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工6大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风险规避与防范
企业用工风险规避与防范
企业用工风险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威胁,这些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声誉损害和法律纠纷。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规避用工风险。本文将分析企业用工风险的主要类型,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和防范策略。
一、企业用工风险的主要类型
1. 招聘风险
招聘风险主要包括招聘不合适的人才、招聘过程中泄露商业秘密、招聘渠道风险等。不合适的人才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团队氛围,而招聘过程中的商业秘密泄露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 培训风险
培训风险主要包括培训效果不佳、培训过程中员工流失、培训成本控制等。培训效果不佳可能导致企业投入的培训资源无法得到预期回报,员工流失则可能导致企业的人才储备不足。
3. 薪酬福利风险
薪酬福利风险主要包括薪酬结构不合理、福利待遇不合规、薪酬泄露等。薪酬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福利待遇不合规可能引发员工投诉和劳动争议。
4. 劳动争议风险
劳动争议风险主要包括因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加班工资、离职待遇等引发的争议。劳动争议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诉讼,影响企业声誉和稳定运营。
5. 法律法规风险
法律法规风险主要包括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变动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可能导致企业遭受罚款、赔偿等经济损失,政策变动可能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二、企业用工风险的规避与防范策略
1.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标准和流程,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企业面临的用工风险及应对措施-漯河平平(2014年9月25日)
【应对策略】
1、规章制度制定、修改履行民主程序
a.保留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 如:通知、公告、讨论的回复、会议记录的签
名
b.履行公示、告知程序 (小知识:职代会的比
例:职工总数的5%-10%;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
出席。)
2、对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查 (或修订或 删除)
3、公示或告知方法与技巧: A、员工手册(含重要规章制度)发放法 (保留签收记录) B、规章制度文本附签名页
三、劳动合同订立形式及其风险应对
劳动合同的书面化: 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应采取 书面形式
【风险提示】
• 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 1、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2、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订立书面劳动合 同的,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十、末位淘汰制及其风险应对 十一、招聘工作中的风险应对 十二、劳动合同签订问题及其风险应对
一、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及其风险应对
(一)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相当于用人单位内部的“法律”,是用
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劳动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其 制定、修改要遵照法定程序。 (二)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程序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
【风险提示】
1、仅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仅签订试用合同或劳动合
企业面临的用工风险及应对措施(讲解版)
双方还签订了保密合同,约定李某在与爱仕达 公司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之日起24个月内,不得自 营或为他人经营与爱仕达公司有竞争的业务;如故 意违反合同约定的竞业禁止,应一次性支付给爱仕 达公司5万元违约金。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 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按照以下程序: 起草→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 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或告 知
【风险提示】
1、不合法的规章制度 A、不能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 B、在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案件依据
七、非全日制用工及其风险应对 八、劳务派遣问题及其风险应对 九、非法用工和个人承包用工及其风险应对 十、末位淘汰制及其风险应对 十一、招聘工作中的风险应对 十二、劳动合同签订问题及其风险应对
一、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及其风险应对
(一)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相当于用人单位内部的“法律”,是用
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劳动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其 制定、修改要遵照法定程序。 (二)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程序
B、制度的执行应注意的事项 1、要求员工对考勤管理制度签字
确认;
2、考勤记录必须保留至少两年备 查;
3、非正常考勤状况尽量让员工签 字确认。
人力资源部门用工风险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部门用工风险分析报告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用工风险。为了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这些风险,本报告旨在对人力资源部门的用工风险进行分析。
二、背景
1. 企业规模扩大: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着更多的用工风险,包括招聘难度、人员流动性增加等。
2. 法律法规变化: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人力资源部门的用工政策和程序也需要相应调整,以符合法律要求。
三、用工风险分析
1. 招聘风险:招聘过程中存在招聘渠道选择不当、应聘者信息真实性难以辨别等风险。
