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中考历史新考纲样卷
2024年安徽省凤台县部分学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半坡遗址的地窖里发现有厚达18厘米的粮食灰,经鉴定为粟,还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锄等工具。
这些可用来佐证( )A.家畜饲养的出现B.原始农业的发展C.打制石器的使用D.铁犁牛耕的出现2.《史记》记载,汉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也不准妃嫔的衣裙裙摆太长,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这表明汉文帝( )A.注重以农为本B.废除严刑峻法C.主张轻徭薄赋D.提倡勤俭治国3.唐朝的历法被回纥人所采用,建筑风格也被回纥人所模仿。
同时,回纥衣冠纹饰绮丽,回纥马矮小便于骑乘,很受唐朝社会上层女子的喜爱。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 )A.手工技艺发达B.民族交融加强C.文学艺术繁荣D.中外交流频繁4.王安石执政期间,变法派广泛听取建议。
社会地位低下的胥吏、小商贩、农民以至犯过罪的人,只要能讲求水利,都可来东京献策。
有功绩的还要授官嘉奖,如潭州人李度修筑两乡塘堤,补为本州官吏。
这些措施( )A.有利于农业发展B.限制了官僚特权C.增强了军事力量D.增加了赋税收入5.昆曲史上最重大的事就是明代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造,在改造中得到了擅长洞箫的张梅谷、擅长笛子的谢林泉、擅长歌曲的张小泉等人的帮助,吸收了浙江余姚腔及江南民歌小调的特点,最终形成了昆曲的“水磨腔”。
这说明昆曲( )A.联系社会生活B.追求雅俗共赏C.注重故事情节D.在交流中发展6.图1是近代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形势图,图1中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培养了大量翻译人才C.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D.缓解了中国海疆危机7.图2是漫画家丁悚1919年5月16日在《神州日报》上刊登的漫画,画中一支写着“巴黎特制”的笔牢牢地捆缚在“民气”之石上,中国代表在旁表示“我实拿他不动”。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雅典经济繁荣,政治上相对自由,把希腊各地的精英分子吸引到雅典来,他们又把雅典的文化传播到希腊各地区。
”材料表明()A. 雅典是古希腊最繁荣的城邦B. 精英人物都是从雅典走出去的C.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D. 雅典影响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2. 近代早期,英国部分乡绅为了追逐利润,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以农场或牧场的形式精心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有些乡绅还大量租地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依照市场价格的涨落及时调整生产。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 自营地的收入开始增加B. 垦殖运动的蓬勃兴起C. 新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D.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3. 有学者认为,佛罗伦萨工场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规模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新文化的发展必然要冲破教会的桎梏,摆脱经院哲学的世界观,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就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同封建制度与教会展开了斗争。
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主要是由于()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市民阶层的壮大C. 手工工场的产生D. 宗教神学的压迫4. 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的历史事件是()A. 文艺复兴运动B. 新航路开辟C. “三角贸易”D. 蒸汽机车诞生5. 李大钊说:“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
”这说明法国大革命()A. 具有世界性影响B. 摧毁了封建制度C. 建立了共和制度D. 影响了“光荣革命”6. “具体地说,他既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给法国造成了惨重的灾难,他在把欧洲闹得天翻地覆的过程中,始初是旧制度的破坏者与各国人民的解放者,后来却蜕变为有无限征服野心的侵略者”。
“他”是谁()A. 克伦威尔B. 华盛顿C. 拿破仑D. 彼得一世7. 18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单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9历第一次月考】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历史试卷(闭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的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卷”对应的题号下)1.绘制年代尺是培育“时空观念”途径之一。
与下列年代尺中“②”处相关的史事是A.出现若干小国B.初步实现统一C.建立军事帝国D.遭到外族吞并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国家。
该国家的性质是()A.原始社会性质B.奴隶社会性质C.封建社会性质D.资本主义性质3.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定全统计A.法律体系完善B.商品经济活跃C.民主政治发达D.社会等级森严4.“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这是某节目的主题歌。
如果我们想去看“巴比伦的墙”,应该选择使用的地图是()A.B.C.D.5.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这支游牧部落是()A.埃及人B.苏美尔人C.玛雅人D.雅利安人6.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曾记载,印度神话中梵天造了原人“普鲁沙”,“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成不同的种姓。
后经学者研究,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补写进去的。
若这一推测成立,祭司的目的是()A.强调职业世袭B.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解释C.维护国王统治D.树立了婆罗门教的权威性7.据麦伽斯梯尼记载,此城不仅是古印度帝国政治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而且工商业也很发达。
“此城”应该是()A.哈拉帕B.摩亨佐·达罗C.华氏城D.迦毗罗卫城8.据下表可知,世界文明具有()A.多样性B.一致性C.互信性D.互鉴性9.古代东方文明如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主要盛行的都是农业经济,而古代西方文明古代希腊却盛行工商业经济。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表1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
表中措施()表1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D.版图拓展4.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镇割据现象D.重文轻武政策5.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6.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这说明当时()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市民文化广受欢迎C.封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7.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
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一、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题型及考点分析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采用开卷笔试形式,基本题型为:单项选择、组合列举(2019年删除)、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等五种题型,卷面分值为70分。
中国史占60%,世界史占40%。
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占30%—40%,非选择题占60%—70%。
