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廊坊市第九中学李伟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分层不明显整体性强,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4. 技术准备
竹简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影像等。
5.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提前对课本的基本知识点进行阅读,逐渐养成历史学习预习的好习惯。
2. 考略到学生可能对年代久远的古代知识有距离感,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书写文字材质的同时,结合实物竹简教具。使学生生动形象的对竹简作为书写材质的缺点有深刻的认识。
3. 考略到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人物了解较少,所以通过蔡伦改进造纸术和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两段视频,让学生对两个人物及主要成就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4.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所以通过多媒体PPT展示五禽戏图片,并安排学生实际活动表演五禽戏。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教学课件
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__司__马__迁____(西汉)。
两
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黄__帝____到___汉__武__帝___时的
汉
的
史事。
科 《史记》 技
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__纪__传__体____通史。
和 文
影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
化
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两 汉
背景:___东__汉___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
B.发展了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阅读下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 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后来,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主要得益于
(C )
国家或地区 朝鲜
印度
埃及
欧洲
书写材料 简、帛 白树皮、棕榈树叶 纸草纸
羊皮
A. 李斯等人创制了小篆
A.佛教进入中国并自西向东传播 B.佛教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C.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D.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 )
16.(12分)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原始人类在采集植物 时逐步发现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中药由此起源。 ②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 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还出现药物、针灸、手术等治 疗方法。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1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1
新人教版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通过影视作品、课外阅读等对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影视资料、图片资源、故事等,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较好地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和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经过及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史料、角色扮演、合作交流,采用影片欣赏、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情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影音资料、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和宗教。
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3.掌握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习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习难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课前预习】
1.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3.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4. 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5.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人。
【过程与方法】
整理两汉时期造纸术、医学和史学等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制成简单的表格,学会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司马迁和《史记》。
【学习难点】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最早在什么时候人们懂得了造纸?
2)、东汉时期谁改进了造纸术?
3)、医圣是指哪位名医?著作?
4)、说出华佗的成就?
5)、《史记》的作者、体例以及记述范围?
6)、道教的创立者是谁?
7)、佛教最早怎样传到中国的?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司马迁 。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3.史学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 纪传体 通史。
4.文学价值: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道教和佛教
1.道教 (1)创立时间: 东汉 末年。 (2)创立 ①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 老子 ,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②张陵在汉中、巴蜀地区创立五斗米道。 (3)典型建筑:四川成都青城山。 2.佛教 (1)简介: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 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2)传入: 张骞 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典型建筑:河南洛阳白马寺。 (4)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B )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9.(2022定西期末)华佗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
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3.下图为“五禽戏”动作图。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五禽戏”起到了康复医疗、 防疫袪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编创五禽戏的名医是( B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程标准: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在秦汉时期,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推动了科技、文学、宗教的发展,反过来文化、科技的发展又促进了国家的进步。
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许多历史人物贡献等常识性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属于时代性总结,对一个时期的史学、医学、宗教、科技的系统性总结。学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老师的设计,去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领会司马迁著史的宗旨。通过改进造纸术、发明麻沸散,著有《伤寒杂病论》,了解蔡伦、华佗、张仲景的历史贡献。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预习
1、在纸问世之前,人们甲骨、简帛作为书写材料,或者将文字铸造在青铜器上形成金文。西汉时期,人们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人们广泛书写的材料,便利文化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
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基础解读】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
2、造纸术的发明
(视频展示)蔡伦改进造纸术
历史人物档案卡
3、论从史出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范晔的《后汉书》
①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②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蔡侯纸
③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轻薄柔韧,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4、蔡侯纸的制作流程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
5、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①人物基本信息
②人物贡献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坐堂医生‛的来源与张仲景有关。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西域;X骞;X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作用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正确识读“X骞通西域路线图”、“汉朝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能够正确认识X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设计丝绸之路导游词的设置,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语言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X骞等人为报效祖国,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刚毅坚强、开拓进取的意识。
(2)通过对丝绸之路意义及启示的探讨,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认识到交流的重要,开放改革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兴衰。
二、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一是X骞通西域,二是丝绸之路。
三、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板书设计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X骞通西域
1、西域:
2、目的
3、意义
二、丝绸之路
1、概念:
2、起始点:
六、教学过程
处的?汉武帝时期,经济军事势力
的增强,统治者就希望从军
事上打垮匈奴。
汉武帝之前:和亲
更加了解。
为了稳操胜券,汉朝也希望找到一位盟友与其协同作战。因此,汉武帝想到了哪一个国家?生:大月氏。
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
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从课标要求来看,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掌握张骞通西域,丝
绸之路基本史实,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始。所以本课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教
学重点是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
性的知识较难领会,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是本课难点。
因此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要以古论今,联系现实生活,联系西部
大开发,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中国梦来理解。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
作了一些整合与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贯通课堂。
二、学情分析
我校初一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比较模糊,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明确地里位置方向。由于学生学习的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
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课前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导学案做好预习,督促完成预习任务。让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课件
材 料 研 读: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 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 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蔡侯纸’。”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那一年?
