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分类规则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外科手术切口是指在外科手术中为了治疗或诊断而进行的从组织形成穿孔或切开的切口,分为三大类:1、经皮切口:也称皮下切口,是指在操作时只切开皮肤层而不切开其他软组织的切口。
如剖宫产或剖腹产等。
2、穿刺切口:也称刺穿切口,是指在操作时只通过皮肤层,不切开皮肤而直接切开组织或血管的切口,如胆总管穿刺等。
3、游离切口:游离切口也称为完全切口,是指在操作时切开皮肤层,切开底层软组织,扩大切口以便取出或整理病变组织或关节的切口,如腹部游离切口术,也就是肠道切除英国术,肩关节镜下切口等。
4、圆形切口:由于皮肤的特性,大多数切口会发生变形或裂开,圆形切口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发生。
这种切口由一个圆形的缝合面组成,不会造成过多的拮抗,并且它们可以被精心缝合,使组织重新归位,从而创造出平整、完整的切口口型。
5、间断切口:由于皮肤的厚度不一,因此,大的切口往往要比小的切口更容易扩张。
为了减少皮肤的拉伸和切口的大小,医生会采取间断切口的技术,即将切口拆分成若干较小的横向切口,然后在间隔一定距离的地方做一次直向切口,既可以减少皮肤的拉伸,又可以减少切口的大小。
6、U型切口:U型切口具有优良的造型及修复性能,因此常用于眼外科手术。
U型切口在操作时,从眼睑外部一侧上到眼睑内部一侧,接着从眼睑内部一侧下到眼睑外部一侧,形成一个U型的切口。
7、注射切口:注射切口是指在操作时,不切开皮肤,而是通过皮肤层注射液体,使其穿透膛壁,再用手术刀切开膛壁的切口。
这种切口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科手术的创伤,尤其适用于分娩等操作,增加了母亲恢复容易和术后美观度。
外科学题解析手术切口分类
外科学题解析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切口是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准确的切口分类和选择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手术切口分类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
一、切口分类的背景和意义手术切口是指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在患者体表部位作出的一系列切口。
切口选择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术后恢复的速度。
因此,准确的切口分类可以为外科医生提供指导,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二、按照手术目的分类手术切口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按照手术目的分类是常用的一种方式。
根据手术目的,手术切口可分为以下几类:1. 探查切口探查切口用于探查体腔或体腔内的组织,以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病变情况。
这类切口通常小型,如腹腔镜下的切口。
2. 洞切口洞切口是指用于处理体腔中的疾病或囊肿的切口,如阑尾切口、肾切口等。
3. 段切口段切口通过在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切开或短暂打开,用于处理肌腱、骨骼或关节的疾病。
常见的例子有胫骨切开术切口、手腕关节切口等。
4. 管切口管切口是指将导管或其他器械插入体内进行治疗的切口,如导尿管切口、胃管切口等。
5.缝合切口缝合切口是指通过缝合再造切口,如新生儿腹壁疝气手术中的切口。
三、按照切口部位分类另一种常用的切口分类方法是按照切口部位进行分类。
根据切口位置和部位不同,手术切口可以划分如下:1. 中线切口中线切口是指直接穿过正中线的切口,常见于腹部手术。
这类切口可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且易于缝合。
2. 斜线切口斜线切口通常沿着解剖方向切开,如股浅动脉切口、乳房手术切口等。
根据手术需要,切口的方向和长度可以有所调整。
3. 曲线切口曲线切口是为了更好地遵循器官或组织的曲线形态而设计的切口,如脑手术中的切口。
4. 横切口横切口是指与解剖学方向垂直的切口,如颈部手术中的切口。
这类切口对于颈部器官的操作较为方便,但伤口愈合相对较慢。
四、其他切口分类方法除了按照手术目的和切口部位进行分类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切口分类方法。
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的分类标准通常根据手术的性质、位置和目的来确定。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手术切口分类系统,用于卫生和医疗记录。
根据WHO的分类,手术切口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清洁手术切口(Clean Surgical Wound):
•这类手术切口是在无炎症和感染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与呼吸、胃肠道、泌尿生殖道或口腔粘膜等有机腔相通的手
术。
通常,切口是通过非破裂的皮肤进行的,例如,择期
手术切口。
2.清洁-污染手术切口(Clean-Contaminated Surgical Wound):
•这类手术切口是在无炎症和感染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涉及与有机腔相通的手术,如胃肠道手术或呼吸道手术。
3.污染手术切口(Contaminated Surgical Wound):
•这类手术切口是在有限程度的炎症或感染下进行的,例如,非新鲜外伤后的手术。
虽然有炎症或感染,但手术目的是
控制并清除感染。
4.已感染手术切口(Infected Surgical Wound):
•这类手术切口是在明确的感染下进行的,通常包括明显的感染迹象,如化脓、炎症和脓液。
5.脓肿切口(Abscess):
•这类切口是用于开放和排除已形成脓肿的手术。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手术切口,如创伤手术切口、切口复杂程度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
