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育专题要点
美国德育教育的核心_爱国主义教育
文/唐劲松中国的教师聘任制普遍实行的是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协议,是“小合同”,而非“大合同”,不能完全体现教师与学校之间平等的人事关系。
这种岗位聘任协议书每年签订一次,一般情况下,到期后都会自动续签。
在美国,教师聘任一般都包括两份合同,一份是由教师组织—————教师工会与地方学校董事会签订的集体合同,以此来构架教师聘任的一般条件;另一份是学校与教师签订的个人合同,这是一种契约合同关系,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它对教师的工作要求、生活待遇、工作年限等都有明确规定,到期如不续签即自行解约。
合同中的每一条都必须征得被聘用者的同意,诸如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条款双方还可以谈判。
但是,合同一旦签署,就具备了法律效力,违约就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美两国在聘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其主要异同点在于:第一,美国学校严格按照“合同”管理教师,学校和个人的关系是以合同形式约定的受法律保障的聘用关系,聘任合同明确规定教师的职务、工作量、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工资报酬、聘任期、就职日期、有关问题的法律程序及责任合同。
每一个教师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责、权、利,真正做到了“能进能出、能聘能辞”。
中国的教师职务岗位聘任没有严格强化“合同”概念,聘任合同没有明确规定双方权利、义务和职责,无法产生强硬的法律效力,制约机制松散、软弱。
第二,在美国,解聘教师或教师辞聘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教师的解聘或辞聘程序合理,在正式下达辞退通知之前,学校会给即将辞退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还会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听证程序保护,让教师有自我辩护的机会,从而使辞退更加合理、科学,有说服力。
而在中国,解聘教师或教师辞聘的现象非常少见,只要是学校的正式在编教师,学校不敢轻易将不合格教师推向社会。
第三,在美国,聘任合同文本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却可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发生纠纷时,一切都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而在中国,各学校按照自己的状况制定聘任合同文本,对双方发生问题时的法律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发生纠纷时,无法按照合同规定执行,只能借助于司法机关。
名词解释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美国基础教育的德育教育道德教育美国基础教育的德育教育: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的、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合格公民。
一、美国德育政策的特点(1)注重现实生活(2)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3)强调美国精神二、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1)公民教育:让学生主要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具体涉及到教育学生参加劳动、纳税、守法、投票、关心个人及家庭等。
其中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政治教育。
(2)道德教育: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造就道德成熟的人。
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道德原则,能把道德原则付诸行动并为它们承担责任。
道德教育具体包括诚实、勇敢、公正、自律、守信、宽容等品质教育。
三、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方式。
通过正式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德育。
通过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以参与的方式来进行德育。
联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德育。
公民教育的内容一道德品质教育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即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与周围的人友好地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欢乐、友爱、诚实、勇敢、信心等品质。
美国当代教育家厄内特斯波伊尔建议学校道德教育应当教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切、奉献等美德。
公民教育的内容一爱国教育美国学校从小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让学生接受爱国家,爱国旗,唱国歌的教育,在国庆庆典里,人人都要背通"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 "我真誓忠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和国旗所代表的共和国”等誓词。
在升国、奏国歌仪式中,让学生体会到庄严与神圣。
美国还利用其先进的现代传媒,利用一切机会强化爱国意识。
德育方法与途径的多样化(一)德育模式一社会行动模式(美国:纽曼)背景:针对以往的道德教育只关注道德知识,社会体制、杜会问题,思维过程等因素而造成的公民道德被动性。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
美国的青少年德育课程分为三种:品德教育课、社会科、公民学。
作为美国中小学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品德教育课直接向学生传授一整套价值和道德观念,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部分公立中小学都开设了该课程,其课程目标包括:(1)提高学生的自尊心;(2)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我修养;(3)提高学生进行决策和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4)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据此,教育学家们编写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品德教育课程的教材。
整套教材在内容上一致强调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诚实、勇敢、信念、公正、宽容、人格、善良、助人、言论自由、选择自由、经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个人尊严、时间分配和个人才能的发挥等。
