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二):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及”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及”
【词义推导】
“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①到,到达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殽之战》)
——到来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遇到了他们。
①涉及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
——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
①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①接近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我接近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2)连词,表并列,和,与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荆轲刺秦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3)介词
①和,同,跟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
①趁着……之时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
——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
【成语助记】
过犹不及: 过:过分;犹:像,如同,犹如;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作谓语,含贬义。
无所不及:及:达到。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其他如:触手可及鞭长莫及及时行乐爱屋及乌迫不及待驷不及舌言不及义噬脐何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风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高考必备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文化常识
一、爱
字形分析
愛愛爱
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夊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字义例释
①可爱
例: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②疼爱,爱护
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喜欢,爱好
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④爱惜,珍惜
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同情,怜惜
例:仁而爱.人。(《高祖本纪》)
⑥羡慕,欣赏
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⑦爱戴
例:宽缓不苟,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
⑧吝啬,吝惜(此义项虽很少用,但是古今意思差别较大)
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识记方法“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
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字形分析
安安
小篆隶书楷书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字义例释
①安宁,安定
例: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河渠书》)
②安稳,安定,稳固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活用)使……安定(安心)
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③平安,安全
例:夫行危,欲求安.。(《刺客列传》)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推导及成语助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走”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走”
【词义推导】
“走”的本义是“跑,逃跑”。(古代的走叫“行”)引申出“奔向”。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古代指疾行,即跑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两只兔子并排地跑,怎么能辨别哪是雄哪是雌呢?
②逃跑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老翁跳墙跑了,老妇人出门来看。
③使之逃跑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曹操的军队刚好把船舰用铁链串连起来,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使他们溃逃。
④奔向,趋向
窃计欲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私下打算从赵国逃跑奔向燕国。
(2)名词,仆人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报任安书》)
——愿意像牛马一样为您奔走的仆人司马迁再次拜言。
(3)形容词,快,赶快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抄录完了之后,赶快就送还给人家。
【成语助记】
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须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作谓语、状语,比喻不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
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走投无路:
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作谓语、补语,用于互相转告重要消息。其他如:走投无路走为上计笔走龙蛇
【迁移练习】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臣因李陵之祸,尝欲亡走()之,后至骊山,见其直走()咸阳,忆荆轲刺秦之时,秦王还柱而走(),则叹历史无情。【练习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涕”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涕”
【词义推导】
“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词义例释】
(1)名词,眼泪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姓蒋的人非常悲痛,眼泪汪汪地说。
(2)动词,流眼泪,哭泣
儿涕而去。(《促织》)
——儿子哭着走开了。
【成语助记】
涕泗滂沱:涕:眼泪;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
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其他如:破涕为笑
【迁移练习】
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不见氓时,泣涕(眼泪)涟涟。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哭泣)之。
【练习答案】
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不见氓时,泣涕(眼泪)涟涟。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哭泣)之。
【高考链接】
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涕:眼泪
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涕:眼泪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涕:眼泪
高考语文考纲120个文言实词轻松记忆
高考语文考纲120个文言实词轻松记忆
001.爱
爱:1吝惜,舍不得 2爱护,爱惜 3喜欢亲爱的,心爱的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002.安
1舒服、安逸 2安全、安定、安稳 3使安,奉养安抚、安慰 4怎么,哪里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003.被
1蒙受、遭受,受到 2被子覆盖 3同“披” 穿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004.倍
1背向,背着违背 2 加倍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005.本
1依据、推究 2(草木的)根基础,本原 3本来、原来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悉”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悉”
【词义推导】
“悉”的本义是“尽,全”。“详尽,详细”不就是“全部”表达出来吗?再进一步引申出动词“详尽地知道”。
【词义例释】
(1)形容词,详尽,全面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论积贮疏》)
——古代君王治理天下,是最精细最全面的。
(2)动词
①尽其所有,总计
悉吾村精技击者不过百人。(《冯婉贞》)
——总共我们村里精通武术的也不超过一百人。
②详尽地叙述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这封)书信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意思,只是大略陈述一下我短浅的见识。
(3)副词,表范围,却、全部、完全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
——怀王就全部调发国内的军队。
【成语助记】
至纤至悉:极其细致周密。
其他如:悉帅敝赋纤悉无遗工力悉敌
【迁移练习】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 )获冠军,欲书《棋艺》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 )意,终弃之。
【练习答案】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全都)获冠军,欲书《棋艺》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完全表达)意,终弃之。
【高考链接】
芝(人名)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悉:都,全
涣(人名)以方略讨击,悉诛之悉:都,全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悉:都,全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悉:都,全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悉:都,全
高考语文常用文言实词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常用文言实词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常用文言实词120个
高考语文常用文言实词120个高考语文常用文言实词120个如下:
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 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 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 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 等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诚”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诚”
【词义推导】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词义例释】
(1)名词,诚心诚意,真诚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成语助记】
开诚布公:诚:诚实,真诚;开诚:敞开胸怀,表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褒义词。
心悦诚服:诚:真诚。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诚惶诚恐: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惶恐不安。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其他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迁移练习】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识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成语助记■)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
