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合集下载

庄子美学思想

庄子美学思想

虚静

一、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

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

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二、中医名词:心无旁念。《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虚静的解释

“虚静”是自然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亦是艺术的本质,从而“虚静”成为中

国传统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度。“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胸襟宽大得像山谷一样宽广。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谷:山谷”。

浅谈“虚静”

从远古至今,中国艺术已经有数百万年的历史,在这艺术发展的岁月长河中,上一眼望去,似乎不见源头;下一眼望去,好像永无尽头。如若对中国的艺术思想进行探源,那么老庄“虚静说”的提出和发展,则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其认为“虚静”是自然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亦是艺术的本质,从而“虚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

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度。正是无数的中国艺术家通过对这种态度的内心关照,在

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从而使艺术回归到生命和自然中的本质状态,从而在艺术长河

中激起了无尽美丽晶莹的浪花。

一、老庄“虚静”学说的产生

早在先秦时期,老子提出了道家修养的主旨为“致虚极,守静笃”。他认为世间

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的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而根源则是最“虚静的”,从而认为“虚静是生命的本质”。

因此人们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达到“无知、无欲、无为、无事、无我”的状态,

回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老子把“虚静”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还提出了“涤除玄览”

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以自然为美、以大为美、以道德为美,追求自由和具有超越精神的理想人格,对于建构现代中国人格、安定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寻求失落的精神家园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中的现代化价值以及如何给予新的阐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庄子主要的美学思想

(一)以自然为美

1 •以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为美

庄子对美的论述,突出了个体的存在,重视人或物的个性,认为任何事物只要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便是美的。成就美的是天道,残害美的是人道。

天道所成就的自然美,是朴素、率真之美。朴素是庄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美,实质是自然无为。庄子对朴素之美的推崇是与对人道害美的无情批判紧密结合的。著名的浑沌之死便是典型的一例,这个悲剧告诉我们,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违背自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自作聪明的有为,往往破坏了原有的美感。真情的自然流露才能打动人。

2•顺应自然以处世

顺应自然而处世、游世,以自然为美,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游心于道德,无为而尊:笑对牛死,淡然物化,与道为一,养生保真。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治国方略的主要观点。在《马蹄》篇中,庄子以“伯乐相马”的故事来说明了有为的政治家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他认为,马如人,伯乐如当政者,缰绳就是法律条文、仁义道德的束缚。伯乐相马、爱马实则是害马;儒家宣扬仁、义、礼、智、信,是想人成为文明的人,实则是在损害人性。正因如此,庄子痛心疾首,毫不保留地批判现实社会,而对往故时代的无为而治推崇备至。体现在《胠箧》中,庄子以作为

其理想追求,旨在恢复人的美好的天性和自由生活,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却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主张复古倒退、欣赏愚昧落后之缺陷和

