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七节 植物的营养繁殖》教案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植物的营养繁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现象;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重点)

②例举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

③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难点)

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一种植物的扦插、嫁接或压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

②根据无性生殖的一些知识,关注它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突破:

组织培养是本节课难点,首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关组织培养的知识,再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及“克隆羊培育过程”,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明确无论营养繁殖、组织培养,本质上都是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而攻破本节课的难点。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花生、马铃薯、月季的茎、嫁接的仙人球等实物,小刀、装沙土的烧杯。

教学过程:

知道家里是怎样种植马铃薯的?)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这

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产生的?

2、反馈提问:通过观察图片谁

来说一说这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

产生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

例?

3、这些植物新个体的产生与花

生新个体产生一样吗?有什么本质

的区别?(多媒体展示)

归纳总结:什么是营养繁殖?

什么是无性生殖?

学生阅读教材并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分别用根、茎、

叶繁殖后代的。

例:马铃薯用块

茎,藕、姜用根状茎,

大丽菊用根……

这些植物的繁殖

是通过植物的根、茎、

叶来繁殖后代,而不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

精子、卵细胞的结合。

在学生获得

感性认识后,组

织学生通过观察

图片,教师通过

点评引导,总结

出无性生殖的特

点,进而将学生

的认识上升到理

性--完成无性生

殖概念的学习。

点拨:

①为什么要把树皮剥去半圈?

②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为什么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③哪些植物可用压条的方式繁殖后代?

<过渡:>(展示课件:最牛的菊花图片)观察图片最牛的菊花,用什么方法使这株大立菊开出513个品种的花?

4、什么是嫁接?(课件展示图片)

枝接芽接

点拨:明确嫁接概念后教师以问题串形式点拨。

①把一种植物体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芽或枝我们叫什么?另一个植物体叫什么?

②把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把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

③要想使他们成活应该怎么办?

④哪些植物可以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后代?月季、蔷薇……

学生思考回答。

有利于促进根的

形成

母体可以为枝条

提供营养物质,有利

于成活。

石榴、藏报春、

夹竹桃、桂花等。

看图,图上的菊

花使之惊奇。

学生回答。

嫁接:是直接把

一植物体的芽或枝

(接穗),接在另一个植

物体(砧木)上,使结在

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

整的植物体。

学生通过教师点

拨归纳总结:

接在另一植物体

上的芽或枝条叫接

穗;被接的植物体叫

砧木。

嫁接的方式枝接

和芽接。

嫁接成活的关键

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

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繁殖.调整教材

顺序使学生更容

易理解、接受。

适时点拨把

问题细化,突破

重点。

扦插、嫁接、

压条这些知识在

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应用非常广

泛,利用多媒体

展示有关图片,

有利学生的认知

学以致用,

用所学知识解决

生活中问题。

通过以上学

习对无性生殖和

有性生殖的区别

作简要总结。

学以致用解

决生活中的问

题。

教学反思:

一、求实

主要体现在扎实严谨,联系实际。首先,在导入时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马铃薯)引出不同于种子植物(花生)繁殖后代的无性繁殖,此设计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同时也为后面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作下铺垫;其次,在课堂设计中,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三,在抓好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后,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如及时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加以比较和区别,在得出无性生殖的优点后,通过“挑战自我”、“请你出主意”等设计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

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调整了教材顺序,先向学生介绍了扦插,其次是压条,最后是嫁接,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