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

合集下载

贵州旅游特点描述

贵州旅游特点描述

贵州旅游特点描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风光丰富:贵州拥有许多壮观的自然景观,如黄果树瀑布、
荔波小七孔、赤水丹霞和梵净山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山水地貌和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2.喀斯特地貌景观:贵州是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散落着各种各样
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这些景观的数量和规模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例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荔波小七孔等景点都让人们感受到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壮美和神秘。

3.民族文化独特: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
族文化和传统。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如苗族、侗族、土家族等。

4.温泉资源丰富:贵州拥有许多温泉资源,如石阡温泉、遵义温
泉等。

这些温泉水质优良,环境优美,是放松身心、养生保健的好去处。

5.旅游产品多样化:贵州推出了许多旅游产品,包括自然生态旅
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

6.旅游服务设施完善:贵州的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包括酒店、
餐饮、交通等方面。

游客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和便利的旅游环境。

经济地理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化规律

经济地理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化规律

经济地理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化规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经济地理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化规律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以及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经济地理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对于了解经济发展趋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规律。

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分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自然条件、交通和通讯条件、人力资源、政治环境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的作用程度和方式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特征。

经济地理空间变化规律则关注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随时间的演变与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活动可能经历从集中到分散的变化过程,或从一些地区向其他地区的转移。

经济地理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预测未来趋势,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经济地理空间分布规律的基本定义和背景知识,包括经济活动的概念和地理空间的相关概念。

接着,将详细分析经济地理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特征。

然后,将引入经济地理空间变化规律的相关定义和背景知识,探讨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随时间推移的主要趋势和驱动力。

最后,通过总结经济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和归纳经济地理空间变化规律,以期为实践和政策提供相关建议和参考。

经济地理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经济地理空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经济地理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化规律的探讨:1. 引言部分将对经济地理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化规律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一、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和优化乡村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

从地理分布上看,这些重点村往往集中在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如山水田园风光区、古村落和民族风情区等。

从空间形态上,这些重点村呈现出点状分布、线状串联和面状辐射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和线路。

这些重点村在空间发展上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从初级的农家乐、乡村观光,到深度的农事体验、文化研学等。

影响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特征的因素众多。

自然地理条件是基础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它们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

社会经济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交通状况、政策支持等,它们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选址、建设和运营。

文化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包括地方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历史传统等,它们为乡村旅游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特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因素,对于优化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闲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它不仅能够使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还能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文化,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迅速,成为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滞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中国旅游经济影响的省际差异与区域特征

中国旅游经济影响的省际差异与区域特征
差异与 区域特征。 关键 词 : 游经济影 响; 旅 投入产 出分析; 际差异 ; 省 区域特 征
中图分类号 :5 2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65 2 1 ) 1 0 10 F9. A 10 7 0 (0 2 0 — l4— 6


刖 置
游需求 的区域差异 , 郑海燕和保继刚(0 1 运用 因 20 ) 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 探讨广东省居 民潜在国内出游 力的地区差异 ; _ 滕丽 , 4 王铮和蔡砥 (04 利用 K . 20 ) o
中国旅 游 经 济 影 响 的省 际差 异 与 区域 特 征
袁 宇杰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山东 济南 201) 504
摘要 : 本文运用投入产 出分析和聚 类分析 , 明确 了中国旅游经济影 响的省 际差 异与 区域特 征。分析 结果表 明, 游 旅 业对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等指标存 在省际差异, 直接消耗系数等指标 的部 门排序也存在省际差异 ; 中国旅 游经济影 响 存在显著的 区域特征 , 当旅游 需求发 生变化 时, 西部地 区是交通运输及仓 储业 受影 响最大 , 中部地 区是 住宿和餐 饮 业受 影响最大, 东部地 区则是旅游业受影响最大 ; 中国旅 游经济影响可划分 为4种 区域类型 , 类型的空间分布形 态有 团状 、 各 带状与散点。根据上述 结果, 建议促进 中国旅游发展应加大力度直接刺激旅游需求与消费 , 关注旅 游业经济影响 的省 际
hnn网络 对 中 国城 市 居 民 的旅 游 需 求 进 行 分 类 , oe 并从 收入 、 旅游 消费 比重 、 区域旅 游供 给强 度和 交通
国务 院 于 20 09年颁 布《 于加 快发 展旅游 业 的 关
意见》 旅游业 自此在 国家层面上被确定 为战略性 , 支 柱产业 ,l 国各 省 市也 相 继 出 台 了促 进 旅 游业 l全

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第一章:绪论近年来,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作为旅游业的核心,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选择一个最适宜的目的地,对于旅游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准确度、扩大旅游业的市场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其中,国内学者主要从地理学、旅游规划等专业出发,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文化遗产等特征的影响。

国外学者着重关注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考察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些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第三章: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指旅游目的地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旅游者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这也导致了旅游目的地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特征不一样。

本章将从区域方面入手,分析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一般是以海岸线为主导的区域,地处于蓝色经济带中。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沿海地区以其优美的海滩、独特的海洋文化、丰富的海产品资源等特征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

同时,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将沿海经济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推动了两者的共同发展。

例如,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依托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海洋文化,成为了国内外旅游者热衷的目的地之一。

3.2 内陆地区内陆地区一般位于国家中心地带,背靠山脉。

其地形地貌丰富多彩,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例如,我国的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旅游者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同时,内陆地区的旅游业也助力地方的经济发展。

3.3 岛屿地区岛屿地区一般是指处于海洋中的自然岛屿或人工岛屿。

由于岛屿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及各种水上活动、太阳浴、各种沿海文化等,深受旅游者的欢迎。

