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解读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的象征意义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来比喻离愁别绪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寂寞、惆怅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黄叶:凋零、美人迟暮5.菊花坚强、清高脱俗、隐逸6.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高洁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纯净洁白,诗人往往借梅花来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7.松柏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高洁的品质。

正直向上,有气节、坚贞高洁,8.竹虚心黍离(禾黍)表达昔盛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0.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1.春草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先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此后的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12.丁香丁香结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唐宋诗人多用以比喻愁思固结不解。

13.落花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青春易逝。

14.莲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5.兰高洁、美好、君子隐士的象征1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7.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动物的象征意义1.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孤寂、愁苦的感情。

5.杜鹃用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1)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3)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4)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5)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本文是关于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一)
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二)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晴天表现光明、欢娱浓云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玉象征高洁、脱俗尺素指代书信
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象征温暖、平和紫色表现高贵、神秘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南园泛指花草园林落日惆怅冬雪冷峻
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失意、伤感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大漠苍凉旷野凄清红豆相思竹林闲趣、隐逸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秋虫凄凉故园乡愁烛相思、别愁枯藤萧瑟、荒凉古琴知音古道荒凉飞鸟空远长亭送别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孤雁思亲,思乡,孤独寒蝉悲凉、离愁别绪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①。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忘机友”指与人友好相处的动物。

(1)“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2)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感情?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6分)▲▲▲.(1)(4分)该句通过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意象)(2分)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田野风景图(2分)。

(2)(6分)第一问: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第二问:①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自由自在的白鹭沙鸥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渔夫(隐者)生活的向往。

(2分)②对比。

通过“刎颈交”与“忘机友”、“万户侯”与“钓叟”的态度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

(2分)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诗词鉴赏:古诗文中“海鸥”意象详解《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住在海边,与鸥鸟相亲相习。

他的父亲知道了,要他把鸥鸟捉回去。

他再去海边,海鸥便不飞近他了。

海鸥本来是容易与人亲近的,但是,却因为人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与海鸥的关系。

古诗中写海鸥,多是写人的生活与水鸟相亲,用以表达诗人欲与大自然相依相谐、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

但是,如果海鸥不与人亲近,那就表示与人产生了隔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作者自指,“争席”是用典:《庄子?杂篇?寓言》里记载,杨朱去见老子前,旅舍主人欢迎他,铺席请他坐下,其他客人给他让坐。

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2...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红豆: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6...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7...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写梅花的纯净洁白,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10....借以表达爱情。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1....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春草(芳草):以芳草喻离恨,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13....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14....的情思。

黍离:后世于是把对故国的悲叹、忆念称为“黍离”之悲。

它是15....体现中华民族眷恋故国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意象。

芭蕉:孤独与忧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代指书信。

杜鹃: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蝉品行高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公公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1)月:望月思乡、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水:①引发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例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指时光流逝。

例如,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3)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多表示惜别、思乡之情。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梅花:象征高洁人格。

例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菊花:象征坚强品格、清高气质、高洁志向。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影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甫∶"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中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更令人觉得凄恻。

(9)杜鹃: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中学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可以看作是语言艺术中的精华部分,是诗人借助于感性经验、文化传统、神话传说等多种因素,用充满感情色彩的形象语言塑造出来的。

这些意象具备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可以通过具体形象传达出某种意义,也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形象来影射事物,具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动物、花草、山水、天象、人物等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动物意象动物意象在古诗词中是最为常见的,它们常常被用来作为特定的形象来象征某种含义。

1.鹰之意象:鹰是一种非常英勇的动物,它的飞行在古人眼中象征着自由、高傲、超越。

诗人们如杜甫、李白等都曾在诗中描绘过惊鸿一击般的鹰飞。

2.虎之意象:虎是以其雄壮、勇猛、凶猛著称的动物,在古代传说中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

有时,虎也被用来象征肆虐、毁灭等负面情感。

3.骏马之意象:骏马在古代象征着力量、速度、飞翔,也代表着成功、辉煌等贵族品质。

4.龙之意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为与天、地、人息息相关的神圣存在。

龙是帝王的象征,也象征无穷的力量和超然的地位。

二、花草意象花草意象在古诗词中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物、抒发感情,它们具有不同花色、香气、形态和季节。

诗人们借用花草意象,常常在寄托哲理思考或者表达情感方面下功夫。

1.梅花之意象:梅花被视为冬季的瑰宝,在古代传说中象征着忠诚、刚强、坚贞等品质。

2.荷花之意象:荷花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花朵,在古代传说中象征着高洁、圣洁、纯洁等。

3.牡丹之意象:牡丹是中国古代最为喜爱的花卉之一,在古代传说中象征着富贵、显赫、富丽堂皇的品质。

三、山水意象山水意象在古诗词中是最具有特色的象征意象之一,它们具有非常复杂和深刻的意义。

1.山之意象:山在古代意义中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存在,它可以象征着稳定、宁静、山巅或者高峰,也可以代表着艰辛、困苦、挑战等。

2.水之意象:水是流动的,它代表着变幻、无常、润泽等。

水可以代表生活和社会中的种种变化,也可以象征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波动和变幻。

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

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

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的结合。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一)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代表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例句: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

——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积极向上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例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例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例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关联。

例句: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宋·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花草类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例句:碧云信断惟芳梦,红叶盛时想到秋。

