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利益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和行动指导原则,强调和维护民族的独立、自由、统一和发展。
民族主义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现代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学科影响。
以下是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历程。
首先,民族主义的雏形可追溯到17世纪欧洲的民族国家形成过程。
欧洲的西方化和现代国家体系的逐渐确立,促进了对文化和历史的认同,并激发了对民族利益的关注。
西方民主思想家如卢梭和康德也提出了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理念。
其次,19世纪民族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当时,欧洲的各种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兴起,推动了一系列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进程。
例如,希腊、意大利、德国等民族振兴运动成功实现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这些运动强调民族认同和自主权利,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后来民族主义的发展。
第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民族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思潮迅速扩散到殖民地地区,带动了一系列民族独立运动。
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相继取得独立,而非洲和亚洲大陆上的殖民地主义也逐渐衰退。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以超级大国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斗争使民族主义受到冲击。
最后,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再度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
苏联解体导致许多独立国家的诞生,东欧和巴尔干地区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冲突。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民族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复杂性。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各国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跨国界的民族主义也得到推动。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引发了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
总的来说,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多样而复杂的。
它既作为民族国家建设的动力,也存在着和其他思潮的冲突。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平衡民族利益和全球化的需求,是当前民族主义需要面临的挑战。
未来,民族主义的发展仍然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而如何有效地推动民族主义的发展,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近代民族国家概念
近代民族国家概念一、概述1.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是现代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民族国家是以民族为基础组成的国家实体,其中民族是指具有相同历史、文化、语言、宗教和血缘等共同特征的人群。
民族国家的出现源于欧洲的民族运动与殖民主义的衰退,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族国家强调民族认同和民族权利。
在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是构成国家认同的核心,同时民族权利也得到充分保障,包括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权利。
其次,民族国家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和主权。
民族国家概念中的民族强调一个共同的政治实体,该实体具有独立的政治体系和行使主权的能力。
民族国家的出现使得民族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原则。
此外,民族国家还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民族国家中,国家统一被认为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团结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和动力。
最后,民族国家具有民主和多元的政治体制。
近代民族国家往往强调民主和法治的价值观,鼓励多元的政治参与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民意表达。
这种政治体制旨在保障各民族的权益,实现社会公正和国家稳定。
总之,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是近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通过强调民族认同和民族权利、独立的政治体系和主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及民主和多元的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特点,民族国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近代以前的部落联盟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经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其次,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制度的变迁,都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意大利统一运动等,这些事件和人物塑造了各个民族国家的独特历史面貌。
最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民族主义观念的复兴,在当代社会中,民族国家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思想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思想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和其他思想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本文将会从这些方面进行解析。
一、民族主义思想的定义民族主义思想是指以某个民族的利益和荣誉为最高价值,认为这个民族是独特和优越的,应该有自主和独立的国家来保护和维护它们的权益和地位的思想。
因此,民族主义思想经常与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一起被提出讨论。
尽管民族主义思想通常是以民族为基础,但是现代的国际社会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不同的民族、宗教和文化都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部分,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思想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了。
二、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欧洲的独立国家正在形成,而封建制度正在逐渐解体,这导致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地位和利益的变化,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新认识和追求。
此外,在18世纪后期,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进入政治领域,许多有国家意识的人们开始以民族认同作为建立民族国家的推动力量。
最后,在19世纪的中期,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出现,民族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主导的思想理论之一。
三、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的思想流派,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这使得民族主义者更加关注和追求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认为其民族特性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而其他民族则被认为是不同的、甚至是低劣的。
此外,民族主义思想通常是反对全球化和国际主义的,反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以及国家之间的合作。
而这种倾向往往导致封闭和排斥主义的现象。
四、民族主义思想的争议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现代国家的建设,促进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主义的反思,至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例如美国、日本和中国等。
但是,民族主义思想也面临着很大的争议,例如其极端形式——纳粹主义和种族主义,就在历史上给世界带来过不可估量的人为灾难。
浅谈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
浅谈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作者:宫占慧来源:《当代教育》2013年第03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内乱不断,外患频仍;专制横行,列强凌侮。
在民族危难和社会危机的催生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自我意识走向自觉的理论升华,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克服民族自卑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