1.单项选择中国古代史部分:注重对政治制度(如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现象(如江南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如古代中央政府对新疆或西藏的管辖)、外交成就(如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如儒家思想、百家争鸣)等内容的考查。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注重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运动(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等)、列强侵略(如火烧圆明园、近代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等)、国共两党关系(如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人民解放战争等)、新中国外交(如“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新世纪外交)等内容的考查。
(3)世界史部分:注重对古代各国的政治文明(如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重要改革(如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马歇尔计划)、三次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的作用、交通工具的发明)等内容的考查。
2.辨析改错辨析改错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判断四句话的对错,并改正;另一种是查找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近年来,考查形式以第一种为主。
(2)试题以小专题形式呈现,第一种考查形式主要考查古今中外相似的历史事件,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某一事件、某国或某地区的历史发展等。
3.材料解析近年来,题量稳定在两题,第一题多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第二题多考查世界近现代史内容。
(2)中国史部分集中考查近代化探索、国共关系、教育发展、新中国外交成就等。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
三、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 经济体制改革 罗马万民法 美国三权分立
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2020 市场经济体制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苏俄“新经济政策”
13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一战的影响
1929年经济危机
14
罗斯福新政
马歇尔计划(冷战) 美苏冷战
15
欧盟的形成
西方“福利政策”
联合国的宗旨
附:三年中考历史考点分布情况。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材,但相关材料又不拘泥于教材范围,重点考查学生学科核 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安徽中考历史学科开卷考查的特点。
一、2022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总体分析
(一)题型结构,稳定延续。 2022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题型与题量与去年中考保持一致,全卷四大题19小题,
满分7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四种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 题和活动与探究题。但在设问上略有变化:材料解析题的分别由原来的三问合并为二问。 这样的变化使试卷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更好考查考生的学业水平。
聚焦周年大事和社会热点是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以当下的周年大事和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古为今用”的学习目 的,让考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注重培养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近几 年历史命题的趋势。如第6题,以土地改革完成70周年为背景,考查土地改革运动的作
2023年安徽省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023年安徽省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2023·安徽宿州·统考三模)陶家营遗址位于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区以北约7.2千米处,是一处商代中期的环壕聚落。
遗址内发现了青铜钺、锯等兵器和工具,这些都属于北方草原文化因素;还发现了绿松石,A.华夏民族的形成B.早期国家的产生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3.(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夏、商、西周的灭亡都与暴政有关。
后世统治者可以从这段历史中得到的启示是要()A.勤于政事,爱护百姓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C.充实军备,巩固国防D.重视人才,勇于改革4.(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模拟预测)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
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
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世袭制的出现B.禅让制的推行C.分封制的实行D.行省制度的确立5.(2023·安徽阜阳·统考一模)春秋时期,周天子仍维持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以致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不得不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军功爵制6.(2023·安徽六安·统考二模)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等是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这能够佐证()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B.商代青铜铸造技术高超13.(2023·安徽淮南·统考二模)《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指牛),为默亩之勤(劳力)。
”材料现象说明了()A.生态保护的重视B.私有财产的出现C.生产方式的变革D.兼并战争的影响14.(2023·安徽阜阳·统考二模)据考古发现,山东齐国故城临淄(今淄博市)有冶铁遗址六处,其中最大的一处面积有四十余万平方米。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解析版)
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
题干中提到的时间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内容为多人集体劳作,分工进行,联系所学内容可知在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安徽省2024年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中考最后1卷历史(一)(试题卷)(开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你认真审题,独立认真作答。
2.全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据史载,西周时期,周夷王听信纪国国君的谗言,杀害了齐哀公;春秋时期,齐哀公的“九世之孙”扬言要灭掉纪国以报仇,周庄王不得不将自己的妹妹下嫁齐国以息事宁人。
周王室的地位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不断削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诸侯争霸战争频发D.等级秩序彻底消亡2.秦朝用法家思想而一统天下,也因法家思想而迅速亡国;代秦而兴的汉朝经过数十年的思想更迭,逐渐接受儒家的理念,并确立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思想。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B.法家思想落后于时代C.统治秩序已趋于完善D.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3.图1是明末某一农作物传入中国的线路示意图,此农作物可能是()图1A.玉米B.石榴C.棉花D.占城稻4.有史学家分析近代某场战争时指出:“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的要求。
