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进展(一)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3-12T13:43:36.0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2期作者:黎罗峰李波李具宝(通讯作者)李鹏飞[导读] 都已有力地证实生物力学直接或间接引起椎间盘生物结构紊乱导致其退变。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骨科云南昆明 650021)

【摘要】生物力学因素并不是引起椎间盘退变的唯一原因,但现有的诸多研究从有限元分析到生物力学测试、从动物实验到尸体模拟、从分子生物到临床前瞻,都已有力地证实生物力学直接或间接引起椎间盘生物结构紊乱导致其退变。

【关键词】腰椎间盘;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182-01 腰椎间盘是两个腰椎椎体之间很灵活的粘弹性组织,它与周围的韧带、肌肉和筋膜等构成腰椎运动节段来共同维持腰椎的活动性和稳定性。腰椎间盘可以转移承载负荷,平衡身体,稳定脊柱。脊柱所承受的过量负荷会导致椎间盘突出,然而脊柱主要功能还要依赖于椎间盘的完整性。对腰椎应力和各部分应变分布的了解将有助于腰椎间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比脊柱其它部分,椎间盘承受更多的压力,这就导致腰椎的椎间盘突出极其常见。椎间盘由软骨终板(cartilaginous endplates, CEP)、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 AF)和髓核(nucleus pulposus, NP)组成。一旦椎间盘承受异常的压力,终板和松质骨的渗透性将会改变,从而影响纤维环的营养供应,继而导致椎间盘的退变。Herkowitz报道,青壮年中34 %以及老年患者中92 %患有椎间盘退变或膨出[2]。

腰椎间盘退变的免疫学研究

腰椎间盘退变的免疫学研究

腰椎间盘退变的免疫学研究

腰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年龄和免疫学等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学因素在腰椎间盘退变的

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免疫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

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腰椎间盘退变的免疫学基础

腰椎间盘是连接腰椎骨的软骨组织,具有缓冲和支撑作用。腰椎间盘退变是指腰椎间

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脱水、变形、变薄和破裂等,最终导致腰椎间

盘的退行性变化。免疫学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影响腰椎间盘细胞的功能和调

节炎症相关因子的分泌。

(一)免疫细胞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炎症反应是腰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免疫细胞是炎症反应的主要执行细胞。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树突细

胞等。这些免疫细胞可以释放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导致腰椎间盘组织的炎症反应和退变变化。

(二)炎症介质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炎症介质是免疫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可以直接影响腰椎间盘细胞的生理功能,加速

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研究表明,TNF-α和IL-1β等炎症介质可以抑制腰椎间盘细胞的

合成代谢和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同时促进腰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和腰椎间盘组织的退行性

变化。

(三)免疫调节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除了炎症介质的作用外,免疫调节机制也在腰椎间盘退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调节

受体和配体的结合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影响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研究发现,在腰椎间盘退变组织中,免疫调节受体和配体的表达水平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炎症反应的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生物治疗研究专题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生物治疗研究专题
第2 8卷
第 2期






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o1 . 2 8. No . 2
2 0 1 3年 4月
J 0URNAL OF NORTH S I CHUAN MEDI CAL COL LEGE
Ap r ・ 2 0 1 3
8 9

椎 间 盘 退行 性 变 的 生 物 治 疗 研 究 专 题 ・
治疗 为 主 ; 中期 以细胞 移 植 治疗 为 主 ; 临床 晚期 则 以 “ 完 整 组 织工 程 椎 间盘 ” 移 植 为 主 的治疗 策 略 。并 对 此 进行 了系统 而深入 的前 瞻性 实验 研究 。
本专 题所 选论 文 , 系我 实验 室对 椎 间盘退 行性 变疾 病 的生物 治疗 基础 研究 成果 , 涉及 椎 间盘退 行性 变疾 病生 物治 疗研 究 的多方 面 内容 。其 中“ 穿 刺 抽 吸法 建 立 兔 椎 间盘 退 变模 型 ” 一 文使 用 纤维 环 穿 刺法 建 立 兔 椎 间盘退 变模 型 , 比较 真实 地模 拟 了人类 椎 间盘损 伤后 的退 变过 程 , 有助 于我 们进行 椎 间盘退 变 的相关 实验 研究 。“ 兔 骨髓 间充 质 干细胞 的分离 培养 及鉴 定 ” 、 “ 体 外共 培 养 诱 导脂 肪 干 细胞 向软 骨表 型细 胞分 化 及 鉴 定 的实验 研究 ” 2篇 文章对 椎 间盘退 行 性变疾 病 细胞 治疗 和组 织工 程 治疗 种 子 细胞 研 究 进 行 了探 索 ; “ 椎 间 盘组 织工 程学 髓核 种子 细胞 的研 究新 进 展 ” 综 述 了髓 核种 子 细 胞 的来 源 的研究 进 展 , 指 出 髓 核 细胞 和 干 细 胞作 为种 子 细胞 的各 自优缺 点 。本专 题 对 了解椎 间盘 退 行性 变 疾 病 生 物 治 疗 相关 问题 及 进 展具 有 参 考 价

