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

合集下载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学习教案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学习教案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三、基础代谢
第二节 体温
一、体温及生理变动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三、体温调节
第2页/共60页
生命的基本 特征之一












合成代谢:吸能反应(储能)
分解代谢:放能反应(放能)
能量释 放 能量转移
能量贮存
能量利用
能量代谢:在物质代 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 量的释放、转移、贮存 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 量代谢(energy etabolism)
31~40 41~50 51以
158.7 154.1
146.4
100 ×
142.4

实测值同正常平均值比较, 相差在±10% - ± 15%之内都属正常。
章目录
第20页/共60页
上一页 下一页
BMR测定的临床意义 : 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 ★甲低:BMR比正常低 40%~20% ★甲亢:BMR比正常高 25%~80% ★BMR:发热、糖尿病、红细胞增 多症、白血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等。 ★BMR :阿狄森病、肾病综合征、 病理性饥饿、垂体性肥胖等。
度 梯 度 。体 表最外 层皮肤 各部位 的温度 差也大 。 3 ) 随 着 环 境温 度的变 化,体 核与体 表两者 相对的 比例可 出现

人体方式调节体温的方法

人体方式调节体温的方法

人体方式调节体温的方法

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维持适宜的体温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人体有许多方式来调节体温,以保持其在正常范围内。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以人体方式调节体温的方法。

1. 发汗调节体温

人体的皮肤上有大量的汗腺,通过排出汗液来调节体温。当人体感到热时,汗腺会分泌大量的汗液,通过蒸发的方式带走体内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当我们运动、在炎热的环境中或者发烧时,都会出汗来降低体温。

2. 肌肉收缩产生热量

当人体感到寒冷时,肌肉会自动收缩,通过肌肉活动产生热量来增加体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颤。打颤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它帮助我们保持体温,当体温下降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发出指令,让肌肉不断收缩,以产生更多的热量。

3. 血管收缩和扩张

人体的血管系统在调节体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人体感到寒冷时,血管会收缩,减少皮肤表面的血液流动,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而当人体感到热时,血管会扩张,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液流动,以增加热量的散发。这种通过血管收缩和扩张来调节体温的机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比如当我们在寒冷的环境中,我们的手脚就会

变得冰冷,这是由于血管收缩导致的,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4. 通过代谢调节体温

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能够调节体温。新陈代谢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产生的热量会影响体温。当人体处于高新陈代谢状态时,身体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体温;而当人体处于低新陈代谢状态时,身体会产生较少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生病或者休息时,我们的体温会稍微降低的原因。

5-体温-解剖教案

5-体温-解剖教案

教师授课方案

年月日

第五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能量代谢是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热量来自能量代谢,而体温的相对稳定又保证了体内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能量代谢和体温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能量代谢

人体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基础代谢人体在18~25℃室温下,空腹、平卧并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此时,维持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代谢,称基础代谢。其数值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有关。为了比较不同个体能量代谢的水平,可用机体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散发的热量(kJ/h·m2),即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来表示。

德育渗透:我们已经知道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18~25℃室温下,空腹、平卧并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下维持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代谢。实际上,人的正常活动,如学习、劳动等,不可能静卧,也不可能长时间的空腹,更不可能生活在20℃的恒温环境中。因此,人一昼夜所消耗的能量总要比基础代谢率高。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没力量”,就是这个道理。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在不断的消耗,也需要定时的予以补充。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需要不断地予以补充。

第二节体温

体温是指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是相对稳定而均匀的。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保证人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一、体温的测量

(一)体表温度与深部温度

通常说人的体温为37℃,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身体各部分的温度并不一样,可分为深部温度和体表温度两部分。

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2章 第3、4节 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2章 第3、4节 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第三、四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1.理解水盐平衡及其意义。

2.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重点)

3.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

4.描述体温调节的过程。(重点)

水盐调节

(1)水的平衡

①来源:食物中的水、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②排出:尿液中的水、汗液中的水、呼吸排出的水、排便排出的水。

(2)盐的平衡

①钠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②钾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③排泄特点

ⅰ.钠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ⅱ.钾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2.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

(2)调节中枢:下丘脑。

(3)参与调节的最重要器官:肾脏。

(4)调节机制

①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水盐平衡的意义

(1)意义

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Na+和K+失衡

①大量失去Na+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

甚至会出现昏迷。

②大量流失K+时,会出现心律失常。

[合作探讨]

探讨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什么?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分别在何处?

