5月受迫害致残
1968—1975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5—1984年总参管理局服务处干部
1984—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
1984—1985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党组书记(副部长级)、副理事长
1985—1988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党组书记、理事长
1988—1991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党组书记,执行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国际聋人节资料大全
国际聋人节资料大全
国际聋人节资料大全
国际聋人节 - 来历
国际聋人节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国际聋人节 - 意义
国际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中国会在聋人节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聋人平等参与社会,并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国际聋人节 - 在中国
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国际聋人节 - 相关活动
聋人共演“千手观音”
XXXX市聋协热情回报社会
聋人共演“千手观音”2005年9月18日上午,XX市残联、市聋人协会组织全市聋人朋友举行了回报社会活动,并以这种形式庆祝聋人节的到来。
多年来,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社会各界的扶残助残意识不断增强,使残疾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无微不至的关心。当市聋人协会组织聋人回报社会的倡议发出后,受到了全市聋人热烈响应。当天的活动本来定在上午8点开始,早晨7点刚过,许多聋人朋友就早早来到了活动地点,具有一技之长的聋人自带工具,为路人理发、修理自行车,用他们的双手、辛勤的劳动回报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聋人成长历程
一棵冬日的松
每个人都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所有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
------海他听不到掌声,但他能感受得到热烈, 我们在每次学院的模特表演中都会有一个帅气的戴个眼镜的小伙子,他就是我文章的主人公海。海,1991年6月生于湖北。他有两个哥哥,当他出生以后,他就成了家里的父母的第三个儿子,3岁时一次发烧,父母带他去夺去一个离家近的小诊所医治,由于医生打错针,使他的言语不清,当时父母也没觉察到,六七个月后,父母就发现海不光说话不清,也家人交流时靠看口形和手势。,父母就赶紧带他去打医院看,最后诊断出来是聋,海陷入了无声世界。到了5岁的时候,别的孩子都背着书包去上学,海羡慕的去求妈妈让自己上学,父母和亲戚商量决定后,准备让他上学,但是在学校里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在我问他:那你是怎么学习时,他特别高兴的给我说有老师同学帮助我,他们都对我特别好,当听到这些时我特别感动,他记住的永远都是好的事情,心态的乐观让我吃惊。
给力的一推,奋力的起航
为了海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伟大的母亲把他骗到学校,含泪把他推进他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黄陂特殊教育学校,从此,海便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也许温室的花朵容易受伤,但雪压的青松却让人胆寒。进入校门的那一刻,他饱含着对家人依恋,不能正常学习的不甘心,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泪水肆意的流淌。。。温馨的家庭生活变换为极端的封闭式学校生活,尽管生活中各个方面有师友的帮助,但面对环境的适应,没有手语基础无法交流,他再次落泪了。眼因多流泪而愈益清明,点点热泪铸成的一个词--刚强,他突兀地仿佛有一个小孩变成一个大人,他知道必须在这里站起来,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
1.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
主要成就
1874年在北京东城甘雨胡同创办了第一所盲,1877年查理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办了第一所聋校。从那开始中国的特殊教育也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来,中国的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建立新中国以后在党和中央的关怀下特殊教育事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和一些成果。
1.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体系形成和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逐步完成,普及特殊教育的层次将随整个教育事业发展而逐步提高。1987年,我国特殊学校只有286所,到了1997年则达到了1440所,特殊儿童也从29673人增长到了34.06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特殊教育主要是以特殊学校作为主要形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根据残疾儿童数量多,基数大,且80%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等国情,提出了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新形式。现在,以大量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班为体干这样一种格局已经形成。我国基本上形成以教育部门为主,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残疾人联合会部门和社会力量作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
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体系也在更进一步发展。首先是特殊教育教师的文化知识层次将进一步提高。如上海从1997年起,允许全市已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本科段的特殊教育专业学历培训,比普通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高层次学历培训至少提前了至少5-10年,学历层次上提高了一个档次;其次是老师的专业按能而更广。目前,中国大陆,有的城市确定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首先要具备普遍教育的能力资格,然后经过进一步的特殊教育知识学习和特教技能培训,达到特殊教育教师的岗位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聋人事业五十年辉煌历史回顾
在旧中国,大多数聋人读书无门,就业无路,受人歧视,生活凄惨。二十世纪40年代前后,民间曾自发组织过“中华聋哑协会”。由于得不到政府支持,不久夭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扶贫济残,保障聋人的生活。
1956年2月,由全国15个大、中城市的聋人代表和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热心人士77人,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告成立中国聋哑人福利会。聋福会于1956年至1958年组织力量,在全国54个市、县进行聋人调查,并依此推算出全国有聋(哑)人300多万。同时,聋福会协助政府安排聋人参加生产和工作。聋福会成立不久,就向劳动部写了《关于聋哑人请求就业问题请转知各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积极予以支持》的函。劳动部批转各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要求“各地劳动部门对于请求就业的聋哑人,尽可能为他们介绍适当的工作,各企业、事业单位有适合聋哑人做的工作,亦不得借故拒绝录用”。1956年聋福会投资扶持北京市聋人玩具厂,为聋人参加生产摸索经验。1959年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在天津召开了聋人福利工作现场会,交流了组织聋哑人生产劳动的经验。对于各地组织与安排聋人生产劳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协助教育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特教事业。聋福会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了中国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制定了《聋哑人汉语手指字母方案》、《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并经内务部、教育部批准公布试行。聋福会自1958年起,分期分批为各地培训了150名聋人扫盲教师和基层工作干部,并于1959年创办了师资讲习所,一面提高在职聋校教师,一面培养新的聋校教师。1959年创办了《聋哑人工作通讯》。1958年在全国社会福利事业生产展览会上展出了一部分聋人手工艺品。