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含反思)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范文一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
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
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
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响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
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范文二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
二战是资本主义开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开展的重要里程碑。
范文三本节课能够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消化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最重要的两个知识点是法西斯的上台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如何让学生认识法西斯主义与绥靖政策以及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我试图通过课前《辛德勒名单》主题曲的播放,以及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营造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罪恶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珍视和平。
本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从法西斯的起源入手,到三个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上台以及原因的分析,再到法西斯国家的逐步扩张,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
本节课引入的视频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明晰,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有待于改进的地方,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初中历史二战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二战优质课教案课程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二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等基础知识,了解二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图片、史料等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树立反战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 二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 二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二战过程中各战场的特点及战况。
2. 二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课件、地图、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二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二战的了解和疑问。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二战的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结合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二战的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二战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树立反战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二战的知识点,强调重点。
2.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所学。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二战主要战役的地图。
2. 撰写一篇关于二战影响的历史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二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和平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的历史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战争的各个阶段,使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双方的军事行动以及战争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观念,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战争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危害。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慕尼黑阴谋、珍珠港事件等,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发展脉络。
4.课堂讲解:针对战争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如战争转折点、战争对世界的影响等。
5.互动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启示,如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等。
6.总结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共3课时含反思)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进程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情分析】对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可以通过绘制图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二战初期日本和德国在亚洲和欧洲战场的主要进程;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战争形势的转折,可以从“联合”及“转折”两方面讲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历史作用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地位;对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可从雅尔塔会议的背景、内容两方面讲述,对战争结束这一知识点,从标志性事件及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意义两方面讲述。
【导入新课】教师幻灯片出示漫画:这幅漫画的名字是《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请回答:(1)希特勒是何时上台的?在德国建立了怎样的统治?(2)希特勒在“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前已经作了怎样的准备?(3)“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体现了希特勒怎样的野心?学生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1)1933年。
法西斯专政。
(2)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3)重新分割世界。
教师讲述: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在英、法极力粉饰太平的背后,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伴随着他的行动已经昭然若揭。
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战的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教师设问: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体例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这场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三、单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比较有限,特别是对经济大危机这一内容可能感到完全陌生。
这一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采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九年级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文献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有深度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危害与和平的可贵。
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其侵略扩张活动,认识到德、意、日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3.认识到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了解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国家关系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发掘历史信息和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以及应对现实挑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貌和基本事件。
2.深入思考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后果和启示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系统全面地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并且掌握其中的重点事件?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进而反思和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世界大战期间的照片,要求学生描述照片中人物和事物的具体情境,以此引起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和兴趣。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询问学生对这场战争有哪些了解和理解,以此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感受。
二、学习活动1、历史大事追踪:要求学生在材料中查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人物、事件、国家和武器装备等信息,追踪和记录重要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图表分析:让学生分析二战期间各国的实力、战争损失和战争后的重建情况等,形成图表和条形图,多角度呈现战争的规模和影响。
3、讨论和评价:教师分别以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和和平后遗症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反思。
三、课堂练习1.问答环节。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以及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答题技能。
2.文章分析。
教师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章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总结文章的要点,并在活动结束后展开讨论。
四、教学总结1.温故知新。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讲的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建立知识链条。
2.思考总结。
让学生思考战争的教育意义、和平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平。
五、教学反思通过探讨二战的起因、发展、结局、影响以及启示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和平观,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优质教案
学
内
容
课
堂
探
究
(1)根据材料说说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步步紧逼,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作出什么反应?
答案:坚决抵抗。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填写下表:
时间
事件
1939年9月1日
①
1940年7月
德国轰炸②,不列颠之战开始
1941年6月22日
③
④
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达到最大规模
答案:①德军突袭波兰 ②英国本土 ③德军突袭苏联 ④1941年12月7日
3.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1943年9月,随着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北非战事结束;1945年5月8日,随着德国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也宣告结束。
4.雅尔塔会议三巨头: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2月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的会议,这一会议加速了二战胜利的步伐。
答案:路线:①1939年9月,突袭波兰。②1940年4月,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③1940年5月,突入法国北部,后法国投降。④接着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⑤1941年6月,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⑥1941年12月,对美宣战。
标志性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4.中国战场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板块二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让学生阅读本小节内容回答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答案: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2.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是何时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
答案:1944年6月,英美盟军的诺曼底登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美国的参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给予适当提示)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二战期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了解二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3. 掌握主要的二战军事战役和主要国家领袖。
教学内容:第一课:二战的爆发和发展1. 二战爆发的原因2. 德意日对盟和同盟国的形成3. 二战的主要战役和事件第二课:二战的结束和战后国际关系1. 盟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和战后和平建设2. 联合国的成立和作用3. 冷战的爆发及影响第三课:二战主要国家领袖1. 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天皇的角色2.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领导作用3.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军事策略教学方法:1. 讲述和讨论:教师讲解二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视频资料:播放适合二战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历史。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和讨论。
