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思想的变化

合集下载

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

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

**学院

论文题目: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

摘要:杜甫的诗歌风格随着时代和杜甫自身的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经过了盛唐之音的真情豪迈、十年困顿的情感抒怀和忧国忧民的理性抒怀三次大的风格的变化。杜甫诗歌创作的前期正是唐王朝的兴盛时期,所以杜甫诗歌的创作充满了歌颂盛唐的真情豪迈。杜甫诗歌创作的中期是安史之乱前期,杜甫的一段困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仕途失意的杜甫产生了失落心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的情绪。这一时期,杜甫投身社会,去接触、观察社会现实,揭露唐王朝的腐朽,“忧国忧民”思想开始酝酿发展,但不够成熟,其对社会真实的抒怀也是感性不成熟的。杜甫创作的后期是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的黑暗,这一段时期的杜甫漂泊流离,对社会真实的抒发由原来的“感性真实”转变为“理性真实”,“忧国忧民”思想也走向成熟。同时,杜甫诗歌后期创作达到了“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杜甫诗歌成因风格变化安史之乱

杜甫的诗歌风格随着时代和杜甫自身的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经过了盛唐之音的真情豪迈、十年困顿的情感抒怀和忧国忧民的理性抒怀三次大的风格的变化。

一、盛唐之音的真情豪迈(712—747)

(一)经历与风格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公元712年,既是官宦人家又是书香门第。远祖是晋代名将杜预,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出身的年代,正值唐王朝的兴盛时期,有“盛唐气象”之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24岁,赴洛阳应进士考试,落第而归。尽管杜甫落第而归,但年轻气盛的他仍饱含胸中之志,立志忠君报国,继承家族兴旺。

唐代诗人杜甫的社会理念与人文主义思想

唐代诗人杜甫的社会理念与人文主义思想

唐代诗人杜甫的社会理念与人文主义思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艺术最为繁盛和灿烂的时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杜甫作为唐代众多杰出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杜甫有着深刻的社会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思想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一、杜甫的社会理念

杜甫的社会理念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他关注于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贫困、战争、政治腐败等,描写了人们在这些问题下所经历的苦难和痛苦,以此呼吁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改良。例如,在《登高》这首诗中,杜甫以自己的经历说明了经济富裕和贫困潦倒所带来的巨大差异,表达了他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和呼吁社会关注贫困人民的责任感。

杜甫的社会理念还表现在他对于政治问题的关注上。他以尖锐的笔触批评了唐朝皇室及其官员的腐败和无能,直戳当时的政治弊端。例如在《丽人行》中,杜甫痛批唐玄宗的奢侈和宠幸柳氏

所带来的国家危机,以此呼吁当权者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此

意识到保持政治廉洁的重要性。

二、杜甫的人文主义思想

杜甫的人文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人对世界的关注,并强调了人

类存在的重要性。他通过其诗歌传达了自己对人性的探索和探讨,以此强调了人类的团结、进步和执着不懈的追求。例如,《将进酒》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豁达和睿智,他提倡人们应该勇

敢面对人生的挑战,并经历人生中的一切高潮和低谷,以此彰显

人性的无限可能性。

杜甫的人文主义思想还表现在他对于自然的关注上。他描绘了

美丽的自然景色,在诗歌中奉献给了人类。例如,他的《春夜喜雨》描绘了春夜的雨顺以后的自然景色,通过描述自然界的美丽

唐代诗人杜甫的忧国思想分析

唐代诗人杜甫的忧国思想分析

唐代诗人杜甫的忧国思想分析

1. 引言

1.1 概述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深受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影响。他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和颇具批判性的写作思想而闻名于世。本文将就杜甫的忧国思想展开分析,探讨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人民苦难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通过分析杜甫的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思想的内涵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杜甫的背景情况,包括生平简介、诗歌创作特点以及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关系;接着探讨杜甫对国家形势反思方面的内容,包括观察安史之乱并加以思考、批判宦官专权并表达忧虑、反思社会不公现象并呼吁改善;然后分析杜甫忧国思想中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包括揭示人民疾苦和生活困境的描写手法、唤起国人意识和爱国情怀的表达方式,以及反映自身经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担忧和期望;最后进行总结,分析杜甫忧国思想及其影响力,并探讨其现实意义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3 目的