腰椎间盘退变的流行病、遗传学及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退变的流行病、遗传学及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48 岁的一对双胞 胎,左侧是程序 员,右侧是管工。 两个人具有相似 的前方和后方的 椎间盘膨出及终 板改变,大多位 于上腰椎,程序 员T12椎体有楔 形 变 。
研究资料中最有价值的是于双胞胎兄 弟观察到椎间盘退变高度相似。这个 结果提示基因型可能对椎间盘退变有 本质上的影响。(如图)
一对49岁的双胞胎, 左侧是汽车驾驶员, 右侧是木匠。两个 人都有比较严重的 椎间隙高度的丢失、 椎间盘膨出和一些 终板改变。 除了木匠L2-3椎体 前方有严重的椎间 盘膨出外,两者椎 间盘退变的表现很 相似。


Thompson等[8]在1991年就发现TGF β1能刺激狗椎间盘髓核细胞合成蛋白多 聚糖,因此他们推测TGF β1可以用来治疗椎间盘退变。
近来,Yoon等[12]将腺病毒介导的LMP 1基因转染离体培养的鼠腰椎间盘细胞, 结果显示被转染的细胞中蛋白多聚糖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增加260%。
Paul等[13]用腺病毒介导的Sox9基因转染退变的人椎间盘细胞,发现Sox9基因 能提高髓核细胞中Pro1mRNA表达水平,同时也能促进Ⅱ型胶原的合成。 Moon等[14]用TGF β1、BMP 2和IGF 1几种生长因子单独和联合应用处理离 体培养的髓核细胞,结果表明,单一的生长因子可以使蛋白多聚糖的含量提高 180%~295%,任意两种生长因子的联合使用可以使蛋白多聚糖的含量提高 322%~398%,而三种生长因子联合使用其蛋白多聚糖的含量提高达471%。

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的常见病,疼痛是常见的症状,然而其产生退变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不仅仅表现为形态学上的变化,更伴随着腰椎间盘的组织学与生化性质的系统性改变,如椎间盘组织中蛋白多糖和水含量的降低、胶原类型的转换、各种降解酶活性的升高以及炎症递质的释放等。这一系列的变化构成了盘源性腰痛和相应神经根病变的物质基础[1~3]。

1 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致炎物质及作用

1.1 组胺、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

组胺和5-羟色胺是最重要的炎症递质,是局部组织在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它们是炎症早期阶段引起微血管扩张和细静脉通透性增加的主要递质,两者又都是致痛物质。5-羟色胺在脊髓损伤的继发性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从而影响局部脊髓血流,导致脊髓中央出血性坏死;同时可引起自由基的形成,脂质过氧化增加。彭宝淦等[4]在动物实验研究中指出:退变椎间盘中血管活性胺类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退变腰椎间盘中存在炎症反应。Saal等[5]通过培养正常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发现,正常髓核细胞有基础性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但当与脂多糖共同培养时,这些因子大量分泌。Kang等[6]的研究发现,退变椎间盘细胞比正常椎间盘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产生更多的化学因子。这些研究说明椎间盘退变本身具有启动和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

1.2 磷脂酶A2(phospholipase,PLA2)

PLA2是炎症部位细胞膜产生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限速酶。PLA2是局部炎症的启动物质,它可在炎症部位使细胞膜水解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E(脂肪环氧化产物)和白三烯(5-脂肪氧化酶产物)等一系列具有强烈致炎和致痛作用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PLA2是人体内重要的炎症递质和致痛物质,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因此它是局部组织炎症的特殊标记物。Rannou等[7]采用荧光酶解物法检测PLA2的活性,证实IL-β能抑制椎间盘组织中蛋白多糖的聚集,促进纤维环产生PLA2,并引起II型PLA2的剂量依赖式分泌。在损伤性外力作用下,高水平的PLA2从结构薄弱的退变纤维环或破裂的椎间盘中漏逸到邻近组织的可能性很大。PLA2可通过直接刺激神经根引起化学性神经根炎。

关于颈椎病研究进展

关于颈椎病研究进展

颈椎病研究进展

孙肖雷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6002)

