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3d766d783e0912a2162a18.png)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是一面镜子。
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未来。
本文以教育技术的时间发展阶段和此阶段的特征为主线介绍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力争使大家对教育技术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技术的发展脉络。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任何一个阶段,文化传递始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根本责任,可以说,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化传递,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教育技术。
在漫长的人类教育历史上,教育技术发展的脚步却是迟缓的。
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教育技术才开始了质的飞跃,到了1963年,教育技术才成为一门独立的正式学科。
因此,我们把关注的眼光放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的发展,并按照其自身发展的轨迹,将20世纪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它们分别是,萌芽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系统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阶段界限并非如此分明,实事上,它们大部分无法找到明确的分界点或分界年代,更多的是相互交错,所幸的是,我们的重点并不在于要找出多么严格的标准,将它们一一区分开来,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看到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的轨迹,把握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律。
一、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社会历史背景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带来了工业领域里的划时代革命,使得整个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的巨大发展,推动经济的迅速上升。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引起人口的集中,乡村城市化的速度加快。
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急剧增加,无论是人类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的需要还是教育力量的薄弱以及追求教育的效益都成为人们共同的愿望和要求。
工业革命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极大的需要,也提供了当时发展教育所需的技术,并带来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学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以及教师的相对缺乏是传统的教育技术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二)媒体技术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幻灯介入教育领域,揭开了教育技术的序幕。
南浔区中小学的教育技术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南浔区中小学的教育技术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70270bef172ded630b1cb6e0.png)
南浔区中小学的教育技术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应运而生的。
对中小学来说,教育技术即教学技术。
在实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回顾我们十多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我们大体经历了电化教学、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CAI)三个阶段,从80年代初开始的自制幻灯片到90年代初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直至今天的各学科CAI资源库的建设,我们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探索之路。
从几台苹果机到现在的奔腾迅驰计算机,从单机操作到网络服务,从卫星地面接收站到国际互联网、校园信息网的建设,我们大胆地闯出了一条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的新路子,同时也锤炼了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摸索出一套校本培训的新方法。
从开始的几名计算机爱好者搞开发研制,发展到今天的100%的任课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45岁以下任课教师能开发本学科的教学软件。
教育技术学第二讲
![教育技术学第二讲](https://img.taocdn.com/s3/m/9ba578b9da38376bae1fae3e.png)
第二讲教育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技术发展的三阶段,二、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三、我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从本质来看,教育技术:“怎样教与学”有教育就有教育技术。
古今中外学生上课形式的变化1.口耳相传、2.班级授课、3.计算机教学、4.数字化教学一、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1. 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2.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与电气技术时代)、3.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教育技术作为进行教育活动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它的产生应当推向远古时期。
教育技术作为新兴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它的形成是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影响的结果。
教育技术,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教育技术学),大约经历了70~80多年的历史。
二、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系统化设计教学——教学方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视听教学的发展1、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2、视听教学 (Audiovisual Instruction)3、视听传播 ( Audio- Visual communication)1、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特征:直观教学这个模式主要以教具为基准,按其所提供的教材的具体——抽象程度排列成示意图:从实地见习开始,它提供的教材最具体;越向上,具体性逐渐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相对来说,言语最抽象。
霍邦还指出,在选用视觉教材时有四个方面值得考虑,即视觉教材本身现实性、学生过去的经验范围和性质、教育目的和教室环境、学生智力的成熟程度。
2、视听教学 (Audiovisual Instruc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中期、20年代至1941年底美国参加二战、二战期间战后十年特征: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留声机、录音机和无线电收音机;有声电影;语言实验室等)开始关注“媒体理论”视听教学典型事件:“视听教育”名称的出现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1946)——”经验之塔”理论“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68ec4653169a4517623a325.png)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一)国际发展历史1.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01.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视听教学)02.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与研究03.系统科学的引入到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形成(系统化设计教学)2.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01.第一阶段:直观教学(17~18世纪)代表人物:约翰·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特征:采用实物教学和视听手段进行教学历史背景: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但在当时,该理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后经过裴斯泰等人的大力倡导,才开始在欧洲盛行。
02.第二阶段:视觉教学(19~20世纪初)代表人物:格拉迪,霍本特征: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本质上是一致的。
视觉教学主要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化、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它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
