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古文形声字
▪ 情况2:有的字实际上是一形一声的形声字, 《说文》把充当它的形旁或声旁的合体字割 裂开来,因此把它错析成了多形的形声字。
▪ 如“梦”
▪ 情况3:有的字是在会意字上加注音符而成的 形声字。
▪ 情况4:有的字是在一形一声的形声字上加注 意符而成的后起字。
(三)省声和省形
▪ 造字或用字的人,为力求字形的整齐匀称和 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的声旁或形旁的 字形省去了一部分,这种现象文字学上称为 省声、省形。
▪ 省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 1.把字形繁复或占面积太大的声旁省去一部
分:
▪ 2.省去声旁的一部分,空出的位置就用来安 置形旁。
▪ 3.声旁和形旁合用部分笔画或一个偏旁
右文说
▪ 一些表示同出一源的亲属词(同源词)的形声字, 都把同一个字用作声旁。这种声旁,是研究这组形 声字的意义,特别是它们所代表的词的词源的重要 线索。由于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研究上述这种 文字现象的学说,称为右文说。
▪ 王念孙《广雅疏证》:《说文》:“軎,车轴端也, 或作轊。轊之言锐也。昭十六年《左传》注云: ‘锐,细小也。’轴两端出毂外细小也。小声谓之 嘒,小鼎谓之‘金慧’,小棺谓之槥,小星貌谓之 嘒。”
声旁。 ▪ 如果在某个字上加注意符分化出一个字来表示这个
形声字
形声字
這一部分講述的方式是以问题为纲,从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形旁和声旁配合的各种情况以及形旁和声旁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等方面,来说明形声字的构造。
(一)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形声字的形成可以简单概括为:
1、添添加加
①在表意字上加音符:鷄、裘、齒、耤、埜 、
晶—星。网—罔
②在表意字上加意符:
A、为明引申义:取、秉、懈。
B、为明本义(初文跟后起字):它→蛇、申→電、莫→暮。
③在形声字上加意符:碧、燃、奉。景→影。
④在假借字上加意符:师→狮、尚羊→徜羊→徜徉、吴公→蜈公→蜈蚣、仓庚→鶬庚→鶬鹒
2、修修改改
①改表意字一部分为音符:囿、罝(ju)、圄、何、
聝—馘、羞、 弦、
②改形声字的形符:振→赈、养→氧、轻→氢、淡→氮、绿→氯
③改形声字的声符:
潦——涝“潦”本来当雨水大或地面积水讲(1ǎo),引申而有水淹成灾的意思(音lào,旧亦音lǎo。《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後来把“潦”字的声旁“尞”(liáo,旧读liào)改为“劳”,分化出“涝”字来表示这一意义(《说文》有“涝”字,当河流名讲,音láo。水涝之“涝”可以看作它的同形字)。
華——花花草的(花)本用“華”字表示(《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黃華”當讀爲“菊有黃花”)。《說文》:“華( ,草木華也”,“(華),榮也。從艸,從 ”隸、楷“華”字所從的“”是“ 的變形,原來是音符兼意符(對一般人來說已經成爲記號)。“花”字可以看作把“華”字所從的“ 改爲純音符“化”而成的分化字(《說文》以“荂”爲“ 字或體。或謂“花”是“荂”的分化字。“荂”,《說文》以為“ 之異體。)。
汉语里大量形声字的由来及构成方式
汉语里大量形声字的由来及构成方式摘要: 从历代形声字的发展来看,形声字已经成为汉字发展的主
流。因此,分析研究形声字是很有意义的,而要分析形声字,涉及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形声字的来源及其构成方式。形声字的来源是指用不同构成方式构成的形声字进行共时的、静态的分析归纳的结果,形声字的构成方式是指形声字形体符号的生成方式。可以说前者是静态的,而后者是动态的。通过对二者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形声字具体产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汉语形声字由来构成方式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世界上的文字众多,但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表音体系的文字,一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一般来说,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汉字则是表意文字。汉字的发展最初来自图画和记号,先人通过图画和记号来代表一定意义的内容,因此字形结构与它所代表的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形示意,意寓形中。“六书”中的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都表现了这一特点,都是不带标音成分的表意字,由于它们都不表音,远不能适应语言词汇日益发展的需要,于是兼声义的形声字便应运而生。
形声字是指有意义和读音标记的汉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就下过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事为名”是指依据词语指称的客观事物所属的类别关系,选取一个字来做意义的标