社会科是一门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在美国中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国家和世界的关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并提高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美国的一些中学还设有公民学课程。
公民学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渐渐得到普及,其目的主要是:(1)了解国家政体的基本内容和准则;(2)培养参与意识和了解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3)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自律、守信、诚实、自爱和利己不损人等。
公民学课程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辩论、旁听政府咨询会和判决大会等。
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其启示作为“教育大国”,美国高校在德育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德育途径。
本文将对美国高校德育途径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启示。
一、德育途径1. 体育活动美国高校非常注重体育活动,在校园中往往有专门的运动场馆和教练,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比赛,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发挥潜力。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大型体育比赛,如NCAA和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 社区服务美国高校注重让学生从社区服务中获取经验和锻炼。
一些学校设有社区服务办公室,为学生提供服务计划和志愿者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获得实际经验和知识,并帮助社区。
这些志愿者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3. 社团活动美国高校注重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校园中有各种类型的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参加,比如音乐社团、体育俱乐部、学术团体等等。
这些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新项目美国高校在德育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园里有许多创新项目,学生可以由自己的想法出发,进行课外的实践和研究,如大学生科技联合会、商业计划创新挑战赛等等。
这些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示1. 重视体育活动的作用美国高校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体能、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
同时,体育活动也是锻炼身体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建设,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2. 发挥社区力量社区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对社区的服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积极发挥社区力量,加强学生与社区的联系,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3. 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可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美国学校德育理论启示
美国学校德育理论启示1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美国作为一个联邦国家,各州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尽相同,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了解美国政体,美国德育界认为这是合格公民的必备起码条件;②培养参与意识,了解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③培养学生必备的道德品质。
而美国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公民的美国精神,致力于把不断涌入的移民“美国化”,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学校德育的课程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编排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在小学阶段内容简单,培养对国家标志物,如国旗、国歌的认识,熏陶其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阶段则有了一定深度,重点放在陈述历史事件、人物方面。
高中阶段就较为复杂,包括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治过程、国际地位等内容,带有理论分析的性质,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宪政条件下公民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能力。
2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及理论依据自由、民主是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国家的主流政治思想,是西方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和统治方略的理论基础。
其公民教育也表现出浓厚的自由主义倾向,充分肯定个人的平等性、自主性,自由权利的优先权,承认价值多元。
所以,自由、民主成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就不足为奇了。
责任成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伴随着社群主义思潮而逐渐确立起来的。
自由、民主和责任的理念共系于美国的宪政制度,并行不悖。
因此,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仍是公民权利本位的,而责任教育是提升公民行使权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3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化德育的实践化是指德育作为一种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受教育者的认知领域,而是道德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特定的道德品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如果脱离实践,那么学生的道德需要就会枯竭。
