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915145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2)-(1)

合集下载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物理学、物理电子学)(1)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物理学、物理电子学)(1)

物理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一、学科领域一级学科:物理学(0702)二级学科:理论物理(070201)、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3)、等离子体物理(070204)、凝聚态物理(070205)、声学(070206)、光学(070207)、无线电物理(070208).二、培养目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从事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开发和应用的专业知识的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研究生应:1. 具有严谨的学风与求实的学术道德,具有科学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2. 熟悉物理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一般方法,系统掌握至少一门二级学科、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该专业方向的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在相关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基本具备从事科技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科技文献资料并能用该语言表达个人学术观点;能熟练地掌握与本学科研究领域有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4.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科研、开发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1. 凝聚态理论2. 非平衡统计物理与复杂网络3. 量子信息4. 等离子体光学及其应用5.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诊断技术6. 高温超导7. 计算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8. 高压材料物性及量子效应9. 磁电输运与磁性材料10. 太阳能物理及新能源利用11. 光纤传感12. 光电成像与光电信息处理13. 高压新光电材料及光电检测14. 激光与非线性光学15. 生物光学及交叉学科16. 电磁防护理论及应用17. 复杂介质环境中的电磁传播18. 无线通信与无线传感网络19. 电磁兼容20. 噪声控制与微弱信号检测四、学习年限与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5至3年(最短可提前到2年,但对提前毕业者有更高的成果要求;特殊情况下,最长可延长至5年)。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1.引言
为了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物理学研究人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报告了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2.学科背景
3.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具有较高的物
理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够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培养具
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

4.培养内容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内容包括: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
程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其中,基础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基础、数学基础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高级课程、教育
学课程和实验技术等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实习和教学设计等;科
研训练主要包括科研论文写作和参与科研项目等。

5.培养手段和方法
6.培养评价和质量保证
7.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培养方案,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将能够全
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积极
贡献。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物理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掌握与物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将物理理论基础应用于其它领域的能力。

能够在教育部门、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理论物理
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3.凝聚态物理
4.电磁理论与应用技术
5.物理探测方法与技术
6.油气藏物理理论与技术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
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3.根据各培养方向的具体情况,可选修学校其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领域(代码:430113)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各类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其培养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应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和理性的创新创意创业冒险意识,具有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软件与工程研发,以及承担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3、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专业方向简介为了满足不同领域软件工程急需人才的细分要求,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设立以下十一个专业方向:1.软件工程与管理(简称:软工)本专业知识域覆盖了从软件需求分析到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相关知识和技术,从技术的角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架构能力;从管理的角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软件项目统筹规划和管理控制能力。

从实用角度培养学生对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测试工具与方法的驾驭能力。

同时,积极开展软件在领域和行业的交叉,以及国际化合作,开设不同领域选修课程,定向培养特定领域的软件技术人才。

2.集成电路与物联网工程(简称:集成电路与物联网)依托十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在学习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工程理论的基础上,引进国际行业的先进技术课程,加强工程实践,重点掌握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设计方法与前沿技术,并通过全英文教学环境与工程实践结合,培养具有集成电路及物联网系统开发设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的实用型、工程型、国际化人才。

3.嵌入式软件(简称:嵌入式)在学习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系统的多级课程实践、工业实习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与实训,培养掌握基于不同软硬件平台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具有嵌入式软件分析、设计、开发与测试能力,适合不同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

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B类课程是必修课;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

以下两门课作为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理论物理专业(070201)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理论物理基础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的专业人才以及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硕士学位应系统学习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

了解相关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导师指导下,能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创新性成果。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理论物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研究课题的发展动态。

具有独立进行本专业相关前沿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性和比较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或者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需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的重点科研方向为:(1)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2)计算物理(3)原子核理论与统计物理(4)量子场论与粒子物理(5)非线性物理和量子混沌(6)软凝聚态与生物物理。

凝聚态凝聚态理论是理论物理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研究分支,主要研究量子多体系统的宏观与微观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凝聚态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密切相关,在当今高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航天 力学 研究生 培养计划

航天 力学 研究生 培养计划

航天力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航天力学研究生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航天力学理论基
础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培养计划将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航天力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计划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 课程设置:提供系统的航天力学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应用实践课程。

2. 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国家重点航天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3. 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航天力学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加强对航天器设计和运行的了解。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通过航天力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将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航天力学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1 -。

20127915145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2) (1)

20127915145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2)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2院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主要精神,结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研究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各学科专业在业务方面应提出具体的目标。

