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数学选修2-2课件: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
合集下载
数学:2.2.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法》PPT课件(新人教选修2-2)
Q P1
P1 P2
P2 P3
…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结论
例:设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
边,且s2=2ab,s 试证s<2a
1 = (a + b + c), 2
例:如图,SA⊥平面ABC,AB⊥BC,过A作SB 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足 S 为F,求证 AF⊥SC
证明:要证AF⊥SC 只需证:SC⊥平面AEF 只需证:AE⊥SC 只需证:AE⊥平面SBC 只需证:AE⊥BC 只需证:BC⊥平面SAB 只需证:BC⊥SA 只需证:SA⊥平面ABC
F E
A
B
C
因为:SA⊥平面ABC成立 所以. AF⊥SC成立
π 例. 已知α, β≠ kπ+ (k Z),且 2 sinθ+ cosθ= 2sinα sinθcosθ= sin β 1 - tan α 1 - tan β 证: 求 = . 2 2 1 + tan α 2(1 + tan β)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数学》
选修2-2
2.2.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 明-综合法和分析法》
教学目标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 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 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 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 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Q P1
P1 P2
2 2 2
P2 P3
…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结论
也可以是经过 证明的结论
例:已知数列{an}的通项an>0,(n∈N*),它 的前n项的和记为sn,数列{s2n}是首项为3,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1)求an与sn的解析式; (2)试比较sn与3nan(n∈N*),的大小.
P1 P2
P2 P3
…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结论
例:设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
边,且s2=2ab,s 试证s<2a
1 = (a + b + c), 2
例:如图,SA⊥平面ABC,AB⊥BC,过A作SB 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足 S 为F,求证 AF⊥SC
证明:要证AF⊥SC 只需证:SC⊥平面AEF 只需证:AE⊥SC 只需证:AE⊥平面SBC 只需证:AE⊥BC 只需证:BC⊥平面SAB 只需证:BC⊥SA 只需证:SA⊥平面ABC
F E
A
B
C
因为:SA⊥平面ABC成立 所以. AF⊥SC成立
π 例. 已知α, β≠ kπ+ (k Z),且 2 sinθ+ cosθ= 2sinα sinθcosθ= sin β 1 - tan α 1 - tan β 证: 求 = . 2 2 1 + tan α 2(1 + tan β)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数学》
选修2-2
2.2.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 明-综合法和分析法》
教学目标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 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 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 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 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Q P1
P1 P2
2 2 2
P2 P3
…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结论
也可以是经过 证明的结论
例:已知数列{an}的通项an>0,(n∈N*),它 的前n项的和记为sn,数列{s2n}是首项为3,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1)求an与sn的解析式; (2)试比较sn与3nan(n∈N*),的大小.
高中数学选修2-2精品课件4: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定理 等,经过一 系列的 推理论证 ,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 的结论成立,这种证
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分析法
从要证明的 结论出发 , 逐步寻求使它成立
的 充分条件 ,直至最 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 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
件(已知条件、定理、 定义、公理 等),这种证
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综合法
分析法
框图 表示
(P表示 已知条件、已有的 定义、公理、定理 等, 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
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能熟练地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题. 本节重点: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概念及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题的过程、特点. 本节难点: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命题.
综合法和分析法
定义
综合法
利用已知条件 和某
些数 学 定义 、 公理 、
a+ b
b≥ a
a+
b.
当 a≥2 时,求证 a+1- a< a-1- a-2. [证明] 要证 a+1- a< a-1- a-2, 只需证 a+1+ a-2< a+ a-1, 只需证( a+1+ a-2)2<( a+ a-1)2, 只 需 证 a + 1 + a - 2 + 2 (a+1)(a-2) <a + a - 1 + 2 a(a-1),
ab=8aabbcc=8,当且仅当 a=b=c 时
等号成立,∴不等式成立.
[例 2]
已知
a>0,b>0,求证:
a+ b
b≥ a
a+
b.
[分析] 要证明上述不等式成立,暂无条件可用,这时 可以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反推,寻找使当前命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 的结论成立,这种证
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分析法
从要证明的 结论出发 , 逐步寻求使它成立
的 充分条件 ,直至最 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 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
件(已知条件、定理、 定义、公理 等),这种证
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综合法
分析法
框图 表示
(P表示 已知条件、已有的 定义、公理、定理 等, 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
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能熟练地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题. 本节重点: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概念及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题的过程、特点. 本节难点: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命题.
