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气象站空气温度 招标参数

气象站空气温度 招标参数

气象站空气温度招标参数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气象站空气温度的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气象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招标过程中的参数设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象站空气温度招标参数的相关要求。

1. 温度测量范围:气象站空气温度招标参数中,首先需要确定温度测量范围。

根据气象站的使用环境和需求,温度测量范围可以设定为-40°C至+50°C,以覆盖常见的气温变化。

在寒冷地区,温度测量范围也可以扩展至更低的温度。

2. 精度要求:气象站对空气温度的测量精度要求较高,通常要求在0.1°C以内。

因此,在招标参数中需要明确要求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校准证书,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响应时间:气象站空气温度的测量应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以捕捉到温度变化的实时性。

在招标参数中,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传感器的响应时间数据,并要求符合一定的标准,如不超过1秒钟。

4. 防护等级:气象站通常会暴露在各种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如高温、低温、湿度等。

因此,对于空气温度传感器的防护等级要求较高。

在招标参数中,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传感器的防护等级,并要求符合一定的标准,如IP65或更高等级。

5. 通信接口:气象站需要将温度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或其他监测设备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因此,在招标参数中,需要明确要求传感器具备一定的通信接口,如RS485、Modbus等常见的接口标准。

6. 供电方式:气象站空气温度传感器的供电方式也需要在招标参数中明确。

通常可以采用直流供电,供电电压一般为24V,以保证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7. 安装要求:气象站空气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也需要在招标参数中明确。

传感器应安装在能够准确反映气温变化的位置,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安装指南,以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测量。

综上所述,气象站空气温度招标参数的设定需要考虑温度测量范围、精度要求、响应时间、防护等级、通信接口、供电方式和安装要求等多个因素。

气象五参数16进制数据

气象五参数16进制数据

气象五参数16进制数据
气象五参数16进制数据:2A 01 00 00 4E
在气象学中,气象五参数是描述大气中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气压等五个关键参数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预测天气、研究气候变化以及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16进制数据则是一种常用的数字表示方式,通过16个不同的数字和字母来表示各种数值,具有一定的数据传输和存储优势。

在这组16进制数据中,前两位2A表示温度参数,接着的01代表湿度,然后是两位00分别表示风向和风速,最后的4E则代表气压。

这个数据组合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大气环境信息,让气象学家和气象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天气情况。

温度是大气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通过温度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前的气温是升高还是下降,从而做好防暑降温或保暖措施。

而湿度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对于农业、医疗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风向和风速则是描述风的运动情况的参数,风向告诉我们风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而风速则表示风的强弱程度。

这两个参数对于航空、航海和气象灾害预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气压是大气中的重要物理量,它影响着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形成,也是预测气象灾害
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组气象五参数16进制数据的发布和应用,将为气象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信息,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气象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人工增雨(雪)天气条件要求 冷云催化》编制说明

《人工增雨(雪)天气条件要求 冷云催化》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人工增雨(雪)天气条件要求冷云催化》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做为重要抗旱减灾手段的人工增雨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国内投入业务化人工增雨作业的飞机已经达到几十架、地面作业装备数千部,大多数省在飞机上安装了云物理及环境参数探测仪器、布设多种人影遥感探测装备,国内、外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基本建立起冷云人工增雨天气条件识别指标和参数,冷云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日趋成熟,包括云的动、热力指标,微物理量实时识别指标,雷达和卫星遥感探测识别指标和包含云物理过程的数值模式物理量识别指标等,从云的天气动、热力,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条件等方面建立起较成熟的识别指标,这些方法和技术很多都在全国影响力较强的气象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或者作为项目成果通过鉴定和验收,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效果很好,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一个体系完整、指标科学、能为全国性冷云人工增雨天气条件识别提供指南的行业标准,因此急需加强此方面工作,标准出台后,将有效提高我国冷云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性和准确率,减少无效飞行和预案,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9年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列为本年度重点支持方向,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以指南为引导,在广泛征求科研院所和各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初稿,初稿编制过程中得到多名国内著名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帮助,并于当年立项。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2019年9月30日由中国气象局气法函〔2019〕58号文下达任务,项目编号QX/T-2020-01。