2. 人员流失风险:人员流失对企业正常运营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包括员工离职造成的岗位空缺、流失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流失等。
3. 劳动纠纷风险:劳动合同的解除、薪酬福利等问题可能引发劳动纠纷,进而对企业形象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4. 员工满意度风险:不满意的员工可能造成团队士气低下、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四、应对策略
1. 建立招聘标准和流程:制定明确的招聘标准和流程,加强对招
聘渠道的筛选,确保招聘过程的透明公正。
2.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增加员工
的专业技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依附感和满意度。
3. 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加强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纠纷,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4. 实施激励措施:设计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员
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五、结论
人力资源部门的用工风险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需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预测和应对。通过建立招聘标准和流程、提供
中小企业劳动用工风险与规避策略论文字数1000字
中小企业劳动用工风险与规避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经营
过程中,劳动用工风险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劳动用工风
险与规避策略。
一、劳动用工风险
1.人员招聘风险
招聘人员时,中小企业存在许多风险。如吸毒、违法犯罪等,如果这些人员进入企业,对企业的经济和声誉都会带来重创。
2.用工合同风险
中小企业常常为了节约成本,使用标准劳务合同,这会让企业面临用工合同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劳动者的工作能力、福利待遇、工作职责等也会导致用工合同的纠纷。
3.工伤风险
工伤是企业的一大风险点。如果企业不及时支付工伤保险及赔偿费用,将会受到法律
制裁和罚款。另外,如果劳动者死亡或残疾,企业不仅要承担赔偿责任,还可能会失
去劳动者家属的信任。
二、规避策略
1.加强招聘流程管理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招聘流程管理,制定评估标准和面试流程,确保用人单位了解求职
人员的个人背景和能力,并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在招聘过程中,企业还应切实检查求
职者的证件、学历、工作经验等,减少招聘风险的发生。
2.制定用工合同
中小企业应该制定用工合同,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和薪酬待遇,以避
免后续用工纠纷的产生。同时,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确
保员工按时出勤、工作到位,提高企业的效益。
3.做好工伤事故预防
中小企业应该尽量避免发生工伤事故。企业应该优化安全措施,如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劳动者安全意识、严格监管设备等,从源头上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如果不慎发生工伤事故,应及时进行处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务派遣的用工风险与应对策略
劳务派遣的用工风险与应对策略劳务派遣是一种用工模式,它允许企业将部分工作任务外包给其他
劳务派遣公司,该公司再派遣临时工或雇佣兼职员工来完成工作。虽
然劳务派遣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和降低用工成本,但
也存在一些风险。本文将探讨劳务派遣的用工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
对策略。
1. 法律风险
劳务派遣企业需要遵守相关劳动法规,确保派遣员工的权益不受侵害。然而,一些企业可能忽视法律法规的要求,导致用工风险的出现。因此,劳务派遣企业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员工福利保障等
方面;
(2)定期对派遣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保护自身权益。
2. 用工质量风险
由于劳务派遣企业的员工数量庞大,员工素质、技能水平可能不一,存在一定的用工质量风险。为应对此类风险,劳务派遣企业可以采取
以下策略:
(1)严格招聘标准,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评估;
(2)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质量;
(3)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 安全风险
劳务派遣企业可能面临一些安全风险,如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工作
场所安全问题等。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劳务派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工作场所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2)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3)购买适当的劳动保险,为员工提供保障。
4. 组织风险
劳务派遣企业需要管理大量的派遣员工,涉及到组织和协调的风险。为了降低组织风险,劳务派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建立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对员工信息进行跟踪和管理;
企业用工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以企业用工风险点及应对策略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企业用工是企业运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风险。了解和应对这些风险,对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用工问题,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招聘、雇佣、劳动关系和离职等方面,探讨企业用工的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一、招聘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1.招聘信息真实性风险。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往往会发布招聘信息,但有些信息可能存在虚假、夸大的情况,从而误导求职者。应对策略是确保招聘信息真实可靠,对求职者提供准确的岗位描述和薪资待遇。
2.招聘程序合规风险。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需要遵守招聘程序的合规要求,包括公平竞争、避免歧视、保护求职者个人信息等。应对策略是建立招聘程序规范,制定明确的招聘标准,确保招聘过程合法合规。
