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思想的变化
杜甫的诗歌思想
杜甫的诗歌思想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以其较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他创作的诗篇涉及政治、伦理、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人文主义的思想大量渗透其中。
杜甫的诗歌思想不仅是其个人的思想表达,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之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民生思想杜甫最为关注的是百姓的疾苦与生活现实,他的许多作品反映着民生和社会问题。
例如《北征》中的“百姓困苦此时有,诸侯悲痛欲何为”表现了对边境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担忧和忧虑;《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中的“虽复九万里,吾往矣乎”表现了他对百姓生活苦难的同情之心。
杜甫的民生思想不仅关注百姓的物质生活问题,还关注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世味不深今古同,蓝发何人独往来”表现了他对世俗的批判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人文旅行思想杜甫热爱自然,他把自然与人类的快乐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在自然的怀抱中,人类才能找到自我,找到内心的宁静。
他去过很多地方,经历了不同的历史事件与社会风貌,这也影响了他的思想。
他的人文旅行思想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关注。
例如《登高》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表现了对江山之美的欣赏之情;《春望》中“背灯卧听风吹雨,梦里依稀见陇头”表现了对春天的有趣想象;《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现了对自然界的感叹和理解。
三、历史思考与国家忧患杜甫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关于历史和国家的作品。
他认为了解历史是理解现在的第一步。
他对中国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和关注,从《三吏》到《秋兴八首》等多个作品中得到体现。
他并没有对历史仅限于单纯的记录与挖掘,而是给历史以深刻的人文理解。
例如《兵车行》中“堪惜金瓯无觅处,花开花谢两无余”反映了他对军士世界的感慨,也展现他对历史的哲学思考。
他不仅通过自身的艰辛旅程,了解到社会的种种问题,将其呈现在作品中;还通过大量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智慧,洞察出现在和未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患。
结论杜甫的诗歌思想在历史上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发掘。
论杜甫晚年诗的神仙思想及个性追求
论杜甫晚年诗的神仙思想及个性追求
杜甫晚年的诗歌,充满了神仙思想和个性追求。
他的诗歌中,既有对神仙的崇拜,也有对自然的探索,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投射到神仙的身上,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杜甫晚年的诗歌中,神仙思想十分浓厚。
他把神仙视为自己的榜样,把神仙的精神作为自己的追求。
他在《赠汪伦》中写道:“腾蛟起凤,孟学士之墓,紫薇花魁,西施神仙。
”这里,他把自己的心声投射到神仙身上,表达了自己对神仙的崇拜之情。
此外,杜甫晚年的诗歌中,也有对自然的探索。
他在《江南春》中写道:“春来江南草木青,明月松间照,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里,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投射到自然的景象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总之,杜甫晚年的诗歌中,充满了神仙思想和个性追求。
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投射到神仙和自然的景象中,表达了自己对神仙的崇拜和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论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矛盾性和统一性
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的“三 家统一的战争与老百姓为战争所付出
吏 ”、“ 三 别 ”, 更 是 诗 人 出 自 肺 腑 的 以 的 惨 重 牺 牲 的 问 题 上,“ 诗 人 将 心 中 激
反 映 战 乱 、 同 情 人 民 为 旨 宗 的 旷 世 名 愤 、悲 痛 、哀 伤 、抚 慰 等 复 杂 矛 盾 的 情
却报国无门的苦闷情怀。而《闻官军收 着 较 明 显 的 既 忧 国 又 忧 民 的 矛 盾 性 。
河 南 河 北》中 的“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 初 比 如“ 安 史 之 乱 ”中 , 在 对 待 维 护 国 家 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 政 权 完 整 与 保 护 人 民 生 命 安 全 的 问 题
和谴责。另外, 杜甫常常在诗中表露出
摘要
推己及人和宁苦己以利人的仁厚博大
杜甫 的 诗 歌具 有 鲜 明 的 忧 国 忧 民 情 怀 。 如 在《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一 诗
的特色, 且忧国与忧民的情感呈现出 中, 在自身忍饥受冻的困境下, 他还由
一 种 矛 盾 性 。 这 种 矛 盾 的 形 成 乃 源 于 衷 地 发 出“ 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 大 庇 天 下
面, 杜甫一生始终以儒士相标榜, 其政 沼中。他既要忧国, 复要忧民; 忧国则
治思想和行为基本上以儒家精神为准 不能不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前提, 忧
则 。“ 他 以 儒 术 作 为 建 功 立 业 的 手 段, 民 又 不 能 无 视 李 唐 王 朝 强 加 给 人 民 的
尽 管 在 现 实 中 , 儒 生 、儒 术 给 杜 甫 带 来 战 争 苦 难 。 诗 人 跌 入 了 进 退 维 谷 的 两
被阉割的“文化资本”
杜甫诗的思想内容总结
杜甫诗的思想内容总结杜甫(712-770年),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
杜甫的诗歌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忧国忧民杜甫一生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感受使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充满担忧和愤慨。
他对于安定国家、保护人民利益、改善社会状况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切,这体现在他的许多诗作中。
例如《秋兴八首》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当时乱世的关切,深刻展现了他忧民忧国的精神。
在《至今思项羽》中他描述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悬殊,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生活并对统治者的贪污、腐败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总之,杜甫的诗歌总是贯穿着关怀国家和人民的思想内容。