2. 协作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无协作单位。

3. 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杨文霞、李宝东、杨洋,张健南,闫菲其分工如下:杨文霞,负责标准的总体设计、起草、意见处理和修改与定稿,编制说明的起草、修改与定稿。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行业标准是指在气象科学和气象技术领域中,为了规范和统一相关工作的要求和程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这些标准旨在提高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和管理的质量,促进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保障气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气象行业标准涵盖了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的规范要求。

在气象观测方面,标准规定了气象观测站点的选址、布设和维护要求,气象观测仪器的选用和校准标准,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规范等。

在数据处理方面,标准规定了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方法,气象数据的标准化和共享要求,气象数据产品的生成和发布规范等。

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其次,气象行业标准涉及了气象预报和预警的规范要求。

在气象预报方面,标准规定了各类气象要素的预报方法和技术要求,气象预报产品的编制和发布规范,气象预报业务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在气象预警方面,标准规定了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标准和发布程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响应要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方法等。

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社会公众和各行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预警服务。

此外,气象行业标准还包括了气象科研和技术创新的规范要求。

在气象科研方面,标准规定了气象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和学术规范,气象科研项目的立项和执行要求,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推广规范等。

在技术创新方面,标准规定了气象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应用要求,气象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规范,气象技术服务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方法等。

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气象科研和技术创新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推动气象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总之,气象行业标准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规范了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了气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了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公众和各行业提供了更加可靠和有效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全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室外气象参数表《GB50736-2012》(Excel最新版本)2012-12-08编制

全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室外气象参数表《GB50736-2012》(Excel最新版本)2012-12-08编制

61
186
899.9
889.1
163
-4.8
183
-3.5
37.2
-27.2
3
阳泉
11.3
-8.3
-3.4
-10.4
43
32.8
23.6
28.2
55
27.4
1.6
C
ENE
33
9
2.3
2.2
C
NNW 30
19
3.7
C
NNW 31
13
62
62
937.1
923.8
126
-0.5
146
0.3
40.2
-16.2
15
2.9
2.8
N
35
3.5
N
26
65
136
939.5
925
146
-3.9
168
-2.6
39.2
-24.6
6
承德
9.1
-13.3
-9.1
-15.7
51
32.7
24.1
28.7
55
27.4
0.9
C
SSW
61
6
2.5
1
C
NW 66
10
3.3
C
NW
61
6
65
126
980.5
963.3
145
-4.1
166
-2.9
47
57
972.5
954.2
114
-0.2
142
1.1
40.5
-23.1
10

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制图规范编制说明.doc

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制图规范编制说明.doc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制图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2016年9月2日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领域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法函[2016]21号),项目编号QX/T-2017-25。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协作单位无3.主要工作过程(1)初稿完成过程简述本项目于2016年成立标准起草组,开始有关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制图规范的编写工作。

经过广泛收集国内外主要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以及气象服务方面政策法规,气象等行业的服务规定,调研和整理分析目前气象卫星遥感产品较为通用的表现形式等,确立了标准编制原则和编写工作的主要技术内容,形成了本标准初稿。

(2)主要完成内容:1)收集资料,包括气象服务方面政策法规,气象等行业的服务规定,已有政策标准;2)开展调研工作。

在遥感应用服务中心及气象系统各部门单位开展调研,收集针对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制图需求、形式,根据要求分类整理;了解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需求。

3)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凝炼标准的主要范围和涉及的技术内容。

4)研究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遥感影像的质量、图像幅面和图框格式、数学基础和字体的要求。

5)研究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内容和空间布局规范,主要包括图像内容、图像空间布局、图像标题、资料获取日期、图例、图像说明、比例尺、指北针、制作单位等。

