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陆地的变迁》讲解
《海陆变迁》PPT
- .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它的原意是指什么?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 一般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海陆变迁
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海陆变迁的证据: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我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证据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步步为“赢”:
图九
B
C
D
E
F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六大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狭长的“年轻的海”(如红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洋),比较宽阔,最初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大陆板块发生深断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孕育新的大洋)
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狭长的“年轻的海”(如红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洋),比较宽阔,最初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东京大地震
小结
海
陆
规律
{
大陆漂移
板块运动
{
{
大西洋的扩张
太平洋的收缩
六大板块
两大火山地震带
大洋发展的后期,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如环绕太平洋的海沟)
与海沟相邻的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岩浆上涌,形成多火山的山脉和一些弧形的群岛(如日本 群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海陆变迁》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海陆变迁》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海陆变迁》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和实例,以及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在本节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其深层次原因和过程的了解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和实例。
2.难点:海陆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和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实例等,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海南岛的变迁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含义。
3.案例分析: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多样性。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课件
陆地的形成与特点
陆地的形成
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结晶和固化形成 各种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 用,逐渐形成了各种地形地貌。
陆地的特点
陆地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山地、平原 、高原、盆地等。陆地上的土壤和植 被类型也各不相同,对地球的气候和 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保障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渔业、航运、 旅游业等。保护海洋资源能够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人类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
防止环境污染
过度捕捞、石油泄漏、塑料垃圾等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造 成严重污染。保护海洋能够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生物的生 存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陆地保护的重要性
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自然现象。
气候变化可以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如太阳辐射、火山喷发、温 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可以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 进行的各种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
人类活动可以导致土地利用变化、资源 开采、城市化等,从而对陆地环境产生
详细描述
岛屿的消失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新岛屿的形成则可能会 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这些变化也会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如 影响海洋环流、加剧温室效应等。
05
保护海洋与陆地的措施
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类和其 他生物提供食物、氧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保护海洋有助 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环境。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荷兰的填海造陆工程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海
自然原因 地壳变动
陆 变
(主要) 海平面的
迁
升降
的
原 因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喜马拉雅山上的 海洋生物化石
东部海底的 古河流遗迹
荷兰的围海大坝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
喜马拉雅山的变迁
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考察,发 现它的岩层奇特而多样,大部分地区覆盖了层层 叠叠的页岩和石灰岩。在地层里还找到许多古海 洋动植物的化石,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菊 石、珊瑚苔藓虫、海胆、海百合、有孔虫和海藻 化石等。
这些海洋生物的化石是怎样跑到陆地上的呢? 原来,喜马拉雅山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 数千万年的地壳变动隆起成山,从而形成地球上 最年轻、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至今 还在缓慢升高。
各个大陆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 原始大陆逐步分裂成几块,并极其缓慢
周围是一片海洋。
地向着不同方向漂移分离。
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状态。
阅读教科书14页“读一读”,说出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 说”的过程,“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大陆漂移学说
在距今两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起 ,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 原始大陆先后在多处出现裂缝,分成几块大陆,每一裂缝 两侧的大陆,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裂缝扩大,海水侵入, 就产生了新的海洋。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形成了今天人们熟悉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主要由哪些板块组成?
板块构造学说
《海陆变迁》 讲义
《海陆变迁》讲义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其中海陆变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海陆变迁指的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转化,这种变化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逐渐发生的。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壳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断裂带。
例如,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地壳的水平挤压运动而形成的。
垂直运动则表现为地壳的抬升和下沉,从而引起海陆的变迁。
比如,在一些地区,由于地壳的上升,原本是海洋的区域逐渐变成了陆地;而在另一些地区,地壳下沉,陆地可能会被海水淹没。
火山活动和地震也会对海陆变迁产生影响。
火山喷发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堆积形成火山岛或者增加陆地面积。
地震则可能导致地壳断裂、错位,从而改变海陆的分布。
