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美国时期 (20世纪30年代
末 至40年代末) 社会科学所 迁至美国 理论研究分 两组: 以霍克海默 尔、阿多诺为 中心,《启蒙 的辩证法》 以马尔库塞 和弗洛姆为中 心,吸收弗洛 伊德学说
西德时期(前) (20世纪40年代末
至60年代末)
鼎盛时期 年轻理论家 哈贝马斯、施 密特、内格特 等人开始崛起 “革命新理 论”对社会发 生实际影响 结果是学生 造反运动的爆 发
西德时期(后) (20世纪70年代初
至现在)
学生造反运动 爆发 主要代表人物 相继去世,学派 开始走向解体 法兰克福学派 的历史基本终结, 但社会研究所还 依然存在,哈贝 马斯等人作为单 独的思想家而活 跃于国际学术界
二、批判理论的理论渊源
1、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对待科技理性的基本态度 深切关怀人的生存状况,强烈抗议资本主义社会导致的 人性异化 如果没有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法兰克福学派 否定的辩证法将难以想象(德)布尔 法兰克福学派受到卢卡奇的影响主要在于重新注意马克 思主义的哲学方面,重申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根源,并 以总体性这个概念为核心探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法(美) 麦克莱伦 卢卡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 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二是对待历史和历史认识的态度 (美)希波伦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 学术团体,1923年创立,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持续时间 最长、流传范围最广、代表人物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学 派,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同时也是 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 它以社会批判理论闻名于世,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化学、 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1.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又称法兰克福批判理论,是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个重要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György Lukács)、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之侄希尔弗斯滕杰因(Hermann Schiefenhövel)等。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解构,关注民主、意识形态、社会控制、文化工业、大众媒体以及身份认同等课题。他们试图通过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压迫和异化,同时也关注如何赋予个体以解放。
2.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概念
2.1.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经济体制,其观点认为国家贸易顺差能够增加国家财富和国家实力。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重商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统治的经济体制,强调个人私利,无视社会公益,将经济领域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工具。
2.2. 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生产和传播机制。文化工业将文化产品变成了商品,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塑造了大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使得大众陷入一种消费主义的文化泛滥,并将传统和真实的文化逐渐置于边缘。
2.3. 现代性与理性化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与理性化的讨论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理性,但也存在着理性化过程的副作用,如文化标准化和个人的异化。他们呼吁重新思考理性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人的自由和解放。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是一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家的集合,他们
的研究重点是社会理论和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涉及
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社会统一性
与多样性的问题以及理性的局限性等。本文将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的
主要观点,并对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他们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导致了大规模的剥削和不
公平分配。法兰克福学派强调了经济和政治制度背后的权力关系,
以及这些关系对社会的影响。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剥夺
了工人阶级的真正自由,并导致他们成为被动的对象。此外,他们
还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文化产业的威权主义和大众文化的商业
化等问题。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还对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对立进行了深
入的探讨。他们认为,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利益和欲望,而社会主
义则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法兰克福学派主张通过社会
主义的方式来保护个人自由和促进社会公正。他们对个人主义的批
判在于,它忽视了社会化生产的事实,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条件对
其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法兰克福学派还强调了社会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