综合法和分析法
定义
综合法
利用已知条件 和某
些数 学 定义 、 公理 、
a+ b
b≥ a
a+
b.
当 a≥2 时,求证 a+1- a< a-1- a-2. [证明] 要证 a+1- a< a-1- a-2, 只需证 a+1+ a-2< a+ a-1, 只需证( a+1+ a-2)2<( a+ a-1)2, 只 需 证 a + 1 + a - 2 + 2 (a+1)(a-2) <a + a - 1 + 2 a(a-1),
ab=8aabbcc=8,当且仅当 a=b=c 时
等号成立,∴不等式成立.
[例 2]
已知
a>0,b>0,求证:
a+ b
b≥ a
a+
b.
[分析] 要证明上述不等式成立,暂无条件可用,这时 可以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反推,寻找使当前命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2-2课件 综合法和分析法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3 若tan(α+β)=2tan α,求证:3sin β=sin(2α+β).
证明 由 tan(α+β)=2tan α 得csoinsαα++ββ=2csoisnαα,
即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
①
要证3sin β=sin(2α+β),
即证3sin[(α+β)-α]=sin[(α+β)+α],
答案
知识点二 分析法
思考 阅读证明基本不等式的过程,试分析证明过程有何特点? 要证a+2 b≥ ab, 只需证 a+b≥2 ab,
只需证 a+b-2 ab≥0, 只需证( a- b)2≥0,
因为( a- b)2≥0 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答 从结论出发开始证明,寻找使证明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终把要 证明的结论变成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解析答案
4.设 x,y∈R+且 x+y=1,求证:(1+1x)(1+1y)≥9.
1 234
解析答案
规律与方法
1.综合法证题是从条件出发,由因导果;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 2.分析法证题时,一定要恰当地运用“要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 3.在解题时,往往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
解析答案
类型二 分析法
例2 (1)设a,b为实数.求证: a2+b2≥ 22(a+b). 证明 要证 a2+b2≥ 22(a+b), 只需证( a2+b2)2≥[ 22(a+b)]2, 即证 a2+b2≥12(a2+b2+2ab), 即证a2+b2≥2ab,
由于a2+b2≥2ab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所以 a2+b2≥ 22(a+b).
x+y B.2xy<x< 2 <y
高中数学选修2-2精品课件2: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证明] ∵a>0,b>0,a+b=1,∴1=a+b≥2 ab, ∴ ab≤12.∴a1b≥4. ∴1a+1b+a1b=(a+b)(1a+1b)+a1b≥2 ab·2 a1b+4=8. ∴1a+1b+a1b≥8.
考点2: 分析法的应用
用分析法证明如下: 要证 a2+b2≥ 22(a+b), 只需证( a2+b2)2≥[ 22(a+b)]2. 即证 a2+b2≥12(a2+b2+2ab),即证 a2+b2≥2ab. ∵a2+b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 a2+b2≥ 22(a+b)成立.综上所述,不等式得证.
∵f(x)=sinx-x,∴f′(x)=cosx-1,∴当x≥0时,f′(x)≤0, ∴f(x)在[0,+∞)上单调递减. ∴当x≥0时,f(x)max=f(0)=0,∴sinx-x≤0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方法规律总结】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分析法与综合法往 往结合起来使用,先分析由条件能产生什么结论,再分析要产生 需要的结论需要什么条件,逐步探求两者之间的联系,寻找解答 突破口,确定解题步骤,然后用综合法写出解题的过程.
得到一个明显 Q⇐P1 P1⇐P2 P2⇐P3 … 成立的条件
知识辨析
1. 综合法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有何特点? 提示: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 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是一种由因导果的证明 方法.
知识辨析
2. 分析法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有何特点? 提示:分析法也是数学证明中的常用方法,它是由命题的结 论出发,逐步推出保证此结论成立的条件的判断,而当这些判断 恰都是已知的命题(或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时,命 题得证,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考点2: 分析法的应用
用分析法证明如下: 要证 a2+b2≥ 22(a+b), 只需证( a2+b2)2≥[ 22(a+b)]2. 即证 a2+b2≥12(a2+b2+2ab),即证 a2+b2≥2ab. ∵a2+b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 a2+b2≥ 22(a+b)成立.综上所述,不等式得证.
