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及医学意义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及医学意义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及医学意义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及医学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BMG)分子量为11800,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并由此释放入血循环。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半寿期约107分钟,可透过肾小球,但尿仅有滤过量的1%,几乎完全可由肾小管回收。

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升高。主要的临床应用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特别用于肾移植后,如有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可出现尿中BMG排出量增加。在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系统浸润时,脑脊液中BMG 可增高。

[参考值] 1.0~2.6 μg/L

[临床意义]

病理性升高:

(1)肾脏疾病:尿毒症、肾炎、糖尿病肾病和肾移植受者初期(肾移植排异反应)。

(2)恶性肿瘤:骨髓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3)其他如肝硬变、冠心病、甲状腺疾病和慢性炎症等。

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

由肾小球滤过的β2-M经肾小管时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如果尿液中β2-M排出增高,则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

【正常参考值】0.03~0.37 mg/天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近端肾小管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病、脏器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艾滋病等。尿β2微球蛋白增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Fanconi综合征、Wilson

病、镉金属中毒,以及摄入庆大霉素、硝苯地平(心痛定)、妥布霉素等药物。

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及医学意义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及医学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BMG)分子量为11800,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并由此释放入血循环。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半寿期约107分钟,可透过肾小球,但尿仅有滤过量的1%,几乎完全可由肾小管回收。 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升高。主要的临床应用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特别用于肾移植后,如有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可出现尿中BMG排出量增加。在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系统浸润时,脑脊液中BMG 可增高。 [参考值] 1.0~2.6 μg/L [临床意义] 病理性升高: (1)肾脏疾病:尿毒症、肾炎、糖尿病肾病和肾移植受者初期(肾移植排异反应)。 (2)恶性肿瘤:骨髓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3)其他如肝硬变、冠心病、甲状腺疾病和慢性炎症等。 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 由肾小球滤过的β2-M经肾小管时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如果尿液中β2-M排出增高,则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 【正常参考值】0.03~0.37 mg/天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近端肾小管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病、脏器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艾滋病等。尿β2微球蛋白增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Fanconi综合征、Wilson