志:“取譬相成”则指选取一个与造字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一个字作读音的标志,这两个标志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新字。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有人统计:甲骨文除去重复的字不计,约有4500个,已考识的有1700个字,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1];《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其中形声字有7697个,约占百分之八十二[2];宋代《通志六书略》共收字24235个,其中形声字21343个,
从产生时间_途径看形声字音符_意符的作用
101
从产生时间、途径看形声字音符、意符的作用
马克冬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本文结合形声字的产生时间与产生途径来分析其音符、意符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其产生的时间及五种主要途径,后面三个部分分别探讨有关“意符表义”、“音符表音”、“音符表义”的问题。
[关键词]形声字;时间;途径;意符表义;音符表音;音符表义 一、产生时间与途径
在汉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形声字所占的比重日渐增长,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时间久远,途径多样。
早在甲骨文中形声字就已经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占20%左右,数量可观,后代形声字的构成方式已基本具备,甚至出现由形声字充当音符的二次甚至三次形声字,也出现省声的形声字。金文中形声字比甲骨文有较大发展,形声字逐渐定型,数量也上升至40%。《说文》中,形声字所占比例已达82%以上,现在更高达90%以上。
形声字是如何产生的呢?对此,前贤已经作了详尽的分析,概括如下:
1.在原有表形字上加注音符而形成。
2.在原有文字上加注区别词义的意符而形成。按照所要明确的字义的性质,加注意符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2)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注意符;(3)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注意符,即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
3.把表形字(象形、指事、会意)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4.直接用半音半意法构成形声字。
5.改变形声字的偏旁分化出新的形声字以表示其某种意义。可分为两种情况:(1)改换意符;(2)改换音符。[1]
汉字学形声字概要
一、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二、多声和多形 三、省声和省形 四、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
旁一般是用来指示形声字字义的类别的,也没有超过一个的必要。 但按照《说文》的分析,有些形声字却有两个声旁或两个以上的形
旁,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多声、多形。但到底有没有多形多声字,古
今学者争论很大。
1.多声
《说文》明确说成从二声的形声字有“竊(窃)和”齑(jī)” , 盗出自出曰窃。从穴,从米,禼、廿皆聲。廿,古文疾。 禼,古文偰。窃,从穴中偷盗出来叫“窃”。字形采用“穴、米” 会义。禼、廿,都是声旁。廿,这是古文写法的“疾”字。禼, 这是古文写法的“偰”字。《说文》对 “竊”字的分析显然不可 信,从古文字看,“廿”绝不可能是“疾”的古文。因此真正的 二声字是极少的,而且大概是由于在形声字上加注音符形成的。
(1)把象形字误解为多形的形声字
《说文》中把一些字当做多形多声字是误解的结果,其误解 的原因有三类情况:
(2)把会意字误解为多形字或者多声字
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形声字是迄今为止最重要,最能产,也是最完善的汉字造字法。其产生至今,在数量上不断发生突破,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所以,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其发展,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形声字本身的认识,对认清整个汉字系统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那么本文以历史地发展地动态地视角来探究形声字的产生途径。
在前贤们详尽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形声字的产生途径概括为三种:第一,在原有的汉子形体上添加字符。1、加注声符,表意字是汉字发展早期阶段的主要结构方式,它们构成汉字发展的一个基础,为汉字的产生提供给本的构件。这些早期的表意字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表音化的大趋势下,往往加注声符成为新字,用来区别字意。如甲骨文中的“鸡”初文是象形,是一种表意,后来加注声符,再往后发展,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成为了一般的形声字。再如牙齿的“齿”,象形初文是牙的象形符号,后来在初文的基础上加注声符“止”。“野”在金文中是从“林”从“土”的会意字。《说文》“野”中“予”是加注的声符。这种加注声符的形声字逐渐与初文发展成为异体字,但随着后起形声字的发展,并且日益成为主流,原来的表意字便逐渐废除了;2、加注形符,如“祭”,甲骨文中有示部的,也有无示部的,但以无示部的字占绝对优势,从《金文编》所反映的文字信息来看,到两周时期基本定形为从示之祭。