∵f(x)=sinx-x,∴f′(x)=cosx-1,∴当x≥0时,f′(x)≤0, ∴f(x)在[0,+∞)上单调递减. ∴当x≥0时,f(x)max=f(0)=0,∴sinx-x≤0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方法规律总结】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分析法与综合法往 往结合起来使用,先分析由条件能产生什么结论,再分析要产生 需要的结论需要什么条件,逐步探求两者之间的联系,寻找解答 突破口,确定解题步骤,然后用综合法写出解题的过程.
得到一个明显 Q⇐P1 P1⇐P2 P2⇐P3 … 成立的条件
知识辨析
1. 综合法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有何特点? 提示: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 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是一种由因导果的证明 方法.
知识辨析
2. 分析法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有何特点? 提示:分析法也是数学证明中的常用方法,它是由命题的结 论出发,逐步推出保证此结论成立的条件的判断,而当这些判断 恰都是已知的命题(或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时,命 题得证,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综合法和分析法(2)ppt课件
2
2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例】 若 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a+ b b+c c+a lg +lg +lg >lg a+lg b+lg c. 2 2 2
a+b b+c c +a 证明:要证 lg +lg +lg >lg a+lg b+lg c, 2 2 2 a+b b+c c+a 只需证 lg( · · )>lg(a· b· c), 2 2 2 a+b b+c c+a 即证 · · >abc. 2 2 2 因为 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a+b b+c c+a 所以 ≥ ab>0, ≥ bc>0, ≥ ac>0, 2 2 2 且上述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a+b b+c c+a 所以 · · >abc 成立, 2 2 2 a+b b+c c+ a 所以 lg +lg +lg >lg a+lg b+lg c 成立. 2 2 2
特点: 即:
执果索因
要证结果Q,只需证条件P
Q P1
P1 P2
P2 P3也可以是经过证明 的结论
例1 求证
解:要证 只需证 展开,只需证 只需证 21<25
3
( 3
3
72 5
72 5
7 ) 2 (2 5 ) 2
21 5
因为 21<25成立,所以
法二:据已知可得 b =mc,c =bn 2 2 b c ∴m= ,n= ,又由 m>0,n>0 c b ∴b>0,c>0. 又由 m、a、n 成等差数列,可得 2a=m+n, 3 3 2 2 b +c b c ∴2a= + = c b bc 2 2 b+cb -bc+c b+c2bc-bc = ≥ =b+c. bc bc
高中数学选修2-2精品课件3: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2)框图表示:用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 为:
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 1】设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3-m)Sn+2man
=m+3(n∈N*),其中 m 为常数,且 m≠-3. (1)求证:{an}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an}的公比 q=f(m),数列{bn}满足 b1=a1,bn =23f(bn-1)(n∈N*,n≥2),求证:b1n为等差数列.
(2)框图表示: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3.分析法 (1)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 结论出发 ,逐步寻求使它成立 的 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 、 定理 、 定义、 公理 等)为止,这种 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自学导引
1.直接证明 从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等, 通过推理直接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直接 证明.常用的直接证明方法有综合法和分析法.
2.综合法 (1)定义:一般地,利用 已知条件 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 、公理 等,
经过一系列的 推理论证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 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变式 2】
已知 a,b 是正实数,求证:
a+ b
b≥ a
a+ b.
证明
要证 a + b ≥ ba
a+
b,
只要证 a a+b b≥ ab·( a+ b).
即证(a+b- ab)( a+ b)≥ ab( a+ b),
因为 a,b 是正实数,
即证 a+b- ab≥ ab,
也就是要证 a+b≥2 ab,
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 【例 2】 设 a,b 为实数,求证: a2+b2≥ 22(a+b).
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 1】设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3-m)Sn+2man
=m+3(n∈N*),其中 m 为常数,且 m≠-3. (1)求证:{an}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an}的公比 q=f(m),数列{bn}满足 b1=a1,bn =23f(bn-1)(n∈N*,n≥2),求证:b1n为等差数列.
(2)框图表示: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3.分析法 (1)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 结论出发 ,逐步寻求使它成立 的 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 、 定理 、 定义、 公理 等)为止,这种 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自学导引
1.直接证明 从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等, 通过推理直接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直接 证明.常用的直接证明方法有综合法和分析法.