病、镉金属中毒,以及摄入庆大霉素、硝苯地平(心痛定)、妥布霉素等药物。 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第一节血清IgG、IgA、IgM测定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测定方法一般有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ELlSA、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临床常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 一、血清IgG、IgA、lgM测定 (一)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 该法的原理是将抗血清均匀地分散于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内,胶板上打孔,孔内注入抗原或待测血清,抗原在含有抗血清的胶内呈放射状(环状)扩散,在抗原抗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环。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 (二)免疫比浊法 该法具有检测范围宽、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高、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测试)、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二、血清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年龄 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通过胎盘转移来的IgG,故血液中含量较高,接近成人水平。 (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升高 慢性肝脏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见3种Ig均升高。慢性细菌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血IgG可升高。宫内感染时脐血或出生后的新生儿血清中IgM含量可增高。SLE患者以IgG、IgA升高较多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IgM增高为主。 (三)单一免疫球蛋白升高 主要是指患者血清中某一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多,大多在30g/L以上,这种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其理化性质十分一致,称为单克隆蛋白(MP)即M蛋白。此类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多无免疫活性,故又称副蛋白。由它所致的疾病称为免疫增殖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重链病、轻链病等。 (四)免疫球蛋白降低 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IgA缺乏患者,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IgG缺乏患者,易发生化脓性感染。IgM缺乏患者,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第二节血清IgD和IgE测定 正常人血清中IgD含量很低,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0.2%。膜结合型IgD(mIgD)构成BCR,是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的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D。活化的B 细胞或记忆B细胞其表面的mIgD逐渐消失。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要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分泌。其重要特征为糖含量高达12%。IgE为亲细胞抗体,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IgE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第1页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免疫比浊法绘制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本小组检测的为IgG样品) 二、实验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原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反应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敏感性。影响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2.免疫比浊法:合适比例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PEG作用下形成微粒,使样品浊度发生变化。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根据光的强度改变可测得微粒浓度。 分类:①透射比浊法(Transmission tubidimetry)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过量),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特点)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时间较长。②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光线通过检测溶液时,被其中所含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折射而部分偏转,产生散射光,其强度与复合物的数量和散射夹角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特点)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采用透射法。 3.聚乙二醇PEG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3~4%的聚乙二醇,可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靠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三、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PEG],试剂2[羊抗人IgA, IgG])(1管/每组)免疫球蛋白A, G(IgA,IgG)校准品,蒸馏水,血清样本(1管)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四、实验步骤 1.在7个EP管中各加250μL IgG试剂1(PEG)。 2.7管分别加入蒸馏水、校准品原液、1:2校准品、1:4校准品、1:8校准品、1:16校准品、样本各2μL。 3.混匀后37℃水浴5min。 4.7管各加入85μL IgG试剂2(羊抗人IgG)。 5.混匀后37℃水浴10min。 6.分别吸取200μL至96孔酶标板中,用酶标仪在700nm处读取OD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2.标准曲线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作者: ————————————————————————————————日期: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一、检测的原理 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结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 1.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抗原抗体的结合就像酶与底物的结合,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一样不是化学的反应,而是非共价键的可逆的结合。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可变区互补构型,造成两分子间有较强的亲和力。空间构型互补程度不同,抗原和抗体分子之间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高,则亲和力强。此外,反应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因的解离性和电荷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大小可用亲合力来表示。高亲合力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强,即使抗原浓度很低时也有较多的抗体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2.抗原或抗体外检测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状与活性特点,对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检测。定性和定位检测比较简单,即用已知的抗体和待检样品混合,经过一段时间,若有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现象发生,就说明待检样品中有相应的抗原存在。若无预期的现象发生,则说明样品中无相应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样品中是否有相应抗体。 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时,以反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与形成免疫复物的浓度呈函数关系。 (1)根据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多少来推算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加入的已知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一定,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多少与待检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或抗体)量成正比。也就是抗体浓度一定时,免疫复合物越多则样品中的抗原量也越多。可用实验性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如免疫单向扩散试验、免疫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检测等都属于这类方法。 (2)抗原或抗体效价滴定的原理: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多少不能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强弱时,就不能以检测反应强度来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在实际工作中,把浓度低的反应成分(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固定,把浓度高的另一种反应成分作一系列稀释。例如用人血清作抗原免疫3只家兔,比较3只家兔产生抗体的多少,即滴定3只兔血清抗体效价,可用双向琼脂扩散法来滴定,例如将抗体浓度固定,将抗原作不同的稀释度,分别将抗原或抗体滴入琼脂的相应小孔中,观察免疫兔血清与不同稀释度的抗原出现明显沉淀浅的抗原稀释度(如甲兔的抗体效价为1/2000,而丙免的是1/8000则可比较出后者比前者产生抗体的效价要高)。也就是表示效价的稀释度越高,样品中所含待检成分越多。因人血清(抗原)和抗体(免疫兔血清)相比,浓度高,故应稀释抗原。 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实用意义 1.抗体检测的意义检测抗体可用于评价人和动物免疫功能的指标。抗体用于临床治疗或实验研究时也需做纯度分析和定量测定。临床上检测病人的抗病原生物的抗体、抗过敏原的抗体、抗HLA抗原的抗体、血型抗体及各种自身抗体,对有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抗原检测的意义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的物质可分为以下四类: (1)各种微生物及其大分子产物:用于传染病诊断、微生物的分类及鉴定以及对菌苗、疫苗的研究。 (2)生物体内各种大分子物质:包括各种血清蛋白(如各类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各种成分)、可溶性血型物质、多肽类激素、细胞因子及癌胚抗原等均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在对这些成分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人和动物细胞的表面分子:包括细胞表面各种分化抗原(如CD抗原)、同种异型

