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黄河

合集下载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 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 ian/lishi/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弄不清我军主力行动方向时,国民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电讯,说什么刘邓的军队南进受挫, 被迫“西窜”。可见,刘邓大军“明修栈道”的战术已经奏 效。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第弄6不~清11我自然军段主:力介行绍动刘方、向邓时在,渡国前民是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如电何讯精,心说部什署么,刘筹邓划的出军一队套南切进实受可挫行,的 被迫“西窜”。可见,“刘明邓修大栈军道“”明的修战栈略道战”术的。战术已经奏 效。
以后也许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可也无悔你来过!人生的路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谢谢你来过!往后余生愿安好!感恩相遇,感恩来过……谓夫妻,难在茫茫人海里相遇,易在柴米油盐中疏离。
很多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多少夫妻,开始甜蜜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选择了分开,原因无非是对感情不忠、个性不和,不再相爱。但更多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并不是原则和底线上出了问题,而是一方忙着工作赚钱,另一方忙着照顾家庭,生活的琐碎耗尽了彼此的激情,夫妻双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再去表达对彼此的爱,以为相互理解,实则渐行渐远。 电影《消防员》中,讲述了一个七年之痒的婚姻故事。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丈夫凯勒是一名消防员,妻子凯瑟琳是医院的公关主任,他们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叱咤风云,婚姻生活却水深火热、破碎不堪。丈夫忍受不了自己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回家却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还因为不顾家经常被妻子各种埋怨,动辄愤怒地摔门而出,无视妻子为家庭的其他付出;妻子觉得丈夫只关心工作,根本不关心家庭,为此自己经常大吼大叫,无数次崩溃大哭,忽视了丈夫工作中的压力。

刘邓大军渡黄河资料.

刘邓大军渡黄河资料.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你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 仓”这个成语的来由吗?
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
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 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 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
古代县名(今陕西 省宝鸡市东),是汉中 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 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 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 取得胜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一般用来指作战时正面迷 惑敌人,从侧面突然袭击 的战略。 声东击西
• 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 到某种目的。
2 刘邓大军渡黄河
刘邓大军渡黄河
>扫除阅读障碍 >了解背景 >理清文章结构 >走进文本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捷 jié 弦xián


署 shǔ 伪 wěi


筹 chóu 等
•重兵把守 蜿蜒 广阔无垠 •朦胧 敏捷 •离弦之箭 谈笑风生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相视而笑 胸有成竹
•精心部署 伪装 难解难分
•佯施攻势 夜以继日
•踱步沉思 筹划
• 晕头转向
• 烟消云散
了 解 背

重兵把守
由力量雄厚的军队守 卫着(重要的地方)。
离弦之箭
刚刚发射出去的箭, 通常用来形容速度 极快。
1947年6月,率领12万大军勇渡黄河。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 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13个旅 12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 防线,转入外线作战,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的序幕。
到底是怎样一场战斗?
• 听课文 • 了解课文内容 • 理清文章结构

参观刘邓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刘邓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景阳冈旅游区王涛为深入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7月2日,旅游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纪念馆,讲解员利用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事迹,展示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非凡的战略胆识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展示了刘邓大军的指战员们、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英雄业绩,展示了刘邓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大家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所有的展厅。

看到了显示当年强渡黄河的大型壁画、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实物,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和子弟兵鱼水深情;微暗的光线下,看到了电光呈现模拟的战争场景,使人身临其境;看到了当年刘邓大军简陋的作战指挥部、战士们战争用过的弹壳、穿过的草鞋、渡河的老船等。

刘邓大军在艰难困苦、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凭借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战胜了比我军武器装备强大的国民党军。

望着墙上刻着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大家心生敬仰之情,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黄河滔滔,犹现当年铁军强渡雄风;旌旗猎猎,畅抒后世英才奋发豪情。

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前,党员们在党旗下进行庄严的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回顾感受革命前辈解放战争时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辛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勇情怀。