通过对杜甫忧国思想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杜甫作品中关于社会政治背景、

人民苦难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等方面的内涵,进一步了解他作为诗人对当时局势和社会问题所持有的思考和态度。同时,通过与当代社会相类比,探讨杜甫思想中蕴含的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以期为当代社会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2. 杜甫的背景介绍:

2.1 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出生在陕西长安一个文化世家,尽享优渥的家庭环境。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却颇为坎坷。早年间,他曾任过几个官职,但都因为政治斗争和朝廷动乱而辞职或被贬谪。他以诗才闻名于世,并以其深沉、激昂的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作者:吴志松/苏晓红

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0期

吴志松苏晓红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思想十分深刻和独到,并贯穿到诗歌创作的始终。他

创作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坎坷的生活造就了他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诗风。其诗关注当时的国计民生,针砭时弊,充分体现了作者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关键词]杜甫;创作思想;沉郁顿挫;诗歌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0-0004-03

一、杜甫创作思想综述

杜甫出生于世代“ 奉儒守官” (《进雕赋表》)的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

和熏陶,接受的主要是儒家的“ 仁政” 、“ 民本”思想“ 邦以民为本”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他一心要走的是兼济天下的道路。儒家“ 仁政” 、“ 民本” 思想使杜甫一

生忧国忧民,哀恤民生,并勇于揭露黑暗,批判暴政,鞭挞统治者的罪行。当然杜甫也忠君,

但他的忠君思想与爱国忧民思想,错综地交织在一起,“ 葵蕾倾太阳” (《咏怀五百字》)

和“穷年忧黎元” (同上),在他的思想中是统一的,而对社稷和人民的最终关切,是他“忠君” 的核心内容。杜甫的忠君也并非唯命是从的愚忠,从他弃官赴秦和离开严武幕府的行为,则说明这一问题。颠沛流离、穷愁困顿的生活经历,使杜甫与广大人民有了患难与共的关系、

休戚相关的感情,这更强化了他的忧患意识和平民意识。穷愁生活成为杜甫推己及人思想产生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合集5篇)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合集5篇)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合集5篇)

第一篇: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

[内容提要]: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杜诗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爱河山”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即是“忧国”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关键词]:爱国思想忧国忧民安史之乱

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从朱门外,叛军营,栈道旁,茅屋中提起笔的人,从广阔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的离乱,“国破山河在”的悲伤,记录人民的不幸和痛苦,抒写诗人的忧伤与激愤,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几十年间的历史面貌。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

杜诗现存有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遭遇而做的。这些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的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些诗无不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甫屡试不第,献赋未成,使他出仕济世的幻想破灭,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堪优。入世无门,生活更加窘迫,使杜甫开始正视现实,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

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

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

**学院

论文题目: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论杜甫诗歌的风格变化

摘要:杜甫的诗歌风格随着时代和杜甫自身的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经过了盛唐之音的真情豪迈、十年困顿的情感抒怀和忧国忧民的理性抒怀三次大的风格的变化。杜甫诗歌创作的前期正是唐王朝的兴盛时期,所以杜甫诗歌的创作充满了歌颂盛唐的真情豪迈。杜甫诗歌创作的中期是安史之乱前期,杜甫的一段困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仕途失意的杜甫产生了失落心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的情绪。这一时期,杜甫投身社会,去接触、观察社会现实,揭露唐王朝的腐朽,“忧国忧民”思想开始酝酿发展,但不够成熟,其对社会真实的抒怀也是感性不成熟的。杜甫创作的后期是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的黑暗,这一段时期的杜甫漂泊流离,对社会真实的抒发由原来的“感性真实”转变为“理性真实”,“忧国忧民”思想也走向成熟。同时,杜甫诗歌后期创作达到了“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杜甫诗歌成因风格变化安史之乱

杜甫的诗歌风格随着时代和杜甫自身的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经过了盛唐之音的真情豪迈、十年困顿的情感抒怀和忧国忧民的理性抒怀三次大的风格的变化。

一、盛唐之音的真情豪迈(712—747)