β2—微球蛋白放射免疫测定分析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近年来,我们用北京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的RIA 药盒β2—微球蛋白测定β2—微球蛋白,做了一些这方面的观察,现将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试剂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RIA药盒β2—微球蛋白标准品(0.2~10mg/L浓度范围),125I—β2—微球蛋白、抗β2—微球蛋白。 1.2样品的收集与处理清晨抽取静脉血、标本离心、吸取血清,新鲜血清于2℃~8℃保存1周。β2—微球蛋白在酸性尿液中明显丧失活性,故应收集新鲜随意尿液。或用1.0mlNaOH调pH值6~8,于20℃保存。 1.3检测对象(1)正常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0~60岁,年龄最大61岁,最小18岁,平均38岁。(2)肾病组包括有慢性肾衰竭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0~52岁,平均46岁。尿毒症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4~31岁,平均27.5岁。急性肾衰竭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38~62岁,平均45岁。急性肾炎恢复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4~64岁,平均54岁。共合计58例。(3)原发性肝癌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58.4岁,经临床和病理、CT、B超确诊。肝脓肿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5~69岁,平均61.2岁。肝硬化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7~72岁,平均59.4岁,均无肾功能损害和恶性肿瘤。(4)恶性淋巴瘤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均在25岁以下。2结果 2.1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变化(1)20例正常成年人血清β2—微球蛋白值平均为(1.6±0.55)mg/L。实测范围是0.8~2.7mg/L。(2)肾脏疾病:临床上较明显的肾脏损害之肾病组,其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为9.12mg/L,最高值达27.9mg/L,仅有轻微尿常规异常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值均在正常范围内。(3)肝脏疾病: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3~5.8mg/L。肝硬化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 2.2~5.0mg/L。(4)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均有明显升高,测定值为 3.8~6mg/L。 2.2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1)20例正常人尿液β2—微球蛋白值平均为(0.11±0.06)mg/L,实测范围为0.05~0.28mg/L,按(±2SD)计算,正常值为<0.27mg/L,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尿液β2—微球蛋白正常值定为<0.28mg/L。(2)20例慢性肾衰患者,尿液中β2—微球蛋白最高者达40mg/L,16例急性肾衰患者中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升高。 3讨论β2—微球蛋白(β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800,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故而正常情况下β2—微球蛋白的排出是很微量的,由此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加的情况;而尿液中排出β2—微球蛋白增高,则提示肾小管损害或滤过负荷增加;在急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脏受损,故尿β2—微球蛋白升高,而膀胱炎患者则β2—微球蛋白正常;肾移植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发生排斥反应,因β2—微球蛋白合成加速,虽肾清除增多,而血β2—微球蛋白仍增高。一般在移植后2~3天血β2—微球蛋白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肾移植后连续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的敏感指标。如肾移植虽有少尿,但血β2—微球蛋白下降者提示预后良好。排异时血β2—微球蛋白增高先于Cr,测定β2—微球蛋白,有助于诊断尚处于亚临床期肾发生的排斥反应。β2—微球蛋白检测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患者轻度肾功能减退和疗效观察的一项简便、精确而又敏感的方法。故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在临床上是有多种价值的。[!--empirenews.page--] 肾小球滤过率是估价肾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肾小球滤过的β2—微球蛋白,99%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并在此全部被分解成氨基酸,故而尿液中β2—微球蛋白的测定是诊断肾小管疾病较灵敏之特异性试验[1,2]。在1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明显,最高可最达40mg/L,如此高水平的尿β2—微球蛋白,不能单纯解释为滤过负荷增加,肾小管必遭受了严重的损害;血清及尿液中β2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 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 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o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 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矢,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 常采用本法。本法尖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此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③?间接法测抗体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题库2-2-10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题库2-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有() A.游离的轻链和重链 B.异常Ig轻链升高 C.无免疫功能的Ig重链 D.单克隆IgM增高 E.大量的M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有大量的M蛋白;巨琼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单克隆IgM增高;重链病患者血清和尿中存在着无免疫功能的Ig重链;轻链病患者血清中异常Ig轻链升高;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白血病患者血清和尿中无游离的轻链和重链。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男,45岁,因骨盆骨折住院。X线检查发现多部位溶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骨髓浆细胞占25%,血沉50mmh,血红蛋白为80gL,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G8gL、IgA12gL、IgM0.2gL。如进一步对该患者进行分型,则应为()A.A.IgG型 B.IgA型 C.IgD型 D.IgE型 E.非分泌型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男,45岁,因骨盆骨折住院。