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理论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概念要素依法建立,立法先行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起点、过程、结果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风险分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含义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根据业务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根据政府介入程度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层次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第二章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国家至上法律至上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 Schmoller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重点弊端;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历史价值被政府接受,是德国率先实施的依据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充分就业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要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价值:被美国政府接受;需求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有效需求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政策主张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社保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的,最终是为了维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措施,只是为了刺激需求和保护生产,以实现充分就业,其政策并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障仅是“有限”保障;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卡尔多新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旧福利经济学:福利是一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感受到的满足通过国家干预,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来实现福利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历史价值: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起,是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依据旧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经济福利边际效用价值论①国民收入大小;②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思想:政府干预,实施社保,收入均等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与“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相对福利论”论社保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含义: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微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中观: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宏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点;粘性或者刚性特点、动态性特点、适度性特点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超度”客观原因: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增高、医疗费用膨胀;主管原因:政策原因、认识误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平等与公平公平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义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分歧社会保障中的平等参保资格上是否平等、在保险缴费、支付、水平上是否平等、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门槛是否人人相同、在社会保障模式层次上,促进收入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中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内部而言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外部而言的效率外部效率衡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职职工总收入中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一般公平原则:1生存保障原则;2正向分配原则;3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4普遍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1社会救助原则——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2社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3社会福利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4社会优抚原则——励军荣军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不同主义的不同公平原则:1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2关于社会保障收支问题;3关于“劫富济贫”和福利收入均等化问题4关于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问题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征税方式与征费方式费改税的积极作用提高征收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有助于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费改税的障碍面临着制度障碍和相应成本制度缺失成本与制度摩擦成本、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与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制度构架相冲突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型、完全积累型、部分积累型现收现付式:不同人群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内涵:利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优点:以支定收,只需考虑短期资金平衡,不必承担长期风险;缺点:当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经济发生动荡时,会增加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完全积累式: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内涵:未来用于支付保障待遇的基金为投保人在整个缴费期间的缴费额及其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积累来满足个人未来的保障需求;特点:费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基金的筹集与经济条件相联系,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缺点: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倍增;每个劳动者分别设立账户且历经多年导致管理难度比较大;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的结合;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完全积累;特点: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有机结合作为指导的基金管理方式;实践: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就是部分积累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确保制度正常运行:现实生活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一般都采取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式;合理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在企业、个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合理的社会保障费用;综合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一定期间内社会保障项目支付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支付准备金规模,剩余部分用于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收益原则: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流动性原则:衡量标准是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决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担任监督机构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任社会保障管理方式集权制管理: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把各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分权制管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自建立起一套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且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统分结合的管理:将相关性较强