手术切口的分类对于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的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会影响术后感染的风险、愈合时间和护理措施的选择。
医疗专业人员会根据切口类型来制定手术和术后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 需切开引流。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 同:据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 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 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 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 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 等但未化脓。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与愈合等级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 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 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愈 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 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对于个别 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 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 定为“Ⅱ”者以“Ⅲ”计。
3 、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 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 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 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 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 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 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 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 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 手术
切口等级分类标准
切口等级分类标准切口等级分类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类别的切口,将切口分为I-IV 共4个等级,用于表示切口的深度和宽度,以及它们对后续治疗干预的要求。
二、基本分类(一)I级:根据定义,I级切口指的是深度不超过2cm,宽度不超过2cm的轻微切口。
这类切口通常是由外伤、手术造成的浅表撕裂;(二)II级:根据定义,II级切口指的是深度在2-5cm,宽度不超过5cm的轻微切口。
这类切口一般是由外伤、手术造成的深部撕裂;(三)III级:根据定义,III级切口指的是深度超过5cm,宽度不超过10cm的深度切口。
这类切口一般是由外伤、手术造成的深部撕裂,也有可能是较浅的洞口;(四)IV级:根据定义,IV级切口指的是深度超过10cm,宽度超过10cm的深度洞口。
这类切口一般是由外伤、手术造成的重度撕裂或洞口。
三、切口等级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切口等级分类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精准的判断和评估患者损伤的深度和宽度,以便更好的进行治疗干预。
目前,基于不同深度和宽度的切口,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式,有效减少患者的损伤。
四、切口护理(一)清洁:在清洗切口时,需要使用软、温和的棉,以及中性洗涤剂,确保切口表面无过多残留物;(二)药物涂抹:经清洗之后,需要用抗菌药物对切口进行涂抹,以防止感染;(三)敷料换洗:经药物涂抹之后,可以给切口进行敷料,并定期更换敷料,以保护切口,防止外界刺激,加快切口愈合;(四)锁氨酸:锁氨酸是一种蛋白质,外伤后会消耗锁氨酸,可以通过锁氨酸补充剂来补充锁氨酸,有助于切口愈合。
五、总结切口等级分类标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损伤的深度和宽度,并利用清洗、药物涂抹、敷料换洗、锁氨酸补充四种方法进行切口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型号,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可以大致
分为三类:1、皮肤切口;2、腹壁切口;3、其他切口。
1、皮肤切口:这种切口属表面切口,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切口。
在手术中,医生一般采用双手方法切开皮肤,尤其在做胃肠外科、整
形美容等需要解剖到皮肤层的手术时,这种切口便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这种切口的穿刺针的数量较少,不需要用金属材料护体,因此术
后康复较快,受伤程度较轻。
2、腹壁切口:它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手术切口,主要用于做心脏、
大肠外科、肾脏外科等较为复杂的手术。
这种切口会切开腹部肌肉层,并直接暴露出内脏,以实现穿刺并动手术。
而且由于这种切口需要直
接暴露脏器,因此在切口完成后,医生需要用金属材料护体,以减少
患者感染的风险,术后康复时间长。
3、其他切口: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切口,比如动脉性切口和淋
巴性切口。
动脉性切口是在行动脉周围切开皮肤层,以有效控制血流,在一些危重的患者治疗中将大量使用。
淋巴性切口主要通过切开淋巴
管来减少淋巴液的渗漏,以防止术后发生出血,尤其是在取石、手术