(一)经历与风格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公元712年,既是官宦人家又是书香门第。远祖是晋代名将杜预,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出身的年代,正值唐王朝的兴盛时期,有“盛唐气象”之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24岁,赴洛阳应进士考试,落第而归。尽管杜甫落第而归,但年轻气盛的他仍饱含胸中之志,立志忠君报国,继承家族兴旺。

论杜甫诗词的风格变化

论杜甫诗词的风格变化

论杜甫诗词的风格变化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杜子美”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但其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着祖国人民。上元二年(761年)杜甫登临泰山,写出了《望岳》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多样的,他以“沉郁顿挫”的笔触,用犀利的笔锋直刺社会现实,展现悲怆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他又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绘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

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的黑暗面,用诗歌作为武器,对丑恶的现象进行无情的批判。同时,他也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个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杜甫的诗歌风格变化多端,既有豪放奔放的《登高》,也有婉约柔情的《春望》。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生动,用字精准,常常以物喻人、以景抒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杜甫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追求。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杜甫受什么思想影响

杜甫受什么思想影响

杜甫受什么思想影响

杜甫祖上世代为官,受儒家思想影响极大。因此,他自小就有忠君爱国的想法。他年少轻狂,意气风发,怀有凌云壮志。他回忆自己,“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一直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同时,杜甫志向的背后,还有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意味。可见,杜甫亦是一个鲜活的人。

有人说,杜甫的一生都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矛盾。他渴望做官,却也在看透世态炎凉后,心灰意冷。但即便一身布衣,他仍旧关注民生疾苦,仍旧心忧天下。

论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

论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以他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现就对这位伟大诗人诗篇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作几点粗浅的论述。

一、杜甫忧国忧民思想与时代紧密相关。

诗人生逢安史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唐王朝衰落的开端。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漫游(35岁以前)——积极进取

杜甫从生长于开元盛世,读书颇多,才艺出众,“七龄思即壮,开口吟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十四五岁时的诗作就为洛阳名人们所惊赏。二十岁以后,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思想,南游吴越名胜。二十三岁应试落第,又以山东为中心,漫游齐、赵、梁、宋,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青年时期的苦学与壮游,使杜甫积累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学素养,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长安十年(35岁——44岁)———壮志难酬

杜甫35岁赴长安应试,遭李林甫阴谋而落第。他曾向当权者投诗自荐,不果。四十岁时他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得到赏识,待制集贤院,却无结果。直到四十岁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务。此期杜甫仕途失意,生活贫困,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明”(《三大礼赋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寄家奉先县幼子饿死的极其潦倒辛酸的生活。社会状况和个人处境,使他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以诗歌直接面对惨淡的社会人生,初步形成了“沉郁”的风格。他逐渐从爱自己的家族、个人的建功立业,转到爱国、忧民,诗歌创作从较多的抒发个人情怀转而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这就使原来比较抽象的“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其名篇《丽人行》、《兵车行》、《至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都作于这一时期。

杜甫的文学思想解析

杜甫的文学思想解析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

杜甫的文学思想解析

杨迪 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 要: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者,其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文以言志”,杜甫的诗歌也反映了其重要的文学思想与社会意识。本文从杜甫的诗歌创作入手,详细分析了杜甫诗歌中包含的文学思想,并详细的分析了杜甫的文学思想跟他的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杜甫;文学思想;解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120-01

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者,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杜甫的是做当中也反映出了唐王朝衰败时期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变化。通过分析杜甫诗歌当中的文学思想,有助于了解杜甫本人的创作特点以及文学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文章中的文学价值观

作者对于文学的价值认知,对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作品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杜甫对于文化发展规律具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同时对于文学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十分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些明确的认知,才能够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效果[1]。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不废江河万古流”,标明了好的作品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再加上杜甫本身拥有怀才不遇的社会生活经历,因此对于文学的社会能动性具有朦胧的认知,认为“文章一小技,于道未有尊。”杜甫的行为和思想主要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社会责任感非常强,例如说杜甫经常会称自己为“儒生”和“老儒”等。杜甫特别重视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主张创作出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诗,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正是基于这种创作思想,杜甫的诗作也更加具有时代感,例如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这种色彩鲜明的描写来反射出当时的社会腐败画面。