摘要综述国内外对颈椎病发病因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加强颈椎病病理基础及防治新技术的研究,突出中医药特色,整合优化治疗方案,促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各种技术,是今后颈椎病临床研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颈椎病现代研究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外伤劳损或先天骨发育异常等引起脊柱内外组织结构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及劳动生活方式的改变,屈颈机遇的增加,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多等,颈椎病的发病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已成为影响青、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专家预测,本世纪初至中期的未来50年内,该病将成为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发病率上升至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之上。因此,加强颈椎病防治的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颈椎病发病因素的研究

1.1颈椎间盘退变因素

1.1.1年龄目前一致认为颈椎病是中年人以上的一种多发病,40~60岁为高发年龄〔1〕。颈椎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青年颈椎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急聚,颈痛剧烈是其主要临床症状,颈椎发育因素、损伤及感染是主要病因,而颈椎退行性病变并不明显。

1.1.2性别更多学者的调查显示,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2〕。

1.1.3地理环境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等恶劣的地理自然环境及常年在矿井、野外、纺织等风寒湿较重的环境,患病率上升。

腰椎间盘退变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退变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其 病 理 表 现 为 细 胞 外 基 质 降解 、 核 水 分 减 少 、 椎 间 盘 髓 腰
弹 性 降 低 和 抗 压 能 力 减 退 。 双 生 子 研 究 发 现 腰 椎 间 盘 退 变
具 有 家 族 遗 传 性 , 遗 传 因 素 占 7 的 作 用 。 1 9 且 4 ] 9 8年 Vie n等 乜 最 早 报 道 了 维 生 素 D 受 体 的 基 因 多 态 性 与 椎 dme ]
【 要】 本 文 总结 了 目前 国 内 外 对 腰 椎 间 盘 退 变 遗 传 学 方 面 的研 究 , 摘 旨在 找 出 椎 间 盘 退 变 的 候 选 基 因 , 以达 到 分 析 基 因 多 态性 与 椎 间 盘 退 变 易 感 性 的关 系及 筛 选 易感 人 群 的 目的 。
【 键 词 】 腰 椎 间盘 ; 基 因 ; 多 态 性 关
序 列 多 的 等 位 基 因 的 4 , 编 码 的 核 心 蛋 白较 短 , 致 粘 0 其 导
遗 传 因 素 在 腰 椎 间 盘 退 变 中 的作 用 , 者 对 可 能 参 与 腰 椎 间 作
盘退变过程或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 的候选基 因作一综述 , 分 析 其 基 因多 态 性 与 腰 椎 间 盘 退 变 易 感 性 的关 系 。 基 质 成 分 相 关 基 因 椎 间 盘 的 细 胞 外 基 质 成 分 为 蛋 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疗前沿

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

M arch ,2008Vo l ,3No.6

2008年3月第3卷第6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李振华1、

2

智春升

2谢林

1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辽宁沈阳110001;2

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沈阳110044)

[摘要]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与基质代谢失衡有密切关系。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两个酶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椎间盘

退变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R 681.52;Q512.+6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李振华(),男,主治医师,沈阳市骨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硕

士研究生在读。

椎间盘退变已被认为可引起慢性下腰痛、腰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疾病。椎间盘退变的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研究认为椎间盘退变主要表现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而后者是椎间盘力学特性丧失的直接原因。在影响基质降解的诸多因素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 MPs)失衡是导致基质过度降解的根本原因[1][2]。两个酶系统在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一、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构成:

椎间盘含有少量细胞和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后者的主要成分为水、蛋白多糖、胶原、少量的弹性蛋白和年龄色素等[3]。蛋白多糖分子结构与关节软骨的蛋白多糖相似,通过与水的结合对维持髓核组织的粘弹性、对抗压力、吸收和分散负荷起着重要作用[4,5]。椎间盘组织中含有多种胶原成分,其中Ⅰ型、Ⅱ型胶原是椎间盘胶原的主要成分。Ⅰ型胶原能耐受张力,也是肌腱、骨和皮肤等组织的主要胶原成分。髓核主要为Ⅱ型胶原构成。Ⅱ型胶原在软骨、玻璃体和椎间盘髓核中含量丰富,耐受压力。二者的共同存在和协同作用在维持椎间盘的力学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6,7]。当间盘椎发生退变的时候,Ⅰ型胶原取代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特别是聚合体含量下降、髓核水份减少等是退变椎间盘ECM 的主要生化变化[8]。

自噬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自噬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9期23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综述·

自噬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孙越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0 引言

腰痛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以遗传,衰老,肥胖和吸烟为主要危险因素。椎间盘退变被认为是腰痛的主要原因。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组成。髓核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分子,例如胶原蛋白I ,胶原蛋白II 和蛋白多糖,其中胶原蛋白是凝胶状髓核组织的主要成分。这些蛋白通过阻断神经向内生长和椎间盘钙化来帮助维持椎间盘稳定。相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的蛋白水解作用被认为会导致细胞外基质分解,破坏椎间盘的自身稳态。髓核的突出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活化,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和产生神经性疼痛。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含量降低是IDD 的典型病理改变,而自噬是调节椎间盘细胞外基质代谢的重要途径。研究