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的美学品质最近在看一本中西哲学对比时,看到了西方的尼采和庄子有很多的共性,于是翻阅了一些庄子的书,喜欢上庄子那种出世的心境."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对于人生哲学的问题,庄子主张采取一种逍遥自然的生活态度,主张"心斋"、"坐忘",强调"神"的概念,提出"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观点。这些内蕴深厚的哲学命题,同时也都是美学命题。闻一多说,庄子是"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的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 ①《逍遥游》作为《庄子》的总纲,自然也较突出地表现出内蕴深厚的美学观,展现出极其丰富的美学品质。一、审美心胸——"心斋"、"坐忘" 庄子把"道"作为人存在于自然的最高形式并加以推崇,他认为对于"道"的观照,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田子方》中以孔子和老子对话的形式,阐明了这个道理,提出只要能够实现对"道"的观照,就能达到一种"至美至乐"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只有那些抛弃了生死、功名、得失、贫富、毁誉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体会,因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无功、无名这三个层次的精神状态,是达到"至乐至美"的先决条件,然后才是"隳肢体、黜聪明"的状态。从对物质世界的排除到对思想意识的排除与否定,庄子把这种最高层次称为"心斋",又称为"坐忘"。在《逍遥游》中,从鲲鹏到燕雀,从大德至小德,都是"有所待"。也就是说主体无法取消对客观事物的依赖性,也就无法进入绝对自由的"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只有那些能够从内心深处彻底排除利害观念,从人的各种是非得失的计较和思虑中解脱出来,进入"三无"精神层面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进入"逍遥游"的境界。《逍遥游》中的"圣人"许由,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以及《达生》篇中的"至人",《田子方》篇中的"真人",都是"无所待"的人物。他们为了达到"无所待",就必然先要进入"三无"的境界,或如《大宗师》篇所说的"外天下"、"外物"、"外生",亦即将个人的宠辱得失、世事人情以至生死都排除于心,创造出一种空虚的心境,只有这种空虚的心境,才能实现对"道"的观照。当然,仅仅排除人与物质世界的联系以至人的生死都是不彻底的,庄子 还排除否定了人的思想意识,即"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正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就是《人间世》篇所称的"虚而待物"的"心斋"和《大宗师》篇所称的"坐忘"。人们要从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欲望中解脱出来,从对利害和功名的忧虑中超脱出来,从对死和生的迷惘中摆脱出来。当庄子把对死生的认识

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文化之魂,在中国文化史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常说,儒家重礼乐,道家贵自然。可见,“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云“道法自然”,“道”“自然”是同一的。“自然”具有“道”本体的品格,“道”的本性是“自然”,“白然”就是天然、白成、自然而然。道家在哲学上以“自然”为理法,表现在审美观上,便是对自然美的崇慕和追求,以及对浮华矫饰的反对。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是老子美学意蕴的主要源泉。在“自然”的基础上,老子又生发出"素"、“朴”、“淡”、“拙”等儿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并把它们归结为“道”的品格。这些美学范畴反映到卜法审美上,便形成了后世追求真朴自然和反对雕饰、姿媚书风的精神依据。宋代以“平淡”为美的审美观、黄庭坚“伟要拙多于巧”的创作观以及傅山“丑”、“拙”、“直率”的书学观,于此都不无关系。

庄子在继承了老子美学观的基础上,对道家的美学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发展。从道家崇尚自然真美的思想出发,他提出了“大美”和“贵真”等重要的审美范畴。“大美”虽是“不言”的,但它却表现出“白”、“无为”、“天成”的特点。因而,在庄子看来,自然、天真就是美的最高标准和尺度,这也是历代二书论在进行书法品评时,为何把“自然”作为最高艺术品位的依据。而要实现“大美”、“至美”,“贵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真实的才是自然的,书法贵天成自然,贵在写出真情性。否则,就难免流于做作和安排。受庄子“贵真”论的影响,历代书家都以真性情的抒发为尚,盛唐草书家,宋代苏、黄、米,晚明的徐渭等,无不在其作品中一任真情性的抒发。而真情性的抒发,则需要书者不受外物的干扰,实现对主体的超越,以虚静空明的心怀去观照艺术形象之本源,使其与“道”融合为一,这种境界即庄子所说的“心斋”和“坐忘”。

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2、文化传承的价值
庄子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通过 对庄子美学的传承和发扬,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使其 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
3、思想创新的灵感
庄子美学的思想开放、自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为现代思想创新提供灵 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庄子美学的多元性为人 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启发人们探索美的真谛。
一、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
1、自然之美
庄子美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强调自然之美。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着独特 的美学价值,这种美是天然的、不带任何人工痕迹的。庄子的这种自然美学思 想,使得中国古代美学更加注重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表现。
2、美善统一
庄子美学另一个基本特点是美善统一。他认为,美的本质是使人愉悦,而善的 本质则是使人受益。因此,庄子主张将美与善结合起来,使得美的事物也能够 给人带来实际的利益。
三、庄子美学的应用前景
1、生态保护与环境艺术设计
庄子美学强调自然之美的思想,可以为现代生态保护和环境艺术设计提供指导。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通过倡导天然、和谐、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将自然元素 融入到环境艺术中,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文学与艺术创作
庄子美学的意境之美为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学和艺术作品 中,可以通过刻画自然、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等方式,引导读者感悟美的意境, 从而产生共鸣和反思。