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分散管理第五章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模式,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衡量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通常作为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评价标准;替代目标和公式缴费工资替代率缴费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指数化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社平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地方社会平均工资个人退休前工资替代率个人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退休前工资金替代率根据社会保险的原则,养老金标准的上限应该考虑退休人员已经形成的生活水平,下限应当高于贫困线,即养老保险金必须高于社会救济的标准;国际劳工大会的文件规定:缴费和就业30年并有一个符合养老条件的配偶,正常的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不得低于40%--50%;国外的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在40%--70%之间,如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0%,法国为50%,日本最高为68%;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DB计划,defined benefit指按预先确定的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替代率与支付养老金标准,支付雇员退休时的待遇;“以支定收”例如:养老金水平=该职工退休前若干年的平均工资系数工作年限优点:收益额明确,退休后有收益有保障;缺点:有通货膨胀及待遇刚性增长等风险;缴费确定型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是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缴费标准,按照这个缴费标准投保费率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以收定支”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资金积累的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的多少优点:简便灵活、雇员选择权;缺点:保值增值难度大养老保险三支柱方案、五支柱方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含义: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目前定位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模式;建立了以受托人为中心的信托模式;企业年金由企业发起设立年金计划,并成立年金理事会,确定受托模式后,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选择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通过四个资格管理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第六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收入弹性较大供方信息垄断医疗服务需求易受心理作用影响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特点医疗服务具有异质性特点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医疗保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risk selection、撇脂cream-skimming、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医疗服务市场相连:第三方补偿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特点:普享的福利制度:本国全体公民资金流向:公民纳税——二次分配——医疗服务提供方——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不存在“第三方付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基本不起调节作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国家立法强制居民参保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先对应,第三方支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保障范围扩大,被保险人自付一定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制度,辅之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特点:自愿的契约关系,特殊商品,市场调节,政府责任是制订与监管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强调精算公平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概念:将医疗费用损失风险自留的一种形式,通过个人账户的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法律强制性储蓄的方式,要求每个有收入的国民在年轻时就要为其终生医疗需求储蓄资金;不能分散风险;强调基金积累,突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个人储蓄账户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消费;患者根据自己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医疗服务项目,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越高,个人自付的费用就越高复杂性:多种制度,主导制度分类依据·:兼顾资金筹集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起付线方式起付线方式又被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共同付费方式共同付费方式又称按比例分担,即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这一比例又称共同负担率或共同付给率;最高保险限额方式该方法是先规定一个医疗费用封顶线,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只偿付低于封顶线以下的医疗费用,超出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或由被保险人与其单位共同负担;混合式混合支付法是将上述多种支付方式综合起来应用的偿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Fee for Service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协议,按医生和医院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数量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形式;按住院床日费用支付Per Diem日均住院费用付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住院天数,按每一住院日的费用偿付标准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单病种支付Per Case医院对单纯性疾病按照疾病分类确定支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住院患者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为几级,对某组某级疾病的诊疗全过程一次性向医疗机构偿付费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根据医疗结构服务人数,按照每人定额定期由第三方向医疗服务方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为被保险人购买医疗服务的制度;总额预付制度Global Budget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内提供一揽子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医保两定点、三目录两定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处方外配药品购买;三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起付线社会统筹基金开始分担的医疗费用的金额起点, 为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共付制社会统筹基金分担医疗费用时,要求个人分担一定比例;封顶线社会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第七章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失业的概念: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三要素:年龄、工作能力、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的基本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流动选择机制引起历时较短,自愿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原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较长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事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难以预料,后果严重,难以治理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由于季节性变动而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所形成的失业现象,可以预料,容易解决失业陷阱在失业保险制度作用下,当失业者失业期间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收入和其他补助与找到工作的净收入相比具有很高的替代率时,失业者宁愿选择失业而不愿再就业;/缩小了失业者和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支付期限较长,客观上促使长期失业者形成;/等额发放不利于失业者再就业如何应对失业陷阱降低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短失业保险金发放时间、随给付期限累退发放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提前就业给予奖励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就业援助相结合转变失业保险条例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创建的客观必然性以三