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_(2)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单选题(二)

教育心理学单选题(二)

教育心理学(二)一单选题第四章学习心理1.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干道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C.学习兴趣D.学习期待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是由()组成的。

A.认知内驱力B.成长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3.根据奥斯内尔的理论,学习是为了得到赞扬,属于()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直接动机4.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运气属于()A.外部、稳定、不可控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C.外部、不稳定、可控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5.学生为保持信息,对信息进行不断重复,以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现象策略称为()A.复述策略B.调节策略C.精加工策略D.计划策略6.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是()A.复述策略B.计划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7.学习迁移是()A.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学习转移C.学习定向D.学习定势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表达的是()A.记忆策略B.技能形成C.学习迁移D.知识形成9.概括化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贾德B.苛勒C.洛克D.加涅10.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又选择不可食用的(如棉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运用了()A.正例与反例的配合B.变式C.比较D.直观性11.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12.记忆的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A.形象记忆B.情境记忆C.感觉记忆D.符号记忆1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时间是()秒。

A.10~20 B.20~40 C.60~120 D.80~1401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A.序列性B.逻辑性C.目的性D.认知性15.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其他无关因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形成问题的表征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问题D.检验假设16.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研究的学者是()A.科尔伯格B.弗洛伊德C.皮亚杰D.马斯洛17.在()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儿童入学后必须以()为主导。

A.学习B.游戏C.体育D.文艺【答案】 A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人际关系的影响C.后进生的感受D.学生听课效果【答案】 B3、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答案】 C4、态度与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个阶段是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答案】 C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B.需要C.性格D.气质【答案】 C6、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答案】 C7、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答案】 A8、学校德育中的核心部分是( )A.德行的教育B.思想的教育C.政治的教育D.心理健康的教育【答案】 C9、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答案】 A1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案】 D11、我国古代第一次将“教”与“育”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教育”一词的著作是()A.《孟子.尽心上》B.《荀子》C.《论语》D.《中庸》【答案】 A12、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桑代克C.柯尔伯格D.戴尔【答案】 C13、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答案】 B2、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

A.8岁左右B.9岁左右C.10岁左右D.11岁左右【答案】 B3、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收集被试各种有关材料来研究心理的万法是()A.调查法B.问卷法C.测验法D.实验注【答案】 A4、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添加反射的理论都认为,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A.动机B.需要C.强化D.诱因【答案】 C5、老师对学生搜身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由B.人格尊严C.隐私权D.身心健康权【答案】 A6、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B.奧苏伯尔C.桑代克D.贾德【答案】 B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力价值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答案】 D8、康复治疗的特点不包括A.康复团队模式B.终身康复治疗C.强调以患者完全恢复为目的D.强调患者主动参与E.强调以患者功能为中心【答案】 C9、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A.学生个体B.学生集体C.教师个体D.教师集体【答案】 B10、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机【答案】 B11、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在()。

A.1901 年B.1903 年C.1904 年D.1905 年【答案】 D12、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B.威尔逊C.华生D.洛克【答案】 B13、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的是( ) 。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 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真题精选及详解(二)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真题精选及详解(二)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真题精选及详解(二)1、生理自我在()岁左右基本成熟。

A.1岁B.3岁C.5岁D.7岁【答案】B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B.60%~70%C.70%~80%D.80%~90%【答案】D3、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答案】C4、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答案】C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答案】D6、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答案】A7、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答案】B8、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答案】D9、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答案】A10、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答案】C11、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答案】D12、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答案】D13、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答案】D14、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学校教育心理学 (2)

学校教育心理学 (2)

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包括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两个方面。

二、【简答】工作记忆的特点:1)保持时间段。

对新信息的保留时间大约是10到20秒。

也称作短时记忆。

2)容量有限。

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记住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

3)信息处于激活状态。

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正在被个体意识着、思考着、使用者。

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进入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并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

然而,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使信息的进入和加工都受到限制。

为了增加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提高其加工效率,可以采取两条途径:组块和自动化。

三、【概念】激活的扩展:精制过程是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

新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新信息本身处于激活状态,以新信息为线索,通过学习者有意联想,储存在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一些与新信息有关的信息相继被激活,这一过程叫激活的扩展。

四、【填空、概念】1)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

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3)倒摄抑制: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

4)系列位置效应: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5)舌尖效应: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效应”。