例如,马尔代夫是全球著名的岛国,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成为了世界上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基于标准差椭圆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密度空间差异分析

基于标准差椭圆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密度空间差异分析

基于标准差椭圆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密度空间差异分析【摘要】本文利用空间计量分析中的标准差椭圆模型,以2011年贵州省88个县(市辖区、县级市)的GDP密度为基础,对贵州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贵州省经济密度较低的地区所占的比重大,区域经济差异十分明显,西北部经济密度明显高于东南部;在总体格局上,极化效应明显,形成以省会贵阳市为中心、辐射外围县域的经济格局。

【关键词】经济密度空间差异标准差椭圆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逐渐增强,经济要素的区域流动更加频繁,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也日益扩大,这也成为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早期的学者们大多使用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指标(如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等)对整体差异的分布情况进行衡量(蒋建业,1998;董德利,2000)。

此后,一些学者通过建立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以指标体系对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陈秀洁,2001;代合治,2003)。

然而,这样的方法虽然简便,但是很难直观反映区域差异的全局特征。

在此之后,学者们开始使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区域差异做更加全面科学的研究。

蒲英霞(2005)基于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江苏省县域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任家强等(2010)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辽宁省44个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联系及空间变动规律。

沈体雁(2013)基于区域密度方程和空间统计方法,利用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对我国内地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

从研究对象来看,目前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研究多以全国总体或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西部落后地区研究仅有少数几篇(陈群利,2011;朱士鹏;2013)。

基于此,本文借鉴空间计量分析中的标准差椭圆模型,对贵州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并通过ArcGIS软件绘制图像以直观考察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以期能够补充和完善当前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员的环保意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推广绿色旅游
02 推广绿色旅游理念,引导游客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促进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03
对受到旅游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及时修复和治理
,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提高旅游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 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生态功能区旅游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从不同 角度对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探讨,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03
研究范围与方法
研究范围
选取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不同地理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 。
以旅游经济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增加值等指标。
02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03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到国家生态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研究意义
01
通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旅 游经济差异的研究,可以为当 地政府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提供科学依据。
02
有利于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 地方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良 性循环。
合理规划旅游资源
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旅游资源 的有效利用,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
3
引导游客合理流动
通过制定季节性旅游政策、实行差异化价格等措 施,引导游客合理流动,避免旅游热点地区的过 度拥挤。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2023运输经济(旅游)专业与实务知识试题1

2023运输经济(旅游)专业与实务知识试题1

2023运输经济(旅游)专业与实务知识试题1第1题:单项选择题技术含量最高,人们过去未曾想到的产品是0OA.仿制新产品B.全新新产品C.改进新产品D.技术新产品【正确答案】:B第2题:单项选择题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对市场领导者或其他竞争者发动进攻的企业属于0OA.市场领导者B.市场补缺者C.市场追随者D.市场挑战者【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项,市场领导者是指饭店产品市场占有率最∣⅝的企业;B项,市场补缺者是指那些选择不大可能引起大企业注意的某一部分进行专业化经营的小企业;C项,市场追随者是指那些不愿扰乱市场形势的一般企业,他们的目标是盈利而不是市场份额。

第3题:单项选择题由于各种公共设施磨损加剧而产生的维护、弥补、清除时对进口物资和人力需要而产生的外汇流失属于()OA,直接漏损B.间接漏损C.无形漏损D.后续漏损【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国内一些学者将漏损归纳为以下几类:①直接漏损;②间接漏损;③无形漏损;④黑市漏损;⑤后续漏损;⑥先期漏损。

其中,无形漏损是指由于各种公共设施磨损加剧而产生的维护、弥补、清除时对进口物资和人力需要而产生的外汇流失。

第4题:单项选择题随着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升值,中国公民前往欧洲旅游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这现象反映出旅游需求具有()的特征。

A.敏感性B.时代性C.仿效性[正确答案]:A【答案品析】:旅游需求的敏感性是指人们对出游环境发生变化所做出的敏感反应,这种环境变化既包括政治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经济环境。

人们出游固然是为了满足其求新、求知、求奇、求异的需要,但是如果出游环境发生了不利于游客的情况,如旅游目的地国家的货币大幅升值,大大超出了游客的旅游预算,游客可能会取消对该国的旅游计划。

第5题:单项选择题由于旅游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既无大的威胁,也没有过多的机会,此时企业一般会采取()OA.维持战略B.发展战略C.紧缩战略D.扩张战略【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维持战略又称稳定战略,一般适用的情况有:①饭店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既无大的威胁,也没有过多的机会;②饭店经营状况良好,饭店产品在较长时期里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③外部环境机会较多,但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源与能力。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中级经济师-旅游经济-第一部分旅游经济基础知识-第四章朝向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产业结构与转型

中级经济师-旅游经济-第一部分旅游经济基础知识-第四章朝向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产业结构与转型

中级经济师-旅游经济-第一部分旅游经济基础知识-第四章朝向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产业结构与转型[单选题]1.旅游产业各组成部分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包括质的方面的动态变化规律和量的方面的静态比(江南博哥)例关系,称为()。

A.旅游产业收益B.旅游产业结构C.旅游产业技术D.旅游产业布局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旅游产业结构,从广义上讲,指旅游产业各组成部分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包括质的方面的动态变化规律和量的方面的静态比例关系;从狭义上讲,指产业内部各行业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单选题]2.通常所说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细分化和小型旅游企业网络化,目的都在于优化()。

A.旅游产业所有制结构B.旅游产业行业结构C.旅游产业地区结构D.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是指旅游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组织的构造,包括旅游企业的规模结构和旅游企业组织结构两方面。

规模结构是指同类旅游企业的大、中、小型企业构成的数量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组织结构是指旅游企业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组织状况。