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所列五期断代中的代表字也均不从示。徐氏对祭的解释是:“甲骨文祭不从示,示为后加之意符。甲骨文祭字以手持,即肉,或以数量不等之点象血点之形,会祭祀之意”。由此可见,字本身就有祭祀之意,加上示部主要是为了强化其表意功能。第第二,改换字符。1、改换形符,如喜悦本作“说”,《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为了区分说话的“说”字,后改换偏旁另造“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按:《说文》无“悦”字;2、改换声符,此类例子不多,现转引裘锡圭《古文字概要》中的一例。“潦本作雨水,音为lǎo,引申而有雨水过多农作物受灾之义,音为lào。《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后来将潦之声旁改作劳,分化出“涝”字来表示这一引申义。假借分化除了在同源分化过程中会产生形声字,在区分因假借而产生的一字多词的现象中同样也会产生形声字。其具体方式也是以原字为声,并根据表意的需要在原字上加形符。3、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该换成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内容提要】从汉字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来看,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因此,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是汉文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汉字演变的结果入手对汉字进行静态的观察和
描写,与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汉字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从中看到的文字现象及文字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相同。从后者入手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发现,形声字的形成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创造的过程,最初的借字加意符、母文加类符、表意字加注音符都不是有意识的造形声字,这样形成的汉字也不是“形声相益”的真正的形声字。文章虽然研究的是形声字的问题,但由于形声字牵涉到汉字学的方方面面,因而实际上也反映了对汉字学和汉字总体发展的一些新的认识,以及对汉字字族学的思考和探索。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形声字/形成过程/同族字/母文/类属标志
【正文】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三点。这三点,也是我们讨论形声字形成过程的基础。
1.关于形声字的概念的问题。形声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早就给过“以事为名,取譬相成”[1]的定义。由此出发,人们一般认为,形旁和声旁组合成的字,就是形声字。这好像很简单,很明白的,再没什么分歧了。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充分地注意到,那就是,同样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还谈到了“形声相益”的问题,这里包含着对形声字的另一要求,即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要“相益”,要相辅相成。这一点看似废话,其实很重要。这反映了许慎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也影响到我们现在对形声字的产生及其形成过程的认识。
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益——溢
莫——暮
韋——違
正——征
“韋”是“違”的初文,為 明確本義,就在“韋”上加 意符“辵”而形成一個後起 字。 “正”是“征”的初文,為明 確本義,就在“正”上加意符 “彳”而形成一個後起字。 “然”是“燃”的初文,為明 確本義,就在“然”上加意符 “火”而形成一個後起字。
然——燃
需要加注意符以明確本義的字,多數有比較 通行的引申義或假借義,加注意符的後起字 出現後,初文通常就逐漸變得不再表示本義, 而只表示引申義或假借义了。
懈: “解”,本來表示“解剖牛”義,後 引申 “懈怠”之“懈”。後加意符 “忄”來表示這個引申義。 棅: “秉”,本來表示“持”義,後引申 “棅把”之“棅”。後加意符“木” 來表示這個引申義。
影: “景”,本來表示“日光”義,後引 申 “影子”之“影”。後加意符“彡” 來表示這個引申義。 俸: “奉”,本來表示“雙手捧物”義, 後引申有 “供給”義,再引申為“俸 祿”義。後加意符“亻”來表示這個 引申義。 礠: “慈”,本來表示“慈愛”義,後引 申 “礠石”之“礠”。後加意符“石” 來表示這個引申義,後又簡化為 “磁”。
緉: 辆: “兩”,本表 “成對的兩個”義,後 引申 為成對的鞋的單位詞的“緉”和 車輛的單位詞的“輛”。後加意符 “糸”“車”來表示這兩個引申義。
返: “反”,本來表示“相反”義,後引申為 “返回”之“返”。後加意符“辵”來表 示這個引申義。
形声字来源
三、形声字的三大来源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据了如此大的比重,但这些形声字并非都是一开始就按形声造法原则创造的。追根索源,发现形声字有三大来源。