——宋·朱淑真《春恨》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二)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赏析⼀、杨柳。

它源于《诗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起。

“柳”与“留”谐⾳,古⼈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许多⽂⼈⽤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等。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上⾼楼万⾥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限牵挂。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黄时⾬”⼏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梧桐。

1、⾼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洁美好品格之意。

如“凤凰鸣矣,于彼⾼岗。

梧桐⽣矣,于彼朝阳”(《诗经·⼤雅·卷阿》),诗⼈在这⾥⽤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岗;梧桐疯长,⾝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洁美好。

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托物寓意的⼩诗,以⾼⼤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之处,写出了蝉的⾼洁,暗喻⾃⼰品格的美好。

庄⼦在《秋⽔》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飞于北海,⾮梧桐不⽌。

”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类的鸟。

它⽣在南海,⽽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之处。

这⾥的梧桐也是⾼洁的象征。

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同⽣同死,且梧桐枝⼲挺拔,根深叶茂,在诗⼈的笔下,它⼜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如:“梧桐相待⽼,鸳鸯会双死。

”(唐孟郊《烈⼥操》)⼜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诗中⽤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3、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风吹落叶,⾬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成了⽂⼈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诗词常见意象解读

诗词常见意象解读

诗词常见意象解读
(1)蝴蝶
蝴蝶是一种特殊而优美的昆虫,它们拥有色彩斑斓的翅膀,能做出漂亮而古雅的舞蹈,也是许多人用来象征灵魂和自由的一种图案。

在古典诗歌中,蝴蝶也代表着爱情,散发着美妙的芬芳,展示着脆弱而真诚的情感。

(2)牡丹
牡丹作为诗歌常用的意象,表达着繁荣,抑或金碧辉煌的感情。

它象征着美丽的芳香,象征着多彩的爱情,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在诗歌中更是用来代表着委婉的情意,温柔的情思。

(3)杏花
杏花,它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洁白的花瓣之上,它暗示着信任、忠贞、坚守、完美、道义及安定等,是一种符号着永恒友谊和感情的象征。

泛指乡间少女纯真无羁之爱,也有清新可爱、默默地耐心付出之意。

(4)桃花
桃花是古典诗歌中最常用的意象之一,象征着古代传统的爱情思想和满满的情意,它可以折射出“相思”,“寄思”、“纠缠不清”等情绪,专指“浓浓的爱情”,更多的是暗示着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的爱情。

(5)鹊
在诗歌里,鹊也是一种常用的意象,它象征终身爱情,暗示着忠贞不变。

古人说:“夫妻到老鹊一双”,即代表夫妻永相随、莫逆于心,也体现了婚姻中永不分开的纯真情意。

另外,“鹊桥相会”,更是代表着彼此的情意是那么的特殊,可以借由鹊的桥梁团聚在一起。

以上就是古典诗词常见意象解读的简单介绍,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存在着鲜明的主题思想,它深植于时代的精神底蕴之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古典文化中的清新古雅,体会作者内心深沉的情思。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大家平时会关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吗?关于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解读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杨柳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经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以“宫墙柳”暗喻唐婉,抒发了两人离别后再难相见,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状态:“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李贺《致酒行》),读者可从“折断门前柳”这一行为中想见思念之深,忧愁之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少妇因见杨柳而想起当初与丈夫分别折柳的情景,怅想丈夫久去未归,而自己却青春渐逝,顿生悔意。

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廷巳《鹊踏枝》),“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等句,形象地诠释了诗人们彼时彼地忧愁的深刻程度。

2、燕子燕子因结伴飞行面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

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抒写时事变迁的还有“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等。

3、流水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休无止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诗人相思的心随着汴水、泗水飘然远去,可惜山重水长,思念的人终不能见。

流水悠悠,相思悠悠,天地有尽,而相思无穷。

此外,像“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依愁”(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等等。

都是以流水喻愁思的典范。

4、月亮古诗中的月亮往住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等诗句,都是借明月写思念之情的典范。

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

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宋代吕本中的词《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5、梅花迎寒早开,美丽脱俗,诗词中梅花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人格的象征,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

如“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诗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句子,既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同时也是自己坚忍不拔人格的写照。

再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题虽为“咏梅”,但词人着力表现的不是眼中之梅而是心中之梅,借梅花来诉说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表达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诗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赞美了梅花的秀雅气质.同时还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他另有一首《白梅》诗中“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诗句,描绘了白梅的高尚绝俗,寄托了诗人的理想。

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淡,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它不仅是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

另外,南宋陈亮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梅花》),赞扬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元代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咏梅》),歌颂了梅花凛然傲雪的气节;清代宋匡业的“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梅花》),表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6、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

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尚品格的追求。

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莲花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8、青松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作是刚正节操的象征。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9、竹子它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如宋代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清代郑板桥留下了许多咏竹的佳篇,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此外表现高风亮节的,如“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表现顽强生命力的,如“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表现忠诚的,如“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10、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歌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两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自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感情。

11、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又如“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该句意为:傍晚杜鹃的凄切之声,使湘江上尚未归家的游子更加忧愁悲伤,更加归心似箭。

再如“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

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杜鹃啼血猿哀鸣”(自居易《琵琶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文天样《念奴桥》)等等;也有用其来比喻忠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