[单选题]3.下列不属于旅游产业结构特征的是()。

A.多元性B.动态性C.协调性D.合理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旅游产业结构的特征包括:①多元性。

旅游产业结构是一个由多面向结构组成的系统。

②动态性。

构成旅游经济系统的各要素、各部门及其相互关系都是不断变化的。

③协调性。

不同的旅游产业结构必然产生不同的旅游产业功能和旅游产业效益。

[单选题]4.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地区结构是以()为主体。

A.中心城市B.旅游景区C.旅游目的地D.旅游区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旅游产业地区结构是指旅游业在各地区配置状况及各地区在全国旅游业整体格局中的地位和相互比例关系,实质是旅游生产力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织。

其主要包括旅游业在各个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密集与分散程度、主要旅游地区与出入境地区的区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在各地区的分布状态。

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引言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在贫困的偏远地区脱贫减困、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产品也由此备受世人注目,正从旅游市场的边缘走向国内旅游市场这个大舞台的中心。

从资源察赋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贵州省具有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

由此,贵州省明确提出将乡村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把贵州农村建成中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这是基于旅游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客观选择。

在乡村旅游产品逐渐被市场关注的同时,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建设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轨迹、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基本概念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①。

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旅游。

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

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了。

2 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再认识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

1855年,一位名叫欧贝尔的法国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外农村度假,他们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舟,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伐木种树,清理灌木丛,挖池塘淤泥,欣赏游鸟,学习养蜂,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