二、悲愤人生杜甫的一生并不顺利,他经历了反复的失败和挫折,他对人生的苦难和矛盾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的许多诗作正是通过自身经历所激起的愤怒和无奈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悲伤。
在《书关山过都江堰》中他描绘了自然的灾难和帝王的荒唐行径,展现了他对危机感的深刻认识。
而《登高》则是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和人世间荣华富贵的批判,显示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这些诗作反映了杜甫对人生的绝望和悲伤,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内容。
三、关注官场腐败杜甫对当时的官场腐败有着极深的认识。
他深知官员贪污腐败、无视民生疾苦对国家发展的危害,他通过许多诗作来揭露和批判这种腐败现象。
在《赠乐天》中他揭示了官场恶习,警示当权者要慎重处理国家事务;在《秋登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杜甫直接指责了当时高官们以权谋私的行为。
这些诗作不仅直接指出了官场腐败的问题,也展示了他对这种腐败现象的深刻痛恨,体现了杜甫的思想内容。
四、对民众生活的描写与关怀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普通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描写,他以真实的细节展示了人民的贫困和疾苦,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关怀。
他对农民生活的描绘准确而深刻,他善于从农民的角度描绘他们的苦难和困境,如《曲江二首》中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和辛劳。
他也特别关注失去土地的农民,通过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南尹殷开山东留募兵轸判官贾舍人告身在长安寄题崔曹案头一作》描绘了被迫离乡背井的农民。
【精品】论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
【精品】论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人民喜爱,并传诵至今。
他的诗歌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其中,忧国忧民是他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从杜甫诗中分析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一、杜甫忧国思想的体现在杜甫的诗歌中,忧国思想几乎贯穿了他所有的作品。
他深切关注时政动态,对国家疾苦和民生困顿感到痛心,并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首先,杜甫深切关注社会疾苦,对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
他的《丹青引赞》中写道:“边庭尽芳草,四时连悲风。
惟春燕草长,夏鸟声且终。
关山梦断何处,烽火夜看何人。
沉沉楚客离汉,散发乡书各自还。
”这一段描述了边疆战争的残酷,草木因战乱遭到毁灭,人们生命乃至文化都在苦难中遭到破坏。
而杜甫同样深感在京城的生活困苦、官吏腐败等问题。
他说:“万姓犹欣生,贵贱亦若然。
穷达寝皆同,上书乘夜船。
”这句话道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苦,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和权力的残酷压迫。
他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苦难和动荡所带来的痛苦。
其次,杜甫反映了国家政治状况,对官场的腐败和不义尤为关注。
他曾经在《赠卫八处士》中写道:“尽说新丰独酌君,及乎蓬岛恣游身。
浮云蔽白日,游子自怡然。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我河梁说旧人。
”杜甫在这里借助潘安那般独饮醉心的形象,表现出自己不得不逃离朝廷的无奈和不满,认为当代的官场已经不是为国家服务,而是为达到个人的权力和地位而竞争甚至厮杀。
他反复强调,官员应该敬天命、爱人民,而不是只为个人私利而劳神费力,因此他对当时士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十分不满。
二、原因和意义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几乎是他诗歌的灵魂部分,这种思想的产生既有他个人的经历和思想,又有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时代背景,既有对失落的渴望,也有对现实难堪的痛念。
一是个人性格因素。
杜甫本身对世事深有感悟,才情出众,思想开阔,善于留心身边的东西。
他身为士人,深知自己的职责和责任,而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唐代杜甫诗中的忧国忧民思想解析
唐代杜甫诗中的忧国忧民思想解析1. 背景介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而杜甫则被誉为"诗圣"。
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注和关怀。
2. 忧国忧民主题的常见元素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常见元素,这些元素帮助解析他的忧国忧民思想:a. 宏观政治局势例如,《泊船瓜洲》描绘了当时政治腐败、争权夺利等问题;《悯农》则反映了农民苦难与社会不公。
b. 灾害与战乱的影响灾害和战乱给人们带来巨大痛苦,而杜甫通过描绘这些场景来表达对人民遭受苦难的感同身受之情。
例如,《黄河大泛》、《登高》等。
c. 心系普通百姓杜甫十分关心普通老百姓的命运,他通过描写农民、流离失所的人们的生活状况,表达对他们所受苦难的同情和憎恶社会不公。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
d. 对治理者的期望与批评杜甫对政府官员常有期望,但也能客观地指出其中问题。
他希望政府能解决国家困境、改善民生,并以此为启示呼吁他人关注国家大事。
例如,《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阑》。
3. 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意义杜甫以雄浑深沉的语言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忧虑之情,他不仅高度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还体察到其中根源,深入剖析决策未及导致后果。
杜甫诗歌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思想引起了当时文人士绅和后世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学习。
这些诗作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安定与稳定,并时刻保持警觉,追求公平正义、关怀他人,以共同努力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4. 结论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中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忧虑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公、政治腐败等问题。