除了少数民族败类以外,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可以说是这种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者。
一、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含义和产生的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是指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观念逐渐形成的发展历程,是促使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社会思潮。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是以中华民族为主语的新的社会思潮,是一种健全的民族主义。
它不能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等同,也不能用《辞海》中民族主义的解释来看待。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于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中国打开了国门。
为抗击侵略者,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国人强烈地意识到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患难与共的共同体。
为此,孙中山先生把民族主义纳入三民主义的体系中,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进行反对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救国探索。
中国共产党人也多次申明鲜明的民族主义立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号召共产党人动员全民族一切生动力量。
为了克服抗战困难,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其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这种意义上的民族主义。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正是在这种意义的民族主义指引下,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达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目标,使全世界对中华民族刮目相看。
二、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作用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前提,并且它还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
首先,近代民族主义促进了中国爱国精神的觉醒。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激起了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使国人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一个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潮和政治力量,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初的民主革命。
以下是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历程:1.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民族主义思潮的早期阶段。
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倡导自由、平等和人权。
民族主义思想在革命期间得到了推广,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社群的民族身份。
2. 民主革命浪潮(19世纪):19世纪是民族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欧洲各地的民主革命爆发,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属于一个特定民族并追求自决。
这场浪潮推动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并最终导致了一些国家的独立,如希腊、意大利和德国。
3. 殖民地解放运动(20世纪):20世纪初,殖民地解放运动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兴起。
民族主义成为这些国家争取独立的主要理念。
以印度的独立运动和非洲国家的解放斗争为例,民族主义被广泛运用于反抗殖民统治,并最终导致了大批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和成立。
4. 世界大战和冷战(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力量。
战争和冲突激发了人们民族认同的情感,促使他们团结起来以保卫自己的国家利益。
许多国家在此期间实现了民族统一,同时出现了一些民族主义冲突和纠纷。
5. 当代民族主义(21世纪):在21世纪,民族主义仍然是世界各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抬头,导致保护主义、排外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团体的崛起。
与此同时,跨国组织和全球化的发展也对民族主义提出了挑战,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全球化与民族认同的争议。
总之,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思潮,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通过社会、政治和文化手段推动了国家建设、独立运动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同时也面临着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评述-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
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评述-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社会之一。
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晚清以来一百多年间,中国始终呈乱象,似乎没有什么思想观念可以一以贯之。
各种思想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可谓名副其实的: 潮过即落。
但若仔细剖析各类,仍能看出背后有一条线,虽不十分明显,却不绝如缕贯穿其间。
这条线正是民族主义。
如果将晚清以来各种激进与保守、改良与的条分缕析,都可发现其所包含的民族主义关怀,故都可视为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①因而对民族主义的研究,也是90 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民族主义的界定、内涵及思想来源海不同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观察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原则的定义,认为它与我国的历史实际不相符合,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当资产阶级尚未产生以前,民族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就已经存在,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从理论上看也有不少难以说通的地方,民族主义虽然同爱国主义以及民族精神不能划等号,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则是事实,我们对历史上和现代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
所以,他主张把民族主义定义为: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感情为核心内容的一种观念、目标和追求。
②耿云志认为,近代民族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因素,即:(1)长期共同活动的地域;(2)历史上形成的共同文化;(3)长期紧密联系的经济生活、生活和文化生活所造成的国家认同。
据此,则凡是维护这些东西,使之不受其他民族之侵害;同时,也不去侵害其他民族这些东西的思想原则,就是近代的民族主义。
③ 宋志明主张在中性的意义上使用民族主义一词,而在负面的意义上使用狭隘民族主义一词。
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他认为是一个正面的语汇,是指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观念逐渐形成全民族共识的发展历程,是指促使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社会。
自拟论题从一个角度论述中国近代化历程
自拟论题从一个角度论述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国进入近代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帝国主义通过侵略战争,客观上使中国的经济进入了近代化,以下是我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1、近代化的觉醒对于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一些有志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梦中醒来,睁眼看世界,龚自珍在当时发出了有天下者,莫高于平之上也的呼声。
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解决当时的民流问题上。
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但未触动封建剥削制度本身。
因此,他不可能根本解决流民问题,林则徐积极改革封建时弊,努力谋求民强国富。
他积极主张藏富于民,在财政,金融,漕运,矿务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反对外国侵略,改革封建弊端促进生产和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改良派的近代化在经济上,早期的改良派反对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总是先有富后有强,富了就必然会强。
而要达到富,就得破旧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商业和工业。
早期改良派在经济上的改革主张是要在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逐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维新变法19世纪60到70年代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