在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发现自己在思想上还有较大差距,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进行思想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我要求不够,学习有待加强。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12月)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12月)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7年6~12月)1947年6至12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简称刘邓大军)、陈谢集团(简称陈谢大军)与华东野战军主力(简称陈粟大军)强渡黄河,进击中原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战役。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由鲁西南强渡黄河,随即发动鲁西南战役,先后攻克郓城、定陶,收复曹县,在国民党军企图增援时,迅速集中兵力,先打头(六营集),后打尾(金乡北援之敌),围攻羊山集,为挺进大别山地区打开了通道。

此后,国民党军调动14万兵力,企图合击堵住南线缺口。

8月7日,刘邓大军在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配合下,果断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击圈;8月11日越过陇海路,跨过黄泛区,月底到达大别山。

9月上旬,国民党军进入大别山“追剿”。

刘邓大军采取避强打弱的方针,集结主力,在商城、光山地区连打三仗,歼灭国民党军一部。

10月初,主力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大别山以南地区展开,先后于张家店、高山铺等地作战。

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刘邓大军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解放县城24座,建立了33个县的民主政权,成立了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

陈谢集团于8月22日夜开始,自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

至8月底,先后攻克新安、渑池、洛宁等城镇,迫使胡宗南部主力由陕北南撤。

9月2日,陈谢大军除留一部外,主力自洛阳地区向豫陕边挺进,另一部回头东进,配合第38军于17日攻克陕县,迫使国民党军仓促调兵布防西安与潼关地区。

此时的陈谢大军主力却已于9月下旬隐蔽东返,向伏牛山东麓开进。

10月中旬,国民党军分别在洛阳和潼关集中兵力,企图东西对进夹击。

陈谢大军兵分三路,一路留陇海路牵制国民党军,一路向陕南发展,主力越陇海路南下,向豫西南展开攻势,至11月上旬,连克数城,以“牵牛战术”调动分散并疲惫国民党军。

经三个多月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近5万人,解放县城36座,建立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及39个县政权。

为协同作战,9月2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一部由寿张地区渡过黄河,与在黄河以南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会合,随即在沙土集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

《刘邓大军渡黄河》拓展阅读-《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黄河》拓展阅读-《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

7日晚,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以及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的配合下,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

11日,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

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

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

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

18日,又渡过沙河。

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

至23日,第3、第l、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

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85师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后有追兵3个整编师,仅距20余公里。

据此,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察看渡口,指挥部队强渡汝河。

24日夜,第6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

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文本:新世孙吴——刘伯承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文本:新世孙吴——刘伯承

新世孙吴——刘伯承戎马一世,勤学一生;施计用兵,略胜孙吴;指挥若定,出神入化;雄才大略,古名将风。

刘伯承(189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他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坎坷一生元帅路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

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已经十九岁,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参加了学生军,次年入重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之后被分到蜀军第五师任司务长。

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又改任排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火线提升为连长,可是蜀军很快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军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

部队失散,刘伯承回家暂避,不久,救国心切的刘伯承再次出来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1916年,在讨袁护国斗争中,刘伯承组织起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很快这支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

他率军攻下丰都,在反动军队的反扑他负重伤失去了右眼。

然而,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年仅二十四岁的刘伯承落下了川军名将的美称。

刘伯承在川军中战斗了十年,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也参加了军阀之间的战争。

他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

1926年,刘伯承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

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

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

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1-优质公开课-湘教六下精品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1-优质公开课-湘教六下精品

