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的营养特点和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营养素 脂肪.ppt

第五章 营养素 脂肪.ppt

合理控制脂肪的吃法
• 多吃鱼 • 少吃高脂类食物 •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 多吃大豆制品 • 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
3.1.1 甘油三酯:脂肪酸和甘油
甘油 3个脂肪酸
甘油三酯
按饱和度分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ω-3族亚麻酸、 DHA、EPA
ω-6族亚油酸、 花生四烯酸
• 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影响脂肪熔点
• 一般说来,动物油含的饱和脂肪酸高,植物油与鱼油富含 多不饱和脂肪,
• 植物油,特别是橄榄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多.豆油、玉 米油、葵花籽油中,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而亚麻 油、苏紫油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由于不饱和脂 肪酸极易氧化,食用它们时应适量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 。一般ω-6比ω-3应在4 - 6比1,摄入量为摄入脂肪总量 的50%——60%
• 卵磷脂与其它磷脂是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胆固醇
• 胆固醇是制造另一种乳化剂―胆汁(胆酸)的原材料 而胆汁又对消化起着的重要作用。
• 胆固醇是脑与神经细胞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的固醇。 • 胆固醇可以由人体合成,因此它不是必需营养素。 • 尽管胆固醇遍布于全身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是在
动脉粥样硬化中阻塞动脉的蚀斑的主要成分,并且是导 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潜在因素。
268毫克。 • 5. 贝壳类。如鲜贝、赤贝、牡蛎、扇贝、鲍鱼、蛤蜊、螺类等
通常含有较多胆固醇,其含量一般在100~200毫克/100克。 • 6.其他,奶油、黄油、羊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脂 。
脂类代谢紊乱
消化吸收障碍:粪便中脂类过量,称为脂肪痢。最可能的原因 是胆汁缺乏,可能由于胆管结石、胆道狭窄、胆道蛔虫引起。 肥胖:体内脂肪过多,对于男子贮存的脂肪超过体重25%, 女子超过体重30%时便有显著肥胖。发生肥胖原因很多,如 吃的过多,体力活动太少,内分泌障碍及遗传性原因等。 脂肪肝:脂肪在肝脏中贮存过多。主要原因是输入肝脏的脂 肪过多,脂肪酸过多以及肝脏中脂蛋白合成障碍造成的。 酮症:发生主要原因是脂肪大量动用,肝生成酮体的速度超 过了肝外组织利用的能力,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酮血症), 尿中出现酮体过多。酮体过多造成酸中毒。

营养学基础-脂肪 PPT

营养学基础-脂肪 PPT
3.其他氧化方式 脂肪酸的ω-氧化、 a-氧化、丙酸氧化
❖ (三)酮体的生成与酮症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 β-羟丁酸及丙酮,是脂肪
酸在肝脏中分解氧化时形成的分解产物。
肝脏缺乏氧化酮体的酶,不能氧化酮体,所以肝脏产生 的酮体需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进行氧化,是肌肉、尤其是 脑组织的重要能源。脑组织几乎不能氧化脂肪酸,但能利用 酮体,长期饥饿及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将代替葡萄糖成为脑 组织及肌肉的主要能源。
❖ (二)脂类的吸收
❖ 1. 中、短链脂肪酸及甘油与清蛋白结合进入血 液
❖ 2 .中、短链脂肪酸构成的酯,经胆汁乳化后可 以完整的形式吸收,而后在肠粘膜细胞内脂肪 酶的作用下,水解呈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门静 脉进入血液循环。
❖ 3.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进入肠粘膜细胞后, 在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然后与载脂蛋白、 磷脂、胆固醇等生成乳糜微粒,经淋巴进入 血液。
第三节 脂类
❖ 一、脂类的分类
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TG) 。包括动物 性和植物性两大类油脂。这是一类在人体饥饿 时会减少储存量的脂肪,即热源质脂肪。
类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等)、 固醇(胆固醇)、糖脂、脂蛋白等。大多数类 脂质是人体组织构成部分,是一种在人体饥饿 时也不会减少的组织脂肪,即不是热源质的脂 肪
4)与动物精子形成有关。
(4)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症: 生长缓慢、生殖障碍、皮肤病症(干燥、
脱屑、皮疹) (5)必需脂肪酸的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不低于3%(占总能量的比)
❖ 4.EPA和DHA
EPA和DHA存在于鱼油尤其是深海冷 水鱼油中含量较多。
1.EPA和DHA可降低血小板凝聚,降低 血脂,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的流变性, 减少血栓的危险性。