二、雇佣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1.劳动合同风险。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可能存在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合法或不完整的情况,导致劳动关系纠纷的发生。应对策略是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制定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并确保合
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工资支付风险。企业在工资支付过程中,可能存在工资拖欠、迟发或不足的情况,导致员工不满,甚至引发劳动纠纷。应对策略是建立完善的工资支付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并建立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三、劳动关系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1.劳动纠纷风险。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存在各种潜在的纠纷风险,如劳动合同解除、工资争议、工伤赔偿等。应对策略是建立专门的劳动纠纷解决机构,及时处理纠纷,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劳动合同法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及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法下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及应对策略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用工关系的基本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公平利益关系。然而,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过程
中仍然面临一定的用工风险,如员工流失、劳动纠纷等。为应对这些风险,用人单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用人单位应加强员工招聘和筛选工作。招聘时,应广泛宣传职
位信息、准确描述岗位要求,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工具,吸引合适的人才。在筛选过程中,可以通过面试、测试等方式对应聘者进行综合评估,
确保雇佣符合公司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用人单位需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
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框架,明确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应依法与
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酬福利等条款,避免产生纠纷。
第三,用人单位应加强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
是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可以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促进员工
通识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第四,用人单位应加强劳动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劳动纠纷是用人单
位的一大风险,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形象的受损或赔偿的风险。用人单
位应建立健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例如设立专门的负责人事争议处理的
部门或岗位,建立员工投诉和反馈渠道,妥善处理员工的诉求和抱怨。
最后,用人单位应加强员工关系管理。良好的员工关系对于减少用工
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用人单位可以积极沟通,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
在组织内建立互信互谅的工作氛围。此外,合理激励和奖励员工,提供良
企业用工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风险点
1.人力资源招聘风险
–高薪水引来不适合岗位的应聘者
–应聘者提供虚假信息
–用工需求发生变化,导致招聘人员不足
2.员工离职风险
–关键岗位员工离职对企业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重要商业机密外泄
3.用工合规风险
–法律法规变化导致用工合规问题
–缺乏劳动合同或未及时续签劳动合同
应对策略
1. 人力资源招聘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招聘筛选流程
–制定合适的职位描述和要求,减少应聘者信息不匹配的风险
–合理设置面试环节,综合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适应度•采用多元化招聘渠道
–结合不同的招聘渠道,如在线招聘平台、社交媒体等,扩大招聘范围
–配合招聘广告宣传,吸引更多符合要求的应聘者
•加强背景核查
–确认应聘者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
–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专业的背景调查,排除应聘者提供虚假信息的风险
2. 员工离职风险应对策略
•加强员工关怀与激励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情绪和职业发展需求,减少离职率
–设计激励机制,确保员工的薪酬福利与市场水平接轨•建立知识保护机制
–将核心商业机密进行明确分类,确保关键信息只有少数人可见
–实施严格的保密协议以及技术保护措施,防止商业机密外泄
3. 用工合规风险应对策略
•定期进行人事政策培训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使员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劳动法律法规
–建立规章制度手册,以便员工随时查询相关用工政策和规定
•委派专人负责用工合规
–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关注劳动法律法规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企业用工的合规性
–建立用工合规检查机制,确保劳动合同及其他用工相关文件的合规性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的有效规避与防范
2023企业用工法律风险的有效
规避与防范
CATALOGUE 目录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概述
•企业用工各阶段的法律风险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防范措施•企业用工法律风险应对策略
01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概述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是指在劳动用工过程中,由于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或员工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面临的不利法律后果和可能性。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可控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的定义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类型
合同风险