虚伪(wěi)
词语解释
滔滔:形容水势很大。 广阔无垠:宽广无边。 离弦之箭:形容速度快。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很有把握。
学习目标
1、学习插叙的写法,感受老一辈 革命家的机智勇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 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作战计划的妙处。
方式,叫插叙。
重点句型学习
既……又……
即使……也…… 因为……所以…… 所以……是因为…… 如果……就……
学习目标
1、了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 文中指什么,体会刘伯承、邓小平 的英明决策。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机智勇敢,激发对他
们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拓展练习
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①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②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
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再 见Biblioteka 段 落 分 析• 第一部分(1-5段)具体介绍刘
邓大军渡黄河的情形。
• 第二部分(6-11段)介绍他俩 部署作战计划的情形。 • 第三部分(12段)概述作战过 程,结果。
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 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并不 会改变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 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
刘邓大军渡黄河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刘邓大军 吗?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刘邓大
军是如何渡过滚滚黄河的吧!
学习目标
认识字词。 课文学习。 知识拓展。
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是指以刘伯承、 邓小平为首的大军,是中原 野战军的别称。
刘伯承
邓小平
滚滚黄河
词语学习
敏捷(jié) 弦(xián)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

战前 渡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第12自然段:讲刘、邓大军渡河成功以 午夜时分,渡河命令下达了。我军大炮首先向南岸的敌军 及取得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 阵地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火光映红了滚滚 黄河水,千百只帆船载着我军健儿杀向黄河南岸。我野战军主 力4个纵队,在300 余里地段上一举突破敌军防线,渡过了黄河 天险。蒋介石鼓吹的‚黄河战略‛神话,只一夜工夫就烟消云 散,成为历史的笑谈。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从此揭开了序幕。
chóu
走进文本
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描写的是“渡黄河”这件事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什么方法? 插叙,增强课文的生动性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吗?试试看
思考
1、刘邓大军渡过黄河了吗?
2、他们的成功渡河有什么重大意义? 3、被蒋介石称为“黄河战略”的神话,为什 么一夜之间就攻破了?
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的?找出相关句子。
离弦之箭:刚刚发射出去的 箭,通常用来形容速度极快。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东飞来,一路 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的沉静。这时,站在船头、 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 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 ‚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竹。其实,为了 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们精心部署(shǔ),可一点儿都 不轻松啊!
“敏捷”、“离弦之箭”写出动作之迅 速,没有丝毫犹豫和慌张,这也是战前精心 部署的结果。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东飞来,一路 第1~5自然段:介绍刘、邓在6月30日 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的沉静。这时,站在船头、 晚率部分队伍“暗度陈仓”——偷渡黄 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 河。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 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 ‚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2022春湘教版语文六下《刘邓大军渡黄河》ppt课件

2022春湘教版语文六下《刘邓大军渡黄河》ppt课件

PPT课件:
化学课件: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历史课件:
而取得中原为王。
【出处】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刘邓大军 渡黄河
【解释】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
时,成心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 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 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渡河前: 6:30日
夜,刘邓
大军集结
黄河北岸
插叙:筹 划、精心 部署“明 修栈道”
渡河:午 夜时分, 偷渡、强 渡、渡过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六分。
中心思想
本文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形象而生动地再现 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的情景,表达了刘邓部 署的精心,展示了他们卓越的军事指挥才 能及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我们对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六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十六分。
2、刘邓大军渡黄河
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
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
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
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
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
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 PPT模板:素材: PPT背景:图表: 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教案下载: PPT论坛: 1ppt 语文课件: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物理课件:
2、刘邓大军渡黄河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中心事件。 2-3、描写了夜色中的黄河,点出了渡河的黄河。 4、刘邓二人对胜利渡河充满信心。 5、交代了渡河的战略思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6-7、渡河前的准备工作。 8、指挥部的环境及临战前刘邓二人的反响。 9、交代了敌军的愚昧,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刘邓大军所采 取的战术的正确性。 10-11、交代国民党胡戒备情况及原因。 12、介绍了刘邓大军胜利渡过黄河及其意义。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什么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什么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
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8月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队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

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历时21天,行程千里,先后解放11座县城。

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即从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着眼,制定了外线作战方针。

出击中原、进军大别山即是这一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央军委在制定进军中原战略部署后,即对由哪支野战军出击大别山有所规划。