现代社会存在着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差异,而这些差异使得社会变得
分散和不统一。他们认为,社会统一性是建立在对多样性的尊重和
认同的基础上的。法兰克福学派主张通过对多样性的重视和尊重来
实现社会的统一性,而不是通过压制和消除多样性来达到统一性。
法兰克福学派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指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术团体的一个文艺理论学派。其核心是黑格尔的美学,但同时也深受现代欧洲哲学尤其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影响,以探讨文学本质为主题。其创始人是海德格尔、韦伯和马尔库塞。其中韦伯最具有代表性,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理论成果:在黑格尔美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如本质论、认识论、知觉与意识的关系、感性和知性的区别等问题,形成了以知觉学、精神哲学为特征的独特的“新黑格尔主义”。提出,要使文学成为真正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摹仿生活,而应该寻找到文学自身的内容和规律。基本观点:
韦伯(alfredweber):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他的思想虽然继承和发扬了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并将它用在社会学、历史学研究之中,但其影响远远超出这些领域,尤其是在法国、英国和美国,因为他发明了著名的韦伯命题和理论,即“科学是一种研究方法”,从而改变了人们对科学的看法。韦伯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理论模式,社会的结构、制度、运作、演化、发展、变迁,无一不是一种理论模式,而且是可以用一种理论模式来概括和解释的,这种理论模式就叫做理论。实际上,这就是理论的客观性原则。因此,他强调社会学研究要以客观理论为前提。韦伯还将这种社会学理论,用于历史研究、政治学、宗教研究、法学研究等诸多领域,成为19世纪德国极其重要的一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于理论的
强调、他对理论的客观性,以及他所倡导的用客观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使得19世纪后半期的社会学和社会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理论的科学化开辟了道路,使社会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另外,韦伯还是一位“文化批评”的代表,他所谓的文化,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还指的是特定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像法兰克福学派那样狭隘的理解为某一特定民族或国家的传统文化。韦伯指出,每一民族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所以,民族的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民族的骨髓之中。文化研究与理论的关系,正如电影研究与剧本创作的关系一样,都是以理论为先导,同时又以理论作为终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内部涌起了一股波澜,出现了"
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在第二国际后期,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
义从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哲学等方面全面批判、修正马克思主义,否
认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共产主义学说,企图以庸俗唯物主义和
庸俗进化论代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面对这股修正主义狂潮,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梅林
及德国党的理论家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等出面还击,责无旁贷。然而,由
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欠准确,在反对修正主义思潮时又走向了另一
个极端。这里,考茨基表现尤为明显。他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片面地理
解为经济决定论,否认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及主体性。更为甚者,他对马克思作为一位哲学家提出否定看法,从而在维护马
克思主义时僵化、凝滞了马克思主义,无意中为这股思潮的发展起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
这场理论中的混乱争吵,似乎由于十月革命的胜利得到了历史的裁决:社会主义革命完全有可能通过暴力来实现。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马克
思所预测的欧洲资本主义总体革命未能实现,一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激
进分子投入其中的欧洲工人运动未能成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
20年代,共产国际内部的一些理论家,如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开
始思索失败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它便在党外发展。这股思潮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不过,这个概念
出自于梅洛-庞蒂于1955年出版的《辩证法的历险》一书,梅洛-庞蒂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卢卡奇发
法兰克福学派概况
0
5
死欲(thanatos)
• 死欲是仇恨和毁灭的力量, 它用强制的力量, 追求事物的原初状态, 在毁灭中得到新生, 它服从的是“强迫重复原则 ”。死欲指向 外部时, 表现为攻击 、破坏和斗争 ; 指向自 身时, 表现为自责 、 自惩, 甚至自杀。
6
下意识:
• “力比多 ”是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活动的。 • 弗洛伊德把心理能量的结构分为下意识、
• 方法论: 思辨抽象—经验主义—辩证法。
4•
主要问题
• 法兰克福学派是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起来的, 它面临着传统理性主义难以解释的 重大的时代问题。
• -- 回答 : 提出了批判理论 :批判的对象是意识 形态 。指出意识形态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 义发展的结果, 启蒙理性是一个自我毁灭的 过程。
8
“ 逃避自由”
• 人并非生而自由,人的本能需要首先是安全。 • 父亲: 庇护, 摆脱心理上的恐惧。 • 权威主义 、 图腾和祖先崇拜以及原始宗教,