读望岳感受杜甫人生观变化

读望岳感受杜甫人生观变化

读望岳感受杜甫人生观变化

读望岳感受杜甫人生观变化

三首同题《望岳》诗非常值得玩味,这三首分别写于诗人青年、中年、老年的诗歌像一条看不见的红丝线,贯穿着他的生命历程,见证着他的人生观由“奉儒守官”到寻仙访道的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读望岳感受杜甫人生观变化,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杜甫是位热爱大自然的诗人,他的诗歌主题除反映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外,描绘大自然的作品占很大比重。他尤其善于以登山望岳诗抒写人生情怀。其中,三首同题《望岳》诗非常值得玩味,这三首分别写于他青年、中年、老年的诗歌像一条看不见的红丝线,贯穿着他的生命历程,见证着他的人生观由“奉儒守官”到寻仙访道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生命的放逐与堕落,而是一种强烈的重生意识的体现,是由生命的外在追求向生命内在本原的回归,即由注重人的社会生命向人之精神自由本性的回归。

一、青年望岳:彰显生命的强力

杜甫在二十四岁(736)游历齐、赵时,写下了第一首《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雄浑壮美的意象、浩荡磅礴的气势、积极进取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读者、激励着读者。这首诗不仅是诗人自然生命强力的彰显,也不仅是诗人积极进取的生命意志的张扬,甚至不仅是诗人追求社会生命价值的写照,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强音,是诗人的人生观和时代强盛的旋律相交融而奏出的壮美乐章。

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世家,有着儒家思想的家学渊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染和教育下,青年时期的杜甫便具有了积极人世、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况且,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的天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才华,加之这一时期他生活在开

唐代诗人杜甫受什么思想影响

唐代诗人杜甫受什么思想影响

唐代诗人杜甫受什么思想影响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分不开的。但在构成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的因素中,除了“安史之乱”那个动荡的时代和他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些决定性的因素之外,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特点

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特点

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特点

一、时代背景

1. 唐朝开创之世

•杜甫活动的时期是唐朝,这是一个繁荣富庶、文化辉煌的时代。

•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杜甫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影响杜甫一生的重大事件,也是唐朝最大规模的内乱之一。•大规模战争和社会动荡给杜甫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的关注。

3. 社会阶层分化

•唐代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分化,贵族与士人、地主与农民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杜甫作品中常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以及下层人民困境的关怀。

二、思想特点

1. 爱国情怀

•杜甫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他对祖国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怀念盛唐时期的繁荣和风光。

•杜甫笔下多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呼吁官员奋发作为,挽救危亡。

2. 客观写实

•杜甫追求客观真实的描述,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思考能力,细致描绘了社会现象、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色。

•他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场景。3. 慷慨豪放

•杜甫善于运用铿锵有力的辞章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以坚定而慷慨的语言批评社会不公与弊端,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结语

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其创作代表着唐朝时期社会背景与思想特点。在这篇文档中我们简要介绍了杜甫活动时期的时代背景,并重点分析了他爱国情怀、客观写实和慷慨豪放等思想特点。通过深入了解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并体会到他对社会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谈杜甫的诗歌特点及思想

谈杜甫的诗歌特点及思想

谈杜甫的诗歌特点及思想

浅析

杜甫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

一、表现力强,诗情的抒发和营构方法颇为独特,语言平婉质朴,朴

实无华,善于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

二、以反映自然和审时度势为重点,以反映社会历史变迁为主たる细

节内容。

三、内容上有“七言”,“绝句”,“首句”等文体,有“秦楚”,“隋唐”,

“宋江”等典型的内容,有“写景”“写怀”“写梦”等文类,弥漫着抗战烽火、沉湎嗜酒和深情款款三种气韵。

四、涵盖哲思方面,以抒发失意思想居多,爱国主义思想彰显无遗,

即便是化敌为友,依然朴实洒脱、不拘形式。

总之,杜甫的诗代表了中国文论史上重要的一项突破,充分展现了他

朴实豪迈、淡定忧凉的深厚思想内涵。他的诗中抚慰着古人的苦难,

但有了希望,力图赋予人们一种抗争生存的精神,诗中的故事也是此

种精神的凝聚。他的詩承載著他追求自由、重视价值观、注重崇尚精神、抗击压迫主义的政治思想。

杜甫诗风的变化过程

杜甫诗风的变化过程

杜甫诗风的变化过程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直抒胸臆,揭示社会真实,被誉为代表唐代诗歌最高水平的代表作。杜甫的诗风在他一生中经历了多次变化,这些变化既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与他个人的成长和思想转变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心路历程和诗歌创作的奥秘。