脂肪的营养特点和PPT课件

脂肪的营养特点和PPT课件
反式脂肪
在部分动物产品、加工食品和部分 植物油中存在,如部分氢化植物油。
脂肪的作用
提供能量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每克脂肪 可以提供9千卡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
和蛋白质的两倍。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维生素A、D、E、K都是脂溶性维生 素,需要与脂肪一起才能被人体吸收
利用。
构成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而磷脂由 脂肪酸组成,因此脂肪对于维持细胞 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恒定。
脂肪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脂肪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特别是磷脂,它是构成细胞 膜的基本骨架,对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细胞的生长、分裂、物质运输、信息传 递等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而脂肪作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 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脂肪对维生素的溶解和吸收有重要作用
控制脂肪摄入量
01
根据个人情况和营养需求,合理安排膳食中脂肪的 摄入量。
02
注意控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以降低心血 管疾病风险。
03
避免摄入过多的人工油脂和加工食品中的油脂,以 减少油脂的总摄入量。
注意烹饪方式,减少油脂的使用
尽量采烹饪方式的使用。
01
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需要借助脂肪才能被身体吸 收和利用。
02
脂肪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和吸收,缺乏脂肪会导致脂
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适量的脂肪摄入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对维持身体健
03
康具有重要意义。
04
脂肪与健康的关系
脂肪与肥胖症
肥胖症
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肪代谢异常可能导 致肥胖症,肥胖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脂肪营养

脂肪营养

6
2019/1/10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营养
脂肪的理化特性
酸败的影响:A、产生异味,饲料适口性下降; B、酸败产生过氧化物,破坏脂溶性Vit,使 饲料营养价值降低。 (5)氢化作用: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 双键可与氢发生反应而转变为饱和脂肪酸,称氢化作用。 氢化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酸败,有利于贮存。 影响:有利:不易酸败,有利于贮存,改善体脂肪品质; 不利:损失了必需脂肪酸。
9
2019/1/10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营养
二、脂肪的营养作用
3.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维生素A、维生素D、 维生素E、维生素K及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必须溶于 脂肪后,才能被消化吸收和利用。 4.脂肪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可为动物提供三种 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 (十八碳三烯酸)和花生油酸(二十碳四烯酸)。 它 们对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时, 幼龄动物生长停滞,甚至死亡。亚油酸需由日粮供给, 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可通过日粮直接供给,也可通过供 给足量的亚油酸在体内转化合成。
5
2019/1/10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营养
脂肪的理化特性
(4)酸败作用:脂肪暴露在空气中,经光、热、湿和空 气的作用,或者经微生物的作用,可产生一种特有的 臭味,此作用称为酸败作用。 脂肪发生酸败的原因: 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所氧 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醛和酸的复杂混合物,而光和热 加快了这一氧化过程。 脂肪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因微生物 的作用而发生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可经微 生物进一步作用,生成酮。
2019/1/10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营养
12
(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症:

脂肪酸与营养保健PPT课件

脂肪酸与营养保健PPT课件
脂肪酸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氢组 成的烃类基团连结羧基所构成。
分类
根据碳链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 (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根 据双键个数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脂肪酸在人体中的作用
能量供应
脂肪酸是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 特别是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中,
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 取的脂肪酸,如亚油酸和α-亚麻酸。 它们对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 重要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
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 酸。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坚果、 鱼类等食品中。对降低胆固醇、预防 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脂肪酸与其他营养素的相互作用
01
脂肪酸与蛋白质
脂肪酸和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脂肪酸可以促进蛋白质的
吸收和利用,同时蛋白质也可以影响脂肪酸的代谢和转运。
02 03
脂肪酸与维生素
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是脂溶性的,需要与脂肪酸结合 才能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因此,脂肪酸的摄入对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 用具有重要影响。
脂肪酸与矿物质
脂肪酸可以与某些矿物质(如钙、镁、锌等)结合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 从而影响这些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摄入这些矿物质时需要注 意脂肪酸的摄入量。
脂肪氧化供能占主导地位。
细胞构成
脂肪酸是细胞膜磷脂的主要构 成成分,对维持细胞膜的结构 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激素合成
某些脂肪酸是合成前列腺素、 血栓素及白三烯等激素类物质 的原料。
调节代谢
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可参与调 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脂肪酸的来源与摄入量
来源
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如猪油、牛油、鱼油、菜籽 油等。此外,坚果、种子、豆类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反式脂肪酸可能增加癌症风险,因为它们会干扰 细胞正常功能和代谢过程。