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试用期约定不当、合同到期未及时续签等。
招聘风险
招聘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虚假简历、学历造假、隐瞒病史等风险。
社保风险
未按时缴纳社保、漏报参保人数等。
解雇风险
违法解雇、解雇程序不当等。
加班风险
超时加班、法定节假日未休息等。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对劳动法规定认识不足,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意识淡薄
管理不规范
用人不当
沟通不畅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员工岗位职责不明确。
招聘过程中未能全面了解员工背景和素质,导致员工能力和岗位不匹配。
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未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解决争议。
02
企业用工各阶段的法律风险
1招聘阶段
23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得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如性别、学历、工作经验等歧视性要求,以避免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企业应遵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得非法用工,如未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克扣工资等行为。
非法用工行为
在招聘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劳动者进行背景调查,核实其个人信息的真实性,以避免日后出现纠纷。
劳动者背景调查
用工风险控制及措施
3
面试流程不规范
面试流程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筛选效果不佳 ,影响企业用工质量。
合同环节风险
合同条款不明确
01
合同条款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争议和纠纷,影响企业形象和
用工稳定。
合同履行不严格
02
一方或双方未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经济损
失。
合同解除或终止不规范
03
合同解除或终止程序不合法或不符合法规要求,可能引发法律
《用工风险控制及措施》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用工风险识别与评估 • 用工风险控制措施 • 用工风险应对策略 • 用工风险控制制度与文化建设
01
用工风险识别与评估
招聘环节风险
1 2
招聘渠道单一
过于依赖某一招聘渠道,如猎头公司、招聘网 站等,可能导致信息来源受限,招聘成本高。
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筛选不严格
对简历筛选不严谨,可能招入不合适的人员, 增加企业用工风险。
险事件和问题,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事件。
及时处理风险事件
02
企业应及时处理员工报告的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
范和应对,避免风险事件扩大化。
对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
03
企业应对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问题根源,制定相应
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用工风险控制制度和文化建设。
企业用工风险的识别和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风险的识别和应对策略
1. 引言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劳动关系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诸多用工风险。本文档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和分析这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2. 用工风险的识别
2.1 法律风险
- 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内容不
完善等。
- 劳动合规风险: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工时、薪酬、福利等。
- 招聘风险:未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导致招聘不合格人员。
2.2 人事风险
- 员工离职风险:未按规定程序解雇员工,造成劳动纠纷。
- 员工违纪风险: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
- 员工权益保护风险:未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2.3 管理风险
- 岗位职责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发生冲突。
- 培训与发展不足:员工能力不足,影响工作质量。
- 内部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决策。
3. 用工风险的应对策略
3.1 法律风险应对
- 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确保合同的书面形式和内容的合法性。
- 合规审查与培训:定期进行劳动法规的审查和员工培训。
- 风险评估与应对: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
3.2 人事风险应对
- 建立严格的离职流程:确保离职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 完善员工违纪处理机制:明确违纪标准和处理程序。
- 员工权益保护措施:制定员工权益保护政策和程序。
3.3 管理风险应对
- 明确岗位职责:制定清晰的工作职责和岗位描述。
- 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定期进行能力评估,并提供相应培训。
- 建立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性。
4. 结论
企业用工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企业用工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是企业运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本文将从法律合规、劳动关系、人才流失等方面,分析企业用工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法律合规风险
企业在用工过程中,需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若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将面临劳动关系纠纷、法律责任等风险。
1. 风险点: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超时加班等。
2. 应对策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合规缴纳社会保险,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法律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
二、劳动关系风险
劳动关系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劳资纠纷。劳动关系风险包括招聘风险、员工离职风险、薪酬福利风险等。