其中一部分由地主,官僚,买办转化而来,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
另一部分由商人,手工工场主,作坊主转化而来,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
维新变法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维新派企图冲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抵触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压迫。
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民族文化创造条件,戊戌变法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措施,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4、辛亥革命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的条件下较以前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民族主义获得了一次虽然有限却是相当有利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强,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城乡手工进一步遭到破坏,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投资设厂上有利可图;其次是全国各地掀起的抵制外货,收回路矿权等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商品倾销和投资活动。
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较
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较【摘要】近代民族主义在中西方均有形成与发展,西方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欧洲国家,强调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而中国民族主义则受到近代国际格局和列强侵略的影响。
中西方民族主义在理念和实践上存在差异,例如西方民族主义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中国民族主义则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稳定。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孙中山领导下得以崛起,影响深远。
中西方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自的发展特点,并为未来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启示。
中西方民族主义虽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未来民族主义的走向仍有待观察,希望能够实现国际和平与共同发展。
【关键词】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中西比较、西方民族主义、中国民族主义、起源、发展、区别、相似、影响、传播、比较研究、异同、启示、未来、走向。
1. 引言1.1 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的中西比较在西方,民族主义的起源可追溯至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随着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的觉醒,西方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并在19世纪迅速发展。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民族主义达到了巅峰,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成为了西方世界的主题。
与此中国的民族主义也在近代逐步形成。
自19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和国家分裂的历史,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起。
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影响下,中国民族主义迅速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的核心。
中西方民族主义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例如对于民族国家的追求和对于外来侵略的抵抗。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如西方民族主义更强调个人权利和国家主权,而中国民族主义更注重集体利益和国家统一。
这种区别源自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经验的差异。
中西方民族主义虽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异同,但都反映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自豪感的重要性。
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主义思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未来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化历程
“所谓近代化就是走出封建的中世纪,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即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健全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文明、民主、繁荣、富强。
"[1],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探索中国近代化之路.面对实现近代化的历史主题,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或投身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献身于政治制度的改革,或致力于近代思想的启蒙,对中国的近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
一、经济近代化的探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各阶层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林则徐、魏源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以强国御侮,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放眼看世界,追求近代化。
19世纪 60年代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暴的扫荡,清朝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第一场实践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这个过程不仅仿照西方的技术生产了枪炮、轮船等现代武器,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3].此外,洋务派还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并且兴办近代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改善了清朝军队武装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朝的国防力量,推进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新式学堂的开办,近代化人才的培养则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之门。
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等,并在1880年修筑了唐山—胥各庄铁路。
浅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浅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摘要:国近代存近代工业有外国主义企业洋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主义工业,国社会然济进步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济发展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刺激了民族主义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很快实现了全国基统有利民族主义发展再加上民族产阶级努力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国近代民族主义和西方主义相比较有很多不样地方有着很多身特这些特对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了和把握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及其特对我们正确理和释国近代历史现象有很重要助简要论述下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及其特、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背景然济开始体主义入侵是国然济体直接也是主要原因鸦片战争以前我们国还是完整义上封建社会虽然受商品济影响然济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有某种体迹象但是就国整社会济基础而言仍然是给足然济占绝对统治地位鸦片战争以尤其是二次鸦片战争以西方主义国利用和清政府当局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侵略特权疯狂向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把国卷入世界主义市场国给足然济逐步体尤其是甲午战争以我们国然济体速加快其次国市场不断扩是然济体前提条件随着国市场不断扩以体手工劳动基础分散手工业生产规模、技术低下他们发展生产、降低成、提高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极限制主义机器生产强有力进攻下显得束手无力这可以说是国然济体部原因近代工业出现国近代存近代工业有外国主义企业洋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主义工业鸦片战争以外国开始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随着推移他们华开办工