第六章脂肪营养学ppt课件

第六章脂肪营养学ppt课件

b、马、兔 盲肠微生物有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成饱
和脂肪酸的能力。但,脂肪进入盲肠前已多 被小肠消化和吸收,故饲料脂肪对其体脂 (产品脂)有如同猪鸡的影响。
c、反刍动物 体脂:反刍动物采食的饲料脂肪中大部分
③ 甘油
VFA。
④ 支链脂肪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
三、脂类的代谢
1 脂类的转运 血液中的脂肪与蛋白质结合(包上一层蛋白质
膜)—— 脂蛋白的形式转运 脂蛋白分为四大类 ① 乳糜微粒(小肠粘膜合成) ② 极低密度脂蛋白(小肠粘膜或肝细胞合成) ③ 低密度脂蛋白(小肠粘膜或肝细胞合成) ④ 高密度脂蛋白 (小肠粘膜或肝细胞合成)
二、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
1 消化 ① 前(瘤胃)的消化 解释:瘤胃氢化作用 ② 真胃消化 ③ 小肠的消化(过瘤胃) 酶、胆汁 甘油+脂肪酸 ④ 大肠的消化 2 消化产物的吸收 短链脂肪酸在瘤胃吸收;
其余的产物在小肠吸收。酸 性环境的前段吸收长链脂肪酸,其余在后段吸收。
二、反刍动物对 脂类的消化吸收
脂肪
第一节 脂类化学性质及其作用
一、组成、结构和分类 1 组成 ⑴ 元素组成 C、H、O(77%、12%、11%) 元素个数比 77/12、12/1、11/16≈6.4、12、0.69 ⑵ 基本营养单位:脂肪酸、甘油、其他 2 结构 丙三醇、脂肪酸 3 分类 (详见pg77) 3.1 可皂化脂类 3.1.1 简单脂类 甘油脂、腊质
2 脂肪合成 ①原料及转化
脂肪
脂肪酸
饲料 蛋白质 氨基酸 有机酸 血液脂肪 体脂肪
碳水化合物
甘油
三大养分都可以合成脂肪
② 合成部位 猪、反刍动物 人 禽 鼠兔 马
脂肪组织 肝脏 完全在肝脏(解释肥肝) 肝脏、脂肪组织 肝脏

脂肪PPT课件

脂肪PPT课件
3.是合成人体内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 4.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 5.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 能力。
2 必需脂肪酸和血脂的关系
血脂: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包括甘油 三脂、磷脂、胆固醇、游离脂肪酸
血脂来源:通过食物吸收——外源 自身组织器官合成——内源
脂蛋白:血脂与蛋白以非共价键形成,转运血脂 脂蛋白的形式: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
脂肪
一 脂类的功能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一、构成机体组织 脂类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各种组织中,皮下脂肪是机 体的储存组织,具有保温、隔热、滋润皮肤、保护内脏不 受损害等作用。类脂是多种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类脂 中的磷脂、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固醇也 是机体合成胆汁酸和固醇类激素的必需物质。 二、提供能量 脂肪富含能量, 1g食物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37.5 6kJ ( 9 kcal )的能量。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高约一 倍,正常情况下人体所需能量的25%-30%来自脂肪。若机 体摄食能量过多,体内储存脂肪增多,人就会发胖,
脂膳食,需4~6h才能在胃中排空),因而使人有饱腹感。 脂肪还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赋予食品特殊的香味,提 高食欲,如油炸食品等特有的美味感,没有脂肪是不会有 的。
二 脂类的组成
(一)脂肪的组成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通常又按其
在室温下所呈现的状态不同分为油(常温 液态)和脂肪(常温固态),并可将二者 统称为油脂。
3 按其空间结构不同分:
顺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对心血管有危害,多见 于冰淇淋,人造奶油中
4 多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其双键的位置:
ω-3或n-3系列: α-亚麻酸 ω-6或n-6系列:亚油酸、γ-亚麻酸和花生四稀酸肪酸