这些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后世文化界的学习对象。
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困境,并从中汲取启示,为共同建设美好社会而努力。
注意:以上内容根据题目需求进行编写,使用Markdown语言进行格式化排版。
浅谈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浅谈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届汉语言文学李庆河【内容提要】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由于他的忧伤和痛苦和他所生活的时代取得深刻的联系,因此在他的诗中,真实地反映着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大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而被称为“诗史”。
【关键词】杜甫诗歌反映现实思想内容一.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杜甫的伟大之处,首先是表现在他所具有的那种一贯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他不仅是看到、而且和人民一同经受着战乱、饥饿、寒冷,因此他能够以中国古代诗人从来没有达到的深度,反映出人民所受到的各种压迫和苦难。
特别可贵的是,诗人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揭露出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
在晚年最重要的杰作《岁晏行》中,他这样写道:“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指人民)杼柚茅茨空。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又写道:“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诗人又更进一步地把阶级对立这一本质现象,用鲜明而凝炼的诗歌语言凸现在人们的面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与热爱人民的感情相联系,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又成为诗人经常表现的重要主题。
他的笔锋,一直伸向最高统治者。
在《丽人行》中,“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进前丞相嗔”,他以非常出色而含蓄的笔墨,讽刺了在唐玄宗的骄宠下,杨氏姊妹所过的奢侈淫乱的生活;在《枯棕》中,“伤时苦军阀,一物官尽取”,揭露出官吏把人民搜刮一空,造成处处卖儿鬻女来缴纳租庸的凄惨景象。
不仅如此,诗人还对统治集团其他各种腐朽现象加以多方面的抨击。
在《洗兵马》中,“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他指斥李辅国等一群官僚的得势嚣张;在《草堂》中,他谴责成都军阀李忠厚的作威作福和残杀人民;在《潼关吏》、《诸将五首》等诗中,他又嘲笑唐军将领的庸懦无能;在《释闷》等诗中,他更对唐代宗的昏庸怯懦和宦官程元振的专权祸国作了谴责和讽刺。
挖掘杜甫诗歌的思想境界
挖掘杜甫诗歌的思想境界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思想性和感人肺腑的情感。
通过对杜甫诗歌的挖掘,可以深入了解到他独特的思想境界,领悟到他对生命、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首先,杜甫的诗歌体现了一种深邃的人文关怀。
他关注社会矛盾和人们的苦难,时常表达出对弱者和贫困者的同情和担忧。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拔山岗鼓角衔,初日照壁红旗展,东风不与周郎便,铜干城下杀君前。
赤河马嘶愁不度,清渭人死复何言,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山不老几时见。
”这首诗写了当时黄巢农民起义失败后,唐朝朝廷用军队镇压民变的情形,情感深沉,诗意悲壮,表达了杜甫的不满和悲痛。
其次,杜甫的诗歌反映了他对命运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他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达出坚韧的生命力和对命运的掌握。
例如,《登高》一诗中写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无论从描绘自然景观上,还是从表达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上看,都表现了出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杜甫的诗歌体现出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他从天地、国家、民族、人类等各个层次去思考,发掘历史的价值,弘扬民族文化。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的写景非常生动,又从草木枯荣的自然规律中表达了历史变迁的感慨,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历史遗存的思考。
此外,杜甫的诗歌还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关注。
他关注人性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负面人性的深刻认知。
例如,《范成大卫教》一诗中写到:“为郎作嫁衣,输彩书南去。
闻道宝鸡城,频年战不休。
急弦狙击鸟,挥毫落红楼。
晋力更酩酊,何物不销愁?”这首诗通过对范成大(文天祥)和卫青等人的描述,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性视角,闪耀着毕生精彩的艺术气息。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远的人文情怀。
杜甫的经历总结了什么思想
杜甫的经历总结了什么思想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一生经历了诸多困苦和磨难,他的诗作中流露出了深刻的思考和人生观。
总结起来,杜甫的经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思想:一、对社会的关注和艰难的时局认识在杜甫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月夜忆舍弟》、《春望》等诗作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困苦的真实情况。
他对国家政治的失误、社会腐败和人民疾苦的批评,展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关切之心。
二、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感受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诸多的失败和挫折,他曾多次被贬官、受贫困之苦,这使他对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悲凉的感受。
他的《月夜忆舍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诗作中,表达了他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人生痛苦和挣扎的思考,呈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悲凉感受。
三、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慰藉杜甫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心灵的慰藉。