X线检查发现多部位溶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骨髓浆细胞占25%,血沉50mmh,血红蛋白为80gL,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G8gL、IgA12gL、IgM0.2gL。目前最常用的鉴定M蛋白类型的方法为()A.A.免疫固定电泳 B.免疫扩散 C.ELISA D.比浊法 E.对流电泳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0678670.html,/ 打屁股小游戏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男,45岁,因骨盆骨折住院。X线检查发现多部位溶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骨髓浆细胞占25%,血沉50mmh,血红蛋白为80gL,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G8gL、IgA12gL、IgM0.2gL。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A.一过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B.持续性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C.多发性骨髓瘤 D.冷球蛋白血症 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1 800的蛋白质。β2-M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1 生理与生化β2-M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的β链(轻链部分),因电泳时出现于β2区带而得名。β2-M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它以非共价键与HLAⅠ类分子中的重链结合,并参与维持三级结构。β2-M 分子内含有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基,等电点(pI)为5.7,半衰期约为107 min。在健康人中β2-M以相对稳定的速率合成,约为150~200 mg/d,随HLA的更新、代谢、降解释放入体液。因其相对分子量小且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自由地经肾小球滤入原尿,滤过的β2-M在近端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吸收率达 99.9%,重吸收的β2-M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被分解破坏,因此,正常情况下仅有微量β2-M向尿中排出。血清中β2-M浓度与排泄率和合成两者相关,健康人群其血清浓度相对稳定。尿液中β2-M排出量取决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和血中β2-M 浓度。 2 标本采集与分析前变异 2.1 血液标本血清、血浆标本皆可,以血清标本为佳。在抽取血液标本后,应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在室温不宜超过3 h,分离后的标本4 ℃可保存1周,-20 ℃下可较长时间稳定。 2.2 尿液标本分子量尿液标本中β2-M在pH<6.0时很不稳定,2 h内发生变性,即使在膀胱内也是同样的。故尿液标本不宜采集清晨第一次尿(晨尿往往pH<6.0),而通常收集在白天任意时间的尿样本。排尿后必须检测pH,必要时可以在盛器内加几滴2 mol/L NaOH使其碱化。如收集24 h尿液标本,宜在采集尿液标本的前1天,给患者服用NaHCO3等碱性药物,使尿液pH>6.0,按要求收集的尿液标本放4 ℃可保存4周,-70 ℃可稳定2年,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3 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免疫测定法,目前已报道的测定血清(血浆)及尿液中β2-M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胶乳免疫散射比浊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等。以上方法国内外不少公司推出了商品化试剂盒,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试剂盒使用说明。 4 检测法举例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4.1 原理β2-M 与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抗人β2-M抗体结合产生浊度,其浊度与β2-M浓度成正比。 4.2 试剂盒组成(1)R1:Tris缓冲液(pH 8.2)。(2)R2:胶乳包被抗人β2-M抗体。(3)标准液1瓶。 4.3 标本来源与保存(1)血清:在2 ℃~8 ℃可稳定7天,-20 ℃可稳定3个月。(2)尿液:用K2HPO4调整pH至7~8,在2 ℃~8 ℃可稳定2天,在-20 ℃可稳定2个月。 4.4 注意事项(1)试剂中含有叠氮钠作保存剂,不要吞入,避免接触皮肤和黏膜。(2)高溶血及脂血样品不适于测定。(3)可适用于自动分析仪。[!--empirenews.page--] 4.5 参考值范围(1)血清(血浆): 1.0~3.0 mg/L。(2)随机尿: ≤300 mg/L。(3)24 h尿:33~363 mg/L。 4.6 临床意义 4.6.1 血清β2-M浓度增高的意义血清β2-M浓度受体内合成速度与尿液排泄率的影响。一些导致β2-M合成增加的疾病会使血清β2-M浓度升高。肾功能异常导致β2-M滤过减少时,血清β2-M浓度也会增高。(1)肾功能是影响血清β2-M浓度的主要因素。β2-M可自由经肾小球滤入原尿,滤过的β2-M在近端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在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因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血流量降低,导致β2-M滤过减少,血清β2-M浓度升高,β2-M与GFR呈负相关。测定β2-M血清能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但由于其他疾病也可引起血清β2-M升高,为此,血清β2-M评价GFR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肾衰竭患者血清β2-M显著升高。肾移植时如有排斥反应,一方面β2-M 合成增多,另一方面肾功能受影响,β2-M滤过减少,血清β2-M常升高,上升可先于临床诊断移植排斥2~7天,也较血清肌酐的增高早1~3天。对于同种骨髓移植的急、慢性排斥反应,监测β2-M浓度是一项很好的指标。此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肾损伤亦可使血清β2-M 增高,具有早期诊断意义。(2)一些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肝癌、肺癌及胃癌病人血清β2-M浓度可明显升高。血清β2-M浓度还可用于评价骨髓瘤的预后及治疗效果。(3)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蛋白,这类免疫球蛋白被称为抗体(antibody, Ab)。 1937年,Tiselius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组分,其后又证明抗体的活性部分是在γ球蛋白部分。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实际上,抗体的活性除γ球蛋白外,还存在于α和β球蛋白处。1968年和1972年的两次国际会议上,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它包括正常的抗体球蛋白和一些未证实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如骨髓瘤病人血清中的M蛋白及尿中的本周氏(Bence Jones, BJ)蛋白等。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 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清及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 ☆☆相关素材☆☆ 图片正常人血清电泳分离图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The basical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发现,IgG分子由3个相同大小的节段组成,位于上端的两个臂由易弯曲的铰链区(hinge region)连接到主干上形成一个"Y"形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