历史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了工业化生产的大发展,国际急需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03.第三阶段:视听教学(1920s到1950s)代表人物:戴尔(经验之塔)特征:视听教学所指的不仅只是幻灯、电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它还包括照片、图表、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旅行、展览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凡是传授观察经验的教学活动,都属于视听教学。
历史背景:由于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原有视觉教学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实践。
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中需要快速教学。
04.第四阶段:视听传播(1950s到1970s)代表人物:拉斯维尔特征:传播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帮助人们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教学过程方面,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送者,经由各种媒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及其涉及的所有因素。
历史背景:拉斯维尔等美国学者创立传播学,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给视听教学领域引进了大量新鲜的理论观念,拓宽了视听教学理论工作者的视野。
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
![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7d20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f.png)
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上世纪80年代末期,计算机开始进入教学领域。
学校里逐渐出现了计算机实验室,可以开展一些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课件制作、教学演示和学生作业批改等工作。
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阶段:网络化教学90年代末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学校逐渐建设起校园网,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课程发布和学生作业布置。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参与在线讨论和交流活动,拓展学习视野。
第三阶段:移动化教学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化教学迅速发展起来。
学校开始建设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进行在线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批改。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进行在线学习和答题练习。
第四阶段:智能化教学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智能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个性化地设计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智能系统进行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和评估,实现精确的教学反馈和辅导。
学生可以通过智能学习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化教学、移动化教学和智能化教学几个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将持续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我们应该积极适应和应用新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浅析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浅析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6cc45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d.png)
浅析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学是指借助科学技术和教育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教学、学习和教育管理中的一门交叉学科。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经历了从简单的视听教具到现代高科技教育工具的演变,为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工具和方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主要以幻灯片、听音机等简单的视听教具为主,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递知识,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集中在如何设计和使用这些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利用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学迎来了新的一轮变革。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教育技术学开始关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育技术学还开始关注在线教育、移动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这一时期,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技术学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从简单的视听教具到计算机、多媒体教育工具,再到互联网和移动教育,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历史。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工具和方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技术学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b323a005f0e7cd18425363f.png)
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及概念界定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1.视觉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视听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3.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4.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①媒体观:教育技术是以各种教育机器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幻灯,电视,计
算机,电视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②过程观:教育技术是教学信息由信息源(教师或教材)传递给受者(学习者)的
整个传播过程。
③系统观: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教育技术即是一种教学
过程的系统方法,起核心是对教与学进行最佳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二,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
1,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
2,信息化教育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三,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
1.视觉教育(杨·阿姆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视听教育(视听教育运动美国教育家埃德加·戴尔著述《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3.视播传播
4.教育技术(①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②媒体观,过程观,系统观)
5.现代教育技术
结论:视听教育代替视觉教育,二者没有质的飞跃,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都是多媒体技术;
二视听传播取代视听教育,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关注和研究的重心从媒体转向了教学传播过程。
教育技术发展史
![教育技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ed5d5b04763231126edb119a.png)
教育技术发展史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入我国,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入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
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办起电视大学,广播函授大学等学校。