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海平面上升时,沿海的低地可能会被淹没,从而使陆地面积减小;反之,当海平面下降时,原来被淹没的区域可能会重新露出水面,变成陆地。
海平面的升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冰川融化、海洋水量的增减等。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海陆的变迁。
填海造陆是人类改变海陆分布的一种常见方式。
通过填海,可以增加陆地面积,用于建设城市、港口等。
此外,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活动也可能导致地面下沉,进而影响海陆的相对位置。
为了研究海陆变迁,地质学家们运用了多种方法和证据。
地层是记录地质历史的“书页”。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海陆分布情况。
例如,如果在某个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这就表明该地区在过去曾经是海洋。
岩石类型也能提供有关海陆变迁的线索。
沉积岩是在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等。
如果在某个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沉积岩,并且其特征与海洋沉积环境相符,那么可以推断该地区曾经处于海洋环境。
古生物化石是研究海陆变迁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海陆的变迁》陆地和海洋PPT教学课件
学习新知
魏格纳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 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 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非洲大陆和 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 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 的?”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 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
大
西
块和(亚欧板块)板块发
洋
生了( 张裂 )运动。
课堂小结
海陆变迁
1、地壳的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原因 大陆漂移
结果
结果
原因
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挤压
红海、东非大裂谷
板块张裂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板块的运动
两大火山、地震带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D )
)
A、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B、是固定不变的
C、由板块拼合而成
D、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B 8.南美洲智利地震是因为哪两个板块碰撞引起的 (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随堂练习
(1)全球大致划分为___六___(填数字)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地壳比较__活__跃__,经常发生_火__山___、_地__震___; (2)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会不断地_缩__小___(扩大、缩小),因为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 的__挤__压__ (张裂、挤压)地区; (3)未来红海面积应该是__扩__大__(扩大,缩小),因为红海处在两大板块的_张__裂___ (张裂 、挤压)地区; (4)喜马拉雅山是由亚__欧____ 板块和 印__度__洋__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实例
《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实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海陆的分布并非一直固定不变,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
这种海陆变迁的现象,不仅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让我们先来看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在很久很久以前,现在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随着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并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和挤压。
在持续的挤压作用下,地层不断褶皱、隆起,逐渐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
如今,在喜马拉雅山上,我们还能找到一些海洋生物化石,这些化石就是曾经这里是海洋的有力证据。
比如菊石、三叶虫等化石,它们清晰地告诉我们,这片陆地曾经被海水所覆盖。
再把目光转向地中海。
地中海曾经是一个比现在大得多的海洋。
然而,由于地壳运动,其周围的陆地不断上升,使得地中海与其他海洋的连接逐渐变窄。
同时,气候的变化导致流入地中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地中海的面积逐渐缩小。
我国的华北平原也是海陆变迁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多次经历海进海退的过程。
当海平面上升时,华北平原的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而当海平面下降时,这些地区又重新成为陆地。
在这一过程中,沉积了厚厚的地层,为后来华北平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上述这些大规模的海陆变迁,还有一些局部地区的变化也十分明显。
比如,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地壳的下沉或者海平面的上升,会出现陆地被海水淹没的情况。
而在另一些地方,由于地壳的上升或者河流带来大量泥沙的堆积,会使海岸线向外推进,形成新的陆地。
在海陆变迁的过程中,火山活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火山喷发时,会喷出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灰。
如果火山活动发生在海洋中,岩浆冷却后可能会形成新的岛屿。
例如,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这些岛屿从无到有,见证了地球表面的变化。
冰川的融化和形成也会对海陆变迁产生影响。
在冰期,大量的水被冻结成冰川,导致海平面下降,露出更多的陆地。
第三章 第3节《海陆的变迁》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沧海桑田
Time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world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Inspiration from the World Map
板块的运动
The movement of tectonic plates
Hale Waihona Puke 沧海桑田1. 实例了解海陆变迁
活动
海陆的变迁,这个令古人疑惑的问题,在今天看来 已经成为常识。居住在海边的同学甚至可以见到这种海 陆之变。
大胆猜想
搜集资料+实地考察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 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 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
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
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读图观察 观察大西洋的变化
大 西 洋 面 积 不 断 扩 大
3.解释地理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情境导入
1.能够举出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人地协调观) 2.能够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地理实践力)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通过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 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 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思维) 4.通过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的了解,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和对生命的关爱意识。(人地协调观)
学以致用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距今超过2.5亿 年的中龙化石
动物分布相似
阐述海陆变迁的演变过程
阐述海陆变迁的演变过程
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形态的重要方面,涉及海洋和陆地的相互作用、变化和演变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受到地质、气候、构造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地球时期:在地球形成初期,表面温度极高,无法存在液态水,大部分物质处于熔化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逐渐冷却并凝固,形成了最初的地壳。
2、前寒武纪时期:在这个时期,地球表面逐渐冷却,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形成了最早的海洋。
陆地主要由火山活动和地壳构造形成,但相对较小且分布零散。
3、寒武纪到白垩纪:在这段时间里,海洋逐渐扩张,大陆则逐渐聚集成大陆块。