提倡德育的实践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①德育实践化要求德育教给学生的规范必须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排斥空洞无用的说教;②德育实践化要求注重德育的功效,注重外在规则内化为个人思想品德的过程;③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进行道德实践,要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有过失和失误,从而保证学生的品德养成是轻松、愉快、活泼的过程。
论当代美国道德教育
论当代美国道德教育美国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 其道德教育模式亦五花八门各具特色, 然而对各种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就会发现其精华与糟粕, 识别、剥离和抛弃各模式的糟粕, 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精华, 对我加强对公民对大学生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美国的道德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几个道德模式。
1.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 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学说。
科尔伯格认为, 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要在学生道德认知基础上, 道德教育就是要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 而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 他说: 我这种理论“之所以称为认知的, 是由于它认识到道德教育同理智教育一样是以激发儿童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的思考为基础的, 它之所以称为发展的, 是因为它把道德教育的目标看作是各个阶段的道德发展。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 促进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从低级发展到高级。
可以说, 认识和发展是这一理论的精髓。
他的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道德冲突情境设计, 如道德两难问题诱导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 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二是道德发展的阶段测定; 三是问题策略即通过师生道德讨论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2.路易斯·拉思斯等人的价值澄清模式这个模式是美国的路易斯·拉思斯、梅里尔·哈明和西德尼·西蒙等人所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模式。
所谓“澄清”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种价值观和行为形式的选择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因为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 何者为善, 何者为正确, 何者是有价值的问题常常令青少年感到困惑混乱, 学校和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澄清”价值。
拉思斯他们认为: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个价观的办法来获得自己的价值观, 这个过程由三阶段七步骤组成: 第一阶段是选择阶段, 包括自由选择、从多项选择中选择、在考虑后果中选择; 第二阶段是赞赏阶段, 包括赞赏自己做出的选择、于向公众展示自己的选择; 第三阶段是行动阶段, 包括按做出的选择行事、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浅谈美国学校德育给我们的思考
浅谈美国学校德育给我们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后,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德育改革方面得探究,目得是查找既符合本国实际又习惯时代进展得德育新模式.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得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对其国内得思想政治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从事了大量得实质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客观上还取得比较中意得效果.比如美国人得公民意识比较强烈;公民得爱国主义情感较为浓厚等.①所以,由于种种深层次得社会缘故,美国德育也面临诸多咨询题.我们通过对中美两国当前学校德育得模式、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借鉴与汲取美国德育得成功经验,推进我国学校德育得改革. 下面就几个方面谈给我们得启发:(一)促进德育回归社会现实,增强德育得有用功能.国外特别重视社会性得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得妨碍.因此,我国得德育工作也应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注重营造思想政治工作得氛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强烈得渗透性和持久性,使人们在良好得大小氛围中经受精神得洗礼,提高思想境地.而良好得社会大环境得形成又要靠公民得自觉性、社会良好得操纵手段、专业人员得良好素养以及全社会成员得共同努力来实现.wwWC我国学校德育对培养合格得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远大目标十分关注,相对来讲,德育对如何习惯社会变化与进展,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现实得具体目标重视不够.因而面对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得到来,德育有时表现得苍白无力.美国学校德育专门强调德育得社会习惯性,认为在现代社会里应依照社会现实得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道德选择能力和社会习惯能力得培养,以便有效地应付和面对多元多变得世界和社会形势.事实上德育立足于为现实得社会服务同培养一代又一代得社会主义新人得目标是一致得,育人是德育得全然目得,服务社会也是德育得重要任务.(二)加强渗透性教育,注重社会大环境下隐性教育得德育功能.我们要克服我国学校德育注入式得弊端,就要借鉴美国全面主义模式得先进经验,在坚持传统灌输型教育得同时,拓展课外德育途径,逐步提高德育得效率. 首先,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以教育和行政治理为载体,寓德于环境感染之内,施教于无形熏陶之中,这种把教育得意向、目得渗透到或潜藏在与之相关得活动或环境得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得作用.校园文化以其鲜亮得导向特征、广泛得参与特征、内在得集聚特征、强烈得时代特征和调适、规范功能,在学校德育中居重要地位.其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教育建设,并着力于班风与宿舍环境建设,使优化得校园文化教育通过感染、约束、导向、升华等途径,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得形成.