β2微球蛋白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G)临床意义 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 2-MG 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脑脊液中β 2-MG 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血β 2-MG 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肾功能是影响血β 2-MG 浓度的最主要因素,用血β 2-MG 估测肾功能。 ( 1 )血β 2-MG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β 2-MG 升高。 ( 2 )血β 2-MG 是反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 3 )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β 2-MG 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 4 )血β 2-MG 有助于动态观察、诊断早期肾移植排斥反应。 2 、恶性肿瘤时的血β 2-MG 。 ( 1 )血β 2-MG 是以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主要标志物,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血β 2-MG 浓度明显增加。 ( 2 )可用于评价骨髓瘤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3 、病毒感染,如人巨细胞病毒、 EB 病毒、乙肝或丙肝病毒及 HIV 感染时,血β 2-MG 可增高。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血β 2-MG 增高,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活动期。 5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β 2-MG 升高,并且和关节受累数目呈正相关。目前认为测定血β 2-MG 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程度,并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尿β 2-MG 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β 2-MG 浓度主要与肾小管功能有关。 1 、检测尿β 2-MG 是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 2-MG 明显增加,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2 、尿蛋白 / 尿β 2-MG 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 / 尿β 2-MG 比值大于 300 ;单纯肾小管病变时,比值小于 10 ;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3 、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尿液β 2-MG 浓度明显增加;而下尿路感染时,则基本正常。 4 、用于判断肾移植的排斥反应。肾移植无排斥反应者,尿β 2-MG 浓度常无明显增高;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在排斥前数天即见尿β 2-MG 明显增加,在排斥高危期,连续测定有一定预示价值。 5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尿β 2-MG 与其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6 、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时,尿中β 2-MG 明显增高。 7 、重金属中毒肾损害的流行病调查,尿β 2-MG 可用为筛选试验。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docx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引起一系列细胞形态与生化特性变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增生繁殖,最后演化为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特性的球蛋白,其分子量很大,含有10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均由其共同抗原的两个相同的轻链(L链)和具有特异性抗原的两个不同的重链(H链)组成。 1分类 根据重链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五类: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1.1IgG IgG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也是唯一能通达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根据IgG的重链氨基酸顺序的差别,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各亚类。IgG是主要抗感染抗体,对各种细菌、病DU有抗体活性,并有激活补体的作用。 1.2IgA IgA是分泌液中主要抗体,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类。存在于血清中的称血清型IgA,存在于泪液、乳汁、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分泌液中的称分泌型IgA,对局部粘膜有抗菌和抗病DU作用。