个法规为线索的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脉络初创: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发展: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3年完善: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从三大法规的变化看失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资助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抑制企业解雇员工,稳定就业均等金额给付不论失业前收入水平多高,都规定给付同一绝对金额的津贴均等比例给付按失业前一段时间平均收入水平的同一比率给付津贴递减给付失业津贴占原工资的比例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成反比根据失业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给付金额或降低给付比率均等金额线付与均等比例给付相结合失业津贴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与原工资相联系的部分给付期限最高限额为连续领取8~39周,通常为26周给付期限与失业者的年龄条件、缴费时间以及失业率有关失业保险给付期限计算方法连续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最长期限连续计算累计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超出不再享受第八章其他保险工伤保险实施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也称无过失补偿原则;劳动者意外遭遇工伤事故,不论事故责任人是谁,不论雇主、雇员哪方过失,甚至没有过失,劳动者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给付与责任追究分开本人犯罪或故意行为除外;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的保费由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待遇标准从优原则工伤保险待遇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优厚只要符合工伤标准,待遇给付即可获得,不考察年龄、缴费期等其他因素补偿、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从经济补偿转向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及职业康复相结合,这是现代工伤保险的标志也是发展趋势职业病工伤是职业性伤害的简称,内容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工伤包含伤、残、亡三种情况,均为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引起的后果;“伤”指致使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损;“残”指经治疗修养无法复原,以致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亡”指死亡;职业病的范围是由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即工伤保险范畴内的职业病是国家认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工伤认定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前,首先必须对受伤者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支付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规范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度指导思想:从原来纯粹的生活保障,逐步转向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大环节的一体化保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伤范围及职业病认定因工伤残等级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与贫困度量贫困的界定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经济学范畴,甚至还涉及心理学领域贫困的度量恩格尔系数市场菜篮子法生活形态调查法我国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保障对象界定;条例规定,低保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保障标准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来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第四阶段: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恩格尔系数社会救助制度的含义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遭受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社会救助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制度,其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避免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社会救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责任。
社会保障制度—制度理论基础
(一)萌芽阶段 (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 1601年英国颁布《旧济贫法》 ——这是健康 保险的萌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欧洲多国工人 自发成立互助组织,提供民间医疗保险: 英国的友谊社 德国的扶助金库
(二)建立阶段 (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1883年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社会 医疗保险诞生。
(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突出问题
1.供给效率问题 医疗机构微观运行缺乏活力,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 下,难以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2.可持续问题 由于供需双方缺乏费用意识,医疗消费水平过高, 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二、社会医疗保险
(一)社会医疗保险的概念(典型国家:德国) 1.概念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个人 按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雇员(有时可包括其家属)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2.实质 个人收入的再分配,或者说是个人收入的横向转移,即健康 者的一部分收入向患病者转移,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向低 收入者转移,以实现互助共济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项目一 1.1.1医疗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一、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狭义(medical insurance):针对疾病诊治所发生 的费用的保险 广义(health insurance):不仅补偿由于疾病给 人们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还补偿由于疾病带来的 间接经济损失,对分娩、残疾和死亡等也给以经济 补偿,甚至支持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等。
三、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一)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概念(典型国家:美国) 商业医疗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以营利为目 的的一种医疗保险形式,其筹资不是强制性的,而 是由投保人自愿选择保险项目,并交纳相应的保险 费,属自愿保险。
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大纲(2008年修订)课程编号:英文名:Social Security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前置课:保险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后置课: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学分:3学分课时:48课时主讲教师:曹信邦、林治芬、陆解芬选定教材:曹信邦,《社会保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课程概述:《社会保障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保障的内涵、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障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及经济条件;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过程;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基础,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的社会保障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使用;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成,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抚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改革的趋势。
教学目的:通过《社会保障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广泛、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社会保障诸范畴的概念、性质、作用以及运用社会保障范畴解决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才能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保障实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管理的需要。