他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欣赏过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些经历使他对自然界产生了无限的热爱。
他的《登高》、《秋夕》等诗作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及对自然的追求和寄托。
他把自然视为一个宽敞的世界,通过欣赏和赞美自然来寻找心灵的慰藉。
四、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在杜甫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
他的《兵车行》、《石壕吏》等诗作中,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人情的冷漠。
他对人性的思考使他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和自私的本性,对此他抱着深深的痛苦和失望。
他的诗作中明确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不满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
综上所述,杜甫的经历总结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感受、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慰藉,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
他的诗作流露出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痛苦洞察。
通过他的经历和思想,我们可以对自己和社会进行反思,进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
浅谈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
浅谈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
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现实,忧时伤世。
他曾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二是忧患意识强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和积极入世精神。
这种忧患意识来源于现实社会,深植于作者的心灵之中。
唐朝初年,由于政局动荡,经济凋敝,人们普遍陷入困顿之中。
唐玄宗统治集团为求得苟且偷安而不顾民生疾苦,广征赋税,横征暴敛,官吏贪污腐败,国家日益衰弱,以至于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特点
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特点
一、时代背景
1. 唐朝开创之世
•杜甫活动的时期是唐朝,这是一个繁荣富庶、文化辉煌的时代。
•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杜甫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影响杜甫一生的重大事件,也是唐朝最大规模的内乱之一。
•大规模战争和社会动荡给杜甫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的关注。
3. 社会阶层分化
•唐代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分化,贵族与士人、地主与农民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杜甫作品中常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以及下层人民困境的关怀。
二、思想特点
1. 爱国情怀
•杜甫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他对祖国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怀念盛唐时期的繁荣和风光。
•杜甫笔下多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呼吁官员奋发作为,挽救危亡。
2. 客观写实
•杜甫追求客观真实的描述,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思考能力,细致描绘了社会现象、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色。
•他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场景。
3. 慷慨豪放
•杜甫善于运用铿锵有力的辞章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以坚定而慷慨的语言批评社会不公与弊端,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结语
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其创作代表着唐朝时期社会背景与思想特点。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简要介绍了杜甫活动时期的时代背景,并重点分析了他爱国情怀、客观写实和慷慨豪放等思想特点。
通过深入了解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并体会到他对社会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甫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甫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唐代诗人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星,他的诗作兼具思想深邃与艺术成就。
杜甫的诗歌承载着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他的诗词表达独特、意境深远,成为唐代文坛耀眼的明星。
本文将从杜甫的思想以及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杜甫的思想杜甫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社会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入思考。
他镜鉴世事,以笔破时弊,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杜甫反映了唐朝政权腐败、士兵望风而逃的现象,批判了统治者的失职和不义。
他抨击贪官污吏,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尖锐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民的困境。
杜甫的思想触动了广大的读者,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此外,杜甫也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反思。
他多次描绘了战乱的场景与人民的困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北征》一诗中,杜甫揭示了唐朝边疆频繁战乱的现实,他痛惜国家的疆域损失和人民的离散流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杜甫热爱国家,关心国家的兴衰,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总的来说,杜甫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准确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疾苦,他的思想触动了后世的文人雅士和读者,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杜甫的艺术成就杜甫的诗歌以其高度的艺术性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世人所传颂。