寒武纪时期开始,多个大陆块开始形成,但它们的位置与今天相比大不相同。
这一时期还见证了生物多样性的迅速演化,形成了早期的生态系统。
4、白垩纪到第三纪:在白垩纪时期,大陆块继续漂移,开始向今天的位置靠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陆的形态和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与此同时,气候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影响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
5、第三纪到第四纪:在这段时间里,地球进入了现代构造和气候体系。
大陆的漂移逐渐趋于稳定,但仍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印度板块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导致海平面周期性上升和下降,影响了海洋和陆地的变迁。
6、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活动对海陆变迁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城市建设、污染物排放以及气候变化加速了许多地区的土壤侵蚀、沙漠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
第三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第三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石桥镇学校熊开春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海陆变化和对火山、地震的认识。
教材以阅读材料引出海陆变迁现象和板块运动理论,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板块运动与地球海陆变化及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最后通过资料收集、漫画展示及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地震灾害,掌握正确的防震避震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感知、实验、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注重观察、发现、分析、判断、实例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读图、活动、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实现从单一认知方式向多元认知方式转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2)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利用板块运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四、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
五、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六、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悬念激趣法、辩证法学法:图表分析法、收集法、合作交流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九、板书设计:一、海陆的变迁的主要原因是:1、地壳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二、认识火山、地震1、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2、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PPT
生物栖息地的变化可以反映古地理环境的变化。例如,恐 龙时代的森林和沼泽环境逐渐演变为草原和沙漠环境。
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
化石记录是研究古生物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化石记录的不 完整性,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分析。
地球物理证据
01
地磁场的变化
地球磁场的变化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和地壳的运动。例如,地
对板块构造理论的贡献
海底扩张说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释了地球上板块 运动和地壳变动的原因和规律。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海底扩张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海洋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地震预测等方面。
05
板块构造说
板块构造说的提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发现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于是他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 迁》
目录 CONTENT
• 海陆变迁的概述 • 海陆变迁的证据 • 大陆漂移说 • 海底扩张说 • 板块构造说
01
海陆变迁的概述
海陆变迁的定义
01
海陆变迁是指地球上海洋和陆地 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02
它包括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火 山、地震等多种自然力量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板块构造说的意义
板块构造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变和地 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板块构造说,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为地震预 测、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板块构造说对于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 相关学科的发展。
海平面升降
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海平面发生升降,影响沿 海地区的海陆分布。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 搭乘交通工具遇到地震时 搭乘地下铁时如果遇上地震,就很可能发生极 大的冲击力,为了确保安全,一定要握紧把手或 柱子等固定物。虽然地下铁的车厢是比较安全的 地方,但如果强行开门离开车厢的话,反而会造 成高压电触电或遭到其他列车撞击的意外事故, 因此务必按照车内的广播指示行动。地震发生时 ,行驶中的汽车可能会发生爆胎而无法正常行驶 ,请务必先停车,等地震停止后再继续行驶。 在山上或海边遇到地震时 在山上或陡峭的丘陵地带遇到地震时,要赶紧 躲到安全的地方,以免遭遇崩塌等意外事故。在 海边遇到地震时,
三、板块构造学说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海陆分布不是固 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 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及其缓慢的变化之中。 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 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 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 米的速度在移动。有人把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 构造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三部曲。
喜马拉雅山的变迁
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考察,发 现它的岩层奇特而多样,大部分地区覆盖了层层 叠叠的页岩和石灰岩。在地层里还找到许多古海 洋动植物的化石,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菊 石、珊瑚苔藓虫、海胆、海百合、有孔虫和海藻 化石等。 这些海洋生物的化石是怎样跑到陆地上的呢? 原来,喜马拉雅山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 数千万年的地壳变动隆起成山,从而形成地球上 最年轻、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至今 还在缓慢升高。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 海陆的变迁。
明 确:
海洋变陆地
沧海桑田: 陆地变海洋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海陆的变迁》陆地和海洋PPT
快速判断
课本P42
1.绝大部分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
2.板块面积最大的是印度洋板块( ) 3.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板块( )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4.美洲板块包含了北美洲和南美洲( )
三、板块的运动
慧眼识图
阅读课本42页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观察各板块分布,填写板块名称。 2、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什么? 3、板块构造说的观点是什么? 4、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箭头的方向有几种 形式?表示什么意思?
1、观察各板块分布,填写板块名称。 2、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什么? 3、板块构造说的观点是什么? 4、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箭头的方向有几种 形式?表示什么意思?