[1]

证实了自噬相关基因7(ATG7)与自噬泡的形

成密切相关,也是micro RNA-21的靶基因,调节IL-6炎症反应和细胞自噬。Jiang 等

[7]

指出椎间盘退变患者髓核细胞

中自噬体数量明显减少,LC3-Ⅱ/-Ⅰ和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可以显著降低自噬泡的数量。

1 自噬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关系

1.1 自噬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诱因

1.1.1 炎症:大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模型已证实在炎症反应中IL-6和TNF-α的显著增加[2]。

1.1.2 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已被证明参与各种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骨关节炎以及IDD 。内质网应

椎间盘退变修复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修复研究进展
1 1 细 胞 水 平 的 主 要 表 现 .
椎 间 盘退 变 的 确 切机 制 还有 待 研 究 , 其 过 程 但 大 致是 由于 机械 、 养 、 营 生物 因素等各 种 因素造 成 损 伤 。 目前 国 内外 绝 大 多 数学 者 认 为 , 间 盘退 变 在 椎 细 胞水平 的 主要 表 现 包 括髓 核 细 胞 退 变 、 核 细 胞 髓
2 内蒙古 医学院 第二附 属 医院 , . 内蒙古 呼 和浩特
00 3 ) 1 0 0
[ 要 ]椎 问 盘退 变是 导致腰 腿痛 的最 主要 原 因之 一。 椎 间 盘退 变在 细 胞水 平 的 主 要 表现 包括 髓 核 细 摘
胞 退 变、 核细 胞外 基质退 变 、 骨终 板 和纤维 环 退 变。 目前 临床 治 疗 的主要 方法 是保 守 治疗 、 髓 软 传统 手 术 治
g i ng a t nto a ni t e i n.
பைடு நூலகம்
[ yw r s Itretba ds ; gn rt n R pi Ke od ]nev r rl i Dee eai ; e a e c o r
椎 间盘退 行性 病变 导致 的腰 腿痛 是 临床上 的常 见病 和多 发病 。 每年 需 要 大 量 的 人力 、 力等 方 面 物 资源 。 临床上 的 治疗 方 法 主 要 有保 守 治 疗 、 统手 传 术 治疗 、 创 治疗 等 方 法 。虽 然 在 一 定 程 度上 取得 微

椎间盘退变体外模型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体外模型研究进展

生机 制 、 治 可行 性 和 有 效 性 的 基 础 , 有 重要 意 义 。 目前 I D 模 型 以体 外模 型 为 主 , 分 为 细 胞 培 养 防 具 V D 可
模 型 和 器官 整 体 培 养 模 型 。该 文就 I D体 外模 型 优 缺 点 及研 究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VD 关键词 椎 间 盘 退 变 ; 外模 型 ; 体 细胞 模 型 ; 体 模 型 整
式 。
立髓核细胞培养模型 。I i ua c m r 等 于 19 年体 外培养 h 91 大 鼠椎间盘细胞 , 发现 3周龄 大 鼠髓 核 细胞 最适 宜提 取 培养 , 培养 基 最适 p 值 为 7 0 Ha SF 2培 养 基 和 H . ; m’ 1 D M 培养基 中培养的髓核细胞 增殖速 度几乎无 差别 ; ME 镜下观察 显示 大 鼠髓核 细 胞呈 大 的空泡 状 和小 的多角 形 。K n e等 了解年龄对髓 核细胞 功能 的影 响 , a dl 。 为 将 <9个月牛犊和>1 8个月奶牛椎 间盘髓 核细胞分 离并置 于含 1 胎牛血清的 Ha sF 2培养基 中培养 , 0 m’ 1 发现奶 牛髓核细胞表达Ⅱ 型胶原 和蛋 白聚糖均 低于 牛犊髓 核细 胞; 认为此 模 型适 合 于研 究 年 龄 对 I D 的诱 导 机 制 。 V D ¨ 等口 报道将未成年牛椎 间盘分离 的纤维 环细胞 、 核 u 髓 细胞以循环张力 (0 , Hz6 n 进行诱导 , 1 1 ,0mi ) 发现该模 型能分别 模 拟纤 维环 细胞 、 髓核 细 胞 原来 的力学 环 境 。 Sk i a a等 报道采 集 一 1 9岁腰椎 爆 裂骨 折 患者 髓 核 细 胞, 以重组腺病毒 S 0为载 体 , 立起第 一例也 是 目前 V4 建 唯一报道的人类髓核细胞系( P v 1 。但 Wag等_ HN S _) n 1 报道提示 , 人髓核 中细胞量 少 , 细胞数仅 占体积 的 1 , 且 组织来源有限 , 而上述 H S - NP V 1为单 层培养 所得 , 失去 了细胞表型 ; 作为 I D V D标 志之一 的髓 核细胞簇 , 体外 在 单层培养条件下 4 8h后趋 于消失 。Wa g n 等 报 道将人 髓核 细 胞 单 层 培 养 在 含 1 胎 牛 血 清 和 双 抗 高 糖 0 D M 培养基 中, ME 发现人髓 核细胞发 生 明显 的形态 学改 变; 这些改变 和细胞生长动力学提示 , 变椎 问盘 细胞在 退 体外增殖 比较 困难 。体外平 面培养 的模 型髓核 细胞周期 分 布格局和细胞 凋亡指 数 , 可能会 影 响该 模 型应用 于 临 床移植研究和实验室研究 。 G er g等 ] uhi n 研究显示 , 随着发育成熟 , 脊索细胞消 失可能源 于椎 间盘 营养 障碍 , 软骨终 板途 径是椎 间盘 而 的主要 营养通路 。越来 越多研 究 证据 显示 , 骨终 板 退 软 变与 I D密切相关 ; VD 终板软骨变性 、 钙化和血管通 路 减少 与 I D 程 度 高 度 相 关 , 骨 终 板 退 变 可 导 致 V D 软 I D 且软骨终板退变早 于髓核退变 。。因此 , V D, ] 越来越 多研究开始关注软骨终板细胞退变模 型 。徐宏光 等 取大 鼠腰椎终板软 骨细胞 , 酶消 化及 自然传代 法 分离 用 培养终板 软骨细胞 , 建立体 外终板软 骨细胞培养模 型 ; 发 现 原代终板 软 骨细胞 呈多角 形和类 圆形 , 细胞传 至第 4 代 时表现 出长梭形 成纤维 样细胞 形态 , 细胞增 殖速 度减