A纯表音的假借字加形符是早期形声字的首要来源
研究商周文字,我们发现当时文字的一个特点就是假借字特多。假借字也有两类:
一类是找不到本字本义,专作表音符号的假借字。这类字的造字本义多不可考,已变成了一个专门的记音符号。有时同一个记音符号分别记录几个同音词,如甲骨文中的“士、直、可、又、丑、寅”等字,虽在《说文》中也有一个释义,但古籍文献中找不到本字本义的用法,只用于假借。所以它们应属这类纯记音字。由于这类字借用的词太多,于是根据所借词义加上一个形符(意符)便成了形声字。
转为形声字的另一类假借字是同时既用于本义,又用它表假借义的字。这类字有时“身兼数职”,假借它表好几个词的意义。例如:
“易”,《说文》解释为:
“蜥易,(虫暥)蜒,守宫也。象形。”甲骨文中的“易”,也很象“蜥蝎”形状。可见,“易”的本义应是“蜥蜴”。
但先秦典籍多借用为“变易”、“交易”等义。在有些古书中又假借为“赐、剔、锡、瘟”等。
例如:
(1)《xx·错法》:
“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这里的“易”应为‘赐”。
(2)《汉书·xxxx表》:
“平乐侯诉·…病狂易,免。”“狂易”就是“狂疡”,这是一种精神病。
以上古籍中多处所用的“易”字,其实是不同词义的假借字,后来对应这些不同意义,加上相应的形符(意符),便成了“蝎、赐、剔、疡”这些形声字。
B由表形字(文字学家刘又辛把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统称为表形字)加声旁或形旁构成的形声字。这类形声字有两种情况: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内容提要】从汉字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来看,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因此,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是汉文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汉字演变的结果入手对汉字进行静态的观察和
描写,与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汉字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从中看到的文字现象及文字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相同。从后者入手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发现,形声字的形成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创造的过程,最初的借字加意符、母文加类符、表意字加注音符都不是有意识的造形声字,这样形成的汉字也不是“形声相益”的真正的形声字。文章虽然研究的是形声字的问题,但由于形声字牵涉到汉字学的方方面面,因而实际上也反映了对汉字学和汉字总体发展的一些新的认识,以及对汉字字族学的思考和探索。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形声字/形成过程/同族字/母文/类属标志
【正文】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三点。这三点,也是我们讨论形声字形成过程的基础。
1.关于形声字的概念的问题。形声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早就给过“以事为名,取譬相成”[1]的定义。由此出发,人们一般认为,形旁和声旁组合成的字,就是形声字。这好像很简单,很明白的,再没什么分歧了。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充分地注意到,那就是,同样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还谈到了“形声相益”的问题,这里包含着对形声字的另一要求,即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要“相益”,要相辅相成。这一点看似废话,其实很重要。这反映了许慎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也影响到我们现在对形声字的产生及其形成过程的认识。
浅论形声字
浅论形声字
浅论形声字
摘要:形声字衍生于假借字中,本文从形声字的产生途径,发展以及影响来研究形声字和假借字的关系。
关键词:汉字;形声字;假借字
一、形声字的产生途径
由于早期大量形声字主要是通过在假借字上添加意符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区别同字异词。换言之,意符的添加弥补了假借字需要语境才能明确索代表的词这一缺陷。它的主要作用是区别而非直接表意,是辅助性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声旁字为主并将其位置放在右边或上边,是很自然的,对形声字中的形旁与声旁的选择取向变得显而易见。
古代形声字的来源主要有:1、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如鸡、凤、星等;
2、把表意字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如耻,圉,圄等;
3、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有的为了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有的为了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4、改换形声字偏旁,如“振”在先秦可表示“赈济”,后改作“赈”。