五、【论述】结合遗忘的进程及影响因素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复习?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1)学习材料的性质。

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的慢。

2)学习材料的数量。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

3)学习进程。

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二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二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二
总共30题共100分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
2.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 () (4分)
4. 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4
分)
6.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4分)
7.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4分)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40分)
2.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被公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导人物之一,他以()为理论基础,创建
3. 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利用学习结果反馈应把握如下原则:()。

(4分)
9. 间隔强化程式根据时间和比率,固定和可变两个维度组合出以下哪几种强化程式?() (4分)
10. 1989年,布朗、柯林斯和达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

下面与“情境性学习”有关的概念是()。

(4分)
6. 所谓编码系统,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这种内在编码系统也就是学科结构。

(2分)
7. 格式塔学派以某些相当抽象的、与知觉和思维的性质及心理经验的结构有关的观念解释了熟悉的观察资料。

(2分)。

福师(2021-2022)《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2)-辅导资料(答案)

福师(2021-2022)《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2)-辅导资料(答案)

福师[2021-2022]《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
注:本科目作业有多套随机试卷,请核实是否与您的试卷顺序相一致!!!
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
1、在社会化发展理论中()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儿童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

[A]信任对怀疑
[B]自主对羞怯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C]
2、()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

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华生
[D]斯金纳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C]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112岁至145岁的年龄阶段称之为()。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青年初期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B]
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药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正确答案是]:[A]
5、遵循()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A]系统性
[B]教育性
[C]客观性
[D]整体性。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

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毛泽东思想C.论语D.学记【答案】 A2、儿童入学后必须以()为主导。

A.学习B.游戏C.体育D.文艺【答案】 A3、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教育制度是()。

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交叉型学制【答案】 B4、糖尿病的常见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A.糖化血红蛋白B.尿蛋白C.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E.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答案】 B5、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

A.3、4 岁?11、12 岁B.5、6 岁?11、12 岁C.6、7 岁?11、12 岁D.5、6 岁?12、13 岁【答案】 B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

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答案】 B7、教育目的的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规定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要规定所要培养出人的()A.质量规格B.发展方向C.发展速度D.社会价值【答案】 D8、系统的收集学生学习行为的有关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 )。

A.教学计划B.教学设计C.教学评价D.教学过程【答案】 C9、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A.维果茨基B.加里培林C.加里宁D.赞可夫【答案】 B10、游戏对幼儿心理的重要意义包括()。

A.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B.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C.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D.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答案】 A11、关于人际沟通技巧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际沟通技巧都与人的“传播器官”有关B.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借助网络媒体的方式方法C.一般用说、听、看、问、答、表情、动作等方式来表达D.是指在人际沟通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期目标而采用的方法E.包括语言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答案】 A1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是( )。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精品课件
• 5、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
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
略。
•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
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
• (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 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 得到消极后果。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 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 就会削弱。
• (2)练习律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 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 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 (3)准备律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 一、学习的实质
• (一)学习的定义:
• 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 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
的过程。
精品课件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 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 择倾向。
精品课件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智慧技能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二、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例子
辨别己、已和巳的区别 从不同颜色的立体图形中识别圆柱体 根据定义进行分类 解答例题,演示先乘除后加减 运用规则生成复杂问题的解法 采用复述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练习 陈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手写(执行)26个字母 志愿(选择)参加公益活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2.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 象和言语进行表征。
3.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将 符号表征转换适当行为,包括选择和组织 反应要素,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包括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
(三)观察学习的特点
首先,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 响相互作用的产物。
“潜伏学习”实验 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 就是期待的获得,没有外在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潜伏学习”实验
三、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 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 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 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 知的类别”。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这个词也有人 翻译成“完形”,但它除了完形的意思以外,还 有格式、结构、整体性以及动力性等内含。
惠太海默
(1880 ~ 1943)
苛勒
(1 88 7 ~ 1 9 6 7)
考夫卡
(1886 ~ 1941)
(一)学习的完形说
“心物同型说”,认为人的内心存在着许 多与外界事物相应的同型物,这就是格式塔, 即完形。 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进行 知觉认知重组,从而形成完形的过程。
情感领域的目标 (克拉斯沃尔:态度、兴趣、理想、 欣赏、适应方式)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辛普逊:知觉、心向、引导的反应、 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适应、创作)
(三)根据学习的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类
加涅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1认知策略
即学习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即学习“做什么” 个体通过学习掌握支配自己学习、记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忆和思维的技能。(普通认知策略、 特殊认知策略、反省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学习者学习促使身体灵活运动的能力 5.态度 学习者学习行为趋向的内部状态,它使 学习者的行为具有某种特定的倾向性。