由于《社会保障学》课程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门比较陌生课程,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并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考虑使用教师课堂讲解、提供教学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注意运用国际上社会保障实践上比较成熟国家的经验,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保障有关理论,通过深入浅出的探究、剖析,从中找出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石一、名词解释1.福利经济学答:福利经济学是寻求最大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亦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起着直接的特别重要的作用。
2.帕累托最优答: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最适度即当某种分配标准既定时,遵照这种标准,研究何种状态会使集体中各个人达到最大可能的福利。
我们规定最大偏好状态是:在那种状态,任何微小的改变,除了某些人的偏好依然不变而外,不可能使所有人的偏好全增加,或者全减少,这就是帕累托最优。
3.凯恩斯主义答: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盛行30多年的凯恩斯主义,则是工业化国家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柱。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摒弃以前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自动调节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的市场机制这种传统概念,指出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这一机制,因而需要国家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否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便不可避免地要灭亡。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政策主张,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从而事实上推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4.仓储后备论答:仓储后备论是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渊源,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也是依靠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思想。
正是基于仓储后备思想,中国历代创设了不少仓储,如常平仓、义仓、惠民仓等,这些设施也确实为救济灾民贫民发挥过很好的作用。
5.大同社会论答:大同社会论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用精炼的语言首先提出并描绘了“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则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同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则是人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劳动,所有的社会成员均有生活保障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客观原因、基础条件.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客观原因、基础条件的再探索王洪春一、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在当今世界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总结、归纳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原因,以便更好的研究社会保障理论,推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一)福利国家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直接的、最有力的理论依据。
正是在这二者的影响下,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了飞速的发展。
据考查,福利国家的思想萌芽早在18世纪后期就出现了(参见下文),但是,英文的“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一词,出现的较晚,并且是来源于德文的Wohlfahrasstaat。
这一词是德国右翼批评家用来形容1920年代的德国社会民主魏玛共和国的,是作为贬义词使用的。
此后,该词最早是牛津大学教授齐默恩(Zimmern)经济学家乔治·舒斯特爵士(Sir George Schuster)译成英文,他还特意说明:“我用‘福利’国家一词,是淡化‘强权’国家独裁者的影响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表明他们自己也要为其人民创造福利”。
再往后,福利国家的思想又被英国英格兰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市的大主教威廉·邓普(William Temple)所利用,并因他在1941年出版的《公民与教民》(Citizen and Churchman,也有人翻译为《公民与教徒》)一书使用“福利国家”而得到普及。
他依据welfare 和warfare 在字形和读音的相似之处,巧妙而生动地提出,应该由welfare state (福利国家)来代替纳粹德国式的warfare state(战争国家)。
这位大主教说:德国是一个warfare state,我们要用welfare state代替warfare state。
(Bob Holman Saturday,June 30, 2001)不过,应当指出的是:我们国内许多学者在谈到福利国家论和福利经济学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理论贡献时,往往不加区别的把这二者混为一团,实际上,福利国家理论与福利经济学有共同点,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的理论贡献也有所侧重。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础ppt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选自《礼记·礼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社会再 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原 理,是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从经典作家和理论家的论述中可以将马克 思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概括为以下主要观 点:
一、满足人的需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满足人的需要是人 们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动力,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 目的,这一基本观点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之 一。
三、旧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及政策主张
四、瑞典学派的分配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 想及其政策主张
(一)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否定 社会救济作用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府 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一) 代表人物:古斯塔夫.施穆勒、布伦坦诺
强调自由主义立场相对性,突出国家地位与作用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对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 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
➢ (一)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
目标:消灭贫富的巨大差距和对立,使全民共享社会经
(1)国家不仅应该提供适当水平的养老金,而且应支持强制 性的养老储蓄。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西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福利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主张);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主张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思想凯恩斯学派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主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构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理论的创立一、德国历史学派1、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2、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主张二、福利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的产生2、福利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一、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1、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二、“福利国家论”的社会福利思想1、改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2、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思想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社会福利思想4、《贝弗里奇报告》第三节社会保障理论的多样化发展一、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1、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2、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二、现代货币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三、供给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1、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2、供给学派理论中有关的社会保障思想四、消费理论和交叠世代模型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构成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1、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2、关于必要劳动价值的社会保障思想3、关于最低工资的社会保障思想二、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1、社会保障原则2、社会保障权利3、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特征考试范围:1、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主张是什么?2、凯恩斯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思想具有哪些特征?4、列宁的“国家保险”思想的主要含义是什么?5、试分析新福利经济学与旧福利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6、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试题型: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主要参考书:1.