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深沉,同时字句凝练而丰富。
他善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其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感人之处。
例如《月夜忆舍弟》一诗,杜甫以朴素的言语描绘了在月光下忆及已故亲友的情景,字句简练而扣人心弦,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此外,杜甫的诗歌也擅长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并以自然景物象征着社会的命运。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杜甫用对比的方式揭示了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冷暖差距,并以夜晚的秋凉之感象征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充满意境的描写方式,成为当时文坛的瑰宝。
浅论杜甫诗歌的忧国忧民思想
杜 甫 诗歌 忧 国 忧 民 思 想 的 特 点
中 这 一 时 期 的 杜 甫 虽 生 活 动 荡 不 安 . 其 创 作 精 力 却 空 前 旺 但
盛 . 国忧 民 的感 情 有 增 无 减 。 忧 ( ) 甫 深 人 体 验 人 民 的 疾 苦 . 歌 唱 出人 民 的愿 望 二 杜 诗
杜 甫 出生 和 生 长 的 环 境 与 历 史 重 大 转 折 紧密 地 联 系 在 一 起 . 的一 生 可 分 为 以下 四个 时 期 : 他 1 轻 时 . 极 进 取 . 发 向上 . 年 积 奋 杜 甫 成 长 在 开 元盛 世 , 读 诗 书 。 艺 出众 , 四 五 岁 时 的 饱 才 十
1 7 1
不 是 更 省 成 本 么? “ 国 城 头 吹 画角 ” 指 出 战 乱 乃 是 民 生 凋 敝 万 . 的原 因 。 此 曲 哀 怨 何 时 终 ” 句 中 的“ 曲 ” 指 这首 《 晏 行 》 “ 一 此 。 岁 。
杜 甫 一 生 为 民悲 歌 已然 是 心 疲 力 尽 . 热 切 期 盼 着 能 早 一 天 见 他
1在 《 吏》 三 别》 , 描写 了在 残 酷兵 役 制 度下 劳苦 大 众 . 三 《 中 他 所 遭受 的苦 难 . 歌颂 了人 民为 国家做 出最 大牺牲 的献 身精 神 这 两 组 诗 将 形 态 各 异 的 人 物 描 写 得 惟 妙惟 肖 . 曲 折 的 隐 将
情 表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 当 时 的 客 观 现 实 真 实 、 象 地 反 映 了 出 把 形
自诗 经 、 乐 府 以来 , 歌 形 成 了明 显 的现 实 主 义风 格 。 汉 诗 杜 甫 的 诗 歌 继 承 和 发 展 了 这 一 传 统 .他 的 诗 歌 面 向社 会 大 众 . 无
总结杜甫诗的思想情感
总结杜甫诗的思想情感杜甫, 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他以其激情澎湃的诗作而闻名,以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他的诗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社会现实、政治动荡、自然景观、对人生的思考等等。
无论是哀婉悲怆的《月夜忆舍弟》还是慷慨激昂的《登高》,杜甫都能用他那充满力量和共鸣的语言打动读者。
杜甫的诗作往往流露出他对社会不公、政治腐败的深深忧虑。
在他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他亲眼目睹了战乱和人民的疾苦,对此深感痛心和愤怒。
在《兵车行》中,他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残酷景象,表达了对无辜百姓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愤慨。
他的诗作中还经常表达对政治腐败的不满,他对唐朝朝廷的失望和对官吏的痛恨贯穿始终。
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让人们对他充满敬佩。
除了关注社会问题,杜甫的诗作还流露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来抚慰自己内心的痛苦。
他的《月夜忆舍弟》和《望岳》等诗作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反思。
他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和感受自然的力量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安慰。
在他的诗作中也常常能够看到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在《登高》这首诗中,他用激昂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和意义的思考。
他在诗中倡导追求自由和热爱生活的精神,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境遇的反思。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人性的洞察力,慨叹人生的苦难和无常,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作充满了激情和真挚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打动了读者,成为了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情感仍然触动着现代读者的内心。
无论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还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杜甫的诗作都展现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使人们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杜甫的诗思想感情总结
杜甫的诗思想感情总结杜甫被誉为“诗史之宏观”的最伟大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造就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巅峰。
在他的诗歌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的关怀和愤怒,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抱怨。
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怀。
他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他对贫富差距的关注可以在《前出塞九首·其四》中看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他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他的诗中也融入了对战争、政治、农民生活等各个层面的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观察。
杜甫的诗歌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抱怨。
他对人生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他对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的描写中。