2.综合法 (1)定义:一般地,利用 已知条件 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 、公理 等,
经过一系列的 推理论证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 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变式 2】
已知 a,b 是正实数,求证:
a+ b
b≥ a
a+ b.
证明
要证 a + b ≥ ba
a+
b,
只要证 a a+b b≥ ab·( a+ b).
即证(a+b- ab)( a+ b)≥ ab( a+ b),
因为 a,b 是正实数,
即证 a+b- ab≥ ab,
也就是要证 a+b≥2 ab,
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 【例 2】 设 a,b 为实数,求证: a2+b2≥ 22(a+b).
高中数学PPT课件-综合法和分析法
•a,b,c成等比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 b2 = ac.
此时,如果能把角和边统一起来,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寻找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 的形状,余弦定理正好满足要求.于是,可以用余弦定理为工具进行证明.
新知探究
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有 2B=A+C. ①
因为A,B,C为△ABC的内角,所以 A+B+C=180°. ②
新知探究
请对综合法与分析法进行比较,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回顾以往的数学学习,说说你对这两种证 明方法的新认识.
综合法就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 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分析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执果索因. 注意
事实上,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
新知探究
知识要点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 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其特点是“由因导果”.
新知探究
你能用框图 表示综合法
吗?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 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 结论.
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于是尝试转化结论:统一函数名称,即把正切函数化为正(余)弦函数.把结论
转化为
cos2α
-
sin2α
=
1 2
(cos2β
-
sin2β)
再与
4sin2α - 2sin2β = 1 比较,发现只要把
cos2α - sin2α = 1 (cos2β - sin2β)的角的余弦转化为正弦,就能达到目的.
2
新知探究
=
1
-
此时,如果能把角和边统一起来,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寻找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 的形状,余弦定理正好满足要求.于是,可以用余弦定理为工具进行证明.
新知探究
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有 2B=A+C. ①
因为A,B,C为△ABC的内角,所以 A+B+C=180°. ②
新知探究
请对综合法与分析法进行比较,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回顾以往的数学学习,说说你对这两种证 明方法的新认识.
综合法就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 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分析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执果索因. 注意
事实上,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
新知探究
知识要点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 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其特点是“由因导果”.
新知探究
你能用框图 表示综合法
吗?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 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 结论.
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于是尝试转化结论:统一函数名称,即把正切函数化为正(余)弦函数.把结论
转化为
cos2α
-
sin2α
=
1 2
(cos2β
-
sin2β)
再与
4sin2α - 2sin2β = 1 比较,发现只要把
cos2α - sin2α = 1 (cos2β - sin2β)的角的余弦转化为正弦,就能达到目的.
2
新知探究
=
1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2课件2-2-1综合法与分析法3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
的
(A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2.用 P 表示已知,Q 表示要证的结论,则综合法的
推理形式为
(A )
A.P⇒Q1→Q1⇒Q2→Q2⇒Q3→…→Qn⇒Q B.P⇐Q1→Q1⇐Q2→Q2⇐Q3→…→Qn⇐Q
C.Q⇒Q1→Q1⇒Q2→Q2⇒Q3→…→Qn⇒P D.Q⇐Q1→Q1⇐Q2→Q2⇐Q3→…→Qn⇐P
4xy=(a+b)(b+c)=ab+b2+ac+bc=ab+2ac+bc, 所以 2ay+2cx=4xy.命题得证.
题型三:选择恰当的方法证明空间图形 的位置关系
例 3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 AB⊥AD,AC⊥CD,∠ABC=60°,PA=AB=BC,E 是 PC 的中点.求证:
跟踪训练 3 如图,正方形 ABCD 和四边形 ACEF 所在 的平面互相垂直,EF∥AC,AB= 2,CE=EF=1. 求证: (1)AF∥平面 BDE; (2)CF⊥平面 BDE.
证明 (1)如图,设 AC 与 BD 交于点 G. 因为 EF∥AG,且 EF=1,AG=12AC=1,
所以四边形 AGEF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AF∥EG. 因为 EG⊂平面 BDE,AF⊄平面 BDE, 所以 AF∥平面 BDE.
题型二:选择恰当的方法证明等式
例 2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对 应的三边为 a,b,c,求证:a+1 b+b+1 c=a+3b+c.