都出于摆脱恐惧 、获得安全感的心理需要。 • 在文明社会中人有了相对多的自由 ,但以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媒介的批判
霍克海默和阿诺多的《文化工业: 作为大众欺骗启蒙》
在技术复制时代的大众欣赏的是画的机械复制品 。(如毕加索画作的照
片)
4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和著作
· Walter Benjamin (沃特•本雅明)(1892- 1940) · 1936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由于对艺术品进行复制方法的多样 , 便如此大规模地增加了 艺术品的可展示性 , 以致在艺术品两极之内的量变像在原始 时代一样会突变其本性的质 , 复制技术使文化获得革命和解 放 ,给无产阶级文化带来广阔天地 · Max Horkheimer(马克斯•霍克海默)(1895-1973)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所长 ,德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 ,法 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1944年《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 1947年《启蒙的辩证法》 1968年《批判理论》 大众文化的“大众性 ”从来不被大众直接所决定 ,相反它把 人们调节成娱乐工业所期望成为的那种人 。工人阶级总是被 新的大众文化方式所左右。
0
马尔库塞《单面人》
· 赫伯特•马尔库塞 (Herbert Marcuse,1898年7 月19日 -1979年7月29日),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 理论家 ,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 。马尔库塞与马克思 、毛泽东并称为“ 3M ”
法兰克福学派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社会 批判理论”一词,认为“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在思维斱法、 逻辑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斱面存在着一系列的不同点。 传统理论:把社会视为永恒的、自然的客体世界,采取顺从的态度去 接受社会,它变成了继承既存社会的理论,成了现存社会再生产过 程中的一个环节,即以智力劳动的斱式来维护现存社会的存在。 批判理论:对现存的社会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把自己放在资本主义 再生产过程和现行劳动分工的限制之外,使人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旨在推翻这个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 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文化意识形态危机,寻找个人解放的道路。 批判理论不只是要揭露和消灭社会的弊端,更重要的是想改造与社 会弊端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不再用传统的经济和政治的批判斱 法,而是以人本主义出发,用人性的和思想的批 判斱法来分析当代社会的问题,极力倡导和恢复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为 批判研究的对象,建立的一种新型的批判理论, 即社会批判理论。 社会批判理论对现存社会迚 行的激烈批判,涵盖了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切斱面。 具体地说,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致力于现代资本 主义批判的理论。它着眼于哲学、社会理论和文 化批判之间的关系,并且对社会现实提供一种系 统的分析和批判。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概述
弗洛姆等相继去世
学派内部理论分歧加深,分为左右两派
哈贝马斯、奥菲等人离开社会研究所
学生造反失败,“新左派”运动趋于沉寂
内容
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
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包括商业性的广播、电
文 化 工 业
影、电视,报刊、杂志、流行音乐等各种大
众文化和大众媒介
内容
被满足“大众”需要的商业力量所操纵 丧失了艺术本质的否定与超越精神 依赖于机械技术,内容风格千篇一律,缺 少艺术价值 文化工业产品构成一种具有欺骗性的意识 形态,扼杀人们的独立思考精神
文 化 工 业
内容
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文化进行斗争的一种策略
进行抗议的年轻人对不必要的压抑的本能拒
大 拒 绝
绝,是为争取最高的自由形式,创造一种无
压抑秩序的斗争
要求拒绝使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制度
拒绝现代资本主义文明
内容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现代艺术区
别于传统艺术的根本特征
认为艺术史在某种意义上是机械复制的历史,
创立 1930-1939
1930年霍兊海默接仸所长
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主要从事社会哲学研究
出版《社会研究杂志》
法兰兊福学派诞生
1933年希特勒上台,被迫迁往日内瓦、巴黎 1934年迁至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发展 1940-1949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简介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Peter Burger )、哈贝马斯等人。
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尤尔根*哈贝马斯赫伯特*马尔库赛阿多诺马克斯*霍克海默沃特*本杰明
第一章法兰克福学派视阈中的电视文化
—— Frankfurt school
著名的文化批判学派
一、法兰克福学派概说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以对现代社会,特别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与批判为主要任务的哲学-社会学学派
1930年至1949年间,创立时期和早期⌝
1931年1月24日,霍克海默(MaxϒHorkheimer)就任所长演说《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法兰克福学派真正诞生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批判理论
社会批判理论与创始人霍克海默确立的 批判理论基本方向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说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侧重点在政治经济领域, 那么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则集中在意识形 态和文化领域。
什么是批判理论?