通过事物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词语与视觉符号的联系,以及通过假借完成与语音的对应,是古老文字体系得以形成于成熟的共同途径。汉字中假借与形声的关系以及形声化的成因,才能认识汉字符号体系的特点。通过对甲骨文形体与它所代表的词的读音、意义间的关系的分析,甲骨文中造字诸法皆备。
二、形声字和假借字的关系以及发展
假借字和形声字是此消彼长的,要完成从假借到形声这一演变过程,必须具备意符。形声化指的是汉字中形声字的比例逐步上升直至占有绝对优势的过程。以意符为中心形成地方偏旁位置系统。汉字发展过程中汉字结构的主要变化,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汉字没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音符,音符附加表形意偏旁形成具有固定搭配的形声字大量
浅谈形声字产生及其发展
浅谈形声字产生及其发展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国文字的发展史更是一部耐人寻味、待人不断探索的史书。历代文字学家都对中国的文字进行着不懈的研究。许慎认为,文字是有条例的,先有“文”,“文”是“象形”、“指事”原始的文字,而“字”是由孳乳而产生的“会意”、“形声”等新文字。①-在传统汉文字学对汉字形体构造的分类“六书”中,形声字的生命力最旺盛。在现代汉字中,90%以上都是形声字,它已成为现行汉字的主体。那么,,形声字是怎样发展起来并成为汉字的主体呢?这里,我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形声字的产生背景
汉字起源于原始的记事图画。人类最早的记事符号是依事物形态而画出来的事物的外形轮廓,以方便记忆。后来,这些记事符号不断地简化并稳定下来,这就形成了中国最初的文字——象形文字。
但是,象形文字存在着很大的任意性:1、并不是所有“有形可象”的客观事物都可以导致一个象形字的产生;2、并不是所有象形字的形体和意义之间都能构成必然的对应关系;3、越是早期的象形字,其书写越不固定②,所以,单用象形写实的造字方法就难以满足汉语对汉字的需求了。于是,紧接着象形字之后产生了指事字。但指事字是标在象形字上的指事性符号,抽象模糊,指义不明确③。因此,在所有的汉字系文字中,指事是用得最少的造字手段。会意字指义不明,同时只适用于两字或三字的合义的情况④。因此,这种造字方法在汉文字系统中用得很少。
相比较而言,古人为了应付记事表达用字的需要,采用了借用现有同音字代替方法,这就是后来的假借。许慎对假借的解释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它包括音借、义借、音义兼借三种类型。但是过多的使用假借,导致在,阅读时不知该取其本义还是取其假借义这就造成了意义表达上的混乱,引起歧义误解。
形声字的发展
【内容提要】从汉字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来看,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因此,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是汉文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汉字演变的结果入手对汉字进行静态的观察和描写,与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汉字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从中看到的文字现象及文字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相同。从后者入手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发现,形声字的形成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创造的过程,最初的借字加意符、母文加类符、表意字加注音符都不是有意识的造形声字,这样形成的汉字也不是“形声相益”的真正的形声字。文章虽然研究的是形声字的问题,但由于形声字牵涉到汉字学的方方面面,因而实际上也反映了对汉字学和汉字总体发展的一些新的认识,以及对汉字字族学的思考和探索。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形声字/形成过程/同族字/母文/类属标志
【正文】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三点。这三点,也是我们讨论形声字形成过程的基础。
1.关于形声字的概念的问题。形声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早就给过“以
事为名,取譬相成”[1]的定义。由此出发,人们一般认为,形旁(与词的意义相
联系)和声旁(与词的读音相联系)组合成的字,就是形声字。这好像很简单,很
明白的,再没什么分歧了。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充
分地注意到,那就是,同样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还谈到了“形声相益”[2]
的问题,这里包含着对形声字的另一要求,即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要“相益”,
要相辅相成。这一点看似废话,其实很重要。这反映了许慎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
简论形声字产生的几种途径
。
爵
《
说文
》
:
并
繁化
”
现象
,
这种
,
繁化
。
”
是必
骄
”
,
”
,
《
说文
》
驾二 马 并
”
,
要的
“ ”
,
主 要是 便 于 表 义
,
同 时它 也 使 书 写
妍
《
苍颇篇
“
男 女私 合
“
.