(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二)

(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二)

(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二)一、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1、启发教育裎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荼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二、学习教育学要注意哪些问题?1、要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命题或原理;2、要注意掌握一些教育概念、命题或远离背后的理论假设;3、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4、要注意广泛地阅读教育书刊。

三、当代教育学有哪些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2、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3、教育学研究与教育裎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4、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也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四、教育的内函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样教育。

其含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偏狭义的教育,还指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六、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什么?教育主要处于原始的平等状态,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内容简单,只有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劳动知识,没有阶级性。

七、古代社会教育特征是什么?它包括奴隶社会及其教育和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特点是教育基本与生产相脱离,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基本被奴隶主阶级和封建主阶级所垄断,其主要内容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人之术,采用个别教学,具有封闭性与社会生活相脱离。

八、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学校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教育心理学2

教育心理学2

一.学习的分类:1.学习主体分类。

动物学习,仅限于消极适应环境变化以满足生理需要,主要依靠直接方式获取个体经验,动物学习局限于第一信号系统。

人类学习,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具有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以语言为中介;积极主动性。

用动物学习来说明人类学习必将抹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学习的三个特点: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机器学习,主要指计算机学习。

2.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

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

连锁学习,刺激—反应。

言语联想学习,刺激—反应,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

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

后来加涅把前四类合并为一类,将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学习和定义概念学习,即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3.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这一类学习通常是有组织的。

智慧技能的学习,加涅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依次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

学校教育目标应包括态度的培养,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运动技能的学习。

4.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和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5.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不定项选择题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 出现,也就是说不再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减低,最后 会降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这一与条件反射形成相反 的过程即称为消退。

(二)恢复
消退现象发生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 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的恢复。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 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就被称之为恢复。

1.应用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 个联结增强。” 2.失用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 联结减弱。”

15

(三)效果律
“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 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当建立时,并发 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减弱。”①除上述三 条主要定律外,还有五六条副律。 ① 以上三条规律转引自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 5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桑代克的理论和他所提出的学习规律,在30年代以后因 别人的批评和新的实验结果,有某些修改。

4

二、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简要分析

表3-1 在一次学习尝试中输入的事件与学习者被推测出 的内部状态流程图
外部刺激和被推测出的内部状态 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状态 环境(是现刺激×学习者准备) 经历了上述事件 学习者的心理接受状态 过了一段时间 学习者改变了知识状态 提出问题要学习者回答 学习者回答作出反应 心理学名称 预测或基础测量 获得(习得)学习或印 刻学习

16

主要的改变是:


第一,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力量,单纯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所以,修改后他 把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练习律实际上已不成为一条主 要定律。 第二,效果律也有了重大的修改。由于赏和罚的效果并 不相等,赏比罚更有力,所以后来他就不再强调烦恼情 况所导致的效果。他指出:“当神经系统中刺激与反应发 生联结并伴随着满意时,联结就得到强化,烦恼则极少 能或不能导致联结的削弱或消失。”实际上他只承认罚的 间接作用。

① 希尔加德和鲍尔:《学习理论》第1章;转引自邵瑞珍等编 :《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14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83(以下简称《学与教的原理》。
2

加涅则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 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 之于成长的过程。”②

② 加涅著,付统先等译:《学习的条件》,3页,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86。


第二,是否复习所观察的行为,以增强记忆。
第三,是否强化通过观察而学习的行为。 第四,能否灵活地将观察到的行为用于自己的行为之中。
28

(二)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

符号强化,诸如赞美的言语、情感或他人的注意,虽与 学习者基本需求关系甚微,但它属于人际关系或社会性 质的强化,无需直接加诸于学习者自身就能产生作用, 它只需加之于被观察的行为上即能产生替代强化作用。

第一,通过观察他人的作为,只要略微变异,就可以产生自己 新的行为。可谓“学虎不成竟成猫”。 第二,观察榜样促进了自己以前学习成果的加强,如参观画展 后,回家重温故技,获得收益。 第三,观察学习也可能导致自己行为的抑制,也可能使自己的 抑制解除。
27