传统理论的目的是对社会现实的 认同,而批评理论的宗旨是“超出 通行的社会活动方式”,因为“简 单的接受解释是不诚实的,批评地 接受支配着社会生活的范畴,同时 就包含着他们的宣判”。
法兰克福学派
武 婷
法兰克福学派的起源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 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成员主要是一 些有着犹太血统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 家。这个学派的名称来源于法兰克福大 学社会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创办于 1923年。
产生根源
1.20世纪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 (物质现实基础)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左派运动”和青 年造反运动的激发。 (实践基础 )
批判理论是一种追求,“对一种社会状 态的追求——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和 压迫;在那里,存在着包罗万象的主体: 即自我意识的人类;在那里,能够谈论统 一的理论创造和超越个人的思想”。
文化批判理论
一、意识形态批判 二、技术理性批判 三、大众文化批判 四、性格结构及心理机制批判 (弗洛姆《逃避自由》) 五、现代社会机制批判
所谓的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 传播文化产品、文化商品的Fra Baidu bibliotek乐 工业体系。这种娱乐工业产生于 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简答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是 20 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主要观点包括:
1. 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如异化、物化、工具理性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人的自由和幸福的丧失。
2. 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是一种商业化、大众化、标准化的文化,这种文化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使人失去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技术理性批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它只关注技术的效率和功能,而忽视了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4. 社会变革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主张通过社会变革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他们认为,社会变革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政治斗争和社会运动来实现。
总之,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强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变革,主张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
法兰克福学派
2、现代非理性主义 “批判理论是理性马克思主义 ”——洛威
理性批判精神,对科技理性的否定和张扬人文理性的立场 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 3、近现代悲观主义的浪漫主义 高尔基把把浪漫主义分为积极的浪漫主义和消极的浪漫主 义,把歌德等人称为积极的浪漫主义(乐观主义的浪漫主 义),把卢梭等人称为消极的浪漫主义或(悲观主义的浪漫 主义)。 西方悲观主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尤其是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提出的“黄金时 代理论” ,即人类社会是不断循环和倒退的历史 。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运动,其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 纪初的美、德、英三国。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最早可 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 起源和基础》) 斯宾格勒悲观主义文明论(《西方的没落》)——文化形态学
代表人物 第一代: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弗罗姆 第二代:哈贝马斯、施密特 第三代:韦尔默尔、奥菲、霍耐特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
西欧时期 (20世纪20年代
至30年代)
霍克海默尔 担任法兰克福 社会研究所所 长 确立研究方 向——以“社 会批判理论” 为理论基础的 “社会哲学” 马尔库塞、 阿多诺来到社 会研究所工作
——《占有还是生存》
霍克海默(1895-1973)
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 批判理论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 1937年《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 第一次提出“批判理论”概念,制定批判理论的基 本纲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立宣言 1940年《论哲学的社会功能》 1940年《独裁主义国家》 1947年《启蒙辩证法》 1967年《工具理性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
引言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流派之一。该学派起源于法兰克福学院,由一群来自德国的学者组成,包括马克斯·霍克海默、赫伯特·马尔库塞、泰奥多尔·阿多诺等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对社会现实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对后来社会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理性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对理性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他们认为,过分强调理性和科学方法论带来的是对于自然世界的探知,而忽略了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据他们看来,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也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批评现代社会变成了市场经济的奴隶,人们只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社会公平和人的团结。
二、文化工业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对于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和电影产业,抱有深深的批判态度。他们认为,文化工业的产物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为了提供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他们对于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和商品化表示担忧,认为这样的发展会削弱人们的思考能力,并导致人们对于现实的深层次问题失去关注。