”据此可知,该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图2反映了1930年部分地区党员的成分占比情况,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当时()A.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B.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图2 图36.图3是陕甘宁边区银行于1941年发行的一百元纸币,作为文物史料,该货币可以印证()A.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B.国共合作的深入开展C.敌后战场的积极抗战D.抗战形势已由守转攻7.“近代以来,举凡建立一个新政权或新国家,莫不首先制定一部根本法,以为新政权或者新国家奠定合法性与正当性基础,并勾勒其统治的基本原则与政治架构。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主题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命题点1隋朝的统一1.(2019·安徽·第16题节选)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人心所向。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
改正:“宋朝”改为“陈朝”2.(2018·安徽)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
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C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命题点2科举制度3.(2021·安徽)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说明( C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命题点3“贞观之治”4.(2018·安徽)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 A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命题点4民族关系5.(2022·安徽)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这反映了( A )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命题点5唐朝对外交往6.[历史探究](2020·安徽·第19题节选)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指出唐都长安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并分析唐朝对外政策给唐文化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6分)地位:国际性的大都会,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文化对外辐射的中心等。
历史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重点2、一般来说、文明的交流方式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即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3、《标准》特别重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次的学习方法。
4、《标准》革新了课程内容,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
5、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开始被强调,它是一种人力的课程资源,就历史学科讲指的是____________。
教育越来越重视以为主的历史教学年教学评价,互相配程的功能已开始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政治教育逐渐向__________的培养上转变。
8、课程资源的概念广义的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_____________的原则,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则。
10、改革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学生历史学业情况的评价来看,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简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均为()层次要求A、识记B、理解C、运用D、功能2、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阐明”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层次要求A、识记B、理解C、运用D、功能3、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比较”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层次要求A、识记B、理解C、运用D、功能4、下列属于历史课程资源的是()A、历史教材B、学校图书馆C、历史音像资料D、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含解析)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经考古发现,在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遗址中,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有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的精美玉器,和其他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这反映了()A. 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B.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C. 分封制度下等级森严D. 当时已进入奴隶社会2.著名学者金克木在《风流汉两年》中写道:“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加上了软件。
”对材料中的“硬件”和“软件”解读正确的是()A. 分封制、推恩令B. 郡县制、独尊儒术C. 行省制、盐铁专卖D. 丞相制度、军机处3.如图所示坐具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北方少数民族引入内地。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A. 排异性B. 吸纳性C. 保守性D. 连续性4.研究表明,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
与此同时,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
据此推测,唐代()A. 民族交融加强B. 中外交流频繁C. 文学艺术繁荣D. 中央集权加强5.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
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 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 B. 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的真相C. 立场差异造成认识不同D. 史料的拓展助于形成新的认识6.忽必烈统治时,虽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推行汉法,但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有比较深的隔膜。
这一现象反映出忽必烈统治时期()A. 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B. 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C. 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D. 政治体制体现二元色彩7.“时穷节乃见”,每临危局,总有杰出人物挺身而出。
下列人物的人生选择都是为了()A. 挽救中华民族B. 实行君主立宪C. 发展资本主义D. 实现人民民主8.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
2014年安徽中考新考纲例证式模拟试卷
2014年安徽中考新考纲例证式模拟试卷历史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内)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兵马俑B.后母戊鼎C.竹木简D.青花瓷2.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3.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4.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5.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
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A.红军长征胜利完成B.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6.下面为我省某地农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7.右图是沈泊尘先生于20世纪前期所作的一幅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
与漫画主题相关联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七七事变8.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中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一)。