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语缘谱系多样性及空间格局

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语缘谱系多样性及空间格局

JOURNALOFETHNOLOGY2023/05㊀总第91期统村落文化谱系 你中有我㊁我中有你 共生融合 多元一体 的格局特征极为突出ꎮ[关键词]云贵走廊ꎻ民族传统村落ꎻ语缘谱系ꎻ多样性及融合性ꎻ文化线路中图分类号:C95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9391(2023)05-0034-08基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社发攻关项目 贵州省 苗疆古驿道 文化线路遗产申遗理论及科技支撑技术研究 (黔科合[2019]2850号)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西南屯堡聚落空间基因图谱及其传播的时空特征研究 (52068006)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与政策建议研究 (21JZD0040)阶段性成果ꎮ作者简介:李效梅(1970-)ꎬ女ꎬ贵阳人ꎬ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ꎬ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ꎬ硕导ꎮ研究方向:文化线路遗产㊁城市设计㊁旅游规划ꎮ祁雪(1998-)ꎬ女ꎬ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ꎮ通讯作者:卢峰(1967-)ꎬ男ꎬ重庆人ꎬ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ꎬ博导ꎮ研究方向:地域建筑设计㊁城市设计ꎮ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1]ꎬ2022国发2号文件中明确支持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㊁走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ꎬ并提出推动创建一批民族团结型示范村镇[2]ꎬ说明国家非常重视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特色㊁民族融合特色ꎮ中国西南民族走廊的文化线路ꎬ是一种集中体现民族融合团结㊁民族文化 多元一体 格局的细分门类ꎬ此地区的文化振兴发展ꎬ需要建立在对此区域古村落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㊁历史文化名村等传统村落的文化谱系多样性与融合性㊁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ꎮ这些内容也是文化线路学界多年来倡导的方向 重视文化线路细分领域 [3] 重视文化线路聚落遗产 [4]ꎮ目前文化线路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个体尺度的村落类型㊁形态贵走廊 [16]ꎬ本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多来自地理学ꎬ因此采用此命名ꎮ云贵走廊是拥有近700年民族文化融合历史的文化整体性线型廊域ꎬ廊域内传统村落文化谱系既具有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多元的普遍性特点ꎬ又具有廊域自身鲜明的文化融合性与环境多样性的地域性特点ꎬ在西南民族走廊中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ꎮ而传统村落是一种居住人群及人群文化结合在一起的特殊历史文化遗产类型③ꎬ其民族谱系与民族文化谱系的研究具有同一性ꎬ这一特点使得民族走廊传统村落谱系视角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ꎮ云贵走廊最早受到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关注[17]ꎬ近年来的研究不断深入ꎬ涉及到史学㊁文化哲学㊁遗产学㊁音乐学等领域[18-21]ꎮ有学者将云贵走廊列为中国西南四个民族走廊之一④[22]ꎮ在传统村落研究方面ꎬ廊域中段的屯堡聚落空间形态[23-24]㊁景观[25]㊁保护与发展[26]研究成果较为丰富ꎮ综上所述ꎬ西南多民族地区ꎬ民族走廊传统村落研究的谱系视角极为重要ꎬ研究成果对该1.谱系识别法与多样性指数借鉴建筑学界常青教授提出的 语缘 为背景的传统聚落建筑谱系识别法[27]ꎮ通过县志村志查询㊁电话访谈㊁信息系统查询㊁田野走访调查等方式确认村民民族语言背景ꎬ以占总人口数90%以上的族别作为该村落的语支文化类型ꎬ并据此参考相关文献[28]ꎬ归属其语族文化谱系ꎬ如果村落内不存在某种民族人口占比90%以上ꎬ则界定含有汉族的村落为汉少语支文化类型(H+S)㊁未含汉族的村落为少民语支文化类型(S+S)ꎬ并界定这两种多民族共居类型的村落归属融合文化谱系ꎬ简称融合谱系(见表1)ꎮ借鉴生态群落理论视角与方法[29]ꎬ多样性主要选用香浓指数㊁辛普森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来表征[30]ꎮ计算公式如下:香浓指数:(Shannon)H=-ðsi=1PiInPi(1-a)辛普森指数:(Simpson)D=1-ðsi=1Pi2(1-b)JOURNALOFETHNOLOGY2023/05㊀总第91期1点到样本处的距离ꎻh>0ꎬh代表带宽ꎮ本研究根据廊域断面尺度特点㊁传统村落数量特点来确定ꎮ4.空间分布均衡性指标:不平衡指数用于反映某谱系的传统村落在走廊31个县市域分布数量均衡程度ꎮ计算公式如下:S=ðni=1Yi-50(n+1)100n-50(n+1)(4)Jsi=0 697ꎬ多样性指数均最高ꎬ表明壮侗语族传统村落谱系的语支文化多样性数量特征最显著ꎻ藏缅语族谱系次之ꎻ苗瑶语族谱系的类型丰富度虽为4ꎬ高于藏缅语族谱系ꎬ但其多样性指数较藏缅语族谱系差ꎮ表1㊀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 语缘 背景下谱系文化类型多样性数量特征指标表谱系村落多度民族传统村落语支文化类型﹡多度向量类型丰度香浓指数H辛普森指数D均匀度指数Jsi汉语族74(H)(74)1000苗瑶语族119(MꎬYꎬSheꎬGe)(95ꎬ18ꎬ3ꎬ3)40 6520 3390 452壮侗语族97(BYꎬDꎬGLꎬShui)(57ꎬ35ꎬ3ꎬ2)40 8680 5230 697藏缅语族30(TJꎬYiꎬHui)(21ꎬ7ꎬ2)30 7710 4510 677图1㊀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 语缘 背景下谱系村落分布和密度图㊀㊀(二)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谱系分布模式计算结果显示(见表2):①壮侗语族谱系的村落分布实际平均距离(5 87公里)与藏缅语族的平均距离(19 39公里)差距较大ꎻ②五类谱系的村落分布模式均为集聚型ꎬ集聚程度由高到低为:苗瑶>壮侗>藏缅>汉>融合ꎬ这种差异或与各JOURNALOFETHNOLOGY2023/05㊀总第91期26 8%的传统村落集聚于此ꎻ并形成福泉-贵阳㊁安顺-镇宁2个次级集聚区(见图1-c)ꎮ④藏缅语族谱系传统村落在走廊空间中形成了沅陵1个高密度集聚区ꎬ其余村落在镇远㊁清镇等地市零星分布ꎬ分布连续性较差(见图1-d)ꎮ⑤融合谱系传统村落在安顺-镇宁形成了1个高密度集聚区ꎬ43 4%的传统村落集聚于此ꎻ并形成1条玉屏-普安长达450公里的传统村落集聚带(见图1-e)ꎮ作为对照ꎬ本研究还分析了所有谱系合并上下波动ꎬ表明各谱系的村落空间分布均衡性都一般ꎬ谱系之间的差异不明显ꎻ五类谱系的县市空间分布均衡性由好到差为:壮侗>融合>藏缅>苗瑶>汉ꎬ这种差异或可能与云贵走廊的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ꎬ有待进一步研究ꎮ②所有谱系合并情况下ꎬ440个民族传统村落的县市空间分布不平衡指数与各谱系的相比最小ꎬ表明该情况下的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均衡性最好ꎬ说明村落之间应具有适当的空间距离以利于自身发展是各谱系村落的选址共识ꎮ图2㊀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 语缘 背景下谱系集聚区与集聚带的空间结构示意图3㊀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 语缘 背景下谱系县市空间分布数据图表3㊀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 语缘 背景下谱系县市空间分布不平衡指数谱系汉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藏缅语族融合所有谱系合并不平衡指数(S)0 5770 5240 4780 5110 5090 414三㊁结论与延研问题(一)结论多样性数量特征方面ꎬ云贵走廊传统村落14种语支文化类型ꎬ分属五类谱系ꎮ在五类谱系中ꎬ融合谱系的村落数量最大(120个)ꎬ构成融合谱系的汉少语支文化类型在14种文化类型中村落数也最多(96个)ꎮ因此认为ꎬ云贵走廊传统村落谱系层面及语支文化类型层面都表现为突出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征ꎬ且主要以汉文化为融合纽带ꎮ14种语支文化类型中ꎬ水语支㊁回语支文化类型的村落数量最少ꎬ属于稀少/濒危类型ꎬ应重点保护ꎮ壮侗语族谱系的语支文化多样性最优ꎬ苗瑶语族谱系的语支文化多样性较差ꎬ仅优于汉语族谱系ꎮ分布模式与分布均衡性方面ꎬ云贵走廊五类谱系的村落分布平均距离中ꎬ壮侗谱系最小(5 88公里)ꎬ藏缅谱系最大(19 39公里)ꎬ二者差距较大ꎬ因此认为ꎬ应针对性地提出谱系化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策略ꎮ五类民族传统村落谱系在廊域的31个县市空间中分布均衡性差异不明显ꎮ空间格局方面ꎬ云贵走廊传统村落谱系共形成了11个集聚中心ꎬ在廊域内交错交叠分布:苗瑶谱系集聚中心4个ꎬ皆位于福泉以东ꎻ壮侗谱系集聚中心3个ꎬ皆位于新晃-镇宁地带ꎻ藏缅谱系与融合谱系均只有一个集聚中心ꎮ云贵走廊传统村落谱系共形成两条集聚带:东段水路廊域的汉语族谱系集聚带ꎬ跨4个县市并与中原荆楚文化直接相连ꎻ中段贵州境内的融合谱系集聚带跨18个县市ꎬ长达450公里因此认为ꎬ云贵走廊突出的传统村落多民族文化融合特征ꎬ主要在贵州境内的旱驿路廊域中体现ꎮ整体而言ꎬ云贵走廊传统村落语族文化谱系 你中有我㊁我中有你 既共生又融合的元一体 格局特征明显ꎮ其他方面ꎬ云贵走廊的传统村落与传统村落谱系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ꎬ二者之间不论集聚区还是集聚带都不相同ꎮ(二)延研问题从研究结论上看ꎬ以 语缘 为背景识别出的云贵走廊民族传统村落文化谱系ꎬ涵盖西南地区4大语族ꎬ或与该走廊和藏彝㊁南岭㊁武陵三个民族走廊在地理空间上的近邻及部分空间交接相关ꎮ西南其他民族走廊的民族传统村落谱系研究若能开展ꎬ则有可能全面认知西南地区走廊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ꎬ有利于相关政策出台ꎮ民族走廊的传统村落研究ꎬ不区分村落谱系ꎬ将无法揭示该类区域的民族文化多样性与融合性特征ꎬ包含融合谱系在内的谱系视角是该类区域民族传统村落研究的必要视角ꎮ从研究方法上看ꎬ在民族走廊研究区内ꎬ首次基于 语缘 背景来识别传统村落文化谱系ꎬ并结合生态群落理论的研究方法来解析传统村落谱系文化类型多样性与融合性数量特征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IS平台地理空间分析技术ꎬ将廊域谱系多样性与融合性的地理空间分布格JOURNALOFETHNOLOGY2023/05㊀总第91期多学者关注ꎮ(完)注释:①赵兵.藏彝羌走廊民族传统空间结构变迁研究.2021年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ꎬ西安.2021-3-27/28ꎮ② 苗 通 蛮 泛指称中国南方㊁西南方的非汉族群ꎮ③传统村落被视为物质文化遗产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的第三种遗产类型ꎮ④其他三条民族走廊为藏彝走廊㊁南岭走廊㊁武陵走廊ꎮ⑤回语支的语族谱系归属争议大ꎬ有多种论点ꎮ 语族-语支 是本研究文化谱系识别的背景参考ꎬ基于田野调查ꎬ发现云贵走廊内的回族传统村落更受藏缅语族村落文化影响ꎬ因此识别为藏缅语族文化谱系ꎮ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乐昌段沿线聚落形态解析[J].南方建筑ꎬ2022(02):55-63.[9]林祖锐ꎬ仝凤先ꎬ周维楠.文化线路视野下岩崖古道传统村落历史演进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ꎬ2017(11):18-24.[10]杨福泉.略论藏羌彝文化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ꎬ2020ꎬ41(09):31-40.[11]杨姗姗ꎬ叶晓莹.南岭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21ꎬ35(04):39-46+58.[12]冯智明.南岭民族走廊传统村落的多维空间实践及其演化 以瑶族传统村落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ꎬ2018ꎬ39(10):36-41.[13](明)王士性.五岳游草 广志绎[M].北京:中华书局ꎬ2006.[14]杨志强ꎬ赵旭东ꎬ曹端波.重返 古苗疆走廊 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域[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ꎬ2012ꎬ(02):1-13+147.间形态及演变研究 以黔中屯堡聚落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ꎬ2017ꎬ24(02):47-53.[24]王静文ꎬ王仲宇.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句法图解及其适应性研究 以云山屯堡为例廊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ꎬ2018(12):1-8+281.收稿日期:2023-02-17㊀责任编辑:叶㊀楠。