1.3IgM IgM可分为IgM1和IgM2两个亚类。是抗原刺激最先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固定补体、溶解细菌及细胞的能力。IgM是抗革兰氏阴性菌和异体红细胞的主要抗体,也是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1.4IgD 其作用与过敏反应有关。据报道,IgD可对某些抗原起反应,如青霉素、胰岛素、核抗原、甲状腺抗原等。它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构成早期的膜受体,具有识别抗原,制动B淋巴细胞的分化作用。 1.5IgE 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具有亲细胞特性。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故属亲同种细胞性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过敏原即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作用,使细胞释放介质,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过敏反应,还具有抗寄生虫感染作用。 2正常参考值 IgG:8~16g/L,IgA:1~4g/L,IgM:0.5~1.9g/L,IgD:0.01~0.4g/L,IgE:0.001~0.009g/L。 3临床意义 3.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取决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速率以及由体内丢失的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合成不足,丢失

免疫球蛋白IgA测定

免疫球蛋白IgA测定 1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原理 免疫透射比浊法 抗免疫球蛋白A抗体和样本中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出现凝集,进行透射比浊检测。通过加入PEG可促使反应迅速达到终点,可增加灵敏度,降低样本中抗原过剩导致假阴性的风险。 3标本要求 3.1使用新鲜血清,不使用血浆. 3.2在采集血液后2h分离血清. 3.38h内不能及时测定血清可存放于2-80C冰箱保存,3天后测定的血清置-150C―-200C 冰冻保存,但冰冻血清只能复融一次. 3.4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试剂 4.1 试剂:上海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IgA试剂盒,国械注进20142405056 YZB/GER 5724-2014) 4.1.1 试剂组成 R1:TRIS 缓冲液:20 mmol/l,pH 8.0;氯化钠:200 mmol/L;PEG:3.6%;防腐剂和稳定剂。 R2:抗人免疫球蛋白A抗体(羊):取决于滴度;TRIS缓冲液:20 mmol/l;氯化钠:150 mmol/L;防腐剂。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C下保存期限:见试剂标签上的有效期。机上稳定期:90天。 4.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则试剂不能使用。 4.2 校准品:使用罗氏多项生化校准品提供的IgA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引起一系列细胞形态与生化特性变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增生繁殖,最后演化为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特性的球蛋白,其分子量很大,含有10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均由其共同抗原的两个相同的轻链(L链)和具有特异性抗原的两个不同的重链(H链)组成。 1分类 根据重链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五类: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1.1IgG IgG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也是唯一能通达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根据IgG的重链氨基酸顺序的差别,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各亚类。IgG是主要抗感染抗体,对各种细菌、病毒有抗体活性,并有激活补体的作用。 1.2IgA IgA是分泌液中主要抗体,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类。存在于血清中的称血清型IgA,存在于泪液、乳汁、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分泌液中的称分泌型IgA,对局部粘膜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1.3IgM IgM可分为IgM1和IgM2两个亚类。是抗原刺激最先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固定补体、溶解细菌及细胞的能力。IgM是抗革兰氏阴性菌和异体红细胞的主要抗体,也是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1.4IgD 其作用与过敏反应有关。据报道,IgD可对某些抗原起反应,如青霉素、胰岛素、核抗原、甲状腺抗原等。它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构成早期的膜受体,具有识别抗原,制动B淋巴细胞的分化作用。 1.5IgE 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具有亲细胞特性。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故属亲同种细胞性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过敏原即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作用,使细胞释放介质,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过敏反应,还具有抗寄生虫感染作用。 2正常参考值 IgG:8~16g/L,IgA:1~4g/L,IgM:0.5~1.9g/L,IgD:0.01~0.4g/L,IgE:0.001~0.009g/L。3临床意义 3.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取决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速率以及由体内丢失的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合成不足,丢失增多和分解加快引起。合成不足: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合成缺陷所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性联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婴儿暂时性丙种球蛋白低下症、伴IgM升高的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乏症、选择性IgM缺乏症、选择性IgG亚类缺乏症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肿瘤等。丢失增多:从胃肠道丢失的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癌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淋巴瘤、肠淋巴管扩张症。从皮肤丢失的有急性灼伤、特异反应性皮炎。从浆膜腔丢失的有胸膜炎、腹膜炎、反复抽胸腹水。从肾脏丢失的有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膜性、增殖性)、肾静脉血栓形成、SLE和淋巴瘤。主要是由于蛋白从尿中丢失或毒素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后者首先影响IgM,其次影响IgA,然后再影响IgG。分