提示:神经—体液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探讨2:写出机体内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弧。

提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二章: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二章: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材分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中的一大重要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2课时内容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生命活动,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人脑的高级功能很复杂,教材选取了语言文字、学习和记忆两方面内容给予简单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⑵人脑的高级功能。

[解决方法]

⑴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⑵先让学生弄清楚突触的结构,设置相关问题讲解。

⑶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动态过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_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本节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

2、解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的分析,总结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其中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是个教学难点。“人的体温调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论的教学策略,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水盐调节”的教学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由他们自己来分析调节机制,最后讨论教材中所提供的讨论题。最后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后的“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对学生进行与禁毒有关的宣传教育。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4)、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2、解析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

(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比较。先用输氧的实例引入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的调节作用,完善体液调节的概念。再复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着重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

生命体征的教案范文

生命体征的教案范文

生命体征的教案范文

教案名称:探究生命体征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生命体征以及它们的作用和重要性。

2.学习如何测量和监测生命体征。

3.了解生命体征的变化与身体健康状况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带有提示的投影或电子白板。

2.纸张和笔。

3.血压计、体温计和脉搏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引出生命体征的概念,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生命体征是什么。

2.分别列举几个常见的生命体征,例如体温、脉搏和血压,并问学生这些指标有何作用。

3.解释生命体征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我们每次体检都会测量生命体征。

二、了解生命体征(15分钟)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生命体征。要求他们回答以下问题:如何测量这个生命体征?它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它的变化可能意味着什么?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分享,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生命体征。

3.教师总结并解释每个生命体征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异常变化可能表示的意义。

三、测量和监测生命体征(25分钟)

1.简要介绍如何正确测量体温、脉搏和血压。可以使用实物示范,并要求学生模拟测量。

2.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实践。教师轮流指导和辅助每个小组。

3.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讨论之后,总结如何正确测量和监测生命体征。

四、生命体征与身体健康(2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表示的身体健康状况。

2.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研究,找到生命体征变化与身体健康状况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学生通过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分享他们所找到的案例和结论。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教案(必修3)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教案(必修3)

第4课时 反射与体温调节

学考要求

一、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思考 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对强光所做出的反应,能称为反射吗?为什么? 答案 不能。因为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 若刺激人的坐骨神经会引起肌肉的收缩,此现象属于反射吗?为什么? 答案 不属于。因为反射弧不完整。 3.反射弧的两种类型

(1)依据:根据参与的神经元数目。

(2)类型⎩

⎪⎨

⎪⎧

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多元反射弧,如同侧屈反射

助学巧记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5点提示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元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反射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3)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此为二元反射弧)。

(4)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5)感觉≠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形成,感觉则仅限于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不经过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环节)。

探究1——科学探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阅读教材,试结合下面膝反射图示思考: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

(2)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什么?这种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

(3)完成膝反射的反射弧,其感受器、反射中枢、效应器分别是什么?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教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教案(必修3)

第4课时 反射与体温调节

学考要求

一、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思考 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对强光所做出的反应,能称为反射吗?为什么? 答案 不能。因为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 若刺激人的坐骨神经会引起肌肉的收缩,此现象属于反射吗?为什么? 答案 不属于。因为反射弧不完整。 3.反射弧的两种类型

(1)依据:根据参与的神经元数目。

(2)类型⎩

⎪⎨

⎪⎧

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多元反射弧,如同侧屈反射

助学巧记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5点提示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元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反射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3)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此为二元反射弧)。

(4)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5)感觉≠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形成,感觉则仅限于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不经过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环节)。

探究1——科学探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阅读教材,试结合下面膝反射图示思考: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

(2)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什么?这种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

(3)完成膝反射的反射弧,其感受器、反射中枢、效应器分别是什么?

人体的温度调节如何进行

人体的温度调节如何进行

人体的温度调节如何进行

人体的温度调节是指通过一系列生理机制来维持体温在恒定的水平上,以保证身体正常的功能运转。人体温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协调作用来完成的。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温度调节的过程。

一、皮肤温度调节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具有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的功能。当人体温度过高时,皮肤上的血管会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增加热量的散发。同时,出汗也是皮肤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当汗水蒸发时,会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而当人体温度过低时,血管会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

二、体内温度调节

除了皮肤上的温度调节,体内还存在着一系列的调节机制。首先,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叫做下丘脑的区域,它是温度调节的重要中枢,能够感知体内外的温度,并通过神经系统向其他器官发出指令。当体温过高时,下丘脑会发出指令,促使我们感到热,从而引起出汗和皮肤血流增加,以降低体温。而当体温过低时,下丘脑会发出指令,促使我们感到冷,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和肌肉抖动,以产生热量来增加体温。

三、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系统也在温度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

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它会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当人体温度过低时,甲状腺会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能量的释放,增加体温。而当人体温度过高时,甲状腺会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降低能量消耗,以降低体温。

四、其他调节机制

除了以上提到的机制外,人体还通过呼吸、代谢和刺激等方式来调

节体温。当人体温度过高时,呼吸会加快,通过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发热对症处理PPT教案