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前提和基础病理进程,临床上常表现为椎管狭小、脊柱节段不稳、腰腿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传统的观点以为IDD主要与过度的身体负荷引发的损伤和衰老进程中伴随出现的转变有关。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切,人们对IDD及其病因的熟悉有了庞大的进步。最近几年来的一些研究,特别是对同卵双生者IDD 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在ID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 椎间盘退变的家族性

IDD若是存在家族性,则提示可能有遗传因素的影响。Battie 等〔1〕报导对20对同卵双生者(年龄在36~60岁)进行研究后发现:研究对象IDD的程度和部位都呈现显著的家族性。为了弄清这种家族性是源于遗传因素仍是文化、习惯的传承,有学者对单卵双生者和双卵双生者进行了分类研究。Sambrook等〔2〕对86对单卵双生者和154对双卵双生者的脊柱进行MRI扫描后发现:遗传因素对IDD 有显著的影响,且大于环境因素对IDD的影响,在腰椎尤其如此。

2 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基因

迄今为止,IDD的基因研究主要应用的是一种对候选基因进行分析的方式。候选基因一般是在病变组织中表达异样或已知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及其同源基因。这种方式在致病基因的整体效应较小的情况下仍然有效。研究发现,与IDD相关的基因主要有维生素D受体基因、聚集蛋白聚糖基因、金属基质蛋白酶3基因、软骨中间层蛋白基因、炎性因子基因、胶原基因及Sox9基因等;可是遗传因素对于IDD的影响是主效基因作用模式(即1~2个主效基因对IDD的发生发展起决定作用)仍是等效基因作用模式(即作用较为平均的若干基因同时决定IDD的发生发展),目前并非十分清楚。

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IL-1-RI
表达增加,促进分解代谢
IL-1-Ra
表达增加,促进分解代谢
IL-6
表达增加,促进分解代谢
IL-6-R
表达增加,促进分解代谢
TNF-α
表达增加,促进分解代谢
细胞内调节因子
LMP-1
减缓 IDD
SOX-9
与 IDD 进展相关
TIMPs-1
抑制 MMPs 家族功能,减缓 IDD
MMP:Matrix Metalloproteinase,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 性 成 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L-1-RI:Interleukin-1 Receptor-type I, 白细胞介素-1 受体Ⅰ型;LMP-1:LIM mineralization pro‐ tein,LIM 矿化蛋白-1;
[ Key words ]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Gene therapy;Virus;Gene editing
椎 间 盘 退 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是 一 系 列 脊 柱 退 行 性 疾 病 的 病 理 学 基 础 ,包 括 腰 腿 痛 、颈 椎 病 、椎 管 狭 窄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等 疾 病 。 [1-2] 临床上高达 40% 的下腰痛被认为主要是由 IDD 引起的,尽管国内外学者对 IDD 的治疗进行了 广泛而深入的研究[3-4],但目前对于椎间盘源性背痛 的治疗仍然极具挑战性[5]。1997 年日本 Nishida 首 先开展了 IDD 基因治疗实验研究[6]。虽然在基因载 体的安全性和表达调控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 一步解决,但是基因治疗为 IDD 的治疗提供了一种 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在近年取得显著的进步,表 1。 因此,依据近期发表的文献,将 IDD 的基因治疗进 展综述如下。