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

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

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

摘要:庄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以自然之美、虚静之美、自由之美等多重美学思想的内涵,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庄子美学思想内涵及特性的分析,凸现庄子的美学人生,丰富人们的审美观,使人性更纯洁、人格更完美。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师承老子,以“道”的自然无为的特征作为他人生审美境界的最高理想。他以冷峻和超越的审美目光透视了人生的历程,其追求的人生是自由的人生,也是审美的人生。生命的自由与审美的超越在他那里是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其所论所述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庄子美学思想的内涵

庄子美学思想的内涵及其丰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之美

“道”既是庄子哲学的灵魂,也是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属。庄子认为“道”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无为,《在宥》篇曰:“无为而尊者,天道也。”《田方子》曰:“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天地日月的自高、自厚、自明是道的自然无为本质的体现。因此以自然为美,他把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视为最高最纯的美。《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庄子认为天地本身所具有的美即自然之美才是真正的美。世间一切方圆曲直,皆为自然天成,未经雕凿的自然之美是美的极致,《刻意》曰:“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可见庄子论美,力主自然,追求本真。”

庄子作品中的美学思想

庄子作品中的美学思想

试论庄子作品中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庄子;外部形体的自然美;内心无为的朴素美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庄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为他的思想体系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影响也很大。《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书中描绘的宏伟壮观的景象和雄奇怪诞的意境能给人美的享受。细读《庄子》一书,我们会发现庄子向我们描述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美学观和文艺观。庄子在阐述这些观点的时候紧紧围绕道家思想核心,用“道”的思想解释自然、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释人与社会的关系。用“道”的思想阐释他对美的理解和认识,读《庄子》用心去感受“大道之美”带给人的心理慰藉。

1.庄子美学思想的内涵

庄子的美学思想源于他的哲学观,他的哲学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在与天地万物的对话中体验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合一、和谐的愉悦。并由此获得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美。庄子美学思想有两个层面:一是外部形体的自然美,一是内心无为的朴素美。

(1)外部形体的自然美是来自“天地”之间的。这种美是顺应大道,自然无为的。庄子对美的描述是这样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做,观于天

地之谓也。(《知北游》)

“不言、不议、不说、无为、不做”正说明庄子的美学境界与道家思想境界一致,追求道法天地,道法自然,无为顺物。宇宙中一切保持自身天然本性的事物都是美的。庄子把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视为最高最纯的美,大自然中自然天成,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才是美的极致。因此《庄子》中就有很多对大自然的美景加以描绘的地方。有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大海仙山、飞禽走兽等等一幅幅大自然的壮阔美景。包括那些能顺应大道,无为虚静的具有完美外形的至人、真人、神人。庄子将这种不带有任何人为的痕迹的自然朴素的不加雕琢虚饰的美称为“真”:

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的美学思想

• •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 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 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 “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 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 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齐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 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 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 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 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 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 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 是与!”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的艺术创作论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 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 邪?”
•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 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 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 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 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 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 易蜩之翼,何为而不!” 孔子顾谓 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 痀偻丈人之谓乎!”
庄子的美学思想
人类三大价值 • 真善美 • 真 逻辑学 • 善 伦理学 • 美 美学 • 美——终极价值
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原天地之美
•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 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 曰:无以人灭天。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 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 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 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 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 谓也。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