地理-学科网2020年3月高三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考试版)

地理-学科网2020年3月高三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考试版)

学科网2020年3月高三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地理第Ⅰ卷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0年1月1日18时,甲地的太阳光线刚好与地面垂直。

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位于A.西半球、南半球,而且此时位于昼半球B.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C.五带中的热带,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D.距北京东南不到6000千米处2.此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赤道附近晨昏线的是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段的剖面图,据探测,沉积岩层c大约形成于3万年前。

据此完成3—4题。

3.图文信息显示A.近3万年来,该地地壳以下降为主B.沉积岩层b的形成距今不到3万年C.各岩层和火山灰层中,火山灰层X形成时间最晚D.各沉积岩层不连续分布,是断层作用导致的4.该河谷最理想的聚落选址及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地—靠近河床,用水方便B.②地—沉积岩层,地基坚固C.③地—土壤肥沃,离水不远D.④地—地势较高,两侧坡陡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5—6题。

5.图中M地气温可能是A.23℃B.25℃C.27℃D.29℃6.图示季节该地区A.甲区域降水最多B.乙区域水流湍急C.丙区域植被枯黄D.丁区域风平浪静“黔地无闲草,俯拾皆灵药”。

贵州省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植物资源都可入药且疗效显著。

下图示意贵州略图,据此完成7—8题。

7.贵州省植物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是A.贵州少数民族集中,尤其是苗医全国著名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植物光合作用C.纬度较低,相对高度较大,水热差异明显D.土壤深厚且肥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8.有人建议,贵州省大规模发展药草种植业,这会A.使当地的生物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对地表原有植被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加剧石漠化风险C.使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迅速优化D.吸引大量外省人口迁入,迅速提升当地城市化水平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内森林覆盖率达72%。

贵州农村旅游同质化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贵州农村旅游同质化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化的状态,为了更好的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党和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做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以及乡风文明的总要求下,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

而在乡村振兴中,农村旅游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能够将农村地区的独特生产形态与田园风光优势发挥出来,构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在推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丰富当前的旅游市场。

贵州省作为我国农村旅游大省,已经从以往规模小、利润少的局面,逐渐的成长为规模大、效益高的格局,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在农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同质化问题随之出现,对贵州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所以说,为了更好的降低农村旅游同质化的影响,贵州省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目前的同质化局面,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1 贵州农村旅游同质化问题的表现1.1 农村旅游类型同质化1.1.1 农村旅游点类型划分。