椎间盘退变与相关生物分子因素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与相关生物分子因素的研究进展

组织 的共培养系统作为急性期椎 间盘突出细胞模 型, 肿瘤坏 死因子 一 诱导 V G a E F的生成 , 他们检 测到共 培养系 统 中有
刺激细胞外基质 的合成 。O l 等 用机械 应力诱 导产生椎 mo r 间盘退 变动物模型 ,负荷 l 、8 、6 后 , d2d5d 发现 B P一2基 M
因 表 达呈 现 增 强 的 趋势 。连 续 上 调 的 B MP一 2 基 因表 达 有
12 血管 内皮 生长因子 ( E F . V G )目前关 于 V G E F与 椎问 盘 关系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椎 间盘 的血管化、 问盘再生和突 出 椎 椎问盘的重吸收等方面。在组织生长和再生过程中血 管形 成 是一个重要环节 , E F能够刺激血管 内皮 细胞 的生 长。正 VG 常椎 间盘是相对无血管组织 , 毛细血管 的出现是老化和组织
关。Sb ia等 推断通过转基 因技术使胰 岛素样 生长因子 o  ̄m
I 在椎间盘中的含量增 加 , 改变椎 问盘Fra Baidu bibliotek行性 变进程 。包 括
盘中的细胞因子、 MP N MM s 蛋 白多糖 等生物分子 因 B 、 O、 P 和
素相关。本文就这些生物分子因素与椎间盘退变 的相关研 究 状况进行综述 。
1 椎 问盘 退 变 与细 胞 因子 (yo ie 的 相关 性 e lk ) n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进展(一)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进展(一)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进展(一)

作者:李宝俊关晓明丁文元

椎间盘退变是机体退变的一部分,此进程可以引起一些轻微或自限性症状。目前认为脊柱疼痛多与椎间盘退变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保守治疗即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或者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脊柱椎间融合术和椎间盘置换髓核成形术等。但目前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很少从改变椎间盘组织已经出现异常的生物学不平衡性的角度来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分子水平上椎间盘退变的系列研究结果指出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学微环境的不平衡问题。本文从基础医学的角度对椎间盘退变过程及其相关的变化作一综述如下。

1正常椎间盘组成及其退变过程中生化组成的不平衡

正常椎间盘位于上下椎体终板之间,呈圆柱状。椎间盘的外层被纤维环组织包围着,内层是呈胶冻状的髓核组织〔1、2〕,其内含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网结构,髓核含水量约80%,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黏多糖,具有弹性和膨胀性。正常状态下椎间盘特异的生物学机理可以有效的将脊柱轴向的负荷转变为椎间盘外层纤维环的张力,这样可以在微观上基本保证脊柱基本功能单位的运动功能。

在椎间盘开始出现退变的同时,位于内层的髓核组织的水分开始逐步丢失,在椎体运动时,内层的髓核组织对外层纤维环的流体压力较正常时的压力大。在长时间的超大压力作用下,纤维环的内层开始退变,产生放射状的裂纹,严重者可以直接破裂到外层的纤维环。在椎间盘组织退变的同时,软骨终扳同样开始退变,出现部分骨化。有学者认为,椎间盘的退变始于软骨终板的退变〔3〕,椎间盘的生物化学成分中富含水、胶原、蛋白多糖等,是椎间盘发挥生物功能的物质基础,而软骨终板是供应椎间盘营养的平台,由于椎间盘的营养大部分来自于终板组织,这种骨化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椎间盘的营养供给。尽管渐进性的椎间盘退变过程可以对椎间盘的生物学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过程中椎间盘的生物化学变化可能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生物化学的变化包括来自椎间盘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包括、、、、TNF-α、NO等,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纤维环内的血管向心性生长,椎间盘外周神经末梢的刺激性生长等也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生物化学改变。有作者〔4〕通过对雌性兔的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形态观察,同时进行蛋白多聚糖含量测定,发现TNF-α能够引起腰椎间盘退变且和退变有时效和量效关系。有作者〔5〕对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含量及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软骨终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钙化,实验组较对照组钙化明显,实验组各组NO含量及NO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表明NO及NOS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含量明显增加,提示NO及NOS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与进展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与进展