1. 风险点:误聘人才、员工不满意离职、薪酬福利不公平等。
2. 应对策略:建立科学的招聘流程,通过面试、考核等方式,确保招聘的人员符合职位要求。关注员工离职原因,改善工作环境和员
工福利,提高员工满意度。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确保薪酬福利的公正性。
三、人才流失风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加剧,人才流失成为一个重要的风险点。企业若无法有效留住核心人才,将面临业务中断、人员培训成本增加等问题。
1. 风险点:核心人才离职、人员流动频繁等。
2. 应对策略:制定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给予核心人才更好的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规划,提供良好的晋升机会,增加员工的发展动力。
四、安全风险
企业用工合规的突出问题及风险控制
企业用工合规的突出问题及风险控制
企业用工合规是指企业在招聘、雇佣、管理和解雇员工的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用工行为合法、合规
的管理体系。以下是企业用工合规的突出问题及风险控制的内容:
1. 招聘过程中的歧视风险: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能因为性别、年龄、民族、宗教等因素歧视求职者。为避免歧视风险,企业应制
定公平公正的招聘政策和程序,确保招聘过程公开透明,招聘标准
合理合法。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招聘政策和程序,明确禁止歧视行为;招
聘广告和面试问题要避免涉及歧视因素;建立招聘记录和评估体系,确保招聘过程公平公正。
2. 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管理风险:企业应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否则,可能引发劳动
争议、劳资纠纷等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建立健全的考勤管理制度;确保员
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建立员工投诉处理机制。
3.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风险: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缴
纳社会保险费用,并提供法定的福利待遇。如果企业未按时足额缴
纳社会保险费用或未提供合法的福利待遇,可能导致法律责任和劳
动争议。
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提供法定的
福利待遇,如工资、年终奖、带薪休假等;建立福利待遇制度,明
确福利政策和福利发放方式。
4. 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风险:企业应遵守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如果企业未提供安全
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伤事故、职业病等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建
企业用工6大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风险及其应对策略问题
1、规章制度制定修改应履行民主程序,并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履行公示程序。
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入困境。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规章制度以大篇幅进行了规定。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风险分析: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公示”3个条件,才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从法律规定看,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企业用工法律风险的有效规避和防范
风险31、医疗保险管理的风险
后果: 报销 或 赔偿!
66
风险31、医疗保险管理的风险
应对措施: 缴纳或报销。
(注意报销的比例)
67
风险32、生育保险管理的风险
后果:
报销 或 赔偿!
68
风险32、生育保险管理的风险
应对策略: 生育津贴与工资支付
69
风险33、工伤保险管理的风险
后果: 成本的增加与赔偿
讨论:劳动合同中能否约定劳动纪律的 条款?
21
风险9、劳动纪律约定的风险
应对措施:劳动纪律的概括性约定 与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
22
风险10、劳动合同变更约定 的风险
后果:单方变更权利的无效
23
风险10、劳动合同变更约定 的风险
应对措施:将变更转变为履行(双 方协商 一致)
24
风险11、解除(终止)约定 的风险
54
风险25、标准工时制的风险
应对措施: 正确认识标准工时制
55
风险26、综合工时制运用的风险
后果:无效。
56
风险26、综合工时制运用的风险
应对策略:行政许可。
57
风险27、加班的风险
后果: 加班费争议中,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58
风险27、加班风险
应对措施: 保存证据
59
第四讲:劳动关系日常管理的 风险及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用工风险及其应对策略问题
1、规章制度制定修改应履行民主程序,并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履行公示程序。
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入困境。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规章制度以大篇幅进行了规定。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风险分析: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公示”3个条件,才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从法律规定看,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值得注意的是,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包括内容违法、制定程序违法、公示程序违法。
应对策略:规章制度制定修改应履行民主程序,并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履行公示程序。
对旧的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款进行修订或删除。
公示方法与技巧:公司网站公布法;电子邮件通知法;公告栏张贴法;员工手册发放法(保留签收记录);规章制度培训法(保留培训签到记录);规章制度考试法(保留试卷)。从举证角度考虑,不推荐网站公布法、电子邮件通知法、公告栏张贴法,因为这3种公示方式都不易于举证。
2、对劳动者入职审查
实践中用人单位招聘过程的简单化、形式化,不注重入职审查,加上劳动合同法对双重劳动关系的间接承认,轻视入职审查将给用人单位用工带来很大风险。
风险分析:如不进行入职审查,劳动者以欺诈手段入职的,可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应对策略:招用劳动者时,要求其提供与前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保留原件。如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其原单位出具同意该员工入职的书面证明。