发热对症处理PPT教案
第254页/共3484页
【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胸闷、头晕、恶心呕吐、 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并抢救。
粒细胞缺乏,紫癜,有时急性起病。
皮疹、荨麻疹、表皮松解症等。
第265页/共3484页
【禁忌】
对吡唑酮类或巴比妥类药物过敏者禁 用。
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
本品不宜连续使用。
第354页/共3484页
4、心理护理
患者在发热期间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 应经常巡视患者,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 出的问题 ,做好健康教育,患者患者及家 属的紧张情绪。
第365页/共3484页
5、饮食调摄
进食营养丰富、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流 质、半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摄入量不少于 3000ml,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
(1)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患者四肢及手脚温
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 点衣物。
第98页/共3484页
(2)冰袋、冰帽:
敷前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 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
腹部、足底等处 禁忌患者:冷水过敏者;寒战者
第第190页页//共共4348页页
不超过4次
第176页/共3484页
【注意事项】
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 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

生理学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 体温教案

生理学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 体温教案
适宜刺激为皮肤和下丘脑的温度,也称为温热性发汗。 • 影响发汗的因素:参与发汗的汗腺数目和发汗强度;劳动或运动强度;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风速。 • 精神性发汗:由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而引起的发汗。
三、体温调节
• 自主性体温调节: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 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经常维持产热和散热过程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body temperature
(一)、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
shell temperature:机体表层的温度。 皮肤温度:机体表层的最外层,既皮肤的温度。
额部 > 躯干 > 手 > 足 core temperature:机体深部的温度。 体温:指体核温度的平均温度。
腋下温度 < 口腔温度 < 直肠温度
5、其他:情绪、进食、环境温度等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 M=E+R+C+K+W+S
(一)、产热
• 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内脏器官(肝脏) 运动时,肌肉,90%
• 产热形式: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 • 调节: 1、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神经调节:交感神经
36.0 – 37.4 36.7 - 37.7
36.9 – 3wenku.baidu.com.9

5.2.27.2.1体温调节医学生理学

5.2.27.2.1体温调节医学生理学
自主性体温调节机构示意图
1)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
存在部位: ➢ 外周温度感受器: 皮肤、黏膜、腹腔内脏等游 离神经末梢 ➢ 中枢温度感受器: 脊髓、延髓、下丘脑、脑干 网状结构
外周温度感受器
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游离神经末梢, 包括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 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时会刺激热感受器, 传 入神经的冲动频率增加; 降低时,刺激冷感受器,传入神经的冲动频 率增加。 皮肤上的冷感受器大约是热感受器的5~11倍。
中枢温度感受器
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局部温度变化1℃ 时, 温度敏感神 经元wk.baidu.com电频率就会变化。 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 元发放冲动频率增加; 局部组织温 度降低时,冷敏神经元发放冲动频 率增加。
2) 体温调节中枢(thermotaxic center)
体温调节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体温调定点的变化及发热的过程示意图
11
小结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自主性体温调节 、 行为性体 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通过体内 温度感受器感受组织温度的 变化,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 调节中枢,最终影响机体产 热和散热的过程,维持体温 的相对恒定。
(preoptic-anterior hypothalamus area,PO/AH)
产热器官 (骨骼肌、内脏等) 体温

人体体温调节PPT学习教案

人体体温调节PPT学习教案

体温的变 化及差异
年龄差异:新生儿、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性别差异:女性>男性(0.3 °C )
24小时内变化: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 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
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2页/共22页
体温调节
三、体温的调节:
1、中枢:下பைடு நூலகம்脑体温调节中枢

体液
(4肾)小抗管利、尿集激合素管由垂体释放后经 重吸收水传的送,作用于
处第的21页细/共胞22,页 使其
能力增强

人体内水的两条来源,四条去路
人体内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和三条去路
二、水平衡的调节:
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抗利尿激素: 分泌部位:下丘脑
化学本质:多肽
三、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醛固酮 :
: 作用:吸钠排钾
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
化学本质:脂质、(固醇类激素 )
第15页/共22页
10.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水和排 出水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D.寒冷时,代谢增强与多种激素有关
第6页/共22页
练习
D 2.下列关于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 的热量
②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③人体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

《测量体温》教案

《测量体温》教案

《测量体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测量体温的方法和工具。

2.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3.掌握将体温转换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2.掌握将体温转换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学生教材、教师讲义、体温计。

2.工具:手提白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用手提白板写下“测量体温”三个字,并询问学生:“大家知道测量体温是为了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开启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了解测量体温的方法和工具(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体温的两种方法:口表测法和腋表测法,并简要介绍体温计的两种类型: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然后,教师用手提白

板画出一个电子体温计和一个水银体温计,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种体温计的外观。

3.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25分钟)