参加展出的有17个城市25个单位的217件展品,观众达8万余人。展品显示了聋人的聪明才智。同时,还协助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中国聋人生活》纪录片。此外,还通过文艺会演和报刊、电台等,宣传我国聋人福利工作。聋福会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了聋人体育活动。在1957年6月举办了全国聋人田径、游泳比赛。1958年成立了中国聋人体育协会筹备委员会。1959年6月举办了全国聋人男子篮球赛。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聋人的业余文化生活。1959年成立了中国耳聋防治委员会筹备会,并于同年与中华医学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了全国聋症防治工作座谈会,还协助民政部门在天津兴建了我国第一座助听器工厂。聋福会在国际上也产生一定影响,曾派聋人工作者代表团,先后访问了苏联、捷克、波兰、民主德国等10个国家。1955年聋福会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同年,在第二届世界聋人大会上,我国被选为世界聋人联合会第二届执行局委员国。通过相互访问,增强了我国聋人同国际聋人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我国聋人工作的开展。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将盲福会和聋福会合并成立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于同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盲人聋哑人第一届代表会议,制定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全国委员会。1964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聋人事业走上新的发展阶段。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聋协建立起395个省辖市、县、市辖区协会以及700多个基层组织。各级协会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对聋人进行形势、革命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帮助聋人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因而在各条战线上出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聋人先进人物。为了提高聋人的文化素质,推广手语,制订并出版了4辑〈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与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方案。全国协会和各级协会通过报刊、广播、图片和橱窗展览等方式,向社会宣传了聋人工作成就和聋人先进事迹。
在“文化大革命”中,协会组织被加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强行解散,使我国聋人事业大伤元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聋人事业焕发生机。1978年国务院批准民政部的报告,恢复和建立全国和地方各级盲人聋哑人协会。1980年4月,第三次全国盲人聋哑人
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明确了聋人协会的性质和任务。规定协会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全国盲人聋哑人的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盲人聋哑人的桥梁。协会的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章程还重新规定协会要“关心聋人的疾苦,为聋人谋福利”。1984年12月,第四届全国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协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协会真正办成深受盲人聋哑人信赖的群众团体。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在本世纪末,广大盲人聋哑人能够达到身心素质(包括政治、文化、技能、身体各方面)明显提高,聪明才智得到发挥,物质生活相应改善,为祖国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提出了协会工作搞实搞活的指导思想,多为盲人聋哑人办实事,做好事,使协会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生气勃勃的新阶段。并开展“建家做友”活动。各级协会本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深入基层、家庭,竭诚为聋人服务。在解决聋人的就业、住房、户口、子女入学、夫妇两地分居,以及婚姻等问题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实践证明,“建家做友”活动是成功的,各地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出全国“先进之家”58个,“优秀之友”83名,在四届三次委员会上进行了表彰。
协会恢复工作以后的10年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福利生产单位发展到2万多个,安置盲聋哑残职工近40万人。城市安置面达70%,有些大中城市盲人聋哑人的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的残疾人,随着乡镇福利企业的迅速发展,也有不少从事工副业生产劳动。部分聋人个体开业,自谋生路。工商管理等部门对聋人个体开业实行“五优先”:贷款、发执照、供贷、安排场地、减免税收优先。1987个10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民政部联合发出《关于盲人聋哑人协会组织盲聋哑残人员举办经济实体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为搞活协会工作创造了条件。1984年前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聋症检查,受检人数达30多万。为防治打下了基础。全国先后举办了多期聋儿语言听力康复骨干培训班以及聋儿家长函授班,为各地培养了康复业务骨干。聋教育事业迈出了新步伐。继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建成之后,1987年长春大学设立了聋人美术大专班。有的省在中等师范学校开设了特教师资班,有效地提高了师资水平。1983年9月全国协会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盲聋哑职工教育经验交流会。为了鼓励盲聋哑职工学习科技文化知识,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全国协会和部分地方协会还设立了盲聋哑职工奖学金,颁布了奖励条例。1985年底全国盲聋哑职工的扫盲工作基本完成,使盲聋哑职工在摘掉文盲帽子后,进一步提高文化水平。1987年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手语》书稿,这部标准手语辞典于1988年正式出版。为了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开展需要,1985年12月10日成立了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并加入世界聋人体育联合会,从而为中国聋人运动员参加世界性比赛创造了条件。1986年9月,举办了全国首届聋哑人艺术表演录相比赛。近500名聋哑人参加了全国首届聋哑人表演录相比赛。
在全国协会的积极建议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聋人福利事业被列入宪法。1982年现行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三款中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人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盲聋哑事业的重视和关怀。1985年特殊教育作为专门章节被列入义务教育法。财政部、民政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协会手语翻译的津贴的通知。1985年12月,全国协会出版了《中国盲人聋哑人画册》,设计并制作了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会徽。为发展我国聋人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更好协调残疾人工作,1987年4月在唐山联合召开了全国残疾人工作会议。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88年3月11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成立。中国聋人协会作为残联的专门协会,被保留下来,在残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国聋人协会代表聋人的共同利益,反映聋人的特殊需求,维护聋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残疾人事业,为广大聋人服务。中国协会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聋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中国聋人协会在残联聋的领导下,对外开展友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