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及其发展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及其发展与展望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规律的科学。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外诞生、具有明显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主要是因为其前身沿革地理学形成至少可上溯到两汉时期;说它年轻,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迟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得以确立。纵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及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从沿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历史上第一篇比较成熟的同时也是最优秀的沿革地理著述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地理志》,因而目前大多数学者皆将班固看成是沿革地理学的开山鼻祖。自班固之后,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确实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但在班固以前,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却并非以沿革地理为限,而且就班固本人来说,其有关沿革地理的学问亦明显收到了前代地理著述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及《史记·河渠书》的影响。这样一来,如果追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就必须从《尚书·禹贡》等著作谈起。

《禹贡》是《尚书》的一篇。关于《禹贡》的著作时代,晚近大致有四种说法:辛树帜的西周说、王成组的春秋孔子说、顾颉刚的战国中期说、日本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目前历史地理学界普遍采用的是战国说,只是在作者方面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顾颉刚认为“《禹贡》的作者是西北人”,并推测可能是秦人;而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

传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直到两汉时期才趋于成熟,其标志性著作为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河渠书》和《货殖列传》,以及班固《汉书》中的《地理志》。《史记·河渠书》专记川流变迁和历代水利,兼历史水文地理与历史经济地理于一身,而《史记·货殖列传》不仅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更是研究历史风俗地理和历史商业地理的重要素材。《汉书·地理志》首次将“地理”之目列入正史之中,对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功绩显赫。

两汉以后,历代言地理者多奉班固为正宗,抛弃了司马迁的专题研究法,只讲地名沿革,很少涉及其他内容,沿革地理学俨然成为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流。二十五史中,继《汉书·地理志》之后,先后有十六种正史列有地理志(有的易名为郡国志、州郡志、地形志、郡县志,职方考)即《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

《明史·地理志》《清史·地理志》。

20世纪上半叶是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时期,其间以1934年禹贡学会的成立为分界线,又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09年中国地学会的成立,可以认为是近代中国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开端。由著名地学家张相文发起创办的中国地学会在其成立伊始,便决定出版会刊《地学杂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称于1901——1904年间随着日本近代学制传入我国,,但起初只是大学中国史学门科目中的一个科目,中国地学会成立以后始在中国地学界渐有介绍。

1934年2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禹贡学会仅存在三年时间,但却培养了大批人才,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三大奠基人——谭其骧、侯仁之和史念海。所以说顾颉刚先生以及他所创办的禹贡学会“在旧中国时期对于推动历史地理这门学科的成长与发展是有所贡献的”。

虽然早在20世纪初“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称就已由日本传入我国,其后中国地学界也渐有介绍,1934年创办的《禹贡》半月刊也采用了“中国历史地理”这一外文译名,但受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地理研究仍以沿革地理为主,以至1950年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历史系选修课目中,还列为“中国沿革地理”。曾留学英国的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在《新建设》1950年第11期上发表了

《“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率先在国内对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及后来发表的《关于历史地理学的若干问题》和《历史地理学刍议》诸文中,侯仁之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侯仁之教授系统的阐释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现实意义,将中国历史地理学带进了现代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世的一门显学。其分支学科有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城市地理与中国古都学、历史商业地理、区域历史地理、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学。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学术发展趋势。历史地理学长期赖以依存的两大母体学科——历史学和地理学在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均诞生了许多新兴的边缘性分支学科,这将预示着传统的关于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理论体系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