3.1口表测法

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口表测法的步骤:

(1)准备:将体温计消毒,确保体温计的电池有电。同时,准备好一个纸巾或棉球。

(2)操作:将体温计的探头放在舌根下,闭上嘴,保持3分钟。期间,体温计会发出“滴滴滴”的声音。

(3)读数:读数完成后,拿出体温计,用纸巾或棉球擦拭干净。然后,读取体温数值。

教师用手提白板将操作过程与关键点写下。

3.2腋表测法

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腋表测法的步骤:

(1)准备:将体温计消毒。

(2)操作:将体温计的探头放在腋窝下,夹住胳膊,保持3分钟。期间,体温计会发出“滴滴滴”的声音。

(3)读数:读数完成后,拿出体温计,将体温转换为摄氏度或华氏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

王进超

知识目标:1、知道体温的常识和意义;2、掌握体温调节的生理调节过程;3、培养学生对人体科学的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生活相关图片联系来引入人体温度的调节现象。

2.生活实践来讨论寒冷时产热与减少散热的变化,

3通过PPT演示产热与散热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生理调节过程。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安排:一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

Ppt展示1910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11年12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12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然后引入体温调节。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教师活动】(设疑)同学们认为什么是体温学生是身体的温度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自己感觉到的是体表温度不是体温,只是体表温度体温。

【教师活动】(讲授)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用口腔、腋窝和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出示学生测的腋温,请同学读出数值。

出示《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

提问,从这个表的数据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①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1℃;

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体温有差别,年轻者体温高于年长者、女性的体温比男性高。

【教师活动】提示,温度在37 ℃上下浮动。

学生明确:体温的相对恒定。

提问,体温的相对恒定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明确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教师活动】总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的调节

【教师活动】提问,既然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人体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那我们人体是如何保持我们体温的相对恒定的

天气转凉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天气变热的时候我们又会怎么样

【学生活动】加衣服,减衣服。

【教师活动】点明,人在天气变化的时候,会适当增减衣服,属于对体温行为性调节;而我们人体自身还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来维持体温的恒定,这属于人体自身的生理性调节。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人体温的生理性调节。

我们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说明在我们人体中存在能够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

提问,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类分别是

【学生活动】学生明确,温度感受器的分布: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种类:1)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

2)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

【教师活动】对于这个体温调节系统,科学家还做了一个动物实验。出示动物实验资料。从这则资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教师活动】正是有以上生理结构基础,我们人体才有调节体温的这种功能。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什么结果

如何理解: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教师活动】我们把人假设为一杯热水,这杯热水放在这里一段时间后会冷却,为什么【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通过蒸发、对流、接触不断散失热量。

【教师活动】如果要保持它的温度不变,应该怎么样

【学生活动】加热。(教师提示)要使增加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相等。

【教师活动】人体温的相对恒定,宏观上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人的热量从哪来产热过程发生在那个细胞器中

【学生活动】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教师活动】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不同的。

出示人体产热情况图,对比上面的两幅图,我们可以发现安静时与运动时的产热器官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产热器官: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收缩;

安静状态---内脏(肝脏)

产热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教师活动】人体的散热途径和这杯水的散热方式差不多,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散热,汗液蒸发散热;当人体表面温度>环境温度时,以皮肤直接散热为主;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时, 汗液蒸发散热唯一散热方式。

散热途径:

1)皮肤(主要)

2)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

3)随尿和粪便的排出

【教师活动】气温骤降,衣服有没有穿太多,这时候身体有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寒冷反应图。

【学生活动】打寒颤,起鸡皮疙瘩。

【教师活动】这时候人与环境的温差大。散热量多。如何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学生活动】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教师活动】同学们阅读课本15页“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这一段文字,小组分析讨论: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各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1.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有:①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减少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②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减少热量散失。

2.增加产热的生理活动有:①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③有关神经作用于甲状腺和肾上腺相关激素分泌增加,导致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两个生理活动减少散热,两个生理活动增加产热,使体温维持恒定。

这些生理活动涉及到哪些调节机制

【学生活动】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果: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列出调节机制示意图。

(教师提示: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整个反射的反射弧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画出;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这个调节过程中涉及哪些激素。)

学生根据提示回答。

【教师活动】神经调节过程:PPT

在寒冷环境中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随堂巩固:PPT

【教师活动】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活动】大量出汗。出示图片。

【教师活动】这时候人与环境的温差小。散热量少。但是产热却不会停止,为什么

【学生活动】因为有机物氧化分解合成ATP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热量的释放。

【教师活动】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同学们阅读课本15到16页“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这一段文字,小组分析讨论: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各有哪些涉及的调节机制有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汗腺分泌增多

增加散热

只有神经调节

【教师活动】神经调节过程:PPT。在炎热环境中的调节机制只有神经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