β微球蛋白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 G)临床意义 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 2-MG 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脑脊液中β 2-MG 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血β 2-MG 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肾功能是影响血β 2-MG 浓度的最主要因素,用血β 2-MG 估测肾功能。 ( 1 )血β 2-MG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β 2-MG 升高。 β 2-MG 浓度明显 β 2-MG 升 1 、检测尿β 2-MG 是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 2-MG 明显增加,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2 、尿蛋白/ 尿β 2-MG 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 尿β 2-MG 比值大于300 ;单纯肾小管病变时,比值小于10 ;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3 、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尿液β 2-MG 浓度明显增加;而下尿路感染时,则基本正常。 4 、用于判断肾移植的排斥反应。肾移植无排斥反应者,尿β 2-MG 浓度常无明显增高;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在排斥前数天即见尿β 2-MG 明显增加,在排斥高危期,连续测定有一定预示价值。

5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尿β 2-MG 与其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6 、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时,尿中β 2-MG 明显增高。 7 、重金属中毒肾损害的流行病调查,尿β 2-MG 可用为筛选试验。 解,不再返流入血。正常人B2微球蛋白的合成速度和细胞膜释放的量是非常恒定的,从而使B2微球蛋白含量保持稳定水平。而许多疾病,肝炎、肾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均可使血B2微球蛋白升高。 血和尿B2微球蛋白的意义如下: 1、血β2-微球蛋白升高而尿β2-微球蛋白正常,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实验八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为了初步掌握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选择了从家畜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简称IgG)的实验。血清中的蛋白质有数十种之多,IgG是球蛋白的一种。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是利用不同蛋白质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如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的情况、分子量、溶解度等)的不同而建立起来的,其中有盐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制备电泳和超速离心等。在分离纯化时,要根据情况选用几种方法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分离纯化一种蛋白质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等方法,提取家畜血清中IgG。其原理及操作如下: ㈠硫酸铵盐析 1.试剂 饱和硫酸铵溶液pH7.0:称取(NH4)2SO4760g,加蒸馏水至1000ml,加热至5℃,使绝大部分硫酸铵溶解,置室温过夜,取上清液,用氢氧化铵调pH至7.0。 (内含0.15mol/L NaCl,简称PBS):取0.2mol/L Na2HPO4磷酸缓冲溶液(0.01mol/L,pH7.0) 溶液30.5ml,0.2mol/L NaH2PO4溶液19.4ml,加NaCl8.5g,加蒸馏水至1000ml。 