3、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博士生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为三年至五年。

在校期限不能超过七年,超过七年作自动退学处理。

博士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中的全部内容,经过全面考核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提前毕业并授予学位。

学习时间超出五年者,须报请研究生部审批。

学习期间所发生的费用由送培单位或导师自行解决。

三、指导教师职责博士生培养原则上实行导师负责制下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指导小组成员应包括本学科领域不同专业研究方向及相关学科的院内外专家,以利于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

指导小组成员由导师根据博士生所要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内容,在第一学期末以前提出,经教研室初审后,报院学位办批准。

指导小组人数一般为3人。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博士生招生工作;参与制订本学科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并督促检查其实施;参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并指导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指导博士生进行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② 专业外语:专业外语一般应与专业课学习及外文文献查阅或学位(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相 结合,要求学生阅读量不低于 15 万字。具体的课程设置见《物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 览 表 》。
③ 高级英语:凡获得基础英语免修资格的研究生可以选修高级英语课程,考试合格,可取得 1.5 学分。
④ 应用英语类课程: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修研究生应用英语类课程,考试合格, 可取得 1.5 学分。
3、学术活动。 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前应结合自己的论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 少 1 次,聆听学术报告 10 次以上。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应将学术活动登记表提交导师,由导师 评定成绩,通过者获得 1 学分。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应有以第 一作者公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1 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济南大学。 六、中期筛选 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学位论文研究之初,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 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具体操作参照 《济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暂行办法》。 七、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能否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应在导 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论文工作计划与开题报告。论文工作应尽早开始,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开题 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止)不得少于一年。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开题的程序及成绩评定等参照《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 行办法》执行。 2、论文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各学院应按学科专业组织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度 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具体规定参照《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 作暂行办法》执行。 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济南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办理。 八、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 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强研究生的 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方式应充分发挥导师负责与指 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鼓励与社会力量联合培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研究生快速适应社会 的培养机制,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学位(毕业)论 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学校颁发理学硕士学位证书。 十、其他 1、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由学校统一布置,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经学校批准备 案后执行。

080104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080104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力学(代码: 0801 )二级学科名称:工程力学(代码: 080104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学科带头人孙作玉教授为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国际结构控制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浣石教授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爆炸与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兵器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密切结合、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汇集了其它力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并提炼出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已成为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海洋、船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基础。

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少的作用。

工程力学硕士点现有指导教师1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12人,博士导师5人。

孙作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浣石教授、张永山教授等构成本学科学术团队,已与国内外7所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生多名。

工程力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包括结构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大型复杂结构仿真分析、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冲击动力学。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和地方科研项目50余项,在隔震与减振技术及理论、智能控制技术及理论、大型复杂结构的仿真分析、计算结构力学理论与应用、爆轰理论、爆炸与冲击防护、结构冲击响应、危爆物检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的、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同时紧密结合地方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实际工程项目,解决了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学分20学时1学分1.开题报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 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具有较为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物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 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善于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 的科学研究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览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 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 1. 学位课(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 3 基础外国语课 90学时 3 教育学原理 60学时 3 教育心理学 60学时3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1. 专业基础课(12学分) 物理教学论 60学时 3 普通物理专题研究 60学时 3 现代物理讲座 60学时 3 物理课程论 60学时3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物理教育专题研究 40学时 2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40学时 2 计算机与物理实验40学时2(三)必修环节(2学分)2.文献阅读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考核形式:试卷考试+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物理教学论 学 时:6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内容简介:1.物理教学论的基本问题,2.物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3.中学物理教材分析,4.中学 物理教学方法,5.中学物理教学模式,6中学物理教学技术,7.中学物理教学设计,8.中学 物理教学评价,9.中学物理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10.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热点问题探讨等。

主要教材: 1.侯恕.物理教学论.自编讲义.20学时1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中科大工程物理培养方案

中科大工程物理培养方案

中科大工程物理培养方案一、前言工程物理是指研究并应用物理原理和技术来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

中科大工程物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设有工程物理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物理人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中科大工程物理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物理学知识,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创新能力,能够在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从事高层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具体而言,培养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学、数学、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相关专业理论和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具备设计、研制、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系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 培养学生具备开展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管理的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在工程实践中,熟悉的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和协调能力;5.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和能力;6. 培养学生具备与国际交流、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主干课程工程物理学、电磁场与物理、材料物理学、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光学、电子学、核与粒子物理、计算物理、激光与应用、电磁波传播与天线、光电子材料及器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子学、等离子体物理和应用等。