证明 要证原式,只需证a+a+b+b c+a+b+b+c c=3, 即证a+c b+b+a c=1,
即只需证abbc++bc22++aa2c++abbc=1,
人教版选修2-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分析法加以证明.
证明:∵a⊥b, ∴ a· b=0. |a|+|b| 要证 ≤ 2, |a-b| 只需证|a|+|b|≤ 2|a-b|, 平方,得|a|2+|b|2+2|a||b|≤2(|a|2+|b|2-2|a· b|), 只需证|a|2+|b|2-2|a||b|≥0 成立, 即(|a|-|b|)2≥∴a+b≥2 ab>0, 1 1 + ≥ 2 a b ∴ 1 >0 , ab
+
1 1 + (a+b) a b≥4,
又 a+b=1, 1 1 ∴a+b≥4.
证法三:∵a,b∈R+, 1 1 a+b a+b ∴a+b= a + b b a =1+a+b+1≥2+2 ab · = 4 , ba
证明”等词语.
特别提醒:
在平时的证明问题中,一般不是单纯地使
用某一种证明方法,更多的是综合使用几种
方法.
例3 已知a,b,c∈R且不全相等, 求证: a2+b2+c2>ab+bc+ca.
证法一:(分析法)
要证a2+b2+c2>ab+bc+ca,
2.求证: 3+2 2<2+ 7.
证明:要证明 3+2 2<2+ 7, 由于 3+2 2>0,2+ 7>0, 只需证明( 3+2 2) <(2+ 7) , 即 11+4 6<11+4 7, 只需证明 6<7,显然 6<7 成立, 所以 3+2 2<2+ 7成立.
2 2
问题1 本题证明是从哪里开始? 提示: 从结论开始. 问题2 证明思路是什么?
提示: 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
证法 2: ∵6<7, ∴4 6<4 7, ∴11+4 6<11+4 7, 即( 3+2 2) <(2+ 7) , ∵ 3+2 2,2+ 7均为正数, ∴ 3+2 2<2+ 7.
证明:∵a⊥b, ∴ a· b=0. |a|+|b| 要证 ≤ 2, |a-b| 只需证|a|+|b|≤ 2|a-b|, 平方,得|a|2+|b|2+2|a||b|≤2(|a|2+|b|2-2|a· b|), 只需证|a|2+|b|2-2|a||b|≥0 成立, 即(|a|-|b|)2≥∴a+b≥2 ab>0, 1 1 + ≥ 2 a b ∴ 1 >0 , ab
+
1 1 + (a+b) a b≥4,
又 a+b=1, 1 1 ∴a+b≥4.
证法三:∵a,b∈R+, 1 1 a+b a+b ∴a+b= a + b b a =1+a+b+1≥2+2 ab · = 4 , ba
证明”等词语.
特别提醒:
在平时的证明问题中,一般不是单纯地使
用某一种证明方法,更多的是综合使用几种
方法.
例3 已知a,b,c∈R且不全相等, 求证: a2+b2+c2>ab+bc+ca.
证法一:(分析法)
要证a2+b2+c2>ab+bc+ca,
2.求证: 3+2 2<2+ 7.
证明:要证明 3+2 2<2+ 7, 由于 3+2 2>0,2+ 7>0, 只需证明( 3+2 2) <(2+ 7) , 即 11+4 6<11+4 7, 只需证明 6<7,显然 6<7 成立, 所以 3+2 2<2+ 7成立.
2 2
问题1 本题证明是从哪里开始? 提示: 从结论开始. 问题2 证明思路是什么?
提示: 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
证法 2: ∵6<7, ∴4 6<4 7, ∴11+4 6<11+4 7, 即( 3+2 2) <(2+ 7) , ∵ 3+2 2,2+ 7均为正数, ∴ 3+2 2<2+ 7.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第二章 2.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四十分。
结束
∵△ABC 三个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 ∴B=60°. 由余弦定理,有 b2=c2+a2-2cacos 60°, 即 b2=c2+a2-ac. ∴c2+a2=ac+b2 成立,命题得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四十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四十分。
结束
分析综合法的应用 综合法由因导果,分析法执果索因,因此在实际解 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利用 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再利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答 过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四十分。
结束
分析法的应用
[典例] 设 a,b 为实数,求证: a2+b2≥ 22(a+b).