营养与肥胖PPT演示课件

营养与肥胖PPT演示课件

02
各类营养素在防治肥胖中 作用
蛋白质
蛋白质作用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 质,对于肌肉、骨骼、皮肤、血 液等组织的构建和修复具有重要
作用。
蛋白质与肥胖关系
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 少热量摄入,同时促进肌肉生长和 修复,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防 治肥胖。
蛋白质来源
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鱼、禽、肉、 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以及大豆及 其制品等植物性食物。
个性化饮食计划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 全谷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定制运动方案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喜好,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如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等,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
心理干预与辅导
针对减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干 预和辅导,帮助个体保持积极心态,坚持减重计划。
04
运动在防治肥胖中作用及 建议
运动类型选择
01
02
03
有氧运动
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 等,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 促进脂肪燃烧。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 坐等,能增加肌肉量,提 高基础代谢率。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普拉提等,能改 善身体柔韧性,缓解运动 后的肌肉紧张。
运动强度和时间安排
运动强度
营养与肥胖关系探讨
营养过剩与肥胖
当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时,多余的能量会以脂 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营养过剩是肥胖的主 要原因之一。
营养不良与肥胖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进而引发肥胖。例如, 缺乏某些营养素可能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使得脂肪更容易 堆积。

4脂肪PPT课件

4脂肪PPT课件
• 人体的主要能源是葡萄糖。人体内的某些 细胞(如脑细胞)只能从葡萄糖中汲取能 量。
• 当我们吃东西时,碳水化合物中产生的葡萄糖和 糖分成为第一能量来源。
• 肝脏将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进行储存,并将之释 放到血液中,以保证身体的运作。
• 血管是个四通八达的传送带,负责将必要的营养
成分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当葡萄糖用完后, 脂肪就取而代之,通过燃烧脂肪来产生能量。
食物脂肪转为肌体贮存脂肪能耗比
• 存储血流中漂浮着100卡的多余脂肪(约11克), 脂肪细胞需消耗2.5卡的能量;
• 存储血流中漂浮着100卡的多余葡萄糖(约25克), 脂肪细胞需要消耗23卡的能量。
同样是100卡的能量,将脂肪转化为脂肪 要比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容易得多
胃部的网油
肠系膜脂肪(大肠 小肠)
人体内的脂肪
• 脂肪(又称脂肪组织)分布于人体的多个部位。 一般,脂肪位于皮肤下方(皮下脂肪)。也有一 些脂肪分布于两个肾脏的顶部。其他部位是否含 有脂肪与性别有关:
• 成年男子一般会在胸部、腹部和臀部聚积脂肪, 从而形成一个“苹果”形。
• 成年女子的脂肪一般位于乳房、腰部和臀部,从 而形成一个“梨”形。
• 男女之间的脂肪分布差异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的。
• 脂肪细胞在青春期过后便不再增加,即使 人体内存储的脂肪不断增多,脂肪细胞的 数目也仍保持不变。只是每个脂肪细胞将 不断变大!
女性全身容易堆积脂肪部分
男性人体脂肪分布图 绿色为体表脂肪 黄色为体内脂肪 红色为肌肉)
脂肪在人体中的储存方式
• 人体内的脂蛋白脂肪酶将食物中的脂肪分解为脂肪酸 • 脂蛋白脂肪酶分布在脂肪组织、肌肉组织以及心肌中的血
管壁内。它的活性取决于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营养学基础脂类ppt课件