引流等操作中,淋巴切口的作用尤为重要。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及标准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及标准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切口的分类,是按照可能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和情况来做出细分,为了方便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愈合的分级: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医院手术切口分类(标准版)
医院手术切口分类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如:(1)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病损切除术、甲状腺根治术、甲状腺改良根治术(2)乳腺手术:乳房切除术、乳房部分切除术、乳房次全切除术、乳房改良根治术、乳房根治性切除术、乳房扩大根治性切除术、乳房病损切除术、乳头切除术、乳腺腺叶切除术、乳房象限切除术、乳房缩小成形术、皮下乳房切除术、乳房重建术(3)腹股沟疝手术(包括补片修补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直疝-斜疝修补术(4)关节镜检查手术:膝、髋、肩关节镜检查手术(5)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体瘤摘除术、颈部神经鞘瘤摘除术、(6)颅骨肿物切除手术:颅骨切除减压术、线形颅骨切除术、条带状颅骨切除术(7)白内障手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针吸术、晶状体囊内摘除术、膜性白内障剪除术、晶状体单纯抽吸囊外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经后路白内障切割吸出术、白内障切割吸出术、经颞侧晶状体囊外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发性白内障切开术(8)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瓣修补术、瓣成形术、瓣切开扩张术、心脏乳头肌修补术、主动脉瓣膜下环切除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卵圆孔未闭修补术、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右室流出道补片修补术、大血管转位矫正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切开术、心肌切开术、心内膜切开术、心室切开术、心房切开血栓清除术、冠状动脉肌桥切断术、心脏动脉瘤切除术、心脏动脉瘤修补术、心肌部分切除术、心脏病损切除术、心室病损切除术、心室异常肌束切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开颅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脑膜瘤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引流术、颅内血管成形术、开颅探查术、脑切开术、脑叶切开术、脑神经束切断术、脑胼胝体切开术、脑白质切开术、杏仁核海马切开术、丘脑切开术、苍白球切开术、大脑半球切除术、额叶切除术、颞叶切除术、脑室切开引流术、脑室分流术、椎管成形术、椎管减压术(10)膝髋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部分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肾脏手术: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根治性切除术、肾囊肿切除术、肾固定术、肾修补术、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2)妇科手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附件切除术、卵巢畸胎瘤剥出术、卵巢囊肿剥出术、子宫肌瘤剥出术(除外截石位手术和经阴道手术)(13)口腔手术:面颈部未涉及口鼻腔和唾液腺的脂肪瘤切除术、未发生感染的鳃裂囊肿摘除术、腮腺良性肿物浅叶切除术、下颌下腺良性肿物切除术(14)其它手术:包括骨肿瘤、关节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其它体表肿瘤手术,鞘膜积液手术,额面部体表肿块手术,腮腺肿瘤手术,头颈部肿瘤切除术、睾丸固定术、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赘生指切除手术。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1、普通切口:是指局部皮肤软组织切开形成的一种囊形开口,常用于抢救、诊疗、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
2、锁定切口:是指在两块皮肤之间有一条横切面,这条面线的两端被切断短,以防止切口太大而发生感染,并可以减少手术时间。
3、深度切口:是指在局部皮肤或肌肉软组织处及穿通关节的深度切开形成的一种开口方式,是一种皮肤缝合方法。
4、穿刺切口:是指在局部皮肤或肌肉或穿通关节处,通过穿刺性手术将特定结构完全切开,以便引入器械或其他内部特定结构的一种形式。
5、打孔切口:是指在局部皮肤、肌肉或穿通关节的位置,用手术刀片的尖端或针状物微弱地切入皮肤或肌肉,形成一个囊形状的小开口,以便插入器械或原料。
6、全层切口:是指在局部皮肤或软组织上均匀地切开皮肤,直至深处,切开深度达到全层,保证切口端面整洁平直,以便能进行神经保护、功能保护等操作。
7、抽血切口:是指在皮肤表面做一个小的切口,用针头或针头类似物抽取血液,以检测各种血液指标,或进行手术准备等操作。
8、裂开切口:是指在皮肤表面裂开浅成一道褶裂,用来切开组织以及局部手术,以及切开深度不多的特定部位。
9、压切切口:是指将沿着软组织切除的方法,即在软组织处将器械压住,再将另一端施加压力,使得软组织被切开,以便分离组织及部位。
10、拉出切口:是指在穿通关节或者局部皮肤处,用手术刀在表面划出一条切线,若为盛装器械,则将器械拉出,以保持切口大小一致。
手术伤口的分类及感染诊断标准