厂越越多洋运动期洋派维护封建统治标榜强、富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样我们国出现了近代官办企业外国华主义企业和洋运动影响和推动下我们国民族主义工业开始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二、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历程产生鸦片战争以国然济逐步体外国主义刺激和洋运动诱导下国民族主义9世纪七十年代前产生初步发展9世纪末随着主要主义国向帝国主义阶段渡帝国主义国加紧了向全球侵略扩张国甲午日战争失败和清政府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国野心它们纷纷争做国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和竞相建厂列强输出商品输出仍扩国社会然济进步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济发展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刺激了民族主义发展甲午战争惨败也宣告了洋运动破产清政府了扩税财政危机支付巨额赔款不得不放宽了对民办厂限制是民出现了办厂热潮国民族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3进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主义发展扫清了些障碍民族产阶级地位得到了提高华民国临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激发了民族产阶级投近代企业热情次世界战期西方列强暂放宽了对国济侵略对华输出和商品相对减少他们工业也因战争要而战争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生产不仅国民族主义工业让出了部分国国市场也国民族工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国民族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外部条件这期国民族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全国推出些有利发展济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得到国民政府支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很快实现了全国基统有利民族主义发展再加上民族产阶级努力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期由日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即官僚压制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5日趋萎缩放战争期美国加紧对华侵略国民政府出卖国利益官僚进行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苛捐杂税层出不穷通货膨胀原昂贵而产品滞销这些因素是民族主义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三、国民族主义特征企业产生国民族主义企业产生道路独特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生产而是列强入侵加速了然济体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因它不是国封建社会产生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产业结构基上是轻工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国民族主义工业缺乏雄厚济基础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少、周快和获利多轻工业开始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3地区分布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国民族主义工业主要集东南沿海城市造成这状况原因是这些城市多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据然济较早体这些地区便利用外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劳动力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国半殖民地性质设备、技术和营管理工业设备基靠进口技术多依赖国外营管理落5企业产生全程国民族主义工业与外国主义和国封建势力既有千丝万缕系有深受其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定了国民族主义工业对外国主义和国封建势力既有依赖又有矛盾复杂关系这正是国民族主义重要特。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欧洲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现代国家体系的建构阶段。
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启蒙思想的传播,人们的身份意识逐渐从封建地主制度中解放出来,开始产生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
这种民族认同首先在欧洲各国中兴起,尤其是在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冲击之后。
在19世纪中叶,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蔓延到其他地区,尤其是
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的地区。
在这些地区,民族主义成为了反对殖民统治和追求独立自主的主要思想。
亚非拉各国的独立运动中,民族主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初,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形成了对立关系。
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通过国际会议和民族自决原则的普遍接受,一些民族成功获得了独立。
然而,这个阶段也出现了一些帝国主义的残留,也使得民族主义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后果,例如民族冲突和战争。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企业的发展,民族主义的影响逐渐减弱,国家间的合作与互相依赖变得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从欧洲国家的兴起到殖民地独立,再到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它既有推动独立和自主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对于理解现代世界的动态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了解和分析民族主义的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近代的发展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1.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3.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 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1)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背景)2)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背景)2. 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 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2) 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1)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的失败;(2)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3)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4)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在现代社会中,民族主义逐渐兴起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
民族主义侧重
于强调民族的独立、自由、权利和好处。
它认为民族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在国家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欧洲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这种发展并没有改善一些国家内部社会不平等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这些国家里的社会不满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中更是如此。
由此,很多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开始了他们的历程。
民族主义通常会将国家利益置于其他团体的利益之上,支持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国家和社会。
民族主义者通常会要求尊重少数民族的意见和文化,但他们也鼓吹民族独立和主权的维护。
民族主义者通常反对外资干涉和控制,强调保护国家自主和自由。
同时,他们
也支持政府实行积极的社会政策,以保护本国市民免受外来侵害和威胁。
其结果就是导致一些国家成为保护主义国家,他们实行内向型发展,封闭国家市场,防范外国企业对本国市场的垄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愈来愈受到了关注。
民族主义者认为,融合并
不能摒弃民族的身份和传统,我们必须要保护民族文化和经济的优越性,更好地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对民族主义的规律和影响也务必予以重视。
总之,无论是欧洲大陆还是其他国家,民族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逐渐兴起,都
构成了世界政治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发掘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更好地为国际和平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说法
