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课件ppt
![地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eccf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0.png)
气候的变化
气候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 气环流、海陆分布等,人为因素则包括温室 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等。
气候的影响
气候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 产生深远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气候 事件的增加,如洪涝、干旱、风暴等,对人 类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06
地理学应用与未来发展
地理学在环境、资源、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环境保护
地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环境 监测、污染控制、生态修 复等方面。
资源管理
地理学在资源管理方面也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土 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 源等的管理和保护。
城市规划
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如城市空间 布局、交通规划、公共设 施布局等方面。
要。
04
人文地理要素与现象
人口分布与迁移
总结词
$item1_c人口分布与迁移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 容,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详细描述
人口分布与迁移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受到 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与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 的城市问题。
区域比较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区域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法是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地区地理要素的比较 ,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深入研究区域地理特征提供基础资料。
区域比较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 境,为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比较研究也有助于发现地理 学规律和特点结词
世界地图ppt课件
![世界地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d7aa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5.png)
地图符号
用于表示地理要素的图形 、文字和色彩等,如国家 、河流、山脉等。
地图注记
对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 标注和说明的文字、数字 等。
世界地图的种类
01
02
03
04
政区地图
主要反映各国家、地区的行政 区域划分,以及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地形地图
以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反映 地形的特征。
交通地图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介绍
总结词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包括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凡尔赛宫等。
详细描述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文化遗产包括中国的长城 、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凡尔赛宫、印度的泰姬陵、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 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详细描述
世界各国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宗教、艺术和风俗 习惯等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宗教也是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仪式也 各具特色。艺术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绘画、 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风俗习惯方 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节庆、婚丧嫁娶等也各具 特色。
内部。
温带气候带
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主要分布 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和沿海地区。
寒带气候带
包括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 等,主要分布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 。
世界自然景观分布
森林景观
包括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 叶林等,主要分布在各大洲的湿润和 半湿润地区。
地理优秀ppt课件
![地理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b747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9.png)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目标,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人类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0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和谐性等原则,确保不
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代际之间能够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实现资源环境
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6
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互动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是地理课件中不可或缺 的互动环节,它能够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问答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 件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以检验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
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抢答、小组讨 论等不同形式的问答环节,激发 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
思考题与作业布置
思考题是地理课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问题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是地理课件中必要的环节, 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 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回答 ,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课堂练 习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 际操作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需要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
旅游资源开发与地理学应用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为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 、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和方法支持。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整合和分析地 理信息,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目标,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人类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0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和谐性等原则,确保不
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代际之间能够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实现资源环境
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6
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互动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是地理课件中不可或缺 的互动环节,它能够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问答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 件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以检验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