公元105年
(东汉和帝年号)
张仲景和华佗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的生存年代、医学成就和地位: 生存年代:东汉 医学成就:写成《伤寒杂病论》
【学习目标】
1、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理解造纸术的 意义。 2、了解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的 主要成就。 3、识记《史记》的作者和内容,分析其地位 和价值。 4、理解道家产生和佛教传入的基本史实。
【自主学习】
一、造纸术的发明
成就和地位。
1、造纸术发明的背景。 三、历史巨著《史记》
2、造纸术的发明时间。 《史记》的作者、成书时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 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 形式,叫做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 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 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 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沼 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64卦用来象 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 相传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甲骨 竹木简 青铜器 丝帛
一、造纸术的发明 2、造纸术的发明时间:
西汉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 一,早在西汉前期,已经 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要求: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X仲景和华佗的故事。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考纲编写的依据,同时也是本课学习的导航。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从世界科技文化史上来看,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文化科技,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概况,了解华佗和X仲景及其医学成就,理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知道司马迁生平以及《史记》,掌握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情景创设等方法,学习分析造纸术的过程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通过角色体验司马迁,学会用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佗,X仲景,司马迁以及《史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某某的学风。通过对造纸术的认知,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
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⑵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⑴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
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
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⑵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生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
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⑵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
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⑶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实求真的学风,注重学习
和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教师展示材料
两汉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
名称的由来,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以及今天的版图等等。除此以外,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㈡、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科技篇——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
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明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干: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良;〝蔡侯纸〞;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司马迁和«史记»;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进程与方法:
1.经过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相关的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探寻造纸术发明、改良的轨迹,在比拟中畅谈造纸术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会比拟剖析效果的方法。
2.经过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提高表达才干,学会搜集和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先生看法到两汉时期文明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决计,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良;司马迁和«史记»;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
难点:科技与文明的兴盛是树立在国度一致、经济兴盛的基础上的。
三、教学方法:情形教学法、讲述法、效果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两汉是中国重要的大一统时期,两汉历史对中国的历史发生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明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这节课就让我们翻开光阴隧道去感受一下两汉科技与文明的魅力吧!
〔二〕、讲授新课
同窗们,假设让你以这课内容为资料,举行一次〝两汉文明与科技的开展〞的展览,你会将两汉的科技与文明分为哪几个展区停止引见,会展出哪些能代表这一时期科技与文明繁
荣的成就?
1.科技展区。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建一种探求、协作的教学气氛,共同完成教学义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说课稿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本课由“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与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与佛教”四个子目组成,主要讲述了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影响、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佛教与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前面所学的经济繁荣遥相呼应。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并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我的课堂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教学行为的指路灯,因此我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复述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了解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历程,分析造纸术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提高总结、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通过讨论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学生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讲一讲:
你知道关于班超的成语故事吗 ?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
葡萄 核桃
苜 蓿
历史&七年级
哈哈,你 知道这些 物品哪些 是我从西 域驮回来 的?哪些 是从中原 驮过去的
吗?
丝绸
石 榴
良种马
铁器
历史&七年级
东方 西方
友谊之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
除了张骞开辟的西北绿洲丝绸之路 外,谁还知道有哪些其它的丝绸之路 ?
海上丝绸之路
第一次出使熟悉
了西域的地理环 境和风土人情
对内
第二次出使汉朝 与西域的交往日
趋频繁
前60年,西汉设立 西域都护府,西域
开始隶属中央政府
{ 丝绸之 路开始形
陆上丝绸之
路 对外
成
海上丝绸之
路
中原地区和 新疆地区的 经济文化交流
东汉班超经营 西域,加强了 联系。第一次 出使欧洲
中国和西方的 经济文化交流
史海拾贝
班超在西域
班超( 32 ~ 102 ) 东汉名将、外交家。出使西 域,在西域பைடு நூலகம்营三十来年, 进一步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 联系。
-
,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
都护府,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沟通中西,张骞起了重要作用。他对中国历史和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
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现了汉代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东汉与大秦的交往:甘英出使大秦到波斯湾;大秦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
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出示板书。
作业设计
第二课集中练习与评讲学程导航50-51页的作业。
调整与反思
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甘英出使大秦,既是班超经营西域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往来的重要一笔。
97年,甘英出使大秦到波斯湾,
166年,大秦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
七、小结
陆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斯里兰卡。
一、
二、
wk.baidu.com三、
四、引入
今天的新疆,两汉时属西域。西域在哪里?大家可知道历史上的张骞、班超通西域?请听本节两汉对内对外关系。
五、预习讨论
学生对照预习题阅读课文,
讨论预习情况。
六、自主学习
对外关系
西域何时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受何机构管辖?这个机构的职能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何意义?
汉通西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转运欧洲,被上层社会视为珍品。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一种时尚。中国也被称誉为“丝国”。后来,人们便称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分组讨论回答
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进而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
结合图表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向皇上(学生)上奏各自出使西域的情况。
“丝绸之路” (陆上):长安→( )→( )→(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