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比如学历证明、从业经历,要求劳动者承诺未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并向原单位进行核实,以免发生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
3、劳动合同订立形式和期限要求
为了破解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的泛滥和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的顽疾,劳动合同法强调劳动合同的书面化,不管订立、变更、解除、终止,一律采取书面形式。
风险分析:工资成本的增加: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成立: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应对策略:创新用工观念,养成先订合同后用工的习惯,必须在一个月内订立合同;劳动合同终止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继续工作的,抛弃双方可随时终止劳动合同的观念,也应当在一个月内订立合同;劳动者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保留相关证据,比如向劳动者送达签订合同通知书证据等,用人单位将不承担法律责任。
4、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订立陷阱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了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种情形。第八十二条第二款则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本条意思很明确,在3种情形下,只有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才可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否则需每月支付两倍工资,这里实际上暗藏了一个很大的“陷阱”,用人单位一不留神将很容易掉入。
风险分析:在劳动者符合法定3种情形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也默认接受,但时隔数月或者数年,突然要求公司从该固定期限合同订立之日开始每月支付两倍工资。从法律规定看,其主张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劳动者并没有提出过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本应当主动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口头要求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劳动者的意思订立,但履行一段时间后,劳动者反悔,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两倍工资,如果用人单位不能举证系劳动者提出的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则面临支付两倍工资的风险。
应对策略:当劳动者符合上述情形的,订立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当增强证据意识,实践中建议以书面形式向劳动者征询需订立哪种类型的合同,如劳动者同意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主动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一定要保留劳动者同意的书面证据,避免事后被劳动者利用而导致用工成本增加的风险。
5、试用期的规定
针对实践中用人单位随意约定试用期,导致试用期成为“廉价期”、“白干期”,损害劳动者的利益,劳动合同法对此做出了多项规定,以保护劳动者权益。
风险分析:
单独试用合同风险:单独签订试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赔偿金风险:违法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人财两空风险: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供出资技术培训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培训费用。
应对策略:严格执行试用期规定,不违法约定试用期。
合理设定试用期限:比如,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可达6个月,但劳动合同期限为2年零354天时(不到3年),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一天之差,试用期可相差4个月,用人单位可选择适当的合同期限,来决定符合企业利益的试用期。
慎重决定试用期内是否提供专项费用培训,为避免风险,提供专项培训前可提前终止试用期。
6、非过失性解除合同方式选择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了在3种情形下,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在上述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是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还是选择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呢?
风险分析:
两种解除劳动方式经济成本相同: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的,劳动合同30日届满后解除,这30日内用人单位仍需支付工资,和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成本一样。
二者风险不同:第一种方式下,30日可发生很多事情,劳动者在这30日内仍存在工伤、患病、怀孕、意外伤害的风险,有这些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将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第二种方式下,用人单位支付了一个月工资后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后不会再产生用工风险。
实践中3种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均需遵循其程序,比如不能胜任工作的,不能直接解除,需先培训或调岗,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才可解除;违反该程序的,将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支付二倍经济补偿金。
应对策略:避免违法解除风险,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应先另行安排工作;不能胜任工作的,需先培训或调岗;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需先变更。
选择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解除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再解除风险小得多。
4、何谓民主程序:法律没有明确的界定,民主程序既可以理解为经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也可以理解为征求工会或者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即可。由此可见,先前法律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规定弹性很大,而《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行为是一个民主表决和集体协商的双方行为。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