6)研究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规范,主要包括水系、境界与政区数据边界、地名数据、交通数据、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的字体、颜色、线条粗细等。

7)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气象卫星遥感产品图像制图规范》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邵佳丽、韩秀珍、郑伟、高浩、刘诚、闫华、王萌。

其分工如下:邵佳丽本标准起草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终稿修改以及资料收集和汇总。

《海洋气象浮标》编制说明

《海洋气象浮标》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海洋气象浮标》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项目来源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507,以下简称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标委会)归口,……行业标准名称《海洋气象浮标》。

2.协作单位本标准由广东省气象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起草。

3.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主要起草及所做工作信息见下表1。

表1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4.主要工作过程2015年9月11日完成气象标准制修订系统上报;2016年2月26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6 年气象观测装备相关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6〕3 号);2016年,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对10米、3米海洋气象锚碇浮标进行了岸边测试及海上测试;测试完成后将海洋气象锚碇浮标布放至茂名海域外海试验场,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外海试验验证。

2017年,广东省气象局组织编制10米、3米海洋气象锚碇浮标气象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评估报告,组织专家评审;进一步完善后提交中国气象局观测司;2018年~2019年,继续对南海海域气象浮标运行状况及数据进行收集再评估;为海洋气象浮标标准制定工作提供参考材料;2019年10月,广东省气象局行业标准《海洋气象浮标》编制工作启动;召开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明确参加标准起草人员工作职责,制定编制工作计划;2019年11月,组织起草人员收集整理参考文献,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南、规范性文件等;2019年12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完成《海洋气象浮标》初稿编制;2020年1月13日,完成标准文本初稿内容编制,组织参与单位内部技术人员对标准初稿提出初步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形成标准讨论稿;2020年2~3月,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对讨论稿进行修改。

主要包括:1)2020年2月,由广东省气象局结合南海6个海洋气象浮标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1)2020年3月上旬,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结合历年浮标大修工作进行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2)2020年3月下旬,由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对标准进行中期检查,起草组根据检查反馈意见对标准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3)2020年3月30日,在前期标准讨论稿修改的基础上,召开标准起草工作组视频会议,组织专家对标准讨论稿进行初审;2020年4月1~17日,起草组大部分编写人员集中讨论、修改,形成《海洋气象浮标》征求意见稿,上报气象标准化网。

气象行业标准《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

气象行业标准《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

气象行业标准《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2011年12月23日由中国气象局下达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气函〔2011〕527号),项目编号QX/T-2012-11,立项名称为《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

2.起草单位及协作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单位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气候中心。

3.主要工作过程2012年2月,成立本标准起草小组,制定工作进度计划。

2012年2月14-17日,项目组成员参加中国气象局法规司在湖北武汉组织招考的中国气象局《2012年气象标准编制工作启动研讨会》,接受了相关标准的培训,并在研讨会“农业气象、预报服务、风能太阳能、基础等领域”分小组针对本标准的编制工作进行了汇报和讨论。

2012年3-4月,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和标准,分析相关的科研业务成果,进行相关调研和咨询,制定编制提纲,着手起草。

2012年5月,完成标准草稿。

2012年5月18日,组织相关农业气象行业专家针对本标准草稿和编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咨询和讨论。

2012年6月,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草稿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012年7月,在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形成标准的初稿。

2012年8月8日,参加法规司及农气标委会组织的2012年气象标准制修订工作中期检查会。

会后,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初稿及编制说明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于8月底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4.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所做工作刘荣花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高工主持、方案设计、标准编制薛昌颖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工标准编制、修订方文松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工标准编制、修订李树岩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工标准编制、修订成林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程师标准编制、修订赵艳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标准验证、修订李春强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高工标准验证、修订薛晓萍山东省气候中心正研高工标准验证、修订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1.标准的编制原则夏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秋粮作物之一,其生长季主要集中在6-9月份。