营养学基础脂类ppt课件

亚油酸胆固
n-3和n-6系列的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具有这种 降血脂作用。
EFA缺乏和过量
机体EFA的摄入量每天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 缺乏:发生于婴幼儿(脱脂或低脂)、长期全胃
肠外营养者、慢性肠道疾病患者。 影响: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湿疹样
皮炎)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疾病等。 过多:氧化物、过氧化物、能量
1.按碳链长度 长链(≥14)、中链(8~12)、短链(≤6) 一些VCFA(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 分布于大
脑和一些特殊组织中,如视网膜和精子。 脂肪组织中含有各种长度的脂肪酸,食物中以18碳
脂肪酸为主。
分类
2.按饱和程度 饱和(如棕榈酸)、单不饱和(如油酸)、 多不饱和(如亚油酸和α-亚麻酸)
主要内容
一、脂肪及其功能 二、脂肪酸的分类及功能 三、类脂及其功能 四、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五、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约占 体内脂类总量的95%,类脂主要包括磷脂和固醇 类,约占全身脂类总量的5%
脂类
脂肪
(fats)
磷脂
(phospholipids)
(lipids) 类脂
5. 某些有特殊生理功能的FA含量 EPA、DHA
六、脂类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食物来源:
动物脂肪组织和肉类: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和单 不饱和脂肪酸(海生动物和鱼例外);胆固醇 含量较多。 植物油(种子):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椰子油、 棕榈油例外)。
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α-亚麻酸在豆 油和紫苏籽油、亚麻籽油中较多。
肌醇磷脂
磷脂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
细胞膜成分:双重特性 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结论
• Tilton等研究表明,在母猪妊娠100天后和哺乳期饲粮中添 加脂肪可减少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Azain(1993)研究表 明,母猪从妊娠第91d至泌乳期第17d饲喂含10%中链甘 油三酯的日粮,使仔猪断奶时的存活率由80%提高到90%。 Shuron等(1986)研究发现,经产母猪自分娩前一周到产后 28d添加10%的脂肪,结果第21d的泌乳总量比不添加脂肪 的对照组高13.1%。Coffey等(1982)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 %的脂肪,饲喂妊娠109d的母猪直至产后21d,结果第 14d的产奶量要比不添加脂肪(等能量浓度日粮)的对照组 母猪高30%。美国堪萨斯州农业专家的在临产母猪日粮中 添5%的植物油,结果产下的仔猪成活率达100%,比对照 组高9%。
提纲
• 脂肪的营养及分类 • 畜禽对饲粮中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 脂肪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 脂肪在养牛中的应用 • 脂肪在养禽生产中的应用
脂肪的营养及分类
脂肪的能值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 2.25倍,可见其在能量营养中尤为重要。脂 肪含量高的食糜通过胃肠道的速度比脂肪 含量低的食糜慢,这就使畜禽有更多的时 间消化、吸收其他养分。因此,在饲料中 添加脂肪可提高小肠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 质的消化率。日粮中添加脂肪往往会获得 比预期更多的能量,这个现象有时被称之 为“超能效应”或“额外代谢效应” 。
吸收
混合微团携带的脂肪消化产物与肠绒毛接触时 即破裂,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通过易化扩 散过程被吸收。在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吸收的长 链脂肪酸(碳原子数在12个以上)与甘油一酯重 新合成甘油三酯,中、短链脂肪酸则可直接进入 门脉血液。肠粘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外 被一层蛋白质膜,这些外被蛋白质膜的脂质小滴 称为乳糜微粒,主要由甘油三酯和少量的磷脂、 胆固醇酯和蛋白质构成。乳糜微粒经胞饮作用的 逆过程逸出粘膜细胞,通过细胞间隙进入乳糜管, 后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进行转运。