一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止状态。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工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大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大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一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入高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c6db8b0c050876323012122a.png)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造条件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戴尔 “经验之塔”
Ø 理论要点: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教 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 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位于中间部位的视听教材和视 听经验,比上层的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弥补下层不足。
Ø 不但延续了霍本的理念,而且进一步详细论述了具体 学习经验的重要西,强调抽象的学习经验必须以具体 的学习经验为基础。
Ø 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文房四宝
手工 技术
•竹简
•孔子讲学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卫星接收 •天线
机械与电子技术
•录像带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1947-1958)
•网络技术 •交换机
•笔记本电脑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 简史
2020/12/10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技术与教育技术
Ø 什么是“技术”? v 工艺、技巧 v 工具、设备,程序、方法、经验
Ø 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 v 有形(物化形态)技术: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 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 卫星等教学媒体。 v 无形(观念形态)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技巧、策略、 方法,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 运用理论要点是
•语 言符
•抽象的
1.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
•于今
号
体,越往上越抽象,
仍有 意义
•视觉符号
•录音、广播 静画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 依其经验的具体- 抽象程度,排成一 个序列;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f183f46b307e87101f69638.png)
网络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返回目录
各种多媒体教室、数字硬件电教设备、课件、资 源库、网络平台等等教育媒体越来越多的渗入教学领 域,从而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 时,教育技术的理论也日趋丰富,建构主义理论对教 学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一段时期是教育技术在我国历史上发展最为迅 速的时期,三项新技术( 速的时期,三项新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和两种新理论( 网络技术)和两种新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 习理论)介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对教育技术的理论建 设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我国教育技术跃上了一 个新的历史高度,现代教育技术也因此被赋予了“教 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的地位。
起步阶段 20世纪初 20世纪20年代 世纪初— 世纪20年代) (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这一时期,许多媒体如模型、地图、动画片、幻 灯 、立体画、无声电影、无线电广播等都走进了教育 领域,其中以无声电影和广播最为耀眼。众多视觉媒体 介入教育领域,使得“视觉教育”一词在教育界广泛传 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对新媒体的研究。 在此期间,出现了教学设计的萌芽思想,美国哲学家、 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于1900年提出了应建立 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以便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 连接进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 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
教育技术含义
返回目录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 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 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 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WindowsLive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WindowsLive](https://img.taocdn.com/s3/m/c78b53f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7.png)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WindowsLive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摘编自李龙《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由于媒体(物化)技术和智能(非物化)技术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教育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电化教育起步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期)在国外(主要是美国)视听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从20年代开始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开展了最初的电化教育实验,其中包括幻灯、电影、广播在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上述活动的开展,在30年代出现了“电化教育”这一专有名词。
为了培养电化教育专业人才,江苏省成立教育学院、金陵大学理学院先后开办了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设立了电化教育专修科。
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举办电化教育培训班,并选派留学生赴美学习有关课程、攻读学位。
1947年,北平师范学院(现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直观教育馆,并开设了电化教育选修课。
为了推动电化教育的开展,金陵大学理学院于1941年创办了《电影与播音》杂志;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于1942年出版了《电教通讯》;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了《电化教育》资料;舒新城于1948年出版了《电化教育讲话》专著。
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足,电化教育只是在少数城市和地区有所开展,未能大规模推广。
二、奠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电化教育随着教育事业受到重视而得到了发展。
从1949年开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举办俄语讲座、文化补习,建立广播学校;1950年北京外国语学校利用灵格风唱片辅助教学;1951年辅仁大学、西北大学开设电教课程;1953年西北师范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建立电教室;上海外国语学院从1954年起积极开展电化教育、并于1959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电教大楼。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68ec4653169a4517623a325.png)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一)国际发展历史1.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01.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视听教学)02.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与研究03.系统科学的引入到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形成(系统化设计教学)2.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01.第一阶段:直观教学(17~18世纪)代表人物:约翰·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特征:采用实物教学和视听手段进行教学历史背景: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但在当时,该理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后经过裴斯泰等人的大力倡导,才开始在欧洲盛行。
02.第二阶段:视觉教学(19~20世纪初)代表人物:格拉迪,霍本特征: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本质上是一致的。