标准大气数据

标准大气数据

标准大气数据是一个常用于描述大气状态的标准参考数据,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参数和值,以反映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大气特性。

这些参数和值对于气象学、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领域非常重要,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地点和时间的大气状态,以及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标准大气数据通常包括以下参数和值:
1.温度:标准大气温度通常为15摄氏度(59华氏度),这是在海平面的平均气温。

2.压力:标准大气压力通常为101325帕斯卡(hPa),这是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

3.湿度:标准大气湿度通常为100%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4.海拔高度: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海拔高度通常为0米,表示海平面高度。

5.风速:标准大气风速通常为0米/秒,表示没有风速。

6.风向:标准大气风向通常为无定向,表示没有固定的风向。

这些参数和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实际的大气状态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季节、气候条件等。

然而,标准大气数据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参考点,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大气特性和相关现象。

逐时气象参数

逐时气象参数

逐时气象参数逐时气象参数的概念是指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点所测得的气象要素值。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等多种参数。

逐时气象参数的变化对天气预报、农作物生长、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逐时气象参数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我们来看看温度这一气象要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内的气温会出现周期性变化。

在晴天中,气温通常在白天最高,而夜晚最低,形成日较差。

而在阴雨天气中,温差通常比较小。

逐时温度变化不仅影响人们的穿衣选择,还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动植物的活动和行为。

高温还可能引发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影响。

接下来,湿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

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它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和最大可能含量之比。

湿度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舒适感,也会直接影响着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含水量、海洋的蒸发和降水等水文气象过程。

湿度还会影响着大气能见度,对交通、航空等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个重要的气象参数是气压。

气压可以用来判断天气变化,气压的高低与大气的稳定性和辐散能力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气压高,天气稳定,气压低,天气较不稳定。

逐时气压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风暴的到来、暴雨的降临等极端天气。

风速和风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平运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们出行的舒适度,还对风能利用、航空、航海等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逐时的风速和风向变化可以用来预测风暴的路径和强度,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量是气象要素中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

降水量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水资源的分布利用,还与洪涝、干旱、雪灾等极端天气现象有着密切关系。

逐时降水量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暴雨、雷雨、冰雹等极端天气事件,对抗洪、排涝、水利设施运行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逐时气象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对于天气预报、农田灌溉、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逐时气象参数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保障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气象站的气象参数

数字气象站的气象参数

数字气象站的气象参数一、温度(Temperature)温度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程度,也是人们常说的冷热程度。

数字气象站可以精确测量温度,并以摄氏度或华氏度进行显示。

温度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影响。

在气象预报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衣物选择和活动安排。

二、湿度(Humidity)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数字气象站可以测量相对湿度,即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当前温度下水蒸气的最大含量之比。

湿度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一定影响。

高湿度会让人感到闷热不适,而低湿度则会使人的皮肤干燥。

湿度也是气象预报中的重要参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变化,做出相应的保湿措施。

三、气压(Pressure)气压是指大气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力。

数字气象站可以测量气压,并以帕斯卡(Pascal)或百帕(hPa)进行显示。

气压的变化对天气变化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高气压天气通常意味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而低气压则常常伴随着阴雨天气。

气压也是气象预报中的重要参数,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天气的变化趋势。

四、风速(Wind Speed)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

数字气象站可以测量风速,并以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进行显示。

风速的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强风会带来寒冷感,而微风则使人感到凉爽宜人。

风速也是气象预报中的重要参数,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风力的大小,做出相应的防风和出行安排。

五、降水量(Precipitation)降水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分量。

数字气象站可以测量降水量,并以毫米(mm)或英寸(in)进行显示。

降水量的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和交通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大雨会造成洪涝灾害,而干旱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降水量也是气象预报中的重要参数,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降水的强度和分布情况,做出相应的防雨和水资源管理决策。