2.选修课程电磁兼容技术、核技术及应用、多尺度计算方法、量子信息科学、生物医学物理、超导技术、太赫兹技术、钻井物理、物理声学、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

四、实践环节1. 实验课工程物理专业的学生将在实验中学习并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

主要开展的实验有: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物理光学实验、量子物理与固态物理实验、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实验、计算物理实验等。

2. 课程设计学校将通过课程设计来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毕业要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毕业要求

我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作为我国一流的研究机构之一,其博士毕业要求自然也备受关注。

工程院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招收标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方面来看,工程院对于博士研究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在招生标准上,工程院对于博士研究生的要求主要包括:申请人必须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和出色的科研成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有志于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看出,工程院在招生时就对申请人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工程院对博士研究生的重视程度。

在培养目标上,工程院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来说,工程院希望通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能够在国际上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这一培养目标的设定,既体现了工程院对博士研究生的高要求,也为博士研究生在未来的科研和创新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在课程设置上,工程院着重注重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程院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

在课程设置时,工程院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让研究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声音,也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学术圈,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

在毕业要求上,工程院对博士研究生有着严格的要求。

工程院要求研究生在规定学制内,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通过论文答辩是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而且工程院对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力求要求学生成果的创新性和学术性。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工程院对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高要求。

我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毕业要求不仅着眼于学术研究能力,更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这正是与工程院作为一流研究机构的要求相一致的。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场论基础等。

这些课程是研究生的基石,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基本原理,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课程:涵盖核结构理论、核反应理论、粒子物理实验方法、核技术应用等。

这些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室实践、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科研训练1.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从实际问题出发,开展课题研究。

这既能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也能为我国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2.学术交流:定期组织学术报告、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这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国际前沿动态。

3.科研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科研计划”等。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1.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宽研究思路。

2.联合培养: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3.短期访学: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访学,学习先进科研方法和技术。

五、毕业要求1.学术论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以体现其科研能力。

2.科研报告:提交一份详细的科研报告,反映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和思考。

3.学术道德: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确保论文质量。

这个培养方案,就像一艘飞船,载着学生们驶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广阔天地。

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探索未知,追求科学真理,为实现我国科技强国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工程热物理是一门研究能量转换及传输规律的学科,扎根于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1.掌握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熟悉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法,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4.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热物理问题。

二、培养体系1.基础课程阶段(1)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

(2)传热学基础:传热的基本规律及传热模型;传热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流体力学基础: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流体流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方程。

(4)数值计算方法:常见热物理问题的计算方法和软件使用。

(5)专业英语:掌握热物理领域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和交流技巧。

2.专业课程阶段(1)热力学进阶: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多组分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计算等。

(2)传热学进阶:复杂传热机制研究;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的综合分析等。

(3)流体力学进阶:非牛顿流体的动力学理论研究;湍流、流体力学数值计算等。

(4)热物理实验技术:工程热物理实验仪器和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5)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交流:科研论文写作规范和技巧;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技巧。

3.科研与工程实践阶段(1)开展科研项目:选择相关的工程热物理研究领域,参与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

(2)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与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热物理问题解决。

(3)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根据科研成果撰写学术论文,并进行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

三、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组织教师授课,学生进行课堂积极互动,提问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7915145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2)-(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2院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主要精神,结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研究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各学科专业在业务方面应提出具体的目标。

3、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博士生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为三年至五年。

在校期限不能超过七年,超过七年作自动退学处理。

博士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中的全部内容,经过全面考核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提前毕业并授予学位。

学习时间超出五年者,须报请研究生部审批。

学习期间所发生的费用由送培单位或导师自行解决。

三、指导教师职责博士生培养原则上实行导师负责制下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指导小组成员应包括本学科领域不同专业研究方向及相关学科的院内外专家,以利于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

指导小组成员由导师根据博士生所要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内容,在第一学期末以前提出,经教研室初审后,报院学位办批准。

指导小组人数一般为3人。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博士生招生工作;参与制订本学科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并督促检查其实施;参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并指导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指导博士生进行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参与博士生各培养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培养方式和要求博士生采取以科研实践为主、课程学习为辅的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课程教学应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阅读规定量的相关专著、文献。

博士生要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科研实践训练,结合科研实践进行,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五、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应参照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的业务范围,在二级学科下进行设置。

要体现本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同时要体现我院在本学科的整体学术优势和研究生培养特色;提倡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研究方向应宽窄合适,每个专业点应有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

博士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要注意其先进性、前瞻性,为博士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创造先决条件。