他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有着深刻的体悟,他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悲哀,同时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望。
他的诗中也包含了对命运的抱怨和对不公正的感叹。
他在《垓下歌》中写道:“制胜为艰难,饮马争浮名”,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忧虑。
杜甫的诗歌中还蕴含着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抒发。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他人遭遇的关心,表达了对友情、亲情、爱情等各种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留恋,他以诗歌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子女的期望。
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乡愁、对离别和对孤独的思考和表达,他对人类情感的抒发使他的诗歌更富有感人力量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思想感情包含了对社会的关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抱怨,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抒发。
他的诗歌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观察。
他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有着深刻的体悟,同时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望。
他的诗歌也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不公正的反抗,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抒发。
通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的关怀和愤怒,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抱怨。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正文: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刚毅深厚的风格著称于世。
这种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又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杜甫是“诗史”派代表人物,其诗歌大多写实于当时的社会、人民和自然等实际存在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热切思考,这正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一个重要来源。
比如杜甫的《北征》、《新婚别》等诗篇,对于贞观时期战乱、社会动荡的写实,达到了深刻的表达效果,使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与思考不断加深。
二、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杜甫的诗歌充满对人性、人情的感悟和关注,他关注的不仅是贫穷、困苦、悲哀等人性的弱点,更关注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性的美好。
他的《兵车行》、《登高》等诗作表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深沉的感情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杜甫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质朴无华,同样也是他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之一。
以《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为例,这两句简单而富有力量的诗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无奈与沉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形式方面,杜甫的诗歌亦有其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歌多用汉字,辞章质朴,少有华丽修辞,更多的是自然而然、质朴真挚。
而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使用“借景”手法,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与自己的所思所感相融合,使其诗歌更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主要源自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以及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
这些特点既是杜甫诗歌艺术之所在,也是我们在阅读杜甫诗歌时的感性体验。
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
浅析杜甫诗爱国思想的表现特点平江县大桥中学李刚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人民的疾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热爱人民的伟大心灵,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因此被誉为“诗圣”。
他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真可谓是“沾概千秋,泽被万代”。
一、杜诗表现出的爱国思想与其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密不可分。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
自幼聪颖好学,加之又勤奋刻苦,十四五岁时已被文坛前辈所赏识。
公元731—745年,是杜甫人生的壮游时期。
历时十多年,前后共3次出行浏览了祖国的秀丽雄奇的山川景色。
这三次漫游丰富了诗人的阅历,扩大了视野,陶冶了性情,为他早期诗歌带来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746—755年,是困守长安时期。
在这困守长安的十年生活中,诗人到处干谒也无门可入,直至755年才混得一个曹参军的八品官职。
理想的落空,怀才的不遇,生活的潦倒使他对朝廷的腐朽,社会的黑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促使杜甫向现实主义转变。
756—759年,是作者陷与为官时期。
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安史之乱爆发时期。
作者目睹了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现实,以及自身陷的境遇,极大地升华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758年又因房琯事件所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使他由宫廷真正走向了民间。
759—770年,漂泊西南时期。
在这段时期中,社会依旧动荡不安,作者在西南辗转漂泊,颠沛流离。