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抢答、小组讨 论等不同形式的问答环节,激发 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
思考题与作业布置
思考题是地理课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问题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是地理课件中必要的环节, 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 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回答 ,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课堂练 习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 际操作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需要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
旅游资源开发与地理学应用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为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 、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和方法支持。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整合和分析地 理信息,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高中地理课件大全
![高中地理课件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59a72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8.png)
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等。
区域合作
03
探讨区域合作的意义、形式和存在的问题,如一带一路倡议下
的区域合作等。
THANK YOU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 方公里,包括陆地和海洋 。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 ,周期为24小时,是昼夜 交替的原因。
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周期为 365.25天,是四季变化的 原因。
极昼和极夜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极地区域会出现连续白昼 或连续黑夜的现象。
地图的阅读与绘制
地图的组成
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影响和防治措 施。
环境污染的来源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
环境污染的影响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对 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 洁能源,提高环保意识等。
资源利用与保护
总结词
资源的分类
了解资源的分类、利用现状和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如水、土地、森林等)和非 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
地图包括图例、比例尺、方向标 等基本要素,是地图信息的载体
。
地图的阅读
阅读地图需要理解地图投影、坐标 系等概念,能够根据比例尺判断距 离和面积。
地图的绘制
绘制地图需要掌握地图制作的基本 技巧,包括地图设计、地图符号设 计等。
02
自然地理
气候与气象
气候类型与特征
总结世界各地的主要气 候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总结世界各地的植被类型、特点及其分布规 律。
人文地理
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 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03
人文地理
高中地理课件ppt
![高中地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872e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2.png)
3
应用
广泛用于导航、军事、科研、交通等领域。
06
复习题与思考题
中国地理复习题
• 总结词:中国地理的复习题主要围绕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 口与民族、经济与文化等方面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 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中国地理复习题
详细描述 1. 列出中国地理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2. 简述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水文特征
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 水资源状况。
中国人文地理
人口和民族
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民族分 布和语言文字。
历史和文化
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如古代文明、朝代演变等。
经济和产业
介绍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主要产 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
城市和乡村
介绍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分布, 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差异。
华东旅游区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 区,以江南水乡、园林风光等人文 景观为主。
华南旅游区
包括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 区,以海岛风光、海滨城市等自然 景观为主。
西南旅游区
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区 ,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 为主。
西北旅游区
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地 区,以黄土高原、丝绸之路等人文 景观为主。
环境保护
01
02
03
环境污染
列举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现象 ,分析其危害。
生态保护
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组 成和功能,强调生态平衡 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措施
阐述环保法规、环境监测 和环保技术等环境保护措 施的作用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7652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1.png)
要点一
区域发展的条件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等)、人力资源、技术条件、 政策环境等。
要点二
区域发展策略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区域合作等。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当 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VS
可持续发展实践
推广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等。
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水体的性质
温度、盐度、密度等。
海洋水体的运动
海浪、潮汐、洋流等。这些运动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洋流可以调节全 球气候,影响渔场分布和海上航行等。
0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岩石圈的定义和范围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硬壳,包 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度约60-120 公里。
降水类型及分布规律
降水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
锋面系统
01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带来不同的天气变化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02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
地壳运动的影响因素
地壳运动受到地球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内力 包括地幔对流、板块运动等,外力包括地震、火 山等自然灾害。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动力,不 同的地壳运动形式会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类型和特点
地表形态的类型
区域发展的条件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等)、人力资源、技术条件、 政策环境等。
要点二
区域发展策略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区域合作等。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当 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VS
可持续发展实践
推广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等。
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水体的性质
温度、盐度、密度等。
海洋水体的运动
海浪、潮汐、洋流等。这些运动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洋流可以调节全 球气候,影响渔场分布和海上航行等。