10.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进人新经济时代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二)组合列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8分)1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些历史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经济政策、新文化运动、罗斯福新政等。
2022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专题练习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
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C)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甲骨 周代 小篆 隶书 楷书
文 金文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2014·安徽)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 722 至前 464 年
的 259 年中,38 年没有战争;公元前 463 至前 222 年的 242 年中,约 89
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
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C)
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2021·云南)《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
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B)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百家争鸣
6.★(2021·安徽)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A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 A)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2021·绍兴)《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二中国现代史第9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精讲试题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第九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本讲知识脉络一条主线:新中国政权的成立与巩固两大主题:巩固政权与保家卫国三个人物:毛泽东、黄继光、邱少云四大事件: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中考备考攻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951年底,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基本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贵阳中考考点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纲要求: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知道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②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④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易错易混】(1)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全椒县教研室历史学科组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结构、呈现形式、难度系数等方面,较之前两年继续保持稳定,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基础性、时代性、学科性、开放性等特点,符合历史课程标准和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的基本要求;试题在实现高中选拔功能和引导初中教学作用的同时,侧重追寻历史学科素养;一、试卷结构1.题型和题量2017年的历史试题延续了前三年的风格,依然是五种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开卷考试;2.考点分布及分值比例今年遵循考纲规定,删去了安徽地方史的考查,加大了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考查力度,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涉及到选择第1、2题,组合列举第11题1、2,12题1、2,13题1,辨析改错14题1,17题3,考查的分值14分,占20%;其余的几大板块变化不大,中国近代史17分,占24.2%;中国现代史11分,占15.7%;世界古代史2分,占2.9%;世界近代史13分,占18.6%;世界现代史13分,占18.6%;近现代历史内容还是重头戏,体现了薄古厚今的一贯传统;2017新增考点考察了阿基米德、严复的思想,体现了考纲的变化;考点分布全面,涵盖了中国史和世界史,考查了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战争等多方面内容;政治类考点包括商鞅变法、科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一国两制、中美关系等;经济类考点包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近代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一五计划”、经济特区、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欧元、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等;科技类考点包括阿基米德、都江堰、阿拉伯数字、罗盘针、飞机、火车、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思想文化类考点包括人文主义、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思想家严复以及新文化运动等;战争类考点包括十四年抗日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冷战等;4.试题新颖,图文并茂试题通过历史地图、漫画、框架图、历史文献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贴近学生实际,多途径感知历史,利于理解;图文并茂,布局美观,角度新颖;素材类型历史地图漫画框架图历史文献文字资料数量1幅1幅1幅11则分布五、活动与探究第17题材料一一、单项选择第7题一、单项选择第2题一、单项选择第1、5、8、9题四、材料解析第15题材料一、材料二第16题材料一、二、三第17题材料二、三二、试卷特点1.回归历史本质,注重科学性,体现开放性,彰显学科核心素养今年历史试卷回归历史本质,考查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价值观等历史学科基本素养,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时空要求,不突兀、重继承,让学生在平稳中完成答题;比较明显的趋势是接近教材,联系教材,并且强化了历史时空的关联;其中时空观念的考查中,既有对今年时事热点的考查,如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14年的抗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中美关系正常化45周年等,也有对历史地图的识读,如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史料实证的考察上,引导学生能够从材料中进行推理论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专业历史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6题的材料二,概括“冷战”被确立为美国国策的原因,学生只需要从材料中进行归纳即可,一是抵抗共产主义,二是称霸世界;特别是第17题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考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本题要求考生能系统的综合材料,结合史实,提取信息来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考查的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涵盖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素养;由于本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因而成为考生成绩区分度的关键一题;2.