郭士征.社会保障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 中央财政安排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从 2003年的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14亿元。 农村医疗救助支出从2003年的3亿元增加到 2007年的13.2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还 安排专项资金30亿元,支持农村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二、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1、庇古:《福利经济学》 2、帕累托:帕累托最优 3、阿马蒂亚·森: 《集体选择》 《以自由看待发展》 《贫困与饥荒》 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
国际上采用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富的标准
系数大于0.6为贫困, 系数在0.5和0.6之间为温饱, 系数在0.4和0.5之间为小康, 系数在0.2和0.4之间为富裕, 系数在0.2以下为最富有。
中国恩格尔系数的有关数据
北京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渐下降趋势。 从1978年到2006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恩 格尔系数由58.7%下降到30.8%,下降了 27.9个百分点。 中国农民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6.25%下 降到2006年的43.02%下降3%。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 1922 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 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 等于1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 介于0 介于0和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 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 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二、特征
• 互济性— 对风险旳分流; • 社会性 — 对象、基金起源、使用; • 福利性— 非盈利性 ; • 强制性 — 依法实施、征缴、依法享有
。
2023年
三、社会保障旳功能
• 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公平——“社会安 全阀”
罗宾汉原理:“假如国家不关注弱势群体,那么弱 势群体就可能自己采用不正当旳手段满足他们旳生 活需要、维持他们旳利益即保障他们旳生存权。”
2023年
(三)社会保障水平旳特点
• 动态性; • 刚性; • 客观上存在一种“适度区域”。
2023年
第二节 社会保障旳原则与特征
一、原则 • 普遍性原则; • 公平原则; • 适度原则——待遇、目的、承担; • 统一原则——收缴、待遇、规则、政策、管理; • 相应原则; • 多重原则-体系、主体、筹资渠道、满足需求。
2023年
政治与社会构造
• 社会保障问题不但是克林顿(民主党)两次 大选纲领旳主要内容,也是克林顿执政8年关 注旳要点。虽然美国历届总统上任后都不得 不经常食言。在克林顿每七天一次旳广播讲 话中、每年一次旳国情咨文中,社会保障问 题经常成为要点。
• 小布什来自共和党,在社会保障政策方面与 克林顿针锋相对。(2023)坚决减税 ;将许 多社会福利项目私营化。
2023年
拼爹游戏 • 大吃小,是实力!小吃大,是智力!大
小通吃,是权力! 李双江儿子李天一案、富二代、
2023年
2)公平旳规则体系:
分配规则、评价或裁判规则公平; 无辱骂、无歧视、无骚扰、无虐待——东 莞一家鞋厂招聘启事旳“确保条款”
2023年
3)公平旳合用领域:
物质财富旳首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及其 他多种社会资源中。
社会保障基础理论
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第2节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一、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学说(一)德国新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布伦坦诺(Lujo Brentano)等人。
传统经济学认为,国家的职能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而不是干预经济。
但新历史学派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
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国家的公共职能应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都应由国家实现。
他们从改良社会主义观点出发,提出要增进社会福利,实行社会改革,并通过工会组织来调整劳资之间的矛盾,主张由国家来制定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
这些主张成为德国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
德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社会保险法》,并随之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保险法律。
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主张被俾斯麦政府所接受,从而成为德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的理论依据。
(二)福利经济学说A.C.庇古(1877----1959),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1912年,庇古出版了《财富和福利》一书,1920年又把该书扩展为《福利经济学》,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福利经济学理论。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也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庇古认为,经济福利的增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这是检验社会福利的两个标准。
庇古关于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福利越大的论点,基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他认为,把收入从相对富裕的人转移到相对贫穷的人手中,从整体来说,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
他从中得出结论说,在不减少国民收入总量的前提下,“提高穷人所获得的实际收入的绝对份额,一般来说,将增加经济福利”。
同时,他提出由国家采取征收累进税、举办社会福利设施、失业津贴、社会救济等措施,实施财富由富人向穷人的转移,以达到收入的均等化。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比较
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经济学家将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视为经济政策 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社会保障的功能就由 社会功能转变为经济功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 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既为社会保 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增强了对社会保障的 需求规模和需求水平。
三、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 (一)古典经济学派否定社会保障 (二)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派 赞成社会保障 (三)社会保障理论将融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 主义的合理内核
注意:
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有时是矛盾的,如收 入分配。社会保障促进社会的横向公平 是社会保障第一公平目标或基本公平目 标。在保证第一公平目标实现的基础上 适当兼顾纵向公平。
由于社会保障实现或促进横向公平的目标, 从而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基本需求
(三)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
讨论:
为什 么要 坚持 公平 优先 的原则
• 同时认为,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作用应当是 受制约而不是无限制的,是推进而不是提供,进而 主张国家应当建立内部竞争市场,在购买和出售服 务上让不同的经济成分参与竞争。
总之,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的 主要观点是:福利服务市场化是最好的 选择,应当减少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 责任,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由社会成 员自己为自己谋取福利。
公平性原则
•基本出发点、基本归宿 •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讨论: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如何?