磷酸缓冲溶液(0.0175mol/L,pH6.7)(不含NaCl,简称PB):取0.2mol/L Na2HPO4溶液43.5ml,0.2mol/L NaH2PO4溶液56.6ml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2.操作①取家畜血清5ml,加磷酸缓冲溶液(0.1mol/L,pH7.0)5ml,混匀,滴加(边摇边搅拌)饱和硫酸铵4ml(此时溶液硫酸铵饱和度约为20%)。静置20min,以3000r/min 离心15min,沉淀为纤维蛋白(弃去),上清液中含清蛋白、球蛋白。②取上清液,再加饱和硫酸铵溶液6ml(方法同前),此时溶液硫酸铵饱和度为50%,静置20min,以3000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中含清蛋白,沉淀为球蛋白。③倾去上清液,将沉淀溶于5ml磷酸缓冲液(0.01mol/L pH7.0),再加饱和硫酸铵 3.2ml,此时溶液硫酸铵的饱和度约为33%,静置20min,以3000r/min离心15min,除去上清液,沉淀即为γ-球蛋白。 ㈡凝胶过滤脱盐 1.试剂①Sephadex G-25:用前以蒸馏水浸泡5h或在沸水浴中溶胀2h;②磷酸盐缓冲液(pH6.7,0.0175mol/L):见前;③磷酸盐缓冲液(pH7.0,0.01mil/L)见前;④奈氏试剂; ⑤20%磺酰水杨酸。 2.操作①取层析柱一根(1.5cm×20cm),垂直于固定架上,夹住流出口。加10ml磷酸缓冲液(0.0175mol/L, pH6.7)于柱中。将已溶胀好的Sephadex G-25倾倒去水,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并搅拌成悬浮液,慢慢装入柱中,打开流出口,继续加入Sephadex G-25使自然沉降至15cm高,关闭出口。②打开出口,使柱中多余的磷酸缓冲液流出凝胶柱床面(切勿低于柱床面)。用吸管吸取盐析所得的蛋白质溶液2ml,沿管壁加入凝胶面上,打开流出口,让样品进入凝胶柱,再用滴管小心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至离凝胶面2~3cm高,编号,按顺序放在试管架上。③在收集的同时,检查蛋白质是否流出。于每管中取出1滴放在黑色比色板孔中(按编号顺序),再分别加入1滴20%磺酰水杨酸,如出现白色沉淀即表示蛋白质已流出凝胶柱,如此直检查到蛋白质全流出为止。与此同时,再从含蛋白质的管中取出1滴于白色比色板中,加入奈氏试剂1滴,如蛋白管中不出现棕色,即表示蛋白质中的硫酸铵已除去,合并无硫酸铵的蛋白质管,待用。 ㈢DEAE-纤维素纯化免疫球蛋白G 1.试剂①DEAE-纤维素:DE-11、DE-22、DE-32、DE-52均可;②0.5mol/L HCl溶液;③0.5mol/L NaOH溶液;④pH6.7,0.0175mol/L磷酸盐缓冲液。 2.操作

免疫球蛋白IgG测定

免疫球蛋白IgG测定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原理 免疫透射比浊法 抗免疫球蛋白G抗体和样本中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出现凝集,进行透射比浊检测。通过加入PEG可促使反应迅速达到终点,可增加灵敏度,降低样本中抗原过剩导致假阴性的风险。 3 标本要求 3.1使用新鲜血清,不使用血浆. 3.2在采集血液后2h分离血清. 3.38h内不能及时测定血清可存放于2-80C冰箱保存,3天后测定的血清置-150C―-200C 冰冻保存,但冰冻血清只能复融一次. 3.4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 试剂 4.1 试剂:上海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IgG试剂盒,国械注进20142405056 YZB/GER 5724-2014) 4.1.1 试剂组成 R1:TRIS 缓冲液:20 mmol/l,pH 8.0;氯化钠:200 mmol/L;PEG:3.6%;防腐剂和稳定剂。 R2:抗人免疫球蛋白G抗体(羊):取决于滴度;TRIS缓冲液:20 mmol/l;氯化钠:150 mmol/L;防腐剂。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C下保存期限:见试剂标签上的有效期。机上稳定期:4周。 4.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则试剂不能使用。 4.2 校准品:使用罗氏多项生化校准品提供的IgG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