[证明] 当 a+b≤0 时,∵ a2+b2≥0, ∴ a2+b2≥ 22(a+b)成立. 当 a+b>0 时,用分析法证明如下:要证 a2+b2≥ 22(a+b), 只需证( a2+b2)2≥ 22(a+b)2. 即证 a2+b2≥12(a2+b2+2ab),即证 a2+b2≥2ab. ∵a2+b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四十分。
综合法的解题步骤
结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四十分。
结束
[活学活用] 1.已知 a,b,c,d∈R,求证:(ac+bd)2≤(a2+b2)(c2+d2).
证明:∵左边=a2c2+2abcd+b2d2 ≤a2c2+(a2d2+b2c2)+b2d2 =(a2+b2)(c2+d2)=右边, ∴(ac+bd)2≤(a2+b2)(c2+d2).
高二数学(人教B版)选修2-2课件:2.2.1综合法与分析法(共15张PPT)
普 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经过逐步推理,来判断命题的
通 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叫做证明。
高 中 课 程
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是证明凡符合题设的所 有情况,都能得出结论。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 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命题不能成立。
标 证明一个命题,一般步骤如下:
准 (1)按照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的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一项中
书少成天勤什怀 劳才功山么小才的就天=有艰孩是也不在苦子百下路不展分学于的勤之望问,劳习勤一为未动的,的来求径奋+老灵,正人,感确真学来努什但,的懒百海么知徒力方惰分无法也的之伤才,+孩崖九学少悲能子十苦学谈享不九成空作受的到做话现汗舟功!在水!!! 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2-2(选修)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三、概念形成
普 概念2.分析法
通
高
中 分析法的特点: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
课 程 标
索因法”。它是要证明结论成立,逐步寻求推证过 程中,使每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
准 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
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下面举例说明:
Liangxiangzhongxue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概念1.综合法
例子2.如图,设四面体PABC中, ∠ABC=90°, PA=PB=PC,D是AC的中点,求证:PD垂直于△ABC所 在的平面。
例子2.如图,设四面体PABC中, ∠ABC=90°,PA=PB=PC,D 是AC的中点,求证:PD垂直于△ABC所在的平面。
证明:连接PD,BD,因为BD是Rt△ABC斜
程 标 准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 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 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精彩推荐典例展示
易错警示 因忽略分类讨论而致误
例4
设
a+b>0,n
为偶数,求证ban- n
1
+
an- bn
1≥1a+1b.
【常见错误】 当 n 为偶数时,an-bn 和 an-1-bn-1 不一 定同号,忽略了在题设条件 a+b>0 的情况下,应分 a>0 且 b>0 和 a,b 有一个为负值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
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 条件(已知条件、__定__理__、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 _定__义___、__公__理___等),这种
法
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综合法
分析法
P⇒Q1 → Q1⇒Q2 →
Q2⇒Q3
Q⇐P1 →
框图 →…→ Qn⇒Q
P1⇐P2 →
表示
(P 表示已知条件、已 有的定义、公理、定 理等,Q 表示所要证
(2)①因为 E、F 分别是 A1B、A1C 的中点,所以 EF∥BC, EF⊄平面 ABC,BC⊂平面 ABC.所以 EF∥平面 ABC. ②因为直三棱柱 ABC-A1B1C1,所以 BB1⊥平面 A1B1C1, BB1⊥A1D,又 A1D⊥B1C1,BB1∩B1C1=B1,所以 A1D⊥ 平面 BB1C1C,又 A1D⊂平面 A1FD,所以平面 A1FD⊥平 面 BB1C1C.
∴1a+1b+a1b≥ 8.
a1b + 4= 8.