六、能见度(Visibility)能见度是指空气中可见物体的距离。

气象行业标准《XXXX》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XXXX》编制说明

附件3:《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轨电车》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标准来源本标准由深圳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2018年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本项目作为新制定项目包含其中。

2.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胜军、郭宏博、陈丹心、吴序一、叶有权、谢建良、汪国灿、肖力、李珊珊、徐春梅、张军委。

其分工如下:邱胜军: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管理、推进落实、框架搭建、条文编写。

吴序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及相关参考资料提供,标准格式修改等。

郭宏博: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统稿等。

陈丹心: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统稿等。

谢建良: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5章安全要求的技术要求。

汪国灿: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5章安全要求的技术要求。

肖力:负责标准具体编写、与车辆段防雷相关的条款以及提供与胶轮有轨电车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李珊珊:负责标准具体编写、与车辆段防雷相关的条款以及提供与胶轮有轨电车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徐春梅: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6章检测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张军委: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6章检测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叶有权: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

4.主要工作过程(1)2018年12月,通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标准编制立项后,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开展了相关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标准进行了起草,形成了深圳市地方标准《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轨电车》草稿,并邀请了相关单位参与标准编写。

(2)成立编制组:2019年1月,深圳市气象局邀请了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作为参编单位,并初步确立了编制组成员。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3.09.28•【文号】气办发〔2023〕51号•【施行日期】2023.09.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气办发〔2023〕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领域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气象标准制修订工作,更好地发挥气象标准化工作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中国气象局对《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2023年9月28日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气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根据《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中国气象局关于国家级气象标准化主要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气象标准是指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制或者归口管理的气象领域推荐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气象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军民通用国家标准按照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气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实施管理。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以下简称法规司),中国气象局分管职能司(以下简称分管职能司),中国气象局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直属企事业单位),气象领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以及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以下简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做好气象标准制修订工作。

《气象资料二级分类与编码 数值预报产品》编制说明

《气象资料二级分类与编码 数值预报产品》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资料二级分类与编码数值预报产品》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2018年12月3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印发《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2018版)》的通知(气预函〔2018〕67号)。

按照文件要求加强气象数据元、数据格式和数据接口等急用关键标准的立项申报和制修订工作,为气象信息化建设运行提供支撑保障;加快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的制定工作,积极构建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

2019年4月9日,中国气象局预报司下达《快速立项的急需标准项目清单》,其中第3项由国家气象中心负责起草《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2018版)》中数据资源标准分体系020111号《数值预报产品二级分类与编码数值预报产品》行标。

在申请阶段,标准起草负责人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了项目申报,由于对“编码”的理解偏差,将拟起草的标准拟定为《业务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分类编码与GRIB格式》作为项目名称提交了立项申请,后经过意见反馈,负责人对相关标准的现状和具体要求进行调研和沟通,明确了此“编码”是用于标识数值预报产品资料本身属性类别,而并非是对数值预报产品内容中的气象要素的编码标识,而且作为气象要素编码《GRIB格式应用指南》(编号020418,JS类型业务发文或工程项目建设制定的的技术规范)已经印发,可另行单独进行行标立项。

最终该项目以《气象资料二级分类与编码数值预报产品》名称进行行标编写。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2019年4月23日由中国气象局下达国家气象中心,项目编号QX/T-2019-81。

2. 协作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国家气象中心,协作单位为上海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3. 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胡江凯、佟华、许晓林、崔应杰、王晓峰、郑卫江、刘媛媛、王颖,其分工如下:胡江凯,负责标准的总体设计、起草、意见处理和修改与定稿,编制说明的起草、修改与定稿。

佟华、崔应杰、负责标准制订过程中结合国家级GRAPES相关产品属性,模式特征的内容材料准备,文献查找,起草相关内容并负责协调征求意见,修改内容的一致性检查等。

《气象标准》气象参数标准

《气象标准》气象参数标准

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W5°C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气象影响指数》编制说明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气象影响指数》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气象影响指数》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国家气象中心提出,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539)归口。

