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 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 过来。 都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 (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 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 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漂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 (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绕”字好(步骤一),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了绿水 环抱人家的场景(步骤二),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步骤三)。
“晓”字好(步骤一),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 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步骤二),能够使读者有更广阔 的想象空间(步骤三)。(可以有两种,答一种即可。)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网”字名词活用作动词,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 一张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抒发了春光 即逝的寂寞惆怅之情。

诗歌鉴赏之炼字(精心整理、实用)

诗歌鉴赏之炼字(精心整理、实用)

炼形容词、副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又,与以往欢乐形成对比,突出寂寞伤感之情。凉, 既写出秋气的萧瑟,又衬出心境的凄冷。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 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 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 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 知音少的感慨。
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 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笼 在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好一幅有 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 热烈的气息。
设问方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 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 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 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炼拟声词
作 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 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炼表颜色的词
作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 啼山客犹眠。” (王维)
释词
描述
课堂演练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2012年高考[安徽卷]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中的一 首。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 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 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 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 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 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 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 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 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 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 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 “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
提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 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 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真题示例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 上的作用。(04浙江)
课后作业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 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 ①“引”在文中有“带走”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释含义 /明手法) ②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 山口,仿佛是大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愁去喜来,互相映 衬。 (描景象) ③此句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比“雁别秋江去”只是写大雁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更具有 感情色彩,并与下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 活泼,情趣盎然。(表感情/谈作用) 如果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思考:“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 故事引申出来的,请你说说看,颔联中,不用“推” 字 而用“敲”字的妙处。
参照答案:
(释义)敲,轻轻扣击的意思。 (表达技巧)用“敲”字,衬托(以动衬静) (阐释作用)“僧敲月下门”,能让人联想到 皓月之下,一位僧人轻轻敲响了友人的门扉, 清脆的声响回荡在空间……暗藏了衬托的作 用,以动衬静,使得环境愈发显得清幽,同 时又照应了诗的标题:幽居。 (总结)这些都是“推”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所以,选用“敲”字好。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 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 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 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手 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 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 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 主旨)。(2分)
二、反馈练习
1、2008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 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 地方。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习目标:
2、2006年 (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 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很多人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

诗词鉴赏——炼字

诗词鉴赏——炼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例文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答案:(1)“空”字是白白的意思,主人公久久地站立 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 立盼望。(2)这个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寂寞惆怅的画面。(3)“空”字是主人公内心的 独白和描摹,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4)这个字更好的抒发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 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2.炼诗眼的字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
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请分析第×联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全诗“诗眼”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分析作用:(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诗歌结 构) 第三步:分析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炼字角度
3.炼以动衬静的字
【答题步骤】 (1)指出诗句中动态和静态的景物,结合词语分析。 (2)分析动景和静景各自所写的内容。 (3)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完整版)诗歌鉴赏-炼字

(完整版)诗歌鉴赏-炼字
第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 境。
第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哲理。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现力
炼形容词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
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 物情感。
炼形容词
• 特别注意: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 现力。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在写景诗中,可以 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 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 “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 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 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 “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 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 情。
答题步骤: 析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
述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
+
析效果(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 的感情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 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特殊词:叠词、拟声词、