从当前农村旅游的发展来看,通过以其依托的旅游资源差异为标准,可以分为民族村镇类、田园风光类、民俗文化类、现代农业类以及休闲度假类。

而从贵州地区的农村旅游发展来看,主要集中在民族村镇类、田园风光类与现代农业类,三者所占的比重超过了80%,特别是田园风光类,所占比重更高。

这也就表明其在发展农村旅游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初级方式,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以及农家采摘等层面,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旅游模式,缺乏深度体验型旅游的开发。

但是对于贵州地区来说,有着十分丰富的苗族文化、侗族文化等,这些民族文化衍生出来的民俗技艺、民族风情以及民族建筑等,都能够为农村旅游提供丰富的类型。

而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以转化,民族文化与农村旅游在结合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影响了农村旅游类型的丰富。

1.1.2 乡村旅游点类型同质化。

从空间分布来看,贵州地区的农村旅游发展呈现出双核心集群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安顺市北部的现状条带以及黔东南州的中南部环带。

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异格局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异格局研究

l s e e o e r a n n e e e o e r a h i t d h w h t r go a c n mi i e e c s dsi c n e s a a a tr f es d v lp d a ,a d u d r v lp d a e .T s su y s o s t a e i n l e o o c df r n e i it t a d t p t p t n o e d n h i l e
摘要 : 以县 级 区域作 为研 究单元 , 以人 均 G DP为 量度 区域 经济 时间差异 的 变量指 标 , 用标准 差和 变异 系数分析 1 7 20 运 9 8- 09年 来贵 州区域 经 济差异 的时间 演变规律 , 同时 , 选取 1 个 经 济发 展 指标 , 用主成 成分 和 聚类分 析方 法测度 贵 州 8 1 运 2个县( 经济 市) 发展 水平 的差异 , 并根 据 经济发展 综合 得分 将其 分为发 达地 区、 发达 地 区、 次 欠发 达地 区和 落 后地 区四 类 , 并运 用 GI S软件 生成 贵州 区域经 济发展 水平 空 间差 异的分 布图 , 讨 贵州 区域 经 济差异 的空 间分异 格局 。 探 关键词 : 区域 经济差 异 ; 主成 分分析 ; 时空分异 ; 贵州省
文 献 标识 码 : A
贵州省 区域 经济差 异 的 时空分 异格局 研 究
陈群 牙 , l. j , 王 红 1节 院 境 生 科 系贵 毕 502 国 学 地 科 与 源 究 ,京11) ( 学 环 与 命 学 ,州 节57;中 科 院 理 学 资 研 所 北 00 . 毕 1 . 0 01
so e p r hn e fr inleoo c d ee c fG i o rv c e en i 9 8 — O 9 hl te 1 cnmi eeo— hw tm oa c a gso e oa cnmi i rneo uz u Poi eb t e n 17 2 Q .w i h eoo e dvlp l g f h n w e 1 s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逐渐成为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的形成机制、演变规律以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

本文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包括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联系方向、网络结构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发现现有研究在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的量化分析、动态演变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本研究提供了切入点和空间。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并从网络密度、节点中心性、凝聚子群等角度对其结构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核心、向中西部地区逐渐扩散的趋势,同时各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

研究发现,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也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和动力机制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制定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旅游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快速增长,不仅推动了国内消费,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

旅游业的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深入探究中国区域旅游经济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对于理解旅游业的区域发展模式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贵阳市土壤气候特点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土壤气候特点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壤⽓候特点简介贵州省贵阳市⼟壤⽓候特点简介贵州全境地势西⾼东低,中部隆起,分别向南、北两⾯倾斜,海拔在100~2800⽶之间,其中海拔1000⽶以上地区占全省⾯积的56.1%。

全省年均温11.0~19.0℃,年降⽔1100~1300毫⽶。

总体⽽⾔是纬度低,海拔落差⼤,平均海拔多在1000⽶以上,南部距海较近,北部是辽阔的亚洲⼤陆,地⾯坡度⼤,⼭地特性显著。

尤其是碳酸盐类岩⽯在全省⼤⾯积的分布,其出露⾯积约占全省总⾯积的61.9%。

由于贵州所处纬度较低,海拔⾼差悬殊,地表崎岖,复杂多变,⽓候地域性差异⼤等特点,形成了从亚热带到中温带的5种⽓候类型。

省内⼤部分地区常年温暖湿润,具有“夏⽆酷暑、冬⽆严寒、⽓候复杂多样,垂直差异明显”的⽓候特点,全省⼤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在11.0~19.0℃之间;光能资源,常较同纬度的云贵⾼原其他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少,平均⽇照时数多为1200~1400⼩时,年⽇照率在25%~30%之间,太阳总辐射量年均91.05千卡/cm2〃年;⾬⽔充沛,80%以上的地区平均年总降⽔量在1100~1300毫⽶之间,降⽔量季节分配不均,全年5~10⽉降⾬较多,6~8⽉降⽔量约占年总量的⼀半,但光照与⾬量、温度变化基本同步,由于地理和⽓候条件的复杂性,直接影响着⼟壤的发育与分布,其中红壤、黄壤、黄棕壤等为贵州省地带性⼟壤,其⾯积约占⼟壤⾯积的60.1%;受母岩特性制约的岩性⼟壤-⽯灰⼟占⼟壤⾯积的29.9%;⼈⼯⼟壤⾯积及其它约占10.0%。

贵阳市⽓候特点贵阳是低纬度⾼海拔的⾼原地区,市中⼼位于东经106度27分,北纬26度44分附近,海拔⾼度为1100⽶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候,兼有⾼原性和季风性⽓候特点。