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一时难以承担外线作战、出击大别山的战略任务。

与此相反,刘邓大军正面敌军较少,1947年春,刘邓大军北渡黄河后,蒋介石认为已将解放军驱过黄河,在建立所谓的“黄河防线”后,再难南渡,从而敢将原用于对付刘邓大军的王敬久集团调用于山东战场。

国民党这种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状如哑铃的战略体系,正利于刘邓大军中间突破,一举扭转战局。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5月4日,中央军委改变计划,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经营中原,并提出出大别山的可能。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

随后,毛泽东又指示陈赓、谢富治集团渡黄河南进,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

至此,排除了刘邓大军出豫西的可能。

8月上旬,刘邓大军自鲁西南向大别山跃进,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历史性转折。

刘邓大军渡黄河默读课文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泥地小标题写

刘邓大军渡黄河默读课文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泥地小标题写

刘邓大军渡黄河默读课文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泥地小标题写“非兵”王怀信老人说,1947年的时候,他23岁。

当时他们家就在现在的“将军渡”附近,那时不叫“将军渡”,叫孙口,是个渡口。

说是个家,当时也就是在黄河河滩边上搭个棚子,在河滩里种点庄稼,平时以摆渡为生,黄河水没个准儿,滚来滚去,一涨水棚子就被冲走了,是居无定所呀!有一天,曾司令来了,要他去当“非兵”。

什么是“非兵”?笔者很不理解,同去的当地同行“翻译”说,“非兵”就是“水兵”,也就是船工,当地方言,常把“水”念作“非”。

那“曾司令”又是谁呢?台前县档案馆提供的一份资料中显示,这“曾司令”就是当时设在这里的“黄河河防指挥部”的司令曾宪辉,是专门负责刘邓大军渡河准备工作的。

“黄河河防指挥部”下设7个大队和1个独立营,四大队和独立营驻防孙口。

刘伯承、邓小平渡黄河前召开动员大会。

笔者问老人家,怎么当上“非兵”的?老人说,当“非兵”是有条件的,曾司令说,要不怕死,还得年轻,能摆渡、会凫水才行。

他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抛锚划桨、推舵使船都会,就被选上了。

当了“非兵”就是当了兵,管饭,发饷,跟正规部队一样的待遇,还全家光荣。

全村那么多人,只挑了30个。

老人感慨:“唉,都死了,30个人现在就剩下我了!”老人还说,他年轻的时候,浑身是劲,很能凫水。

当“非兵”是有规矩的,穿着统一的衣服,晚上也不能回家,啥时候下河,啥时候摆船,都得听使唤,还经常操练,练划船、凫水。

渡船说到渡船,王怀信老人说,老百姓家里的老船,早被国民党军破坏了。

解放军用的渡船,大多是后来新造的。

新造那个船,大的一次能运一连人,最小的也能坐十几个人。

他们“非兵”专管摇船,最大的船上有10名“非兵”,一般一只船上有六七名“非兵”。

当时,在台前县先后兴建了十里井、林楼、张堂、孙口、毛河(后移陈楼)5处造船厂,沿黄河10里以内的群众主动把自家的大树砍伐,运送到造船厂。

在孙口附近兴建的造船厂规模最大,开始设在毛河村后树荫下,刚刚施工,就被国民党军的飞机发现目标,盘旋轰炸,造船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将设备迅速转移到面积大、树木茂密的陈楼村西林带里,继续施工。