【摘要】

庄子美学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尊重生命多样性,

对应对生态危机提供了思想指导。庄子哲学与现代生态伦理相融合,

提倡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庄子

美学思想对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价值观具有深刻影响,引领人们实践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庄子的思想启示人们如何尊重自然、实现

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推动当代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我们走上一条生态友好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关键词】

关键词:庄子美学思想、当代生态价值、生态观念、自然和谐、

生命多样性、生态危机、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庄子哲学、生态智慧、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价值观。

1. 引言

1.1 庄子美学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

庄子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对当代生态

价值的影响也越发显现出来。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提倡自然无为

的境界,认为顺应自然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这种思想与当代

生态价值理念有着显著的契合点,引领着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式。

庄子美学思想倡导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现代人们提供了

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念,使我们重新审视自然界中万物的平等和和谐。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时,庄子的“无为而治”理念也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应对方式,让我们学会尊重和倾听自然的声音。庄子美学思

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启示人们应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影响着我们对生态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庄子的生态智慧将继续

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的美学思想

摘要: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继承老子“道”的哲学思想,却有固守自我的自由,他主张自然为美,自由为贵,虚静,天人合一,提出“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

关键词:庄子道无为自然虚静

庄子其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天道无为”,崇尚自然、自由、虚静、物我合一。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1)庄子是高洁的也是孤独的,他崇尚自由,不愿被束缚,宁愿清贫孤苦一生也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他孤独而又执着的守望者心灵的月亮。生活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的坚持是可贵的,坚持一时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的坚持,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最主要的是他太高傲了,所以宁愿居陋巷,食粗粮,《列御寇》中记载庄子的生活状况时用的是这样的词语:“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而庄子却依然固守清贫,他不畏权贵,对于权贵,庄子甚至是不屑的,在那个动荡的以君为尊为天的社会,他仍然喊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这样反统治反君权的话。庄子知识是很渊博的,又涉猎甚广,擅长写文章,纵论天下,但却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同,庄子的至高理想不是出人头的,而是固守自我生命的自我、自在、自得,由于庄子卓尔不群又桀骜不驯,他得罪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权贵。

庄子其人也是很矛盾的,胡文英对庄子的评价是: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他其实是同情人民群众的,却又无能无力,社会的黑暗动荡不是他所期待的,也不是他所能改变的,他没有虚假的去表示的所谓的同情,但他又不甘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他批判现实、批判当权者。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作者:黎思睿

来源:《牡丹》2017年第30期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通过灵活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从而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思想。庄子的作品是极富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智慧。本文主要就庄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庄子与古代其他的文学大儒不同,他独特的美学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影响,对现代的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影响。庄子崇尚自由,以自然为美,游世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其作品表达的内容十分复杂,不仅展现了生存欲望,还体现了对世俗社会的厌恶,将游戏山水的态度贯彻始终。庄子创作的文章拥有奇特的想象,也有多变的文笔描写,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一、庄子的美学思想

(一)崇尚自然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在展现对自然的向往,他们或是通过诗来表达、或是通过词来传递。庄子也热爱自然,常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描写大自然之美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順应天性的思想。庄子的作品随处可见其美学思想,其中以自然天性之美最为显著。他主张展示个体,强调朴素不华,认为凡事都应该坚持自身特点、顺应自己的天性,不必刻意地改变和盲从。在精神方面,庄子更是推崇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突破条框规矩的束缚,使人们自由随性的生活。

(二)以大为美

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可以看出,庄子不仅崇尚自然之美,也以大为美。以庄子的观念来看,天地之大是为美,这种美是无可替代的,是每一个学者圣人都应该探究和追求的美。庄子鼓励人们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解脱,享受自由生活。庄子这种“以大为美”的思想,体现在其作品中就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止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对天地广阔与宏伟的详细描写,充分体现了庄子以大为美的思想。

庄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庄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庄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庄子美学思想的内涵