关于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说法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晚清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外来侵略、内忧外患、国家危机等严重问题,民族革命成为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从多个角度来看,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影响:1. 外来侵略与民族意识觉醒,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剥削,这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
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是必须争取的。
2. 领导者与运动,在近代中国民族革命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领导者和运动组织,如孙中山、黄兴、陈独秀等。
他们通过组织革命团体、发起革命行动和制定革命纲领等方式,推动了中国的民族革命进程。
3. 革命思潮与理论,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革命思潮和理论,如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等。
这些思潮和理论为中国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4. 革命战争与抗日战争,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经历了多次武装斗争,包括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等。
其中,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全面抗战,对中国民族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民族革命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走上了共和的道路,建立了中华民国。
随后,中国经历了土地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革命运动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什么是民族主义?
什么是民族主义?概述: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其核心是对尊重和维护自己民族利益的强烈情感和意识。
这一思想追求民族自尊、有机体意识、民族归属感以及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民族主义在个人的价值观和政治形态上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它通常与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1. 民族主义的起源: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当时许多国家逐渐成立并形成了相对清晰的民族边界。
2. 民族主义的扩散: 民族主义思想在20世纪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国家的主导思想。
3. 民族主义的分化: 民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分化,一些民族主义把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目标,而另一些则将它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来看待。
二、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1. 文化民族主义: 通过文化传承和保护来表现民族主义,如语言、历史、传统。
2. 政治民族主义: 强调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如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
3. 经济民族主义: 维护本国利益和文化,妨碍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
4. 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通过扩张实现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如纳粹德国。
三、民族主义的利与弊1. 利: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团结、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它为国家统一和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2. 弊:民族主义会导致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敌意,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它也会引起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的加剧。
四、民族主义在中国1.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屈辱和风雨飘摇的岁月,因此民族主义在中国会有更加特殊的表现。
2. 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变革: 在中国不同时期的阶段,民族主义的表现方式不断发生着变革,例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3.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国家的崛起期,民族主义情绪正在崛起。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表现出了其独特性和特殊性。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惨痛战争,也是中国民族主义觉醒的标志之一。
这场战争震撼了整个中国社会,激发了国人的愤怒和民族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闭关锁国的社会。
西方列强以贸易顺差为借口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并通过鸦片贸易控制了中国市场。
这种不平等和压迫使得中国人民开始对外国势力心生不满和抵制情绪。
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在这些民间抵抗运动中得到了表现。
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进一步觉醒。
这场战争让中国人亲眼目睹自己国家的颓败和弱小。
上层统治阶级的不作为和腐败无能让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感到担忧。
这种担忧促使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民族振兴的思想。
他们认为,要想实现国家的强盛,就必须先振兴自己的民族。
他们主张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通过自强来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地位。
他们发起了一系列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同时,鸦片战争后的民族主义思潮还通过文艺作品和媒体传播进入普通大众。
一系列反侵略和反殖民主义的小说、戏剧和报纸开始出现。
这些作品以英勇的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为主题,激起了民众的共鸣。
人们开始追求自身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对外国势力施加的控制表示坚决反对。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保护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
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国家的精神支柱,在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民族主义觉醒的另一个标志是戊戌变法。
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尝试,也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关键节点。
戊戌变法是光绪帝和康有为等一些有识之士共同推动的改革运动。
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来振兴中华,实现国家强盛。
尽管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对未来的期待。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民族主义觉醒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
它促使中国人民开始思考自身的国家和民族,并积极寻求改革和进步的道路。
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
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摘要】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自20世纪初开始萌芽,并在中国革命运动中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体系建设。
重点讨论了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其当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结论部分强调了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全面论述,揭示了它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民族民主主义,中国,起源,发展历程,实践探索,理论体系建设,意义,影响,现状分析,发展前景展望,重要性,发展趋势,应用价值1. 引言1.1 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起源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近现代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国人纷纷呼吁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
这种呼声最先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端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还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政治理念和制度,包括尊重人权、推行民主制度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为中国的民族民主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生幸福”的思想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支柱。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中国的国家建设和民主化进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近现代的革命斗争和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社会在各种历史和文化影响下所孕育出的一种独特的政治理念和实践。