手术伤口的分类及感染诊断标准手术伤口分类是根据手术切口的特点和复杂程度进行的,以便识别感染风险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根据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的推荐,手术伤口可分为以下4类:1. 无菌切口(Clean Wound)- 特点:无炎症、无感染、无物质破裂及无呕血现象。
- 示例:择期手术、电击切除肿瘤等。
2. 清洁—污染切口(Clean-Contaminated Wound)- 特点:手术使用了某些含有菌的器械或在有控制条件下,涉及了呼吸道、胆道、泌尿道、肝胆道、胸腔以及消化道的手术等。
- 示例:胆囊切除术、胃手术等。
3. 污染切口(Contaminated Wound)- 特点:手术时存在明显的脓肿或疾病灶感染,或开放性创伤超过4小时。
- 示例:泄殖腔(如胆道、肝、胰等)手术中,由于器械或外因造成的感染等。
4. 感染切口(Infected Wound)- 特点:伤口明确存在感染,包括化脓性切口感染。
- 示例:明确存在切口感染、败血症等。
感染诊断标准一般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 体温升高:超过37.8℃。
2. 外观:伤口出现红肿、肿胀、渗液等明显感染症状。
3. 疼痛:伤口周围疼痛明显,可能出现化脓和敏感。
4. 分泌物:伤口分泌物有异味或增多,可能为感染的迹象。
5. 白细胞计数: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
6. 细菌培养:通过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确定是否有感染存在。
手术伤口分类及感染诊断标准对于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
及早发现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一般有三种,即留疤切口、线形切口和正交切口。
1、留疤切口:它是在操作中采用一条曲线状切口,以便减少切口贴紧皮肤时所造成的伤害,以及有利于减少切口愈合时产生的疤痕。
这样的切口一般是应用于面部、颈部、上肢、腹部的软组织和深部组织的切开。
2、线形切口: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切口,是一条直线切口,它既可以使手术时更容易进入深部组织,又能在手术结束后,保留更大的切口整体性,减少切口表面的疤痕,具有更好的美观效果。
线形切口一般应用于头部、胸部和下肢的深部组织切开。
3、正交切口:此类切口为一种由直线组成的切口,也称为“X”字型切口,主要用于阑尾切除术、乳房切除术等手术,切口的整体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正交切口的形状可以较好地避免出血,并且切口的愈合及疤痕形成较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体内的组织完整性、改善切口疤痕。
手术切口分类新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新标准
根据手术切口的特点和感染风险,手术切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无菌切口:此类切口在手术前被严格清洁和消毒,手术中医生和护士必须执行无菌操作。
无菌切口的感染风险较低,例如清洁切口、植入物切口等。
2. 洁净切口:此类切口在手术前也被清洁和消毒,但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胆道切口、泌尿道切口等。
洁净切口的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3. 感染切口:此类切口在手术前已存在感染或病灶,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清创和排除感染源。
感染切口的感染风险非常高,例如腹腔脓肿切口、骨髓炎切口等。
此外,手术切口还可以按照手术切口的位置和深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标准包括:
1. 皮肤切口:只切开皮肤层,不涉及组织和器官。
2. 浅层切口:切开皮肤和浅层组织,但不涉及内脏和器官。
3. 中层切口:切开皮肤、浅层组织,进一步切开深层组织,但不涉及内脏和器官。
4. 深层切口:切开皮肤和深层组织,涉及内脏和器官。
根据手术切口的分类,医生和护士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一般分为原位切口、扩大切口和剖开切口三大类。
原位切口:原位切口是指在病变部位减数目次、适形切除术后,
其边界皮瓣可原位重新邻接,促使组织完全愈合,切口痕迹也能随着
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的切口。
常见的原位切口有中心切口、弓形切口、垂状切口等。
扩大切口:扩大切口是指以原位切口为起始,根据手术需要不超
过病变范围上下左右各方向做加宽改形来满足手术要求的切口。
扩大
切口的类型可分为无皮瓣切口、半皮瓣切口、半基底瓣切口、全皮瓣
切口和移植切口等。
剖开切口:剖开切口是指为便于显微镜检查,或者扩大操作空间,在原位切口及扩大切口范围内剖开皮肤、筋膜和腹壁肌层,以观察附
着病变或者手术站立空间,从而获取更多可操作空间的切口。
剖开切
口可分为微剖开及深剖开,根据需要分别选择小、中、大三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切口,如双腔切口、扁平切口、梯形切口等。
以上是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其中原位切口主要是指局部切除术后,切口边界可原位重新邻接,可以使组织愈合,使痕迹逐渐消失的
切口;扩大切口是指以原位切口为起点,根据手术要求加宽改形;而
剖开切口则是为了便于显微镜检查,或者扩大操作空间,在原位切口
及扩大切口范围内剖开皮肤、筋膜和腹壁肌层的切口。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外科手术切口是指外科手术中所做的皮肤和软组织的开口,以便进行手术操作。
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需要,外科手术切口有多种分类方法。
下面我们就按照切口划分的目的,来介绍一些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一、按照手术部位分类。
1.头颈部切口:用于头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颈内动脉手术等。
常见切口有锁骨上切口、颈外侧切口和颈中央切口等。