贵阳市年平均⽓温为15.3℃,年极端最⾼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其中,最热的七⽉下旬,平均⽓温为24℃,最冷的⼀⽉上旬,平均⽓温是4.6℃。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2022-2023学年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根据气象部门监测,今年第22号台风“尼格”即将移入南海。

根据广东省气象部门2022年10月29日上午的预报,“尼格”不仅会带来海上大风天气,也将为广东部分地方带来降水。

广东省气象部门,提醒广东各地留意“尼格”的后期发展,并做好防御准备。

图为“尼格”台风移动路径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 图中台风“尼格”路径可见()A. “尼格”来自于我国东部太平洋洋面B. “尼格”从我国东部的四大海域登陆C. “尼格”将由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并到达我国西北内陆D. “尼格”登陆将给全国带来大量的降水2. 台风“尼格”登陆前,人们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跑到就近500米以上的山顶,防止洪灾造成生命威胁B. 到空间狭小的桌下躲避高空掉物C. 应及时躲避到屋内,紧闭门窗D. 到屋顶等待消防救援3. 台风“尼格”登陆后的几天,对贵阳可能会带来的天气变化()A. 阴雨连绵、雨丝潇潇B. 晴空万里C. 温度骤降、干燥寒冷D. 雪花纷纷4. 根据图中台风路径图,可能对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造成影响()A. 宁夏回族自治区B. 内蒙古自治区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 广西壮族自治区英国石油公司(BP)近日发布了《世界能源展望(2022年版)》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几年,各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雄心壮志显著增加,但各国和各地区在实现这些目标和承诺方面将获得多大成功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向低碳世界过渡,导致能源需求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化石燃料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越来越大。

报告预测了2050年全世界能源供需的状况,并强调未来发展路径中可再生能源趋势不可阻挡。

据此完成各小题。

5.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 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C. 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D. 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6. 我国风能资源居世界第三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B.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C. 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D. ②地风能资源匮乏,人烟稀少,几乎没有风电场(图1)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旅游空间分析与用户行为研究

旅游空间分析与用户行为研究

旅游空间分析与用户行为研究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旅游空间的分析以及用户行为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优质的旅游体验。

旅游空间,简单来说,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涉足的地理区域以及这些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包括旅游景点、交通线路、住宿设施、餐饮场所等各种要素。

对旅游空间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要素的分布规律、组合方式以及它们对游客流动和行为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

有些地区旅游景点密集,形成了著名的旅游热点区域,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周边;而有些地方景点相对分散,需要游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寻。

景点的分布特点会直接影响游客的行程安排和游览路线。

对于景点密集的区域,游客可能会选择在较短的时间内游览多个景点;而对于景点分散的地区,游客可能会更倾向于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时间,深入体验当地的风情。

交通线路在旅游空间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便捷的交通能够大大缩短游客在路途上的时间,增加实际的游览时间。

例如,高铁的开通使得一些原本交通不便的地区能够更快地与主要客源地连接起来,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交通线路的规划也会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如果一个地方交通不便,即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可能会让游客望而却步。

住宿设施的空间布局同样不容忽视。

在热门旅游城市,市中心和景区附近通常会有更多的酒店和民宿,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偏远但环境优美的地区也开始出现特色住宿,如乡村民宿、森林木屋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独特的选择。

住宿设施的分布不仅影响着游客的住宿体验,还会对当地的旅游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餐饮场所的分布也有其规律。

在旅游景区周边,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和餐厅,提供当地特色美食。

而在城市的商业中心,可能会有更多的国际化餐饮品牌。

游客在选择餐饮场所时,不仅会考虑食物的口味,还会考虑其位置的便利性和就餐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2016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学生姓名:陈锦学号:2012011001指导教师:白彬贵州● 铜仁2016年5月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 ............. II 引言............................................................... .. 1 1.贵州省概况及旅游资源分布........................................... 1 贵州省概况....................................................1 旅游资源分布.................................................. 1 2.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研究............................ 3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3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 5 3.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原因的实证分析..................................... 7 旅游经济的回归分析............................................7 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原因........................................ 9 4.对贵州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 11 创新旅游路线.................................................11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11 政府实施助游政策............................................. 1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12 发达地区发挥带动作用......................................... 12 结论...............................................................13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种类繁多,对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是以旅游资源自身的特征作为分类标准。

至2015年,贵州省共有126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各种类A级景区分布。

图贵州省各类型A级景区数量注:数据贵州省旅游局在贵州省126家国家A级景点中,58处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类景区;21处生物景观类景区;37处遗址遗迹和建筑设施类景区;9处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类景区。

从类型上看,贵州省的旅游资源类型主要是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类,58家旅游景区占到了全省旅游资源的46%。

从分布上来看,贵州省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类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遵义市、贵阳市、黔南州和铜仁市等地。

生物景观类旅游景点占贵州省旅游景点的%,主要分布在毕节市、遵义市和黔南州等地。

遗址遗迹和建筑设施类旅游景点占到全省旅游资源的%,是贵州省的比较重要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和铜仁市等地。