0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岩石圈的定义和范围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硬壳,包 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度约60-120 公里。
降水类型及分布规律
降水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
锋面系统
01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带来不同的天气变化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02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
地壳运动的影响因素
地壳运动受到地球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内力 包括地幔对流、板块运动等,外力包括地震、火 山等自然灾害。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动力,不 同的地壳运动形式会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类型和特点
地表形态的类型
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课件(215张ppt)
![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地理课件(2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0138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4.png)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1.山脉众多 (1)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 (2)广义的山地占全国总面积65%
2.网格状镶嵌构造突出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地 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
(3)北东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 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 台湾山脉
4.贵金属及稀土金属 (1)贵金属:金、银、铂 (2)稀土金属:指镧族元素组成的金属矿物
5.非金属矿藏 磷、硫、石墨、菱镁矿、滑石、重晶石、 石膏、萤石、高岭土、石棉
第三章 气候水热结构
第一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的一般表现 (1)广义的季风: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 有明显转换的现象。 (2)狭义的季风:仅指海陆季风。
二.降水
1.降水量分布
(1)一般规律 A.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山地比平原多,迎风坡比背风坡多 C.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 也有所增多
(2)极端值 A.最多:台湾火烧寮,6557.8mm/年 B.最少:吐鲁番西侧的托克逊,5.9mm/年
2.降水季节分配
(1)夏雨集中区:华北、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 (2)夏秋雨区:东北北部、云南和四川西部 (3)春冬阴雨区:长江中下游 (4)夏半年多雨区:华南、四川中部 (5)夏雨区:青藏高原中南部 (6)全年多雨区:鄂西川东、贵州 (7)全年干旱区:西北、青藏高原西北部、内蒙
(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4)丘陵:东南丘陵、胶辽丘陵
2.多种特殊地貌并存
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 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
第二节 地表组成物质
一.沉积岩分布广泛
地理微课ppt课件
![地理微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b819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3.png)
族和文化。
CHAPTER 05
地理学应用
地理学在环境中的应用
地理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01
地理学通过遥感技术、GIS等手段,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环
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02
地理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为生态保护和恢
复提供理论支持。
地理学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03
解释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如 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CHAPTER 03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地理
人口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增长 与减少等。
城市地理
城市形成与发展、城市体系、城 市规划与设计等。
文化地理
地域文化
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交 流与融合等。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管 理、旅游市场营销等。
地理学研究环境问题的成因、演变和解决途径,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理学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影响进行研究,为灾害
防治提供策略和措施。
地理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01
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学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
依据。
02
地理学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学研究土地资源的分布、特性和利用潜力,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指
导。
03
地理学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地球的结构与特征
01
02
03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以及它们对地球运动和 地貌形成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CHAPTER 05
地理学应用
地理学在环境中的应用
地理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01
地理学通过遥感技术、GIS等手段,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环
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02
地理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为生态保护和恢
复提供理论支持。
地理学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03
解释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如 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CHAPTER 03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地理
人口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增长 与减少等。
城市地理
城市形成与发展、城市体系、城 市规划与设计等。
文化地理
地域文化
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交 流与融合等。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管 理、旅游市场营销等。
地理学研究环境问题的成因、演变和解决途径,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理学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影响进行研究,为灾害
防治提供策略和措施。
地理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01
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学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
依据。
02
地理学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学研究土地资源的分布、特性和利用潜力,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指
导。
03
地理学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地球的结构与特征
01
02
03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以及它们对地球运动和 地貌形成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理地形ppt课件
![地理地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ae40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0.png)
除了地震之外,板块运动还可以导致 火山喷发、山崩、滑坡等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也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 员伤亡。
地震带与火山带
地震带
地震带是指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地震带通常位于板块边界,因为这里是板块相 互碰撞或滑动的区域。世界上最重要的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
火山带
火山带是指容易发生火山活动的地区。火山带通常也位于板块边界,因为这里是 地球表面的薄弱点。世界上最重要的火山带有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火山带。
南北极洲大陆