2019年9月30日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法函〔2019〕58号),项目编号QX/T-2020-41,立项名称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气象影响指数》。

2. 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国家气象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生态气象业务科研团队,2018年又成立生态气象创新团队,已开展生态气象业务服务10余年,是国家级生态气象主要业务服务单位。

在科研业务方面,已构建了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评估指标和模型,开展了基于月或年尺度的全国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估业务服务,完成了《草地气象监测评价方法》(国标)、《陆地植被气象与生态质量监测评价等级》(行标)以及《陆地植被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价业务规范》等生态气象业务规范。

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的业务服务能力和标准编制经验,可为本标准制定提供较好的技术基础和应用服务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性研究机构。

在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方面的研究,编制人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完成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北京水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中国分区域生态需水》等重大科研项目,参与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2017年)》的编制。

在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方面,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保障了本标准编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 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曹云、郑华、钱拴、延昊、孙应龙、黄斌斌、吴门新,其分工如下:曹云,负责标准技术调研、组织讨论、标准的申报、标准编写、修改和编写编制说明等工作。

郑华,负责评估方法技术把关、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发、参数调整、标准编写与修改。

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BUFR编码格式编制说明

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BUFR编码格式编制说明

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BUFR编码格式编制说明附件10: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BUFR 编码格式编制说明1.格式使用范围本标准格式规定了国内固定陆地测站的地面分钟、小时和日观测资料,气象辐射站分钟、小时观测资料,酸雨日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运行状态和设备信息、地面台站元数据的编码格式、编报规则和代码。

本标准格式适用于国内固定陆地测站地面分钟和小时观测资料,气象辐射站分钟和小时观测资料,酸雨观测资料的编码和传输,移动探测平台的观测资料可参考本格式编报。

2.格式研制思路(1)地面观测资料国内地面国家站、区域站、公路交通站观测后会根据业务要求上报分钟、小时和日观测资料以及描述性数据两种数据。

对于分钟、小时和日观测的气象要素,为了与国际接轨,讨论后决定使用WMO 推荐的表格驱动码BUFR 格式编报,在WMO 标准模板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地面观测业务规定进行扩充,形成了地面小时观测资料模板,并根据我国自动站业务规范,编写了分钟资料BUFR 模板。

对于运行状态信息和台站元数据等描述性数据,使用扩展性强的XML 格式编报。

(2)气象辐射观测资料根据自动辐射站小时数据文件格式、基准辐射站分钟数据文件、正点基准辐射数据文件和基准辐射站采集状态信息文件中观测数据上报的需求,讨论后确定气象辐射资料采用BUFR 格式编报,根据国内气象辐射观测业务规定将辐射资料分成分钟和小时两个BUFR 模板,气象辐射状态信息合并到地面状态信息XML 文件中上报。

(3)酸雨观测资料根据《酸雨观测规范》,酸雨观测站每日进行酸雨采样,测量后,上报单站日酸雨观测数据文件,内容包括初测和复测的酸雨PH 值,K 值数据,及各要素台站级和省级质量控制码。

基于上述研制思路,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格式包括2种格式,7个模板,分别为地面分钟观测资料BUFR 模板、地面小时观测资料BUFR 模板、辐射分钟观测资料BUFR 模板、辐射小时观测资料BUFR 模板、酸雨观测资料BUFR 模板、地面自动站状态和设备信息XML 格式和XML schema模板、地面台站元数据XML 格式和XML schema模板。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1.总则1.1地面气象资料是探索气候演变规律、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的基础,是我国天气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为了适应我国大气探测自动化采集仪器的更新,确保及时收集到可靠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有必要统一我国已有的各类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2本模式主要根据1979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和“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基准))的格式,除包括“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及补充规定”、“全国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字符文件(A0、A1、A6/A7)格式内容外,还将自动观测基本数据统一归入本模式,并命名为文件A格式。