贵州省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类旅游景点共9家,占全省旅游资源的%。

主要分布区域是遵义市、铜仁市和黔东南州等地。

从旅游景区等级来看,优质的旅游景区5A级、4A级主要汇集在黔中地域,全省4家国家级5A 景区分别在毕节市、安顺市、黔南州州。

4A级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贵阳市、遵义市,占到全省的48%。

3A级、2A级景区大部分分布在贵州北部和黔南州,其中3A级景区51处,遵义、铜仁、毕节和黔南四地占到86%。

2A级地区12处,遵义一地占到了58%,其余主要是黔南州,为3处2A级景区,占到全省的25%,贵阳、毕节市各一处。

-2-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图贵州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表贵州省国家级A级景点分布情况2A级景区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 1 0 7 0 1 0 0 0 3 3A级景区4A级景区5A级景区 5 0 18 0 8 8 0 2 10 15 1 13 6 3 9 4 5 3 0 0 0 2 1 0 0 0 1 总计21 1 38 8 13 17 4 7 17 注:数据贵州省旅游局2.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研究为研究贵州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和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选取了贵州9市旅游收入数据进行研究,于时间跨度大的信息采集较难,故选取2011年—2014年4年间贵州9市的旅游收入进行分析。

数据来自于《贵州省统计年鉴》,贵州省旅游局/,9市2011--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3-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依据贵州省人均旅游收入情况将旅游经济发达程度分为四类;Ⅰ类:发达程度高地区,Ⅱ类:发达程度较高地区,Ⅲ类:发达程度较低地区,Ⅳ类:发达程度低地区,利用ArcGIS、Photoshop制成贵州省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图。

对贵州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人均旅游收入分布图研究发现,各市人均收入的空间分布差别悬殊,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转变。

2011年旅游经济Ⅰ类区只有省会城市贵阳,而旅游经济Ⅳ类区则有西部三市(州)和东部的铜仁市。

2012年,旅游经济Ⅰ类地区增加到两个市,旅游经济Ⅱ类地区为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变为Ⅲ类地区。

2013年、2014年各市旅游经济持续发展,遵义市旅游经济的增速放缓,今后始终处于Ⅲ类地区,其他各市的旅游经济的发达程度基本保持之前水平。

整体来看,贵州人均旅游经济发达的城市主要是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州和黔东南州,但相互间关联性差,发达区域对落后区域的影响显著性不强。

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单一,形成了以西部三市为主的西部低区;以遵义、铜仁为主的东北部较低区;以黔南州、黔东南州为主的南部较高区;以贵阳、安顺为主的中部高区。

图2011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图2012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图2013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图2014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4-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评价要依靠某些指数,这些指数还要能评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1,2]。

对贵州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探究使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为城市个数,X j 是第t年第i 个市的旅游收入,X t 是第t年各个市的旅游平均收入。

省内各市旅游经济空间发展态势通过对贵州省各市2011年—2014年旅游经济数据的处理,总结出2011年—2014年各市旅游经济的差异变化。

从表中可以得出:表现绝对差异的标准差逐渐扩大,从2011年的扩大到2014年的,增长了,增幅%,年平均增长%,除了2013年增幅较快外,其余年份增幅均比较小,绝对差异总体处于小幅、平稳上升。

表示相对差异的变异系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2011年的减小到2014年的,减小了,下降了29%,每年平分下降%,除2012年和2014年下降范围大于年均下降水平外,其它年份下降程度保持在每年平均下降水平左右,相对差异总体下降幅度较小。

贵州省地区间旅游经济的变革,与贵州省相关经济发展政策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与各市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关系密切。

省内制定的相关经济发展政策,受益地区能得到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倾斜,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的建设。

同时,相关会议精神和规章制度会导致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不同。

贵州相关发展规划明显偏向于省会城市和临近发达省份的城市,这些区域在发展旅游业时,底子好,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较高。

但在2011年后,贵州省逐步加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落后地区旅游业获得了资金和政策的倾斜,旅游资源禀赋得到大力挖掘,使其旅游经济的发展开始后发赶超,掉队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速率明显大于先发展地区。

导致了绝对差异不断增大,相对差异逐渐减小。

-5-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表贵州省2011年—2014年各市旅游经济差异变化标准差变异系数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注:研究数据《贵州省统计年鉴》.各市州政府工作报告省内各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通过各区域旅游收入与整体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率来表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3], 这种比率可以表征出各各区域的旅游发展程度相对于整体平均水平的情况, 从而表示出省内各地区发展的不同。

分析表得知,贵州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差异极度明显。

2011年旅游经济收入比省平均水平高的区域只有省城贵阳市和历史名城遵义市,其中贵阳市的旅游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多,遵义市的旅游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倍,其余地区旅游收入水平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2012年各地区旅游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同样还是贵阳和遵义两市,但贵阳市旅游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率开始下降,从2011年的下降到2012年的,下降了,降幅达%,除贵阳市外其余8市的比率均有提升,增幅最大的是铜仁市,2012年的比率比2011年上升了,增幅%。

2013年各区域平均旅游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增长为三个区域,贵阳市、遵义市和黔南州。

贵阳市的比率持续下降,同期遵义、毕节的全省平均水平比率出现下滑,其中遵义市原来的下降到,下降幅度%,毕节市原来的下降到,降幅%,其余6地区比率持续上升,六盘水上升幅度最大,同比上升了%。

2014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仍然是贵阳、遵义和黔南三地。

但同期同全省平均水平的比率减小的只有贵阳市,其余8地区比率均有增加,增幅最大的是六盘水市,增长了%。

总体来说,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正在逐渐减小,“两头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各地区旅游经济均有大幅提升。

到2014年,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三个区域,且安顺、黔东南旅游经济同全省平均水平的比率超过了,已经比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省的旅游经济来源主要是贵阳、遵义、安顺、黔东南和黔南5地区。

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呈阶梯状分布,主要有以贵阳、遵义和黔南为主的旅游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第一级阶梯,以安顺、毕节、铜仁、黔西南和黔东南为主的旅游经济同全省水平比率在~之间的第二阶梯,以六盘水、黔西南为主的旅游经济同全省平均水平比率小于的第三阶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