杜甫早年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直抒胸臆,情志真挚。他的

早期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逝去父亲和战火连连的时代的感慨和忧虑。比如《哥舒歌》中“大彼五兵,振古今雄”一句中,杜甫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战争的忧虑可见一斑。而在《赠卫八处士》中“不问生前勇与谁,并且破其眼中泪”这样的句子,则展现了杜甫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生活困境的痛苦。

然而,随着岁月的积淀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杜甫的诗风逐渐发生了转变。中期的杜甫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民生,他的诗作中透露出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比如《竹里馆》中“吾家在兹竹丛中,春药布袖草萋萋”一句,表现了农民对生活的期盼和对未来的希望。而在《登高》中“宝剑还家闲挂绦,高堂悼亡不能道”一句,则表现了他对逝去至亲的思念和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忧虑。

到了晚年,杜甫的诗作更多地表现出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沉思。他更多

地关注生老病死、人生百态和自然界的变化。比如《春望》中“胜事独憔悴,

休嗟不能语。举头百尺树,挥手千般日”一句,表现了他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而在《绝句》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一句,则表现出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思。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杜甫诗风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由个人情感到社会关怀再到人生思考的过程。他的诗作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却始终保持着真挚和深刻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杜甫诗风的变化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轨迹和思想变迁,也可以更深入地品味他的诗作之美。在现代社会,杜甫的诗作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启示,希望通过对他的研究和传播,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思想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思想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思想

概述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真实的写实风格而闻名于世。本文将探讨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思想,并介绍他在唐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1.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1 真实写实

杜甫以对社会现实、历史事件和人民生活的真实描写为特点。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了对贫苦农民、战乱等状况的深入剖析。1.2 抒发壮志豪情

在面对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杜甫常常表达出追求正义、执着坚强的壮志豪情。他直抒胸臆,倾尽全力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纯粹的情感。

1.3 异彩纷呈的形象描绘

杜甫的诗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如宦官、贵族、将领、平民百姓等。他以流畅自然的笔触,为人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形态。

1.4 自然山水元素

杜甫对自然景观和山水之美有深刻感悟,并通过充满意境的描写传达自己对大自然奇妙变化和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

2. 杜甫的诗歌思想

除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杜甫在诗歌中还表达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

2.1 关注社会现实

杜甫关注社会问题,对城市贫苦农民深感同情。他用诗歌表达对社会不公平、战乱带来困扰以及人民生活艰难等问题所产生的忧虑和愤怒。

2.2 倡导行善正义

杜甫以自身追求正义为动力,呼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在不同的时刻表达了对于人们行善、追求高尚品德和为实现国家繁荣的愿望。

2.3 反抗专制统治

在乱世之中,杜甫展现了坚定不移的反抗精神。他以批评贵族奢靡腐败、追求天下太平为诗歌主题,呼吁社会回归正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杜甫思想的变化

——以《望岳》和《石壕吏》为例

*名:***

系别:音乐学院

双学位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7日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 II 引言 (1)

一、杜甫的生平 (1)

(一)少年时期 (1)

2.游历时期(732——747) (1)

(二)长安落魄时期(747——756) (1)

(三)安史之乱与为官时期(757——759) (2)

(四)老年漂流时期(759——770) (2)

二、杜甫思想感情的变化以《望岳》与《石壕吏》为例 (2)

(一)以《望岳》为例 (2)

1.时代背景 (2)

2.分析《望岳》的思想感情 (2)

(二)以《石壕吏》为例 (3)

1.时代背景 (3)

2.分析《石壕吏》的思想感情 (3)

(三)杜甫先后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3)

三、杜甫的诗歌对后人带来的影响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4)

致谢 (4)