2.公平的两种状态
① 纵向公平:按照某一分 配要素排列,分配结果 使每一个人得到相同的 分配效率或分配效果, 即个人分配效率的无差 异曲线。 ② 横向公平:是按照某一 分配要素排列,使每一 个人得到相同的分配状 态或分配结果,即个人 分配结果的无差异曲线。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学科性质、目标功能及意义)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第四章社会保障的相关关系第五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第六章社会保障基金第七章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第八章社会保障水平第九章社会救助第十章社会保险第十一章社会福利绪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一、国外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国际劳工组织(1942):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
德国(陈良瑾,1990):即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英国(贝弗里奇,1942):为消除贫困,以普遍性和类别原则,为国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
美国(美国社会保障署,1995):指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以保险,还为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
为抚养子女而发给的家属津贴也包括在这个定义之中。
日本(陈良瑾,1990):是指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
对陷入生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援助,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真正有文化的成员的生活。
二、港澳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的界定香港:——(官方)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并通过向有需要的人士直接发放款项的方式提供的福利,包括综合保障援助计划、公共福利金计划及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灾民紧急救济等。
——周永新:政府为保障国民最低生活需求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非供款性的社会救助、供款性的社会保险和普遍津贴制度。
——莫泰基(1993):社会保障可以理解为一个政府设立的制度,运用大众的财富,给予需要的人最基本或应得的援助,藉以维持生活需要,以及配合社会发展,增加国民福利。
[经济学]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低于0.2 收入绝对平均 0.2-0.3 收入比较平均 0.3-0.4 收入相对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 收入差距悬殊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 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 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 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 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
一、西方的社会保障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渊源
(一)人文主义 (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三)慈善思想 (四)救济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 莫尔 《乌托邦》
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人类社会福利得以 充分发展和进步的社会
康帕内拉 《太阳城》
提倡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们互帮互助和重 视国民福利的自然和谐社会
“第二代福利”思想
3、第二代福利应该能够适应英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改 变,工作和照料孩子是夫妻共同承担的,而且退休生 活将构成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福利制 度必须使这种家庭生活变化趋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感来替代恐惧感。 4、现代社会福利应该增强人们的社区感和使命感, 现代福利社会所依靠的不是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 府,而是提供就业和教育、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 府。第二代福利不应该通过高高在上的政府来发号施 令,而应该鼓励地方决策和革新措施,鼓励公共和私 人开展合作。
贝弗里奇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爵士发表的《社会保险 和相关服务》 报告的主要思想是保护由各种社会风险所导致的每个贫困 人员 国家应该消除国民的五大毒瘤,即贫困,疾病,愚昧 (教育)、肮脏(住房和环境)和懒惰。 社会保障的原则:普遍性原则(又称全民保障原则)、保 障基本生活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全面的原则(以公 民需要为原则)、实行均一保险费支出原则、区别对待原 则。 社会保障的方式: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树立了保障项目从零星分散到的全面系统的典范 对二战后发达国家盛行的“福利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保障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由来发展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实施的对象是。
2.英国的旧《济贫法》颁布于年,又称;新《济贫法》颁布于年。
英国政府在二战后采纳了中的许多政策主张,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使其成为了第一个“福利国家”。
3.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是国颁布的。
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5. 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935年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6.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产生于年。
三、单项选择题1.最早使用社会保障social secureity 这个词是在(A)A 1935年B 1941年C 1834年D 1835年2.东欧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仿效前苏联的型社会保障模式。
A “投保资助”B “国家保险”C “福利国家”D “储蓄保险”3.为全体英国公民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的是。
A 庇古B 凯恩斯C 贝弗里奇D 罗宾逊夫人4.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的社会保障法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B 《社会保障法》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D 《社会保险暂行条例》5.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规定保障公民的生存是政府的义务。
A 旧《济贫法》B 新《济贫法》C 《公共健康法》D 《退休金法》6.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7. 社会保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标志是A 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障法典》B 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C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D 1941年国际劳工组织《大西洋宪章》8.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方面的综合性法律是A 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B英国的《国民保险法》 C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D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四、多项选择题:1.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三大原则是A普遍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全面保障原则 D福利性原则2.德国在十九世纪颁布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险法律,标志着世界上开始有了社会保险制度,这些法律包括A国民保险法 B疾病社会保险法 C工伤事故保险法 D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五、简答题1.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有哪些?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国家全体社会成员2.1601 《伊丽莎白济贫法》 1834年《贝弗里奇报告》3.德疾病社会保险法4.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5.德美6.1917三、单项选择题1.(A)2.B3.C4.A5.B6. B7. C8.B四、多项选择题:1.ABC2.BCD3.ABCD五、简答题1.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充实阶段调整阶段各阶段的标志:萌芽阶段(1601-1882年)——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发展阶段(1883-1944年)——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充实阶段(1945-1972年)——《贝弗里奇报告》1945年被工党采纳调整阶段(1973年至今)资本主义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英国1979年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社会保障》课件——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