教学评价:1. 认知能力:学生能够掌握二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国家领袖,并理解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够用历史观点分析二战的原因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
3. 合作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完成课堂任务。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二战历史展览,展示二战期间的图片资料和文献资料。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来了解更多关于二战的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二战期间的模拟战役游戏,体验战争的紧张与刺激。
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仅仅是记忆历史事实。
2.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3.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4、影响:巨大灾难;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
15、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
16、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 波兰陆军军服的德国党卫队,冒充波 军“袭击”和“占领”了邻近波兰边 境的一个德国城市的电台,并在该电 台用波兰语辱骂德国。接着,德国电 台宣称“德遭受波兰的突然攻击”。 德军以此为借口,在1939年9月1日 清晨,在大批飞机、坦克配合下,对 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挪威
丹麦
荷 兰
波兰
1940年6月5日,德军向法国腹地进攻, 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14日德军占领巴黎, 17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停止战斗,21日—22 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
根据德方指定,谈判地点设在曾于1918年 11月11日斐迪南·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 签署一战停战协定的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 道车站的福煦车厢。 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此后,福煦车厢作为战利品被德运到柏林。后在美英盟军轰炸柏 林时炸毁。
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7、意大利投降: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8、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9、重要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在英、法宣而不战的形势下,德国在7个月内做好西进准 备。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开始在西线大举进攻。4月9日, 德军仅4小时就占领丹麦、当晚占领挪威。实则,攻占北欧只 是西进的序曲,但对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 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习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习教课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教课反省华封初中胡宗友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上启下,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
“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要点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掌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课中依照课程标准,着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浸透,鼓舞学生自主研究,重视优秀思想质量的培育。
因新课开始,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扔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经过多媒体展现的知识构造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成功。
这两部分共同采纳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度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应环节)史论联合商讨问题,提升知识技术,增强能力培育。
尔后链接中考,深入要点、难点。
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经过对二战原由的深层次剖析,建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对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课,我主要采纳议论法教课,但因学生受生活限制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掌握禁止及损坏性灾害认识不足,因此就影响了“人类该怎样有效的防止战争,争取长久和平” 的延长。
解决对策:鼓舞学生课下宽泛收集二战有关资料,并在教课中展现二战人员伤亡状况表,增进感情体验后,鼓舞学生多角度全面地对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害,今日仍面对着战争的威迫。
请举两例二战后迸发的局部战争 .你以为怎样才能防止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号召世界和平的宣传语。
”学生环绕议论话题,选择史料,畅所欲言,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说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
回答下列问题迅速正确,但缺少踊跃主动性。
知识反应环节,从实测上看,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问题正确率较高,对开辟学生视线或运用历史知识解说现实问题方面稍有短缺,特别是对绥靖政策的理解、二战的性质及影响,让学生获取比较全面合理的认识有必定难度,可见能力培育仍是单薄环节,逻辑思想能力还没有养成,对较灵巧的试题训练存在不足。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统编)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等知识点。
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内容,内容很多,容量很大。
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三课,主要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胜利等知识点,了解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团结合作,共同打败法西斯,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教学目标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人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福煦车厢》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最终战败。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代表福煦与德国代表在法国巴黎近郊的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德国宣告投降,一战正式结束。
此后,福煦车厢作为重要的历史纪念物,存放在了法国巴黎博物馆。
1940年6月14日,德国军队占领法国巴黎,法国政府投降。
希特勒命令德军将福煦车厢从巴黎博物馆破墙而出,运送至贡比涅森林。
经过短暂的谈判,6月22日法国代表被迫在福煦车厢内签订停战协定,德国占领法国2/3的领土。
22年间,同一地点同一国家。
恩怨情仇,风云易主。
为何短短的时间之内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它又是怎么进行侵略扩张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福煦车厢两幅图片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这一车厢既见证了法国一战胜利的辉煌,同时也成为法国二战耻辱战败的标志,为何短短的时间之内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它又是怎么进行侵略扩张的呢?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 第四 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分析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三部分内容的学习,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本课内容还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密切的联系,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要求是: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本课子目的呈现方式以知识呈现为主,并且图文并茂,线索明确。
本课的三个子目的呈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既有相关史事,又有历史地图,材料丰富,史料详细。
呈现的内容生动、严谨,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大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到各战场的相继出现,最后到战争结束。
主要是按照事件的时间发展顺序逻辑进行的。
最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则体现了因果逻辑的机构。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义必将战争邪恶、认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关键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发展的重大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通过地图并构建时间轴,锻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正确认识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关键事件。
(时空观念)3.通过文字记载、图片、文物等史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发展进程和深刻影响。
(史料实证)4.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正确认识历史叙述,并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进而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感受世界人民为战胜法西斯付出的巨大努力,尤其是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战胜法西斯的伟大牺牲和贡献(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雅尔塔会议;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和二战的影响等知识点。
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和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教学及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认识到反法西斯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及二战的影响等。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邪恶的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对于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它们的态度造成什么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和扩大的?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教师提问: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第一个被德国吞并的国家是哪一个?学生:奥地利。
教师:对于德国的侵略野心,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多媒体呈现慕尼黑会议相关图片,讲解绥靖政策。
在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学生: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2.多媒体呈现二战战场示意图,教师讲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本节课是历史课下册的第15课,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属于九年级的重点章节。
本次课将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结局及对世界的影响。
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这场战争是20世纪最漫长、最复杂、最具有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极具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和平的认识和追求;-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过程;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让学生记住具体事件及其相关背景。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思维导图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简单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步:学习理解首先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平等条约和国际上各种矛盾积累。
引导学生了解协约国和轴心国之间的对抗,以及日本入侵中国和德国入侵苏联。
接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指出战争开始后,战线扩大到全球范围,并且各种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
重点关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最后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以盟军对轴心国的胜利为结局。
并且着重讲解盟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和诺曼底登陆中的贡献。
第三步:分析影响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分别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进行讲解。
着重介绍:- 让世界进入了二战后时代,并成立了联合国,构建了新的国际秩序;- 世界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之一;-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为世界文化的中心,欧洲经历了二战后的文化转型。
第四步: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场战争?2、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你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和平?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