(一)自然之美

“自然”是道家不断重提的话题,老子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的名句,这句话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的本质是“自然”,是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存在和运行状态。而到了庄子这里更是将这种思想完美的继承和发扬,他更加重视生命的自然之美和物的自然而本真的天性。不论是论人生还是论艺术,都倡导生命自然的本真存在状态。所追求的是一种物我俱忘的本真而逍遥的人生境界,提倡自然无为、逍遥天放,从而使人的天然本性得以自由实现。

庄子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依于天性、率性纯朴的自然美

崇尚天性、平淡、朴素、简约是庄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美,它们的实质仍在于自然无为,这是人们的思想复归精神家园的一种表现,是纯任天性的本然状态,同时也是合乎天道的表现,庄子认为万物皆有自然本性,他说“日月固有明矣,星晨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2]]万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天性这个常规,所以要“循道而趋”[[3]],顺着自然发展,而不是人为的去改变它,因此,庄子提倡归真,在《秋水》篇他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徇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4]]明确论述了何为反真,牛马生而有四足,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行走,这是天然如此的,是牛马的自然本性。对于马庄子则还有更加充满悲情色彩的详细的描述:“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5]]而人却要羁勒马首,贯穿马鼻,拘束控制马的行走,“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6]]再通过各种手段去调训它“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7]]这样就彻底破坏了马的自然本性,同时也破坏了“真”。人类的生活也应当一切纯任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人的生命的自然发

读书心得——《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

读书心得——《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

读书心得——《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

庄子的时代,虽然没有生态一词,没有我们现代意义的美学和生态文明,但庄子学说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甚至说全部的庄子哲学都可以从生态学出发得到把握。他的哲学以“生”为主题,以“和”为根本,以“自然”为宗旨,以“自由”为方向,以“快乐”为目的,孕育了中国美学和生态思想的主体内容,体现出强烈的审美精神和审美意义,并由之成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一、自然生态: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

庄子是中国生态美学的奠基者,也是古代中华生态思想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他一方面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1〕的思想理念,在老子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庄子又吸纳了《周易》美学的生态思想,使其认识得到显著的拓展与升华。《周易》关于“天地之大德曰生”〔2〕;“天地絪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3〕;“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4〕等思想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庄子,并促进庄子将这种自然思想向系统化、生态化和实践化方向发展。

从庄子关于“生”的大量词汇和概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其生态思想的脉络和意蕴。生物(《逍遥游》);生有、生无、生阳(《寓言》);生物、生理(《天地》);生生、生死(《知北游》);并生、方生、死生(《齐物论》);群生(《马蹄》);皆生(《骈拇》);悦生、外生(《大宗师》);正生、众生、益生(《德充符》);物生(《人间世》)、全生、养生(《养生主》);人生(《胠箧》);长生、自生(《在宥》);穷生、天生、由生(《天地》);循生、丛生(《天运》);知生(《缮性》);未生、所生、若生、宁生(《秋

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摘要:庄子美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自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资源,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没有庄子的美学思想,整个中国美学思想及其发展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和片面的。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庄子》主要被世人以哲学著作称谓,因此,对于庄子的研究主要以其哲学思想研究为主。而其中的美学意蕴未得到有效的挖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庄子美学思想的研究才真正进入自觉时期,并很快发展起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关键词:庄子美学思想道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回归天真本性的境界。庄子的美学思想基于“自然”,指向自由。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视为天地万物最高形态的大美,认为人应超越物质的我、欲望的我,回归自然,才能逍遥地游心于道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游”、“真”、“心斋”、“坐忘”、“物化”等系列范畴,阐述了对有用与无用、道与技、言与意等关系的重要看法。庄子的哲学具有浓郁的美学色彩,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的思想“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在中国艺术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游”的概念及所处环境分析