从中美两国德育实施模式得比较中看出,以“德目主义”为模式得中国与以全面主义为模式得美国都有各自得优点和不足,二者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仅是必要得也是现实得.事实上从世界德育得进展趋势来看,“德目主义”和全面主义两种模式得趋近和结合代表着德育模式得以后走向.美国得大、中、小学近年来都普遍开设比较固定得道德或人文课程;中国得各级各类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拓展课外德育途径,注重社会大环境得德育功能.这些成功得经验和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好反映了现代教育得某些进展规律,代表着人类共同得文明成果.我们应当正确地对待这些成果,批判地借鉴和汲取有益得东西为我所用,以期推动我国德育工作得改革. (三)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在德育得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由封闭式学校教育向开放式学校教育转变.“开放”得内涵有三:1思想开放.不是禁锢学生得思想,而是解放学生得思想,不是限制学生思想得进展,而是启之以思,百花齐放,形成一种浓郁得学术交流得氛围和思想自由得环境.2信息开放.大学是社会独特得一隅,它是文化得集中体现地,也往往是各种信息得聚拢地和扩散地,封闭办学是全然办不到得.专门是处在沿海开放地区得高校,能够讲既是外来文化得登陆场,也是中外文化得交汇处,又是各种信息得荟萃地和最新文化得大橱窗.信息开放有其不利得一面,但有利和积极得一面是最要紧得.因为改革开放带来得不只是几个苍蝇,更多得依然科学、民主和文明.3德育途径得开放.这个地方有两层含义:(1)教育假如只专注于学校范围之内,其效果将是极为有限得;必须将家庭、社会和学校组成三位一体得教育体系.让学校主动协调社会力量,并力求优化社会大环境,树立德育得全员意识,形成教育合力,达到一种相互溶入、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援得程度.(2)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得教育方式,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加强社会场馆建设,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提高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得一致性程度得一个重要措施.(四)加强德育理论研究,提高我国德育工作得科学性和实效性.我国学校得德育理论建设还非常薄弱,德育理论得研究仍存在着许多咨询题:1全局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不够,重复研究、滞后研究较多;2理论深入与学科前沿突破不够;3理论研究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得现象,研究脱离实际和研究成果难以向实践转化得情况同时存在②;4是理论研究过多地停留于经验分析与工作总结水平之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得国际化趋势提醒我们,务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西方发达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人得人格教育,造成公民道德败坏、家庭崩溃等社会咨询题,现在各国已采纳不同得方式和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得效益.我国现代化比发达国家晚了近一百年,我们已没有时刻重演不人得悲剧.必须借鉴不国成功得经验,汲取其教训,加强对社会成员专门是对年轻一代得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对教育效益得研究.总之,我们在借鉴国外道德教育得经验时,应该结合我国学校德育得实际,努力探究一套行之有效得方式和机制,以此来提高我国学校德育得实效.。
国外主要国家的德育经验
国外主要国家的德育经验一、引言德育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国外,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德育经验。
二、美国美国的德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个人责任和自主性。
美国教育体系中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责任承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
美国教育体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强调公民教育。
美国教育体系中注重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三、英国英国的德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英国教育体系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认同感。
强调道德实践。
英国教育体系中注重道德实践,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关注心理健康。
英国教育体系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四、德国德国的德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价值观教育。
德国教育体系中注重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强调社会参与。
德国教育体系中注重社会参与,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关注公民教育。
德国教育体系中注重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五、法国法国的德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思想自由和多元化。
法国教育体系中注重思想自由和多元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强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法国教育体系中注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关注个体发展和人类价值观。
法国教育体系中关注个体发展和人类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
六、日本日本的德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日本教育体系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认同感。
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日本教育体系中注重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
比较德育 美国德育专题 美国德育总结
• 第三阶段、现代化德育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 第四阶段、荒凉化德育阶段(20世纪40年代——60年代末)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个人主义教育为核心 • 第五阶段、美国德育的当代复兴(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 品格教育的回归
• 青少年缺乏对美国精神的继承
• 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导向
谢谢大家!