• 一方面,人类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取得人类 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 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再生产实现人类的延续和 劳动力的更新。
•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互为前提,互为 条件,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制约。这两种 再生产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才能 协调发展。
84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第三,庇古依据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收入均 等化”的转移措施。
• 第四,庇古反对无条件的补贴,最好的补贴是那种“能够 激励工作和储蓄”的补贴。
94
新福利经济学
• 新福利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罗宾斯、希克 斯、卡尔多、霍特林的补偿原则以及柏格森和萨缪尔森等 的社会福利函数论为代表。称其为新福利经济学,是因为 它继承了旧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一些基本论点,但在 研究方法和观点上有较大差异。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
71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社会保险的理论基础 • 实质是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基本权利 • 卢梭 • 这种人人共有的自由,是人的本性的结
果。人的第一条法则是维护自己的生存。 • 伏尔泰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等人,显然都是
平等的。
72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杰弗逊: • 在自然法则下,人人生而自由,人人生来
• 第三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社 会保障进行一定的补助,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
82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三、“两种生产”理论 •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其中包括“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 •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中心内容,劳动力再生
产(人口生产)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因为劳动力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承担者。
社会保障学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第二节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经济学领域对社会保障的影响是日益增强 的。 社会保障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特定社会 目标与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经济活动。
一、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体现在: 1、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是一种社会价值选择, 经济学的选择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2、经济学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提供技术 支持。如收入分配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 3、经济学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提供有 价值的思维方式,保证社会保障从空想主 义进化到理性发展。
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主要内容:
概述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政治学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概述
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深受一定 的理论流派与价值偏好的影响。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
1、宗教(佛教、基督教) 道德基础 方法示范 制度补充 2、空想社会论 古希腊 柏拉图 理想国 英国 莫尔 乌托邦 意大利 康帕内拉 太阳城 法国 摩莱里 自然法典(18世纪) 19世纪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二战”以后,“机制模式”在各国的迅速发展, 则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影响密切相关。正是在凯恩 斯理论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其追随者发现了社会 保障具有促进经济稳定和经济均衡的效应。在凯 恩斯经济学的影响下,社会保障逐渐由一种救残 助缺的措施演变成了一种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 在其理论的引导下,“机制模式”逐渐完备,并 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保障模 式。
一方面,政治需要社会保障作为实现目标 的工具和手段;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的 推动,并对政治产生相当的影响。
警惕社会保障的泛政治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代福利”思想
3、第二代福利应该能够适应英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改 变,工作和照料孩子是夫妻共同承担的,而且退休生 活将构成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福利制 度必须使这种家庭生活变化趋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感来替代恐惧感。 4、现代社会福利应该增强人们的社区感和使命感, 现代福利社会所依靠的不是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 府,而是提供就业和教育、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 府。第二代福利不应该通过高高在上的政府来发号施 令,而应该鼓励地方决策和革新措施,鼓励公共和私 人开展合作。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3、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
社会保障支出会成为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因此 社会保障必然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从而影响雇主 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
贫困理论
1、贫困的类型 绝对贫困:在某一时期个人和家庭依靠劳 动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 的生存需要的贫困或者生存状态。 相对贫困: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国家,由 于某些人或者某些家庭的收入水平低于 另外一些人或者家庭而产生的生活状况 或贫困状态 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运用社会政策(社会救助)打破贫困的恶 性循环
2、理论的产生
人们发现,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过去往往强调社会的公平性, 重视社会保障对经济的积极作用,而比较忽视社会保障对经济发 展的消极作用。所以,在理论上开始从传统的偏重于公平转向以 公平为主并兼顾效率。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1、市场失灵理论
通过政府来举办社会保障制度来弥补市场失灵,或者来解 决市场无法解决的社会公平问题 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失灵具体表现为政府对人们的生活 领域干预过大,包揽太多。由于片面地强调政府在社会保 障中的作用,结果导致了社会保障的发展程度超越了经济 发展水平并产生了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贝弗里奇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爵士发表的《社会保险 和相关服务》 报告的主要思想是保护由各种社会风险所导致的每个贫困 人员 国家应该消除国民的五大毒瘤,即贫困,疾病,愚昧 (教育)、肮脏(住房和环境)和懒惰。 社会保障的原则:普遍性原则(又称全民保障原则)、保 障基本生活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全面的原则(以公 民需要为原则)、实行均一保险费支出原则、区别对待原 则。 社会保障的方式: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树立了保障项目从零星分散到的全面系统的典范 对二战后发达国家盛行的‚福利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瑞典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 会主义