5、火山地震带一般分布在哪里?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做~笔~记~
1. 地球表层是板由_____拼合而成 2. 板 若干块小构板造块学运动块说认稳为,地球表六层分为___大活板块和
第 二 章 陆地和海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识记六大板块的名字和位置。 2.知道世界著名山系以及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 构造的关系。
自主学习
• 快速阅读P37—43,完成导学案[自学导航]。
要求: 用红笔在书上划出重点。 时间:五分钟
一、海陆变迁(沧海桑田)
①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②昼夜的C 更替 ③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④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5.目前那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
C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形成山脉、海沟、岛弧 2、板块之间发生张裂运动时,会产生 什么地貌? (请使用课本演示)
《海陆变迁 》教案
一、教案概述《海陆变迁》是一门探讨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变化的科学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掌握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提高对地球科学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2)掌握海陆变迁的成因和影响因素;(3)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探究海陆变迁的成因;(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海陆变迁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2)海陆变迁的成因和影响因素;(3)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
2. 教学难点:(1)海陆变迁的成因和影响因素;(2)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变化;(2)提问:“你们知道海陆变迁是什么吗?”2. 讲解:(1)介绍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2)讲解海陆变迁的成因和影响因素;(3)讲解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
3. 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陆变迁的实例;(2)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海陆变迁的过程。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海陆变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知识点;2. 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实例,下节课分享;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考察对方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海洋博物馆、地质公园等,增强学生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3. 邀请专家讲座,介绍海陆变迁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七)大板块组成;
⑵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⑶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的划分及运动示意图
喜马拉雅山
思考: 1、全球分为哪六(七)大板块? 2、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系分别是由哪些板块之间的 碰撞形成的?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试分析 海洋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陆地壳因张裂 作用形成裂谷,裂谷扩大,海水涌入形成 海,并逐渐发育为大洋中脊居中的宽阔洋 盆,洋底继续扩展,俯冲潜没在大陆地壳 之下,形成海沟和岛弧链。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 板块挤压 • 板块张裂
• 喜马拉雅山
• 科迪勒拉山系
1.大陆板块发生深断裂,形成裂谷(如 东非大裂谷),孕育着新的大洋。
由陆地变成海洋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出自 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姑》。传说古 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 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 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 变迁。可见,海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 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
分析:
大陆漂移过程图 看图,观察大陆是如何漂移的?
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地磁学、深海探测和大地精 密测量等研究结果,都有力地证实大陆确实在“漂 移”。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大西洋以平均 每年1.5厘米的速度扩展。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 洲大陆之间,在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地质 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 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地震的震级: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我国使用国 际通用的“里氏震级”标准。
0
3级
5级
7级
强震
大地震
无感地震
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全球 平均每年发生的500多万次地震大多在这里,全球500 多座著名的活火山基本上也分布在这两大地带。
火山(volcano):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 而成的高地。
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三类:⑴活火山;⑵死 火山;(3)休眠火山
仔细观察教材图3.12,说出世界主要 的火山、地震分布带,并在该图上叠加 板块构造示意图,说明火山和地震的分 布与板块的分布之间的关系
火山与地震
地震(earthquake):简单地说,就是指地壳岩 层在运动的过程中,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
[复习提问北]冰指洋图说出七大洲和 欧洲 四亚大洲洋的名称
非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印 度 洋
大 洋 州
南极洲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 喜马拉雅地区发现了
海洋生物的化石
思考:喜马拉雅山上怎么会有海洋生物化石?
有人发现珠穆朗玛峰顶 上有鱼骨化石,你能推断 出这是什么变化?
海洋变成陆地
有人发现台湾海峡海底有森 林遗迹和古河道,你又能推 断出一个什么变化?
3、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 (太平洋 )板块与( 亚欧 )板块、( 印度洋)板块、 ( 美洲 )板块等的交界地带。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非洲 南美洲
• 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
从地图上的启示
大 陆 拼 合 图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
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 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 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 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 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 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哪些?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运动 3、人类的活动
④
①
①
③ ②
非 南 美洲
洲
魏格纳
1910年的一天,德国年轻的气象学家艾尔弗雷德·魏格纳躺在病床上, 目光注视着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他意外地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轮廓是 如此相吻合!这一启示,使他产生了一个闪念: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 欧洲大陆与北美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在一起?这就是著名大陆漂移假说的最 初思想。
2 .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狭长 的“年轻”的海(如红海)。
3 .“中年”的大洋(如大西洋),比较宽阔, 最初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海岭
海沟
4 .大洋发展的后期,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 到相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如环绕 太平洋的海沟)。
海沟
5 .与海沟相邻的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岩浆上 涌,形成多火山的山脉和一些弧形的群岛(如日 本群岛)。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印尼大地震
印尼默拉皮火山
1、地震来临时有哪些预兆? 2、地震来临我们该怎么做?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 : 话说沧海桑田
海洋—陆地 陆地—海 洋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 降运动、人类的活动
•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
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 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假 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 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 “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这对 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 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 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东非大裂谷的扩张与红海的变迁 看图:预测地中海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东非大裂谷的扩张与红海的变迁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 六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 的地带比较活跃——“内稳边活”。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指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在极大
的压力下从地壳薄弱处喷出的现象。
海
陆 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发现过程
的
魏格纳的假说内容
变
迁
地表分六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不断运动且边缘活跃
两大火山、地震带
课堂练习:
1、现代研究表明,地壳的( 变动 )和海平面的(升降),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另外,(人类活动)也能引起 海陆变化,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