引起观察式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第一,榜样或范例要能引起观察者的注意,也就是说刺激的本 质决定注意的产生。
刺激情境(S):即向学习者(O)提供刺激的环境模式。
反应:(R ) : 包括外显的反应和内隐的反应,观察得到和观 察得不到的反应,进步、积极和倒退、消极的反应。
6

三、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人类学习的特点
要区分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学习的内容有本质区别 2、学习的机制或方式不同 3、学习的动能与动力有本质区别
30


③固定间次强化。 即在规定次数的反应后给予一次强化,如可以对每次、 每二次、每十次,或所规定的每一任何次数的反应给予 一次强化。 ④灵活间次强化。 这种强化仍然根据反应次数间隔而定,只不过这个间次 是随机而不是固定的。
31

3.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 ①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

原级强化——是利用原始的强化物(即本身所具有强化作用的刺 激,如饮食等)进行的强化。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等 次级强化——是在原级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利用继起或 次级强化物进行的。 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他人(包括同伴和文学作品、影戏 、电视中的人物)受到强化而使自己被强化的现象
12
第二节 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桑代克 华生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
13

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猫的学习实验 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


(一)准备律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经过传导就引起满意。当 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
14

(二)练习律 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五)高级条件反射
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 射。
23

三、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研究起源——桑代克猫的研究 斯金纳(B. F.Skinner)及其“斯金纳箱”学习实验
24
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如下:

第一,假如—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 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念就会增加。 第二,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 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 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增加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都可以 称为强化物,诸如食物、赞许、承认、注意和金钱等都 可做强化物。令人不快的事物也可做强化物,如教师的 皱眉、斥责或成绩不及格等,停止它们的作用或有机体 要避免这种刺激的心理都会使正确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 。
17

桑代克学习的理论的评价: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激起了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并作了大量实验,也是 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重要的源泉。 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桑代克强调神经的联结,也承认观念的结合,但他轻视 顿悟和理解。
29

五、强化的种类和技巧


(一)强化的类型 1.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 ①固定间时强化。 指学习者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每隔若干秒、若干分 、若干小时,或依需要而规定的某种时间间隔接受一次 强化。 ②灵活间时强化。 这种强化的时间间隔是随机而变的,学生虽然也是按时 间间隔被强化,但间隔的长度不是固定的。


②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是通过自身内部刺激的作用而完成的强化,对于 学习,其作用往往超过外部刺激所提供的强化。
32

(二)强化的技巧

1.控制强化量 强化的物理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某种方法测定,如可 以按照重量、体积或数目加以控制。这叫绝对强化量。 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成败关键在于强化的质量,也就是 相对强化量。 2.安排强化程序 3.即时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使用 一般而论,紧跟在那些要加以巩固的反应以后给予强化 最为有效。 惩罚延缓大体上也会引起同样的后果。
20
条件反射形成之前 入口的食物 (US,无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 (UR,无条件反谢)
蜂鸣回声 (CS,条件刺激后) 条件反射形成之后
张嘴,吸吮等 (CR,条件反射) 唾液分泌(CR)
蜂鸣回声(CS) ——机能性联系 ……潜在性联系
图3—4 经典性条件反射(二)
21
几个基本的概念 (一)消退
33

即时强化的原则不是绝对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审时度势”,对于年龄较大、较为成熟和比较聪 明的学生,可适时进行延迟强化,各次强化的时间 可以隔得远一些。这不仅仍可对他们的学习活动起 有效的指导作用,而且也许更有利于发挥这些学生 的自觉性和主动积极性。
34

六、理论的区别和教学运用 (一)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22

(三)类化
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CS1) 形成条 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的与CS1相类似的条件刺激之二(CS2) 、 之三(CS3)不经强化而引起条件反射。这种对同类条件刺激 不经强化而能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被称为刺激类化。

(四)分化
类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产生反 应,不类化的现象。

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 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③

③ 藩菽主编:《教育心理学》,4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83。

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3

上述定义的共同之处:

首先,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 其次,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 第三,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 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 第四,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 最后,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18

二、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研究 无条件反射(UR) 条件反射(CR) 图3—3表明了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一般程序和主CS(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 CS+US的重复(强化) CS 图3—3 经典条件反射(一)
UR(无条件反射) UR(无条件反射) UR CR(条件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