本模式与配套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格式”相结合,其内容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3为了适应新仪器采集的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的需要,制定了单要素分钟数据文件格式,作为文件A格式的补充。

1分钟降水量文件格式命名为文件J格式,其它单要素文件格式,将根据需要及业务技术发展另行制定。

1.4本模式与历史资料信息化模式相兼容,其文件框架、要素指示码排列顺序、方式位、特殊字符的表示等与原信息化模式完全相同,历史资料中有关的技术规定请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模式不再赘述。

同时为适应投入业务运行的我国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的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增添了部分要素的方式位和数据内容。

每个要素在同一文件中方式位的设置是唯一确定的。

1.5本模式适用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各类台站、各种类型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1文件名编制规定A文件为地面气象资料基本数据文件,由地面19个要素一个站一个月的原始数据构成。

文件类型为文本(或称作字符)文件。

文件名以字母“A”打头,由11位字母、数字组成。

文件名的结构为:AIIiiiMM.YYY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用大写字母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用的建筑气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时可以直接引用。

2.超过上款数值时,则应使用与建设地点相邻的二个以上气象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气象资料,按插法取值(插法可视情况采用直线插或平面插)。

二、地势崎岖的区域气候受山脉的走向、总体高度、长度、地形形态(山顶、河谷、盆地、山坡)、坡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性差异较大,选取参数值时宜依据邻近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长年代资料和工程现场的观测数据对比取值,或与当地气象部门共同商定。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第一节统计方法第3.1.1条历年值的统计历年即逐年、每年。

历年值是指统计气象资料时,针对所用记录年代中的每一年求得的不同时段(年、月、日)的统计值(平均值、总量、极值)。

一、平均值1.日平均值:由每日三次(或四次)定时观测值的和,除以观测次数所得的商。

2.月(旬)平均值:某月(旬)逐日平均值的和,除以月(旬)所含的日数所得的商。

3.年平均值:逐月平均值的和,除以12所得的商。

二、总量1.日总量:一日某要素的累计值。

2.月总量:某月逐日日总量的总和。

3.年总量:逐月月总量的总和。

三、极值1.日极值:一日出现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2.月极值:某月逐日日极值之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3.年极值:逐月月极值之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第3.1.2条累年值的统计累年即多年。

累年值是指统计气象资料时,针对整个记录年代求得的不同时段(年、月、日)的统计值(平均值、总量、极值)。

一、平均值1.月平均值:历年月平均值(总量、总数)的和,除以年数所得的商。

2.年平均值:历年年平均值(总量、总数)的和,除以年数所得的商。

二、极值1.月极值:历年月极值中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2.年极值:历年年极值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第二节大气压第3.2.1条年平均大气压历年年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3.2.2条夏季平均大气压累年6、7、8三个月的月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3.2.3条冬季平均大气压累年12、1、2三个月的月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三节干球温度第3.3.1条全年年平均干球温度历年年平均干球温度的平均值。

第3.3.2条干球温度年较差累年最热月月平均干球温度减去累年最冷月月平均干球温度所得的差值。

第3.3.3条干球温度全年平均日较差累年年平均最高干球温度与累年年平均最低干球温度之差。

第3.3.4条极端最高干球温度累年各月极端最高干球温度中的最高值。

第3.3.5条极端最低干球温度累年各月极端最低干球温度中的最低值。

第3.3.6条最热月月平均干球温度累年各月月平均干球温度中的最高值。

第3第3.7条条最热月14时平均干球温度历年最热月14时平均干球温度的平均值。

第3.3.8条最冷月月平均干球温度累年各月月平均干球温度中的最低值。

第3.3.9条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期、日数、度日数及平均温度。

一、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期及日数:以累年逐旬平均干球温度插得出干球温度≤5℃的起止日期,及其间的日数。