鲁西南战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奠基之战

鲁西南战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奠基之战

解放军开赴羊山集前线
6 纵 队于7月10日攻下定 陶,消 灭 第 153旅 。刘邓大军 渡 过 黄 河后,连 续 作 战 ,势 如 破 竹,用1 0 天 时 间 夺 取郓城、定陶等鲁西南重要据点, 挫 败了国民 党 军 的 夹 击计 划,掌 握 了战 场 的主 动 权 ,摆 脱了背 水作 战 的不利局面。
攻其不备,强渡黄河乱敌战略
1947年3月,蒋介石把 对解放 区的全面进攻转为对陕甘宁和山 东 的 重 点 进 攻 ,形成了哑 铃 式 的 进 攻态势,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和山 东,中间地带鲁西南则兵力相对薄 弱 。在 东 阿至 开 封长 约 2 5 0 千 米 的 黄河防线上,只有第4“绥靖”区刘 汝 明的整 编第5 5师、第6 8师及地 方保 安 部 队驻守,另外 整 编 第 70 师 驻扎嘉祥地区担任机动。国民党对 黄河天险寄予厚望,认为黄河防线 能抵40万大军,希望滔滔黄河之水 能阻挡人民军队南下。
一 个 千 余户的 大 村庄,北 靠羊山, 东 、西 、南 三 面 筑 有 寨 墙 和 壕 沟, 地势 低洼,加之雨季道 路泥泞,不 利 于 部 队 运 动 。1 9 47年 7月1 3日, 刘 邓大 军 扫 清 敌 人 的 外 围 据 点 后 立 即 攻 山,失 利 后 于17日再 次 攻 山,因 伤 亡 较 大 撤 出战 斗。因 为 连 降 暴 雨,积 水 过 深 ,1 9日第 三 次 攻 山又一次受挫 。此时,国民党调集 重 兵 驰 援 ,蒋 介石更 是飞 临 开 封, 亲自督促部队驰援羊山。刘伯承、 邓 小 平权衡再三 后 认 为,这次 如果 不把敌整编第66师歼灭,我军随后 的南进一定会遭到该部的追击。鉴 于其他 敌 人 还 在增 援 途 中,只 要 集 中 优 势兵 力,完 全有 把 握 迅 速 消灭 羊 山 守 敌 。刘 伯 承 、邓 小 平 决 定 集 中4个纵队的力量将其歼灭。7月27 日下午 6 时 3 0 分,我 军 开 始 炮 击, 到28日中午,羊山的所有制高点都 已被突破。此战俘获师长宋瑞珂, 歼灭整编第66师大部,我军也有较 大伤亡。羊山集战役的结束标志着 鲁 西南战 役 的 全 胜 ,打 开了刘 邓大 军挺进大别山的通道。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文_刘邓大军渡黄河教学设计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文_刘邓大军渡黄河教学设计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文_刘邓大军渡黄河教学设计课文《刘邓大军渡黄河》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1947年6月,在鲁西南前线,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12万大军,悄悄逼近国民党重兵把守的黄河防线。

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开始强渡黄河。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刘伯承、邓小平来到黄河北岸的渡口。

滔滔黄河水,像一条蜿蜒的巨蟒,躺在广阔无垠的华北平原上,在朦胧的月光下滚滚向东流去。

夜色苍茫中,船工从苇丛深处推出一只只平头木船,刘伯承、邓小平敏捷地跳上船去,并肩站在船头。

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东飞来,一路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的沉静。

这时,站在船头、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

等他们叫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竹。

其实,为了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们精心部署,可一点儿都不轻松啊!渡河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把12万野战军主力集结起来,而让太行军区、冀南军区部队伪装成主力,在豫北发起攻势,跟敌人打得难解难分,同时指挥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攻势,以转移敌人视线。

此时,真正的主力部队正夜以继日地进行渡河的准备工作。

指挥部设在一所农民的房子里,泥坯墙,茅草顶,房间不大,四壁钉满了地图,中间摆着4张方桌,桌上铺着黄呢军毯。

邓小平坐在桌子的一头,仔细地看着地图。

刘伯承则双手叉在腰间,在屋里踱步沉思。

就这样,刘伯承和邓小平在这间小小的指挥所里,筹划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弄不清我军主力行动方向时,国民党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电讯,说什么刘邓的军队南进受挫,被迫“西窜”。