(2) 连接 BD. ∵BD 是 Rt△ABC 斜边上的中线, ∴DA=DB=DC.又 PA=PB=PC,而 PD 为△PAD,△PBD, △PCD 的公共边,∴△PAD≌△PBD≌△PCD.于是∠PDA= ∠PDB=∠PDC, 而∠ PDA=∠ PDC= 90°,∴∠ PDB= 90°. 可见 PD⊥AC,PD⊥BD. ∵AC∩BD=D,
【高中数学选修2-2】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a m)b a(b m)
am a bm b
即证 即 ab bm ab am
即 bm am 即证
即证 b a
因为b a 成立,
am a 所以 成立 bm b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综合使用: 例3.已知 , k k Z , 且 sin cos 2 sin ① 2 2 2 1 tan 1 tan 2 sin cos sin ② 求证: 2 1 tan 2 1 tan2 sin cos 2 2 sin cos 1 证明:因为 1 2 2 2 2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 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 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 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 做分析法(逆推证法)
用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Q P1 P1 P2 P2 P3
…
一个明显成立 的结论
分析法关键特征:“执果索因”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 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 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 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 做分析法(逆推证法)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有严格的书写格式:
或 ”表示, ①可用逻辑关系符号“
②也可用“要想证…只需证…即证…即证…”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 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 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 综合法(顺推证法)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 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Q1 Q 2 P Q1 Q2 Q3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0305高二(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思考5: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 因导果法”,其基本思想是:由已知推 可知,逐步推出未知.若用P表示已知条 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性质 、法则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 合法的推理过程用流程框图可怎样表示 ?
…
探究(二):分析法
思考1:对于不等式 ( a≠ b) ,
若证该不等式成立,只要证明什么?
思考5:上述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一般 地,分析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从所证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 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判定一个显然成 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 理、性质、法则等)为止.
思考6: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 果索因法”,其基本思想是:由未知探 需知,逐步推向已知.若用Q表示所要证 明的结论,则分析法的推理过程用流程 框图可怎样表示? …
结 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 出判断.
3.合情推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是需要证 明的,演绎推理的实施也需要具体的操 作方法,因此,从理论上获取证明数学 命题的基本方法,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学 习的内容.
探究(一):综合法
思考1:对于不等式
其左右两边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右边是3个数a,b,c的乘积的4倍,左边 为两项之和,其中每一项都是一个数与 另两个数的平方和之积.
显然成立的条件
理论迁移
例1 在△ABC中,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成 等差数列,且a,b,c成等比数列,求证 △ABC为等边三角形. 例2 求证: .
例3 已知sinθ +cosθ =2sinα , sinθ ·cosθ =sin2β , 其中 ,求证:
小结作业
思考2:若证不等式
成立, 只需证明什么? |a|+|b|≥|a+b|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cos α)·(4cos β)=sin αsin β,
即 sin αsin β=16cos αcos β,
∴sin cos
αα·csions
β β=16,
∴tan αtan β=16,即结论正确.
证明:要证 a+1- a< a-1- a-2 ,
只需证 a+1+ a-2< a+ a-1 ,
只需证( a+1+ a-2)2<( a+ a-1)2,
只 需 证 a + 1 + a - 2 + 2 (a+1)(a-2) < a + a - 1 +
2 a(a-1),只需证 (a+1)(a-2)< 只需证(a+1)(a-2)<a(a-1), 只需证 a2-a-2<a2-a, 只需证-2<0,显然成立,
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
研题型 学方法
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已知 a,b 是正数,且 a+b=1,求证:a1+1b≥4. 证明:证法一 ∵a,b∈R+且 a+b=1, ∴a+b≥2 ab.∴ ab≤21. ∴1a+1b=a+ abb=a1b≥4.
证法二 ∵a,b∈R+,
∴a+b≥2 ab>0.1a+1b≥2
规律方法: 分析法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结论到条件的逻辑推理方法. 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 用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 表示所要 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用框图表示为:
得到一个 Q⇐P1 → P1⇐P2 → P2⇐P3 →…→ 明显成立
的结论
►变式训练
2.当 a≥2 时,求证: a+1- a< a-1- a-2. 分析:条件和结论的联系不明确,考虑用分析法证明.
规律方法:分析综合法的特点及证明思路 (1)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 间结论P.若由P可以推出Q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立,这种边分析边综合的证明方法,称之为分 析综合法,或称“两头凑法”. (2)分析综合法充分表明分析与综合之间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 的终点是综合的起点,综合的终点又成为进一步分析的起点
即要证sin cos
αα·csions
β β=16,
即要证 tan αtan β=16,
而 tan αtan β=16 已知,所以结论正确.
【易错剖析】分析法证明数学命题时,是从结论出发,寻找使结
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一定要恰当地用好“要证明”、“只需证明”,
“即证”等词语.否则会出现下面的错解:
∵a∥b,且 a=(4cos α,sin α),b=(sin β,4cos β);
1 ab>0.