椎间盘的生理、生化、生物力学特征
• 蛋白多糖是椎间盘中主要的大分子结构: 包括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和透明软骨 素三种糖胺多糖分子,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保持正常椎间盘水分、电离子浓度及渗透 压,维持正常代谢和均匀分布椎间盘应力 。椎间盘的大部分结构无直接血供,盘内 细胞只能从周围血管经椎间盘基质靠必需 的溶质弥散获取营养。椎体终板周围渗透 压较低,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细胞因子
3.NO是一种气体生物信使分子,可快速透过生物膜 扩散,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目前有许多研究 证实,NO作为一种新型介质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NO参与椎间盘退变过程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即影响椎间盘炎 症进程和影响椎间 盘细胞外基质的正常代谢。NO可在原位诱导椎间 盘细胞调亡 ,促使椎间盘内细胞数进一步减少, 造成椎间盘基质成分减少从而加速其退变过程。
2、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 2002 年的一项前瞻、随机、对照性研究 表明,相对于单纯的椎间盘摘除术,椎间 盘摘除后再植入自体椎间盘软骨细胞更为 安全、有效。Meisel等认为通过自体椎间 盘软骨细胞移植能够使椎间盘获得生物代 谢和机械力学功能的完整性。他们开展了 一项命名为“ 欧洲椎间盘” 的前瞻、 随机 、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目标是评价自体椎 间盘软骨细胞移植的远期效果。表明自体 软骨细胞移植是有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进展(一)

作者:李宝俊关晓明丁文元

椎间盘退变是机体退变的一部分,此进程可以引起一些轻微或自限性症状。目前认为脊柱疼痛多与椎间盘退变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保守治疗即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或者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脊柱椎间融合术和椎间盘置换髓核成形术等。但目前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很少从改变椎间盘组织已经出现异常的生物学不平衡性的角度来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分子水平上椎间盘退变的系列研究结果指出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学微环境的不平衡问题。本文从基础医学的角度对椎间盘退变过程及其相关的变化作一综述如下。

1正常椎间盘组成及其退变过程中生化组成的不平衡

正常椎间盘位于上下椎体终板之间,呈圆柱状。椎间盘的外层被纤维环组织包围着,内层是呈胶冻状的髓核组织〔1、2〕,其内含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网结构,髓核含水量约80%,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黏多糖,具有弹性和膨胀性。正常状态下椎间盘特异的生物学机理可以有效的将脊柱轴向的负荷转变为椎间盘外层纤维环的张力,这样可以在微观上基本保证脊柱基本功能单位的运动功能。

在椎间盘开始出现退变的同时,位于内层的髓核组织的水分开始逐步丢失,在椎体运动时,内层的髓核组织对外层纤维环的流体压力较正常时的压力大。在长时间的超大压力作用下,纤维环的内层开始退变,产生放射状的裂纹,严重者可以直接破裂到外层的纤维环。在椎间盘组织退变的同时,软骨终扳同样开始退变,出现部分骨化。有学者认为,椎间盘的退变始于软骨终板的退变〔3〕,椎间盘的生物化学成分中富含水、胶原、蛋白多糖等,是椎间盘发挥生物功能的物质基础,而软骨终板是供应椎间盘营养的平台,由于椎间盘的营养大部分来自于终板组织,这种骨化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椎间盘的营养供给。尽管渐进性的椎间盘退变过程可以对椎间盘的生物学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过程中椎间盘的生物化学变化可能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生物化学的变化包括来自椎间盘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包括、、、、TNF-α、NO等,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纤维环内的血管向心性生长,椎间盘外周神经末梢的刺激性生长等也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生物化学改变。有作者〔4〕通过对雌性兔的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形态观察,同时进行蛋白多聚糖含量测定,发现TNF-α能够引起腰椎间盘退变且和退变有时效和量效关系。有作者〔5〕对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含量及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软骨终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钙化,实验组较对照组钙化明显,实验组各组NO含量及NO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表明NO及NOS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含量明显增加,提示NO及NOS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

随着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越来越明晰,椎间盘的再生策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6、7〕。由于椎间盘的再生能力有限,生长因子、基因或细胞移植技术在修复损伤的椎间盘基质上是研究的重点〔8〕。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等相关基础学科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逐步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重要治疗手段〔9〕。骨诱导蛋白(LMP21)为骨分化过程中一必要的调节因子,实验研究证实其在体的基因转移可以促进脊柱的融合。Boden等〔10〕研究显示如果将腺病毒介导的LMP21的cDNA转染至单层培养的兔腰椎间盘细胞中,可以得到相应的蛋白聚糖合成量显著增加,并且,随着LMP21蛋白的表达,被培养的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表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有作者〔11〕通过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中分离、纯化和培养,成功传代进行纯化后并在干预下植入兔退变椎间盘的模型中,分别于2、4、6、8周测定蛋白多糖含量和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干预下的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退变椎间盘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增加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含量,从