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主 要是冰川和冰盖,是地球上最 寒冷的地方。
世界著名山脉与河流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中印边界,是世 界上最高的山脉,有 世界屋脊之称。
安第斯山脉
位于南美洲,是世界 上最长的山脉之一, 有许多高峰和冰川。
亚马逊河
位于南美洲,是世界 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流域面积广阔。
长江
洪排涝等。
交通建设与地理地形
01
公路建设
在公路建设中,需要考虑地理地形条件,合理选择路线和设计方案,以
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02 03
铁路建设
在铁路建设中,需要考虑地理地形对铁路线路的影响,如山区铁路需要 注意隧道和桥梁的建设,平原地区的铁路需要注意线路的平直度和地势 的起伏。
航空建设
在机场建设中,需要考虑地理地形条件,如山区机场需要注意地形复杂 性和气象条件,平原地区的机场需要注意地势平坦和空域条件等。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理地形的影响加剧,可能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机遇
通过科学预测和合理规划,可以应对地理地形变化的挑战,同时也可以利用地形变化带来的机遇,如 土地资源的重新分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
地震带与火山带
地震带
地震带是指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地震带通常位于板块边界,因为这里是板块相 互碰撞或滑动的区域。世界上最重要的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
火山带
火山带是指容易发生火山活动的地区。火山带通常也位于板块边界,因为这里是 地球表面的薄弱点。世界上最重要的火山带有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火山带。
南北极洲大陆
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主 要是冰川和冰盖,是地球上最 寒冷的地方。
世界著名山脉与河流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中印边界,是世 界上最高的山脉,有 世界屋脊之称。
安第斯山脉
位于南美洲,是世界 上最长的山脉之一, 有许多高峰和冰川。
亚马逊河
位于南美洲,是世界 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流域面积广阔。
长江
洪排涝等。
交通建设与地理地形
01
公路建设
在公路建设中,需要考虑地理地形条件,合理选择路线和设计方案,以
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02 03
铁路建设
在铁路建设中,需要考虑地理地形对铁路线路的影响,如山区铁路需要 注意隧道和桥梁的建设,平原地区的铁路需要注意线路的平直度和地势 的起伏。
航空建设
在机场建设中,需要考虑地理地形条件,如山区机场需要注意地形复杂 性和气象条件,平原地区的机场需要注意地势平坦和空域条件等。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理地形的影响加剧,可能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机遇
通过科学预测和合理规划,可以应对地理地形变化的挑战,同时也可以利用地形变化带来的机遇,如 土地资源的重新分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
初二地理课件ppt
![初二地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6d6c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7.png)
CHAPTER
中国的经济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
农业发展历史
农业地域类型
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 时期的主要农作物和耕作方式。
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南 方水田农业、北方旱作农业等,以及这些 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农业分布特点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中国农业分布的特点,包括农作物种 植的地区差异、农业生产的集中与分散等 。
水资源总量丰富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 北方地区相对较少。
水资源利用方式多样
中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中国政府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水污染 治理、水资源保护等,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矿产资源
文化传承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资源和市场。
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也有影响,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பைடு நூலகம்存在差异 。
人口分布
中国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存在差 异。
02
CHAPTER
中国的人口与文化
中国人口分布
人口密集区
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和成都平原等地区是中国人口最
初二地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国的地理环境 • 中国的人口与文化 • 中国的自然资源 • 中国的经济地理 • 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
01
CHAPTER
中国的地理环境
中国地理概述
01
02
03
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 的国家。
中国的经济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
农业发展历史
农业地域类型
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 时期的主要农作物和耕作方式。
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南 方水田农业、北方旱作农业等,以及这些 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农业分布特点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中国农业分布的特点,包括农作物种 植的地区差异、农业生产的集中与分散等 。
水资源总量丰富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 北方地区相对较少。
水资源利用方式多样
中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中国政府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水污染 治理、水资源保护等,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矿产资源
文化传承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资源和市场。
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也有影响,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பைடு நூலகம்存在差异 。
人口分布
中国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存在差 异。
02
CHAPTER
中国的人口与文化
中国人口分布
人口密集区
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和成都平原等地区是中国人口最
初二地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国的地理环境 • 中国的人口与文化 • 中国的自然资源 • 中国的经济地理 • 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
01
CHAPTER
中国的地理环境
中国地理概述
01
02
03
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 的国家。
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 课件 (共63张PPT)
![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 课件 (共6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aa49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7.png)
唤醒沉睡的地理细胞,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
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
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积极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出门旅游 野外考察
天文观测
参观博物馆 社会调查
行
朝 霞 不 出 门 , 晚 霞 行 千 里
游
意划
: ......
事 项 、 随 身 物 品
路 线 、 目 的 地 、
旅 游 之 前 , 必 须
气要
候先
、有
注规
No Image 你的眼你里的只眼有里美只,有而美用,地而理用眼地光理来眼看光,来它看还,有它科还学有科学
桂林芦笛岩 桂林芦笛岩
你的眼里只有美,而用地理眼光来看,它还有科学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地理是一门很生活化的学科
衣
原
昼藏
夜袍
温是
差为
大了
的 地 理 环
适 应 青
境藏
高
衣
太头少 阳巾雨阿 照和燥拉 射面热伯 和罩的人 抵利热的 挡于带服 风遮沙饰 沙挡漠适
强环应 烈境终 的。年
食
样世 界 那 么 大 , 饮 食 不 一
食
舌 尖 上 的 中 国
住
云
海
山
南
南
东
竹
船
海
楼
型
草
了
屋
房
当这
地些
藏
地民
族 民 居
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
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
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积极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出门旅游 野外考察
天文观测
参观博物馆 社会调查
行
朝 霞 不 出 门 , 晚 霞 行 千 里
游
意划
: ......