可见,刘邓大军“明修栈道”的战术已经奏效。

刘邓大军渡黄河

刘邓大军渡黄河
邓小平:诙谐风趣、临危不惧、 神态自若
刘伯承:轻松 、 智慧
渡河顺利 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 南岸急驶而去。 午夜时份……渡过了黄 河天险。 本来……部队根本未进 入阵地。
刘邓大军抢渡黄 河指挥部旧址
刘邓大军渡黄河处
刘伯承居室
刘帅当年用过 的桌椅床铺。
刘邓大军夜渡黄河时的情景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所使用过的木船
从苇丛深处推出一只只平头小木船,刘伯承、邓小平敏捷 (jié)地跳上船去,并肩站在船头。船像离弦( xián)之 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东飞来,一路 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的沉静。这时,站在船头、 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 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散,成为历史的笑谈。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从此揭开了序幕。
战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渡前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战时 一举突破 渡过天险
机智勇敢 有勇有谋
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
给点亮了‘天灯' 。等他们 叫来轰炸机,我们全军渡河 完毕了!” “是啊,不明修栈道,怎么能 暗度陈仓呢!”
本来,国民党新调来的两师主力已挖了滩头阵地,因听 指挥部的情报,就放松了戒备,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刘伯承、邓小平把渡河时间选在6月30日晚。夜,静得出 奇,黄河北岸的我军将士悄悄地蹲在战壕里,各种渡河器材 都准备停当,只等渡河命令下达。
战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渡前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第12自然段:讲刘、邓大军渡河成功以 午夜时分,渡河命令下及达取了得。战我斗军胜大利炮的首重先大向意南义岸。的敌军 阵地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火光映红了滚滚 黄河水,千百只帆船载着我军健儿杀向黄河南岸。我野战军主 力4个纵队,在 300余里地段上一举突破敌军防线,渡过了黄河 天险。蒋介石鼓吹的“黄河战略”神话,只一夜工夫就烟消云

刘邓大军渡黄河

刘邓大军渡黄河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的故事
•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后,项羽依仗强大的兵力,迫使 先入秦都咸阳的刘邦退出,自己率兵进入,并称西楚霸王。 接着,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他统治偏远的汉中(今陕西 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区。同时,为防止刘邦再入关 中,项羽将富饶的关中让秦军的降将把守。刘邦自知兵力 不如项羽,只得忍气吞声。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张良 的计策,将长达好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掉,以示再无回关 中之心,从而使项羽对其疏于戒备。同年八月,有人起兵 反项。刘邦认为这是个出兵关中的好时机。大将韩信提出 了明修栈道_暗渡陈仓的计策建议派人去修栈道以迷惑敌 方,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开始修复栈道。守卫关中的 秦降将章邯讥笑刘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实际上,韩信 暗地里正为攻打陈仓积极地作准备。不久,韩信迅速出兵, 攻下了陈仓。章邯得知后非常恐慌,但为时已晚。借道于 陈仓,刘邦军队很快攻打并占领了关中,为以后建立汉朝 奠定了基础。
• 体现了邓小平诙谐风趣、临危不惧、神态 自若的性格特点。
品读句子
• “邓小平坐在桌子的一头,看着地图。刘 伯承则双手叉在腰间,在屋里踱步沉思。”
体现了他们部署时的精心、严肃和紧张。
品读句子
•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 同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 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 体现了刘伯承的轻松和智慧。
学习目标
• 1、认识、会写本课的5个生字。
•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插叙的记叙方法。
• 3、读懂课文,说说刘伯承、邓小平是怎样 精心部署作战计划的。
• 4、理解课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机智勇敢,激发对他们的崇敬和热爱之 情。
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 刘邓大军渡黄河成功了吗?它有什么重大