民族民主主义的起源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见证。
1.2 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民族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近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运动。
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衰落和弱点,开始出现了一些旨在振兴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运动和思潮。
近现代中 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民族主义,这一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思潮,其发展历程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与追求。
19 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宁静与自足。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深深的民族危机之中。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民族主义开始觉醒。
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率先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这是早期民族主义意识的萌芽。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甲午战争的惨败,让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势。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他们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实现国家的富强,以摆脱民族危机。
虽然变法最终失败,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20 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中的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清统治,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民族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仍在继续。
在这一时期,五四运动爆发,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走上街头,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展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情感。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更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抵御外敌入侵和推翻反动统治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和凝聚着民族力量。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民族主义的一次集中体现。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民族同仇敌忾,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发
展
历
程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情况: 主要由地主、华侨商人和部分官僚投资兴办近代工
业。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 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业。
中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国 经济 近代化
近 代 思想
近代化
化
的 政治体制 近代化
发
展 文化领域 近代化
历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化
的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发
展
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历
程
中
(一)起步阶段(1860-1895)
国
近 代 ● 洋务运动
前期“自强”:(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化
创建近代海军
的
弊端与缺陷:未涉及政治制度变革——没有改变 “双半”社会环境,近代化以失败告终。
转折:遵义会议扭转危局,长征胜利。
过程:井岗星火—瑞金红色政权—革命战略重心转到陕北.解放 战争时期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建立新中国,夺取全国政权。
中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 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 道路。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戊戌变法运动(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开端)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同盟会政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辛亥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中华民国
C、思想文化的科学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征hughekn摘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随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而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清末明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
而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导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特征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英国的洋枪洋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还打醒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大大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清末明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清末明初。
实际上它是当时两种民族矛盾的存在并日益激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一个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中国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具体分析起来,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向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的产生伴随着剥削和侵略,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或产生的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国内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都激发了我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
第二,双重的民族矛盾及其错综复杂的斗争,刺激了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复兴”,并且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同时传入中国并被人们接受。
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不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
第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在争论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形成。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之发端,但是一般来说,梁启超是最早使用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的思想家。
他在1899年写的《东籍月旦》使用了“东方民族”、“拉丁民族”、“民族竞争变迁”等词汇。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又使用了“民族主义”、“民族帝国主义”等概念。
但是无论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也好,还是梁启超的立宪思想也好,都还不能完全称之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
直到建立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思想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基本共识并得到确立之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才最终形成。
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传统民族主义思想的杂糅,许多人对革命的意识还仅仅认为是反清复明,或者单纯的“排满”思想。
但是逐渐地,新的民族主义思想代替了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开始形成,并且与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