游戏之“游”,这主要表现在庄子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上,表明他对所游对象所抱的漫不经心,无所谓,甚至戏弄的态度。庄子之“游”是重在“游心”。所谓“游心”,表明庄子之“游”是精神,内心之“游”。这也充分说明庄子之游的主体是心灵,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中遨游,因之“游心”指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也说明庄子之游是虚游,正所谓“虚而遨游”。

浅析庄子美学思想的内涵及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浅析庄子美学思想的内涵及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宿 州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0.06.016
wenku.baidu.com
Vo1.25,No.6 Jun.2010
浅析庄子美学思想的 内涵及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赵 巍
(广 西师 范大学 美术 学院 ,广 西 桂林 541004)
出发点 。庄 子 认 为 ,“道 ”是 客 观存 在 ,是 天 地 间 的 使得他 们在面对 人 世 的得 失 时 总能 超 然 物外 ,使 自
大美 。《庄子 ·知北游》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 己的心灵复归平静,精神进入一种“无己”、“无功”、
时有 明法而 不议 ,万 物有 成 理 而不 说 ,圣 人 者 ,原 天 “无名 ”的状 态 ,才 会真 正实现 对“道 ”的观 照 。从 理
在 当代 的美 学家 叶 朗看 来 ,庄 子 不仅 是 一 位 大 佐证,最著名的就是“庖丁解牛”。《庄子 ·养生主》
思想 家 ,还是 一 位善 于 在 观察 中抒 情 的诗 人 。他感 日 :“庖 丁为文惠 君解 牛 ,手之 所 触 ,肩 之所 倚 ,足 之
觉到了“生物之以息相 吹”;看到 了马“喜则交颈相 所履 ,膝 之所 踌 ,砉 然 响然 ,奏刀 骆 然 ,莫 不 中音 ,合

浅谈庄子的“乘物游心”之美学思想论范文莉

浅谈庄子的“乘物游心”之美学思想论范文莉

浅谈庄子的“乘物游心”之美学思想论范文莉

发布时间:2021-11-05T08:09:02.009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2期作者:范文莉[导读] 中国由其本土特色,尤然而生了许多不同与欧洲的美学理论,我们固然对欧洲的美学理论了然于心,因为美学一词就由外国传入,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的美学风格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家庄子的“乘物游心”美学思想论。范文莉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摘要:中国由其本土特色,尤然而生了许多不同与欧洲的美学理论,我们固然对欧洲的美学理论了然于心,因为美学一词就由外国传入,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的美学风格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家庄子的“乘物游心”美学思想论。

关键词:美学理论;庄子;逍遥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思想百家争鸣,其作品中的种种思想包罗万象,对艺术美学的探索也有不小的影响。

一、最真实的诗人庄子

庄子,名庄曰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蒙人。他是赫赫有名的“庄学”创始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

其主要思想观点:

1.“万物归一”原则,提倡人应突破自我本体之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而统一性的联系。

2.反对推崇圣贤。

3.相对论。自然原则应与“相当主义”互相影响而串联。世间万物总是相克而相生,任何事物都是对立而统一的;后世的朴素辩证法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庄学的“道家思想”对于后世哲学、艺术、宗教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庄子》《逍遥游》《人间世》等思想著作则是宝贵的历史宝藏,其所蕴含的深刻哲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如后世文人阮籍、李白、苏轼等皆领悟于其庄学哲思,并于其基础之上进行创作思考,留下许多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摘要:庄子美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自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资源,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没有庄子的美学思想,整个中国美学思想及其发展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和片面的。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庄子》主要被世人以哲学著作称谓,因此,对于庄子的研究主要以其哲学思想研究为主。而其中的美学意蕴未得到有效的挖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庄子美学思想的研究才真正进入自觉时期,并很快发展起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关键词:庄子美学思想道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回归天真本性的境界。庄子的美学思想基于“自然”,指向自由。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视为天地万物最高形态的大美,认为人应超越物质的我、欲望的我,回归自然,才能逍遥地游心于道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游”、“真”、“心斋”、“坐忘”、“物化”等系列范畴,阐述了对有用与无用、道与技、言与意等关系的重要看法。庄子的哲学具有浓郁的美学色彩,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的思想“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在中国艺术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游”的概念及所处环境分析