把‚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化‛作为社会保障的两 个主要内容,主张国家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平 抑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实现‚充分就业‛。同时主张 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和 消费水平趋于均等化,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提 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收入均等。 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保留西方国家的 民主制度,经济上实行国有化、福利国家和市场经济 相结合的制度 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瑞典的社会保障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2、政府失灵理论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1、两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在社会公平的基本目标下,社会保障具 有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基本功能 。 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对经济 发展有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 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 2、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从整体上有积极 影响,但其相对影响或个别影响可能是 不确定的,甚至是消极的,会阻碍劳动 力供给
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 标志: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出版
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 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 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 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 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为基础,主 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达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从而增进人类福 利 他所认为的收入平等,就是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政策 把向富人征得的税款用来举办社会福利设施,让低收入者 享用。庇古认为,通过这一途径实现‚把富人的一部分钱 转移给穷人‛的‚收入平等‛,就可以使社会经济福利达 到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末 卡尔多 假想的补偿原理:是指某一经济变动虽 然有受益者和受损者,如果受益者给予受 损者以补偿,使得受损者也接受这一变化, 那么这一经济变化就意味着社会经济状态 的增进。
德国新历史学派
施穆勒:19世纪70年代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 能:强化国家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强 调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强 调劳工问题 的严重性 人类经济生活不仅要满足物质方面的欲望,还 要满足高尚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强调经济 与伦理道德的相关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险的一个重 要理论基础
新剑桥学派
二战后流行于英国的凯恩斯主义的两个分支之一, 以凯恩斯收入分配理论为依据,出发点解决社会 分配的不公平问题,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代 表人物:罗宾逊等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对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 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关于必要劳动价值的社会保障思想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 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二: 维持劳动者家属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 料价值;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以上所需要的劳动为必要劳动,超出部分 为剩余劳动。
列宁
1、社会保障原则
空想社会主义
2、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傅立叶
他认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圣西门
《人类科学概论》 《新基督教》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一)大同社会论 (二)社会互助论 (二)仓储后备论 (四)社会救济论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理论
(一)福利经济学说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 (三)凯恩斯主义 (四)新剑桥学派 (五)贝弗里奇 (六)新自由主义 (七)布莱尔 (八)瑞典学派
二、 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与恩格斯 列宁
马克思与恩格斯
贫困化思想 济贫思想 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 关于必要劳动价值的社会保障思想 关于最低工资的社会保障思想
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如果我们把 ‘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末 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该 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 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 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 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 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 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 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 贫事业的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三、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
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贫困理论
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
1、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保障中的相互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矛盾 :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矛盾关系,效率 和公平的增加,都要以对方一定的损失作为代价 公平与效率的相互补充: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 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反过来,要提高效 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
一、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一)人文主义 (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三)慈善思想 (四)救济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 莫尔 《乌托邦》
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社会福利得以 充分发展和进步的社会
康帕内拉 《太阳城》
提倡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们互帮互助和重 视国民福利的自然和谐社会
列宁
3、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特征
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 社会保障的权利是完全得到保障 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无差别,平等地享受社会保障待 遇 社会保障的实施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 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或社会来负担 社会保障水平 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劳动者等国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家的社会保障管理机 构
凯恩斯主义
20世纪20—30年代 凯恩斯 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提高消费倾向,实现充分就 业,提高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 但在凯恩斯主义思想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是有限 的,是一种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 福利价值取向,并非真正关注社会保障本身。 实现充分就业就是实行就业社会保障,就业社会保障 是它主要理论观点之一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理 论基石之一
1912年《劳动者保险纲领》提出四项原则 1917年在《党纲修正资料》中加以概括 1918年10月《劳动者社会保障原则》中进一步完善
2、社会保障权利 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还体现在前苏联的 宪法中
1936年的宪法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了社会保障权利 1977年通过的新宪法对社会保障的规定更加具体化
贫困理论
2、衡量贫困的指标
基尼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 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 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判断 收入分配公平程度, 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 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