每一阶段可能涉及的角度和方面
德育手段
时代背景
流行的理论观点
阶段主题 特点
对美国德育的总结
一、美国德育的总体目标 二、美国德育的优点以及 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三、美国德育存在的问题
美国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
美国道德教育的文化维度
1、多元文化与政治认同 2、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
德育总体目标
文化维度1、多元文化与政治认同
• 4.注重德育的全方位渗透
二、美国德育的优点及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 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1.德育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 2.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3.要注重学校德育组织和制度的建设
4.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藏的德育内容, 积极发挥德育的渗透作用 5、重视“养成教育”和实践,
三、美国德育存在的问题
• 性混乱与吸毒等社会问题的影响 • 在家庭教育方面,单亲家庭的影响
美国德育专题展示
第一组:蒋顺梅 李方梅 杨帆 伍韵璇 美国的建国历程 • 美国德育的五个历史发展阶段
美国的建国历程
美洲大陆的发现 殖民地时期 独立战争
联邦政府的建立
南北战争
西进运动 战后 超级大国
美国学校德育初探
美国学校德育初探
美国社会长期把“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哲学。
但美国也为这种个人主义的泛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吸毒、酗酒、暴力、犯罪、性乱等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因此,美国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改革教育,必须加强学校德育,否则的话会危急及社会的稳定。
自7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大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经过二十多年的认真实践,在其大中学校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格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在学校普遍开设了德育、历史以及公民学类课程,把培养“责任公民”放在学校教育的突出地位,美国自80年代末废除了学校的体罚制度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增加了社会、政治学科的教学量,以“培养学生个性必要的各种道德品行”。
(二)学校德育突出爱国主义内容。
几乎所有的中学每天都有升国旗、奏国歌的仪式。
美国还利用其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向大中学生无孔不入地强化美国文化传统的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设立专门机构,对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行进行引导。
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学生辅导中心,由一位副校长主管此项工作。
主要是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咨询、指导与帮助。
(四)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社团,参加大量的社会活动。
80年代,越来越多的大学把参加社区服务作为一项毕业要求。
这些活动既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又促进了社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加强,因而受到政府、社会、家庭各方面的重视和关心。
美国高校德育方法
决如何统一这两个世界的道德观,避免学生在不同环境中产生道德混淆
。
03
社交媒体对个体道德的影响
社交媒体成为学生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算法和内容可能对学生的道
德观念产生不良影响。高校德育需关注并指引学生在社交媒体环境中保
持正确的道德方向。
跨文化背景下的德育策略
1 2 3
尊重文化差异
在多元化的校园环境中,高校德育应尊重不同文 化背景学生的道德观念,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避免道德观念的冲突。
02
美国高校德育的核心方 法
价值观教育
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观
美国高校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自由、民 主、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推崇多元文化和包容性
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尊重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学生, 推崇多元文化和包容性,以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社会。
美国高校通常将道德教育融入到 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 知识的同时,也能接触到道德、
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跨学科研究
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以培 养全面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
对道德问题的多维度理解。
经典阅读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引导学生思 考人类永恒的道德问题,培养其
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
校园活动
美国高校德育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美国高校德育概述 • 美国高校德育的核心方法 • 美国高校德育的实践途径 • 美国高校德育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美国高校德育概述
德育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
德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价值观和社会行 为的教育过程。
比较德育 美国德育专题 3、现代化德育阶段
阶段主题:品格教育和社会利益
品格教育运动
流行的观点理论
进步主义教育者观点:杜威(代表人物) 宗教教育的观点