游戏之“游”,这主要表现在庄子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上,表明他对所游对象所抱的漫不经心,无所谓,甚至戏弄的态度。庄子之“游”是重在“游心”。所谓“游心”,表明庄子之“游”是精神,内心之“游”。这也充分说明庄子之游的主体是心灵,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中遨游,因之“游心”指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也说明庄子之游是虚游,正所谓“虚而遨游”。

二、道——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

与老庄学派的祖师爷老子一样,庄子也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反复加以描述和赞颂。但庄子所说的“道”既不是宗教中的神祗,也不尽同于柏拉图式的绝对理念,而是带有某种泛神论色彩的无限性实体。“道”的原义是道路。首先把“道”引入哲学领域,用它表示宇宙本体的是老子。老子曾用“恍惚”、“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来界定“道”的形态,以致引起人们理解上的不同。不过,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道”的自然无为,先天地生,为万物母,无为而无所不为。从这里生发开去,老子产生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观,素朴、少私寡欲的人生观以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文艺思想。这充分表现了他对社会、人生、文艺的主观体验,它表明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作用。庄子深受老子影响,不过他不重视“道”的存在形态,而是著力领悟“道”自然无为的精神。

三、自然为美

在丰富多样的庄子美学思想中。有一根贯串始终的红线,那就是对自然的倡扬与推崇。自然,既是构成庄子美学思想的基石,又是庄子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源头。按照老子的说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因此说崇尚自然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也是庄子审美的理想。整部《庄子》散文,描写抒发或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或如飞泉激湍奔腾不息,但总是把“天地之美”即自然之美当作最完美的事物来歌颂。在庄子看来,天地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体现着“道”之自然无为的根本特性,所以它才具有最高的价值。“天下有常然”,因此到自然之中去寻求美,歌颂自然之美所体现的道之无为,就是庄子所经常歌咏的主题。

四、真朴、自然的审美关怀

庄子真朴、自然的审美关怀,对内在神韵的核心追求,很容易引领中国艺术,如:绘画从写实走向写意。重意轻形、重写轻绘成为自顾恺之、谢赫之后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亦是文人画在宋元以后独占鳌头的重要思想根源。由魏晋至南宋,真实的景物描绘还没有达到西方式的完美,就被更为不求形似的绘画理想所取代。虽然其中有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但老庄求自然、重内在精神的审美理想无可辩驳地发挥着支柱作用。围绕主观自我、内心真实情感表现而形成的绘画系统,虽然在有些时期如唐代受到儒家学说的抑制,但它无时不在悄悄地发育、生长,社会政治的变化只是它发展壮大的重要契机。

五、美的非功利性

庄子提出自然无为的“道”,并由此提出了自然无为即是“大美”的观点,认为人要达到自由、美的境界,就要抛却一切尘世俗想,摆脱功名利禄,顺应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功利的追求。“美作为人的自由的表现,是必须以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前提的,所以它在根本上离不开功利。但美既然是人的自由表现,它就已经超出了功利,不同于利益欲望的直接满足了。”庄子学派认为,人如果总是忧心于利害得失,为功名利禄苦心劳力,往返奔波,那么人生就会充满无穷无尽的苦痛。相反,人如果超出利害得失之上,那么就能保持自己的人格自由,不为外物所支配,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快。而这种超出了功利的愉快,从本质上讲,正是一种审美的愉快。

总的来说,庄子美学既是一种美学,又是一种人生修养哲学。他的美学观作为中国美学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有其卓然独立、超越时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庄子·大宗师[A].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2.

[2]庄子·齐物论[A].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2.

[3]饶自然.绘宗十二忌[A].于安澜.画论丛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5]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