《刘邓大军渡黄河》

《刘邓大军渡黄河》

02
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共产党战略转
移,实施“三三制”原则,进行土地改革,发展生产。
刘邓大军渡黄河,是中共中央为配合战略转移,在解放战争中
03
主动出击,打破敌人封锁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
渡黄河的过程和细节
刘邓大军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 治委员邓小平指挥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 方式,露宿风餐,边走边动员边战斗。
《刘邓大军渡黄河》
2023-11-06
目 录
• 背景介绍 • 历史事件详细描述 • 历史照片和文物展示 • 历史评价和反思 • 相关历史人物介绍 • 结语和展望
01
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 略者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 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 全面爆发。
历史地位
刘邓大军渡黄河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 为由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行动。
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和启示
领导力的重要性
刘邓大军的行动展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坚定的决心。在困 难和危险的情况下,领导者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 决策能力。
情报和信息的重要性
刘邓大军渡黄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情报收集 和信息分析。在战争中,情报和信息收集是至关重要的。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 队12个旅、9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 敌军黄河防线。
7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全部渡过黄河,进 入鲁西南地区。
渡黄河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中国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次胜利使得共产党由战略防 御转为战略进攻,为之后三大 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刘邓大军血铸军纪的故事

刘邓大军血铸军纪的故事

1947年6月30日,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南线全部兵力于周围,建立了拥有
红28军和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5师都先后在此建立过根据地。

每次战略转移后国民党卷土重来,对根据地人民实行骇人听闻的反攻清算,革命力量几被消灭殆尽,白色恐怖下老百姓都被杀怕了。

为防止革命势力再起,国民党实行保甲联防“五家连坐”,并建有危害极大的各级民团组织。

刘邓大军血铸军纪的故事
※文/张应松 胡遵远
中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珍惜荣誉、永
葆本色,为积极巩固扩展脱贫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继刚)
45
46
47才放下心来。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文本:概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背景,战略意图和历史意义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文本:概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背景,战略意图和历史意义

概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背景,战略意图和历史意义位于台前县东南约10公里的孙口渡口,是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的主要渡河点之一。

1947年7月初,刘伯承、邓小平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率军南征的。

当地群众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一事件,把孙口渡口称为“将军渡”。

一、强渡黄河的条件首先,从军事上分析。

内战爆发前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正确分析了国共双方的实力,确立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根本战略思想,制定了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为辅的作战方法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按照中共中央的既定方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也使其在重点进攻中屡遭惨败,取得了消灭国民党军队112万人的重大战果,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减至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减至150万;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由127万增至195万,其中野战军由61万增至100万以上。

在机动兵力上,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的军队。

这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使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条件。

其次,从政治上分析。

中共中央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原则,并针对农村、城市和国民党军队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统战政策。

在解放区,广泛进行土地改革,到1947年2月,各解放区约有2/3的地区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群众为保卫胜利成果,参军参战和支前的热情空前高涨,根据地更加巩固。

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民主人士,一方面出于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内战、卖国政策的强烈愤慨,另一方面受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感召,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此伏彼起。