三、阶级意识形态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和阶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批判。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分化日益加深,社会不平等也越来越严重。他们主张解放劳动者,消除经济和社会上的不平等。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少数人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财富和权力,而多数劳动者则被迫处于剥削和压迫之下。
四、批判性社会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以其批判性的社会理论而闻名于世。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如“面具理论”,“社会批判”,“文化工业理论”等。他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如权力集中、社会控制、群体心理等。他们试图唤醒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意识,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而得名。这个流派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工人运动影响下,为了研究迫切的社会问题,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由具有进步倾向的费列克斯·威尔发起并出资,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个社会研究所。刚开始,研究所由于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对各种不同观点兼容并蓄,理论脱离实际,学院气太重,在理论上并没有多大作为和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真正形成和发展,则是在1930年霍克海默尔就任研究所所长之后。霍克海默尔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抬头,决定把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以研究“社会哲学”作为研究所的中心任务,克服过去单纯研究哲学、忽视社会现状的偏向。他主持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从不同学科领域招揽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如卜洛克、格罗斯曼、阿道尔诺、马尔库塞、弗罗姆、洛文塔尔等,先后被吸收参加了该研究所工作。在希特勒上台前夕,研究所及其主要成员几经周折,迁居美国,坚持对法西斯主义批判。战后应西德政府之邀,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等人于1949—1950年返回德国,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同实证主义社会学展开论战,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论争中,法兰克福学派围绕社会哲学著书立说,吸收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现象学、人格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该学派从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和考察。其主要理论论题,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从理性主义出发,从道义上对法西斯“独裁国家”进行了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多数成员,是犹太人,亲身经受过希特勒反动政权的迫害,对法西斯主义极端憎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侨居美国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但除个别人之外,其主要代表人物都是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出发点,不是把法西斯主义归因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把它看作“理性衰退”的产物和“专横个性”的表现。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阐述了启蒙精神怎样“由于自身的内在逻辑而转到了它的反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的操纵控制,主张通过对“工具理性批判”来消除各种形式的异化。马尔库塞在《理性和革命》一书中,把理性作为裁判一切的尺度,强调理性对现实的否定作用,批判了实证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但这种批判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不仅显得软弱无力,甚至抹杀法西斯主义同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的区别,把当时反对法西斯的苏联、美国同希特勒德国相提并论,一律当
法兰克福学派名词解释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教学效率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教学过程中产出与投入之比,教学效率是用学习效率来衡量的。具体可以用公式形象地描述:
下面谈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几种原因: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往往教育观念陈旧,而且“紧紧抱住旧观念不放”,对别人善意的指点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根本不愿意接纳新的东西。往往借口学生基础差,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家长不重视等来为自己开脱,来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经常采用“灌输――接受”教学模式,总是习惯于满堂灌、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教师讲得口吐白沫,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2.教师应试思想严重
一切服从于中考,教师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教学要么就只重视优生而抛弃学困生;要么就关注中等生,反复讲解,造成优生早已没了兴趣,而学困生还在云里雾里。许
多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学生还是不会做……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不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没有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教师知识维度狭窄
许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知识广度、知识深度狭窄。不仅表现在教师知识面不广,对其它涉及数学相关领域的知识很少涉足,甚至根本不知;而且即使数学专业知识也是深度不够,不了解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数学需要初中教师提供什么知识、方法、技能。
二、教师的讲解语言平淡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逻辑严密、高度抽象、单调枯燥,由于受学科特点的影响,许多数学教师上课为了追求学科特色,而往往是语言过于平淡,几乎是平铺直叙、乏味,根本没有吸引力。讲解缺乏形象生动,学生听得很吃力,甚至想睡觉。教师的讲课就成了催眠曲。这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主要观点,与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的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创建于1923年,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
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弗洛姆(Erich Fromm)、瓦尔特·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人。