事 项 、 随 身 物 品
路 线 、 目 的 地 、
旅 游 之 前 , 必 须
气要
候先
、有
注规
No Image 你的眼你里的只眼有里美只,有而美用,地而理用眼地光理来眼看光,来它看还,有它科还学有科学
桂林芦笛岩 桂林芦笛岩
你的眼里只有美,而用地理眼光来看,它还有科学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地理是一门很生活化的学科
衣
原
昼藏
夜袍
温是
差为
大了
的 地 理 环
适 应 青
境藏
高
衣
太头少 阳巾雨阿 照和燥拉 射面热伯 和罩的人 抵利热的 挡于带服 风遮沙饰 沙挡漠适
强环应 烈境终 的。年
食
样世 界 那 么 大 , 饮 食 不 一
食
舌 尖 上 的 中 国
住
云
海
山
南
南
东
竹
船
海
楼
型
草
了
屋
房
当这
地些
藏
地民
族 民 居
初二 地理课件ppt
![初二 地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effc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4.png)
中国的地形地貌
多样丰富
中国的地形地貌非常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等多种地形。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 高原之一,而四川盆地则是中国最低的盆地之一。此外,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自西向东穿越中国, 形成了独特的河流地貌。
中国的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地的气候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 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此外,中国的气候还受到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巨大影响。
不均、质量不高等问题。
05
CATALOGUE
中国的环境保护
中国的环境现状
空气污染
水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空气污 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水体污染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主要来源于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等。
土壤污染
生态破坏
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对土壤造成严 重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汉族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 族,占总人口的92%。
少数民族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包 括维吾尔族、藏族、苗族 、彝族等。
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政 策,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 传统,促进各民族共同发 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特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独特的魅力,包括哲学、艺术 、文学、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
。
传统节日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 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 日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
文化遗产
中国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 、故宫、秦始皇陵等,这些文化遗 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世界地理概况ppt课件
![世界地理概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8207cf4b73f242326c5fe3.png)
完整版ppt课件
39
Ø世界陆地地形
以平原为主,世界 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地形复杂,起伏很大; 中部高,四周低;高原 山地面积广大
完整版ppt课件
40
分三部分: 西部山地、 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
完整版ppt课件
41
分三部分: 西部山地、 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
完整版ppt课件
42
非洲地形图
撒哈拉沙漠 埃塞俄比 亚高原
典型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东亚、南亚的 地中海
分布区 气候区
气候区 季风气候区 气候区
完整版ppt课件
58
(3)空间分布。
完整版ppt课件
59
考点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全 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气向论温两7都极月是递还从减是低1月纬,太度阳因辐素射)(纬
出之地” 。
完整版ppt课件
10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语 言中是“西方日落之地”
完整版ppt课件
11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源自古希腊文,是
“阳光灼热的大陆”。
完整版ppt课件
12
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
美利哥的名字命名。它又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完整版ppt课件
海陆热力性质 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高海低、冬季
的差异
陆低海高
地形
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 温低
洋流
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 温低
完整版ppt课件
55
(2)变化规律。
日
陆地最高气温在正午过后14时
地理全套课件ppt课件ppt
![地理全套课件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7f565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b.png)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 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变化规律。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野外调查、实验、遥 感、GIS等,以及它们在地 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优缺 点。
地理学的学科特点
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 和实践性,以及其对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02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述
领土面积
中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三位。
行政区划
中国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地形。
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温带、 亚热带、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水文特征
中国河流众多,湖泊密布,主要 河流有长江、黄河等,湖泊主要
4 开放式与共享性
GIS将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结合,实现更高效的数据 处理和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中国人文地理
人口与民族
中国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主体民族。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文化与教育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04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如农业、城市规划、能源利 用等。
02
03
非洲地理特征
介绍非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 文、植被、人口分布、经济发展 等。
04
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地理分区
介绍东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人口分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ppt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65d2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7.png)