飘零的艰辛苦难,百姓的疾苦,让作者在思想上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矛盾的所在。
于公元770年病卒于飘泊途中的小舟上。
纵观杜甫的一生,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他的爱国思想来源于他的独特的人生经历。
二、杜诗表现出的爱国思想与其对国家的热爱密不可分。
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与社会背景解读
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与社会背景解读1. 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作品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主题,其中以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关切最为突出。
本文将从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2. 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深受唐朝乱世动荡和政治腐败的影响,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观察社会风貌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等方式,表达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2.1 反映社会不公在他的诗中,杜甫揭示了当时社会阶层巨大的贫富差距和统治者对庶民百姓不公平待遇的态度。
例如,在《登高》一诗中,他描述了自己看到“独钓寒江雪”的壮丽景象而感慨万分,并映射出统治者对百姓苦难漠视。
2.2 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杜甫对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担忧贯穿于他大部分作品中。
他看到了当时唐朝内外战乱不断、政治腐败的现象,感叹国家衰落、江山易主。
例如,在《秋兴六首》中,他以深沉的悲凉之情表达了对国家愈演愈烈的动乱局势和人民生活困苦的忧虑。
2.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尽管面对种种困境,杜甫始终不放弃为国家和人民尽自己微薄之力的信念。
在许多诗作中,他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并表达了为救国家于危难之际而奋发努力的决心和意愿。
例如,在《春望》一诗中,他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表达出无论困境如何严峻,也不能放弃拯救国家的希望。
3. 社会背景解读要理解杜甫作品中所展现的忧国忧民思想,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3.1 唐朝乱世动荡杜甫生活的唐朝是一个频繁战乱、政治混乱的时代。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分裂和动荡局面。
这些动荡给杜甫心灵上带来了巨大冲击和痛苦,激发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3.2 社会阶层分化与贫富差距在唐朝,社会阶层分化严重,贵族阶级富裕而强大,而普通百姓则遭受着种种压迫与剥削。
这使得杜甫目睹了广大民众饱受苦难、生活困苦的现实,并引发了他内心深处对社会不公正待遇的愤怒和痛心。
3.3 统治者政治腐败在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普遍存在着腐败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杜甫思想的变化——以《望岳》和《石壕吏》为例*名:***系别:音乐学院双学位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指导教师:***2016年5月7日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引言 (1)一、杜甫的生平 (1)(一)少年时期 (1)2.游历时期(732——747) (1)(二)长安落魄时期(747——756) (1)(三)安史之乱与为官时期(757——759) (2)(四)老年漂流时期(759——770) (2)二、杜甫思想感情的变化以《望岳》与《石壕吏》为例 (2)(一)以《望岳》为例 (2)1.时代背景 (2)2.分析《望岳》的思想感情 (2)(二)以《石壕吏》为例 (3)1.时代背景 (3)2.分析《石壕吏》的思想感情 (3)(三)杜甫先后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3)三、杜甫的诗歌对后人带来的影响 (4)结语 (4)参考文献 (4)致谢 (4)浅析杜甫思想的变化——以《望岳》和《石壕吏》为例摘要浅析唐朝从盛世到落魄的背景下杜甫的思想转变。
关键词《石壕吏》;《望岳》;思想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Du Fu thoughtIn "Wang Yue" and "Li" as an example of this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ll hills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Du Fu, a childhood wa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thought, but also because of social darkness and dissatisfaction of thought after the biggest difference, Du Fu's life has left many of the popular poetry," Wang Yue "and" Shihao officials "is the most prominent he thought two pieces from the Wangyue, it will be extremely temporary, a glance" daring heroism to the Shihao officials "for the runners of the cruel, old woman helpless, deeply saddened but helpless psychology, this article is through both the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Tang Dynasty from prosperity to the abjection of Du Fu's thoughts change.Key words"Shihao official"; "Wang Y ue" ; thought引言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风格也从前期的浪漫主义的萌芽演变到最后达到了现实主义顶峰,杜甫的中年时期的作品多以写实为主,对现实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概括并加以描写。
最能体现他带有浪漫主义,意气风发的作品是杜甫在游历途中经过泰山所作的《望岳》,而最能体现杜甫写实的作品为三吏三别,本文以《石壕吏》为例探究杜甫究竟经历了什么?跟随笔者的脚步,浅析下杜甫风格的转变以及原因。
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种种矛盾。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生于唐玄宗在位时期,公元712年,号子美,河南巩义人,祖籍为襄阳。
出生在一个严格遵从儒家思想并恪守官职的落魄家庭,父亲杜闲曾做过司马和县令,祖父则是武则天时期的诗坛领袖杜审言。
杜甫经历了唐朝时期由盛到衰的全部过程。
他经历了开元盛世的豪华,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由于他生活经历可以将杜甫的创作分成了四个阶段。