注重导向性,体现核心价值观,凸显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历史学科考查的命题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点,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四方面的考查;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如第5题,通过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图片的描述,凸显中国是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组合列举题第11题以“走进历史,触摸历史,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为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修筑者——李冰父子,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敢为天下先,中国改革的起源地——凤阳;以历史遗迹为主题既考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渗透了史料实证这一历史核心素养;第12题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扞卫领土与国家主权完整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为主题,考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香港回归等史实,体现家国情怀,渗透了对学生民族责任感的培养;第13题以人类出行为主题,考查不同时期人类科技的进步,体现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17题考查学生对“一带一路”正确性的认识等;这些知识点的考查,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爱国守法;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的爱国情怀,树立起为祖国奋斗终身的信念;3.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周年考点、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关注热点和周年大事是历年中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今年也不例外;热点的考查如选择题第5小题对抗日战争的考查,体现了“十四年抗战”的要求;第12题第3小题对一国两制的考查,体现了香港回归20周年这一时政热点;16题3考查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中美关系这一个长效热点;17题3考查“一带一路”,体现了“一带一路”及国际高峰论坛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的考查如第4题考查南昌起义爆发90周年,第6题考查一五计划成果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121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355周年,123考查“一国两制”香港回归20周年,162考查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开始实施70周年,163考查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访华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5周年;通过这些试题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关注现实,要求学生具备用历史基础知识去诠释现实问题的能力,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4.关注史学研究前沿动态,凸显历史学科在促进国际关系中的借鉴功能;2017年1月教育部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在今年的试题中得以体现;第16题,标题为“战略选择影响深远,大国兴衰昭示未来”中小标题是“热战中独立”、“冷战中对峙”、“和平中共存”,在探讨国家关系中,反思历史;5.立意高远,渗透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试题中的第17大题考查的就是全球史观以及人类的文明史观,第一小问考查新航路开辟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设第二小问考查世界变平,经济全球化,第3问考查同学们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以及根据现在的国际形势分析其的合理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而且要史论结合;总体来说,今年中考历史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整体平稳,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综合性,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符合选拔性考试在区分度上的要求,也反映了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目标;试卷有效的承担了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使命;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通过分析试卷,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针对下列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有的放矢:1.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考查基石历史学科素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否则难以培养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强调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记忆,要求学生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2.以科学的方法引领求证、求真意识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通过实验复原和体验,这决定了对历史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甚至合理的推论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方法,提高学生能力;3.良好的学习迁移思维和能力,使学习更有意义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针对历史事物间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关系,需用已有知识和对立统一等方法分析思考,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迁移思维和能力;这种迁移有助于引导考生通过学习,形成基本的史观和方法,并内化为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这样的考查更具有学科意义和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梳理,构建历史知识板块、网络,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4、语言表达能力和答题技巧的培养;平时对学生加强规范答题的训练,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注意史实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洁性;。
(安徽专版)2016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复习三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中国教育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教育的发展热点一:2015年7月25日,山西晋城皇城相府举办了“2015年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
来自甘肃、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7省市自治区的10名高考状元接受“康熙皇帝”敕封。
高考状元们骑马进入皇城相府御书楼广场,工作人员扮成“康熙皇帝”,敕封他们为“第一甲状元赐进士及第”,每人赏“诏书”一册、人民币1万元,《康熙字典》一函。
在教育部明令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的大环境下,此次“敕封典礼”又明显与商业活动相捆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感。
热点二:2015年,教育部规定对偏远、贫困地区考生,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选派专家到当地开展考核、实行网络远程视频面试等方式。
另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也大为拓宽:一本高校在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5万人,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继续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今年高考的新变化还包括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18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高校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等。