二、度日数:上款的起止日期之间各天日平均干球温度与室温18℃之间温差值的总和。

三、平均温度:起止日期之间的日平均温度。

第四节相对湿度第3.4.1条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中最高值出现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第3.4.2条最热月14时平均相对湿度历年最热月14时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3.4.3条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中最低值出现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第五节降水第3.5.1条平均年总降水量历年年降水总量的平均值。

第3.5.2条一日最大降水量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数列中的最大值。

第3.5.3条最大积雪深度及其对应密度历年最大积雪深度数列中的最大值及出现此雪深时所测的积雪密度。

第六节风第3.6.1条风速一、全年平均风速:历年年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二、夏季平均风速:累年6、7、8三个月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三、冬季平均风速:累年12、1、2三个月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四、30年一遇最大风速:对历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数列采用极值Ⅰ型分布配置曲线后,根据曲线确定的重现期为30年的最大风速。

如无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时,可将历年不同高度定时观测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换算成离地10m高、10钟平均最大风速。

第3.6.2条风向一、年(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累年全年(某月)平均各风向频率中的最大值及其相应的风向。

二、全年最小风频:累年年平均各风向频率中的最小值及其相应的风向。

三、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年、季16个方位的风向频率构成的封闭折线图。

第七节日照第3.7.1条年(月)日照时数历年年(月)实有日照时数的平均值。

第3.7.2条年(月)日照百分率历年年(月)实有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百分比的平均值。

第3.7.3条冬季日照时数累年12、1、2三个月月平均日照时数之和(即参数表中第37项三个数据之和)。

第3.7.4条冬季日照百分率累年12、1、2三个月月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即参数表中第38项三个数据的平均值)。

第3.7.5条冬至日、大寒日正午入射角冬至日、大寒日中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第八节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第3.8.1条冬季太阳辐射强度取各地采暖期的累年(1、2、3、4、10、11、1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和平均直射辐射总量,通过计算分别列出各月南、北、西(东)垂直面及水平面逐时(当地太阳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及昼夜平均值。

第3.8.2条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取各地历年7月份最大的总辐射、直射辐射日总量的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列出南、北、西(东)各垂直面及水平面上逐时(当地太阳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及昼夜平均值。

第九节地温第3.9.1条某深度的月平均地温历年某深度月平均地温的平均值。

第十节冻土第3.10.1条最大冻土深度历年冻土深度最大值中的最大值。

第3.10.2条某深度土壤的冻结、解冻日期历年某深度土壤冻结、解冻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十一节天气现象第3.11.1条大风日数一、全年大风日数:历年大风(风速≥17m/s或风力≥8级)日数的平均值。

二、最多(最少)年大风日数:历年大风日数序列中的最大(最小)值。

第3.11.2条年(月)积雪日数及初终期历年地面积雪日数的平均值,以及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之间出现积雪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3.11.3条年(月)降雪日数及初终期历年年(月)降雪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降雪即作为降雪日计),以及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之间出现降雪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3.11.4条全年雷暴日数历年出现雷暴总日数的平均值(闻雷声即作为雷暴日计)。

第3.11.5条年(月)冰雹日数历年年(月)冰雹总日数的平均值(凡有降雹现象之日即作为冰雹日计)。

第3.11.6条年(月)沙暴日数历年年(月)出现沙暴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沙暴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即作为沙暴日计)。

第3.11.7条年(月)雾日日数历年年(月)雾日总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的雾的现象即作为雾日计)。

第3.11.8条年(月)雨凇日数历年年(月)雨凇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雨凇现象即为雨凇日计)。

第3.11.9条年(月)雾凇日数历年年(月)雾凇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雾凇现象即作为雾凇日计)。

附录一建筑气象参数全国城镇定点示意图及附表附录一附表续表共计132 7763% 37%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续表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续表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续表续表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附录三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续表附录四名词解释一、春、夏、秋、冬四季:本标准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翌年2月为冬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