(一)少年时期1.少年启蒙期四岁启蒙,生长在儒学大亨的家庭,七岁开始写诗,多以写凤凰神兽为主,幼年观看的公孙大娘舞剑,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祖父杜审言在杜甫年幼时起了重要的榜样作用,加上杜甫本身的刻苦读书,在使他二十岁时便扬名天下。
2.游历时期(732——747)杜甫的在二十岁后离开书斋的生活开始了行万里路的游学时期,游学长达十年之上,游历过程中经过吴、越、齐、赵,游历途中曾在洛阳应试,最后以落榜告终,但一时的失意并没有打击到杜甫的心情,之后又与洛阳遇到李白,盛唐时期的李杜二人的诗句中透露着浪漫色彩。
这是“诗仙”与“诗圣”的初次见面并建立了深刻的友谊,后又遇到高适,因彼此的才华而心心相惜,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三人共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李白与杜甫与高适分别后,两人又同游齐州,后在东鲁短暂相见,而再次分别后,“诗仙”和“诗圣”便没有缘分再见,杜甫在这个时期仅留下20多首诗,其中以《望岳》最为出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可以看出在游历时期对待自然以及自身的洒脱,与意气风发。
杜甫青年时期为入世所做的积极酝酿。
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他深情回忆:“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对此,仇兆鳌注曰:“此叙少年自负,申言儒冠之事。
”诗句展现于我们面前的正是一位踌躇满志的少年英才形象,这表现了青年杜甫准备入世的迫切心情。
(二)长安落魄时期(747——756)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时杜甫在长安落魄时期,这一时期的杜甫,满怀希望想通过参加科举而出仕,但在不料考试却失败了。
年仅四十的杜甫只能通过多次向唐玄宗献赋自荐,在自荐失败后,也和李白等人一样不得不走干谒之路,创作了大量的歌功颂德的诗歌,以求得他人的举荐,对象多是王公贵族,如西平郡王、汝阳王等。
最后只得了以个看守兵器,库房钥匙的小官,近十年生活的磨砺使杜甫完成了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
然而杜甫在仕途上不仅未能“立登要路津”,反而历经波折。
在遭受了两次科举失利的打击后,杜甫经历了一段“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经过一番奔波游走之后也仅仅只得到了河西尉的卑职。
杜甫在《官定后戏赠》中说:“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由于不愿任职,朝廷就改授杜甫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但这仍只是个负责管理兵甲器杖的低级官职。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又先后担任过左拾遗、华州司空参军这样的官职,但同样是艰辛备尝。
(三)安史之乱与为官时期(757——759)执政者的昏庸,不问朝事,奸臣当道以及节度使的权利日益渐大导致安史之乱全面爆发唐代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战乱使农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杜甫是一位自幼便受儒家思想的人,因困于长安有十年之久,看到了天子脚下的人民的生活,加重了当时诗人们的创作方向。
《春望》则真切的写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伤害。
和表达了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杜甫在潼关失守后,去投奔唐肃宗的途中又被叛军擒住,后来逃出叛军手里,面见了肃宗北任命为左始遗,但又因谏言得罪了肃宗后别贬为华洲司功参军。
在遍尝仕宦艰辛的过程中,杜甫也对早年的信仰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乾元二年(759)所做的《立秋后题》中他说:“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由于从小便深受儒家“仁”的熏陶,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对人民的的生活的无奈。
而在期间他有写了多篇讽刺官场腐朽的诗篇如《兵车行》、《丽人行》等。
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则是标志着他对长安以及官场的失望。
在任职的过程中亲眼看到生活在生活底层的人们的惨状让他向屈原那样将忧国忧民,著名的作品有“三吏”“三别”则是杜甫从洛阳到华州的路途上的所见,以短短的几百个字便深刻的刻画出兵役对贫民的压迫,揭示了当时战乱对人民的伤害。
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历史性。
其中《石壕吏》给人触动较大。
虽然曾被朝廷征召为官,但已经绝意仕进的杜甫再也没有在朝廷担任一官半职。
在生命最后的十余年里,杜甫辗转漂泊于秦州、同谷、成都、夔州、湖南各地,流落终生。
在成都期间,杜甫度过了一段相对安闲的生活,浣花溪畔、黄师塔前、丞相祠里都留下了他流连的身影,此期他的许多诗作颇有陶诗闲逸的风格。
如《春日江村》:“农务村村急,溪流岸岸深。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艰难昧生理,漂泊到如今。
”(四)老年漂流时期(759——770)759年夏天,华州遭受天灾,《夏日叹》与《夏夜叹》的创作更能表达出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感情。
同年秋,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在华州任职期间创作出大量诗篇,最后杜为节度使,举家搬迁带丰川县。
760春,严武再次回到蜀地,杜甫又重回草堂。
杜甫被严武举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给严武作参谋,但不久杜甫便离开了。
在而后的五六年中杜甫的生活非常困苦。
他经常用一些诗词来表现自己的困苦生活。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关于杜甫的忠君思想,宋代苏轼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苏轼的话后来被普遍接受,“一饭未尝忘君”遂成为杜甫忠君的盖棺论定。
二、杜甫思想感情的变化以《望岳》与《石壕吏》为例(一)以《望岳》为例1.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735年,唐朝的正处于鼎盛时期,文人墨客们都抱有雄心壮志报效朝廷。
游历之风较为流行。
《望岳》杜甫24岁时所作,这是杜甫第一次赴洛阳考试失败后,开始漫历时所作,由于父亲杜闲任官州司马一职,当时急于省亲,到了泰山脚下却没有游历泰山是杜甫的一个遗憾,所以作下此篇,这首诗是杜甫现存的诗篇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都没透露着当时杜甫那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2.分析《望岳》的思想感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就是泰山的别称,泰山,你是怎样的壮丽啊,横跨了齐国与魏国的两个国家的领土。
“造化钟神秀,……决眦入归鸟”。
汇聚了千种神奇的自然景色,山的南边和山的北边分割出了清晨与黄昏看着层层的云气翻腾使人心胸坦荡,看着盘旋的飞鸟回到林中,使人心旷神怡,赞誉了泰山壮观秀美的气概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总有一天我会登上它(泰山)顶峰,可以一眼把附近的山脉一览无遗。
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心理。
表达出作者当时对美好事物的欢喜之情和初出社会那意气风发与年少轻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