视觉教学主要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化、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它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
历史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了工业化生产的大发展,国际急需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03.第三阶段:视听教学(1920s到1950s)代表人物:戴尔(经验之塔)特征:视听教学所指的不仅只是幻灯、电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它还包括照片、图表、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旅行、展览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凡是传授观察经验的教学活动,都属于视听教学。
历史背景:由于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原有视觉教学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实践。
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中需要快速教学。
04.第四阶段:视听传播(1950s到1970s)代表人物:拉斯维尔特征:传播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帮助人们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教学过程方面,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送者,经由各种媒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及其涉及的所有因素。
历史背景:拉斯维尔等美国学者创立传播学,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给视听教学领域引进了大量新鲜的理论观念,拓宽了视听教学理论工作者的视野。
从技术的发展看教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技术的发展看教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b79a1673a417866fb84a8eb8.png)
从技术的发展看教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者:科利华软件集团副总裁、华乐思公司总裁郑永柏博士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入而发展起来的。
教育技术的发展以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和出发点, 以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核心内容,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为目的和归宿。
每一次技术上的改良和革命都深深地影响着教育技术的发展。
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很有必要。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进行教育活动需要有教育技术,显而易见,教育技术与教育活动一样源远流长。
但是,目前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认识仍不尽一致。
实际上,既然教育技术的发展以技术的发展为前提, 我们就应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们知道,技术作为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标志在本质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在不同的历时期被赋于不同的内容。
有关科技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人类文明史上,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和当代方兴未艾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这样,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样地可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以机器技术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分别简称为教育传统技术、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传统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包括从教育技术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期的教育技术。
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就是指教育者所运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教育者在实践中获得的主观能力).主要包括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等。
教育媒体技术时代直到19世纪末才姗姗迟来(因为工业上的机器时代是从十七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的),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以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为标志,起初仅仅注重硬件,后来逐渐重视软件。
主要包括: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等。
这一时期最专业的教学技术设备莫过于1924年美国的普莱西创制的教学机器。
教育技术发展史
![教育技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3736c6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0.png)
教育技术发展史(一)国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简史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初始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亦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
”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2.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国外有人把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称之为“教育中的技术”(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这一阶段以视觉教育或听觉教育为特征。
在理论上也脱离了哲学母体,不再仅是从认识论出发来描述了,而是开展了广泛的、有多个代表人物和流派理论探讨。
然而各种理论又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没有形成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尤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为突出。
1822年,法国人尼克福、尼普斯发明的照相术在19世纪末广泛使用,188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1885年在巴黎公映电影,德国的一位传教士发明幻灯。
1900年,无线电传播人声试验成功,而后这些发明又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听形象,使教学获得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
1906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叫做《视觉教育》的书,1910年,克莱恩在纽约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电影目录》。
然而,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动,是在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运动,标志教育技术的发端。
教育技术学起源
![教育技术学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7ed22bd70975f46527d3e186.png)
教育技术学的起源(一)国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简史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初始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亦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
”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2.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国外有人把这个阶段的教育技术称之为“教育中的技术”(Technology in Education)。
这一阶段以视觉教育或听觉教育为特征。
在理论上也脱离了哲学母体,不再仅是从认识论出发来描述了,而是开展了广泛的、有多个代表人物和流派理论探讨。
然而各种理论又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没有形成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尤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为突出。
1822年,法国人尼克福、尼普斯发明的照相术在19世纪末广泛使用,188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1885年在巴黎公映电影,德国的一位传教士发明幻灯。
1900年,无线电传播人声试验成功,而后这些发明又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听形象,使教学获得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
1906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叫做《视觉教育》的书,1910年,克莱恩在纽约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电影目录》。