阶段总结:特点、优缺点和趋势
一、时代背景
时代特征: 1、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的加深。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核心家庭减少,社区衰退, 城乡比例的变化。 3、社会信息传播的形态、内容、方式等的变化革新。 4、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项娱乐设施出现。 反映在德育方面: 1、经济社会需要具有技能、效率与社会能力的人而忽视其品格。 2、社会对学历和技术要求的提高,学生受教育时间加长。 3、城市化下,核心家庭减少,社区衰退,曾经是道德教育重要 场所的家庭和社区去了它们原有的作用。
B.进步主义教育观点 主要观点:
主张一种更灵活、重要的、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方法。 1、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无效的.仅仅教一些格言或行为准则过于浅薄和僵化, 不足以指导高度专业化,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的道德生活。 2、进步主义教育者认为“相对主义”必须代替道德领域的“绝对主义”, 德育工作需要随着社会变化和发展。 3、在德育方法上,提倡开放的头脑和历史的道德发展,让儿童主动学习自 然发展,以及通过在课堂和学校团体中的经历培养儿童道德判断能力。 4、学校的各种活动(社团)及各个学科都是道德教育的对象。 代表人物:杜威(实用主义)
强调传授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主张学校进行品格教育。 20世纪初,主张一种类似大杂烩的道德教育方法,在学校里开伦理课或教 “行为举止和道德”,实质上仍是传统的价值观的教学。 20世纪20年代,品格教育者强调行为准则的运用并提倡良好行为和道德发 展团体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一系列变化致使品格教育逐渐在大多数公立学校衰 落。
美国中学德育的介绍
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一、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德育目标在美国各类学校中,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的目标,这是美国学校教育多元化、多样化的具体表现,但并不能说不存在德育目标。
从美国学校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大量的德育活动中,可以窥测到美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基本内涵。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1、学校德育目标是一种“大众型”目标。
美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基点在于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
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健全的人格在美国被认为是合格美国公民的基本素质。
整个社会并没有要求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一部分人,而是强调学校德育目标与公民教育目标的等同性。
2、学校德育目标强调健全人格和个人完善。
在美国追求个性自由、个人发展、自我完善是社会和个人的共同价值目标。
这一价值目标也反映到学校德育目标中。
这是美国社会强调个人是比社会更本质、更中心的存在这一价值观的反映。
3、政治性要求寓于学校德育目标之中。
美国学校德育的政治性要求表现在爱国和守法之中,爱国主义精神和守法精神看成是社会政治制度在学校德育中的体现。
培养遵守法律和忠于美国制度的公民是学校对社会和学生应负的责任。
美国学校德育目标的特点,也是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学校教育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得到较大程度普及,学校成了一个为公众服务的机构,接受教育被看着是一种职业需要。
在公众眼中,学校仅仅是平行于其它社会机构的场所,没有什么特殊性,这就使学校德育目标从实质上讲是一种“大众型”的目标。
二、德育内容美国学校在德育内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进行的。
美国学校联合会要求各类学校的教师或服务于学生的工作人员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美国公民。
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健全人格教育是美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是从历史教育入手。
通过美国的成就教育和西方文明史教育来实现,以激发学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具备“我是美国公民,我热爱这个国家”的思想意识,从而要为这个国家而奋斗。
剖析当代美国的品德教育
剖析当代美国的品德教育摘要:当代美国十分重视本国的品德教育,其品德教育包括在全社会树立健康的金钱观,培养公众的宽容和谦让的品质,提倡“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公德”等六大道德品质目标。
文章举例说明了美国这一系列道德教育的现实情况,并阐述了作者对其作用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我们国家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品德教育;金钱观;宽容;谦让;道德规范翻开不少报刊杂志都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即《25年前的预言都错了》,说的是79年中国一个访问团考察了美国初级教育,其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并预言20年后,中国的科技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超级大国”。
其理由大致有四:美国的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二年级小学生大字不识一斗,掰手指算加减乘除,整天奢谈发明创造;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课堂失控。
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考察团也得出了同样的定论:20年后,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其理由也有四:中国的学生上课规范;早出晚归,学习勤奋;家庭作业繁多;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优劣。
文章最后说: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二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