表颜色的词
一、炼动词
•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你认为颔联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 “萧萧” 生动形象地表 现出了落木瑟 瑟飘落的声音, 以动衬静,突 出了周围环境 的凄清。“滚 滚”则状写出 长江汹涌澎湃 之状,使人有 身临其境之感, 渲染出沉郁悲 凉的意境。
3、炼叠词:
表达效果: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起强调作用,造成一种反复回旋的抒情氛 围。 常运用的艺术手法:烘托,渲染,以动衬 静等。
请问后两句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赏析。
课堂演练:
。有
情 芍 药 含 春 泪, 无 力 蔷 薇 卧 晓 枝。 一 夕 轻 雷 落 万 春 丝, 日 霁 秦 光 观 浮 瓦 碧 参 差。
请问后两句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赏析。
答:
1、“含”饱含,“卧” 静卧之意。 2、一个“含”字,一 个“卧”字,运用拟 人手法。芍药带雨、 蔷薇匍匐在枝头上。 3、刻画了芍药、蔷薇 经雨后的娇艳妩媚姿 态,也传出了它们的 愁绪。将诗人对景致 的喜爱以及惜花之情, 也表达的淋漓尽致。
———————————————————————— (一)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句?哪个字?为什么?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 ——副词 2、渐行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动词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数词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拟声词 5、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形容词 7、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活用词 ——色彩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 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 遮灯, 风不动,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
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
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
以动衬 静的词
以动写 静的词
Hale Waihona Puke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 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 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 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以实写 虚的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是绘景, 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 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 活泼神情。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 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 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 曾在这里驻守。
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
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
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解析:A 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 成冰的程度”;B 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 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 项,应该是表 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三、特殊词: 1、叠词: 作者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 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中的音响,表达 杂的思想感情。 作用: A、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 B、起强调作用加强抒情性 C、描摹声音形态,使诗文生动形象,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例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例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二、修饰语: 1、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 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 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 作用: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 出了春雨的特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例2: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和“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其动 态,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 人。
“绿”字指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 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 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北来人二首(其一)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 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 国之痛,情景交融。
2、颜色词: 颜色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 情感。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 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 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 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 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 节奏感。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 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 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舞 摇 轻风 扶 细柳
隐 映 淡月 失 梅花
析:“扶”字把风人格化,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与“轻”、“细”相宜,和谐自 然,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在月光照映下,晶莹的梅花 与月色融为一体。 “失”字勾画 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 ————严羽《沧浪诗话》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4分) “入”表进入,“摩”字是擦、蹭的意思, 描写了黄河入海、山上达天的情景, (步 骤一,1分) “入”表现出河的生气 ,“摩”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步 骤二,2分)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之情。(步骤三,1)
问题?增分点?增分方法?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 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3分) “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 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以动衬 静,(步骤二)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 时环境的凄清冷寂。(步骤三)
增分方法:
强 化 三 大 意 识
• 1、主题统帅意识。真正读懂诗歌,准确 把握情感基调。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 歌中炼字的答题,都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 主题的表达作用,最终归结在“主题”这 个终结点上。 • 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例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穿”化静为动,描绘了陡峭不平的石 壁插入天空的景象,突出了乱石的陡峭、 险峻。
例四: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闹”写出红杏花满枝头,竞相绽放之热烈之灿烂。 “闹”有喧闹之意,不禁让人联想到杏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不仅有色,仿佛有声。春意为虚,红杏为实, “闹”字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炼字
炼字类设置问题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思考过程:分析由大到小,答题由小到大。

第一步,弄清全诗的思想内容,即先明确这首诗的内容,是批评/揭露/歌颂/表达某种情趣?
第二步,看该字所处的诗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是写景?叙事?还是抒情/议论?第三步,(该字所起的作用必然与该句和全诗的思想内容一致,)看该字对写景/叙事/抒情有什么具体作用。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①结构字所在的句有何
功能起承转合②主旨)
讲练结合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提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的表达效果
思考步骤:
①渊明诗《饮酒》表现的是陶氏归隐后的清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情趣。

②句是描写的是陶氏归隐后的闲适生活的一个典型片断,作用是叙事。

③“见”字肯定也为表达这种闲适情趣服务的,再用替换法加以比较,如改为“望”或“看”等,这样答案就明朗了。

答案:
①“见”意为看见,该表现了一种不经意的感觉。

②“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
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③“见”的动作没有任何刻意,不着痕迹的突出体现了作者的闲适恬静的生活情趣。

(对主旨的作用)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①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提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得很传神,请说出它的妙处。

答:
①“挂”字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动为静,
②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远看时特有的形态。

③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提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表现诗人对江边日暮美景的喜爱之情。

过香积寺王维(2003年卷)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
补充知识: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它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

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答:诗眼是“咽”和“冷”(2分,指出诗眼——步骤一)。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
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2分,就词语和句子本身分析——步骤二)。

“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2分,就全诗意境情感分析——步骤三)。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提问:试分析“近”字的表达效果。

答:
①“近”有“主动亲近、接近”之意。

(字义)
②在‘清澈平静的江水中,有一轮孤月似乎主动亲近诗人,想慰藉和抚平其寂寞的愁心。

(展开联想和想象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
③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还表现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意境或情感)
绝句二首之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提问:请分析“燃”字的表达作用?
①“燃”,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字意)
②出了满山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而且也表现出山花随风起伏的动态美,(放入句中)
③山之“青”与花欲燃之火红鲜艳,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
的景象,结合本诗后两句作者对于年复一年归期无定的焦虑,以乐景写哀情,乐景愈乐,哀情愈哀。

(该字所烘托的意境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