符 号 和 语 言 的 词 的 音读 趋 于 统 一 井 字
. ,
①譬如
“
日妍
“
”
。
这 些 后 起 分 化 字 皆源 于
,
本义 为 一 种 刑 具
。 ,
用 形 符 表 示 这 一 个字 的 大
“
周 代金文 中仍 然如 此
,
据吉
,
如
、
益
,
本为 会意字
、
林 大 学 古 文 字学研 究室 统计 甲骨 文 中 假 借 字 约 占百分 之 八 十 以 上 假借 字 仍然 占很 大 比例
。
以 此 为声 符加 上不 同 的 形 符
、 、
,
《
金 文编
》
中
“
缀 隘 脑 水
,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形声字的形成过程
从汉字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来看,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因此,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是汉文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汉字演变的结果入手对汉字进行静态的观察和描写,与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汉字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不同,从中看到的文字现象及文字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不相同。从后者入手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形成过程发现,形声字的形成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创造的过程,最初的借字加意符、母文加类符、表意字加注音符都不是有意识的造形声字,这样形成的汉字也不是“形声相益”的真正的形声字。文章虽然研究的是形声字的问题,但由于形声字牵涉到汉字学的方方面面,因而实际上也反映了对汉字学和汉字总体发展的一些新的认识,以及对汉字字族学的思考和探索。
汉语言文字学
形声字/形成过程/同族字/母文/类属标志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三点。这三点,也是我们讨论形声字形成过程的基础。1.关于形声字的概念的问题。形声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早就给过“以事为名,取譬相成”[1]的定义。由此出发,人们一般认为,形旁(与词的意义相联系)和声旁(与词的读音相联系)组合成的字,就是形声字。这好像很简单,很明白的,再没什么分歧了。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充分地注意到,那就是,同样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还谈到了“形声相益”[2]的问题,这里包含着对形声字的另一要求,即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要“相益”,要相辅相成。这一点看似废话,其实很重要。这反映了许慎对形声字特点的认
形声字论文
浅谈形声字声旁的表意功能
摘要形声字,因其构词能力强,现已成为汉字系统的主体,因此对形声字的
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形声字的产生途径入手,从理论上阐释了声旁表意的根源,并以途径为轨迹,归纳总结了形声字声旁表意的分类以及声旁意义与形声字意义的关系。
关键词形声字;产生途径;原因;分类;关系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其构词能力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占绝对优势的汉字结构形式。据有人统计,在甲骨文中,形声字仅占20%左右,汉代以后,已经发展到80%以上。一般认为形声字是半形半声的,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表示读音类别。它们的分工确实如此明确吗?其实不然,形声字的声旁在表音的同时有的也起表意作用,形旁在代表字的义类时有的也指示了字的读音。本文的重点是浅谈一下形声字声旁的表意功能。
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当然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因为形声字的产生途径与声旁表意功能密切相关。裘锡圭先生在讨论形声字的产生途径时说“最早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①他认为大多数形声字是从已有的表意字和形声字中分化出来的,或是由表意字改造而成的。改造和分化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
一、是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后来加注了音符“奚”,再后来象鸡的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就成了一般的形声字。
二、是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何”是负荷之“荷”的本字(“荷”的本义是荷叶,表示负荷之“荷”是假借用法)。“何”的表意初文在甲骨文中象人肩荷一物,后来,荷物的人形简化为一般的“人”旁,肩上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就成为“从人,可声”的形声字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观形声字的产生途径