Biblioteka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 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 线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 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 向,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缩小。
地理坐标
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 球面坐标,由经度和纬度 两个要素组成。
地球的运动
地区则相对便利。
自然灾害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03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城市和交通线路造成严重破坏。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与农业
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 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有重要影响。
土壤与农业
土壤的肥力、质地和酸碱 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农作物 的生长和质量。
地形与农业
不同地形对农业生产的类 型和方式产生影响,如山 地农业、平原农业等。
介绍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阐述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02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和外 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03 地貌类型
介绍常见的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盆 地等,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
生物圈概述
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
地图上表示地理方位的方法,主要有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三种。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和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统称为地图的“语言”。图例 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注记是地图上用 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阐述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 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 线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 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 向,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缩小。
地理坐标
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 球面坐标,由经度和纬度 两个要素组成。
地球的运动
地区则相对便利。
自然灾害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03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城市和交通线路造成严重破坏。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与农业
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 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有重要影响。
土壤与农业
土壤的肥力、质地和酸碱 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农作物 的生长和质量。
地形与农业
不同地形对农业生产的类 型和方式产生影响,如山 地农业、平原农业等。
介绍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阐述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02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和外 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03 地貌类型
介绍常见的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盆 地等,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
生物圈概述
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
地图上表示地理方位的方法,主要有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三种。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和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统称为地图的“语言”。图例 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注记是地图上用 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阐述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中国地理ppt课件
![中国地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e03a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1.png)
总结词
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详细描述
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 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和自治区。这些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相对稀少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仍
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05
工业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 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中国的交通地理
交通发展状况
中国交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交通网络。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使得人们出行和物 资流通更加便捷。
交通地域分布
04
CATALOGUE
中国区域地理
中国的东部地区
总结词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详细描述
中国的东部地区包括沿海省份和部分内陆省份,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 广东和海南等。这些地区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集,是 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 数量超过14亿。
民族
中国有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 数民族。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中国的地形地貌
地形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多种地形。其中,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则是中国最主要的平原之一。
学会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水稻
种植,在干旱地区发展旱作农业等。
地理ppt课件
![地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f770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a.png)
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地理现象和过程,研究地理规律和影响因素 的方法。
计算机辅助分析
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分析模型,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的技术。
THANK YOU
动物分布及其特点
总结词
动物分布及其特点
详细描述