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五四前后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期。
首先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深了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被压迫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愈演愈烈。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但没有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瓜分,爱国人士纷纷寻求救国图强的道路,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
其次,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人民看到苏维埃政府不仅对内力求以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来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且对外摒弃沙皇俄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殖民奴役,这个中国多年来探索民族独立争取国家自由的仁人志士以有利的鼓舞,也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①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与反帝反封建结合在一起,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得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认识上更进了一步。
人们开始意识到,单纯的从制度上变革是没有用的,于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
这一时期各种文化运动、文化思潮和文化争论此起彼伏、连绵不绝,这不仅有利于民族主义的发展,并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营造了社会气氛,奠定了心理基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相结合,给中国带来了希望。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三、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高涨迈克尔·弗里登曾指出:“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段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征服、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等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
”②九一八事变后,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
与此相联系,九一八事变后民族主义的思想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
“民族复兴”这一思想之所以在九一八事变后被明确提出并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其主要原因是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契机。
这正如张君劢等人在《我们所要说的话》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这个民族到了今天,其前途只有两条路,其一是真正的复兴,其一是真正的衰亡”。
日本的残暴侵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之中, 但“危机”也就意味着“转机”,“这个转机不是别的:就是中华民族或则从此陷入永劫不复的深渊,或则从此抬头而能渐渐卓然自立于世界各国之林”;“所谓转机的关键就在以敌人的大炮把我们中华民族的老态轰去,使我们顿时恢复了少年时代的心情。
这便是民族的返老还童”。
③除此之外,民族主义思想还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革命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
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
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首要的工作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
而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就成了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
同时,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推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高涨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造成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四、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特征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发展起来的,所以民族主义的特征首先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极为复杂,既存在国内的民族压迫,即②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③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5):25页满族贵族对包括汉族在内的国内各族人民的压迫,又存在东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
近代民族主义从产生的那天起就同时面对这两个严峻的问题。
尽管人们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侧重点有异,但在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民族平等、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上,意见则大同小异,所持民族立场有趋同倾向。
随着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带有种族色彩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批判,也使得民族主义走出了狭隘的历史樊篱。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与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反帝问题上较为一致,只是彻底性有所不同;但在反封建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甚至出现了一种内在紧张。
孙中山是推动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相结合的先进人物,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20 世纪初,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已经不再是空谷足音,得到更多国人的响应。
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反帝与反封建并重,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结合起来。
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就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
近代国人还把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以适应民族运动的斗争需要。
因为国家与民族本来就密不可分,近代中国的危机既是民族危机,又是国家危机。
国人所要拯救、重建的国家,首先是民族的国家,不能离开民族谈国家;然而民族又要靠国家来保卫,也不能离开国家谈民族。
因此,在鸦片战争后,在备受列强欺侮的中国民众中始终回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种激情,是为促成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结合的现实基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尽管能从世界视野来思考民族独立、文化复兴、国家建构问题,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本民族。
早期梁启超引入了“民族”一词,并且宣传了德、意的民族主义,然而在处理抵御西方的侵略和学习西方这两大关系的时候还是遇到了问题。
但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则实现了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机结合。
毛泽东早年就心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抱负,具有国际的视野和眼光。
在他看来,“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
”④能够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用国际的视野和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问题,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特征。
参考文献:1、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构建及其过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5)④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2、张顺昌.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7(3)3、陈金龙.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4、喻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困境与歧路[J].天津社会科学,2007(5)5、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J].史学月刊,2006(6)6、史革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特征之我见[J].史学月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