形声字是迄今为止最重要,最能产,也是最完善的汉字造字法。其产生至今,在数量上不断发生突破,一般认为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所以,研究形声字的产生及其发展,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形声字本身的认识,对认清整个汉字系统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那么本文以历史地发展地动态地视角来探究形声字的产生途径。
在前贤们详尽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形声字的产生途径概括为三种:第一,在原有的汉子形体上添加字符。1、加注声符,表意字是汉字发展早期阶段的主要结构方式,它们构成汉字发展的一个基础,为汉字的产生提供给本的构件。这些早期的表意字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表音化的大趋势下,往往加注声符成为新字,用来区别字意。如甲骨文中的“鸡”初文是象形,是一种表意,后来加注声符,再往后发展,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成为了一般的形声字。再如牙齿的“齿”,象形初文是牙的象形符号,后来在初文的基础上加注声符“止”。“野”在金文中是从“林”从“土”的会意字。《说文》“野”中“予”是加注的声符。这种加注声符的形声字逐渐与初文发展成为异体字,但随着后起形声字的发展,并且日益成为主流,原来的表意字便逐渐废除了;2、加注形符,如“祭”,甲骨文中有示部的,也有无示部的,但以无示部的字占绝对优势,从《金文编》所反映的文字信息来看,到两周时期基本定形为从示之祭。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所列五期断代中的代表字也均不从示。徐氏对祭的解释是:“甲骨文祭不从示,示为后加之意符。甲骨文祭字以手持,即肉,或以数量不等之点象血点之形,会祭祀之意”。由此可见,字本身就有祭祀之意,加上示部主要是为了强化其表意功能。第第二,改换字符。1、改换形符,如喜悦本作“说”,《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呼?”为了区分说话的“说”字,后改换偏旁另造“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按:《说文》无“悦”字;2、改换声符,此类例子不多,现转引裘锡圭《古文字概要》中的一例。“潦本作雨水,音为lǎo,引申而有雨水过多农作物受灾之义,音为lào。《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后来将潦之声旁改作劳,分化出“涝”字来表示这一引申义。假借分化除了在同源分化过程中会产生形声字,在区分因假借而产生的一字多词的现象中同样也会产生形声字。其具体方式也是以原字为声,并根据表意的需要在原字上加形符。3、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该换成音符,不同于重新加注音符,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表意字的部分构件进行改造而形成新的形声字。如甲骨文中捕兔的“网”,下面是一个兔的象形,整体是一个会意字,后来把“兔”换成“且”,变成“置”,成为一个形声字。甲骨文中的“何”初文是象形字,表示一个人肩扛一样东西,后来“何”的“人”简化为一般的单人旁,身上所扛的符号改变为“可”,从而整个字形成为一个从“人”,“可”声的形声字。“羞”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会意字,表示进奉事物,从“又”从“羊”,后来“又”改为“丑”就成为从“羊”“丑”声的形声字。第三,形符和声符直接结合。添加和改换字符虽然增加了汉字的标词功能和区别功能,但它们都没有产生新词,仍旧没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加声符和形符分化汉字的启发,一种能产生新词的方法应运而生———直接组合形符和声符。其具体操作过程就是以所要造的概念的意义类属为形旁,再找一个合适的读音配上。这种方法可以不受原字的限制,从理论上说可以无限制的产生任何需要的新词。也正是这种新的造字法的出现标志着形声字的产生、形成,已经发展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利用形声的方法造字,是万能的,既可以救文字数量不足之穷,又可以济音读不明、意义
不确之穷。而且,形声字又是能产的,可以根据社会、时代、语言的变化和需求合理而科学地产生新字。
通过对形声字的产生途径归纳总结,不仅能认清汉字发展的大致方向,而且对于汉字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众多复杂关系也能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线索,这对于汉字教学不无裨益。如添加字符和改换字符产生的形声字,以及由本无其字产生的形声字,由于和原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它们便形成了古今字的关系。就同源分化而言,绝大多数分化字是被分化字的累增字,因而各分化字之间往往又形成区别字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看,通过分化产生的形声字可能表示本义、语源义,也有可能表示假借义。可见,汉字虽然数多量大,但从形声字入手确是掌握汉字、认清其源流的一条捷径。为了对形声字的源流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对汉字发展的史实性材料进行专门学习,并多多关注其他专家学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