动物的分布受到气候、食物、栖息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习性。了解动物 的分布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和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地理区域划分
总结词
自然地理区域划分
详细描述
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区域是根据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划分 的。这些区域包括高山、丘陵、平原、沙漠、森林等。了解 自然地理区域的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和自然 资源。
地球的板块构造:太 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美洲板块等。
地球的外部结构:地 磁场和大气层。
地貌类型
01
02
03
山地
山地是隆起的地球表面高 地,具有陡峭的地形和大 量的降水,形成了山脉、 峡谷、峭壁等自然景观。
平原
平原是广阔而平坦的地区 ,通常被用来作为农业用 地和居住区,如华北平原 、乌克兰平原等。
05
地理应用与拓展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等远程传感器获取地球 表面信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 、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等领域。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信息分 析工具,可以处理、管理和分析空 间数据,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资 源管理、交通规划等。
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精确的地理位 置信息,应用于导航、军事、户外 探险等领域。
与化学的交叉
应用化学知识研究环境污染物和 治理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度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0°~90°
0°~180°
赤道向两极增大 本初子午线向东、
西增大
度数判断
“北大北纬,南 “东大东经,西大
大南纬”
西经”
相同度数的区分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零度线的确定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划分半球的界线 赤道(南北半球)20°W,160°E (东西半球)
数量特征
无数
无数
北极
900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 圈 900
66.50
五 带 23.50 的 00 划 23.50 分
66.50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6象6.50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23象.50
有射太现阳象直00
赤道以南称南 纬,用“S”表 示
90° 75° 60°
45°
30°
赤道
15° 0° 15°
90°
30°
45° 60° 75°
90° 60°~90°之间为高纬度
75°
高
30°~60°之间为中纬度
纬
度
中
纬
度
0°~30°之间
为低纬度
低
纬
度
的
划
分
30°~60°之间为中纬度
60° 45° 30°
向北增大为 北纬,用“N” 表示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是我国陆地面积的53倍。
纬线和经线
教(学)具准备:地球仪(最好学生也能人手一个)
探究:地球仪能告诉我们什么? 图1.7、图1.10、图1.11都是重点例图
——落实到地球仪上
课件补充 通过表格总结
图1.12、图1.13半球划分:界线——可理解掌握 判断某点的半球位置——找规律,练习巩固
北增北纬
15°
0°
15° 30°
向南增大为 南纬,用“S” 表示
45°
南增南纬
60°~90°之间为高纬度 90°
60° 75°
经纬线表格:
项目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圆,自成纬线圈
半圆
长度分布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成为点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
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经纬度表格:
项目
纬度
经度
90° 60° 45° 30° 15° 0° 15° 30° 45° 60° 90°
本 初 子 午 线 0 °经线以西 称西经,用“W” 表示
0 °经线以东 称东经,用“E” 表示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90°105°120° 145° 160° 180° 160° 145° 120°105° 90°
西增西经 东增东经
东半球:东经度数<东经160°;西经度数<西经20° 西半球:东经度数>东经160°;西经度数>西经20°
利用经纬网定位
P8活动题——重视,多练习(同桌指图练习、小竞赛)
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能读出经纬度——知道怎么标注 区分经纬线——
“横纬竖经”
经线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西、向东各分180°
西增西经 东增东经
160°E
西半球
20°W
北极
东半球
160°E
南极
南极
西
半 球
东半球
西半球
20°W
0°
160°E 180°
90° 75° 60°
45°
30°
A
90°
C
75° 60°
D 45°
30°
15 °
150°120° 90°
G
60°
15
°
B
30°
45° 60° 75°
90°
30° 0° 30°
15°
60°
F
90° 120° 150° 15°
既无太阳2直3.50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66.50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形式
自转
公转
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90°
30°
E 45°
60° 75°
说出上图A、B、C、D、E、F、G地的经度和 纬度,并由此说明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重点内容
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
表格总结
课件辅助教学
66.50
五 带 23.50 的 00 划 23.50 分
66.50
插入活动1, 佐证“很多现 象”。
己想像成 古人。
设问:凭借这 些证据 ,能不
能肯定地球是
可补充 我国神
球形?为什么 ?
五、神
六有关 情况
结合“ 阅读材 料”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相当于飞机飞行50小时(800km/h)的航程; 人24小时一刻不停的步行,大约一年多的路程; 相当于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的8倍多。
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 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 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形状和大小
按图1.1的顺序设计教学顺序 直觉感知——猜测推理——事实论证——科学证明
角色扮演: 学生把自
转动特点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时间差 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 成
课标解读
地图
§3 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 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象等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说明:“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象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 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 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节 地图
重点内容
1.地图要素的处理及教学 2.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 3.从地图找信息的技能训练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课件
«地理»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与同学们谈地理
课标解读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 现象
180°150° 120° 90°
60° 30° 0° 30° 60° 90° 120° 150°180°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
向西划分180°
向东划分180°
向西增大为西经,用“W”表示
向东增大为东经,用“E”表示
纬线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 北向南各分90°
赤道以北称北 纬,用“N”表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