考点1 古代教育2.科举制度年(清末)被废除。
采取八股取士,2)戊戌变法失败后,废除八股文的措施被取消,科举取士依然阻碍着新式教育的发展,张之本专题在中考中的热点内容,具体表现在:(1)古代的教育。
这一内容命题者会以选择题、列举题等题型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科举制。
(2)近代的教育。
本内容主要涉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考点,题型以选择题和组合列举题为主。
(3)现代的教育。
命题者主要联系热点时政,以选择题、列举题等形式考查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等史实。
(1)列表归纳法。
通过列表归纳不同时期科举制的发展,了解科举制的特点、影响,正确评价该制度。
(2)联系时政法。
联系当前高考改革方案提出,总体方向是从2017年高考起,文理不分科,英语科目不再进行高考统考这一热点,了解新中国的教育发展,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单项选择题1.(2015·眉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2016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安徽省中考历史(开卷)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
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2.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
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他们的行径”是A.发动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D.对华倾销商品3.图1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4.《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
”“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大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
这表明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6.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近代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的进步思想家是A.姚莹B.包世臣C.夏燮D.王茂荫7.图2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犹太教D.伊斯兰教8.“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
下列符合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大化改新B.新航路开辟C.文艺复兴D.罗斯福新政9.一个由曼彻斯特6000名工人组成的组织在给林肯的信中写道:“这将使你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流芳后世。
请接收我们维护这一自由宣言的最高敬意。
”“这一自由宣言”指的是A.《独立宣言》 B.《宅地法》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人权宣言》10. 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2、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织布农耕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资治通鉴》
3、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
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材料来自()
A.康有为的上书B.曾国藩的奏折C.林则徐的文稿D.陈独秀的文章
5、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
6、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
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
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8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
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强盗。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10、如图,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为法典,它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2,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古代中日交流___________
(3)图3,已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它是___________
(4)图4,但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三、辨析改错
13、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
道整齐,异常繁华。
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流连忘返。
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
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改正: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对峙局面基本结束,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
改正:
【】(3)台儿庄战役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重大胜利,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改正:
【】(4)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农业,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
改正:
四、材料解析历史视角――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
材料一(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致的政体……”
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
―――以上材料引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关注现在】
材料三如图: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
(材料引自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
(3)据材料三,说说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实力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趋势,将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
【思考未来】
(5)你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统计表(单位:千马力)
1760年1800年1830年1870年
蒸汽机5351602060
水车70120160230
——摘自【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
(2分)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2) 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答出两个即可,2分)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的目的反面”?(2分)
材料三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3) 针对材料三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2分)
五、活动与探究
17、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历史上“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图1、图2分别属于哪场战争期间的形势图?(2分)1916年法德两国展开了一场后来被称为“绞肉机”的激战,此战役发生于图1中处。
(填写相应字母,2分)
【史海拾贝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是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2) 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3分)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3) 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