至1947年初,逐步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深深陷入到革命力量的两面夹击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叉”、“踱步沉思”等词语体现了他们部 署时的精心、紧张严肃。
2、刘、邓二人工作态度严谨。
3、进一步诱敌深入。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天几夜, 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弄不清我军主力行动方向时,国民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电讯,说什么刘邓的军队南进受挫, 被迫“西窜”。可见,刘邓大军“明修栈道”的战术已经奏 效。
●导入 ●识字 ●课文 ●练习
1、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使课文 层次更清晰,突出了重点。
jié xián 捷弦
敏捷 离弦之箭 捷报 琴弦
shǔ 署
部署 署名
wěi chóu 伪筹
伪装 伪证
筹划 筹备
广阔无垠 离弦之箭 谈 笑风生 胸有成竹 难解难分 夜以继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1、有效实施战略技术。
指挥部设在一所农民的房子里,泥坯墙,茅草 顶,房间不大,四壁钉满了地图,中间摆着4张方 桌,桌上铺着黄呢军毯。邓小平坐在桌子的一头, 仔细地看着地图。刘伯承则双手叉在腰间,在屋 里踱步沉思。就这样,刘伯承和邓小平在这间小 小的指挥所里,筹(chóu)划出了一整套切实可 行的战略战术。
1947年6月,在鲁西南前线,刘伯承司令员、 邓小平政委率领12万大军,悄悄逼近国民党重兵 把守的黄河防线。
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开始强渡黄河。几天后 的一个夜晚,刘伯承、邓小平来到黄河北岸的渡 口。
滔滔黄河水,像一条蜿蜒的巨蟒,躺在广阔无 垠的华北平原上,在朦胧的月光下滚滚向东流去。 夜色苍茫中,船工从苇丛深处推出一只只平头小木 船,刘伯承、邓小平敏捷(jié)地跳上船去,并 肩站在船头。船像离弦(xián)之箭,向黄河南岸 急驶而去。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陈列的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所使用过的木船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
将军亭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
结束
战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渡前 精心部署 明修栈道
机智勇敢 有勇有谋
战时 一举突破 渡过天险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要从汉中出发去攻打 西楚霸王项羽。为了迷惑敌人,他表面上派了一 些人去修复通往长安的栈道,项羽以为修好栈道 得一年半载,谁知刘邦暗中已率兵绕道打到了陈 仓,楚军慌忙抵抗,结果打败。
拓展练习
1、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①这个故事怎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我感动得流泪 呢?
②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 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缩写句子
①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 个树林。
②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捡起地上的 一片片碎纸。
3、仿照下列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句子。
①鸟儿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拟 人)
像发射出去的箭一样冲出去,形 容速度快。
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 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 主意。
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离弦之箭 胸有成竹
谈笑风生
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 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 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 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 胜。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伯承、邓小平二人如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强渡黄 河?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 伯承、邓小平精心部署作战计划? 自读课文,找出答案。
本来,国民党新调来的两师主力已挖了滩头阵地,因听 指挥部的情报,就放松了戒备,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刘伯承、邓小平把渡河时间选在6月30日晚。夜,静得出 奇,黄河北岸的我军将士悄悄地蹲在战壕里,各种渡河器材 都准备停当,只等渡河命令下达。
4、精心设计渡河时间。
午夜时分,渡河命令下达了。我军大炮首先向南岸 的敌军阵地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火光映红了滚滚黄河水,千百只帆船载着我军健儿杀 向黄河南岸。我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在300余里地段 上一举突破敌军防线,渡过了黄河天险。蒋介石鼓吹 的“黄河战略”神话,只一夜工夫就烟消云散,成为 历史的笑谈。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从此揭开了序幕。
②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 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比喻)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关联词语。
a( )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 )行。
b( )你说得对,我们( )改 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
们( )照你的办。
刘邓大军渡黄河处
刘邓大军抢渡黄河指挥部旧址
刘伯承居室 刘帅当年用过的桌椅床铺。
刘邓大军夜渡黄河时的情景
1、从邓小平说的话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幽默、 风趣,他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刘伯承这句话不仅是对战略要素的总结, 引出下文,更表明他对渡河必胜的信心。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竹。 其实,为了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们精 心部署(shǔ),可一点儿都不轻松啊!
明修栈道
渡河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把12万野战军 主力集结起来,而让太行军区、冀南军区部 队伪(wěi)装成主力,在豫北发起攻势,跟 敌人打得难解难分,同时指挥豫皖苏军区部 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攻势,以转移敌人视 线。此时,真正的主力部队正夜以继日地进 行渡河的准备工作。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 赞同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 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1、这时,站在船头、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敌机 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敌人怕我们渡河 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来轰炸机, 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2、“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 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滔滔黄河水,像一条蜿蜒的巨蟒,躺在广 阔无垠的华北平原上,在朦胧的月光下滚滚 向东流去。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黄河比作巨蟒,体现了黄河的 磅礴气势,也从侧面烘托出渡河 的艰险。
突然,两架敌人的侦察机,沿黄河由西向 东飞来,一路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打破了夜 的沉静。这时,站在船头、解开外衣的邓小平, 见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敌人 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 他们叫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