主要观点: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研究中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文化工业”
的概念,“单向度文化”的概念以及“机械复制”理论。
文化工业:法兰克福学派用语。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包括商业性的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流行音乐等各种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收入《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在这本著作中,他们首次揭露了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具有大工业的特征。这种大工业化的文化生产,不同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个体劳动者的精神劳动。那时,文化是少数“天才”的特权,他们所造就的文化即所谓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现如今,由于科技的发展,文艺作品制作的手段日渐普及,文艺创作转变为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的可以大规模成批进行生产和复制的活动。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使“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作为艺术”,而转变成了“工业”,因此就以“文化工业”指代这些新的文化现象。其含义是:马克思对商品生产的批判理论能够也应该被运用于符号产品的生产,应用于具有审美的、娱乐的、意识形态的使用价值产品的生产上。精神文化产品像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工业一样具有以下特征:使用异化劳动,追求利润,依靠技术、机器提供的优势,主要致力于生产“消费者”等等。这就是“文化工业”。文化工业的产品,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口味的、方便面式的精神文化消费品。今天流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畅销小说、商业电影、通俗电视剧、流行歌曲、休闲报刊等,都是这种文化工业的产物。法兰克福学派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工业”予以否定。他们认为文化工业被满足“大众”需要的商业力量所操纵,以娱乐消遣为目的,它所制造出来的精神文化消费品丧失了艺术作品作为艺术本质的否定与超越精神。同时,这种艺术创造的方式依赖于机械技术,作品内容和风格千篇一律,缺少艺术价值。文化产品“趋于一律”,相互只有细小差异,不追求艺术完美,只热衷投资效果;它控制和规范着文化消费者的需要,束缚人的意识,剥夺人的情感,阻碍人的自主性发展,它是操纵和欺骗的一种手段,是稳定现行秩序的“社会水泥”。文化工业实际上是社会统治的帮凶。另一方面,凭借对媒体的垄断,文化工业控制了大众日常生活直至内心欲望,取消了个体的批判精神和否定意识,使之成为“单向度”的人。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则通过文化工业对广大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控制,巩固自身的统治。文化工业的特点包括:
(1)先进的传播技术带来的先进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手段。他们认为电影、电视、广播、无线电是“特别为文化工业打磨出来的”,“它既不存在首先关心大众
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传播技术的问题,而是使大众自我膨胀的精神的问题,是他们的主人的声音的问题。”
(2)文化工业混淆了高雅艺术和低俗艺术的界限。“它把分隔了数千年的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的领域强行聚合在一起,结果,双方都深受其害”,“世上传言愤世嫉俗的美国导演说,他们的影片必须把11岁的智力水平考虑进去。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极其容易把成年人变得象是11岁。”(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引自陶东风等编《文化研究》第一辑198-206页)文化工业也混淆了经典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大众的欣赏品位降低,对现实的感知越来越迟钝。本来,在古典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是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和张力的,而大众传播媒介无所不在的渗透,使这种距离消失了。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使文化与日常生活联结在一起,而这带来的结果是艺术的堕落和人的麻木。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阿多诺详细描述了高雅艺术和现实的距离消失之后,大众的行为模式直接受到了媒介的影响和控制,并且深陷其中,无法摆脱的状况。他说:“整个世界都得通过文化工业这个过滤器。电影观众认为,电影就是外面大街上发生的情况的继续,……生产技术越是密切地和完整地重复经验的对象,人们今天就越是容易产生错觉,认为外面的世界是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情况的不断延长。……从倾向来看,生活与有声电影不再有什么区别。由于电影远远超过舞台,吸引住了观众的全部幻觉和思想;……电影总是用它的内容教育观众,促使观众直接用它去衡量现实。今天,文化消费者的想象力和自发性之所以渐渐委缩,这不能归罪于心理机制。文化产品本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声电影,抑制了观众的主观创造能力。……文化工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经济上巨大机器的一个标本,所有的人从一开始,在工作时,在休息时,只要他还进行呼吸,他就离不开这些产品。没有一个人能不看有声电影,没有一个人能不收听无线电广播,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文化工业品的影响。文化工业的每一个运动,都不可避免地把人们再现为整个社会所需要塑造出来的那个样子。”(第117-118页)所以,在文化工业产品的作用下,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控制下,人们逐渐失去了自由思想的能力。
(3)文化工业的本质是赚取利润。阿多诺说:“文化工业的全部实践就在于把赤裸裸的赢利动机投放到各种文化形式上”
(4)文化工业产品构成一种具有欺骗性的意识形态,扼杀人们的独立思考精神。
机械复制主义(Mechanical reproductionism):德国本雅明用语。作为现代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根本特征,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认为艺术史在某种意义上是机械复制的历史,现代科学技术无限多地复制作品,使传统艺术的“光晕”消失,艺术原有的功能与价值也发生变化。艺术的全部功能颠倒过来。机械复制时代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对礼仪的寄生中解脱出来,获得了展示价值的主导地位;艺术接受从侧重膜拜价值的凝神观照的接受方式转变为侧重展示价值的消遣性接受方式。前者被作品所吸收,在接受中唤起移情作用,达到净化目的。后者把作品吸收进来。如电影的接受通过片段零散的镜头、画面的蒙太奇转换,打破观众常态的视觉过程的整体感,引起惊颤的心理效果,实现激励公众的政治功能。该用语反映了其理论的技术主义倾向。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A希特勒上台后曾先后迁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约。1950年,部分成员返回联邦德国重建研究所,部分成员仍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霍克海默1930~1958年任研究所所长,并于1932年创办《社会研究杂志》(1932~1941)。参加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