浅析杜甫思想的变化

——以《望岳》和《石壕吏》为例

摘要

浅析唐朝从盛世到落魄的背景下杜甫的思想转变。

关键词

《石壕吏》;《望岳》;思想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Du Fu thought

In "Wang Yue" and "Li" as an example of this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ll hills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Du Fu, a childhood wa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thought, but also because of social darkness and dissatisfaction of thought after the biggest difference, Du Fu's life has left many of the popular poetry," Wang Yue "and" Shihao officials "is the most prominent he thought two pieces from the Wangyue, it will be extremely temporary, a glance" daring heroism to the Shihao officials "for the runners of the cruel, old woman helpless, deeply saddened but helpless psychology, this article is through both the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the Tang Dynasty from prosperity to the abjection of Du Fu's thoughts change.

Key words

"Shihao official"; "Wang Y ue" ; thought

引言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风格也从前期的浪漫主义的萌芽演变到最后达到了现实主义顶峰,杜甫的中年时期的作品多以写实为主,对现实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概括并加以描写。最能体现他带有浪漫主义,意气风发的作品是杜甫在游历途中经过泰山所作的《望岳》,而最能体现杜甫写实的作品为三吏三别,本文以《石壕吏》为例探究杜甫究竟经历了什么?跟随笔者的脚步,浅析下杜甫风格的转变以及原因。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种种矛盾。

一、杜甫的生平

杜甫生于唐玄宗在位时期,公元712年,号子美,河南巩义人,祖籍为襄阳。出生在一个严格遵从儒家思想并恪守官职的落魄家庭,父亲杜闲曾做过司马和县令,祖父则是武则天时期的诗坛领袖杜审言。杜甫经历了唐朝时期由盛到衰的全部过程。他经历了开元盛世的豪华,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由于他生活经历可以将杜甫的创作分成了四个阶段。

(一)少年时期

1.少年启蒙期

四岁启蒙,生长在儒学大亨的家庭,七岁开始写诗,多以写凤凰神兽为主,幼年观看的公孙大娘舞剑,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父杜审言在杜甫年幼时起了重要的榜样作用,加上杜甫本身的刻苦读书,在使他二十岁时便扬名天下。

2.游历时期(732——747)

杜甫的在二十岁后离开书斋的生活开始了行万里路的游学时期,游学长达十年之上,游历过程中经过吴、越、齐、赵,游历途中曾在洛阳应试,最后以落榜告终,但一时的失意并没有打击到杜甫的心情,之后又与洛阳遇到李白,盛唐时期的李杜二人的诗句中透露着浪漫色彩。这是“诗仙”与“诗圣”的初次见面并建立了深刻的友谊,后又遇到高适,因彼此的才华而心心相惜,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三人共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李白与杜甫与高适分别后,两人又同游齐州,后在东鲁短暂相见,而再次分别后,“诗仙”和“诗圣”便没有缘分再见,杜甫在这个时期仅留下20多首诗,其中以《望岳》最为出名。“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可以看出在游历时期对待自然以及自身的洒脱,与意气风发。杜甫青年时期为入世所做的积极酝酿。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他深情回忆:“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此,仇兆鳌注曰:“此叙少年自负,申言儒冠之事。”诗句展现于我们面前的正是一位踌躇满志的少年英才形象,这表现了青年杜甫准备入世的迫切心情。

(二)长安落魄时期(747——756)

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时杜甫在长安落魄时期,这一时期的杜甫,满怀希望想通过参加科举而出仕,但在不料考试却失败了。年仅四十的杜甫只能通过多次向唐玄宗献赋自荐,在自荐失败后,也和李白等人一样不得不走干谒之路,创作了大量的歌功颂德的诗歌,以求得他人的举荐,对象多是王公贵族,如西平郡王、汝阳王等。最后只得了以个看守兵器,库房钥匙的小官,近十年生活的磨砺使杜甫完成了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然而杜甫在仕途上不仅未能“立登要路津”,反而历经波折。在遭受了两次科举失利的打击后,杜甫经历了一段“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经过一番奔波游走之后也仅仅只得到了河西尉的卑职。杜甫在《官定后戏赠》中说:“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由于不愿任职,朝廷就改授杜甫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但这仍只是个负责管理兵甲器杖的低级官职。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又先后担任过左拾遗、华州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