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其原因是两家考察都只注意了一些表象,既没有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更没有进行客观的深刻思考,而且由于旧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使了解了本质性的情况,进行了反复讨论、思考,仍难跳出老框框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在对金钱的态度,多年来国人对“金钱”一词讳莫如深,把金钱一词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等同起来。
当年改革先锋袁庚先生提出”时间就是金钱”这一口号时,好像触动了人们的神经,群起而攻之,而这里的“金钱”就是指“财富”而言。
其实争取时间可以为国家、人民创造财富又何罪之有,人们的传统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的呀。
而美国人却十分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金钱观。
美国学校如何培育学生的德育智商
美国学校如何培育学生的德育智商美国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德育智商(相当于我们的德育),主要是从以下十个方面:1 、培养良好的性格。
基础的良好品格或“道德智慧”是由七种核心美德组成:同情,良心,自我控制,尊重,善良,宽容和公正。
这些最终形成孩子的性格,这对于孩子的将来非常的重要,可以说建设道德智商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德育是第一位的,孩子们将有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品格,这才是他们做人的第一步。
2 、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权利。
在困难的时候,家长需要知道如何帮助他们的孩子学习,不仅在思想上,在行动上也应该采取行动。
毕竟,真正衡量的是看我们的行动到底如何,而不是单纯看我们的想法。
道德智慧说白了就是教授习惯,这样孩子们才会沿着正确的的道路,才会走正路。
3 、道德智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从长计宜,为了确保孩子们都有良好的道德智商,我们必须把其基本的原则把握好,如它的模式如何,如何去培育培育它、加强它。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会导致学生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麻木不仁、不诚实、侵略、非礼、残酷、仇恨和不公正。
因此我们必须慎而又慎。
4 、防止一些有毒文化的影响。
事实是,有毒文化的影响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保护我们的孩子完全不接触是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建立道德智商的关键。
作为道义上的指南,坚持自己的选择,从而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都建立起良好品格。
5 、教会学生批判地对待生活的技能。
这也是道德智商所需要的技能,以保护孩子们的道德生活,如解决冲突,聚精会神,知道对错,自我判断,控制愤怒,学习宽容,公正地进行谈判,沟通和尊重,合作,共享和知道对错。
这些技能在所有生活领域中都用得着,特别是在当今动荡的世界。
6 、培育良好的公民。
要记住,衡量一个国家并不是完全看其国民生产总值,而是要看它的技术天才,看其军事力量,看其人民素质。
德育智商是永恒美德的基石,是良好的公民和负责任的生活的基础。
7 、拒绝诱惑。
道德智慧给孩子们的分辨美丑的能力,他们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道德选择,如何正确地面对而不至走向误区,要通过指导来让他们明白,怎样选择才是对的。
美国德育突出12种态度
美国德育突出12种态度美国对于孩子德行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态度,就是对学习、生活、环境、工作、新事物、周围人的态度。
在美国的校园、社区和区教育局的培养目标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12种态度被反复强调。
热情。
比如,对学习的兴趣,推而广之就是对生活、工作的热情。
学生有了学习热情,学习才会进步;教师有了工作热情,才会培养出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下一代。
感恩。
感恩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大自然的赐予等。
每当学生有什么值得庆贺之事或成功之作时,家长或老师往往让孩子列出所有帮助自己成功的人、自已最感谢的人或事物。
承诺。
比如,学校每周都有签字读书活动,一旦学生对自己书单签字后,就不能随便更换书籍,必须坚持读完他们所选择的书目。
独立。
在美国家庭里,家长鼓励孩子自己决定(当然说明理由),从玩具、衣服、室内摆设到大学专业的选择,可以想象,经过思想斗争后自行作出的选择一定会成为孩子奋斗的目标。
自信。
在美国课堂中,我们不断听到教师的鼓励、表扬、认同之声。
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会说:“犯错误没问题,向错误学习。
”诚实。
要求学生要诚实,有正义感、是非感。
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问题入手,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去冒险,去尝试;鼓励学生质疑,挑战权威。
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来进行。
合作。
美国课堂常见的形式是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共同完成项目。
同理心或换位思考。
即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宽容。
不但对差异性,而且对多样性都要宽容,必须关注他人的存在,关注他人的需要。
尊重。
尊重人、尊重环境、规则、制度与法律,尊重他人的意见、价值观和传统。
尊重往往与关爱结合在一起,关爱弱势群体、关爱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美国德育的历史维度
美国的建国 历程 美国道德教育 的历殖民地时期——独立战 争——联邦政府的建立 和建国方针的确立—— 西进运动——南北战 争——美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和帝国主义的兴 起——两次世界大战— —战后超级大国