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
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就”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就”
【词义推导】
“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词义例释】
动词
①靠近,接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所以木料用墨线量过就能使它更直,金属的刀剑放到磨石上去磨就会锋利。
②趋,赴
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判处死刑,请让我走到汤锅里去。(意即“请让我受汤镬之刑”)③登上(车、路)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荆轲于是上车离去,始终没有回头。
④赴任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连续被官府征召也没有到任。
⑤担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能施展才能就担任职务,不能施展才能就退下来。
⑥成就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
——可是我想要成就您礼贤下士的名声,所以让您的车马长久的停留在市井中。
⑦完成,成功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交替着使用它,很快就可以完成。
【成语助记】
一蹴而就:蹴:踏; 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按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 就:归于。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行将就木:行将:将要; 就:接近;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濒临死亡。
半推半就:推:推开; 就:接近,靠上去。形容心里愿意,表面上却推辞的样子。各就各位: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兵”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兵”
【词义推导】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词义例释】
名词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①士兵、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
①战争、军事、武力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战争。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
①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谋攻》)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敌军。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心术》)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
【成语助记】
纸上谈兵:兵:用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贬义词。
草木皆兵:兵:士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厉兵秣马: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弥”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弥”
【词义推导】
“弥”的本义是“弥补”。“弥”原作“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词义例释】
(1)形容词,满,遍
马畜弥山(《苏武传》)
――马和其他牲畜满山。
(2)副词,更加,越发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
【成语助记】
欲盖弥彰:盖:遮掩; 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天大的谎话。
历久弥坚:历:经历;久:时间久,很长的时间;弥:越,更加;坚:坚强,坚定。经过长久的时间后,意志更加坚定。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
其他如:旷日弥久弥留之际弥缝其阙须弥芥子弥天大罪仰之弥高
【迁移练习】
古时有一人,治学旷日弥()久,烦之。一。外出,遇雨,久不止,仰弥()天之云,心之弥()烦,归家,方心安。
【练习答案】
古时有一人,治学旷日弥(长久)久,烦之。一。外出,遇雨,久不止,仰弥(满、遍)天之云,心之弥(更加)烦,归家,方心安。
【高考链接】
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弥:越,更加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弥:越,更加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推导和成语助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推导助记和成语助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成语助记■)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专题06-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讲解【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101、要
【词义推导】
“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两手叉腰形)。腰子就是肾,古人认为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基本的东西都是“简要的”。腰子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拦住”后来写作“邀”。往褒义发展为“邀请”;往贬义发展为“要挟”,往中性发展而为“求得,设法获得”。
【词义例释】
读音一:yāo
(1)名词,通“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
①通“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
——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虽然曾与府吏相约,但和他见面的机会永远没有了。
读音二:yào
(1)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狱中杂记》)
——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②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冯婉贞》)
——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
——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
①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察今》)
——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二):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30、国
【词义推导】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词义例释】
名词
①国家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
②诸侯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③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萧条,感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
④地区,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硕鼠》)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
⑤国事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成语助记】
倾国倾城: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其他如:安邦定国国破家亡国泰民安经国之才共商国是
【迁移练习】
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筑堤浚池,于国()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亦足尽心耳也矣。
【练习答案】
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筑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心耳也矣。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Ⅲ)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国:国家(国人)
(2018·北京卷)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国:国家
(2016·山东卷)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国:国家
31、过
【词义推导】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走过,经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经过。
②胜过,超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从这条路走到我们军营,不超过二十里路。
③拜访,探望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有一个朋友在市井屠户之中,想要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
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
――有一天,祖母来看望我。
④犯有过错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经常犯错误,这样就能(不断)改正(错误)。
⑤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听说您想要责怪他。
⑥过时,过去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采草药》)
——开过花以后再采,根的颜色就会暗淡难看。
⑦交往,相处
过从甚密
――互相交往非常密切
(2)名词,过失,过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副词,过分,过于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因为那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宜久留,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就离去了。
【成语助记】
闻过则喜:过:过失、错误;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白驹过隙:过:越过。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其他如:代马依风、代人受过、代人捉刀、代为说项、瓜代之期
【迁移练习】
信陵君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仆从以为过()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也。”
【练习答案】
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也。”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过:超过
(2018·全国卷Ⅱ)(任峻)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人名),而文理不及之过:超过(2018·北京卷)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过:过失
(2017·全国卷Ⅰ)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过:超过
(2017·天津卷)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过:错误,过失
(2017·江苏卷)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过:经过
32、何
【词义推导】
“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词义例释】
读音一:hé
(1)代词
①什么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哪里,什么地方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您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