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的条件:(1)有明确的学术带头人,有两名及以上研究员级科研人员和一个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重要的实际研究成果;(3)能开出本专业相关的博士研究生课程和学术研究前沿讲座课程;(4)有培养研究生需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5)有持续稳定的科研任务和足够的科研经费,并在近三年内连续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六、学分组成、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要求博士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具体学分组成如下:总学分课程学习学分≥14 必修环节学分=2必修课选修课学位论文开题学术活动与学术道德教育≥16 ≥10 ≥4 1 11、课程设置博士生课程设置重在深化和扩展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避免单纯以研究方向设置课程。

要着重培养研究生阅读学术原著、钻研学术文献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安排跨学科、专业的课程。

博士生的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程含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

(≥10学分)①公共课(≥4学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1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②基础课和专业课(≥6学分)其课程设置一般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拓宽专业基础需要的基础理论课;二是为进入学科前沿或结合研究课题所开设的理论专著、文献专题等课程。

(2)选修课程(4学分)①选修课程一般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根据导师的指导意见,设置1~2门跨学科专业课程。

选修课程亦可在所列的必修课程中去选修。

②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对第二外国语可不作要求;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③对于跨学科专业招收的博士生,还应选修本专业不少于两门的硕士生课程,导师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可适当考虑延长课程学习时间。

2、必修环节博士生的必修环节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学术道德教育。

博士生应在后期培养过程中根据有关规定,全面完成上述必修环节。

(1)博士生在进入中期筛选之前均要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的要求按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实施办法(暂行)》(研发〖2004〗5号)执行。

(2)学术活动各专业应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应达五次以上,其中至少在全国范围的本学科专业学术会议上提交报告两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博士生参加本专业的国际学术会议。

相关材料(应包括参加学术道德教育情况)由研究生办写入《研究生培养登记表》,经研究生部教务处审查核实后获得1学分。

(3)学术道德教育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的有关精神,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把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有条件的要选修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在学位论文研究阶段,要参加各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部组织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否则不能通过中期考核。

如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研究生将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管理条例》(研发【2010】7号)严肃处理。

(4)文献阅读及开题报告博士生的开题报告按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暂行)》(研发〖2004〗4号)执行。

开题报告通过可获得1学分。

(5)发表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按照《关于开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相关规定修订工作的通知》(学位【2008】2号)执行。

七、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按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研发【2007】8号)执行。

八、培养计划博士生培养计划应在第一学期结束以前制定完成。

培养计划应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

培养计划内容包括:1、博士生的基本情况:现有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等。

2、课程学习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必须在入学前一个月左右制定。

3、主要阅读的学术专著和专业文献的范围、数量,阅读要求及考核形式。

4、必修环节要求及时间安排计划。

5、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培养计划应由导师负责制定,教研室负责审查同意后报研究生部备案。

九、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是课程学习和科研成果的表述和总结。

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应予以高度重视。

博士生从事科研和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二年。

2、论文进展检查教研室和导师要定期(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一次)对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对于抓得不紧或论文工作不认真的学生应给予督促,严重者要给予警告,必要时可提出中止培养的建议。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基本掌握本学科的科研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各学科专业在业务方面应提出具体的目标。

3、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士生学制分两年半和三年。

相应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办和三年。

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学业者,不能延长学习年限。

三、培养方式1、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

2、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超出规定学分范围的所修课程和因考试不及格而重修的课程学习费用自理。

四、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应参照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的业务范围,在二级学科下进行设置。

要体现本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同时要体现我院在本学科的整体学术优势和研究生培养特色;研究方向应宽窄合适,一般每个专业点应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的条件:(1)有明确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实际研究成果;(3)能开出本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学术研究前沿讲座课程;(4)有培养研究生需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5)有持续稳定的科研任务和足够的科研经费,并在近三年内连续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五、学分组成、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要求硕士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具体组成见下总学分课程学习学分≥30 必修环节学分=2必修课选修课学位论文开题学术活动与学术道德教育≥32 ≥20 10 1 11、课程设置硕士生的培养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学习阶段,必须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培养原则。

课程设置指导思想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理论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贯彻“按一级学科打基础,按二级学科培养”的原则来设置课程。

硕士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程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

(≥20学分)①公共课(5学分)自然辩证法(1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②基础课(≥9学分)基础课是一级学科或拓宽的二级学科内的必修课,一般为数学和物理方面课程。

③专业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是二级学科内的必修课,同一个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应基本相同,不宜太分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