然而,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动,是在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运动,标志教育技术的发端。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e95fe327d3240c8547ef26.png)
评价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
媒 体
3
1.2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4
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幻灯教育、无声 电影、广播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已有声电影、 录声教学的出现为标志。
3、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以电视、程 序教学机及CAI的出现为标志。
2、我国教育技术的初步阶段。1949年11月文化部科 技普及成立了电子化教育处。在这一阶段:(1)
播音教育和电视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2)学校电教促进教育改革。
3、我国教育技术的重新起步和发展阶段,进入20世 纪90年代以后,教育领域多媒体计算机应用的日益 高涨,是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6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网络化 2、多媒体化 3、智能化 4、理论研究的深入化 5、应用模式的多样化
-
7
-
8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国内一般将上述定义译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 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 理、和评价的理论实践。
-
2
研究形态 理论 实践
研究任务 设计 开发 利用 管理
研究对象
学习资源 学习过程
4、系统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以各种媒体 的出现为标志。
5、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使用多 种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为标志。
-
5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6a57e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7.png)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旳产生(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称为“直观教育技术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界末至20世纪23年代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媒体技术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称为“系统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称为网络发展阶段。
2、国外教育技术旳发展与名称旳演变(1)视觉教育阶段(2)视听教育阶段(3)视听传播阶段(4)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3、教育技术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旳定义:“教育技术是有关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旳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AECT“’05(04)定义:“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立、运用和管理合适旳技术过程和资源来增进学习和提高绩效旳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旳实践。
”(焦建利译)5、教育技术旳研究内容按照教育技术旳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旳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均有其详细旳内容。
(图P9)6、现代教育技术旳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教学理论:1)布鲁纳旳发现教学法2)奥苏贝尔旳故意义学习理论3)巴班斯基旳教学最优化理论4)加德纳旳多元智能理论(3)视听教学理论:1)“经验之塔”理论(图P17)2)视觉理论3)听觉理论(声音“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第一,塔基旳学习经验最详细、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轻易,越往上越抽象,塔旳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第二,位于塔中旳视听媒体,易于培养学习者旳观测能力,能冲破是空旳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旳局限性。
结合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结合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1d5e2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e.png)
结合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发展了,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
育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古至今的几个时期进行划分。
(一)古代
古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围绕口述传承,比如说,我国古代的《周易》
和《诗经》,最早的文本记录是汉朝的《汉书》,古代也有一些绘图工具
的运用,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古代文献,比如说,贝肯得出的《孙子兵法》,用绘图工具,将兵法的核心思想进行图形化,让人们更容易理解。
(二)中世纪
中世纪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是推广口述传统,此外,在中世纪,也
孕育出了新的学术记录和研究工具,比如说,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里昂
大学开始,就采用书写媒介,传播和推广知识,更好的记录古老的文献,
还有就是显示媒介,比如说洛克菲勒图书馆中的展开图,让人们更容易理
解古老文献的内涵。
(三)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数学家文
森特·开普勒发明了印刷术,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文献可
以被广泛传播、研究、讨论。
此外,计算机集合技术的应用,让教育更加
方便。
(四)现代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804df2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3.png)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也随之而来。
从最初的投影仪、幻灯片到电子教室、网络教学,教育技术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但这只是个开始,教育技术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 电影教育在20世纪初,电影技术发展迅速,以至于许多学校都开始使用它来进行教学。
在黑白电影时代,学生们通常在教室里观看一些类似于纪录片的电影。
到了1940年代,彩色电影开始出现,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之后,学校又开始使用幻灯片机和录音机,这些工具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 电脑教育197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pple II,开启了电脑时代。
在此之后,计算机开始被大规模应用到教育领域中。
主要表现在:学校通常配备了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们使用计算机学习编程等技术,同时还有一些专门的软件和游戏用于教学。
3. 网络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开始变得更加容易获取。
这也意味着网络教育成为现实。
网络教育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远程教学,还包括教育软件的使用,以及学习资料的电子化和在线发布。
二. 教育技术的现状目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教育领域。
例如,VR技术能为学生提供高度互动和视觉体验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AI技术可能会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工具之一,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对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精准的指导。
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大力推行教育技术,许多教育机构提供在线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和掌握知识。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可能无法快速、顺利地运用教育技术,或者是一些机构和平台为了快速盈利,而缺乏对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
三. 教育技术应用的优势教育技术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使教育更具互动性教育技术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效。
例如,通过在线互动式课堂,能够快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