代谢
饲料脂肪在体内代谢极为复杂。在日粮脂肪和 能量供给充足情况下,畜禽的脂肪组织主要以甘 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为主,饥饿或机体需要热能时, 则以氧化分解代谢为主。脂肪水解产生的游离脂 肪酸和甘油,可分别参与代谢,最后氧化释放能 量供机体利用。脂肪细胞中脂肪代谢主要为了储 存过多的能量和通过脂肪代谢循环向血浆提供游 离脂肪酸。肌肉细胞中脂肪代谢主要为了供能, 是体内最主要的脂肪代谢库。肝细胞中脂肪代谢 主要是摄取血中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或脂蛋 白,然后转运到其他组织器官进行代谢 。
摘要
对饲料工业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氨基酸、维生素及 微量元素方面,而对影响饲料质量关键因素的高能物质脂 肪的研究相对较少。现代养殖业的规模化生产对能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仅靠谷实类能量饲料是难以满足 的,而在饲料中添加动物性脂肪,便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 题。不仅如此,添加动物性脂肪可以降低配料过程中的粉 尘,改善饲料的外观和风味,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等。为了合理利用脂肪,提高脂肪的 添加效果,更好的服务于畜禽的生产,本文主要从脂肪的 营养、分类、消化吸收代谢、应用及添加应注意的问题作 一简要综述。
畜禽对饲粮中脂肪的消化、吸收和 代谢
脂肪由于是非极性的,不能与水混溶, 所以必须先使其形成一种能溶于水的乳糜 微粒,才能通过小肠微绒毛将其吸收。可 概括为:脂肪水解→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 微粒→小肠粘膜摄取这些微粒→在小肠粘 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进 入血液循环。
消化
畜禽的脂肪酶仅对短、中链脂肪酸组成的脂肪有一定 消化作用,但随年龄增加,此酶分泌减少。 饲粮脂肪进 入十二指肠后与大量胰液和胆汁混合,在肠蠕动影响下, 脂肪乳化便于与胰脂酶在油—水交界面上充分接触。在胰 脂酶作用下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磷 脂由磷脂酶水解成溶血性卵磷脂。胆固醇酯由胆固醇酯水 解酶水解成胆固醇和脂肪酸。甘油一酯、脂肪酸和胆酸均 具有极性和非极性基团,三者可聚合在一起形成水溶性的 适于吸收的混合乳糜微粒。混合微粒既有极性基团又有非 极性基团,极性基团向外排列与水紧密接触,非极性基团 向内。混合微粒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其内部的非极性的脂质 部分可携带大量的非极性化合物如固醇、脂溶性维生素、 类胡萝卜素等,否则这些物质不能被吸收。
在仔猪饲养中的应用
仔猪消化道容积小,采食量少,生长快,在采食量无 法增大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脂肪是提高能量浓度的最佳 途径。仔猪哺乳期营养的主要来源是母乳,母乳干物质含 消化能为22.18KJ/kg,其中乳脂占全乳干物质的42%,提 供能量的62%,是哺乳仔猪的主要来源之一。初生仔猪的 能量贮存较少,3~5周龄时仔猪断奶后由采食母乳过渡到 采食以玉米一豆粕型为主的开食料,该料消化能很低,从 中难以获得足够能量和其它养分,造成仔猪生长缓慢或停 滞。再加上断奶应激,小肠绒毛缩短,消中添加 脂肪,可改善饲粮的适口性,延长食糜在肠道内的排空时 间,提高养分在体内的消化及吸收,从而提高增重和饲料 报酬,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添加的效果
添加高水平的饲用脂肪对母猪具有重要的意义。 妊娠后期母猪的日粮中添加脂肪,母体可通过胎 盘将部分脂肪转运至仔猪体内沉积,使新生仔猪 体内储存的脂肪增加,同时提高仔猪肝糖元,有 利于胎儿生长发育及仔猪存活。哺乳期母猪添加 脂肪,可使乳中能量增高,泌乳量增加,仔猪的 能量摄取增加,从而提高日增重和仔猪成活率, 此外还能减少哺乳期间母猪体质量的损失,缩短 断奶至再配种的时间间隔。
脂肪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 在母猪饲养中应用 • 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可能不足以满足泌乳需要,
导致母猪处于能量负平衡并动用体贮存。在泌乳 期间,体脂肪和体蛋白的损失能够引起繁殖功能 障碍,如异常发情,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降低 受胎率等。此外仔猪出生时,体内脂肪储备很少, 而作为主要能量储备的糖很快就被消耗,容易因 能量缺乏而死亡。故母猪饲粮营养中要特别注意 减少泌乳母猪营养的匮乏及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