2、美国道德教育的历史发展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Lawrence )《道德发展哲学》、《 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渊源、发 展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 —— 以惩 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二 —— 以个 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 —— 以协调 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四 —— 以维 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 水平三:是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 —— 以 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六 —— 以普 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阶段。
路易斯•拉斯(Louise Raths)《价值与教 学》 价值澄清的四大要素 1、关注生活 2、接受现实 3、启发思考 4、培养能力
价值澄清的三大阶段 1、选择。自由选择——可能选择—— 思考 2、珍惜选择。为选择而自豪——公开 认可 3、具体行动。行动——反复行动
价值澄清的主要方法 1、澄清应答法(Clarifying responses) 2、价值表填写法(Values sheets) 3、价值观延续讨论法 (Values continuum)
有效的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 原则1 品格教育把促进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作为 良好品格的基础。 原则2 必须对品格进行综合的界定,以便把思 维、情感和行为都包括在内。 原则3 有效的品格教育要求采取一种有目的的 综合的观点来促进学生在各阶段学校 生活中 形成核心价值观。
原则4 学校必须是一个充满关怀的社会群体。 原则5 要发展品格,学生必须有进行道德行动 的机会。 原则6 有效的品格教育包括有意义的、充满挑 战的学术课程,这种课程尊重所有的学习者, 并且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不能将道德原则直接教给儿童 不能用权威的影响向儿童灌输道德观念 了解学生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向更高一阶段发展 用两难问题引起儿童道德认知冲突
关怀理论
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Caring : A Feminine A p 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引导学生在一种道德关系——关心关系 的建构中生成德性。
四、美国德育的实践维度
美国德育的目标 美国德育的内容 美国德育的渠道 美国德育的方法
美国德育的目标
个体本位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国民的美国精神, 尤其把不断涌入的移民“美国化”,建 立和维持一个统一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
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中小学德育的总 目标就是要“发展儿童有效地参加民主 社会的技能”和必须“发展儿童民主生 活的价值”,这种价值包括对国家忠诚、 尊重人权、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思想和言论自由、思考能力的培养等。
二、美国道德教育的文化维度
1、多元文化与政治认同 2、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
1、多元文化与政治认同
美国是一个多元种族、民族组成的移民国 家。多元文化构成了美国道德教育的文化 底色。 主流文化是WASP 文化,即盎格鲁- 撒克逊白人- 新教文化。White Anglo - Saxon Protestant Culture;丰富多样的亚文化。 如何处理不同种族、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关 系,熔铸成共同的“美国精神”,形成政 治认同和国家意识成为文化生活的主题。
原则7 品格教育应当努力发展学生本身的动机。 原则8 学校的员工必须成为一个学习的和道德 的社会群体,其中所有的人都负有品格教育 的责任,并且努力坚持同样的核心价值观, 用这种价值观来指导对学生的教育。 原则9 品格教育要求员工和学生都发挥道德的 领导作用。
原则10 学校必须召集家长和社区成员全 面参与学校的品格教育建设。 原则11 对品格教育的评价应包括评价学 校的品格,作为品格教育者的学校员工 的作用,以及学生表现出良好品格的程 度。
殖民地时期的道德教育(独立战争之前) 以宗教教育为核心。 美国道德教育的奠基(美国独立—20世纪初) 以性格和人格教育为核心。 美国道德教育的黄金时代(20世纪初——上 半叶) 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美国道德教育的危机(20世纪中期)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个人主义教育 为核心 美国道德教育的复兴(迄今为止) 品格教育的回归
2、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
美国式“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内核 个人主义——相对主义——“理想的冲 突” 个体价值——社群价值(国家价 值)——价值观教育
三、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维度
价值澄清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关怀理论 品格教育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
70年代后,美国许多教改方案中都反复强调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责 任和义务的“责任公民”。1975年,美国中 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中,对“责任 公民”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如承认他人享有 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尊重他人威 信和价值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的责任,了 解和遵守法律的责任,等等。美国总统里根 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的十大任务 时特别强调学校应培养美国人的“国民精 神”,主要指爱国、修养、诺言、恢复伦理 道德、纪律等,以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人才
——关怀自我、关怀熟人、关怀陌生人、 关怀所有人、关怀自然世界、关怀人类 以外的生物、关怀人造世界和关怀各种 观点
诺丁斯把道德教育分成四个部分: 榜样(Modeling) 对话 (dialogue) 实践 ( practice) 巩固 (comfirmation)
品格教育理论
温(E.wynne)、贝内特(W.J.Bennett) 利康纳(T.Lickona) 1992年约瑟夫森伦理学研究所召集了一 批年轻人和和品格教育方面的专家,成 立了一个品格教育基金会,1993年发展 成为品格教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