∴(a+b)1a+b1≥4.
又 a+b=1,∴1a+1b≥4.
证法三 ∵a,b∈R+,
∴a1+1b=a+a b+a+b b=1+ab+ab+1≥2+2
a=b 时,取“=”号.
ab·ba=4,当且仅当
规律方法: 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综合法是从已知到未 知、从题设条件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 综合法是一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 用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 表示所要 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用框图表示为:
(3)综合法和分析法常常交叉使用.其证明模式可用框图表示如 下:
Pn⇒P′
P⇒P1 ―→ P1⇒P2 ―→…―→ ⇓
… Q2⇒Q1 Q1⇒Q
Q′⇒Qm
Hale Waihona Puke 其中 P 表示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要证明的
结论.
►变式训练
3.若 tan(α+β)=2tan α,求证:3sin β=sin(2α+β).
所以,命题成立.
析疑难 提能力
因逻辑混乱而致误.
【典例】 设向量 a=(4cos α,sin α),b=(sin β,4cos β), 若 tan αtan β=16,求证:a∥b.
解析:(分析法):要证明 a∥b,
而 a=(4cos α,sin α),b=(sin β,4cos β); ∴即要证明(4cos α)·(4cos β)=sin αsin β, 即要证 sin αsin β=16cos αcos β,
方法二 (综合法) 因为△ABC 三个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所以 B=60°. 由余弦定理,得 b2=c2+a2-2accos 60°, 即 c2+a2=ac+b2, 两边同时加(ab+bc),得 c(b+c)+a(a+b)=(a+b)(b+c), 两边同时除以(a+b)(b+c),a+c b+b+a c=1, 所以a+c b+1+b+a c+1=3, 即a+1 b+b+1 c=a+3b+c, 所以(a+b)-1+(b+c)-1=3(a+b+c)-1.
即a+a+b+b c+a+b+b+c c=3,化简得a+c b+b+a c=1, 又需证 c(b+c)+(a+b)a=(a+b)(b+c), 即 c2+a2=b2+ac. 又△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成等数列,所以 B=60°. 由余弦定理,得 cos B=a2+2ca2c-b2=21. 所以 a2+c2-b2=ac,所以原命题成立.
a(a-1) ,
所以 a+1- a< a-1- a-2 .
题型三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且角 A,B,C 的对 边分别为 a,b,c,求证:(a+b)-1+(b+c)-1=3(a+b+c)-1.
证明:方法一 (分析综合法) 要证(a+b)-1+(b+c)-1=3(a+b+c)-1 成立, 即证a+1 b+b+1 c=a+3b+c成立,
证明:由 tan(α+β)=2tan
α,得csoins( (αα+ +ββ) )=2csoisn
α α,
即 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
要证 3sin β=sin(2α+β),
即证 3sin[(α+β)-α]=sin[(α+β)+α],
即证 3[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 cos(α+β)sin α,化简得 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
P⇒Q1 → Q1⇒Q2 → Q2⇒Q3 →…→ Qn⇒Q
►变式训练 1.已知a,b,c为不全相等的实数,求证:a4+b4+c4>abc(a+b+c). 证明:因为a4+b4≥2a2b2,b4+c4≥2b2c2,c4+a4≥2a2c2,又a,b,c不全相等,所以上面三式 中至少有一个式子不能取“=”号,所以a4+b4+c4>a2b2+b2c2+c2a2.① 因为a2c2+b2c2≥2abc2,同理a2b2+a2c2≥2a2bc,b2c2+b2a2≥2ab2c, 所以a2b2+b2c2+c2a2>abc2+a2bc+ab2c.② 由①②得a4+b4+c4>abc(a+b+c)
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
如图,SA⊥平面ABC,AB⊥BC,过点A作SB的垂线,垂足为点E;过点E作SC的垂线,垂足 为F.求证:AF⊥SC.
证明:要证AF⊥SC,而EF⊥SC, 故只需证SC⊥平面AEF,只需证AE⊥SC,而AE⊥SB, 只需证AE⊥BC,而AB⊥BC, 故只需证BC⊥平面SAB,只需证BC⊥SA. 由SA⊥平面ABC可知,SA⊥BC,即上式成立. 所以AF⊥SC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