而延缓椎间盘退变。因而目前认为使用细胞因子抑制剂或者增强剂,基因分子水平的干预及细胞移植或组织移植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为退变性椎间盘的治疗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3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及相关研究

椎间盘是一种纤维软骨样组织,细胞数量少,细胞外基质丰富,基质主要包括水、蛋白多糖、胶原和非胶原蛋白,构成细胞分布的支架。椎间盘组织的髓核区域目前认为至少存在2种不同形态的细胞:一种外形小而圆,与软骨细胞类似;第2种细胞外形较大,有一个液泡状的囊,内含糖原沉积物〔12〕。第2种细胞被认为是脊索的退变产物〔13〕,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层次,发现第2种髓核细胞内包含有大量的胞质空泡和高尔基体,提示这类细胞可能与蛋白合成过程有关;同时作者发现这些细胞内部的线粒体很少见,可能主要是由于其生长的微环境中氧气缺乏,此时细胞的新陈代谢主要以厌氧代谢途径为主有关。

在儿童时期的人体内,脊索细胞数目的降低速度很快,导致在成人的椎间盘细胞内这些细胞相对缺乏。直到目前,依然没有发现值得信赖的鉴别髓核细胞和脊索细胞的标志物〔14、15〕。但是,最近一些组合的细胞标志物可以用于鉴别髓核细胞的表型〔16〕。Rajpurohit等〔16〕发现2种不同的低氧诱导因子(HIF)细胞亚型:和,这种因子与

及标记物一起表达,可以将髓核细胞和其他邻近的组织细胞相区别〔20〕。

随年龄的增长,椎间盘软骨板钙化,血管减少,终板细胞凋亡增加〔17〕,李小川〔18〕等对20例经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的髓核组织,应用逆转录PCR()和免疫印记方法检测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Fas及Fasl基因的表达,并通过抗Fas抗体诱导椎间盘细胞凋亡,研究发现,人类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存在大量凋亡的软骨细胞,凋亡是退变椎间盘组织中活性细胞减少的主要因素。退变性椎间盘内正常活力细胞减少,胶原构成改变。退变椎间盘主要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细胞数量减少及椎间盘基质的蛋白聚糖的结构、功能、含量和类型的改变。有研究证实,退变时椎间盘中蛋白多糖、糖胺聚糖含量明显下降,纤维环中Ⅰ、Ⅱ型胶原比例升高,退变椎间盘中蛋白多糖和胶原的比率下降,蛋白多糖减少使含水量减少,髓核纤维化程度加重,椎间盘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吸收和分散压力负荷的能力下降,机械性能发生改变。此时分子水平的椎间盘组织内部的形态学特点也出现一些改变。

成年后,脊索细胞消失并代以软骨型细胞,蛋白多糖合成下降,蛋白多糖的吸水性可以使椎间盘组织内部保持高水压状态,维持椎间盘高度、蛋白多糖浓度也决定了椎间盘的渗透性,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因而椎间盘组织中内环境的失衡也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常椎间盘组织中髓核细胞的生长处于偏酸性同时缺氧和营养供给较差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通常被认为是人体内最恶劣的环境之一。椎间盘的组成结构可以适合椎间盘的正常功能。髓核组织无血液供应,使得其新陈代谢主要依赖葡萄糖〔19〕。正常的椎间盘组织内pH值为6.9~7.2;由于代谢产物的影响,椎间盘内部的pH值可以降低到6.1以下。在高酸性的环境下,椎间盘细胞产生基质蛋白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11〕。

椎间盘细胞为了能够在这种轻度酸性和缺氧的环境中生存,出现了很高程度的分化〔20〕。在这样的微环境下椎间盘细胞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特异的信号传导通路完成的〔21〕。在椎间盘内,椎间盘细胞的浓度相对很小,约占椎间盘容量的1%左右。如此低浓度的椎间盘细胞正好适应了椎间盘的营养供给,压制了细胞的增殖。

有研究者将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归结为:(1)椎间盘软骨终板的退变以及髓核纤维化和水化程度的下降,导致椎间盘细胞营养和存活力的下降;(2)基质成分的降解和修饰,致使椎间盘形态和承受负荷能力下降;(3)机械负荷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

虽然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精确的病理生理过程仍不明确,但最终共同的表现都是椎间盘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降低,导致聚合蛋白聚糖和主胶原的进行性减少。

有研究者试图在成年狗的模型上表达出整个椎间盘及其终板组织的退变过程。尽管技术上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