2.上肢切口:用于肩部、肘部、腕部、手部等手术,如肩关节置换手术、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等。
常见切口有肩胛下沟切口、前臂背侧切口和桡侧腕切口等。
3.下肢切口:用于髋部、膝部、踝部等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等。
常见切口有前腘窝切口、内侧膝关节切口和外踝切口等。
4.胸部切口:用于心脏手术、肺手术、食管手术等。
常见切口有胸骨中线切口、锁骨下切口和腋窝切口等。
5.腹部切口:用于胃肠手术、肝胆手术、胰腺手术等。
常见切口有中线上切口、腹股沟切口和腹侧切口等。
6.会阴切口:用于产科手术、直肠手术等。
常见切口有中线切口和侧切口等。
二、按照手术需要分类。
1.纵向切口:为手术中最常见的切口,如中线切口、股沟切口等。
其优点是便于手术操作和愈合,但创伤较大。
2.横向切口:常用于手术切口长度有限或需要更少的创伤的手术,如紫外线横向切口和腹侧横向切口等。
3.斜向切口:用于组织松弛时,利于组织愈合,如胸骨斜切口和后腹斜切口等。
4.环形切口:用于手术需扩大切口,如腹膜后环形切口和颈内静脉环形切口等。
以上就是按照分类目的,介绍一些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切口的选择不仅考虑手术部位及手术需要,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型、全身状况及手术者经验等因素,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并保证手术效果。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与病案首页手术部位分类不一致时怎样进行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与病案首页手术部位分类
不一致时怎样进行切口分类?
(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下面简称《指南》)中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为: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清洁 - 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感染切口(Ⅳ类切口)。
(2)病案首页中手术部位分类为: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腔镜手术切口(0类切口)、无菌切口(Ⅰ类切口)、活染切口(Ⅱ类切口)、感染切口(Ⅲ类切口)。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建议病案首页中手术切口工类与《指南》中Ⅰ类相同,Ⅱ类相当于《指南》中的Ⅱ、Ⅲ类,Ⅲ类相当于《指南》中的Ⅳ类。
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建议以《指南》中的手术切口分类为准。
(推荐)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分类规则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1. 引言手术切口是指医生用手术刀在患者身体上开刀进行手术操作的部位。
手术切口分类是根据切口的位置和形状将手术切口分为不同类型,以便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描述和记录手术过程中切口的特征。
本文将介绍主要的手术切口分类,包括纵向切口、横向切口、斜向切口和曲线切口。
2. 纵向切口纵向切口是指切口的方向与身体纵轴平行。
根据切口的位置和长度,纵向切口常被细分为以下几类:2.1 上腹部切口•位置:位于腹部上部,距离胸骨下缘约4-6厘米。
•适用于:胃、十二指肠、胆囊等胸腹部器官手术。
2.2 中腹部切口•位置:位于腹部中部,对准脐部。
•适用于:小肠、结肠、盆腔器官等手术。
2.3 下腹部切口•位置:位于腹部下部,距离耻骨联合约4-6厘米。
•适用于:膀胱、子宫、附属器官等手术。
3. 横向切口横向切口是指切口的方向与身体纵轴垂直。
根据切口的位置和长度,横向切口常被细分为以下几类:3.1 胸部切口•位置:位于胸部前侧,沿乳房下缘水平切开。
•适用于:心脏、肺部等胸部手术。
3.2 腹部切口•位置:位于腹部前侧,水平切开。
•适用于:腹部脏器手术。
3.3 颈部切口•位置:位于颈部前侧,水平或稍向下切开。
•适用于:甲状腺、颈动脉等颈部手术。
4. 斜向切口斜向切口是指切口的方向与身体纵轴和横轴之间存在一个角度,通常是45°。
根据切口的位置和角度,斜向切口常被细分为以下几类:4.1 胸部切口•位置:位于胸部前侧,呈斜线形切开。
•适用于:胸部肺部手术。
4.2 腹部切口•位置:位于腹部前侧,呈斜线形切开。
•适用于:腹部脏器手术。
4.3 其他部位切口•位置:按需求设定斜线切口。
•适用于:根据手术要求设定合适的斜线切口。
5. 曲线切口曲线切口是指切口的形状呈曲线状。
根据切口的形状,曲线切口常被细分为以下几类:5.1 扇形切口•形状:呈扇形。
•适用于:面部及四肢手术。
5.2 弧形切口•形状:呈弧形。
•适用于:颅脑手术。
5.3 其他形状切口•形状:按需求设定合适的曲线形状切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一、分类标准
1、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III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W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II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咅IJ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I【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I]类。
2、易将I类切口混淆为【I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
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I类。
3、易将III类切口混淆为【I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
肛痿、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II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